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孟子他说1 豆瓣
8.0 (5 个评分) 作者: 熊逸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 5
有多少错误早已让我们信以为真?有多少谎言早已让我们习以为常?  你不妨把这本书当做一部益智游戏手册,一边看,一边多问几个“为什么”,然后静下心来想一想,看看我们头脑中一些根深蒂固的观念是不是真的母庸质疑?  对于经典和历史,历代的统治者们大多都有着一套套高明的剪辑和宣传功夫,他们是很会用真话来说谎的,而不上当的人永远是少数中的少数。  还要记住:看这本书的时候不要轻易就下结论哦,你掌握的资讯越丰富,他就越能够体会出作者的良苦用心,他可绝对不仅仅是把历史和典籍做了些通俗化的说明而已呀。
2012年6月15日 已读
熊逸标志性的渊博和幽默,可惜比较春秋大义等书太浅,作为正式出版物又太贫
思想 文化 熊逸
追忆 豆瓣
Remembrances: The Experience of Past in Classical Chinese Literature
8.3 (24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宇文所安 译者: 郑学勤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4
作为一个含蕴丰富的思想和艺术行为,追忆不仅是对往事与历史的复现与慨叹,也寄寓着儒家知识分子追求“不朽”的“本体论”的焦虑;更体现了“向后看”这一延续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传统和思维模式。
全书不按年代排序,也不求分类阐述,作者通过新颖独到而又论证充分的阐述与分析力图为我们建构一个一追忆的殿堂:“诗、物、景划出了一块空间,往昔通过这块空间又回到了我们身边。”
2012年6月6日 已读
这是本将简单问题复杂化,再将其说的淋漓尽致的书,宇文公切入点诡异而跳脱,读起来既让你难以接受,又让你耳目一新,这不是本好读的书,很有些晦涩,但是内在的逻辑脉络出奇的强,他会这样想,真是想不到,关于李白,李贺,李清照的部分写的还算到位,受益良多,而写沈复的部分居然引入了性心理学,真是哈哈哈,至于其他部分的全部,和上述部分的一些地方,宇文公都犯了大忌,诚然他很努力,很有说服力的将各种追忆体系化,剖析清楚,但是去的太尽太绝,以致索然无味,如果说他尝试解读李商隐的追忆部分只是将如薄雾轻纱般的朦胧撕裂条丑陋的口子,他对吴文英的解读可以说是一场灾难,唉,凡事若太尽,缘分必早尽啊,这是本从某种意义上说多余的书,但是写的很对,很美好,于是我幸福的矛盾着,将它读完
古典 宇文所安 文化
怪谈 豆瓣
7.8 (32 个评分) 作者: [日] 小泉八云 译者: 王新禧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9 - 1
小泉八云搜集日本民间故事所创作的《怪谈》是日本灵异文学的代表作,是他在竭力领悟日本文化的精髓后,创作出的最著名的作品。
全书透过鬼眼看人生,描划了一个个在黑暗中或孤独或寂寞的故事,深得日本文学之三昧。其间的故事大多带有浓厚的扶桑乡土气息,还有一部分则源于中国的古典小说,有的将日本山海的雄浑瑰丽形诸文字,有的把自然描写和神话传说糅于一体,试看此中多少篇章,摊开来竟是满目萧索,幽雅而凄迷。那种阴阳两界间的对话、逾越、互换,是那么精彩奇妙、奇诡可怖,令读者在神秘、幽玄中感慨世态炎凉,叹息人间的诸多无奈。
从某种意义上说,《怪谈》就是日本历史的间接体现,同时也承载着东方共有的文化美感。全书所呈现出的东西方文明交融的美学境界,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和认识价值。
此译本辑录了小泉八云所有的50篇日本怪谈故事,未作任何删节。翻译以日文版《小泉八云全集》为底本,同时参校其他多种日文版、英文版,认真勘证,逐句逐段细致翻译,务求精益求精,使译文既古雅又不失畅晓。书中疑难之处,详加了注释。
精选数十幅与怪谈内容相关的浮世绘、屏风绘、书影、剧照等彩图,图文并茂,结合小泉八云典雅奇异的笔触,令读者恍若身临其境。
2012年5月31日 已读
非常好的作品,质量不下聊斋,食梦貘,骨女几个故事非常喜欢,少数几个故事由中国传奇改编而来,让人感觉又增加了些东瀛风味,八嘎云手段不俗,强推此书
奇幻 小泉八云 文化
南渡北归(第三部) 豆瓣
8.2 (12 个评分) 作者: 岳南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1 - 5
《南渡北归3:离别(震撼大结局)》内容简介:所谓“南渡北归”,即作品中的大批知识分子冒着抗战的炮火由中原迁往西南之地,尔后再回归中原的故事。
整部作品的时间跨度近一个世纪,所涉人物囊括了二十世纪人文科学领域的大部分大师级人物,如蔡元培、王国维、梁启超、梅贻琦、陈寅恪、钱锺书等。作品对这些知识分子群体命运作了细致的探查与披露,对各种因缘际会和埋藏于历史深处的人事纠葛、爱恨情仇进行了有理有据的释解,读来令人心胸豁然开朗的同时,又不胜唏嘘,扼腕浩叹。
《南渡北归3:离别(震撼大结局)》是《南渡北归》第三部,描述了流亡西南的知识分子,在回归久违的故土家园之后,因内战爆发和各自的政治歧见,不得不忍痛离别,遥天相望,以及在海峡两岸不同的生活环境和政治氛围中所遭遇的命运剧变。除述及迁往台湾的几位大师级人物,着重描述了留在大陆的吴金鼎、曾昭抡、曾昭燏、陈梦家、穆旦、向达、叶企孙、饶毓泰、吴宓、钱锺书等知识分子群体,不同的政治追求与爱恨情仇。令读者感知历史真相并扼腕浩叹的同时,也生发出“在史中求史识”的冲动,并从中吸取一些“历史的教训”。
海报:
2012年5月27日 已读
读到第三本,已然不想表达相同的情绪了,此生恨不得见傅斯年
文化 纪实
我的精神自传 豆瓣 谷歌图书
作者: 钱理群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本书既是一部个性化非常鲜明的思想学术人生自传,更是一部结合个人身心创痛和研究心得来总结20世纪以来中国社会思潮的变迁和中国经验的得失,反省思想界、知识界、学术界所遭遇的大问题大困境,表达一个真正知识分子的立场和追求的深度之作。思考透彻,激情飞扬,充满了敏锐的发现与深刻的思索。黄钟大吕之声,世所少见;沧海桑田之辨,令人回味。是受过中等教育以上的读者不能不读的当代启示录。
本书是钱理群先生近年来最为重要的作品,也是他最为看重的作品。钱先生在该书后记中说,“最后成书,已经耗费了五年时光,更是倾注了退休前后的主要心血”,“这本书,在我的学术著作中,确实占据了相当独特的地位:它既是我的自传,学术自传与精神自传,又是一部学术史、思想史、知识分子精神史的著作”;“ 这本书又是一部关于八十年代以来的中国思想史、学术史、知识分子精神史的研究著作”。阅读过该书手稿的北大学者贺桂梅认为该书更是一部20世纪中国的经验史。
该书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我的回顾与反思;第二部:我的精神自传。
2012年5月22日 已读
这本书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钱公在北大授课的记录,相对口语化,而且说的直白而细致,后半部分是钱公所写的自己精神的自传,术语较多而略显晦涩,个人喜好前半远胜后半,这是本真诚而实际的书,钱公回忆了自己的家庭在文革中的遭遇,自己在文革中的遭遇,自己写作周作人传,投身周氏兄弟研究的触媒和心理,而最为重要的部分是借评述鲁迅对启蒙主义表达自己的观点,然而,这部分也是我与钱公意见分歧最大的部分,钱公与他提到的几位启蒙同仁,在言语上都有或多或少的裹挟嫌疑,此书读了两遍,第一遍读惊为天人,感觉真诚而有见地,第二遍读带着批判眼光,读出了很多东西也思考了不少,只是不知是钱公的观点因篇幅未表述清还是我依旧隐隐约约的有着中二的影子,在最关键的问题上始终不能同意钱公的观点,启蒙主义,嘿,嘿嘿
文化 钱理群 随笔
文明论概略 豆瓣
9.5 (13 个评分) 作者: [日] 福泽谕吉 译者: 北京编译社 商务印书馆 1998 - 3
本书是日本近代启蒙思想家福泽谕吉的主要著作之一。
本书阐明了文明的涵义,认为西洋文明高于日本文明,并指出日本必须以西洋为目标,努力学习,急起直追。
本书体现了日本新兴资产阶级的进取和现实精神,可以帮助读者了解日本资本主义初期的政治思想状况。
2012年5月8日 已读
这本书真赞,真赞,如果再考虑到本书写就的年代,简直就是神作了,福泽是个极度睿智而实际的实用主义者,他的思想和见解都是可以拿来用于当时的现实生活的,他的行动正如他的思想--一切知识与智慧都应该适用于特定的时间与空间点,不能落后也不能过度的逾越,福泽是东方的马基雅维利,他不掩饰自己那容易被世人看做功利的实用主义思想,除了将自身思想系统的理论化外,还提出了非常多切实可行的见解,其实,站在福泽立场,他为日本规划的道路,包括侵略中国,都是在当时历史背景下最适合的选择,我欣赏这类实干者,不会妄发高调,更不会虚言迂阔,这样的人是最佳的队友,读完这本说理详尽谆谆善诱的书,再去看锋芒犀利的关于侵中的呼吁社论,毫无不协调感,真的很喜欢福泽,这样睿智的人做朋友做敌人都是令人心旷神怡的事情
文化 福泽谕吉
现代国学大师学记 豆瓣
作者: 卞孝萱 2006 - 10
本书是卞孝萱萱先生多年研究成果的汇集。分为三篇,上篇为辛亥革命前已著名于世的章炳麟等四人,中篇为“五四”以来研治中国历史驰誉的柳诒徵等五人,下篇为擅长文献学,校勘学,版本目录学的章钰等三人。
2012年4月13日 已读
读约五十页汗流浃背,弃书不读,这本书是卞孝萱先生对十二位国学大师各自研究成果,著作内容的概括与评述,生平事迹反在其次,与一般的书迥异,只是这十余位大师学问领域不同,各自又造诣渊深,直接导致我......读不懂......暂时存目,五七年后重读,当别是一番滋味
国学 文化
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 豆瓣
8.0 (5 个评分) 作者: 李长之 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8 - 3
《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篇幅不大,但却是一部诗人李白的全面研究,举凡政治生活、思想趣向、文学创作都论涉到了。其中很有一些敏锐的观察,并且作了专题的阐发。比如用两章的文字勾勒了李白的求仙学道及与道教思想的密切关系,比如专章探析谢 与李白间的诗学脉络,都是以往语焉不详而后来的学人们乐道的话题。至少郭沫若《李白与杜甫》中专列了《李白的道教迷信及其觉醒》一节。书中特别发扬李白的浪漫精神,他的狂与梦、他
2012年4月6日 已读
不错的小册子,主要论点如李白思想倾向与诗歌风格有明显道家色彩,李白最欣赏鲁仲连和谢朓虽然不出奇,但是论证很翔实充分,有些地方犯了过度引申的毛病,例如把李白雄奇不羁的想象力--将花木山水拟人化这一点看作是道家思想的鲜明体现,这个可就是拔高了很基础的文学手法,另外,有句话让我感觉极为古怪,一时又无法找到最有力的切入点【倘若一个人对社会国家不关切,纯粹不想用世,这不够一个诗人,但倘若一个人果然用世了,却能够和愚妄的社会合作的来,却也不够一个诗人】
文化
角斗士:历史上最致命的游戏 豆瓣
作者: 菲克·梅杰 译者: 李小均 2009 - 8
本书中,荷兰著名历史学家菲克•梅杰(Fik Meijer)别出心裁地叙述了角斗士的真实故事。他透过对希腊和伊特鲁里亚历史的研究,从墓志铭、墙上涂鸦、镶嵌画、壁画和石雕、庞贝火山灰下重见天日的艺术品,乃至古罗马作家的作品片段中取材,栩栩如生地复活了角斗场上的血雨腥风的厮杀场景,读来扣人心弦。
本书是菲克•梅杰的代表作之一,史料丰富,文字生动活泼,是一本十分优秀的历史读物。李小均先生优美传神的译笔也绝佳地契合了作品氛围。
2012年3月25日 已读
很一般的书,读这本书的契机是今天被斯巴达克斯撩拨起来的嗜血狂热与伴随着的好奇心,这本书只是枯燥的学术考证,好在介绍的详尽全面,关于角斗士的类别,装备,赛程考据,尸体处理,动物角斗等内容,让我知道了不少新东西,当然最值得提一提的是,斯巴达克斯目前算上前传的三季可真算是历史的高还原啊,无论是剧场,武器装备还是社会习惯,这是我喜欢英美历史剧的原因,总是可以感觉自己多知道了些神马的,决定读了休谟的英国史再去看都铎王朝吧
历史 文化
论摄影 豆瓣
On Photography
8.9 (88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苏珊·桑塔格 译者: 黄灿然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0 - 5
《论摄影》不仅是一本论述摄影者的经典著作,而且是一本论述广泛意义上的现代文化的经典著作。它不是一本专业著作,书中也没有多少摄影术语,尽管有志于摄影者,应人手一册。它的对象主要是知识分子、作家和文化人。
桑塔格深入探讨摄影的本质,包括摄影是不是艺术,摄影与绘画的相互影响,摄影与真实世界的关系,摄影的捕食性和侵略性。摄影表面上是反映现实,但实际上摄影影像自成一个世界,一个影像世界,企图取代真实世界。
对读者而言,这本书的丰富性和深刻性不在于桑塔格得出什么结论,而在于她的论述过程和解剖方法。这是一种抽丝剥茧的论述,一种冷静而锋利的解剖。精彩纷呈,使人目不暇接。桑塔格一向以庄严的文体著称,但她的挖苦和讽刺在这本著作中亦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论摄影》出版于一九七七年,轰动一时,引起广泛的讨论,并荣获当年的全国图书批评界奖,至今仍被誉为“摄影界的《圣经》”。
本版配以60余幅世界摄影史上的珍贵照片,推出极具艺术品位与收藏价值的“插图珍藏本”,使《论摄影》真正成为图文并茂的文化经典。
2012年3月20日 已读
我有足够的理由迷惑,这是我读的第一本桑塔格,就被来了个下马威,这是本以小见大的书,又很难说本书脱离了对摄影的评论,桑塔格的思想深邃而发散,在众多由于平常而被习惯性忽视的点切入生发开去,确实教会了我很多,但是一直有那种上纲上线的感觉,却有抓不住实据,其实阅读此书的时候一直有一种被挑衅的感觉,桑塔格的很多小论点都在撩拨你刺刀见红的争辩,而又在你想发表见解的时候宕开笔去,这种模糊与奇异的警惕感构成了阅读本书的全部记忆
文化 苏珊·桑塔格
我们为什么离正义越来越远 豆瓣
8.8 (10 个评分) 作者: 熊逸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2 - 1
贪欲、暴力、腐败……谁偷走了我们的正义?
这是一部通过纷杂的案例和严密的逻辑,探讨何谓正义、如何实现正义及正义从何起源的通俗哲学作品。
全书围绕正义话题,从不同侧面阐述:要幸福还是要公正,何谓正义,自由意志的两难,原罪的两难,康德的失误,伟大的嫉妒心……用通俗生动甚至带有文学意味的语言,讨论我们稍微陌生但是生活中须臾不离的话题,给人以智力启迪和精神享受。
2012年3月20日 已读
这是绝对的好书,不知道为何知名度始终不显,我读完了第一遍,立刻决定重读一次。这本书极有说服力的证明光靠渊博就可以征服任何人,这是本旁征博引的书,这是本打开思想的书,书里简而赅的列举比较了几乎所有关于公正,正义与公平的名家思想,求其同异,指出薄弱处与精华处,作者实在是个非常厉害的人,虽说只有破坏,建设很少,但是他涉及的问题如此广泛而重要,以至于他如果当真给出明确而可行的答案,就必然跻身超一流思想家之群,也就没有必要求全责备了,这本书的逻辑体系和学问深度都是令人瞠目的杰出,确实达到了大陆现在生作家与学者中一等一的水准,他也给了我希望,他是我一直追求的理想状态,渊博而不桎梏于书本,有自己的思考,啊,思想者是多么幸福,多么令人羡慕啊
哲学 思想 文化 熊逸
不必读书目 豆瓣
7.1 (37 个评分) 作者: 刀尔登 山西人民出版社 2012 - 2
《不必读书目》内容简介:在学者大家都推荐必读书目,出版商也不遗余力一版再版必读书目的时候,刀尔登却逆流而上,列出了将近50部不必读的古籍书目,其中有人们津津乐道《山海经》,家喻户晓的三国水浒西游,童叟皆知的三字经,还有堪称文学巅峰的红楼……每一本书都有足以令人不读的信服理由,说是不读,其实,看完是书,你已经读了这些不必读的书目——盖刀尔登评点深中肯綮也。
2012年3月10日 已读
这本书集中在古籍,尤其是传世经典古籍,不必读的原因五花八门,例如动机,例如书中内容已经失去存在土壤,例如曲高和寡,例如迂腐,例如读不懂,但是没有读来没用这一条,刀尔登对这些书中大部分是抱积极态度的,而非摒弃,这本书只是在拿不必读这三个字作为噱头,读过此书再看腰封,简直令人作呕,刀尔登属于腹中有物之人,也玩这一套,不仅有损形象,有几篇的不必读理由也显得极为牵强,何苦来由
刀尔登 文化 随笔
春天责备 豆瓣
8.4 (56 个评分) 作者: 周云蓬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0
我的文字,我的歌,就是我的盲人影院,是我的手和脚,她们甚至比我的身体和房屋更具体,更实在。感谢她们承载着我在人群中漫游,给我带来面包、牛奶、爱情和酒。
我把我黑暗的日子拧啊拧,拧出窗台上的一张专辑和一本书,为那些虚度的光阴命名,还有一些流逝的、不可命名的日子和人,为她们曾默默地微笑过存在过做见证。
2012年3月10日 已读
之所以只打三星是因为前半本完全是诗歌,质量相当的平常,后半本的散文,回忆文字都大有可读,作为一个盲人,能写出这样的文字可以说是不小的奇迹,而且其中不乏闪光的思想碎片,比如【你要做反叛者,请先做创造者】,可能是长期玩音乐的结果,他的文字轻快明亮而积极,在苦难中挣命的日子在他写来如若大学回忆般有味,我深深的明白了旅行和艰难的经历使人心胸宽大,积极和乐观使人可以坚强到打不倒,压不垮,我听了次中国孩子,很喜欢
当代文学 文化
爆裂中国语 豆瓣
9.2 (8 个评分) 作者: James J. Wang 译者: 森 由美 日経BP社 1997 - 9
出版社/著者からの内容紹介
語学の本だと敬遠されることなかれ。本書はスラングを通して、中国人の生活にディープに迫る本。エッセイ風の著者の体験談にまじって登場するのは、「役に立たない」中国語ばかり。つかみ合いのケンカ言葉やラブレターの文句など、自分ではまず、使いそうにない単語や文例のオンパレードなのだ。辞書には載っていないHなコトバもちゃんとわかるスグレた一冊。
内容(「MARC」データベースより)
著者の笑いを誘う体験談を交えながら、中国語の日常生活のくだけた話し言葉で頻繁に使われる表現、慣用的ないいまわしやスラングを紹介。食事や病気に関することからラブ&セックスまで幅広く紹介。〈ソフトカバー〉
2012年3月2日 已读
卧槽!狗眼瞎了....太爆裂了,强推,作者思路非常有趣而且那啥啊
文化
七十年代 豆瓣 Goodreads
七十年代
8.7 (34 个评分) 作者: 李陀 / 北岛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9 - 7
听敌台的阿城、“偷书”的朱正琳,画《西藏记忆》的陈丹青、创办《今天》的北岛,“太阳总队”的张郎郎、地下读书沙龙的徐浩渊,工人蔡翔、农民高默波和阎连科……本书讲述了三十个历史夹缝中的青春故事,这些故事的主人公都是在七十年代长大,虽然年龄上有些差异,但正是这一代人在走出七十年代之后,逐渐成为二十世纪末以来中国社会中最有活力、最有能量、也是至今还引起很多争议、为人所特别关注的知识群体。本书通过一次集体性的大型历史回顾,演绎他们的成长经验,呈现当时的历史环境,从而借此强调历史记忆的重要。
2012年2月17日 已读
不错的回忆录,可惜文革时期的故事已经被掰开揉碎无数次讲述了,各种串联,各种知青,各种与时代不符的强烈求知欲,各种诗歌与绘画,各种性压抑,各种人性的卑微与隐忍,这本书的质量很高,可惜没有说出什么让人难忘的东西,一晃三十年,对文革的反刍已经细碎成糜,再也没有可供整块咀嚼的肉片,我只看到一个人的故事在另一个人身上大同小异的发生,别无他物,我想看更多的八十年代末的故事,可是有人不讲给我听,有人的声音我听不到,我弄到的东西,在我旺盛的求知欲中跳动一下就消失了,sigh
回忆录 文化
文字的故事 豆瓣
7.2 (13 个评分) 作者: 唐诺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0 - 1
这本书的缘起,是作者读《说文解字》未能过瘾,转而到甲骨文中寻找中国文字原貌,谁想因爱成痴,于是有了这个由文字和故事构成的美丽世界——这是一个陌生的世界么?也许我们在里面待得太久,已经感官麻木了。而唐诺,一个游手好闲的漫游者,随手拾起散落在历史途中的文字碎片,抹去上面的灰尘,拨弄它们发出“叮当”的脆响……于是记忆部分复活,古老的灵魂被召回那么一点点,历史和当下碰出火花。我们有幸跟随作者进入一座座歧路花园,希望找回与文字曾经亲近的感情,以支撑我们脆弱的智慧……
唐诺的文字学
文字可以只是绳子,不告取走或丢弃都不是什么大事,大事是绳子另一端拴着的那头大牛——需要保护的当然不是文字,而是保护我们不变笨,不会一代一代地白痴化下去。
2012年2月14日 已读
说实话挺无聊的,只是单纯的列字形,然后优美语言串联,精彩的思维和议论不能说没有但是稀少,这是安意如之流的富人版,虽然这来自唐诺
唐诺 文化
儒教与道教 豆瓣
6.9 (9 个评分) 作者: [德国] 马克斯·韦伯 译者: 王容芬 商务印书馆 2004 - 11
本书是“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之一,作者马克斯.韦伯是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哲学家,也是当代西方有影响的社会科学家之一。在本书中,韦伯所研究的课题是:中国为什么没有出现西方那样的资本主义?韦伯以较大的篇幅分析研究了中国的社会结构,又重点研究了建立在这种社会结构基础之上的中国正统文化--儒教伦理,同时还顺便考察了被视为异端的道教。韦伯将儒教与西方的清教作了较为透彻的分析比较,最后得出了一个结论:儒家伦理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说来话儿长 豆瓣
7.6 (5 个评分) 作者: 林行止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9 - 5
《说来话儿长》正文收文五篇,前冠以黄永玉的序《出恭如也》及黄手绘的“出恭十二图”。从插图及序可以看出,全书的主题正在于人类的“出口”。中国人讲究“进口”,而对“ 出口”之事不太在意。在长达两千年的文明长河里,此等污秽之语绝少见诸记载,只有少数发生在厕所里的事故借史册流传至今,如《左传》记载:“ 晋侯将食,张,如厕,陷而卒。”欧洲留下来的资料多,我们因此看到许多令今人瞠目的细节。在中世纪,虽然有法律明令禁止,巴黎人仍然当街倾倒粪便,致使巴黎有“臭都”之称;别的城市也好不了多少,在思想璀璨、群星闪耀的启蒙时代,欧洲的城市还是污秽连天,大街小巷堆满了无法处理的粪便;“太阳王”路易十四居然有坐在马桶上接待王宫贵族的癖好;伦敦桥最初是公共厕所,污物直接落入下面的泰晤士河;欧洲城堡外围的护城河,因为积满了城堡主人的粪便,倒是真正起到了防止外敌入侵的作用。作者知识广博,视野广阔,信手拈来,涉笔成趣,无论是谈“便便”,还是谈“那话儿”,都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2012年2月8日 已读
读红太阳六分之一已经怒不可遏,匆忙找来这本书寻求治愈,果然,哈哈哈哈哈,【路易十三一岁时要求众人亲吻其那话儿,三岁已可勃起】【神话中幼发拉底河是大神打飞机时精液所化】【罗马帝国腓特烈一世八个皇子和一众将军在共同如厕时压塌木板,全体在化粪池里淹死】【电手术刀开腹手术时电火花点燃了屁,炸断了患者一段肠子】,插图也是笑断肚肠之作,【一名欧洲绅士抓住一只活鹅,用来擦屁股,鹅的哀怨眼神笑死人】【一女子除去内裤用屁吹熄蜡烛,撒旦在旁边笑的极为投入】,笑翻了,真是太治愈了,林行止游戏人生之作,旁征博引却非常丰富,又不是那种真下力气的学术著作,可见他肚中除了屁以外,还有丰富的杂学知识哟~
文化 林行止 随笔
枪炮、病菌与钢铁 豆瓣 Goodreads
Guns, Germs and Steel: The Fates of Human Societies
8.5 (269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贾雷德·戴蒙德 译者: 谢延光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2006 - 4
为什么是欧亚大陆人征服、赶走或大批杀死印第安人、澳大利亚人和非洲人,而不是相反?为什么么小麦和玉米、牛和猪以及现代世界的其他一些“不了起的”作物和牲畜出现在这些特定地区,而不是其他地区?在这部开创性的著作中,演化生物学家贾雷德.戴蒙德揭示了事实上有助于形成历史最广泛模式的环境因素,从而以震撼人心的力量摧毁了以种族主义为基础的人类史理论,因其突出价值和重要性,本书荣获1998年美国普利策奖和英国科普书奖,并为《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作品。
本书是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史方面的一个重大进展,它记录了现代世界及其诸多不平等所以形成的原因,也是一部真正关于全世界各民族的历史,是对人类生活的完整一贯的叙述,娓娓道来,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2012年2月7日 已读
这本书以环境因素为主剖析了人类史发展进程是今天现状的原因,标题是使欧洲人能够屠杀或征服其他民族的直接因素——欧洲的枪炮、传染病、钢铁工具和工业制成品,细致的写了各种农作物,家畜之所以可以被人类驯化以及其他为何不可的理由--环境,由于植物动物本身分布的不同决定了人类文明的萌芽地,早期发展迅速之地,以及因为没有接触到某些动物而对病菌缺乏免疫力造成的灭族事件,还有各民族,各族群所处地理位置决定的它可以接触到的技术传播,语言传播和思想传播,他的理论很完备,很有说服力,而且没有回避问题,在全书最后还分析了与他所持环境决定论大相径庭的伟人决定论和人类活动决定论,并进行了很客观的分析,尽管我不大喜欢这本书,但是他的治学方法和论点论据还是让我受益颇多哟
人类学 文化 科普
孤独六讲 豆瓣
7.3 (239 个评分) 作者: 蒋勋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 10
美学大师蒋勋以美学家特有的思维和情感切入孤独,从情欲、语言、革命、思维、伦理、暴力六个面向阐释孤独美学,融个人记忆、美学追问、文化反思、社会批判于一体。可以说,蒋勋在本书中,创造了孤独美学:美学的本质或许就是孤独。
自序
情欲孤独
语言孤独
革命孤独
暴力孤独
思维孤独
伦理孤独
2012年1月12日 已读
如果逻辑框架没搭好,就别出来写书了吧,或者说,如果你的文笔可以了,那么就出来写书吧,详评见长评
文化 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