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yun - 标记
艺术史终结了吗? 豆瓣
作者: 常宁生 译者: 常宁生 湖南美术出版社 1999 - 8
自80年代以来,在当代西方学术大背景的影响下,西方艺术史学科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变 化。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艺术史研究对象不再限于“高雅艺术”,而扩展到“低俗 艺术”;2、艺术史研究范围不再限于西方艺术,而扩展到非西方艺术;3、艺术史研究方法 不再限于本学科的理论与方法,而扩展到吸收其他他相关人文学科的一些方法和理论体系, 如阐释学、符号学、解构主义、女性主义等。这意味着,传统的艺术史研究将终结,一种“ 泛文化主义”的新艺术史正在形成。《艺术史终结了吗?》正是在这一背景之下,收录了有 影响的当代艺术史哲学文章十八篇。
2008年10月22日 想读
动物素描 豆瓣
作者: [法国] 布封 译者: 刘阳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5 - 1
2008年10月22日 想读
昆虫记 豆瓣
作者: (法)法布尔 译者: 王大文 2002 - 6
《昆虫记》(彩图故事版)作为法布尔名著《昆虫记》的英文改编本,不同于国内以往的中文全译本或选译本,遴选的均是引人入胜的故事,改编者斯托尔夫人精心裁剪归并,保留原书趣味,又较原书易于领略,对于想重温童年的大人和对大自然充满好奇的孩子来说,都不失为最佳版本。
2008年10月22日 想读
词与物 豆瓣
Les Mots et les Choses. Une archéologie des sciences humaines
9.2 (10 个评分) 作者: [法] 米歇尔·福柯 译者: 莫伟民 上海三联书店 2001
《词与物》是西方文化考古学家福柯最要的代表作,是“一部关于新思想的伟大作品”(德勒兹语)。这不仅是因为《词物》对自文艺复兴以来直至20世纪的整个西方文化和知识史都作了细致入微的、富有创见和深度的梳理和剖析,而且更因为它从根本上驱除了笼罩在当代知识形式的决定性条件之上的人类学主体主义的迷雾,批判了自笛卡尔、尤其自康德以来200多年西方哲学传统的先验意识哲学和主体主义。
2008年10月22日 想读
草原帝国 豆瓣
8.3 (19 个评分) 作者: 勒内·格鲁塞 译者: 蓝琪 商务印书馆 1998 - 5
《草原帝国》一书,其范围除大中亚外,还包罗了波兰以东的东欧诸国,即东欧草原、俄罗斯草原、西亚草原、中亚草原和北亚草原。还有草原近邻的许多高原山地。西起多瑙河,东达贝加尔湖,北起西伯利亚,南到巴基斯坦的广大地区。现在,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主编的《中亚文明史》(六卷本)包罗的地区,正是格鲁塞《草原帝国》的范围,可以窥见格鲁塞这部著作影响的一个侧面。
本书史事,上起新石器时代,草原文化的黎明期,下迄公元18世纪晚期蒙古诸汗国。作者对草原各地各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民族复杂、政治纷乱、朝代更迭和关系错综的历史,加工钻研,清理精到,牵出一条中亚史的线索和脉络,披荆斩棘,独辟蹊径,开创格局,格鲁塞是启蒙者,是开路人。
2008年10月22日 想读
忧郁的热带 豆瓣 Goodreads 谷歌图书
Tristes Tropiques
9.2 (60 个评分) 作者: [法国] 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 译者: 王志明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5 - 6 其它标题: 忧郁的热带
作者在青壮年时期,曾亲访亚马逊河流域与巴西高地森林。在丛林深处找到还原于最基本形态的人类社会。
《忧郁的热带》即记载了他在卡都卫欧、波洛洛、南比克瓦拉等几个最原始部落里情趣盎然,寓意深远的思考历程与生活体验。本书最早出版于1955年,是一部对促进人类自我了解具有罕见贡献 的人类学、文学、人类思想杰作。
2008年10月22日 想读
法兰西组曲 豆瓣
9.1 (16 个评分) 作者: [法国] 伊莱娜·内米洛夫斯基 译者: 袁筱一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6 - 5
《法兰西组曲》创作于历史的战火之中,它以白描的方式描绘了一九四零年巴黎大逃亡,法国几乎所有的家庭都卷入了这悲剧性的混乱之中。伊莱娜·内米洛夫斯基没有放过逃亡中不计其数的怯懦,同样也没有放过人民在这场逃亡中所显现出的团结一致的微弱火花。画面中有被情人抛弃的情妇,有被粗俗平民恶心坏了的大资产阶级,有堵塞了法国各条公路、在突如其来的轰炸中受伤而被丢弃在农庄的伤者……接着,敌人占领了这块麻木而惊恐的土地。和其他很多地方一样,布西小镇不得不迎来德军的进驻。占领边的出现激化了社会矛盾和居民的挫败感,人们醒来了……
在这样一个读者几乎已经忘记古典小说家魅力的时代,内米洛夫斯基用她生命最后几年的痛苦和光彩夺目的才华,以虚构世界的方式为我们呈现了那个曾经的过去:人物、事件和背景。
2008年10月22日 想读
卢瓦河畔的午餐 豆瓣
作者: (法)菲利普·勒吉尤 译者: 吴雅凌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 6
造访一位敬仰已久的人,宛如一次朝圣。《卢瓦河畔的午餐》就是记录这样一次“朝圣”的几个小时。作者造访的主人,就是法国著名小说家朱利安·格拉克。当年,他曾因获龚古尔大奖却拒受而掀起很大的风波。他的第一部小说《阿尔戈古堡》被布勒东赞誉为其所“梦想的第一部超现实主义小说”,这部作品亦为王道乾先生的翻译遗稿。用一本书记录几个小时的“午餐”,有爱丽舍宫,有拉斐尔前派画家,有罗兰·巴特,有阿拉贡,乃至伽利玛夫妇和法国总统密特朗……两个人的对话,貌似漫无边际,却在不经意中拉开了20世纪中叶的巴黎文化风景。全书只有简单的叙事,但平淡的言语里不时闪现思想的睿智之光。
2008年10月22日 想读
夜半撞车 豆瓣
Accident nocturne
7.2 (10 个评分) 作者: [法]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 译者: 谭立德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5 - 1
《夜半撞车》是“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2003”评选中法国文学入选作品。深夜,一名孤独的青年在巴黎街头漫步,被一辆湖绿色的“菲亚特”轿车撞倒了。他与肇事车辆的车主,一位名叫雅克琳娜-博塞尔让的女子一起坐上警车,被送往医院。等他清醒时,却只身躺在一家诊所,那名女子已不见踪影,而他得到了一笔钱。为了弄清事实,离开诊所后,他按照一个不确切的地址,开始寻找、调查那位女子,而那辆肇事的湖绿色“菲亚特”则成了他追寻中的最重要的线索。这位女子使他想起了另一名女子,湖绿色的“菲亚特”使他想起了一辆小型货车。整个寻找的过程又是一个回忆的过程。小说描述了这位年轻人在寻觅的过程中,记忆起一幕幕早年生活的片断,重新思索了自己过去的生活,最终,他找到了雅克琳娜-博塞尔让,一切又复归平静。
2008年10月22日 想读
自由的歌谣 豆瓣
作者: 摩罗 文化艺术出版社 1999 - 2
《自由的歌谣》是文学批评家摩罗继《耻辱者手记》之后的第二本文集。书中共分为灵魂忏悔、喜剧时代、精神创伤、岁月流逝四辑。在《自由的歌谣》中,摩罗袒露了生命个体对自由的追寻与捍卫,和对中国文化传统的深入剖析,展示了当代知识分子的良知和立场。
2008年10月21日 想读
采访本上的城市 豆瓣
7.7 (6 个评分) 作者: 王军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8 - 6
《城记》出版五年后,新华社记者王军再推出《采访本上的城市》;与《城记》一书着重于宏观层面的叙事不同,此次作者将笔力渗透到中观与微观层面,继续来反思现代主义城市规划和中国式的造城运动。
《采访本上的城市》这本书汇集了作者近十年来对中国及欧美城市的调查成果,书中直面当今中国的城市问题,对宽马路、拆迁经济等问题做出系统而深入的解剖;同时直击当前中国城市与建筑领域中的大事件、大热点,包括中央行政区外迁之争、国家大剧院、鸟巢体育场、CCTV大楼、国家博物馆改扩建等争论。作者均对这些争论作了第一手深入的调查,调查对象包括安德鲁、贝聿铭、库哈斯、德梅隆、福斯特等中外建筑师,其中包括4位普利茨克建筑奖获得者。
全书仍采用了调查性新闻报道的写作方式,分为“非常城市”、“非常计划”、“非常规划”、“非常建筑”、“非常拆迁”、“老北京”、“老南京”七章。前五章在“不同往常”的基调上,完成对城市现象的全方位观察与反思,又在最后两章,以北京和南京作为具体案例解剖。其中,《城市规划的圈地玄机》获得温家宝总理批示,并在中国城市规划界引起轩然大波,作者对这场轩然大波又作了持续性调查,使得中国式规划的困境得以充分暴露。
《采访本上的城市》,取这样的书名,是因为它代表了作者王军的一种生存状态——拿着采访本到城市里去。就这样,作者在现实中寻找着历史的答案,手捧采访本,踏访一个又一个城市,写下一篇又一篇报道。在这些报道的基础上,作者完成了对中国城市化浪潮的调查性思考,以及对相关历史问题的回顾。
全书由一个个故事连缀而成,故事与故事之间,情节上的联系或有或无,思路连绵却也独立成章,在激流勇进的城市化过程中,城市这个空间的实体(街道、街区、居民等)的生死毁灭和悲痛哀伤,令人久久不能释怀。
2008年10月21日 想读
解读好莱坞 豆瓣
作者: Deborah Thomas 李達義 / 曹玉玲譯 書林-本版
這就特定的好萊塢及整體的電影研究來說,本書可名列最佳導讀之一……更精細且更繁複,比大部分即將被本書所取代的同類書籍更容易閱讀。  --Professor Jane Gains, Duke University電影是一種包含多層次空間的視覺藝術,一個平凡的場景也常蘊藏著精心設計的指涉,以及耐人尋味的意趣。本書精選好萊塢電影的經典片段,帶領讀者細細閱讀電影中各種層次空間幽微精深的意義,包括人物與場景、私人與公眾、剪接與運鏡、觀眾與電影的多重空間關係。透過精闢的解說,讓你深刻領會電影中層次分明且豐富多元的空間結構。
希望藉由這套叢書,讓讀者重新找回人類第一次看電影時的那種喜悅、好奇與興奮
★《電影苑》目前已規劃12本,分為四大主題:類型影片、專有名詞解釋、歷史與運動、電影技術,讀者可以據此建立自己的電影研究書單。
★本叢書頁數都在兩百頁上下,輕薄短小,內容精簡而豐富,充滿獨特的觀點與影片的範例說明,而沒有過度理論的長篇大論。
★翻譯者經過嚴格推薦篩選,皆為目前兼具電影研究及翻譯專業的一時之選。且有簡明的註解,並附詳盡的參考書目及片名索引。
作者簡介
Deborah Thomas
英國蘇德蘭大學(University of Sutherland)電影研究課程高級講師,並為英國重要電影評論雜誌《電影》(Movie)編輯委員之一。
2008年10月19日 想读
电影的意义 豆瓣
作者: (法)克里斯蒂安·梅茨 译者: 刘森尧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5 - 9
本书是电影符号学研究领域的奠基之作,在电影理论研究领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作者在电影与言间千丝万缕的纠葛中理出了某些可资借的脉络,在符号学所关注的各个电影特质上作了多样且相互辩证的分析。本书不仅开启了现代电影理论的新页,也为往后的电影理论研究立下了一个里程碑。
2008年10月19日 想读
巴尔蒂斯对话录 豆瓣
作者: [意]贡斯坦蒂尼编 译者: 刘焰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 9
《巴尔蒂斯对话录》系巴黎丛书红色系列之一种。
巴尔蒂斯(1908—2001)被誉为20世纪西方最伟大的画家,他的一生经历并见证了整整一个世纪的变迁。巴尔蒂斯出身于波兰贵族世家,但他本人出生在巴黎,平生几乎游历了欧洲的所有国家,甚至还远游日本。
本书是巴尔蒂斯生平最后十年间与意大利著名评论家贡斯坦蒂尼的对话笔记,分成12个章节。在这些对话里,巴尔蒂斯回忆了自己的一生,从童年时结识里尔克,到青年时代在意大利游学研究文艺复兴大师的真迹,再到罗马担任罗马法兰西学院院长。画家不仅总结了自己对艺术创作的思考,还回忆了与他同时代的许多艺术家、作家乃至政治家,如马尔罗、费里尼、毕加索、米罗、贾柯梅蒂、加缪、萨特等。这些对话按时间先后顺序加以编排,犹如一部巴尔蒂斯的回忆录。尤其可贵的是,贡斯坦蒂尼以其丰富的艺术史理论和知识,在谈话中穿插了大量背景资料的介绍,从而大大丰富了这些对话的可读性。
2008年10月16日 想读
构建可扩展的Web站点 豆瓣
Building Scalable Web Sites
作者: Cal Henderson 译者: 徐宁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8
随着Web 2.0网站的蓬勃发展,如何成功地构建可扩展的Web站点成为网站开发人员必备的技能。本书是Flickr.com的主力开发人员讲解构建可扩展的Web站点的经典之作。本书主要介绍了Web应用程序的概念、体系结构、硬件需求、开发环境的原则及国际化、本地化和Unicode等基本内容,并为解决Web应用程序的数据安全、电子邮件整合、远程服务交互、应用程序优化、扩展、监测和预警、开放API等问题提供了很多简单实用的技巧和方法。本书涉及的内容十分广博,但核心相当明确,即如何构建安全的、用户喜爱的、可以不断扩展的Web应用程序。任何从事Web应用程序开发的读者都会从中获益匪浅。
2008年10月16日 想读
迷幻异域 豆瓣
Altered state:the story of ecstasy culture and acid house
作者: Matthew Collin(馬修.柯林) / John Godfrey(約翰.高德菲) 译者: 羅悅全 / 何穎怡 商周出版(台湾) 2001
本書可能是有關當代英國社會最重要的著作。--英國大報《蘇格蘭人報》(The Scotsman)
終於,有人寫出了過去十年的「真實歷史」,而且充滿慧黠、生氣、同情與睿智。再多的言語也不足以推薦這本好書。--歐文.威爾許,《猜火車》作者
打從一九七七年出版以來,《迷幻異域》一直是跳舞文化最重要的論述。本書奠基於紮實的背景研究,以及針對關鍵人物的第一手訪談。它深入探索快樂丸文化的文本、意識型態與迷思,細細描繪初嚐快樂丸的狂喜經驗與從高峰跌下的低落期,也剖析了這場英國最重要的青年文化的社會歷史背景。
--《Wired》雜誌讚譽這本書為「一則與啟發本書的快樂丸文化一樣令人無法抗拒的故事。」
《迷幻異域》在台灣
一九六O年代到七O年代是放心藥的政治首次被自覺地引入社會批判、以及反抗主流的反文化的年代。一九六O年代之後至今,反文化運動結束,但餘緒猶存;新的消費文化和新的「壓迫-反抗」形式造就了新的放心藥文化--這是我們今日思考放心藥政治時必須面對的,也是本書的重要價值所在。--中央大學教授 卡維波、何春蕤
這書除了敘述一段現代流行文化的地下史外,重要的是引發思考。無論後果如何,選擇是人民的——自由便是擁有選擇的可能,儘管那自由可能只是自主的幻覺。--作家 張讓
藥物帶來很多的經驗,但是這些經驗不盡然只有藥物可以產生。至於在流行文化扮演重要角色的藥物,是否跟個人修行一樣,也可能不盡然是絕對必要的,恐怕就沒人敢斷言了。--精神科醫師、作家 王浩威
當快樂丸的能量逐漸耗盡,烏托邦夢醒,卻不是電音文化的死亡。當這個由快樂丸點燃的瑞舞文化所建構的團結不可避免地沿著階級、種族和地域分裂開來,或者被主流體制收編時,創作者也不斷投入開發更多元的電音舞曲,運動者則不斷尋找新的DIY反抗模式。--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博士生 張鐵志
一顆藥丸似乎引起整個時代的大震動。和平與暴力齊生、心靈與罪惡共存、理想與商業互放。快樂丸不僅沖激著藥物文化與社會的底線,也解放著人與人之間最神秘卻美妙的臨界體驗。--作家 夏綠蒂
西方和快樂丸文化對話二十年了,「持有 / 使用禁藥除罪化」已是和平共處的共識,才能有本書中最精彩的......用快樂丸觀點回顧曼徹斯特如何因E復興。我不禁突發奇想,台北的大學校長們什麼時候也能下海搖一搖,乘著快樂丸飛行,想清楚E和提高大學申請入學率有什麼關係。--同志導演 陳俊志
2008年10月16日 想读
今日文字设计 豆瓣
作者: 赫尔穆特·施密德 译者: 王子源 / 杨蕾 中国青年 2007 - 6
《今日文字设计》收录了15个国家88位设计师的作品,展现了现代文字设计的面貌。
主要代表人物包括利西茨基、奇希霍尔特、茨瓦特、沃尔夫冈·魏因加特、维姆·克劳威尔、杉浦康平、埃米尔·鲁杰尔、卡尔·格斯特纳和赫布·鲁巴林等。新版又收录了内维尔-布罗迪、阿普丽尔·格雷曼和安尚秀的作品。通过沃尔夫冈·魏因加特、维姆·克劳威尔、杉浦康平、弗朗哥·格里尼亚尼、约翰·凯奇和赫尔穆特 ·施密德的评论。本书回顾了20世纪文字设计的发展历程。本书还收集了埃米尔·鲁杰尔的文章《传达与形式——文字设计》。
《今日文字设计》由赫尔穆特·施密德构思、编辑和设计。本书在1980年作为日本著名设计杂志《创意》的特刊出版,接着在1981年以书籍形式由日本诚文堂新光社再版。许多年来,本书赢得了业界的广泛赞誉,现推出新的扩编版。
今日文字设计
沃尔夫冈·魏因加特 我的字体案例之形态学
沃尔夫冈·魏因加特的文字设计
维姆·克劳威尔
实验性文字设计与实验的需要
新形态,新技术
表现性文字设计探索
多样性空间的文字设计
共时性的文字设计
视觉象形的文字设计
杉浦康平
汉字与假名的二元性共振
宇宙观的文字设计
非语言的文字设计
信息性及实验性文字设计
埃米尔·鲁杰尔的文字设计
埃米尔·鲁杰尔
传达与形式——文字设计
节奏性的文字设计
功能性的文字设计
卡尔·格斯特纳的文字设计
带饰线的文字设计
威姆·克劳威尔的文字设计
连续性的文字设计
信息性的文字设计
动感的文字设计
重复性的文字设计
实验性的文字设计
绘画性的文字设计
运动感的文字设计
佛朗哥·格里尼亚尼
有关现代文字设计的评论
文字标识设计
有目的的与可发现的偶然性
操控偶发性的文字设计
约翰·凯奇
《2页,122个关于舞蹈和音乐的单词》
政治性的文字设计
看与读的文字设计
文字设计的先驱
菲利波·插马泰.马里内蒂
达达主义运动
库尔特·施维特斯
埃尔·利西茨基
扬·奇希霍尔特
拉斯洛·莫霍伊-纳吉
赫伯特·拜尔
约斯特·施密特
皮耶·茨瓦特
赫尔穆特·施密德
《今日文字设计》的今天
2008年10月16日 想读
艺术介入空间 豆瓣
作者: 卡特琳・格鲁 译者: 姚孟吟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 1
在本书中,我们将看到今日的艺术家如何构思在都会或公共空间的作品,他们的主张如何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创造出情感与精神的新感受。艺术的地位为何?我们应该把艺术品视为从我们日常生活环境中区分出来的产物吗o艺术家应该独自一人在工作室内创作,还是与其他专业对话,同心协力完成一个都市美化计划?”介人都会 这个举动应该是永久还是暂时性的?审视都会中的艺术,其实是向亡的历史提出疑问,也就是跨越艺术史的有限藩篱来接触都会空间的发展历史,并了解它与艺术的所有关联性。如此一来,我们才有办法就公共空间、记忆的角色、与艺.
2008年10月16日 想读
涂鸦 豆瓣
6.8 (5 个评分) 作者: 孟瑾 / 方二 2006 - 3
涂鸦是一个世界性的现象,我们在世界的许多城市中发现了涂鸦的足迹,而且我们了解到,很早以前的涂鸦就在各个地方存在着。
而且其中也存在着反叛的概念,对抗那些已经发展成熟的传统艺术机制。如今这一种新的产业正在成长:许多涂鸦艺术家正在建立自己的品牌,销售着代表这种生活方式的产品。
一种遍及世界的以城市墙壁为画布的原生艺术,它迅速扩张,渗透到流行文化的各个层面,包括时尚、设计、音乐,甚至纯艺术领域,以及危险、诱惑、破坏规则的快感,对传统艺术机制的反叛,构成着涂鸦艺术的无穷魅力!
2008年10月16日 想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