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肚大能容 豆瓣
作者: 逯耀东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2 - 10
《肚大能容》是逯耀东两三年中发表于报端的饮食文章的集结,大多为探访饮食的随笔。“烟雨江南”、“钱宾四先生与苏州”等篇,虽不是饮食的文章,但为探访饮食过程中写下的,也可以对饮食的探访提供一个背景的了解。
2018年3月31日 已读
休憩92nd,深夜阅读将悔恨无极,写当代饮食可以催我馋涎者,除却先生也只有个陈晓卿了
文化 美食 逯耀东 随笔
厚黑学 豆瓣
7.0 (34 个评分) 作者: 李宗吾 群言出版社 2006 - 9
内容简介
《厚黑学》是首次以“台北图书馆”镇馆精品完整手稿为底本整理出版。从字里行间真正感悟李宗吾原版《厚黑学》的精髓,台湾著名历史学家许倬云先生亲自为本书作序,此次出版还收录了林语堂、柏杨、南怀瑾为本书所写的序言。
我于民国元年,曾写一文曰《厚黑学》,此后陆陆续续写了些文字,十六年汇刻一册,名曰《宗吾臆谈》,中有一文,曰《解决社会问题之我见》。十七年扩大之为一单行本,曰《社会问题之商榷》。近年复有些新感想,乃将历年所作文字,拆散之,连同新感想,用随笔体裁,融合写之,名曰《厚黑丛话》。自民国二十四年八月一日起,每日写一二段,在成都《华西日报》发表,以约有二万字为一卷,每两卷印一单行本,现已写满六卷。我本是闲着无事,随意写来消遣,究竟写若干长,写至何时止,我也无一定计划,如心中高兴,就长期写去,如不高兴,随时都可终止。惟文辞过于散漫,阅者未免生厌,而一般人所最喜欢者,是听我讲厚黑学,因将二十三年北平所印《厚黑学》单行本,略有点窜,重行付印,用供众览。
许多人劝我把《宗吾臆谈》和《社会问题之商榷》重印,我觉得二书有许多地方,应该补充,叫我一一修改,又觉麻烦,因于丛话中,信笔写去,读者只读丛话,即无须再读二书,因二书的说法和应该补充之点,业已融化丛话中了。
十六年刊《宗吾臆谈》,李君澄波,周君雁翔,曾作有序。十七年刊《社会问题之商榷》,吴君毓江,郝君德,姚君勤如,杨君仔耘,均作有序。一并刊列卷首,聊作《厚黑丛话提要》,俾读者知道丛话内容之大概,苟无暇晷,即无须再读丛话。
《宗吾臆谈》和《社会问题之商榷》,业已各检二本,寄存四川图书馆,因忆自非家中尚有数本,撮取来一并邮寄南京、北平及其他图书馆存储,借表现在所写《厚黑丛话》与昔年思想仍属一贯也。
编辑推荐
“读过中外古今的书籍,而没有读过李宗吾《厚黑学》者,实人生憾事也!”——林语堂
“这本书之好,在于告诉国人,一个盖世奇才,对日非的世局,其内心的悲愤痛苦是如何沉重。”——柏杨
“厚黑教主的为人道德,一点儿也不厚黑,甚至是很诚恳、很厚道的。”——南怀瑾
“我们李家的四大怪杰——李耳(老子)、李卓吾、李宗吾、李敖。”——李敖
2018年3月9日 已读
休憩76th,重温一巡,有些意思,失之繁琐,核心思想就那么不多一点。厚黑属于反讽不必多提,隐含的核心在于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不为先哲圣人所裹挟,不战战兢兢不敢逾矩一句,全书最有意思的篇章也正在于对圣人的议论。读到了一个自由有趣,豁达开朗的家伙,这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哲学 文化
知中·孙子兵法指南书 豆瓣
作者: 苏静 中信出版社 2016 - 7
《孙子兵法》,全书共由13篇构成,通常也被置于《武经七书》之首。全书侧重于从「战略」角度探讨军事问题,行文流畅,言简意赅,又有着严密的逻辑性。书中对于「人与人」,「人与天地」之间关系的思考与辩证,更令它充满东方哲学意味。
千百年流转,《孙子兵法》并未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过时,它的价值反而经久不衰,今天,它的很多观念和词汇更是深深嵌入汉语文化体系;同时,它也堪称是海外知名度最高的中国古代文化典籍之一,和后世德国人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两者相隔了两千多年),并称东西方两大军事理论代表性著作。
《孙子兵法》所蕴含的思想和观念,至今仍被广泛运用在各个领域,在西方和日本,甚至变成当地波普流行文化的一部分;在日本,更是有着多达百部的作品对《孙子兵法》进行了各种注解。
「兵法奥义,一册入门」——这本《孙子兵法指南书》特集,我们期望可以起到这个作用。
2018年1月31日 已读
休憩45th,比起知日,知中系列有诚意太多了,信息量足,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工具书查阅,其中非列举案例的部分,无论是访谈还是专题撰文质量均可以,兵器铠甲的配图则令人大喜过望,装帧十分精美,使得阅读体验上佳,读完此书使今晚心情都很不错。
兵法 历史 文化 知中
都嘟·第二季 豆瓣
作者: 马未都 2016 - 2
这是收藏家马未都的同名自媒体节目精选,该节目在优酷上线不到一年,点击过2亿,粉丝超五十万。衣食住行天文地理无所不包,有知识,有见解,更有人生心得。内容丰富,态度诚恳,趣味横生,读之增广见闻,亦可获得宝贵的生活经验,可谓老少皆宜,男女通吃。可做休闲读物,亦可作文化百科。全书收录四十三篇精心整理的脱口秀,每篇附有一件难得一见的文物实图,并有作者透彻的讲解。
2018年1月30日 已读
休憩40th,三星半,马先生不聊本行,识见道理均属泛泛,不过不失也无惊人出彩之处,是十分标准的平庸。此书后一半也不知是马先生自己也觉察到再这样讲不行还是技痒难耐,开始讲起有关文物的故事,立刻技惊四座艳压全场令人不能释卷,他也没怎么刻意捋着叙事技巧美化故事,就是那么随口讲,但确实好看之极,可见在某领域当行出色的肚囊宽绰之人是多么的富有魅力!
文化 随笔 马未都
都嘟 豆瓣
作者: 马未都 2015 - 11
这是收藏家马未都的同名自媒体节目精选,该节目在优酷上线不到一年,点击过2亿,粉丝超五十万。衣食住行天文地理无所不包,有知识,有见解,更有人生心得。内容丰富,态度诚恳,趣味横生,读之增广见闻,亦可获得宝贵的生活经验,可谓老少皆宜,男女通吃。可做休闲读物,亦可作文化百科。全书收录近五十篇精心整理的脱口秀,每篇附有一件难得一见的文物实图,并有作者透彻的讲解。
2018年1月6日 已读
休憩4th,烈火真金,比较然后能鉴别。常因高晓松跨界众多行为世俗而不喜,认为久上锵锵毕生致力收藏的马先生储备更丰逼格更高,然后一比,这书比起晓松系列十余本任何一本都有所不及,就算这款网综定位低端,也不是差距如斯明显的理由,我感觉自己没有充分认识高晓松的厉害之处,这一思维定势需要调整。
文化 马未都
暴食江湖 豆瓣
8.4 (15 个评分) 作者: 焦桐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0
作者认为“肥胖是美的”,从小就对食物充满热情,他在上海闸北老丰阁,“独自吃了一整桌菜肴”,令服务员都惊异。他“双手各执一端:左手缪斯,右手烹饪,诗与美食,不相上下”。本书自然是靠右手端。感情用事的诗人,自然也可以感情用事地谈饮馔,然而,本书中,诗人却以严肃而庄重的态度发表靠右端的见解——每篇文章的副标题都以“论”字开头:论素食、论螃蟹、论牛肉面、论红酒、论樱桃……直到论餐馆、论厨师、论养生饮膳。其行文也颇有论文气势,起承转合,上下纵横,古今中外,旁征博引。但诗人毕竟是诗人,诗人的“论文”也颇有诗意,比如“论素食”,是诗人的愤怒——一段关于吃狗肉的经历而“起兴”的;“论螃蟹”中引李渔,极为生动形象,令人垂涎欲……
2018年1月3日 已读
休憩1st,民国后食话少有佳作,此书当为扛鼎,少有的将美味文化与哲理融入一炉,照顾的面面俱到,令人垂涎三尺兼有笑逐颜开。蟹一篇最佳,便当次之,强推此书。
文化 美食
最后的晚餐 豆瓣
作者: 沈昌文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7 - 8
这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他曾经当过银楼小学徒,出版社校对员,当过社长秘书、主任、副总编、总经理;他曾主持《读书》杂志和三联书店,他曾策划《万象》杂志和“书趣文丛”;他曾用二十个字概括自己的编辑生涯——吃喝玩乐、谈情说爱、贪污盗窃、出卖情报、坐以待币。他就是本文作者,自称为书商的前三联书店总经理兼《读书》杂志主编沈昌文先生。全书分为两个部分。上半部分记述了他在主编《读书》杂志期间,与费孝通、吕叔湘、胡绳、金克木、许国璋、史枚、冯亦代、陈原、许觉民和柯灵等文化老人交往的点点滴滴,记录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时期一代知识分子思想解放的轨迹,以及他们的精神追求和文化梦想。下半部分记叙了他编辑、出版活动中独具特色的“以食会友”的轶事,既有如何在饭桌上与作者交流、获得佳作名稿的趣事,也有他对饮食图书的点评,更引人入胜的是他侃侃而谈的食经,如北京的小吃,如“普京”和“小二”,如“带着臭豆腐去旅行”等等。作者的文字独树一帜,从看似拉家常扯闲篇、平实而亲切的行文中,我们看到的是他为人的真诚和坦诚。
2017年12月22日 已读
休憩363rd,多少人给这本书的打分来自于见了老沈的情怀?向来明白编辑的鉴赏能力和亲自操刀时实际笔力存在明显倒挂,但总觉得毕生和文字打交道的主水准总该不同于行外人吧。本书读得我皱眉嘬牙,该有的基本都没有,连续七八篇写陈原的文居然一点表现力也无,只会干巴巴的列举陈原会做这又会做那实属博学。若我不知沈昌文是谁,此书一星稳稳,打出两星已将情怀包括在内,被我吐槽了两次只有庸作就别跨界了的黄苗子老人,他的作品和老沈比起来都显得那么可爱,我也是醉了
文化 随笔
独立书店,你好! 豆瓣
6.3 (12 个评分) 作者: 薛原 / 西海固 金城出版社 2011 - 8
本书全面描述中国各地人文书店(含人文书吧),即文人笔下的中国人文书店风景。由各地的作家学者以他们的亲身体会和多年观察来描绘和展现各地人文书店的生存状态。书店被称为反映一座城市人文风景的窗口,也是体现一座城市文化内涵的缩影,有什么样的城市,就有什么样的书店,从书店的生存状态也可以反映当代中国的文化形态。
2017年12月14日 已读
休憩353rd,各地遴选实体书店的介绍性书话合集。将书话中最为重要的有关书的故事与情感基本淡化归零,有关定位装修风格之类细节却十分多,大抵是紧随钟芳玲亦步亦趋所致,因而三星无法更多。实体书店的艰辛与不断减少这几年看在眼中焦急在心里。这样的事在大陆香港台湾乃至于日本都在发生,我所能做的只有每去一次实体书店至少买一本书,聊作支持。我知道没用,但是以我的购书量如果放弃电商,收入起码得加一半才能维持。那么,怎样能让更多的人读书,怎样能让实体书店活下来呢?我思考过很久,最好的办法是,国家禁掉一切不是小说的书,网上不许卖不许谈论,而实体书店或C2C交易视而不见,就像略宽松的文革,如此二十年,当有成效。当然是说笑,你我都知道我们正在经历实体书店的黄昏,它可能会死得缓慢,但它老得飞快,我很伤心。
文化
至味在人间 豆瓣
8.0 (47 个评分) 作者: 陈晓卿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 - 1
大隐于市的美食,散落江湖的佳肴,东奔西走,只为吃口热乎的;
一个人的饭馆,每个人的珍珠翡翠白玉汤,南来北往,至味只在人与人之间。
《至味在人间》是一个美食爱好者的十年饮啜笔记,陈晓卿将文字化作原料,以散文为碗钵,佐以故事人情之盐,把关于食物的独家记忆蒸炒煎炸而成此书。从千里之外的江湖至味到灵魂深处的家乡味道,从四面八方觅食的扫街嘴到饮食变迁的沧海桑田,从食客厨子店小二谈到饭菜与共那一人,拂袖笑破饭桌上的假面具,平民食物也看得人口水四溅之时,归根结底直抵人心:吃什么、在哪里吃这些问题远不如“和谁吃”来得重要,人间至味往往酝酿于人与人之间,最好吃的永远是人。
2017年12月4日 已读
休憩344th,读罢梁实秋汪曾祺,食话书籍过眼再多也不过是千帆过尽斜晖脉脉,强如唐鲁孙也只是吃得广吃得多,囿于文笔表现力很少能写得把我馋到,遑论当代沪上那几位半吊子。美食纪录片第一人黑胖子陈晓卿这本书却无限接近五星,当然绝对不是他的文笔直追梁汪,而是这厮真真切切实实在在活在我生活的年代我生活的城市,他老实不客气的点了京城数十家馆子,我去过其中三五家,如果其他数十家能和我去过三五家相比那真是我辈饕餮之福!沈宏非自己写东西不太行这篇序却着实抓得住妙谛,陈胖子的吃法乡土市井,小馆子的灵光一闪远胜大酒店的珠玉满堂天花乱坠,也正契合书名,至味在人间。谁人不知庙堂之上并无市井百态,更远离红尘俗世,是绝对的非人间,我辈升斗小民自有至味自娱。只可惜北京扒墙拆屋之后,深巷香酒,只怕大多要去河北寻觅了。
文化 美食 陈晓卿
川味儿 豆瓣
作者: 唐沙波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1 - 11
中国的饮食文化,总是互相交织,互相影响,相得益彰。有文化,就有饮食,有饮食,就有传奇;文化与饮食,饮食与传奇,成就了这本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融为一体的饮食文化著作。
作者时而娓娓述说,讲述一个又一个的饮食传奇;时而恬然淡墨,描绘一幅又一幅的美食文化风情画。纵横捭阖的笔墨,亦庄亦谐的描写,使作品充满了灵性与弹性,具有画面感。重庆的市井风俗跃然纸上,饮食百味淋漓尽致地展现。
2017年11月30日 已读
休憩339th,作者爬钩史料很下了些功夫,但文笔实在很差,尺寸火候都不到位,看得掩卷而笑,即使重庆美食在我心中地位颇高也无济于事。此书是九月就食悦宾后,为消食步行去三联溜达时随手买下,作为对实体书店实质性支持的表态物。可以想象,表态物质量一般都不太行,sigh
文化 美食
与鬼为邻 豆瓣
7.3 (15 个评分) 作者: 萨苏 文汇出版社 2009 - 4
这是萨苏在日本生活、工作9年,观察日本和日本人最真切的笔录。一本中国人写作的图文版趣味《菊花与刀》。中国人感知日本、解读日本、研究日本,和日本人交往的必备读物。书中初次收入萨苏及家人照片,近百幅图片直接将日本呈现读者眼前。
全书收作品76篇,分为四辑:第一辑“与鬼为邻”。描写中国人在日本和日本人来中国的际遇;第二辑“与鬼为伍”。写作者在日本的工作体验;第三辑“鬼头鬼脑”。作者身在现场,贴身观察日本政坛人物和政治运作;第四辑“鬼脸存照”。是作者在日生活9年对日本社会、习俗、文化、教育、世相百态的感受记录。
如果说,本尼迪克特的《菊花与剑》分析了60年前美国人想象中的日本和日本人,萨苏这本《与“鬼”为邻》展示着21世纪中国人面前的日本人和日本,堪称一本中国版“樱花与刀”。
2017年10月5日 已读
休憩265th,单篇甚短,因此萨苏讲故事功夫并没展现许多,但字里行间冷幽默笑点颇多,读来觉得有内涵且风趣,很是喜欢。这本书应是萨苏未火时期的作品,质量上佳,纯朴而不油滑,因此没有刻意,是为此书强于萨苏他作之处
文化 萨苏 随笔
一个人的世界史 豆瓣
作者: 余世存 2016 - 8
《一个人的世界史》是有关世界人物言行的精华集录。全书用33个专题或观念展现世界史的相关内容,它以平视人物的方式,记录了上至总统国王下至平民百姓的言行事迹。这样的碎片世界史对普通读者是一大方便,没有意识形态或学术圈子的概念束缚,直取世道人心。它以精练的文字,以一个人内在需求的33种维度,重新建构和完善一个人的生命价值体系,展现20世纪世界历史的喧哗与孤独。书末附录字母索引版的1000余位世界史人物简谱,助力读者厘清历史与人物间自然编织出的事件线索,亦是本书独具匠心之处。正如余世存先生所说:“在编写这本书时,书中千余人,最让我感慨的是他们从未浪费生命和造化赋予自己的才华,创造出贡献于全人类的文明。”
近半数的世界大师被特定的时代社会妖魔化过,明乎此,当知今天社会的文明状态。本书是徐继畲、林则徐等人“睁眼看世界”之后,百年中国人看世界的细节之大成。
2017年9月26日 已读
休憩259th,余世存非常道系列吃甜头后一条路走到黑。此书可称淘金盘,沙金俱在沙多金少,全无经纬照单全收,令人昏昏然不知妙处所在,读书如读微博,真是够了
历史 文化
我的大英百科狂想曲 豆瓣
8.4 (5 个评分) 作者: (美)A.J.贾各布斯 译者: 黄芳田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2 - 2
这是一本从A字母到Z字母编写而成的小说。作者贾各布斯毕业于常青藤名校,从小以为自己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但毕业数年后他发现自己每天被各种忙碌繁琐的工作缠身,知识水准日益低落,于是他制定了一个伟大的目标:把《大英百科全书》从头到尾读一遍。
尽管开始他身边的每个人都认为他发疯了,但他仍坚持不懈地执行这一计划,并且以自嘲式的幽默风格将计划的执行过程记录成书。
在这种非同凡响的阅读体验中,作者的脑海中也不时迸发出各种稀奇古怪的联想,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大大增强,并且深深体会到终生学习的乐趣。
也许贾各布斯在啃完大英百科全书之后没有成为这个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但无疑,他成为了一个最风趣的人。
2017年9月22日 已读
休憩252nd,此书中洋溢弥漫的崇智主义无事生非冷烂欠,长时间阅读以及沉默的坚持至为动人。贾各布斯的行为是深化的阅读,总有人自以为是的质疑这到底有什么用,无用之用是为大用,阅读之时你自己也不知道什么会留的久什么会埋得深,也不知何时会帮上你,但是会有用处的,而且即使没有用又能如何呢
文化 社科
俏皮话 豆瓣
作者: 清.吴研人 广东人民出版社 1981
2017年9月13日 已读
休憩237th,此书算是中国的政治笑话,评论者有与苏联讽刺笑话作比者,但苏联笑话主角均为政治人物,此书中则全然隔山打牛隔岸取火不敢落在实处,讽刺对象则恒为群体,无集中于一人身上开火者。新笑林广记部分则太文,并不好笑
吴趼人 文化 文学 笑话
书架 豆瓣
Bookshelf
7.1 (28 个评分) 作者: [美] 莉迪亚·派恩 译者: 贾晓光 新星出版社 2017 - 7
书各归其架,完毕,就这样,阿门。”如果中世纪的图书馆员懂得咒语的话,可能会是这样念的。
书架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都是人为选择的结果,所以一个人的书架就是他精神世界的反映。本书从极为日常的事物出发,将书架视为一种在历史中不断演化的生命体,展现出其不为人知的多种形态及其背后丰富的历史成因和文化含义。
书中几百个小谈资为你带来愉悦心情,记得把它们分享给爱书的朋友。
2017年9月10日 已读
休憩234th,有关书架的八万字小书,有关书与书架的一致性,书的载体与书架的统一性,历史上几个大图书馆的储书方式,历史上几种典型书架,外加这些年最火的电子书与实体书之争。深度不足的通识读本,关于书的书中尚可的一本,中规中矩,老六现在大小都要,令人啧啧
文化
太宰治的脸 豆瓣
8.0 (12 个评分) 作者: 李长声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4 - 8
本书主要谈文学、作家及出版。作者早年曾主编《日本文学》杂志,关于文学与作家的内容犹如取自自家药笼。近年来日本文学译介日益增多,读者读其书,更希望知其人。前半部以作家为轴:永井荷风、谷崎润一郎、太宰治、坂口安吾、井上厦、丸山建二……作者在描写一位作家时,往往从最典型的人物特征或生平逸事入手,以一斑窥全豹;而当这些文章排列在一起,则呈现出一部别有趣味的日本文坛列传。接下来是关于历史小说的一辑文章,作者曾翻译过藤泽周平《黄昏清兵卫》,谙熟日本历史小说三昧。后半部以文学特征或分类为纲,如私小说、官能小说、推理小说、恐怖小说、轻小说、超短篇等等,杂以“作家的无聊故事”:学历、自卑、自杀、亡命等等,横看成岭侧成峰,呈现出日本文学的丰富面目。至于《编辑造时势》、《误译的深度》、《翻译是批评》诸篇,则体现出作者对文学、出版、翻译的独得之见。
2017年9月7日 已读
休憩227th,标准藤蔓之书,涉及众多日本作家与小说种类,可顺藤摸瓜去阅读本不清楚的厉害作者,其余乏善可陈。最后几篇翻译相关体现了老李的翻译观:忠于原作者意图,不得发挥不得修饰务必原汁原味,所以他一意孤行的继续用自己乐意的作品译名,妈的《人间失格》译成《不配做人》,怎么看都是他蠢
文化 李长声 随笔
昼行灯闲话 豆瓣
作者: 李长声 译林出版社 2015 - 8
《昼行灯闲话》是“文化知日第一人”李长声先生2012年3月至2014年2月发表的专栏文章合集,以微醺之笔,将日本文化、文人、文字信手拈来,趣谈开去:
茶道、武士道,日本“头头是道”,却偏无“味道”?睡榻榻米、赏枯山水、逛二手书店、品吟酿酒,日本味道未必都在舌尖。浮世春画、AV女优、食色文学、僧人娶妻,说说日本古今“多样性”。也谈夏目漱石、川端康成、村上春树、东野圭吾,文人那些事儿……所涉主题丰富多样,见解精深真灼,堪称日本文化万华镜。
精彩篇目:《活吃龙虾》《粹》《枯水枯山费苦心》《咸萝卜的禅味》《少女癖》《小和尚从哪里来》《浮世绘的纠结》《千年友好的画皮》《作家与酒》《旧书店血案》等。
2017年8月31日 已读
休憩219th,李长声为人刚愎,国内有通行译名的日作家作品他也坚持用自己的叫法,他心毒不毒我不知,嘴巴是毒的,评论讥嘲犀利乃至刻薄,读完后记,豁然开朗,此人乃深宅难免孤僻自我。虽然此人性格如此,但此书实在好看,这种看似闲话娓娓道来实则下足功夫的文字特别难写,谁敢小看知堂?一个道理
文化 日本 李长声 随笔
日下书 豆瓣
7.4 (18 个评分) 作者: 李长声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 - 3
《三国志》何以在日本风行三百余年,吉本芭娜娜与漫画的千丝万缕,《叶隐闻书》的湮没与流行,小说之外的村上春树……
——这是你不知道的文坛掌故,和无法想像的兴废传奇。
这本随笔论及日本书业的方方面面,从著书到出版,从编辑到作者,文字温润风趣,见解精辟入里,既是文人胸怀,更见学者功底。出版业界人士固可从中取经,爱书人亦可一睹日本文坛风采。谈及日本书业的历史与发展,爬梳剔抉;闲话作家们的风流往事,生趣盎然,而文末结语处述说其个人观点,每每让人玩味再三。
这是一本介于吉川英治与吉本芭娜娜之间的书,
也是一本兼顾爱书人兴趣与出版人专业的书。
2017年8月28日 已读
休憩214th,在七夕读完今年休憩类第214本书一定是偶合于天意吧,深觉满足。书籍有深度有两种方式,一为知识广博见解深刻;一为识见均属一般但在某领域太过熟谙信手而写便有看头,此书属于第二种,尽管作者能把“星落秋风五丈原”这句三国原句派给那个有名的日本引用诗人,而且口吻颇刚愎,亦好
文化 日本 李长声 读书 随笔
旧时书坊 豆瓣
作者: 秋禾、少莉编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5
本书着意于从学人、文士眼里的书坊、心中的坊友以及坊友自身的作为等角度选编文章,凡六十三题,内分三辑:辑一回溯自清初扫叶山房以来,北京、上海、南京、济南、西安、扬州、苏州、镇江、杭州、长沙、福州、香港、台北等地旧书流通业的历史风貌,对中国书店、来薰阁、通学斋、抱经堂、来青阁等历史上著名的老字号店肆,介绍尤详;辑二由店及人,为旧时坊友如孙殿起、雷梦水、朱甸清、陈济川、陈乃乾、杨寿祺、郭石麟、徐绍樵、朱遂翔、郭纪森、徐元勋等立传,更是中国旧书业不可多得的人物资料;辑三则是作为幕后主角的坊友走到前台,现身说法,以第一人称自述,留下第一手的历史文献,与前两辑构成互补和潜对话。
2017年8月28日 已读
休憩213rd,觉得论内容要比韦力先生作品优质许多,只是受限时代与我个人知识构成,阅读时颇觉枯燥,我的知识体系中版本学校勘学文字学等功底基本为0,贻笑方家。读此书最大的感受是旧时书坊中老板与顾客的关系今日非常难得,孙殿起雷梦水徐元勋这样的先生再现的可能性也很小了,这是时代的悲哀啊
书话 文化 闲趣坊 随笔
米开朗琪罗与教皇的天花板 豆瓣
Michelangelo and the Pope’s Ceiling
8.5 (12 个评分) 作者: [英] 罗斯·金 译者: 黄中宪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7 - 4
文艺复兴艺术殿堂,西斯廷礼拜堂穹顶壁画的故事。
米开朗琪罗在四年之内克服了所有障碍,创造出五百年来众人赞叹的西斯廷礼拜堂穹顶壁画,自从与“恐怖教皇”尤利乌斯二世的名字永远连在一起;对手拉斐尔都愿向米开朗琪罗致敬,把他绘入自己的画作《雅典学园》;世世代代的艺术家,将西斯廷穹顶壁画视为“可供翻阅的画册”,不时从前辈那里汲取灵感。
这本让人惊讶的书带读者穿越到16世纪早期的意大利。金既讲述了壁画之复杂精细,又描绘了那个时代人们的日常生活……强烈推荐!——《图书馆杂志》
传奇般、具有丰富细节地讲述了西斯廷礼拜堂穹顶壁画长达四年的绘制过程……想看这则故事的简化版的读者会想开启录像机,欣赏查尔顿•赫斯顿夸张地演绎这些场景。那些想要更深入地了解文艺复兴艺术创作的读者则会欣喜于阅读此书。——《科克斯评论》
严谨的研究加上潇洒的写作,罗斯•金的《米开朗琪罗与教皇的天花板》堪称对那个非凡时代的绝妙一瞥。——《迈阿密先驱报》
罗斯•金熟练地擦掉这个伟大壁画故事上的污迹,将一个更加让人兴奋、更加传奇的真相展露在我们面前。——《洛杉矶纪事报》
精彩的讲述……金记录了米开朗琪罗的审美决定,以及他用专业和具有感染力的热情对一切困难的征服。——《书单》星级评论
精彩迷人、严谨翔实、细节丰富。——《出版商周刊》
2017年8月27日 已读
休憩211st,米开朗琪罗这个累的要死病的要死穷的要死苦的要死却还活了八十九的坚韧老家伙创造西斯廷大教堂穹顶画的全程,这段时期是米的巅峰,也涵盖了拉斐尔艺术创造生涯的全程。亦是那段历史时期的全景图。坚持不洗澡的米这辈子基本没有啪啪啪,无论他的取向如何,这件事都是对卫生的大尊重
历史 文化 甲骨文 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