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yun - 标记
艺术与科学:贡布里希谈话录和回忆录 豆瓣
作者: [英国] E·H·贡布里希 译者: 范景中 浙江摄影出版社 1998 - 8
本书为贡布里希谈话录和回忆录的合集。这部新译本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包括了英文版A Lifeng Inrerest的全书,第二部分则由几篇对话录和回忆录组成。全书对话居多,其余辅之。作者娓娓道来,闲闲落墨,令人读之忘倦,快然有得,从某种程度上讲,贡布里希的主要思想大约有一半在这里得到了平易而简约的说明。在本书中,贡布里希不仅回顾了他作为“艺术史家的双重生活”的一生,书中也涉及到他的许多代表著作,如《艺术的故事》、《艺术与错觉》、《秩序感》等的思想核心问题。尽管本书不是一部全面的回忆录,但却包括了大量的回忆片段,因此,要了解贡布里希的生平和学术观点,本书是一部难得的佳作。
Stencil Graffiti Capital 豆瓣
作者: Jake Smallman / Carl Nyman Mark Batty Publisher 2005 - 10
An edgy, lavishly visual survey that shows the best work of the best street artists working in Melbourne, Australia. Bansky, the well known British stencil artist, after a visit to Melbourne, in 2003 said: "The walls of Melbourne are very noisy...like the noise of a hundred drunk people talking among themselves. "He went on to say," It looks like the city belongs to anyone that wants it. It feels like there's more opportunity. "Through intimate interviews, dynamic layouts and a riot of examples the street artists are shown in the context of world street art culture. Important questions such as why they paint are closely examined. Melbourne's walls are both canvases and meeting place for ideas, making it the hot-bed for the best in stencil graffiti art.
埃里克·侯麦 豆瓣
作者: 米歇尔·塞尔索 译者: 李声凤 江苏教育 2006 - 10
《埃里克·侯麦:爱情、偶然性和表述的游戏》致力于做的,正是对这些人物,对他们的言行举止进行分析,就像他们通过戏剧性和表演所表现出来的那样。因而这是一项总结归纳的工作,它会将侯麦的整个创作年表考虑在内,但并不打算系统地研究他的每一部作品。既然我们的目标是从中发现一些关键点,那么我们的目光自然也就会集中在某些处于转折交汇处的影片上,因为,即便它们不是最美丽、最风趣或最完善的,但它们具有突出的启示作用和深长的意味。侯麦始终是一个实验者,在我看来,他更像是一个探求中的电影人,而不是一个声称每次都在实现些什么的创造者,他呼唤着这样的过程。侯麦的艺术不是一种象征或隐喻的艺术。时间和空间,这两个在古典影片中需要附属于戏剧性效用的因素,在这里或许比舞台高度和取景具有更大的功用。
雷蒙德·卡佛短篇小说自选集 豆瓣
8.4 (37 个评分) 作者: [美] 雷蒙德·卡佛 译者: 汤伟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9 - 9
卡佛一生作品以短篇小说和诗为主。这本自选集几乎包括了卡佛所有最重要的短篇小说,被誉为是“最卡佛”的卡佛小说集。本书总结了卡佛的写作生涯,见证了他堪比海明威、韦尔蒂、塞林格、契佛等当代美国名家的文学成就……这部自选集是来自内心最深处的声音。
结构主义以来:从列维-斯特劳斯到德里达 豆瓣
Structuralism and Since:From Lévi-Strauss to Derrida
作者: [英]约翰・斯特罗克 译者: 渠东 / 李康 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8 - 3
这是法国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思潮的五位代表人物:列维・斯特劳斯、罗兰・巴尔特、米歇尔・福柯、雅克・拉康和雅克・德里达的学术思想评论集。
这五位思想家堪称当今的人类学、文学批评、社会学、历史学、精神分析以及语言学和哲学诸领域较有影响的人物。书中收入由丹・斯皮尔伯等研究人士撰写的论文,分别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这五位思想家各自的基本概念,梳理了概念之间的基本联系,揭示了他们之间的分歧与关联。不失为比较全面地了解当代法国思想乃至西方社会科学思想整体发展及其流变的基本著作。
娥摩拉-罪惡之城 豆瓣
Gomorra
作者: 羅貝托‧薩維亞諾 译者: 賴盈滿 時報文化 2009 - 8
《娥摩拉》是一部大膽重要的調查報導文學。新聞記者羅貝托.薩維亞諾深入歐洲頭號黑幫卡摩拉,祕密蒐集其組織犯罪手法,二○○六年成書後不僅轟動義大利,也在德、法、西班牙等國暢銷;其融合小說與非小說,難以歸類的筆法更成為受矚目的義大利文壇新星,同名電影也拿下坎城影展評審團大獎。二○○八年,卡摩拉誓言在聖誕節前取其性命,薩維亞諾從此接受警方保護,至今仍無法透露行蹤。
卡摩拉──幫派成員自稱為「體系」──是歐洲目前勢力最大的幫派,拿坡里則是「體系」的溫床。他們行事兇殘,自一九七九年以來,造成三千六百人死亡,比西西里的黑手黨還多,也比西班牙埃塔組織與愛爾蘭共和軍合起來還多。然而卡摩拉更是事業有成,擁有企業化的國際犯罪組織,事業觸角遍及營造、高級時尚、禁藥與有毒廢棄物處理等產業,全面滲透拿坡里、義大利乃至世界的社會經濟網絡。書中披露所有「Made In Italy」的高級時裝品牌,都是由卡摩拉掌控的血汗工廠所生產,臺灣也有一家。
在拿坡里出生長大的薩維亞諾,十三歲就目睹卡摩拉殺人,醫生父親也慘遭毒打。他靠著一臺可接收警用頻道的收音機,和一部偉士牌機車,在幫派內鬥期間,穿梭殺戮戰場,留下翔實、血腥的現場紀錄。他也曾為一探義大利中國商人的背景,跟著到外海偷運知名品牌的運動鞋上岸,揭開拿坡里港的走私機制。甚至暗中觀察幫派毒梟在毒品「上市」前,如何拿重度毒癮者當白老鼠,追出販毒的連串環節。
薩維亞諾筆下的拿坡里,是一座臣服於犯罪的悲情城市,他指名道姓,言人所不能言,如鉛錘重擊著卡摩拉的心臟,仿若上帝在創世紀討伐罪惡之城娥摩拉,然而深愛家鄉的薩維亞諾,毋寧更像挑戰巨人歌利亞的少年大衛,也成為人們傳頌的英雄人物。
身份的焦虑 豆瓣
Status Anxiety
7.7 (42 个评分) 作者: [英] 阿兰·德波顿 译者: 陈广兴 / 南治国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9 - 4
这本书并非一本充满学术语言的“高深”著作。它用通俗、有趣的语言,为现代人解读了“身份”的前世今生,以及我们为什么会为“身份”而焦虑。“身份”这个词在这本书中更多的还是指一种社会地位,一种当代人追求的功名利禄。为什么我们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同?是什么让我们变得“势利”,对于金钱和时尚的欲望之壑为何总也填不满?我们到底怎样才能克服这种身份的焦虑呢?在阅读这些文本的时候,一方面,你会惊叹于德波顿广博的知识,那信手拈来的典故和风趣的点评,为你从多个视角展现了人类的“身份”观念;另一方面,你会渐渐审视自我,发现许多已经在你脑海里根深蒂固的东西,开始动摇和解体。
博尔赫斯与萨瓦托对话 豆瓣
7.8 (8 个评分) 作者: [阿]巴罗内 译者: 赵德明 云南人民出版社 1999
博尔赫斯与萨瓦托,这两位阿根廷文学大师和巨匠的对话,涉及文学、艺术、哲学、神学、心理学、语言学、音乐、舞蹈、电影等,在谈话中,他们始终贯彻彻底的怀疑主义精神和坚持思想自由的态度,在交流中达到和谐,在撞击中产生新的思想火花,因此,这部对话录充溢着自由的思想魅力,对文学研究弥足珍贵。
柳如是别传 豆瓣
作者: 陈寅恪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
陈寅恪集之一种,分上、中、下三册。以柳如是和钱谦益的姻缘为核心,考察明清之际社会与思想文化之变迁,揭示历史存亡关头的士人心灵和生命形态。作者通过研究“红妆”之身世与著作,藉以揭示当时政治(夷夏)、道德(气节)之真实情况,是作者在“失明膑足”的晚境中,十年辛苦不寻常的心血结晶。
小津 豆瓣
8.7 (14 个评分) 作者: [美] 唐纳德·里奇 译者: 连城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9 - 4
这本书是西方首部系统研究和介绍小津安二郎电影艺术的专著,也是著名日本电影专家唐纳德·里奇的代表作。里奇通过对小津电影的主题、编剧、拍摄、剪接之深入分析,窥探其电影文法与美学风格,并以此展现了蕴藏在小津作品中的日本历史、社会及文化意涵。
强盗新娘 豆瓣
The Robber Bride
作者: [加拿大]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译者: 刘国香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 5
“单单泽尼亚的名字本身就足以激起以前愤怒、羞辱、莫名痛苦的感觉,或者至少是那些感觉的回声。事实上是,在某些特定的时刻——清早,午夜——她觉得很难相信泽尼亚已经死了。”
泽尼亚漂亮,聪明而且贪婪;性格中交替着世故和脆弱,贫穷和无情;是男人的梦想和女人的噩梦。而且,她也已经死了。为了绝对地确认,托尼,洛兹和查丽丝还参加了她的葬礼。但是五年过去了,当这三个女人共享姐妹情谊的午餐时,不可能的事情发生了:
“恶意之波像宇宙射线一样从身体里流淌出来,”泽尼亚回来了……
“这是她所有既成方法和关怀的精彩聚集……也许是她迄今为止最好的一本书”
独立报(INDEPENDENT)
字里行间透着刺激、睿智和洞察力。是阿德伍德对激荡着想象,创造性和才智的痛苦生活的冲动的检视
泰晤士报(THE TIMES)
飞艇技术 豆瓣
Airship Technology
作者: (英)吉勒特 译者: 王生 科学出版社 2007 - 11
本书是一本关于现代飞艇技术不可缺少的指南,由英国帝国理工大学的库利教授和布鲁内尔大学的吉勒特教授组织英国工业界和学术界的多名专家学者共同编写,书中吸收了英国飞艇技术专家学者的最新知识。
全书共分18章,第1章概括介绍全书内容,第2~8章涵盖了与飞艇相关的空气静力学、空气动力学、稳定性和控制、推进、材料、结构等内容:
第9~13章论述飞艇重量估计和控制、系统、地面操作和锚泊、驾驶、性能等内容:第14~18章介绍改进、非传统设计、太阳能、用途和经济考虑事项、综合设计等内容。
本书可供飞艇设计者、工程师、专业人员、学生和航空工程师以及飞艇爱好者参考。
余像绘画 豆瓣
作者: 夏可君 江西美术出版社 2009 - 6
从柔软的触感出发,本书讨论了软现实主义在生命本体,艺术哲学和绘画语言上的可能性及其意义,罗奇和赵峥嵘的作品在当前的中国艺术中有着自己独特的品格,这就是他们回到了绘画本身。他们以“光气融合”和“余像绘画”的鲜明特点,呈现出了自己的绘画语言。“光气融合”结合西方形而上学的神性理性之“光”与中国文化传统氤氲化生的“气”,让光感与气感在深入混沌之中而融合,从而为艺术带来了生命力的新形式,即形成了“虚像”——带有微光的新气像,这就是余像式的绘画语言。所谓“余像绘画”,是面对这个图像转向的时代,以及面对传统大象无形以及传统余韵的消失,在混沌之中如何再次激活传统的余韵,这是在仅仅剩下余像的条件下,画家们所要面对如何展现余像的问题。在这个意义上,虚像和气像都是余像的表现形式,余像的绘画是图像之“余”,因此,软现实主义画家的作品不抽象、不具象,也不是意象和图像,而是所有的象之“余”,只是剩余之不可能的“象/像”!余像绘画是新的品像!尤其在去除色彩之后,所剩余的颜色,也是色彩之余。这也是软现实主义的艺术家们拒绝一切浮华和表征之后的剩余物,如同他们自己所言——绘画就是绘画!回到绘画本身,在这个时代是回到绘画的剩余状态,进入余像绘画。
神话修辞术/批评与真实 豆瓣
9.3 (9 个评分) 作者: [法] 罗兰·巴特 译者: 屠友祥 / 温晋仪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 - 8
本书收录巴特的两种著作,前者约14万字,后者2万余字。1952年巴特进入国家科学研究中心从事词汇学和社会学研究,在其后的七年间在《新文艺》杂志上发表了许多揭露大众文化迷思的文章,后来集结成《神话修辞术》(Mythologies, 1957)。从此,巴特被公认是关于我们怎样通过语言、服饰、手势相互交流的最有独创性的评论家之一。60年代初期,巴特在社会科学高等学院研究符号学和结构主义,他对传统学院文学理论观点以及大众文学形态作了论述,其独特的观点被称为新批评,引起其他思想家的不满,认为他漠视和不尊重文化中的文学根源。巴特则发表《批评与真实》(Critique et verite, 1966)与其对抗,控诉那种陈旧的、布尔乔亚式的不重视语言细节、刻意忽视其他理论概念(如马克思主义)挑战的批评方式;他热情地呼吁读者要摆脱既成观念,按照现代思想看待文学作品,而文学作品总是先由一种语言与其自身的冲突组成的。
马蒂斯 豆瓣
作者: (俄罗斯)亚历山大·伊利切夫斯基 译者: 张俊翔 薛冉冉 刘彤 译林出版社 2009 - 6
莫斯科人科罗廖夫在地铁那些昏暗的通道里流浪的时候,就常常梦见亨利·马蒂斯的画作。在某一个美好的时刻他明白了:不能再生活于数学计算过的空间。于是他勇敢地完成了自己的英雄壮举——“向下转换”,逃到地下去。他在地下室过夜,到秘密地铁的通道里去,与没有户口的流浪人结下了友谊。他终于到达了现实那令人恶心的、散发着恶臭的内里,也因此探得了那些玄奥的秘密,而俄罗斯知识分子如果缺少了这些玄秘,活得就会很乏味。
都市主义悲剧小说《马蒂斯》是一本唯美的,装饰性的,同时又是带有尖锐社会意识的书。它叙述了痛苦的自我挖掘过程,但是带有一个明亮的结尾。小说证明逃离让你讨厌的废墟,是一种类似于艺术创造的过程。
The Geek Atlas 豆瓣
作者: John Graham-Cumming O'Reilly Media, Inc. 2009 - 4
The history of science is all around us, if you know where to look. With this unique traveler's guide, you'll learn about 128 destinations around the world where discoveries in science, mathematics, or technology occurred or is happening now. Travel to Munich to see the world's largest science museum, watch Foucault's pendulum swinging in Paris, ponder a descendant of Newton's apple tree at Trinity College, Cambridge, and more. Each site in "The Geek Atlas" focuses on discoveries or inventions, and includes information about the people and the science behind them. Full of interesting photos and illustrations, the book is organized geographically by country (and within the U.S. by state), complete with latitudes and longitudes for GPS devices. Notable destinations include: Bletchley Park in the UK, where the Enigma code was broken; The Horn Antenna in Holmdel, New Jersey, where the Big Bang theory was accidentally confirmed; The Trinity Test site in New Mexico, where the first atomic bomb was exploded; The Alan Turing Memorial in Manchester, England; The National Cryptologic Museum in Fort Meade, Maryland; and, The Joint Genome Institute in Walnut Creek, California You won't find tedious, third-rate museums, or a tacky plaque stuck to a wall stating that 'Professor X slept here'. Every site in this book has real scientific, mathematical, or technological interest - places guaranteed to make every geek's heart pound a little faster. Plan a trip with "The Geek Atlas" and make your own discoveries along the way.
2009年7月30日 想读 不知道能不能买到。官方网站:http://www.geekatlas.com/(中国大陆用户需翻墙)BT下载:http://www.mininova.org/tor/2695760。via:http://www.ruanyifeng.com/blog/2009/07/geek_atlas.html
旅游 科学
物理学 豆瓣
Φυσικῆς ἀκροάσεως
作者: [古希腊] 亚里士多德 译者: 徐开来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 11
中文版《亚里士多德全集》(10卷本)1997年出齐后,获得了第四届国家图书奖(1999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一等奖(1999年)等多项大奖。为了读者使用的方便,也为了把自己研究西方哲学尤其是古希腊哲学的心得传达给读者,全集主编苗力田先生又编选了带有注释的《亚里士多德选集》(包括形而上学卷、伦理学卷和政治学卷,1999—2000年出版)。几年来,不断有读者尤其是大学生和研究生反映需要亚里士多德著作的单行本。为了满足这些读者的需要,我们将亚里士多德最具影响的著作(《工具论》、《物理学》、《形而上学》、《尼各马科伦理学》、《政治学》和《修辞术·亚历山大修辞学·论诗》)以单行本的形式出版。
需要说明的是:单行本的译文与《亚里士多德全集》大体一致。个别术语和人名的改动,是苗力田先生在全集重印和做电子版时亲自订正的。单行本的注释与全集保持一致。全集的脚注中所引证的希腊语词是按照国家颁布的《汉语拼音方案》的字母表对应拼写的。
对西方哲学名著的译介和研究是一项没有止境的事业。准确、完美的译文,深入、详尽的注释,以至创造性的阐释和发展,是只能接近而难以完全达到的理想境界。不断接近这一境界,既有赖于学术界的努力,也需要出版界的推动。我们愿与学术界一道,不断为学术进步作出贡献。
天象论 宇宙论 豆瓣
作者: [古希腊] 亚里士多德 译者: 吴寿彭 商务印书馆 1999 - 2
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古希腊以及西方文明史上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教育家,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家。本书是亚里士多德的重要著作,记述他观察气象、地质、天文的经过,以及他对这些现象的描述和分析。他的观察、描述、分析虽然在今天看来比较原始、粗浅,然而展现的却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思想家在人类科学发展初期的创造性成果,包含了“现代多种科学观点的胚胎和新芽”(恩格斯语),在今天仍有启迪智慧的作用。
天使望故乡 豆瓣
8.0 (7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托马斯·沃尔夫 译者: 王建开 / 陈庆勋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9 - 8
“天使,望故乡!”这是英国诗人弥尔顿的一句诗,美国作家托马斯·沃尔夫借用它作为书名,写了一本关于故乡、关于成长的书:《天使望故乡》。小说中,尤金对家庭的冷漠、无情和家乡的偏狭、闭塞深恶痛绝,心中不时泛起“逃出”这种环境的冲动。而小说最后他选择了离开家庭,继续去哈佛深造,渴望去体验一种新的人生。就这样,很多时候,故乡真的只能遥望。而每一位对它充满眷恋的人,都拥有一颗天使一样念旧而纯真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