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yun - 标记
碧娜 鮑許 - 舞蹈 劇場 新美學 豆瓣
作者: 尤亨.史密特 / Jochen Schmidt 译者: 林倩葦 遠流出版 96 - 7
碧娜‧鮑許是德國排名第一的出口文化,因為世上無人像她這般地寫下輝煌的舞蹈史。
這位當初在埃森市福克旺學校的神童、以及當今身為烏帕塔的芭蕾總監的編舞家,
在不到十年之間排除萬難,確立了這項舞蹈類型。如今,舞蹈劇場這個名詞已和碧娜‧鮑許的名字劃上等號,無法分捨。
德國重量級舞評家史密特長期觀察、採訪碧娜‧鮑許,細膩描述了碧娜‧鮑許的從舞經歷,
她的個性、感情、生活與作品,反映出碧娜‧鮑許的創作哲學及活力來源。
為台灣第一本關於畢娜‧鮑許的中文譯著,是認識碧娜‧鮑許並感受舞蹈劇場魅力的最佳書籍。
【推薦文】一個蛇人的故事 陳玉慧(本文作者為劇場導演及旅歐作家)
知道尤根史密特為碧娜鮑許寫書是很晚的事了。那是在前幾年雲門舞集在柏林演出劇院的大廳,
我當時便很感興趣,我在想,那位不常說話,又瘦又蒼白的女子,人稱現代舞蹈皇后之人,
排戲時沒有表情但思考不斷的編舞家,那個只一根接一根抽煙的女人,會向一個男舞評透露什麼呢?
讀完此書,我得到了答案。
我非常喜歡故事是這樣開始的:史密特問讀者,你們覺得碧娜鮑許是如何做到的?什麼是她舞蹈事業的真正動力?
他提了碧娜鮑許各種轟轟烈烈的人生事蹟。但都不是,而是她的家鄉索林根(製造雙人牌小刀的城市)的一位芭蕾舞老師,
在看到小碧娜在把一隻腿環繞在脖子後面,將身體完美打結的時候,做了這樣的評語:這女孩真是個蛇人啊。
史密特說,此讚美可能這個餐廳老闆的小女兒日後人生大有成就的主因。當時碧娜只有五六歲,
第一次被帶到一個兒童芭蕾舞團,她從來沒看過芭蕾舞,也不曉得芭蕾舞者要做什麼?﹂我就跟著去,
別人做什麼,我就努力跟著做,我還記得,那時老師要她們趴著,把雙腿放在頭上,然後老師便說出那句評語」。
蛇人,碧娜鮑許把蛇人當做讚美,並且勤於練習,離開家鄉,再練習,加入舞團,考驗自己的想像力,成立舞團,
尋找舞蹈的新語言,發明新動作及結構和形式,跨越美學界限和藝術藩籬,給予現代舞蹈新定義,
讓傳統主義者吐口水或憤怒或驚愕,最後征服全世界。她的舞蹈風格成為人類舞蹈史上的典範。
蛇人(schlangenmensch)這個字對德國人居然是如此有作用的禮讚詞,是否因為他們多半高大僵硬?
這位小蛇人後來也受到許多在父母餐館(就在劇院附近)用餐的職業舞者鼓勵,
在一九五五年進入了當時德國舞蹈劇場的孕育地___ 福克旺學校,大多數重量級的舞蹈劇場編舞家後來也都來自這個學校,
碧娜後來也曾在該校執掌了十年。
在未讀過這本書前,我在廿年前便看過碧娜最重要的作品如一九八零年,米勒咖啡館或春之祭等,
那是我在巴黎及紐約學習戲劇的時光,很少人的作品那樣感動過我,那時,我還不知道她的作品深遠地影響著我,
那麼久。到今天,無數的心靈畫面仍然留在我心中。我被她的美感驚嚇,她以詩意入作,那麼女性自覺,那麼悲傷,
她把悲傷混合了幽默,她用身體說話,說出那些永不滿足的欲望和渴望,她可以把社會儀式排成蛇形運轉,
也可以把物質或形狀映入舞作。她是獨一無二的,她是碧娜鮑許。
後來,我才知道。我也逐漸發現,原來她是這麼美的人。高貴的外表,清明的心,無比堅定的意志,
她的個人特質如此清晰明顯,六十年代便是全歐洲最出色的女舞者,她編過及跳過許多獨舞,
我曾經看過一段她從頭到尾在咳嗽的舞碼(從此難忘),當然,我也非常喜歡她在穆勒咖啡館裡為自己保留的那個角色,
那些年她都自己跳,她的舞台設計師與生命伴侶玻濟克和她最重要的舞者梅西兩人在台上奮力撥開桌椅,
以便讓前面的女舞者有空隙繼續舞蹈,而碧娜在後面的動作像夢遊般,沿著布景的後緣前行和後退,
接著穿過一道旋轉門,便消失不見蹤影。用史密特的話: 猶如脫離了一切世俗。
我總驚覺:在跳舞的靈魂多麼與我似曾相識?或者與我的靈魂似曾相識?
原來,那位為碧娜創作一個擺滿數十張桌椅的舞台空間的設計師,最終放棄其幕後身份來到舞台上的那個男人,
那也是他唯一一次的露臉,那人便是碧娜的親密愛人。而他卅五歲便死了。我略略感到驚訝的是,
碧娜強調那些舞台設計全出自她自己的想法,玻濟克只是執行者而已。
沒有人知道碧娜的情感世界,史密特也不知道。她像個嚴守秘密的賭徒,握著手上的牌緊緊貼靠胸前,
唯恐洩露天機。史密特只告訴我們,她有個兒子,現在有個男友,他們雖不住在一起,但那人為她煮飯,
那人也照料她,否則碧娜一根又一根地抽煙,工作到深夜還不會回家。
不必史密特說,很多人也都知道,碧娜那溫柔的外表下卻有猶如花岡石的堅硬個性。
那或許是因為她剛好是獅子座,而月亮在金牛,她永不放棄,是的,她不會放棄,正因如此,
她從來對﹂這不行」或﹂沒辦法」這些說詞非常不滿意,也不會接受敷衍。
她可能是第一個堅持不在硬實滑順的舞台地板跳舞的編舞家,
她的舞者不是在一片花海裡便是在游泳池不然便是在溜滑梯上跳舞,不但如此,舞者不但不必穿舞鞋,也可以穿高跟鞋。
碧娜和舞者的工作方式是提問,她問舞者問題,﹂且必須拐彎提問,」因為直接問不會有什麼結果,
她經常向舞者提出上百個問題,舞者給了肢體的答覆,但她說,﹂許多問題並沒有答案。」
她也曾為此沮喪,後來發現,那並非是她無能,而是生命的本質有可能便是如此,
還有,碧娜也並非每次都清楚自己在找尋什麼?我一向對碧娜鮑許向舞者提問的問題很感興趣,
那些問題包括:做什麼,自己會覺得羞愧?最喜歡移動自己身體什麼部位?會和一具死屍做什麼?
碧娜為什麼提出那麼多問題?因為她的舞蹈信念那麼根深蒂固,「我在乎的是人為什麼動,而不是如何動,」
她的舞者動作僅管經常重複(尤其是手部)和中斷重來,有時近於歇斯底里,但卻能貼切真實傳達悲哀和苦楚,
甚至於恐懼和暴力。但要的話,她的女舞者抽煙也賣弄風情,是多麼性感,是的,性感,美感,卻又悲傷,絕望。
碧娜說過,基本上,她的舞蹈動作從來不是從腳出發,而腳步也經常不是由腿部開始,
「我們在動機中找尋動作的源頭,然後不斷地做出小舞句,並記往它們」,她也說,
「以前我因恐懼和驚慌,而以為問題是由動作開始,現在我直接從問題下手」。
正如碧娜在羅馬的一場記者會上所說,她的舞作如果跟別人有什麼不同,是她的作品並非是縱向的時間發展,
而是舞作繞著一個特定主題核心,由內向外生成。這個創作態度,與其說是女性創作與女體的關連暗示,
勿寧更應視為推翻傳統劇場的關鍵因素,現代劇場和後現代劇場從此走上可以區別的分水嶺,
碧娜的創作方式和態度決定了舞蹈劇場的基本氛圍和調性。
史密特提及當年碧娜被人吐口水,一路到獲得德國國家最高文化勲章,
但碧娜自己說她在創作時﹂總是充滿無法達成的畏懼」,有時也非常猶豫徬徨,幾近絕望,
這一點我們在﹂一場悲劇」的敘述文中可以讀到,碧娜要告訴我們,悲劇不是只發生在非洲,
荒蕪的大地其實便是孤寂的個人棲息所在。碧娜對舞作感到膽怯和裹足不前,
絕望地回頭在傳統芭蕾中尋找創作的可能,還記得多明尼克.梅西如何重複他的芭蕾舞動作?
他不停跳,也不停問觀眾:這樣夠了嗎?你們要再看一次嗎?再來?再來?
碧娜的作品如何產生?容我引述史密特的訪談:當然是靠編排,剛開始時只有一些問題,一些句子,
某人示範的小動作,一切都很零散,不知何時,時機便來到,「我會把一些適當的動作與別的事情組合,
如果我有了結確定的方向,我就會有更多更大的小東西,然後我再從不同的面向繼續探尋,
它從相當微小的事物開始,逐漸變來愈大。」
史密特的書以評介碧娜鮑許的創作題材和表現風格為主軸,間而帶入鮑許的編年史和創作的心路歷程,
有誰在一九七七年會想到那時風格已臻成熟的碧娜鮑許,在接著下來的卅年會引領全球舞蹈界的前衛風騷?
史密特對碧娜的成功下的結論有二個,一是她的主題是人類核心問題__恐懼和孤獨,正因如此,人類渴望被愛,
渴望被愛成為對抗恐懼的方式,而這二者之中的相生和予盾,便是碧娜舞作的原型內容。
第二個原因,是碧娜對她主題的堅持不捨,所有因之而來的衝突,她不會隨便輕輕帶過,
她堅持她對存在和社會或者美學的省思。她太堅持,以致於觀眾有時被迫面對那少人能完整揭發的主題核心。
碧娜以她那的絕對美感和編舞長才說服了觀眾。
我相信這本書不但適合碧娜迷一讀,也很適合有心暸解碧娜鮑許的觀眾,
有些初次觀看碧娜作品的人會感到震驚不解,讀過這本書,這些人應該會更清楚自己的震驚,也會對現代舞蹈有更進一步的暸解。
中国古代巫术 豆瓣
作者: 胡新生 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5 - 6
本书的特点在于,它对中国古代曾经盛行的典型的巫术(即被用于直接控制自然、社会和个人生活的发展进程的那类巫术)作了一次全面的清理。具体说来,本书所涉及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为中国古地揭示了每一类巫术的总体特征和内在联系;对各种巫术形成、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过程作了详细的考察;对一种巫术能够盛行的文化背景以及它对中国古代其他人文现象所产生的影响作了比较系统的说明……
妖怪学 豆瓣
作者: 井上圆了 译者: 蔡元培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2
本书原名: 妖怪学讲义录总论.
据上海商务印书馆1920年2月7版影印:本书分析论述了“妖怪”现象产生与发展的心理、哲学、生物学等因素。
卡桑德拉的炼狱 豆瓣
Cassandra's Conflict
作者: 菲莉卡.艾琳 译者: 李夢非 金楓出版社 1996
黑蕾絲系列 4 卡桑德拉的煉獄
突然間,疼痛不見,代之而起的是極大的喜悅。
伯爵的手在移動。卡桑德拉問:「為什麼你還要給我更大的羞辱?」在漢普斯特,一棟看似風格高雅有文化氣息的建築裡,卻隱藏著放縱且離奇的情慾世界。
當卡桑德拉受雇擔任伯爵小孩的家庭教師時,她原先的世界就猛然崩潰。他引領她進入一場遊戲,一個由慾念所引起的恐懼及絕對服從才能滿足的情慾世界。
而遊戲規則只有伯爵知道。在那邪惡和歡愉是一對雙生子。
埃舍尔魔镜 豆瓣
作者: 张诃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本书将带您认识一位世界艺术史中最特别的绘画奇才,他从事物的数学特性中发掘 美,创造出空前绝后的奇妙之作;他打开您观看世界的第三只眼,促使您重新审视内心的既有观念;也像魔术师一般构造起不可能的世界,使我们乐于陶醉在视觉的"欺骗"中。
艺术家中的“数学家”
计算出来的柱子形状
难于归类的艺术家
生平简介
欣赏艺术的态度
如何使用本书
埃舍尔名作鉴赏
作品中西文目录
美学珍玩 豆瓣
作者: [法国] 夏尔·波德莱尔 译者: 郭宏安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9 - 5
波德莱尔的文学生涯是从绘画评论开始的,《一八四五年的沙龙》一炮打响,《一八四六年的沙龙》则确立了他权威艺术评论家的地位。这期间,他已经开始诗歌创作,但成名作《恶之花》的出版,却是在十二年之后。
《美学珍玩》收集了波德莱尔一生中最重要的艺术评论。他极力推崇色彩和想象力,浪漫派大师德拉克洛瓦令他迷狂,漫画家伽瓦尔尼令他心醉神迷。他涉猎广泛,油画、素描、漫画、雕塑,无不娓娓道来,精辟又不乏热情,为读者展开了一副美妙的法国十九世纪艺术画卷。他认为:“对一幅画的评述不妨是一首十四行诗。”诗可以说画,画也可以说诗,“现代诗歌总是明显地带有取之于各种艺术的微妙之处。”
整形日本 豆瓣
7.2 (8 个评分) 作者: 汤祯兆 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8 - 1
御宅族、蛰居族、暴走族、单身寄生族等当前日本至潮的新生族群,今日不难发现总有一两个在你我身边,悄悄登陆。
从“萌”之趣都到移民城市,从老龄社会到下流社会,纷繁迷幻的社会万象后面是清晰的文化观察。《整形日本》在发掘东洋人潮型的同时,一路上追踪他们每日出没的至圣朝拜地,标志出另一番文化写实风景。
The Conspiracy of Art 豆瓣
作者: Jean Baudrillard 译者: Ames Hodges Semiotext(e) 2005 - 8
The images from Abu Ghraib are as murderous for America as those of the World Trade Center in flames. The whole West is contained in the burst of sadistic laughter of the American soldiers, as it is behi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sraeli wall. This is where the truth of these images lies. Truth, but not veracity. As virtual as the war itself, their specific violence adds to the specific violence of the war.In The Conspiracy of Art, Baudrillard questions the privilege attached to art by its practitioners. Art has lost all desire for illusion: feeding back endlessly into itself, it has turned its own vanishment into an art unto itself. Far from lamenting the "end of art," Baudrillard celebrates art's new function within the process of insider-trading. Spiraling from aesthetic nullity to commercial frenzy, art has become transaesthetic, like society as a whole.Conceived and edited by life-long Baudrillard collaborator Sylvere Lotringer, The Conspiracy of Art presents Baudrillard's writings on art in a complicitous dance with politics, economics, and media. Culminating with "War Porn," a scathing analysis of the spectacular images from Abu Ghraib prison as a new genre of reality TV, the book folds back on itself to question the very nature of radical thought.
Sound Art 豆瓣
作者: Alan Licht Rizzoli International Publications 2007 - 11
Over the past century, an art form has emerged that draws from the worlds of visual art and music. Sound art’s roots can be found in the experimental work of Italian Futurism, Dada, and later the Fluxus group and the pioneering efforts of the American composer and artist John Cage. In the wake of this groundbreaking work, sound art began to mature into a movement, and artists explored the interactive possibilities of sound and in turn created entirely new modes of experiencing and engaging with art. In this volume, the complete story of sound art is told by one of the country’s leading critics and scholars. The author traces the history of this form of art–highlighting the convergence of the indie world bands such as Sonic Youth with the art world–looking at the critical cross-pollination that has led to som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nd challenging art being produced today, including work by Christian Marclay, LaMonte Young, Janet Cardiff, Rodney Graham, and Laurie Anderson, among many others.
华盛顿国家画廊/世界美术馆巡览 豆瓣
作者: 吴运鸿 1999 - 7
华盛顿国家画廊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宪法大道的第7街和第4街之间,其主体分为东馆和西馆两个部分。从画廊出来可以仰望国会山的穹顶,因此,可以说它处在美国的权力中心所在地。因其捐赠者,华盛顿国家画廊通常又被称为“梅隆画廊”。从创建的历史看,华盛顿国家画廊可说是世界大型博物馆中最为年轻的。佛罗伦萨的乌菲兹美术馆、巴黎的卢浮宫美术馆、伦敦的大英博物馆系世界大规模的美术馆,它们的形成乃是开明的君主及众多专家经历数世纪的收集之心血结晶。因此,收藏品乃具有与各国历史密切交织的复杂经历。但华盛顿国家画廊仅仅设立于50余年前,完全以本世纪的个人收藏为基础而成立,具有极明快的特性。它的丰富的藏品来自美国开放的现代自由美术市场。《华盛顿国家画廊》以国别为外基础,以简短洗练之文全面介绍了华盛顿国家画廊馆藏艺术珍品,而尤以近现代绘画代表佳作尤令人心动,如莫迪里阿尼、伦勃朗、塞尚、雷诺阿、毕加索、莫奈 、凡・高、德加、劳特累克、柯罗、库尔贝……
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世界美术馆巡览 豆瓣
作者: 吴运鸿 1999 - 7
维也纳是欧洲的历史名城,公元1世纪时古罗马帝国已在这里建立了城市。神圣罗马帝国与奥地利王国长期定都于此,更使得它成为欧洲举足轻重的政治中心之一。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收藏有大量欧洲名画,此外雕塑、工艺美术以及东方艺术方面的藏品也很重要。它拥有无法估量的艺术财富,质量既高、品类又丰,足以脐身于世界上最大与最著名的博物馆之列。它那流光溢彩的藏品的年代一直可以追溯到古埃及和古希腊罗马时期,藏画尤以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期意大利、德国、佛兰德斯、西班牙画派的作品最为著名。
大英博物馆/世界美术馆巡览 豆瓣
作者: 吴运鸿 1999 - 7
走在“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的大英博物馆,内心常有诸多的感慨。在这里世界各大文明古国的遗物都可以见到,这些古老而遥远的文明遗迹通过各种不同的渠道、历经各种周折,最后在这里被收藏起来,使我们今天仅游这一馆便可看到全世界的历史轨迹。美术品是大英博物馆收藏的最重要的部分。这里的收藏不像美国的人都会博物馆那样包括任何时代,而只是将古代到中世纪作为收藏的范围,只有设计方面包括文艺复兴,同时在工艺方面多少有一点近代的作品,而近代和现代的美术作品,则已经在1878年到1886年间分到伦敦国家画廊和塔特美术馆。这样,大英博物馆以其纯粹的古代美术和图书文献的收藏给人以极为深刻的印象。
普拉多美术馆/世界美术馆巡览 豆瓣
作者: 吴运鸿 1999 - 7
法国的卢浮宫美术馆、英国的大英博物馆、俄罗斯的埃尔米塔什博物馆和西班牙的普拉多美术馆合称为“世界四大博物馆”。作为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普拉多是当之无愧的。这里收藏有三万多件艺术珍品。这个数字若与卢浮宫的四十万件和埃尔米塔什的二百五十万件收藏相比,似乎微不足道。然而,正如普拉多美术馆前馆长桑切斯・康顿(F.J.SanchczCanton)所说:“普拉多美术馆的价值与其说在于藏品的量,毋宁说在于藏品的质。诚然在欧洲来说,如欲介绍各种流派,还有比普拉多更完整的美术馆……但它们之中没有一家能够凌驾普拉多那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收藏――即普拉多引以自豪的15至18世纪大师的作品”。这种质胜于量的特征,使得普拉多收藏的大师――堪称“大师中的大师”一一的作品,几乎每一件都足以在其他博物馆成为镇馆之宝,其价值是无法估量的。普拉多美术馆更以对提香、博斯、鲁本斯诸大师的主要精品的宏富收藏,以对西班牙杰出的三位大画家――埃尔・格列柯、委拉斯贵支和戈雅的全面收藏而著称。无怪乎西班牙美术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要充分了解提香、博斯和鲁本斯就必需到西班牙来,要给伟大的西班牙绘画以正确的评价,只需留在普拉多”。斯言不诬也。这一切,充分说明了普拉多作为世界级大博物馆的宏伟气魄。
阿姆斯特丹美术馆/世界美术馆巡览 豆瓣
作者: 吴运鸿 1999 - 7
在欧洲众多的美术馆中,大概没有一座像阿姆斯特丹美术馆那样如此关注其民族自身的文化艺术。长期以来,该馆一直致力于对荷兰艺术品的收藏。作为一个享有国际地位的国家级美术馆,其特色并不是包罗万象,而是在于展示荷兰艺术及历史,尤其是集17世纪荷兰绘画之大成,首屈一指,由此构成了该馆独一无二的特色并使其备受瞩目。它不仅为旅游者和专业人士提供了解和研究荷兰艺术及历史的机会,而且通过绘画、历史以及工艺品等多方面立体的展示,更注重强调在当今多元化发展的社会中,让其本国人民更深人地了解其自身的历史文化,从而树立民族自豪感的目的。近些年来,随着世界各地文化交流的增进,该馆增强了对18、19世纪绘画、工艺品以及亚洲艺术品的收藏和展示,这为其增添了新的吸引力,也使其展示更为丰满。 该馆拥有5千多幅绘画、3万多件雕刻、l万7千多件文物和3千多件亚洲艺术产品,以及许多工艺品和船模等。
慕尼黑美术馆 豆瓣
作者: 吴运鸿 1999 - 7
慕尼黑美术馆老馆位于慕尼黑市中心偏北的一处绿地,展出的是文艺复兴时期至十八世纪的欧洲占典绘画。它不仅拥有以丢勒为代表的德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众多大师之作,而且收藏了意大刊文艺复兴、十七世纪荷兰、佛兰德斯绘画的大量精品,但使老馆饮誉全球的足其收藏的鲁本斯绘画。作为世界最著名的美术博物馆之一,与其它国家的首部美术馆不同的是,慕尼黑美术馆老馆的前身是巴伐利亚州维特尔斯巴赫家族的收藏。欧洲历史上,维氏家族以酷爱艺术、热衷艺术、艺术品收藏而闻名。自16世纪的威廉4世开藏画之先声,维特尔斯巴赫家族的诸王皆为艺术品的收藏不懈努力,到1826年美术馆举行奠基仪式时,已经大约收藏了8000件绘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