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知中·幸会!苏东坡 豆瓣
8.5 (8 个评分) 作者: 罗威尔主编 中信出版社 2017 - 7
《知中·幸会!苏东坡》特集,是内容品牌「知中」系列的第7本书,知中目前的另外6本在售特集包括:《知中·山水》特集、《知中·再认识李小龙》特集、《知中·孙子兵法指南书》特集和《知中·民谣啊民谣》特集、《知中·竹林七贤》特集、《知中·一本读懂!山海经》特集。
在「知中ZHICHINA」这个「有关东方中国的一切,探索中国首选」的平台上,我们希望发掘和重新诠释中国传统文化。
《知中·幸会!苏东坡》特集
完全呈现苏东坡其人其事:诗人/ 文学家/ 美学家/ 书法家/ 画家/ 艺术家/ 文艺理论家/ 史学家/ 美食家/ 酿酒家/ 发明家/ 公务员/ 改革派/ 皇帝的老师/ 僧人的朋友/ 新学派的开创者,无法定义的苏东坡,这么有趣的灵魂,宇宙间还有几个!
趣味解读北宋一朝:北宋历史大背景 / 北宋风俗人情 / 宋代文史哲思潮 / 宋代官制 / 宋人衣冠
即便是在网络时代,纸张仍然是呈现古字画的最好载体,《知中·幸会!苏东坡》全书收录高清字画如下:
《幸会!苏东坡》收录的字画作品:◎苏轼《枯木怪石图》◎苏轼《潇湘石竹图》◎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王维《长江积雪图》长卷◎吴道子《八十七神仙卷》◎黄公望《富春山居图》◎韩干《照白夜》◎韩干《牧马图》◎李公麟《维摩演教图》◎李公麟《醉僧图卷》◎李公麟《蜀川图》◎李公麟《十二罗汉图》◎马远《西园雅集图》◎马远《月下把杯图》◎马和之《后赤壁赋》◎北宋《大驾卤簿图》◎宋《蚕织图》等等。
《幸会!苏东坡》收录的书法作品:◎苏轼《寒食帖》◎苏轼《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合卷◎苏轼《前赤壁赋》◎苏轼《归去来兮辞》◎苏轼《北游帖》◎苏轼《一夜帖》◎苏轼《人来得书帖》◎苏轼《新岁展庆帖》◎苏轼《春中帖》◎苏轼《归安丘园帖》◎苏轼《归院帖》◎苏轼《东武帖》◎苏轼《渡海帖》◎苏轼《次辩才韵诗帖》◎苏轼《江上帖》等等。
整本特集的内容,包括不限于如下:
苏轼年表,苏轼纪念地,少年时代,初入仕途,变法旋涡,乌台诗案,得志于朝,晚年流放,北宋历史大背景,北宋风俗人情,宋代文史哲思潮,宋代官制,北宋衣冠,词话东坡生平,东坡书法、尺牍、绘画,苏东坡论古,苏东坡解读周易,三苏蜀学,东坡与酒,美食家苏东坡,东坡佛缘,苏东坡与三位夫人,苏东坡与苏洵,苏东坡与苏辙,苏东坡与王安石,苏门弟子,苏东坡与20世纪中国学人,日本的苏东坡推崇者,苏东坡与莱辛:中西方诗画关系之异,苏东坡作品的跨国之旅。
2017年8月26日 已读
休憩208th,内容入门可用,装帧与书画彩页则美不胜收,附录日本苏学研究达人及代表著作极有价值,北宋年表,苏轼生命重要人物生卒年及事迹介绍也可做工具书使用,就是正文介绍苏轼生平事迹部分偏浅,涉及面又过多难深,这是Mook普世化愿景的必然结果,不能算过失,书能做成这样,已经很用心了
历史 文化 知中
逝去的武林 豆瓣
7.3 (11 个评分) 作者: 李仲轩 口述 / 徐皓峰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4 - 5
《逝去的武林:一代形意拳大师口述历史》口述者李仲轩出身于书香门第,年轻时拜入三位形意拳大师唐维碌、尚云祥和薛颠门下,深得形意拳大义;后隐于市井几十年,不为武术表演化和商品化潮流所侵扰,洁身自好;及至晚年,机缘巧合之际,娓娓道来三位大师的言行和武学,用最朴实的语言勾勒出一幅传统武术界的人物风貌图,并透露了许多从前秘而不宣的练武秘技。滴水映月,令后学者得以窥见与传统文化水乳交融的原汁原味的中华武学。一代形意拳大师,为什么甘愿做一个普通的看门人?在人生的最后几年,他为什么又突然开口,将自己毕生经验和盘托出?《逝去的武林:一代形意拳大师口述历史》为您讲述一个真实的武林,讲述在那个武术被称为国术的时代中国传统武者的爱恨情仇。书中有武林旧事,有老一辈武者的思维意识,更有中华武术所独有的训练体系。
2017年7月17日 已读
休憩147th,徐皓峰整理口述材料也算做到错综有致,只是主语不统一一点招人烦,一度怀疑作者非一人,编辑未校对。另外此书过玄,不敢评论完全不懂且无法形成概念的领域。最后薛颠是此书中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大高手,也是最近似武侠人物的大高手,当然,也是死法最不武侠的大高手,看个意思吧
徐皓峰 文化
历代笑话集 豆瓣
作者: 王利器(辑录)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
2017年7月15日 已读
休憩144th,毛晚年视力不佳,命人拆此书分为大字本而读。辛苦觅来,读的甚爽,只可惜此书所收笑话太文,且自我重复现象众多。笑话本无高低上下,可别出心裁且巧便佳,因此颇值得一读
文化 文学
追风筝的人 Goodreads 豆瓣
The Kite Runner
8.4 (1068 个评分) 作者: [美] 卡勒德·胡赛尼 译者: 李继宏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 - 5
12岁的阿富汗富家少爷阿米尔与仆人哈桑情同手足。然而,在一场风筝比赛后,发生了一件悲惨不堪的事,阿米尔为自己的懦弱感到自责和痛苦,逼走了哈桑,不久,自己也跟随父亲逃往美国。
成年后的阿米尔始终无法原谅自己当年对哈桑的背叛。为了赎罪,阿米尔再度踏上暌违二十多年的故乡,希望能为不幸的好友尽最后一点心力,却发现一个惊天谎言,儿时的噩梦再度重演,阿米尔该如何抉择?
故事如此残忍而又美丽,作者以温暖细腻的笔法勾勒人性的本质与救赎,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2017年7月6日 已读
休憩138th,读到一半喉头哽住时,觉得哈桑的身世反是败笔,让很多情感变质失色。读到八成。才反应过来是父子两代同样的救赎,不同理由的内心痛苦与折磨,交织国家与民族的悲凉命运以及大起大落的转折,合奏出一曲属于时间的故事。最后中年人阿米尔撒开腿奔跑如儿时哈桑时,眼泪终于糊住视线
文化 经典
吃主儿 豆瓣
8.0 (6 个评分) 作者: 王敦煌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2 - 11
作者是世家子弟,他以京腔十足的文笔,讲述了他生活中三位最亲近的“吃主儿”的故事,记述了从选料采买,到如何烹调、如何下箸的许多学问,介绍了百多种王氏家常菜的烹调诀窍,不是菜谱却胜似菜谱。最珍贵的是,文中记述了作者的父亲王世襄先生对烹饪的研究和创新故事以及他家精于厨艺的老家人对饮食烹饪精到的理解,以“各家所长,兼收并用;依我所好,为我所用;量材入馔,物尽其用;绝不可墨守陈规,一味拘泥”的观念贯穿全书。
2017年6月19日 已读
休憩129th,散文形式写菜谱?还能写出读来觉饿的境地?真的只能说岁月积淀能出玩主,真的玩的明白吃的上讲究,外加真情实感交织,热腾腾的出锅一本好书,点赞
文化 随笔 饮食
文人饮食谭 豆瓣
作者: 范用 三联书店 2004 - 4
本书精选49位中国现当代作家、学人谈论饮食文化的散文、随笔56题。内分五辑:辑一“饮食漫话”泛谈中国饮食文化与历史;辑二“乡土风味”分述全国各地菜系的特色与风格;辑三“野味名品”杂谈具体名物与经典小吃;辑四“对酒当歌”集中阐释中国酒文化;辑五“寻常茶话”为烹泉品茗之际的清聊隽语。
2017年6月12日 已读
休憩123rd,49人56篇,陆文夫老汪等吃货达人录有多篇,可惜还是不好吃,读来无食欲,部分人的流水账拖后腿太严重,此书更像是专门为几大高手正名之作,告诉我们,其他的八嘎写吃是实在不怎么行deso
文化 随笔 饮食
买书琐记(下编) 豆瓣
作者: 范用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2 - 11
买书、卖书、访书、搜书、烧书,内视生命惘惘难明也好,每有会意得意忘形也罢,离不开、绕不过的都是一个“书”字。本编50篇文字,从兰登书屋到德国大学的旧书摊,从东京的书店到伦敦的旧书一条街,周作人、梁实秋、姜德明、董桥、钟芳玲等,用如花妙笔,写下海外访书的书趣情缘。既有书痴在他乡偶然遇到心仪已久的爱书时那种故友重逢之感,也有异域书贾和书迷往来中那种视如己出之情;既有海外旧书肆繁华之时文人墨客的旧闻轶事,也有全球时变事移之后对旧书街没落的摇头叹息。一本旧书,联系着历史沧桑,也包蕴着书生情意。买卖之间,留散之中,书肆梦回,几许况味,消泯了时空的距离,都在这一缕书香中隐现。
2017年6月9日 已读
休憩120th,大大不如上编,本卷聚焦国外淘书,代入感本就欠强,多数篇目又有如流水账。且有大量掺杂外文单词,译名稀奇古怪并不统一的弊病,编者基本没下功夫。光一条查令十字街,本书中名字不下五种,凯恩斯也变成凯因斯,如果都是如知堂公般民国中人还则罢了,一票建国后玩这一套做什么!
文化 随笔
雅舍谈吃 豆瓣
8.0 (7 个评分) 作者: 梁实秋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2
《梁实秋散文经典系列:雅舍谈吃(插图珍藏版)》为梁实秋代表散文“雅舍”系列的精选集。梁实秋自嘲嘴馋,一生中写下无数谈吃的文章,这些文章带有浓浓的故土情怀,是名家谈吃中的经典作品。一代散文大师梁实秋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舌尖上的味道,还有历史的味道、人情的味道、故乡的味道和记忆的味道。
2017年6月5日 已读
休憩117th,端午重温一遍,昨晚又取阅几则,惊奇发现这本我读了不下五遍的书居然没标,好吧。梁实秋真心善于写吃,他的文章与其他几位相比并没有什么特别显明的优势,但是就是能让我馋,流下口水来。文字之妙处就在于此,能琢磨明白其中道理,想必可以笔力大进,可惜我懒...
文化 梁实秋 美食
金陵卖书记及其他 豆瓣
作者: 公奴 等 海豚出版社 2016 - 1
《金陵卖书记及其他》主要包含两本书,即《金陵卖书记》和《汴梁卖书记》。
1901年8月29日,慈禧太后发布上谕,要求"一切考试均不准用八股文程式",代替它的是论述中国历史、政治和外国政治及学术的论文,以及清晰地论说《四书》、《五经》。1902年,金陵(南京)举行乡试,《金陵卖书记》的作者公奴一方面"以长者命赴试金陵",一方面本着"播文明之种子"的目的,"担筐挈箧,贳椽彼都"。一个多月的"闻见",公奴身历其境,现身说法,生动地描述了考生们购书、赶考的种种表现,淋漓尽致地写出了人们在考场内外亦悲亦喜的窘态和丑相。
1903年,乡试在开封举行,《汴梁卖书记》的作者王维泰单纯以卖书而赴汴梁。《汴梁卖书记》文字虽平实,但如实呈现了开明书店的从业宗旨、从业原则以及操作程序和步骤;同时,也呈现了书商们的新方式同旧观念、旧习俗的对抗与博弈。在风云变幻的时代,这样相对完整的全景记录,在林林总总的出版史料中,显得尤为难得。
2017年6月1日 已读
休憩114th,作者感时经世,颇有扼腕痛惜,叹惋世人不振之心,对科举中人描摹形象且狠,画皮画骨,且提出实业救国之策,从购书角度判别了世人优劣等级等等,今日看来思想并不特别出色,但一股蓬勃生气颇有可观。另外对购书者穷极尽相之事描述颇为有趣,阅读价值与史料价值均不低,读《阿英散文选》得知此书而购,阿英颇喜此书,有其道理。
文化 随笔
东鳞西爪集 豆瓣
作者: 余斌 河南大学出版社 2016 - 1
《东鳞西爪集》集结了余斌在《南方都市报》的名为“东鳞西爪”的专栏。专栏为文史性质,文章多集中于民国年间人与事。比如《燕卜荪是谁?》《钱穆酷评》等。另有十来篇偏于“时评”,由今事引发的议论,如《色情与情色》等。专栏文章篇幅不长,短小精悍,带着作者的文人趣味,同时让人眼界大 开。
说到现代主义诗歌在中国的传播,燕卜荪尤其值得一书,倒不是因其他洋教授不大讲这个,而在于他本人就是其中的一分子,奥登等予穆旦们深刻影响的诗人与他都是哥们关系,这令他的课与学院派教授颇为不同,而有现身说法的意味,现代主义诗歌由此生动起来,不再是一个传说。
——《燕卜荪是谁?》
非常之人,常有非常之论。非常之论,也许包含着偏见,与常人所持偏见不同处,在常人往往有“偏”无“见”,高人则“偏”之外必有“见”。钱穆对陈寅恪持论严苛,肯定是“酷评”,却绝对不是“妄评”,就因为他的“酷评”有所“见”。证据是,不单“回环往复之情”将陈氏文风道个正着,即或“故作摇曳”四字,也未尝不可看作对陈文曲径通幽的某种把握,只是给出的是负面的评价而已。
——《钱穆酷评》
说汉语“无一字无褒贬”有点夸张,但我们的确是习惯于在词语上面就“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起来。小学生的语文训练中有一项,就是给词语“定性”,——不是划分动词、名词、形容词,乃是区分“褒义词”“贬义词”。比如“雄心”是褒义词,“野心”自然带着贬意,不妨“雄心万丈”,“野心”则是万万要不得的。在英语中“雄心”“野心”则共用同一个表述,ambition可以是“雄心”,也可以指“野心”,乃是一中性的描述,总之是有抱负吧?——但“抱负”二字一出口我就意识到问题又来了,因为在汉语中它是个褒义词,不能和“野心”挂钩的。
——《色情与情色》
2017年4月27日 已读
休憩78th,如此深入浅出有料有趣的民国学人轶事杂谈集子居然上市一年半已读人数不到十,委实让我有些错愕,这是一本非常值得读的书,无论是民国粉或是只想读书解闷的人,都可以各取所需,强推此书
余斌 文化 民国 随笔
湖南人与现代中国 豆瓣 Goodreads
Provincial Patriots: The Hunanese and Modern China
8.3 (14 个评分) 作者: [美] 裴士鋒 译者: 黄中宪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5 - 11
中国近代史上,湖南所产生的改革者、军官、革命家之多,居中国诸省之冠,但史学研究却鲜少对湖南进行连贯性的探讨。本书不同于中国现代化是首都与通商口岸启迪内陆的普遍看法,而以湖南为中心,认为湖南在内部进行的思想改革与论述,牵动了中国近代史的走向。
湖南是具有独特性格的地区,……既为更大国家的建造付出心力,也孕育出自己的身份认同。本书以多不胜数的一手数据为基础写成,为发人所未发的一部力作。 ——拉纳•米特(Rana Mitter),《被遗忘的盟友》(Forgotten Ally)作者
湖南在中国历史舞台占有特殊地位长达一百多年,先是助政府平定太平天国之乱,平乱之后大量湖南人成为封疆大吏,晚清改革时湖南成为主要的改革中心之一,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的成功湖南贡献甚大,而在毛泽东主政的中国则有多位湖南人跻身最高领导阶层。
——柯文(Paul A. Cohen),《历史三调》(History in Three Keys)作者
关于民族概念的中国如何由内往外发展出来, 至今只得到局部的探索。裴士锋的专题性作品,以令人信服的笔法说明地方根源与民族果实的关系。他笔下的湖南以新且有效的方式说明了从帝国到民国的转变。
——柯娇燕(Pamela Kyle Crossley),《满洲人》(The Manchus)作者
2017年3月15日 已读
修行15th,裴士锋真是个奇妙人物,他广受好评的天国之秋我看不入眼,这本乏人欣赏的书我却很激赏。大概是我底子不足,一度声浪震天的“湖南独立自治”声音与彭璜这位和毛并肩战斗良久后成政敌死因不明的重要人物我都毫无了解,以至于此书后半本读的极为受用。我想湖南自治独立应该是有湖南独特思想基础根源在的,其余省份包括安徽、湖北等革命重镇,都没有如此密集直白的独立呼声。湘人的家乡认同度很高啊,我也是半个湖南人,喜欢 此书
中国 文化 甲骨文 裴士锋 近代史
2017年2月24日 已读
休憩45th,特别实用的一本书,眼花耳热时抄起读几页再一丢,不误事不无味,且分类总结的诸多逸事实用价值很高,恰当串联引用就能缀出几篇长文来骗点钱还贷款,啦啦啦
文化
买书琐记(上编) 豆瓣
作者: 范用 编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2 - 11
这是有书癖的人,讲述自己或别人买书的故事:有的是收藏“癖”,在版本、版次上颇有所得;有的是兴趣所至,在某几类上收获颇丰;有的是随心所欲,只要喜欢就是好的,更有囊中羞涩者,立读于书铺、书摊。终日不愿离去……
书痴与书贾,谁也离不开谁,又常常斗智斗勇;但买的又没有卖的“精”,给书痴留下深刻印象的,除了自己的微少的“优胜纪略”,就是许多精明而又富人情味的书店老板和伙计,被他们称之为书友,甚至当作老师。许多文人学者,是在书摊摊主或书店老板的关照下,与书结下不解之缘的。
书痴几乎都是“穷人”,但其富有又是令人咋舌的:他们往往学富五车,收藏甚丰,然而,却往往因此举债度日,生活窘迫。因此,旧书店、旧书摊就成了他们的乐园。几经周折,在旧书摊里淘到心仪已久而价钱又公道的书,那喜悦便跃然纸上……
2017年2月20日 已读
休憩42nd,高手出手方知何为不凡,书事书话多矣,如此本之好读则不多,周氏兄弟阿英姜德明倪墨炎几位都好看,虽然最好几篇早已过眼,重读一巡仍颇感兴味,全因谢其章使此书不能至五星之境,此老俗而且鄙,已厌倦谈论此人
文化 文学
宋诗选注 豆瓣
8.6 (31 个评分) 作者: 钱钟书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2 - 5
钱钟书在《宋诗选注》中对晏殊、王安石、柳永、欧阳修、秦观、苏轼、黄庭坚、杨万里、陆游、文天祥等八十位诗人的近三百首宋诗作了注释。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初版这部《宋诗选注》,其后多次重印或重排,作者均有所校订。
2017年1月20日 已读
修行5th,慢慢的读了小三个月,不敢说读的细致透彻,还是读出了不少感觉,有种要懂得什么,却又隔着一层朦胧坚韧的薄纱的奇妙感觉
古典 古典诗词 国学 文化 钱钟书
知日!知日!这次彻底了解日本02 豆瓣
6.7 (17 个评分) 作者: 苏静 中信出版社 2014 - 6
本书是《知日!知日!这次彻底了解日本》系列的第二本书,从日本的历史、人文、经济、科技、企业、社会、传统、潮流和艺术等方方面面来介绍日本,是了解日本的百科全书式扫描,图文并茂、语言风趣通俗,是了解日本风土人情、经济历史的通俗著作。
2016年12月11日 已读
休憩194th,这书也不能说一点价值也没有,不过是残鳞断甲,挂一漏万,定位尴尬。如厕读略显无趣,正经读则浪费光阴
文化 杂志 知日
哈希的故事 豆瓣
Hash: The Secret and Chilling Story Behind the Drug's Deadly Underworld
作者: [英]温斯利·克拉克森 著 译者: 珍栎 译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5 - 9
大麻是一种利润丰厚的经济作物,全球的总产值超出玉米和小麦产值的总和。哈希(ha sh)是大麻的浓缩制品,由雌性大麻植物的树脂制成。它被视为最为社会所接受的娱乐性药物。据估计,哈希是全球有组织犯罪集团的最大的经济收入来源。
然而,这个利润高昂的行业里充满了邪恶行径和犯罪活动,其触角伸至世界的各个角落,从贫困的农民到职业犯罪分子,不计其数的人以此谋生。在这个阴森可怖的犯罪网络里,聚集着冷酷无情的毒枭、黑帮、商人和腐败的警察,甚至包括恐怖主义分子,他们为了达到攫取巨额利润的目的,不惜采取性利诱、恐吓、贿赂和凶杀等各种手段,无所不用其极。
在本书中,曾著有大量犯罪题材纪实文学的英国畅销书作家温斯利·克拉克森生动而深刻地揭示了这项全球性的、价值数百亿英镑生意的阴暗内幕,书中的内容全部来自真人真事,绝无虚构。
2016年9月7日 已读
休憩121st,阅读体验低于预期,题目倒是噱头满满,读后所得最多的来自于对大麻规模的刷新认知,的确已经极为泛滥了!摩洛哥的大麻种植基础产业化与官方爱恨交织不忍释手的态度也着实耐人寻味。有关恐怖主义、黑帮、谋杀案与人体藏毒部分都是一些早就知道存在的东西。另外本书中称中国已经有了一些地下大麻农场,虽然严打,但规模仍在不断扩散,与我认知基本相符。理一理我的朋友,这群算是老实孩子的家伙,有过抽大麻体验的人大概也有十个,至于工作中听到的一些刺激故事那就更不必提了。总结一下吧,仍然不是一本严肃读物,算是厕所社科读物。
文化 新知文库 社会 科普
北京史话④北京老戏园子 豆瓣
作者: 侯希三 1999
中国戏剧从起源到走向成熟,不仅是依赖戏剧本身,而且与社会的演进、兴衰及与之相适应的演出场所不断发展完善亦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然而过去的研究中,戏园这一块往往被戏剧史学家们所忽略。本书试图从搜集整理近200年来戏园史料的基本素材入手,从不同历史时期中选择出具有典型意义的演出场所,按开业的年代顺序排列,从建筑、设备、经营方式、名伶演出、天灾人祸及历史沿革等方面繁简不一地加以阐述和探讨。从《戏楼古今谭》和《查氏和查楼》两文中可以看到,戏园当然是演出场所的流而不是源。戏园是伴随四大徽班进京而产生并发展起来的。为展示京城戏园概观,以《戏园遗拾录》加以补充。书中还介绍了民国初期两家综合娱乐场所。《戏园的衍进》对全书给予概括性的总结。另外,附录了三则不同历史时期政府对戏园经营管理的法令,有一定参考价值。书中部分作品曾在北京市政协文史研究委员会主办的《文史资料选编》上发表。该书汇集时进行了修改和补充。
2016年8月27日 已读
休憩114th,以几处知名戏院剧场兴衰沿革为体例编成本书,史料价值不错,阅读较为枯燥。另外但凡有梨园消息,易顺鼎都会跑出来刷存在感是闹哪样
历史 文化
每个人的故乡都在沦陷 豆瓣
作者: 冉云飞 海峡出版发行集团/鹭江出版社 2015 - 1
没有故乡的人是不幸的,有故乡而又不幸遭遇人为的失去,这是一种双重的失去。
——冉云飞
《每个人的故乡都在沦陷》一书,是作家冉云飞有关巴蜀历史研究的又一力作。书中主要以明末清初红苕入川为开端,试以时间为线索,将看似微渺的个体事件一以贯之,见微知著,倾力于揭示近代文明与蜀地之间的冲撞,并进一步以蜀地为缩影,反映中国的特殊历史境况。
本书大体分为三辑:即“风物”、“故物”、“人物”。其中,“风物”以山川河流,森林植被为引子,极尽展示四川的地理风貌,人文风情,穷“一方水土育一方人”之要义;“故物”则围绕巴蜀两地从古至今的关系沿革,突出四川的特殊地位,反映四川人“敢为天下先”的鲜明特性,以及蜀地在孕育近代思想文化方面可歌可泣的“自由因”;“人物”更选取隐没于蜀史之中,影响显著而又易为世所忽略之人其事。文中多借入蜀“游客”之视野与笔触,以窥近代中国情状之一斑。
全文处处留情“故乡”,不仅添补了四川史料研究的不足,同时也揭示了文人精神家园沦陷这一实质。本书叙事虽平实,情感却激荡;虽力图掩饰内心之扼腕叹息,却时刻流露出作者历久弥深的乡情,以及对时代之“不得已”的种种挣扎。
作者对故乡沦陷实质力透纸背的见地,异于文人单纯慨叹工业文明冷却农耕文明的质朴乡情,而更多着墨于地情国情,氤氲历史气息,落墨之处,尽显对家国历史的反思。
2016年8月27日 已读
休憩113rd,还以为冉匪的文章会很呛很尖锐很有火药味,结果发现只是围绕四川或者说巴蜀的一些散文而已,全书是写于不同时期的文章合辑而成,所以同一段话在不同文章被多次引用,而且不止一次, 挺无聊的。而且,看书名看序言,貌似真情满满,实则文胜于质,丝毫不见作者动真情实感,差点看睡着
文化
留住手艺 豆瓣
8.5 (32 个评分) 作者: [日] 盐野米松 译者: 英珂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 10
这本书记录的人物,或许将是日本最后一批传统手工艺者,他们和他们的祖辈千百年来取法自然,用树皮、藤条、篠竹等天赐之物编织布匹、打造工具、维持生活,由于工业化和全球化的冲击,这些精巧的手工技术濒临灭绝,匠人们依靠双手世代传承的宝贵记忆也终将无处安放,著名作家盐野米松二十余年来走遍日本,倾听和记录下了不同业种的匠人们的生活,本书选取了其中十六位手工艺人的访谈,系统而忠实地呈现了他们不为人知的处境和精细美妙的作品
本书纪录片式地呈现了:
最后的宫殿大木匠
在心中供养漆树的刮漆人
一百根芭蕉织出的一匹布
全日本最贵的源次锄
像一片竹叶的平田舟
一百五十年保持同一形状的满山钩
从木中取丝的椴木织
柳条饭盒
豆腐篮子
……
“我是怀着一颗幢憬和向往的心灵,观望过匠工们做活的众多孩子中的一个,也是为这些职业不复存在而深感遗憾的一代人的代表。出于这种感情,我用了不短的时间和多次的机会,寻找走访了现存的一些匠工和他们的作坊。听他们讲故事,看他们视为生命的工具。”
——盐野米松
“我们是靠手来记忆的。”
——竹编手艺人 夏林千野
2016年8月18日 已读
休憩108th,此书集中在制船、纺织与编织三个领域,口述的重点在当初如何学艺、如何制作东西、制作的东西为何好、采集原料的注意事项与采集时接触自然的快乐,手艺为什么逐渐失传反而没有着重提,因为大致都是一样的,学艺枯燥,不怎么赚钱,产量少,要花很多时间等等,不止一位老手艺人慨叹现在一代不愿坐下慢慢学了,这应该是时代的缘故吧。虽然消费浪潮逐渐从千篇一律毫无二致的流水线商品转为推崇同类手工制作产品,但是转的没有消失的快,会有一天,很多手艺虽然有市场有需求,但是没人能够供给,就此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了,届时,我们中的很多人连缅怀的能力都没有,因为他们压根不知道有这门手艺,压根不知道东西还可以这样做出来,好在有盐野米松这样的人,一本本的把逝去的东西留在了书本里,另外姓盐野的都相当不错啊,米松和七生是亲戚吗?
文化 日本 纪实
饮馔丛谈 豆瓣
作者: 龚鹏程 山东画报出版社 2010 - 11
当你为他人饮食习惯冠上”粗俗”、”野蛮”之名时,可曾想过饮食文化的形成并非那简单?听到吃狗肉你会吓到,但在韩国可是见怪不怪;驴肉、猫肉、狗肉、蛇肉、孔雀、蜥蜴、蝗虫……作为食物,很奇怪吗?
东方与西方的餐桌礼仪,哪一个精致?火腿的起源与盐尸有关;古代女人也爱放纵豪饮;麻辣为四川招牌,其实是误传……这些知识,都是有凭有据,出自历史典籍。
龚鹏程现为北京大学客座教授,学问渊博。从动植物、宗教、地理、文学、医学多方面切入,引经据典,谈饮馔文化。
在批判”文明”与”野蛮”之前,先来认识历史、学学文化、试着尊重他人饮食习惯吧!每一口食物,背景都是源远流长。看完本书,你将会重新定义“奇珍异食”。
——“知味者,非舌尖之功夫;雅趣者,非水煮清淡之谓。须明此理,乃知饮膳之道。无论吃荤吃素,这个道理都是一样的,可惜现今懂得吃的人太少了,遂令吾人抚遗编而叹息矣。”
——“所重非食物之烹调,而是食材之珍稀、数量之繁盛、排场之闳阔、仪节之讲究、歌舞之欢愉、场地之奢华、宴会设计之别出心裁等。好吃,只固执吃的乐趣,不知贵族飨宴之乐乃是这些总体合起来的。就算是今天的宴会,菜也都不会好吃,宾主尽欢者,其实在椟而不在珠。何况椟本身也确实有可观之处。例如宴会的餐具、摆设,宾客的服装,乃至餐厅均是。”
2016年8月15日 已读
休憩103rd,龚鹏程是我相当喜欢的几人之一,属于作品见一本买一本的。他活的极为自在洒脱,伊壁鸠鲁学派当世身体力行的典型范例,学术基础扎实,旁征博引深入浅出,书读着也开心。这本书所谈论的并非美食,而是与吃有关的种种,吃与哲学相关的篇目是最多的,写川菜等几篇见了真功夫,是一等一的美食文章。接下来老龚就开始猎奇,先后写吃狗吃猫吃蛇吃虫吃人吃屎以及自己在吃上做的一系列实践,最后还把自家吃货女儿拉出来很秀了一把天伦,坦言之,一个脱略行迹的吃货学者,其极致也就是龚鹏程这样了,强推此书与作者其他书籍。
文化 美食 随笔 龚鹏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