文化
清园谈戏录 豆瓣
作者: 王元化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7 - 1
此书为著名学者王元化先生近年谈论戏曲的专题文集,其中包括《京剧与传统文化丛谈》《胡适与京剧偶记》《谈折子戏》《谈基础与流派》《京昆丑角戏》《由伍子胥所想到》《秦腔赵氏孤儿》等篇章,作者以鉴赏的眼光看待京戏,首先把它当作一件艺术品,鉴赏是要满足艺术享受,而这种艺术享受包含了剧中的思想意蕴、道德观念和社会价值。作者写这些文章,不仅是出于爱好,而且更是意在探讨中国文化传统资源中“至今仍在吸引我们、令我们感到喜爱的那些东西”。并告诫青年朋友:没有技巧,就没有京剧,但技巧之外,更重要的是感情的内涵,如果光遵守京剧前辈的规矩法度,而不能像前辈一样去理解戏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不懂得像前辈一样在表演上展出风格和气派,就只能是一种貌合神离的模仿。书后附有《王元化谈戏著述一览》。
序言
京剧与传统文化丛谈
写在《丛谈》之后
谈样板戏及其他
再谈样板戏
京剧的即兴表演
京剧杂谈钞
胡适与京剧偶记
附:胡适日记摘钞
谈折子戏
谈基础和流派
对《长生殿》的一点理解
京昆丑角戏
京剧《伍子胥》
由伍子胥所想到的
附:辨儒法
汉剧《宇宙锋》
川剧《帝王珠》
秦腔《赵氏孤儿》
文化古城旧事 豆瓣
作者: 邓云乡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4 - 1
《邓云乡集:文化古城旧事》是邓云乡先生对抗战爆发前十年之北平的回忆,先生在回忆中重游北平这座宁静祥和的文化古城,他的学习、生活环境、书画、戏剧、宴饮、公园、茶座等等生活跃然纸上,仿佛重回青春时代。北平聚集着数之不尽的闻名海内外的学者,或久居或暂住或故地重游,先生的回忆平和亲切,可让读者充分领略融汇中西学术于一体的文化气氛,或可成一部独特简洁的文化古城学术史。
中华名物考 豆瓣
作者: 青木正儿 译者: 范建明 中华书局 2005 - 8
《中华名物考》〔外一种〕一书包括《中华名物考》和《华国风味》两部书稿,均未在中国国内出版过。此两部书稿属于风俗、名物学方面的著作,《中华名物考》收集了青木自1943年至1958年之间发表的有关名物的论考,题材从草木之名到节物之名,非常广泛。说起来,名物学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上可以追溯到汉代的训诂学,下经过明代的名义学,再发展为清代的考证的名物学。但是,在日本,以前只是追随中国的名物学,缺乏独立的发展。青木在其名物学中导入了虽然同样是考证学而不同于清朝考证学的近代考证学的方法,开启了通向新名物学之道的端绪,在开头的“名物学序说”中,他揭示了我国名物学的目的和方法的方向性。《华国风味》则旨在于介绍中国风味的饮食。而这两部书稿更处处透露着中国文化的种种相关知识、相关传统,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屎的历史 豆瓣
6.4 (5 个评分) 作者: [法] 多米尼克·拉波特 译者: 周莽 商务印书馆 2006 - 8
这本《屎的历史》(Histoire de la merde)的法文本标题中有“序言”的字样,确实,这本小册子只提供了一个框架,让人期待更多的细节分析。只是拉波特没有时间了,他在1984年死去,年仅35岁。以学术代来划分,拉波特属于1968年五月风暴那一代人,与福柯等人比,他是小字辈,主业是心理分析。作为1970年代成熟起来的知识人,对权力的批判是他一直关注的,同样贯彻于他与人合著的《民族法语:法国大革命时期国民语言的政策和实践》之中。在屎尿与权力之间,弗洛伊德是中介。在弗洛伊德理论中,人的主体性的形成与他和身体、和粪便的关系密不可分。而主体同样是权力话语中的主体,法文“sujet”兼有“主体”和“臣属”的意思,那么国家话语中的主体也是国家的臣民。与福柯一样,拉波特批判的着力处也在于权力话语。

人生于粪尿之间,是拉波特书中一再出现的句子。下体集中了人的生殖和排泄器官,两者关系复杂。婴儿性欲最初三个阶段口唇期(口欲期),肛门期(肛欲期)和性器期(性蕾期),属于自体性欲满足的阶段,此后进入俄底浦斯情结阶段,性欲的满足转向外界对象。在肛门期,粪便从身体脱离,但仍然被当作身体的一部分,婴儿把玩粪便,不觉其臭。觉得粪便污秽,对之产生厌恶,是主体意识形成的标志。如果停留在肛门期的自恋,就会出现所谓“肛门人格”,迷恋粪便。拉波特多次提到性变态者萨德侯爵,此人的名字是“虐待狂”(Sadisme)的词根,他的小说中表现出恋粪、恋尿、恋屁的倾向。同样是吃屎,真福圣女玛丽·阿拉科克尝病人的粪便,她却受到尊崇。拉波特将这两人并列,是足够辛辣的做法。他就是要绕开所谓伟大的文明,去搅一搅文明的下水道。

围绕着权力与话语,拉波特在1539年的法国找到一个切入点。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颁布维莱尔—科特莱敕令,规定法语取代拉丁语成为国家行政和文书的语言。在同年秋天,国王规定了要将巴黎城内牲畜迁出,并且要求各户人家修建粪坑,并且按规定处理垃圾、污水和粪便。民族语言政策与民族卫生政策是同时确立的,拉波特所关注的是两者之后的国家话语。法国这项最早的卫生政策要求各家清扫门前,把垃圾堆在墙根,并且各家都要有自己的粪坑。一个进程启动,公权力逐渐将粪便打入私领域。在语言上,一个纯洁语言的运动也开始了。国家,作为公权力,成为纯洁的化身。罗马皇帝韦斯巴芗对尿征税,他的儿子提图斯有异议,皇帝将税金拿了让他闻,问可有臭味,提图斯答曰没有,但却说其来处无可否认。金钱进了国家的金库,便洗去铜臭。将权力与大粪重新建立联系,是这本书的主旨。拉波特戏谑地说辉煌的罗马文明的精髓就是下水道,引用《尤利西斯》中布卢姆的见解,即文明到哪里便是厕所到哪里。被打入私领域的粪便进一步被个体化,归属其主人,这一进程对应的正是现代社会的个体意识。与之类似,殡葬的方式,也从乱葬过渡到个人坟墓。对于拉波特而言,粪便与尸体同是死亡的肉体,两者的个体化其实同属一个过程。而像萨德那样的变态者,迷恋粪便的另一面正是迷恋死亡,他可以将排泄物当宝物馈赠于人,也可以将喜欢的人视作粪便、死人,加以蹂躏。拉波特书中提到的太阳王路易十四,坐在马桶上接见臣属是他的恩宠,如同太阳的光辉,他的大便味道也铺盖四方。

拉波特的嘲讽是毫不留情的。他举的另一个例子是中世纪神学争论中的“圣体消化成粪论”。基督教中领圣体仪式,以面包和红酒代表基督的血肉。于是,圣体经过消化变成什么便成为大问题。那些圣体消化成粪论者以《马太福音》所说的“岂不知凡入口的,是运到肚子里,又落在茅厕里”为依据,认为如果基督的肉身和血液在面包和红酒中成为实体,那么如果这实体被领圣体者原样吃下,基督血肉应当经历实体所承受的相同的变化。拉波特的幽默往往是通过暗示,有时过多借助言语的双关。比如他批评国家借助“按需分配”的许诺来剥夺个体,利用法文“besoin”的“需要”与“解手、方便”的双重含义轻易地转入粪便。其实,本书的题目中的“merde”,翻译成英文是“shit”,除了是“屎”的意思,还是骂人话,相当于“他妈的”、“狗屎”之类。照拉波特对罗马文明的说法,文明就是臭狗屎。这么说起来,这本书谈论着文明和权力话语的历史,其题目暗含的意思便是“狗屁文明的历史”吧。《屎的历史》一书中,涉及大量文化背景,实在是幽默得有些让人吃力。

东郭子问庄周道在哪里,庄子回答说道无所不在,在东郭子一再追问下,庄子答道在蝼蚁,在秭稗,在瓦甓,在屎溺(《庄子·知北游第二十二》)。对于多米尼科·拉波特(Dominique Laporte)来说,无所不在的是权力,而屎溺正是剖解权力之道的利器。或许我们能够模仿庄子说“权在屎溺”。
地方 豆瓣
8.8 (5 个评分) 作者: Tim Cresswell 译者: 王志弘 / 徐苔玲 群學出版有限公司 2006
什麼是地方?地方是人文地理學的一個基本概念,甚至可以說人文地理學就是地方的研究。但地方同時也是一個包裹於常識裡面的字眼,和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兩者的交纏使得這個名詞充滿了魅力。你搬進宿舍裡,貼上海報,在桌上放一些書,等等。然後,這個空間就變成了你的「地方」。北緯40.46度、西經 73.58度,對你可能沒什麼意義,但如果我們知道那指的是什麼「地方」,感受可能就大不相同。以「地方」來說,那是:美國911事件,紐約曼哈頓被炸掉的雙子星大樓的所在地。
本書使用新聞、流行文化和日常生活實例解釋抽象概念,追溯1950年代以來「地方」概念的發展,思考人與地方如何產生情感聯繫,我們如何認同、記憶、想像某個地方,又如何排斥某些元素進入「我們的」地方,並思索「地方特色」是否因為全球化的席捲而消失殆盡。
坏话一条街 豆瓣
作者: 过士行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1999 - 5
《坏话一条街:过土行剧作集》从人们耳熟能详的民谣,俏皮话、绕口令开始切入,向人们呈现了一个令人伤心,愤努而又无可奈何的生存环境。
丑陋的中国人研究 豆瓣
作者: 李敖 中国友谊出版社 2005 - 1
中国民族性中固然有丑陋的一面,但以偏概全式的处理,却涉及这种作者的人格与学格的问题,虽然完全符合他的风格。令人惊异的是,这种作者口口声声所谓的“丑陋的中国人”,事实上,他真的肤尝身受过,却还无耻地想认他们父子做“孺慕”的对象,以“热情忠厚”“一代英雄”之颂,备加赞美呢!泛指所有的中国人都丑陋,用来替自己的怯懦垫背,这种行径是要谴责的;这种劣作,是要拆穿的。
日本美术史纲 豆瓣
作者: 刘晓路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3 - 6
展呈在您面前的这本著作,是《中日文化研究文库》中的一种。这套文库诞生在新旧世纪交替之际,每部著作都凝聚着作者对历史的思考,同时寄托着对未来的憧憬。我们期盼在国际化进程日新月异的今天,这些著作会给您带来知识的愉悦和人生的启迪,希望您长久地喜欢她、呵护她。
中日两国的交往,就正史而言,始见于《汉书》(地理志·燕地),至今已有二千多年历史。长期以来,日本以汉字为媒介,如饥似渴地汲取中华文明,由此积淀而成的文化心态、思维方式、道德观念、审美情趣等,构成日本传统文化之基调,直至今天依然生生不息。如此持续而浓密的中日文化关系,涉及到人文社科领域的方方面面,虽然前人对此进行过辛勤的耕耘,然而还有大片处女地有待开垦。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日本研究有了长足的进步,涌现出一批根基扎实、视野开阔的学者,尤其在中日关系史领域,整体上已处在国际学术界的前沿。将这些最新的研究成果及时公诸于世,是本套文库的宗旨。
日本文化的生成变迁,既有外部的原因,也有内部的因素。就外部原因而言,除了中国文化的巨大影响之外,还涉及到朝鲜、西域乃至欧美诸国。事实上,7世纪以前,日本主要通过朝鲜半岛摄取中国文化,整个东亚构成一个以中国为核心的文明环流圈;16世纪以后,先是葡萄牙、荷兰等,继而美国、英国、德国等自西徂东,将日本卷入东西文明交汇的旋涡之中。有鉴于此,包含日本在内的东亚文化及东西文化关系的研究,亦纳入本套文库之主题。
本书包括:从原始部落到佛教传入、飞鸟时代的绘画和工艺美术、奈良和唐文化圈、平安京的唐样和国风等。
城市画报 豆瓣
8.2 (52 个评分)
《城市画报》
创刊于1999年,一本坚持原创精神的城市青年生活杂志,以反映现代都市年轻人生活形态以及生活方式为主要内容,对生活和时尚趋向进行前瞻性观察,并在观念上提供指引,核心读者为国内大中城市中20-40岁的年轻人。
逢每月双周五出版/进口粉纸全彩印刷/大度16开本,128个页码
每本零售价:10元
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主办
地址:广州市广州大道中289号11楼
邮编:510601
电话:
编辑部:020-87373998-3417
广告部:020-87373998-3425
发行部:020-87373998-3428
公关部:020-87373998-3423
行政部:020-87373998-3056
2007年12月14日 已读
也是很好借的杂志~因为买的人一定多!不过已经没有初看时的惊喜.而且像它里面宣扬的很多东西一样,这杂志本身就特矫情,看多了腻味.
城市 文化 时尚 杂志 生活
新周刊 豆瓣
8.3 (35 个评分)
《新周刊》是一本杂志。但她更着力叫卖的是一种无形的东西,视角、方法和观念。是的,她提供对趋势的把握。我们的读者群不是含混的、广而泛之的所谓“白领阶层”,而是现代社会中最为注重趋势的“意见领袖”们。
西方文明的另类历史 豆瓣
7.4 (13 个评分) 作者: [美] 理查德·扎克斯 译者: 李斯 海南出版社 2002 - 2
这本《西方文明的另类历史》旨在从大部分百科全书和教科书停下来的地方找到一个开端,找到一种未经认可的补充。大多数写作历史的作者的方法太符合逻辑了,太有秩序了,太狭窄了,其实历史是凌乱不堪的。
拿破仑在滑铁卢输得精光。史家可以引述100条不同的理由,可是,他们很少把这个人痔疮发作的事情列入其中,可是,因为痔疮发作,这位伟大的战略家就无法骑马出去查看战况和部队了。历史上一些粗俗的小事情,会使一些教科书的编著者十分不安。历史不再是按照逻辑从战斗走向战斗、从一个时代走向另一个时代的,哪怕这些逻辑就像教室的钟摆一样,嘀嘀嗒嗒催人入睡。
这本书就是要冠冕堂皇地捡起历史的逸事,读者会看到关于犯罪、医学、宗教、商业、日常生活、政治等诸多方面的全新故事,许多伟大的男男女女纷纷从偶像圣坛上摔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