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蓝调城南 豆瓣
作者: 肖复兴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7 - 2
《蓝调城南》是著名作家肖复兴的散文集,全书共收入散文一百余篇,并有作者亲笔画的素描近百幅。书中写的是老北京。老北京的街道、胡同、戏院、寺庙、老字号,老北京形形色色的人物。虽只是写城南,但却凝集着北京乃至中国数百年中很多风云人物跌宕的命运,以及无数北京普通百姓值得回味的生活。在那些看似普通甚至破败的建筑中,涵藏着让人想象不到的非凡历史。
也许只有肖复兴这样生在北京并且长在胡同里,有他这样的年龄和经历,又深沉地爱着这个城市的人才能够真正地讲讲老北京。感谢作者,做了这样一件很有功德的事。我们得以在这样一次阅读中,叩问历史,拜谒先贤,再一次感受老北京历史的博大精深。
2021年2月2日 已读
休憩20th,得意不可再往。此书是肖复兴记录城南昔日之状系列文章合集,文章体例大致为此地是某人故居或曾是某兴旺之地,今日光景是这样这样的,人们是这样唏嘘叹惋的,不禁感慨怀旧一番云云。书中拔走真情,则再无大院那本的动人逸致。另外,肖复兴怎么说也是被用作小学生阅读理解的“书样子”,怎么还能把“趋之若鹜”这成语用错,该打
文化 肖复兴
来份杂碎 豆瓣
CHOP SUEY: A Cultural History of Chinese Food in the United States
8.4 (5 个评分) 作者: [美]安德鲁·科伊 译者: 严华容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2016 - 3
原版《来份杂碎》是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通俗学术书,记录了中华饮食文明随大量中国移民到达美国后的发展历史,立场中立,可读性强,视角独特,资料详实,对读者了解近代以来中美两国关系的发展,以及中餐对美国本土的影响,有非常高的阅读价值。爱好历史的读者甚至可以在本书中发现许多具有娱乐性的文献。
书中提及的各类史料、文献、插图,均来自纽约公共图书馆、且林士果广场图书馆、尼克松总统图书馆、美国国家档案馆、小弗兰克·梅尔维尔纪念图书馆、班克罗夫特图书馆等多家美国著名图书馆藏,保证了资料的真实性和权威性。
--------------------------------------------------
自1784年美国的“中国皇后号”商船带着贸易代表团到达中国广州起,中国的饮食文化便进入了美国人的眼帘。在此后的200多年里,中餐与中国文化随着一波又一波华人移民的到来,在美国的土地上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与美国文化不断融合,最终演变成一种中国人并不熟悉的美式中餐文化。时至今日,美国的中餐馆已经超过了40,000家。
从食物的角度看,中餐在美国经历了从“舶来食品、穷人食品、快餐食品”到“本土食品、精细食品、文化食品”的过程;从历史的角度看,华人群体在美国也同时经历了从“外来人、开荒人、边缘人”到“华裔美国人、文明人”的过程。作者安德鲁·科伊正是将中餐在美国的历史与中国移民在美国200多年的奋斗过程相结合,呈现出一幅无论是中国人还是美国人都未曾想见却又真实动人的历史画卷。
--------------------------------------------------
本书从多个角度讲述了美国社会与中餐的相互影响,并囊括了一系列迷人的美食轶事与历史趣闻。
——《华尔街日报》
这本书探讨了美国人的中餐情结,予人知识,发人深省。
——巴诺书店评论
根据美食作家科伊所述,美国人对于中国茶的喜爱可以追溯到两百多年以前,而我们对于如何拿筷子的困惑也持续了同样长的时间。在这部简短而浩瀚的著作中,科伊讲述了美国人与天朝上国及其民众,以及中餐之间的曲折故事。该书与它的主题一样,针对一个大话题所做出了全面丰富且掷地有声的分析。
——《出版人周刊》
科伊的历史故事总是出乎人的意料,其间充满了大量的逸话趣闻。
——《书单》
作者参考了许多在美国的资料,研究很有力度,内容也有趣且充实,尤其是尼克松访华那一部分。
——《图书馆报》
美国人对于中餐的爱恨纠葛都在这部研究透彻、生动易读的书中铺陈开来。其中一些美国人对于华人及中餐的误解令人捧腹,还有一些则让人震惊。
——《金融时报》
2021年1月17日 已读
修行2nd,一部美国人对中餐的认知变化史,或者说偏见变化史,他们心中根深蒂固的看不起中国,妖魔化中国饮食并深信不疑,即使上桌至国宴层次,也依然会认为中餐“原料是狗肉猫肉鼠肉”“有着植物油的刺鼻气息” ,有着居高临下的傲慢和大惊小怪。可随之中餐在美国站住脚并遍地开花,因为它美味而且便宜,便宜才是硬道理,老美发现自己拒绝不了性价比极高的中餐美食,所以关于中餐原料的攻击不攻自破,即使他们在吃原料更危险复杂的杂烩。老美转为攻击中国人,认为我们会吃蜥蜴派和老鼠糊。而中国人对外国人吃没有烤熟,切开还流着血的肉起初也是吃惊的,但是应该很快就接受。读来一路冷笑,此书可与《鱼翅与花椒》对比,体会一下让老外正视我们的文化和饮食,真正从个人口味角度分析它们需要花多少年,走多少路,付出多少牺牲,文化需要自尊自强啊!
文化 社会学 美国 饮食
伟大的虚构 Ⅱ 豆瓣
Literary Landscapes :Charting the Real-Life Settings of the World’s Favourite Fiction
作者: [英]约翰·萨瑟兰 主编 译者: 杜菁菁 未读·文艺家·海峡文艺出版社 2020 - 11
打开这本书,就像进入时光机器,你可以回到经典诞生的地方:巴尔扎克的巴黎、菲茨杰拉德的纽约、伍尔夫的伦敦、海明威的西班牙,还有奥尔罕·帕慕克的土耳其……这是一本地理学与文学的跨界之作,它独辟蹊径,从地域的角度重新解读经典文本,梳理近二百年来的世界文学思潮,讲述在不同文学思潮下、不同地域里,不同作家处理文学素材的差别和特点。读者可以从中更直观地了解作品与作者的关系,掌握世界文学的基本知识,发现经典诞生的秘密和价值。
编辑推荐:
"评审约翰·萨瑟兰及各领域专家组成的撰稿团队带领我们踏上一次精彩的旅途,除了《悲惨世界》《尤利西斯》等大众熟知的经典,还发掘了一系列在此之前不为我们所熟知的经典,是文学爱好者不可错过的阅读指南。
★翔实史料搭配数百幅珍贵插图,一本值得收藏的书中之书 大16开精装四色印刷,书中配图包括首版插图、地图、绘画作品、作者和书籍封面图像等丰富资料,是一场让人惊叹的视觉盛宴。
★是一本旅行手册,也是一部时间机器:巴尔扎克的巴黎、菲茨杰拉德的纽约、伍尔夫的伦敦,作家笔下的作品既拥有地理位置,也拥有历史上的时间位置。本书既像一本旅行手册,可以用来规划自己的文学之旅,也像是一部集合了同一座城市不同景象的时间机器,带领我们穿梭于历史长河。
★从地域的角度重新解读经典 揭开经典诞生的秘密 书中的文学景观各自拥有独一无二的风景,它们不仅仅是“故事背景”,从某种意义上说,本书所涉及的作品都是在这些地域特点基础上产生。对于每个热爱文学的读者来说,这都是一次富含启示的文学课。
2020年12月24日 已读
休憩197th,此书在第一部良好的基础上做了升级,插图的美观程度更上一层楼,而因本书所含73本尽数为现实背景,并非幻想世界,因而恰当程度与匹配度同样更高,书做到这个份上,可称艺术。此书短板依然在于文字,第一部的文字没什么好说的,简单缩写,基本没价值读。而此书在文字上面有了并不足够的提升,因众人合力完成,因而着眼点与行文重点各各不同,部分人依然执着于第一部那种略写式手法,而另一些人则非常好的把书中时空的城市地点与现实世界中之城市地点相对照相联系,给人耳目一新的体验,并拉近了文学作品与生活的距离,依然是精美的,依然是书之书的好向导,充分的展示了为什么阅读可以是快乐怡人的
文化 文学
认识自我 豆瓣
Know Thyself: Western Identity from Classical Greece to the Renaissance
作者: [意]英格丽·罗西里尼 译者: 宇华 / 周希 未读·天津人民出版社 2020
这是一本写给大众的西方文化史。“认识自我”这句格言,最早出现在希腊德尔斐的阿波罗神庙上,代表人类自我意识的启蒙,直到2000年后的文艺复兴时期乃至今天,都深深影响着西方文明的进程。西方人个性是如何形成的?西方文化是怎样发展成今天的模样?在本书中,哥伦比亚大学学者罗西里尼探索了从古希腊、古罗马到中世纪,再到文艺复兴时期西方人文思想的发展过程,她以横跨历史、艺术和心理学的方法,引用大量艺术品,向大众讲解了自我与艺术、个人与历史的关系,讲述西方人“认识自我”的历程。
编辑推荐:
★哥大艺术史权威学者沉淀多年,写给大众读者的文化史入门力作,简体版首度引进。西方人为什么觉得自己最重要,不听劝,不信权威?本书用心理分析法来为你呈现。
★上溯3000年欧洲古代史,小到一个人、一群人,大到欧洲五大明时代的国家、民族对自我的心理认知,怎样凝结成无数精美的建筑、绘画、文学、哲学和影响至今的政体?
★为什么荷马史诗的主题是男人的自我成长?为何《神曲》出自但丁的狂妄自大?罗马共和国的雕像体现了什么政治思想?为何米开朗基罗死之前会把年轻的自己放在《创世》的画面角落?
★《科克斯评论》2018年度好书 /《书单》《出版人周刊》《图书馆期刊》星级推荐,美亚读者一致好评,打出4.5星。
2020年12月23日 已读
修行60th,作者认为认识自我等同于身份认同,应含对自我身份的定义以及对自己隶属于群体与文化的了解与认同。书里在历史、文化、政体、宗教、文学绘画建筑等艺术方面沿着发展脉络梳理了价值观,这一层面属中上,从真知洞见层面很理想,此书问题在于细大不捐过分贪婪导致强枝弱干尾大不掉,罗马前后三巨头五贤帝部分的常识性叙述完全不必要,而中部宗教后期艺术部分也有冗余累赘混淆重点的嫌疑,严重冲淡了主线!此书如果精简篇幅,着力于自我身份定义从灵魂受拘肉体则不可能体悟超绝理性到人之存在为绝对真理的一部分,是造物主的合作者再到宇宙间一切存在都向着终极真理而前进以及期间的一切相关思潮,则文本会凝练有力的太多。然而,虽然此书大有头重脚轻比例失调之毛病,在进退取舍方面颇可訾议,仍不失为一本好书,英格丽褒曼有女如此,当可傲然
哲学 文化
元周记 豆瓣
作者: 杨早 后浪丨九州出版社 2020
★编辑推荐
本书是学者杨早“置身历史现场”系列的第二弹,《民国了》的续篇。
作者花了一年时间,摘抄了1912年《申报》的各版新闻,从上百万字的媒体的描述和报道里,抽丝剥茧,化身为民国报馆记者,带领读者穿越回民国元年的大小历史现场,实景呈现1912年的中国与世界。
★推荐语
全书十二章就是1912年的12个月,从1912年孙中山就任大总统起,以1912年岁末防治鼠疫而终,杨早真的就像一个在场名记一样,全年无休地奔波在民国的大小历史现场,大到孙袁总统之争,小到上海电车涨价,上天入地,史家心迹。非常喜欢这本书的体例,充满了现场感和历史张力。
—— 张明扬(历史写作者)
这本书是辛亥百年后的一次个人化显影。杨早以百年前的新闻作为“虚拟在场”之基石,创造出一栋雕梁画栋的幻想楼阁——这阁楼里面有江山鼎革,断桥荒寺,英雄肝胆;也有书生意气,喧哗市井,升斗小民。
—— 易小荷(资深媒体人)
本书的笔法正像一位记者穿行在民国历史风雨之中,进行有趣而犀利的记述。又像是陶潜一样的农人,在那渐渐荒芜的历史田园之中,清理整顿,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 六神磊磊(自媒体作家)
《元周记》是杨早抄《申报》一年之所得,抄报的过程既是对历史全局的观察,也是对历史细节的爬梳,通过这本书,我们发现一段原本被遮蔽的共和历史。
—— 绿茶(资深书媒人)
▎内容简介
作者化身为民国报人,在文字构成的旧世界老中里穿行报道,带领读者穿越回1912年,见证民国元年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诸多细节。相比于1911 年辛亥革命的轰轰烈烈, 1912 年着实是平凡又令人焦虑的年份:科技全无进步,社会更加混乱,经济乏善可陈,学术亦少创新。然而,破败之下,整个社会的精神生活却经历着天翻地覆的变化,一切都充满着无限的可能。作者用文字重现了 1912 年的中国与世界,描绘了一幅完整生动、极具烟火气的社会图景。
2020年12月9日 已读
休憩193rd,杨早是打算靠爬钩史料和文字梳理讨生活了,这种功夫易学难精,不过他还真的有可能吃好这碗饭,今年两本汪曾祺外加此书先后读过,本本都是水准之上,他下的笨功夫真功夫自然是基础,其清晰的逻辑感和条理性更是加分项,此书选取的点譬如清王公买国债,定都辩论,剪辫子斗殴,内阁选举,通电,女同志殴宋教仁等等,都是历史大事的有趣侧面,细思均有深意,如青橄榄,嚼而入味。他仿民国记者风身临其境写的那几篇文也是有趣有干货且文风别致错落有致,只可惜他爬钩的是报纸史料,未尝深挖每个话题,他选题能力满格,如果像读库亲王那几篇一样深耕下去,此书会厚大概五倍,有趣大概一百倍。而这,也正是一流历史通俗读物作者和超一流之间的区别吧。
历史 文化 民国
十三行小字中央 豆瓣
7.5 (11 个评分) 作者: 江弱水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20 - 4
这本书收入22篇文章,涉及宽泛的话题,比如——
古典:杜甫、罗隐、《水浒》、《聊斋》、朱彝尊;
现代:黄秋岳、潘天寿、顾随、夏志清;
外国:米尔斯基、赫尔岑、波德莱尔、永井荷风、纳博科夫。
从明清之际的劫后野史,到俄苏作家的地下回忆录;
从俄国文学史,到中 国现代小说史;
从 顾随先生的大学讲堂,到今天的小学语文课本;
从为什么杜甫说马的瞳孔是方的,到革命的醉虾是怎样制成的。
【作者如是说】
好书经眼,妙理餍心,自然会有一些小感触,能发一番大议论。但这些文字,我不愿称之为“随笔”或“散文”,因为从造句到谋篇,往往既不随便,也不散漫。也不算“小品文”,因为有很多简直是大品。更不是“美文”啦。世上有一种最恐怖的东西叫美文!——那就什么都不是吧,我写的只是“文章”。
2020年10月27日 已读
休憩166th,上次遇到好到这份上的书评合集还是张宗子,感觉推荐书中自己读过的每一句都挠在痒处,没读过的品尝到了妙处之清甜忍不住想入手来读。好的书评需要什么呢?独具慧眼(隐蔽妙处与深度妙处)+缜密的逻辑+强大的通感能力+精彩的表达,这样说说就好像大泽广袤龙蛇多有,这样的标准并不高这样的书会很多,但迄今为止除了张宗子和江弱水,再无第三人给我如此的感受,连熊逸也做不到每推必想读,且令我当即下单增加花费。此书收录文章不少,评介书籍类别差异很大,作者表现出的强悍能力与个中妙处无法简单概括。所以我打算简单的说:强推此书
文化 江弱水 随笔
见鬼 豆瓣
作者: 有鬼君 东方出版社 2020 - 3
本书为有鬼君关于鬼文化的文章精选。作者读中国古代志怪小说,如做拼图游戏,将幽冥世界的不同元素,视作民族志的材料,整理、分类,拼接出一幅鬼世界的整体图景,并试图解读其背后更广阔的人文和历史脉络。作者考证精当,言必有据,语不妄发。
不同时代对鬼世界的想象,既有共通原则,也受到当时社会思潮的影响。直至今日,人们对那个世界的层累构建,也未停止。
全书分为四部分:鬼的日常、鬼的社会、鬼世界的政治、人鬼之间。
2020年10月27日 已读
休憩165th,在志怪故事领域,作者算涉猎渊博分类明晰,阅读趣味性很高,可做休闲读,可做资料整理看,写法往低里说是资料汇编,往高里比是钱钟书周作人,限于篇幅收集之广不比老钱,而比知堂则差在人家钞着古小说,占据全文80%强篇幅,剩下寥寥几句自己的话能把境界提升一大截儿,此书则差在境界拔高的点睛笔处,因而也不如栾保群先生作品,但论欢乐和趣味,则并不输于人
文化 民俗
南京传 豆瓣
6.5 (10 个评分) 作者: 叶兆言 译林出版社 2019 - 8
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作为一位公认的文章大家,叶兆言对他写了四十年的南京有着独特理解。
南京为他提供了一个讲述中国历史的平台,它不断被破坏、被伤害,又不断重生、发展;它在每一个历史转折点上都浓墨重彩,又以失意者退场;它清晰地展现了中国历史的沧桑。
在这部集其四十年写作大成的《南京传》中,叶兆言以史为纲爬梳剔抉南京历史:从公元211年孙权迁治秣陵,到1949年百万雄师过大江,历经东吴霸业、六朝金粉、南唐偏安、明清隆替、民国风云,南京如何一步步走来?秣陵、建业、石头城、建康,南京的古名称有何历史意义?从竹篱笆到明城墙,城市建制怎样演变?孙权、萧衍、李白、颜真卿、李煜、王安石、辛弃疾、朱元璋、朱棣、利玛窦、张之洞、孙中山,这些人物在南京留下怎样不朽的传奇?……
叶兆言南京人立南京传,文学家亦史学家,“透过南京这扇窗户看中国历史”,抽丝剥茧、细细道来。在这里,南京不仅是一个叙事空间,更是一个极目远方的平台,而《南京传》,也可以看作是一部以南京为基点的中国史。
2020年10月20日 已读
休憩160th,叶兆言对故乡南京想必情感深厚,本书也字字句句落在南京历史上,只是越读越觉得字里行间都是来自久经沧桑离乱的古老民族的悲悯,一个个城市在你方唱罢我登场的争夺中重复着乱离毁灭繁荣乱离的循环,一茬茬人被连根诛除,另一些人来到这陌生的土地生根发芽成为新的土著,司空见惯浑闲事的一代代人如书中明代以后的南京人一般麻木的习惯了这乱世悲欢,这是极致的悲楚。叶兆言写及三国部分时还饶有兴致的分析孙皓的有骨头体现了南京人也有几分霸蛮之气,而丹阳京口等地世产强兵也说明南方人自有强悍在,然后就写到了这些地方尤其是南京的一次次被摧毁到千里无人烟再一次次的迁入新人,那些属于历史断面的地方性格就此尘封历史,只能怀念。作家的悲悯与关怀以此书的分寸火候体现在我看来是合适的,而且你被科普的是家乡历史,该悲悯的是华夏
中国 中国历史 历史 叶兆言 文化
拾读汪曾祺 豆瓣
作者: 杨早 / 凌云岚 未读·文艺家 贵州人民出版社 2020 - 9
为什么汪曾祺无可替代?
.
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反复追问下去,因为这不仅关乎对汪曾祺的阅读方式,关乎汪曾祺的文学史定位,还关乎中国文学在过去与未来的可能。本书挑选并细致解读了汪曾祺极具代表性的十篇“高邮系列”小说,涵盖《受戒》《大淖记事》《鸡鸭名家》《异秉》等名篇,从历史氛围、生活环境、创作理念、叙事风格等不同角度进行深入剖析,阐释汪曾祺的文学创作秉持的独树一帜的美学标准。在书中我们不仅将感受到汪曾祺笔下中国故事的独特韵味,更能体会出那并存于汪曾祺身上的文人味与烟火气、世俗与诗意、平和与反叛。
2020年10月15日 已读
休憩155th,未读最近连出汪曾祺有关书籍,对我这老汪忠犬粉丝可谓妙哉,此书分十章剖析了老汪十篇著名小说的人物原型写作背景以及老汪创作思路前因后果,补充和拓展方面的效果是令人惊喜的,读来让我扼腕叹息,此书应该和同为老杨主编那本非常漂亮的《宁做我》揉成一本的,可以让《宁做我》内容更丰富,更可以让宁较为苍白干瘪的后文革二十年部分得到有效填充,如今分作两家诚然各有其妙,只是我憧憬里那本更完善全面的书就不存在了。读完这两本,老汪大部分的经历已然洞明透彻难以更好,只是老杨一如既往的对文革期间老汪的小说不做分析,其实有关果园那几篇实在生机盎然,在命题作文中也算得上当行出色,说说也好呀,这个毕竟不像样板戏那段那样犯忌讳,不是吗
文化 汪曾祺
旗人风华 豆瓣
The Adventures of Wu : The Life Cycle of a Peking Man
作者: 罗信耀 译者: 罗进德 文津出版社 2020 - 8
本书是部英译汉的译著。经埃德加斯诺的介绍,罗信耀先生在《北平时事日报》用英语向外国人介绍北京文化,后结集为The Adventures of Wu: The Life Cycle of a Peking Man,先后有英语版本和日语版本出版,在国外影响很大,一版再版,被认为是外国研究北京民俗的必备书籍,遗憾的是因为大量民俗的专业名词,以及涉及的领域太广,翻译烦难,所以一直没有中译本。吴晓铃、葛兆光等名家曾阅读日文本,力主翻译。罗进德先生秉着对北京文化的爱,以及父亲的嘱托,根据初版和日文本相对照,花了10余年的功夫终于翻译出来,同时又参照近百种北京文化类书籍对其中的民俗文化进行与时俱进的注释和考订。本书以20世纪一位老北京人从生到死的日常生活为主线,包括生子、婚丧嫁娶,也包括进香、赛马、上朝等,忠实记录了老北京多姿多彩的生活方式。尤其难得的是作者自身是旗人,他隐性地写出了一幅生动翔实的满族旗俗的风情画卷。这对我们理解北京文化的多民族形成和巨大包容性,勾勒中国乡愁的北京特色极具意义。本书以叙述为主,不仅趣味性高,可读性极强,罗信耀先生又善于版画,本书通过大量的生动插图,对我们还原那些老北京消逝的绝活极有启发意义。
2020年10月14日 已读
休憩152nd,所谓能留住文化的书就该是这样的吧,还没读正文一看定宜庄先生做序,心知稳了。正文通过一个北京娃儿的出生长大送走老人到成家立业的全程,将北京民俗以及民国风情做了细节十足的描绘,读到了很多已经消逝不见的东西,与定宜庄金启孮先生著作齐读可得全貌。不足有二,一是老北京用英文写又翻译回来,出口转内销,就有林语堂作品的毛病,翻译腔浓重,译者还是北京人,不知道怎么搞的这么硬,导致对话部分总让人出戏;二是书里管妈叫“额吉”,无论作者还是书里吴家,都不是蒙军旗,怎么能叫额吉呢?当然瑕不掩瑜,此书佳妙,大为可读,老北京更可读,满族更更可读
北京 文化 满族 近代史
地中海的衰落 豆瓣
The Decline of the Mediterranean
8.4 (5 个评分) 作者: [美]J·H·布雷斯特德(James Henry Breasted) 译者: 马丽娟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15 - 11
美国国家科学院、美国历史学会推荐作品 从史前3000年到罗马灭亡 见证文明的冲突与融合 300幅珍贵历史实物图片 展示近代西方重大考古发现
◎反思--西方没落论的历史观点。西方没落的观点,是应美国的崛起而流行的,因为当时的欧洲人看到了自身在政治文化领域的问题,而做出的自我反省。本书对我们当下社会颇有借鉴意义,这是一本能让我们国人开始反思自我的一本书。
◎传奇--被埋没的史学名*。本书于上世纪三十年代首次与美国出版,半个世界的时间里一直是美国大学历史系*受欢迎的古典史教材。由于研究领域的专业化,此书成为了一部古典史入门必读的专*。但是在普通的读者中,此书却逐渐被埋没。
◎古典史学科奠基之作。此书是美国古典史研究的奠基之作,曾被很多大学历史系选作古典史的入门教材。此书不仅承载了当时的历史研究的一系列理论创新,*加是一部展示当时考古学的研究成果的里程碑。
◎有趣--图文并茂,文字生动。此书就是一本能让学者和普通人都能受益的历史*作。学者们可以借鉴此书当中蕴含的历史观点,对于普通读者来说,阅读此书就像是在进行一场轻松有趣的文明之旅。此外作者的叙述风格轻松流畅,文学水平颇高。
内容推荐
【关于地中海文明】
地中海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海洋,也是人类文明征程中最声名显赫的战场和家园。古代欧洲先民,用了将近4000年的时间,创造了辉煌的地中海文明。
埃及、巴比伦、希腊、罗马那些伟大帝国的君王们,则为整个世界创造了无数不朽的传奇。而地中海北岸印欧人与南岸闪米特人的冲突与融合也奠定了整个西方文明发展的基本态势。
罗马衰落之后,西部欧洲进入了一个文化荒凉、物质贫乏的黑暗时代。而西方文明的再次兴盛,让人类等待了整整1400年。
文明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征程,不论是兴盛还是衰落,都是推动人类不断进步的一种力量。然而西方文明在黑暗时代的衰落,并不是人类文明的倒退,它只是在思想和物质的沉寂中,孕育一个新的开始。
【关于衰落】
“衰落”这个词,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只不过是用来把玩历史现象的一个措辞。然而真正对文明之“衰落”这一语命题背后之逻辑有深入理解的人却很少。很多历史学家会给这种衰落论贴上“历史悲观主义”的标签,并斥之为“历史的占卜术”以及“恶的预言书”。
然而对于历史本身来说,所有的历史结论都是一种由果及因的假设,以及通过某种方法对历史本身的摹状。人类对历史研究的真正动力其实是出于一种对时间的惊异,以及对历史之血气的通感和观照。
事实上“衰落”是一种历史的基因,它一直存在于历史的现象之中,从未缺席过任何一个人类文明的盛景。而且不管是在逻辑上还是在历史发展的现实轨迹中,衰落也极有可能成为人类文明最终的结局。
2020年10月10日 已读
修行51st,此书历史范围与《埃及,希腊和罗马》完全重叠,角度则更偏重文化演变与技术发展,以及篇幅次要的植根在物质基础上的政治上层建筑,长处在于文笔更柔和亲民,对门外汉更加友好,对文明脉络的梳理也很清晰。但作者的欧洲中心论明目张胆的猖狂,那副天降大任于我们的做派有点太过自我感觉良好,这一点又会让更适合读此书的入门者受到影响,所以不得不说,尽管它挺不错,也自有比它好的选择。此书更好的定位是作为学界经典人物的经典观点表达存在。
世界史 历史 文化 罗马
九个人 豆瓣
8.6 (25 个评分) 作者: 张新颖 译林出版社 2018 - 7
新文化晨曦时刻的儿女,那么一些难以抹平的个体,经历各自曲折跌宕的人生。
继《沈从文的后半生》《沈从文的前半生》之后,《九个人》是复旦大学张新颖教授又一部人物传记力作。这本小书讲述了沈从文、黄永玉、贾植芳、路翎、穆旦、萧珊、巫宁坤、李霖灿、熊秉明这九个人相异而相通的命运。
除了沈从文,其他几位大致可以看作一代人——出生在一九一〇年代至二〇年代前几年之间,到三〇、四〇年代已经成长甚或成熟起来。他们不同于开创新文化的一代,也不同于之后的一代或几代。他们区别性的深刻特征,是新文化晨曦时刻的儿女,带着这样的精神血脉和人格底色,去经历时代的动荡和变化,去经历各自曲折跌宕的人生。
这九个人的故事,自然交织进二十世纪中国的大故事;与此同时,却并未泯然其中,他们是那么一些难以抹平的个体,他们的故事不只属于大故事的动人篇章,更是独自成就的各个人的故事。
2020年10月10日 已读
修行50th,我酷爱张新颖,但这个分数不含粉丝滤镜,沈从文一篇对我有点化开蒙的效果,他说:一个人敢于把自己的人生走到最底部和不敢走到这样的境地是有差别的,差别在于当我们本能的避开人生最绝望最可怕的境地后,在精神和心理上,我们的人生永远会有可怕的东西躲在暗中,而最可怕的事情已经经历过以后,就没有什么可怕的了,感谢张老师,总能被他拉一把,这是一种心灵的共鸣和拯救。除了这一点,黄永玉这个老顽童,总能用其言行举止使我快乐。
张新颖 文化
作家海明威的生活剪贴簿 豆瓣
作者: 【美】迈克尔•卡塔基斯 译者: 王茗一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20 - 8
对许多人来说,海明威与其说是一个人,不如说是一个神话的集大成者:军人、运动员、情人、旅居国外的人,当然,还有作家。但这些传说背后,他的真实生活仍然是个谜。
当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什么事让他高兴?
从军历程中,是什么让他开怀?
他在很私人的信件中说了什么?
……
本书收录了400张海明威生活中各个阶段、各个方面的照片,还有100余封他写给家人、朋友、出版商……的信,其中许多照片和信件从未出版过。它们共同组成了一幅鲜活、生动的海明威肖像图。从西班牙斗牛节上和公牛一起奔跑的照片,到写给妻子和出版商的坦诚的信,本书通过海明威常用之器物、所见之瞬间、每日之思想,对这位文学史上的伟大人物致以独一无二的的致敬。
2020年10月10日 已读
休憩138th,海明威的照片簿资料集,海明威的编年史,并非条分缕析的传记,而是提纲式点明要点的快捷统计他是个非常自律的作家,想必每个可以称上高产的作者都必须自律才能完成吧。还有海明威很皮的一面,读完了五本书就洋洋得意的认为自己学到的东西胜过姐姐整个大学时期,还有更重要的因为失败的恋情而颠覆掉的人生观世界观,以此为界,可以明显的看到他变得崩坏浪荡不管不顾,越发粗鲁。我的认知是正确的,络腮胡子海明威是个换件衣服混进维京海盗或者古罗马野蛮人军队完全不违和的家伙,却也是个内心细腻丰富脆弱易伤的人,更是有着典型的艺术家性格,多情易感,情感和心灵永远不会在一处停留很久的人。希望人生如《丧钟为谁而鸣》一般将纷呈之精彩浓缩在短短几日中,当精彩褪去,酒精也起不了更多助力时,他把猎枪塞进了嘴里。再见,战士
文化 海明威
寻隐日本 豆瓣
隠荘
作者: [日]白洲正子 译者: 尹宁 / 小米呆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9 - 7
◆《寻隐日本》是日本美学大家白洲正子的代表作。
这不是一本普通的游记文集,而是只有身兼能乐演员、古董鉴赏家、陶艺家和和服研究家的白洲正子才能写出的纪行本。她用深厚的文化和历史积淀,呈现了古老日本隐秘而美妙的风景。漫步于近江、京都、大和、越前的隐匿秘境,深受古典之美和居于其中的人们悠然脱俗之魂触动,写下了这本随笔文集。
◆呈现尚未被世俗惊扰的古老村庄、神社古寺和山河风景。
本书初版于1969年,时值日本经济高速发展阶段,人心变得浮躁,而人们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也变得随波逐流:人们一窝蜂的挤向所谓景点,踩点式地观光,并不太在意眼前的风景和背后的文化。有感于此,白洲正子与《艺术新潮》编辑部合作,展开了这段为期两年、轰动一时的《寻隐日本》之旅。
在这本书中,白洲正子走进了一个被自然、历史和信仰守护的神秘世界。她走遍吉野、葛城、伊贺、越前、滋贺等地,拜访尚未被世俗惊扰的古老村庄、神社古寺,探访山河风景,聆听自然的细述,淡然讲述日本的历史、传承与风俗。
--------------
[编辑推荐]
◆自本书出版后,日本多家旅行机构常年开辟《寻隐日本》的文化旅行路线;NHK电视台拍摄因本书拍摄了专题纪录片《白洲正子所爱的日本》。
◆日本美学大家的代表作品,读卖文学奖获奖作品!长销数十年的纪行经典!
◆本书包含:至今仍不受世俗叨扰的绝美风景、从未曝光的多幅原始纪行照片、配有现代地名标识的高清地图、数十张日本国家《重要文化财产》高清彩图
◆在鲜为人知的秘境里,发现日本真正的美!跟随日本美学大家,走访古日本文化发源地,探寻日本古老的神道与佛教信仰,揭秘日本对樱花的迷恋、对石的崇拜,遇见千百年来一心守护文化传承的沉默村人。
2020年9月3日 已读
休憩136th,作者的美学观点,所往之处与文字风格有微妙的统一,皆为不思修饰,以自然、宁静与古朴为上。这就导致行文过于朴素,有枯山水的风味,却也不无流水账的嫌疑,全看读者吃不吃这一套,好在抛开行文,书中干货十足,是一本典型的纪游地图书,所列举皆为历史文化与风景一应俱全之处。横沟正史与三津田信三如果读过本书就好了,此书太适合他们的风格,一个遗世独立的去处,有历史故事或怪谈在此发生,故事或怪谈中总有可化作怨灵的辞世者,背景自带神秘与悠远的氛围,多适合写推理啊。
文化 日本 白洲正子 随笔
花园词典 豆瓣
Dictionnaire Amoureux Des Jardins
作者: [法] 阿兰 • 巴哈东(Alain Baraton) 译者: 曹帅 低音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9 - 10
★★★
法国凡尔赛宫大花园首席园艺师经典之作,有心跳,有灵魂,是造园,也是造世界。
没有花园,我们的城市只不过是宿舍式住宅而已。
获得法国大使馆傅雷出版计划资助。
园艺作家蔡丸子推荐。
……………………
◎ 编辑推荐
★ 法国凡尔赛宫殿花园首席园林设计师的心血结晶。神话 、历史、文学、戏剧、诗歌、绘画中与“花园”有关的一切都被巴拉东先生信手拈来编入词条,呈现出圆融流畅、立体丰满的阅读体验。
★ 洞悉世界不同文明花园之美的钥匙。探索一座花园,便是展开了当地文化的长卷。作者不仅对法、英、意等欧洲花园熟稔于心,对中国、日本、印度、巴西等地的造园理念也颇有见解。
★ 小开本精装,选用有植物质感的绿色环保丝绵纸,法文选用西方古老的碑刻字体,凸显经典感,设计简约大方,方便阅读,适宜收藏。
…………………………
◎ 名人推荐
“我很好奇这本书,因为它不是一本花草的图鉴,而是一本有关各国著名花园的介绍。它很适合那些喜欢植物、园艺和旅行的读者,通过花园看世界,我们可以在里面看到植物的知识、花园的历史和故事;确实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指南,还是一部深情的花园文集;可以让我们足不出户就可以欣赏到世界各国的各种花园,看到它们中间那颗深刻的灵魂。”
——园艺作家、花园旅行家、生活美学推广者 @蔡丸子
…………………………
◎ 内容简介
花园,并非是花草树木的简单植列,它连接着地区、国家、宗教、文明的过去和未来。
这部词典既非旅游指南,也非课本教材,而是一位园艺大师激情与心血的投射。他精心编写了近两百个与花园、植物、建筑、艺术、文学等有关的词条,以此串联起人类“重构自然”的美学历程,以及超越时空所带来的心灵震撼。 作为法国凡尔赛宫殿花园的首席园林设计师,阿兰·巴拉东先生认为,花园史与人类史有着类似的发展轨迹,一个完美的花园不仅要植被丰富,繁花盛开,有雕像和喷泉,更是一个有历史感、有情感、可以让人的想象力尽情驰骋的地方——这正是花园的灵魂。在这本书中,他以精心选择的词条为路标,小到片花细叶、蜜蜂瓢虫,大到宫殿古堡、陵墓寺庙,带领读者走进伟大花园中鲜为人知的幽深小径——在那些游客们在道路上不易看到的地方,才跳动着花园的心脏。
2020年9月1日 已读
休憩134th,这本书很好的解释了好的辞典为什么能读一辈子,每个词条都是可以做随笔写成长文问世的,而且可以随意而读随意而止,充实的填满碎片阅读的时间且有所得。这本书与眼下忙碌匆匆的节奏全然不相符,更适合一个悠闲的午后在阳光里树荫下悠闲而读,有诗歌有花树有雅致,全书最让我感动的却是最普通的一句话“花园是一个高尚的地方,一棵树就是时间本身”,花园除了美观环境和愉悦心情外全无实际用途,是最纯粹的对爱与美的认可与追求的写照,多好啊,这本书也是这样的存在,读完你得不到任何可用于生活中的实操知识与经验,只会觉得美好和喜悦,它的无用,恰是最美之处吧
文化 自然
吃鱼歌 豆瓣
8.0 (5 个评分) 作者: 李长声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4 - 8
《吃鱼歌》主要收入关于饮食、记游的文章。作者鼓腹而歌,唱出日本文化百般滋味;率性而游,始终追寻历史的脚步和文化的脉络。在整套文集中,这一册可谓最为活色生香,动感十足。李长声,1949年生于长春,曾任日本文学杂志副主编。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北京、上海、广东、台湾等地的报刊写随笔专栏,结集出版有《日知漫录》、《东游西话》等。
2020年8月1日 已读
休憩124th,李长声也喜欢就着啤酒吃小菜,他和我一样中意麒麟朝日这类被精酿文艺党嗤之以鼻的工业啤酒,并时刻乐意就着三文鱼喝它几瓶开扯玄宗,此类颇得闲适之趣的吃喝小文占据三分之二篇幅,本想就此给这本五星的,可读性趣味性实在是要超过同系列四本,只可惜他扯了太多的太宰治和村上,以至于把他特别热衷的直译书名挨个拉出来晒,实在与我格格不入,可见这个长得像大型株式会社社长的日本八分男老家伙,注定是要写出四星评价的书口牙
文化 日本 李长声 随笔
江户百梦 豆瓣
江戸百夢 - 近世図像学の楽しみ
作者: [日]田中优子 译者: 小米呆 浦睿文化·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9 - 4
江户,一个有着无限可能的时代,一个无论发生什么都不足为奇的光怪陆离的时代。
日本学者田中优子从近百幅图像出发,讲述江户时期这个世界的繁盛、奇趣与吉祥喜乐。
从《清明上河图》到《姑苏繁华图》,从巴洛克雕塑到和服纹样、金唐革,从科幻小说到街头涂鸦,从歌川国芳的猫、松尾芭蕉的猿猴、郎世宁的骏马到圆山应举的蝴蝶与少女,从琳派的写实到东照宫的幻想,从歌川广重空无一人的风景到曾我萧白熙来攘往的世界,从市民生活到兰亭雅集,所有这些都被纳入这一熔炉里,汇聚一处,被作者优雅的文笔酣畅淋漓地一一剖析,尽情解读,构筑了包含日本、中国、印度、欧洲在内的近代世界的生动图景。
2020年7月7日 已读
休憩105th,三星半,加分项是出版社下力气把书做的很漂亮,插画虽然限于尺寸而略小但清晰度好分辨率高纸质也上乘,外加作者介绍了一些江户制屏风与布料纹样等小众领域艺术,使我颇长见识。而令我不快的是略显平庸的正文,笔者无疑是厉害的,但是任何一个人的专栏合集都很难好看,篇幅受限严重因而有话说不透;更要命的是题材每次一变故而颇有生拉硬套之嫌,作者在后记努力弥补但还是解释不了清明上河图维米尔油画贝尼尼雕塑与江户的联系,本书涉及艺术领域太过多样,所以无论是横向对比还是纵向发展都难以逻辑自洽。好在作者渊博,此书可做为艺术品展示与简介的一个指南,凡是日本原产艺术一律是偏冷门小众的,故而涨知识,告诉你原来还有这样的东西,还有这样的艺术,这一层意义更加重大。请不要拘泥文本的平庸与逻辑的无措,图美而指南更佳
文化 日本
神话之城 豆瓣
8.2 (12 个评分) 作者: 席路德 低音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0 - 6
低音出品|20座城市串联的世界神话,一部充满新意的神话学著作,跨越五大洲15个国度,探寻从人类文明曙光中崛起的伟大城市。《科幻世界》主编拉兹作序推荐1. 一部名副其实的世界神话旅行手册。本书通过讲述20座城市的前世今生,向读者介绍了希腊神话、罗马神话、北欧神话、凯尔特神话、赫梯神话、美索不达米亚神话、印度神话、玛雅神话、印加神话、南太平洋神话、萨米神话、克苏鲁神话等全球各地的神话,也包括了人造神话,内容丰富。
2. 整理七大神话体系神谱,作为单独的知识单元,帮助读者更好地梳理神话体系:包括希腊神话、赫梯神系、凯尔特神系、阿兹特克神话、北极神话等。
3. 写作严谨,知识含量高,善于讲故事,脉络清晰,引人入胜。本书还配有四色插图,紧贴主题又能为读者提供更立体直观地阅读体验,对正文的内容有所补充。
4. 还特别设计有20座城市的所在国家和位置的地图,32开精装,便于随身携带。适合对神话故事、人类早期文明感兴趣的读者,并为喜爱旅行的读者提供目的地的更多背景知识。
《神话之城》就是这样一本充满新意的神话学著作,有料但不粗造艰涩,不但适合神话爱好者,更适合幻想爱好者和普罗大众,甚至你可以把它看作一本特别的旅行书,来安排自己的美好假日——捧着《神话之城》徜徉在神话之城,你不但会收获更多的神话故事,也能比其他人更懂一座城。
——拉兹,《科幻世界》主编
1. 一部名副其实的世界神话旅行手册。本书通过讲述20座城市的前世今生,向读者介绍了希腊神话、罗马神话、北欧神话、凯尔特神话、赫梯神话、美索不达米亚神话、印度神话、玛雅神话、印加神话、南太平洋神话、萨米神话、克苏鲁神话等全球各地的神话,也包括了人造神话,内容丰富。
2. 整理七大神话体系神谱,作为单独的知识单元,帮助读者更好地梳理神话体系:包括希腊神话、赫梯神系、凯尔特神系、阿兹特克神话、北极神话等。
3. 写作严谨,知识含量高,善于讲故事,脉络清晰,引人入胜。本书还配有四色插图,紧贴主题又能为读者提供更立体直观地阅读体验,对正文的内容有所补充。
4. 还特别设计有20座城市的所在国家和位置的地图,32开精装,便于随身携带。适合对神话故事、人类早期文明感兴趣的读者,并为喜爱旅行的读者提供目的地的更多背景知识。
本书选取拥有丰富神话传说的古城20座,带领读者跨越五大洲15个国度,探寻从人类文明曙光中崛起的伟大城市。神话故事的时间跨度从人神共居的年代延展到中世纪及近代,除了希腊神话、罗马神话等广为人知的神话体系,还包括北欧神话、凯尔特神话等普通读者陌生、但奇幻文学常常涉及的神话,兼及两河流域神话、美洲神话、南太平洋神话等冷门神话体系,也囊括了现代人造克苏鲁神话,是一部名副其实的世界神话旅行手册。
本书描写的神话故事资料翔实准确,语言风趣轻松,宗教学、语言学等跨学科知识信手拈来,将纷繁复杂甚至有些混乱的神话脉络梳理清晰,并用故事的形式娓娓道来,同时融入自己的观点,务求客观。
本书精心编写的20篇神话故事,配上引人入胜的图片,既可以让安坐书房的神游者穿越古今,徜徉于虚实交融的历史现场,也可以让说走就走的行动派随身携带,踏上古文明遗址的探索之旅。
2020年7月4日 已读
修行39th,太好看了,阅读体验太棒了,借神话故事来描述现实存在的城市,当然在神话时代存在过的古城到今天要么废墟百里要么荒地一片,所以归根结底说的还是神话。但是作者这个妹子肚囊忒宽绰,所以写得文章居然兼具了信息量与可读性,传递了无数有关各地神话的奇葩知识,生日蛋糕吹蜡烛之来源以及诸神并轨时期阿波罗神职有了瘟疫所以也是鼠王这些长见识,而诸如以弗所图书馆旁小巷通妓院供人嫖娼装作学习;希腊众男神表示可以和阿芙洛狄忒啪完全不在意举世围观;库马尔比咬下他爹丁丁于是怀上暴风雨之神等无法形容的知识点削弱了我的san值,而世界各地均有超自然生命死去被肢解化为世间万物的神话,寓意是生命与死亡相连通,故有祭祀使用人牲这个思路又给了我极大的启发。我觉得这样一本信息量启迪性与可读性照顾的面面俱到的科普书籍就是理想的
历史 文化 神话
护士的故事 豆瓣
The Language of Kindness: A Nurse's Story
7.6 (9 个评分) 作者: [英] 克里斯蒂·沃森 译者: 王扬 浦睿文化·湖南人民出版社 2020 - 4
20年的护士生涯,我为此付出许多,但收获更多。我想同你分享这桩非凡事业中的悲伤与喜乐。跟我一起走进病房,历经出生到死亡;穿过儿童特护区,推开双扇门来到内科病房;响应电铃敲击的哔哔声,奔跑过走廊,路过药房和职工餐厅,来到急诊室。我们将探索医院本身,以及护理工作的方方面面。
沿途我们会遇到不同的人,有患者、家属和护理人员——你可能早已熟悉这些人,因为在人生的某些时刻,我们都受到过他人的照护。我们每个人,都是护士。
2020年7月2日 已读
休憩103rd,这是我知之寥寥的行业,在本书中读到的每件事都是新鲜的震撼的,甚至是性命攸关意义重大令人动容的,可这是她们的日常。护理岁月让这个天性晕血少年放浪的女孩变成稳重老练而善良可亲的优质护士。这么多年,这么多年,每天都在见证生与死,生命的绽放与凋谢,还有围绕生命形形色色的人物情感和故事。这对个人的心理和情绪是极高的挑战,谁日日经历这些能够没有应激创伤呢?在疫情仍在的时刻,在医患事件不断发生的今天,读这样的书多有意义,可以增进多少理解与互谅啊!此书我最喜欢的一个桥段,是笔者父亲因癌症过世后,护理到一个情况与气质都极似她父亲的癌症晚期患者,因而按捺不住当场泪奔,那个颤颤巍巍的老病人张开自己瘦骨嶙峋的双臂拥抱了她,安慰她,在她最终平复下来为自己的失态致歉时,老先生安详的说,就该互相帮助啊……
医学 文化 纪实
布鲁内莱斯基的穹顶 豆瓣
Brunelleschi’s Dome: How A Renaissance Genius Reinvented Architecture
8.4 (5 个评分) 作者: [加拿大] 罗斯·金 译者: 冯璇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8 - 9
☆文艺复兴时代的绝妙缩影,建筑史上难以逾越的穹顶
☆2000年美国图书馆协会年度好书
☆2001年美国独立书商非虚构类年度风云书
☆《米开朗琪罗与教皇的天花板》爱好者不可错过
【内容简介】
他是天才,他是疯子,他创造了名垂青史的建筑奇迹。
《布鲁内莱斯基的穹顶》是关于一个文艺复兴时期的天才如何避开有限的人力、物质手段和艰难的自然条件建造了一个至今仍然为人我们所惊叹的建筑奇迹的故事。作者在书中描写了布鲁内莱斯基这位天才如何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变成一个创举,他发明新的机械,运用新的工作方法进行建造。故事里,作者将这一历史事件与瘟疫、战争、权力斗争以及思想的骚动有机地编织在一起,通过讲述历史,作者使得十五世纪的生活、传统、各种人物、社会状况跃然纸上。
作者用丰富翔实的细节描绘为读者打开了一扇了解15世纪生活的窗子。他还介绍了制砖工艺的悠久传统、运输的难题以及各个行会的强大势力。即便是在摩天大楼随处可见的今天,圣母百花大教堂的穹顶仍然保持着一种罕见的震慑人心的力量。罗斯•金用21世纪的读者可以感同身受的方式,把这段15世纪的教堂建造史生动地娓娓道来。
【本书获誉】
令人愉悦的工程奇迹拼盘……专业性的吸引力。
——《纽约时报书评》
罗斯•金将一系列文艺复兴时期的精彩内容巧妙地融会到穹顶的建造工程中。拔地而起的工程奇迹受人景仰,但发生在城市街道上的那些丑闻和恶作剧的细节能使整个故事更令人着迷。
——达瓦•索贝尔(Dava Sobel)著有《更完美的天堂》(A More Perfect Heaven)
关于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结构工程成就的激动人心的故事。
——亨利•佩特罗斯基(Henry Petroski)著有《工程师入门指南》(An Engineer’s Alphabet)
引人入胜……同行间的嫉妒、委员会的诡计、不着边际的吹嘘和有意思的冷知识……《布鲁内莱斯基的穹顶》令我们目眩神迷。
——《旁观者》
以人类知识的宽广边界为背景的探险旅程……充满各种精彩的故事。
——《金融时报》
一本精彩、生动的小书。
——《每日电讯报》
2020年6月21日 已读
休憩99th,美妙啊,璀璨啊,人类智慧的光芒!一个贫民窟金匠铺学徒出身的大头矮子,在全无数理基础科学的黑暗年代,创下了米开朗基罗都自叹弗如的建筑奇迹,一己之力发明了诸多机械,极大的拓展了人力所能及的边界,并拯救了建筑,将其纳入艺术之列。这是怎样的伟大!这样的人物声名不彰,让我不禁好奇,多少人类文明是踩在无名英雄肩上,多少豪杰深埋在历史尘埃里,我们到底欠多少温情与敬意给伟大的人们这些问题只怕无解,所以读此书得到的实际最有用的知识是:佛罗伦萨认为人面容丑陋脾气怪异是拥有极大天赋才能的必要条件,他们真是太睿智啦,使我心温暖!
建筑 文化 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