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再生集:相声 豆瓣
作者: 侯宝林 山西人民出版社 1978
《再生集》收集了10段相声,包括“麻醉新篇”“种子迷”“炼铁队”“‘四人帮’与相声”“姓名学”“万锅公司”“没有开完的会”“技术比赛”“红状元”“不挂‘客满’牌”。这些相声是被“四人帮”扼杀、摧残而夭折的。粉碎“四人帮”后,作品得到了第二次生命,所以叫《再生集》。
2016年7月30日 已读
休憩93rd,以后不骂姜昆了,他师爷的歌颂段子比他还肉麻还简单粗暴,我是没那个缘分听侯宝林现场,反正我感觉,把相声八德穷不怕张杰尧刘喜瑞苏文茂什么的全扒拉活了凑成一个人和谦儿哥捧哏说这本书里任何一段都没法把人逗笑,侯先生啊,唉
文化 相声
和风之心 豆瓣
作者: [日] 小泉八云 译者: 杨维新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11 - 9
《和风之心》是被称为“最能理解大和之魂的外族人”的小泉八云的代表作之一,共有十四个短篇故事,刻画了日本各个阶层的人,如武士、浪人、艺伎等。这些故事,用作者自己的话说,“与其说是在讨论日本的外部生活,不如说是在探讨日本的精神世界”。
2016年7月15日 已读
休憩84th,作为一个外国人,小泉八云对日本文化精神的理解确实很深刻,这也是他唯一的亮点,文字功夫真是差到一定程度了。也可能是拙劣的翻译搞的鬼吧,谁能告诉我“两败俱伤层”是什么意思?
小泉八云 文化 随笔
西棒槌 豆瓣
6.2 (8 个评分) 作者: 杨葵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2 - 1
《西棒槌》内容简介:由书而起,时而追忆,时而感慨,作者在多年来的阅读的经历中体会着各种奇思妙想,享受思考带来的喜悦和乐趣,记录下所有的感动和思维的轨迹,一篇篇慧言智语引人入胜。
2016年7月10日 已读
休憩77th,得知杨葵全因老六牵起,固知编辑群体未必有什么料,且绝大多数自己并不擅长写东西,还是没想到杨葵能这么low,老六贫贱有趣且有干货的本事在他身上半点没体现出来,文字思想均无足观,常识性史实都能弄混,最过分的是,编辑可以不会写可以阅读量少甚至可以是个菜逼,怎么可以没有文字洁癖,错字是怎么回事,嗯?
文化 杨葵 读书
我們最幸福:北韓人民的真實生活 豆瓣 Goodreads
Nothing to Envy: Ordinary Lives in North Korea
9.0 (160 个评分) 作者: Barbara Demick / 芭芭拉·德米克 译者: 黃煜文 麥田出版社 2011 - 5
朝鮮向來是個外人難以深入、臆測的一個祕密國度。
夜空中,整個朝鮮地區都是黑的,那黑暗訴說著人民深不可測的痛苦,有時卻又穿插著零星微弱的希望曙光……

與燈光閃耀的南韓相比,北韓好似黑夜與白晝。在這裡,飢荒奪去了數百萬人的性命,製造和貿易幾乎停止,經濟崩潰,醫療機制失敗,人們習慣於行走在要跨越屍體倒臥在街頭。

朝鮮曾遭受兩次悲劇。第一個是朝鮮半島分裂的二戰結束時(史達林安扶植金正日作為蘇聯在朝鮮的代理人),第二悲劇是蘇聯的崩潰(在後蘇聯時代,朝鮮遭受短缺,電力,自來水和食物)。金日成和金正日藉機創造了個人崇拜的一種痴迷的支持,自我監督的社會。本書透過生動地描寫六個勇敢的叛逃者的悲哀生命,投射出現實生活中集權主義的本質。

《我們最幸福》作為一個故事它確實引人入勝,但實質上則作為一種政治信息的描述:看這個極權主義鎮壓下可怕的朝鮮共和國是如何成功地讓人民對外部世界完全一無所悉,以及他們如何避免內部政權的垮台?其中究竟暗藏了什麼樣的詭計?

從六名平凡百姓的生活中,我們對北韓有了超乎以往的認識。
2016年5月6日 已读
修行10th,有些事我们知道,但是单纯的知道和读到细节,和亲眼看到,大大不同,这就是真实的力量。早在几年前就在文道公开卷八分钟中听闻此书,他讲述的一个细节让我记到今天,就是金医师摸到中国农民棚子里,看到白米加肉片的狗饭时的感受,这个对比太鲜明,画面感太强,让我在没读这本书之前牢牢记了多年,现在我读完了全书。我只想说,真实的力量,白描的手法,可以胜过一切天才的修饰与描绘,即使是在今天,也有人那样的生活着,我们自以为的文明时代绝非全面,只是局限于自己识见与想当然的自以为是。我没有力量去改变什么,我的家在东北,如果我遇到一个脱北者,我会给他吃的,给他一些钱,收留他住几晚,帮助他找到安全的所在。大学时和室友们最爱的一首空耳“金正日痛经”已经全线被封杀,TG还是爱着朝鲜的,但还是要帮助脱北者,那是命啊
文化 社会
非常人 豆瓣
作者: 李异鸣 2006
《非常人、非常事、非常言》系列书参照《世说新语》之体裁,摘取了从1840-1949年间的各色人物的言行举止、思想碎片、人物掌故,力图以故纸堆里的边角料还原出历史的原貌,通过细节展现人性最本真的一面。三本书中,《非常人》分为学道、秉正、专致、忠贞、修身、骨气、豪迈、狂狷、挚谊、情深等二十三篇。《非常事》分为王朝、国运、政事、武功、官场、文景、学界、革命、世道、人情等十五篇。
2016年4月28日 已读
休憩45th,三本中最佳一本,甄选相比有些眼界,虽然仍免不了自我抄袭,亦无伤大雅
中国历史 历史 文化
红学那些人 豆瓣
作者: 张义春 2010 - 9
《红学那些人》是一本红学学术人物传略,虽然也分析了红学家的学问得失,但相当篇幅写人物性情。在作者笔下,这些红学家不再是道德与学问的符号,而是有血有肉的人。他们也崇高,也渺小;也美丽,也朴素;也超脱.也世俗;也英雄好汉,仗义行善,也童心未泯,反复难养……忽焉怒发,忽焉嬉笑,忽焉春风.忽焉天真烂漫……《红学那些人》不是饱学的著作,没有博雅的外表。作者只是同情世人被单调所苦,于是把红学从象牙塔带向十字街头,使红学不再阳春白雪。读者在品评红学那些人时。也许都会一人一个“红楼梦”。看红学那些人,解红楼许多梦。
2016年4月25日 已读
休憩44th,作者的工作只是收集资料和整理串联成文,自己无识见,对红学无了解,毫无分辨能力,行文或浅薄或糊弄,十分可笑
文化
非常言 豆瓣
作者: 李异鸣 编 2007 - 3
历史往往为一些个人的、偶然的、甚至不起眼的睛状所左右。近代中国百十年间,社会的跌宕,思潮的流变,人物的命运变幻,皆远甚于前。本书以〈世说新语〉类似的体裁,摘取此非常时期各色人物的言行举止、思想碎片,通过细节显现出人性真实的一面,将真实还原于历史。全书共分为史景、国事、武运、军事、将帅、世道、爱憎、廉耻、诙谐等十五篇。
红楼梦探源 豆瓣
作者: 吴世昌 北京出版社 2013 - 4
吴世昌对《红楼梦》的考证,开始于这个批判运动奏凯之后。他以讲学之暇,穷数年之功,运用他精通的考证学而不是他所不熟悉的主义,就当时可能见到的抄本和相关资料,爬罗剔抉,分析比较,完成了一部考证报告《<红楼梦>探源》(后简称《探源》)。此书按照他所考察的五个步骤分为五卷,即抄本探源、评者探源、作者探源、本书探源和续书探源。书以英文写成,1961年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探源》的中文版,先生生前翻译了一半,未竞的部分是補譯者受命补译的,在20世纪90年代末面世。讀者现在看到的这本书,是《探源》的节本,略去了基础性研究(对抄本、评语的对比分析)部分,直接进入对评者、作者、全书故事结构的考察。
2016年4月1日 已读
修行7th,吴师脾气不小,对周汝昌尚算客气,除脂砚斋身份大问题外与吴观点差异不大。批驳胡适与俞平伯真叫一个狠。偏生我对俞先生作品毫不了解,心疼都不知从何帮起。其中胡适错珍程乙本,命名庚辰本一塌糊涂几点非常赞同,脂批本与程乙本孰优孰劣学术探讨只怕是一锅粥,单纯读的话,前者文学造诣明显优于后者,这就是足够的理由了!这本书还好在对高鹗没写出的作者原意中重要部分做了归纳,如狱神庙茜雪红玉、板儿巧姐、凤姐被休等等,虽不新鲜,胜在系统。而对脂砚斋身份的考证,红楼梦删节原因等问题的分析真是丝丝入扣令人信服。很尊敬先生的学问道德,此书是节选本,将会购入一全本
文化 红楼
钦口说:我眼中的德云社 豆瓣
作者: 王俣钦 2013 - 9
深情讲述与德云社有关,台前幕后。争议事件内幕首度曝光!
郭德纲、于谦、岳云鹏、高峰、孔云龙、孙越等德云社演员工作生活记录。
德云社一路走来成功秘诀,郭德纲与夫人王惠爱情传奇、于谦的快乐生活密码、“五环教主”岳云鹏从保安、服务员到相声明星的励志传奇。
独家收录《纲丝志》精彩篇章,讲述“纲丝”与郭德纲、德云社的缘分故事;德云社海外演出逸事见闻;收录郭德纲夫人最拿手的四道菜菜谱,郭德纲最爱的味道。47幅精美图片,郭德纲、于谦、岳云鹏、孔云龙、高峰等演出照、生活照,首次曝光郭德纲、于谦帅气艺术照。随书赠送正版德云社相声CD一张!
2016年3月28日 已读
休憩30th,此书争议性小,郭于二人没什么料,有关出走事件料足,对了解德云社非常有帮助。郭德纲骨子里是个非常传统的艺人,对师徒关系与旗下组织的期望定位都是旧社会那一套,所以会有人不满,所以孔云龙岳云鹏烧饼等人在零几年还会吃不饱饿着,还要给师傅买菜带狗,一切问题肇因于此。岳云鹏部分非常感人非常励志。只是郭德纲当年抨击相声同行“当年干厨子的居多”,这句话货真价实的反手回来抽了自己一巴,真是此一时彼一时啊。难怪郭德纲生活中沉默甚至抑郁,他的一举一动按照传统老艺人标准毫无问题,在当世却处处遇阻事事烦心,想必他是真的不理解了,于是烦恼痛苦纷至沓来,若论活的明白舒服,还得看谦儿哥
文化 相声 社会
新闻的骚动 豆瓣
The News:A User's Manual
6.7 (32 个评分) 作者: [英] 阿兰·德波顿 译者: 丁维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5 - 6
几乎没有一个角落能够躲避新闻的不断轰炸,
新闻的喧嚣纷杂已经渗入自我当中,
但我们很少意识到新闻强大的影响力:
新闻不仅能左右我们对现实的观感,还能塑造我们的心灵状态!
一场饥荒、一座遭到洪水淹没的城镇、一则明星八卦、一个政府的垮台、一位经济学家对于明年发展趋势的预测......这类外在的骚动,很有可能就是我们获得内心平静所需要的东西。一场饥荒,一座洪水淹没的小镇,一个在逃的连环杀手,一届下台的政府,某经济学家对明年救济人口的预测--这样的外界骚动也许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好以此换取内心的平静。
当新闻支配了我们的日常生活,需要有人帮助我们去回应和思索新闻造成的影响:包括心中因此出现的羡慕与恐慌、激动与受挫,以及裹挟在不断向我们涌来的新闻大潮中,偶尔会怀疑自己如果不知道是否会比较好的种种情境。
全球著名的才子型作家德波顿由此出发,解析六大类型的新闻报导——政治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名人新闻、灾难新闻、消费新闻,用他的生花妙笔与透彻观察,引导我们产生适当的观点,使我们体会到──与新闻报导的暗示恰恰相反──其实没有什么事情真正算得上是新奇、值得讶异,或者恐怖至极。
2016年3月26日 已读
休憩28th,阿兰德波顿较失败之作,投入诚意与思考不菲,成果菲薄。严重高估新闻对人类生活的绑架与影响,对新闻所涵盖部分与特点的分析也有诸多值得商榷之处,如果对这些问题不考虑对错,按照他的逻辑推导,全书又太单薄,感觉写的有些失败,而少见的中文序则离题万里令我心情不爽。此书购于杭城,我心爱的充满正妹与好书的浙工商晓风,我回去的时候书店空空荡荡,没有正妹,只有好书,全价买了这本作为纪念,本希望这是本很不错的书,让我多一个自豪的理由,结果是本这,sigh,正妹何在,烟水茫茫
文化 社会 社会学 阿兰德波顿
那时没有王,各人任意而行 豆瓣
7.4 (14 个评分) 作者: 唐诺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5 - 6
当推理小说不仅是推理小说,当导读不仅是导读
旁征博引、信马由缰的唐诺式写作典范,首次全面集结
“我希望借由最用脑子、最优秀的小说,把读者诱拐上另一个层次。”
歧路花园般让人惊喜,迷宫图书馆那样叫人沉迷
我们常感慨说这个世界是无趣的、乏味的、重复的、一成不变的,这也许是真的,但无趣的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我们只从固定的、单一的角度看它,老实说再丰饶再美丽的东西都很难禁得起人如此单调地瞧它几年几十年。
我们都需要偶尔挪移到不同的位置,产生新的视角并由此开启新的途径,通常你会发现眼前的固定景观开始转动起来,陌生起来,甚至像花朵般缓缓绽放开来。
——唐诺
唐诺任职出版社期间,热心引介和推出了许多现在已经是无人不知的欧美名家作品,如创作马修·斯卡德系列的劳伦斯·布洛克、一部《时间的女儿》威震天下的铁伊、冷硬派的开山鼻祖汉密特与钱德勒等,并亲自提笔为这些名家大作撰写导读。
唐诺的导读,虽名导读,但唐诺在文章中展露其卓越的才能,将方寸之地变为包罗万象的所在,古今中外无一不谈,从小说中的一点引申开去尽情发挥,像他的球评一样吸引到许多原本非拥趸的目光驻足。他会半玩笑的讲朋友说最好的推理书是余英时的《方以智晚节考》,也会探讨类型小说的佳作何以跳脱类型能够影响一大批人的人生,更时不时将其多年的人生体悟传递给读者,不仅极好地完成了勾起读者兴趣的任务,更开启了更多饶有意趣的讨论,使得类型小说的导读不仅仅与类型有关,类型小说的读者也扩展到知识阶层。故唐诺的推理导读风靡海峡两岸,对出版界和读者影响甚巨,近十年的两岸推理热潮中逐渐为人熟知的名字——劳伦斯·布洛克、约瑟芬·铁伊、东尼·席勒曼等,多以唐诺一支健笔一双慧眼引介或再次引介到华文世界。
《那时没有王,各人任意而行》可谓推理小说的博尔赫斯迷宫图书馆,汇集了唐诺为约瑟芬•铁伊、达许•汉密特、米涅•渥特丝、东尼•席勒曼、柯南道尔、约翰•狄克森•卡尔、范达因、埃勒里•奎因、伊恩•弗莱明、高罗佩等名家所作的68篇导读,正如书名所示,在推理的世界中没有王者,不同的时代风土滋养出不同的名探大家。
2016年1月20日 已读
休憩9th,三重个性化让这本书变成冗长枯燥缺乏吸引我阅读的负担任务,第一重是唐诺个性化的复杂长句,这是一个催化剂,可以让你感兴趣的东西更好,不感兴趣的东西更不堪入目;第二重是唐诺个人的推理爱好,他对铁伊钱德勒纳瓦霍背景作家几位的过度推崇和对卡尔奎因与其余大多数日系推理大家的无视让我不以为然;第三重是为了不泄底,唐诺从所选择书籍的任意一点引申开去写人生写一切,与书籍本身关系就不大了。这本书与他的其余书最明显的差别就是唐诺不能随意决定题材,必须依附于某本书或者某个作家,更像是填专栏空白的豆腐干而非随意恣肆写去的信笔由缰,这就导致世间的名字那样的透彻爽快看不见,而推理迷想读的东西没有写,非鸟非兽,sigh
唐诺 文化
打回原形 豆瓣
7.8 (8 个评分) 作者: 朱新建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理想国 / 一千遍工作室 2015 - 2
《打回原形》是画家朱新建的散文集,收录了朱新建生前所著全部文章、对话整理稿、高校演讲稿、网帖等,是朱新建生前所留下的所有文字内容合集。本书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理想国出版,一千遍工作室担任特约策划、特约编辑及装帧设计,王朔、姜文、陈丹青、陈村、苏童、叶兆言联袂推荐,预计2015年2月面世。
-
古希腊的哲人相信灵魂便是不死的,据说经过教育还可以知道前世的情形。没有人教育我,我也不知道自己是水牛变的还是南瓜变的,但我可以想想来世。来世我愿意做一台手扶拖拉机,插队的时候村里有一个健壮、快乐的女孩儿,让她来开我,我一定不亦快哉!——朱新建
-
朱新建身前也是个爱热闹的,画家嘛,家里总是人来人往,跟集市似的。但到最后,总归要自己面对自己。——王朔
-
我第一次听朱新建谈话以后,我就有一个感想,我说如果朱新建带一个研究生,这个研究生每天跟着他记录他说的话,然后汇集成一本小册子,就像罗丹的那本书一样,就像歌德的那本书一样,最后会成为经典。——贾方舟
-
回看新建的作品,我想起费舍尔对罗丹的带有嫉妒之心的敬意。——陈丹青
-
我觉得一个弄文字的人弄出来的文字也没他好看。——陈村
-
武侠小说中有一种境界,叫孤独求败,朱新建心里是怎么想的,我不知道,想来也是去之不远。——叶兆言
2016年1月10日 已读
修行1st,朱老师千古,好书一本。此书随性而发,毫无疑问是原形之作,朱新建一支笔信马由缰游刃有余的在自己的识见程度知识面中徜徉,说着真诚的见解,没有丝毫矫饰、谈论自己不胜任的话题、勉强引用的迹象。让我事后诸葛的以为这是朱老师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的表现,其实,应该只是他活的明白剔透吧,多好的一本书啊,最后一部分短文尤其地道,写的比陈丹青好多了,陈就算真诚的时候,也有种戏子过分动情的样子,陈是个太老而不能相信的家伙,而朱老师是活到不屑于说谎的那种人。
文化 艺术
去趟民国 II 豆瓣
作者: 刘仰东 2015 - 11
"冯玉祥本是文盲,后来能写一笔不错的字,能说简单的英语,成了一个有文化的人。这自然是其刻苦努力的结果,据说他任河南督军时,每日苦学两小时,学习时门口挂一牌子,上书“冯玉祥死了”。
学者刘半农不仅吟诗作词,且为摄影高手,1927年,他在《半农谈影》一书中说:“所谓消遣,乃是吃饱了饭——或者说,吃不饱饭——寻些事做,把宝贵的光阴在不宝贵中消磨了。八年前,鲁迅在绍兴馆抄写六朝墓志,我问他目的安在,他说:这等于吃鸦片而已。呜呼,吾于摄影亦云然。”
藏书家周叔把书比作女人,他对另一位晚辈藏书家黄裳说:“刻板好,等于先天的身材好;如果印工好,就是说极清朗的初印本,那就是后天的发育好;再加上很好的装修,像傅沅叔的那种洒金绸面、金镶玉之类的装订,就好像是穿上了很好的衣服;经过名人收藏,钤上朱红的印记,就等于胭脂花粉;要是再有名人的题,那就更添上丰韵了。”"
2016年1月1日 已读
休憩2nd,余世存非常道常言道系列取得了极好的效果,此书疑是模仿其而来的民国逸事集,可想而知此类书籍是很好读的,但是如果你读过以上二者,你可以明显的感觉差别,余世存的段子,读完之后不仅是读完而已,笑笑就可以忘记了,往往传递了某种情感或者带给你思考的契机,而这个系列,真的就是读个乐呵,除了了解点野史之外毫无正面外部性,能编辑整理好短篇,余世存胸中真大有丘壑。
历史 文化
去趟民国 豆瓣
6.2 (5 个评分) 作者: 刘仰东 编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2 - 1
本书以笔记体的方式,记述了民国时期形形色色的个人生活,包括衣食住行、交游、爱好、性格、恩怨等诸多方面。书稿依据回忆录、日记、书信等原始资料,通过大量个体实例和细节,讲述了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故事,整体上反映出民国的生活状况和社会风情。当中有大量出自名家的鲜为人知的奇闻逸事,也不乏对各类人物生活细节或生活习惯的细致描写以及他们对生活的真知灼见。本书采用笔记体,为作者搜集改写的读书笔记,分门别类一则则列为长编,涉及衣食住行,日常生活,婚姻恋爱,吃喝玩乐,交际举止等。故可采用鲁迅“花边文学”之语,言之为花边历史,亦显出其八卦性质。文字轻松幽默,颇为耐读。
2016年1月1日 已读
休憩1st,又开始了一个新的轮回,真是令人感慨万千啊,想到再过两三百个这样的轮回我就要死了真是令人不快,今天起床以后钢琴送到了,拾掇归置好以后新床又送到了,拾掇归置好后出去吃了顿烤鸭,回来过上了看一会书弹一会琴的舒适生活,唉,要是我会弹就好了。昨晚读完这本书大半,今天收了尾,我好像贫了太多琐事以致地方不够,就在II里评论吧,反正这两本书是一个套路,如是
中国历史 文化 民国
平生风义兼师友 豆瓣
作者: 杨奎松 / 陈平原 新星出版社 2013 - 11
本书所有文章,均选自《南方都市报》知名专栏“大家”中的文章,主题为怀人,所怀念之人,有知名学者,有青年新秀,也有默默无闻的普通人。
易中天先生在父亲逝世一周年时特撰文纪念,陈平原先生怀念恩师吴宏聪教授,林岗先生怀念好友张宪教授,周振鹤先生怀念恩师谭其骧,感人之情弥漫于字里行间。尤值一提的是陈四益先生怀念多年合作伙伴丁聪,并带出一桩历史公案的澄清。透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感受到中国文人对人间情感的重视、珍惜。
2015年12月2日 已读
休憩122nd,编者在序言中欲重振怀人作品的用意表达很明显,也承认如今形式过于单一,仅有散文一路。价值在于文采风流的挽联挽诗文化如今已基本断绝,而悼亡散文一旦真情实感不到位,了解亡者不到家,便会成为嚼之无味的充数之作,全书能看的仅有两篇,黄苗子一篇,维舟悼张晖一篇。即便是易中天悼他爹的都是应付的!范福潮是怎么怀念他爹的,那才叫情感与实质并存!维舟悼张晖长文在豆瓣已经读过,此次再读,依然觉得真是不可多得的深情之文,多年相交深情厚谊自不必说,对今日矢志于学的学界中人生存近况之以点带面更是有超越悼文本身的深层含义,情感到位,动人自不必说,能够引发思考更是极佳,此事自不必刻意而为,写实与真情俱到位之后,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我从书架抽出购入未读的无声无光集,放入公文包,以此表达我对亡者张晖的一丝敬意。
回忆录 文化
京都古书店风景 豆瓣 Goodreads
8.2 (32 个评分) 作者: 苏枕书 中华书局 2015 - 8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京都,不仅风景迷人,古迹众多,散布于街衢的众多旧书店也往往令人留连忘返。自江户时代开始,京都的书肆就成为京都风雅的象征之一。其间历经沧桑,衰而复振,终于绵延不绝,滋养代代文风与学林。
作者以游学之便,一一寻访,搜罗掌故,渐渐和书店主人们由生分而熟络,写 下一篇篇生动有味的随笔,记录书店的故事和那些可亲可爱的人情,感知岁月的流转在京都古书店留下的印迹。此外,书中穿插诸多关于京都历史文化与风土景物的描写,亦引人入胜。
这几年来,和京都不少旧书店主人结下友谊。他们与我谈旧事与八卦,为何选择旧书店为业,如何布置店铺,如何与客人以心传心,如何度过困境,有过怎样的悲喜,怎样的希望。我也得以闻之京都旧书业的人世浮沉,几代兴衰。……我想分享的,不单是在某家旧书店买到某本得意的好书,还有日人常爱挂在嘴边的“心意”。他们也会有寂寞和悲哀,但总能话锋一转,笑云:“自己的心意,只要能传达出去,哪怕仅有一个人领会,就觉满足。”
——苏枕书
2015年11月3日 已读
休憩103rd,东瀛相关书话中极佳者,胜神保町书虫等远甚,虞云国辛德勇作品非为不好,对日本旧书店细节与店主生活心情等部分的确欠奉,此书妙就妙在这点,读来亲切,心态温柔。唯独伤感东瀛旧书店同样面对经营难无以为继的窘境,那么多好书店那么多好书那么多有人情味的好老板,我还没去过,就要没有了吗?这一切多美好啊,请停留下吧!
书话 文化 日本 随笔
春申旧闻 豆瓣
作者: 陈定山 海豚出版社 2015 - 7
陈定山所著《春申旧闻》系列,是世界文物出版社1978年的初版本,收入掌故随笔有数则。该系列是陈先生在台湾报刊上专栏连载的掌故随笔结集。上海在战国时代为楚国春申君黄歇的封地,所以上海又称"春申",《春申旧闻》即是"上海旧闻"。文人逸事、艺坛杂俎、风俗市情、社会秘辛、菊坛掌故、勾栏风月、黑道传说等等,一应俱全,引人入胜。
2015年10月30日 已读
休憩100th,绝好的一本掌故旧文回忆录集子,读之绰约有风致,兼有可读性和趣味性,但是海豚尼玛的能不能吃相别这么难看,真尼玛佛也有火。一本小册子49不贵也不便宜,请个像点样的校对可以吗,后半本错字连篇累牍,读来如嚼砂子又不忍释卷,一本五星好书被拖累失色,实在可惜,建议大家别买这个版本,或者去淘老版本,或者等未来的好本子,这样的笔记小说不可不读,这个版本就算了吧!
历史 文化 随笔
笑笑录 豆瓣
作者: 独逸窝退士辑 / 王镜海 岳麓书社 1985
2015年9月29日 已读
休憩93rd,编者太文,所选笑话读懂不易,因此流行甚难,但此类笑话,一旦觉得妙,必然笑破肚皮,因此总体质量还是非常不错的,只标三星全因作者太懒,选辑之时原文的“我”,“余”皆不注明本尊是谁,影响了笑点,哎哟哟,我的HHP
文化 笑话
继承者们 豆瓣
作者: 禇盟 主编 2015 - 8
“竹间”系列是一套系统介绍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通俗出版物,以轻松有趣的形式向大众推广介绍三国、诸子、唐诗、宋词、京剧、四大名著、汉字、国学启蒙、金庸、中国神话、相声、二十四节气、传统节日、故都等充满了中国传统精神和文化的专题。本系列第一本主题为“继承者们”,系统讲述中国封建帝王史中有关皇位传承的有趣故事。中国传统的“家天下”观念是何时形成的,圣人周公在周政权的传承中做了什么创举,秦始皇的遗诏是怎样被修改的,刘邦的吕后是怎样把儿子扶上皇位的,唐太宗和隋炀帝为何措施相似却结局迥异,等等,这些问题在本书中都有详细的论述。本书通过一组组有关继承者的故事,全景展现了千年帝王史中皇位传承的百态,揭示了在“历史周期率”的大势下封建王朝的兴衰得失,从侧面展现了中华文化中的家族观念和对“传承”的尊重。
2015年9月7日 已读
休憩84th,褚盟在文化圈打磨日久,靠人脉拉起这支名头骇人的作者团队,又派一众小兄弟打榜,这本书的销路和排名都还算不错。但是,最终的成品就是这东西?辣笔小球,想不出,叶斌几人完全是在滥竽充数,或是敷衍,或是完全不胜任历史文章的写作,他们的文章不过是二十四史与资治通鉴对应部分的白话翻译,然后一头脚汗的加以毫无洞见被说烂的总结,写作难度等于没有。那个自我评价写历史必定战战兢兢的叶斌如腹泻一般拉出了三篇拙劣充数之作,令人酸鼻。所幸沃金亲王涨工资风采依旧,而王声老师真是满腹经纶,文章好看之极,如果把辣笔小球和蠢货叶斌的文章拿下,换上吴易吴阁老的元嘉元嘉,该多美啊!另外,褚盟干了半辈子出版,就印出来这?墨色浓淡不一,排版如翔,几乎要挤破书边,有的页还歪歪扭扭,这本书并不建议购买,又是给文艺狗释放情怀的
历史 文化
那些人 那些事 豆瓣
作者: 《万象》编辑部 编 2011 - 11
《那些人 那些事》编辑推荐:“我是奉太太之命说话的”,你能想到这是从胡适嘴里说出来的吗?即使已满头华发,年少之趣依然未减。
夫人江冬秀在旁说编辑推荐:“你打扮打扮,年纪轻得多,也很漂亮了。”
胡适笑着说编辑推荐:“江冬秀小姐,我从来没听过你说我漂亮,从来没听过你说我漂亮的话呀!”
此时的胡适夫妇均已年过七十,论结缡的岁月,计已超过四十四年。这样的日常对白,很自然地形成了一幅幽默的漫画,想来可爱至极!
《那些人 那些事》是《万象》杂志首次推出的分类主题式作品集之一,内容上多似以上胡适夫妇间对话般亲切自然、怡然自得,所选入的人物亦多为近代各领域的翘楚,以及在思想、人生方面对当下具有借鉴和收藏价值的事迹。
翻阅全书,循着先辈的足迹,品着那浮沉一梦的岁月,忽觉,所有的激情,皆源于一颗心的躁动。就像《那些人 那些事》封题上所述的那样编辑推荐:
望尘事,杨柳荣枯,拂过眉间,
心悸一刹,只为卿狂!
2015年7月26日 已读
休憩69th,三四块钱在中图199-100搂的一单居然充满了这样的好货,今晚做梦也会笑醒,万象读了两年后没继续下去,现在有这么一套干货在,实在是满足。这本书的主题是怀念名人,夏志清和张爱玲占据了大半篇幅,而全书最佳一篇是张隆溪写杨绛,有关袁寒云一篇的观点则与他书大相径庭,有读头。本书最让人满意的一点是,即使是最差的一篇,也还算得上是不错的文章,因此这个夜晚我过的非常惬意
万象 散文 文化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