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青梅煮酒 豆瓣
作者: 周泽雄 东方出版中心 2007 - 8
这是一本对三国群雄进行人格心理的深度剖析的历史随笔。全书站在与罗贯中截然相反的立场上,对三国鼎立的主要人物用比较详尽的史料进行了勾画叙述和分析评论,将作者独到的见解活生生的陈列,如“江湖独狼”、 “天生郭奉孝”、“江东那一双碧眼”、“玄而又玄的英雄”等。
本书作者运用分析、批判的眼光,结合现代观念,细剖深究,再借助某种神奇的时间望远镜,终于将发生在一千七百年前那一个英雄世纪中的英雄人物、英雄心理,近距离地挪至现代人面前。无论是小说《三国演义》的读者还是同名电视连续剧的观众,都会从这本书中获得全新的感受。作者努力向我们证明:无需“戏说”,仅仅依靠一种别样的历史审视法,我们也能听到英雄的心在你的耳边正在“咚咚”地跳。
2013年1月9日 已读
休憩2nd,妙哉妙哉,终于为只读过三国演义玩过暗荣游戏的历史爱好者【?】们找到了本合适的入门读物,这本书不太迂不太深,但是把三国大多主要人物各自单列出来,用白话介绍的很详尽,三国志及裴松之注还有其他笔记的内容都有引用,广博而不晦涩,很是好读,虽然取舍稗官野史时常有莫名其妙的采信和莫名其妙的忽略,不过总体来说质量非常高,很建议诸位一读
历史 随笔
饮食男女 豆瓣
作者: 沈宏非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04 - 8
继《时髦是毛 时间是皮》、《写食主义》、《食相报告》等专著之后,著名专栏作家沈宏非的又一部散文随笔集《饮食男女》近日由江苏文艺出版社集结出版。
沈宏非为目前活跃在中国报刊的新锐专栏作家之一,他的最有影响力的专栏包括《南方周末》的“饮食男女”、“写食主义”,《三联生活周刊》的“思想工作”,《上海一周》的“吃弗消”,《经济观察报》的“废话点心”,以及正在《新民晚报》开设的“准风
尚谈”等等。《饮食男女》正是其在南方周末开设的专栏“饮食男女”的集结。
由沈宏非所倡导的美食美文已成为时下报刊界的风景,评论认为“沈宏非本人和他的深明挑逗意味的专栏文字还有他对吃喝与时尚的融汇,对流行话语的随手拈来,都成了一种新的路数。” 沈宏非写过诗、小说,当过记者、编辑,连续居住超过10年以上的城市包括上海、广州和香港,对南北饮食文化的热爱、对报刊口味的熟埝以及对中西时尚文化的敏感造就了他在他在专栏写作的领跑地位,从而改写了谈吃谈喝一向登不得大雅之堂的历史。
与《食相报告》、《写食主义》等书不同的是,《饮食男女》并不仅仅着眼于“饮食”,而是把笔触伸向了“男女”,正所谓“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书中,沈宏非坚持一贯的游戏文风,写饮食男女和男女饮食,既不动声色,娴雅从容,又冷隽幽默,入木三分,如《安能辨我食雌雄》,《鸳鸯茶》,《霸王别鸡》,《男左女右》、《惹火尤物》等篇章,将饮食的活色生香与男女的欲说还休表达得津津有味,令人捧腹之余,又满口余香。
2012年12月15日 已读
没话硬憋出来的文章就是这样吧,虽说作家犹如妓女,不能等需求来了再接客,但是完美的文章和【哔--】,都需要那来自心灵的欲望推动啊
沈宏非 随笔
柏林童年 豆瓣
8.4 (19 个评分) 作者: [德国] 瓦尔特·本雅明 译者: 王涌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 10
本书是德国著名思想家本雅明晚期的作品,是20世纪最优美的散文创作之一。由三十篇加有标题的“经验和思想片断”组成。整个文本不具备一般回忆录和叙事文本在时间、事件和人物上的连续性,时间和空间的错乱和叠合构成了文本的风格。本书由于其中儿童经验的普遍性而在我们心中唤起“同感”。那些孩子所特有的、原始的、在感官和下意识层面上的细微而敏感的经验,孩子对色彩、气味、声音和光线等的感知:肥皂泡的色彩,煤气灯的咝咝声,农贸市场的腥臭味,圣诞夜穷人家的灯光,还有孩子口中喃喃念着的儿歌,孩子对妈妈和祖母的依恋,等待礼物时的焦灼,雨天中的想象,对天使的企望和对灾难的预感,获得战利品时的骄傲,捕捉蝴蝶和捉迷藏时的险象环生,在看小人书的时候让远方的国度进入自己的心中,最初的性的萌动以及唯恐天下不乱的心情,等等,我们都似曾相识。
2012年12月15日 已读
我想我永远读不懂本雅明。开卷普鲁斯特气甚浓,诸多意象,毫不掩饰保留的情感和清冷阴沉的氛围,但是却丝毫没有那种情感波动顺理成章的感觉,或者匆匆开头戛然而止,或者在浓墨重彩的描述后思路诡奇的跳跃,例如他在自己寻人不成迷路后产生了继续漫无目的迷路行走的冲动,进而从马路联想到情欲,坦言之我大多数时候都跟不上他思维的广度和跳跃的幅度,这书是他思维天马行空的轨迹图,不可否认有看头,很奇幻,但我真心不觉得这本身代表了任何流派任何风格,能够被那么多的人欣赏赞扬乃至追捧,我只读了单行道和此书,我只感觉他习惯过度引申,我行我素的创造联系以及不可避免的晦涩
本雅明 随笔
我们台湾这些年 豆瓣 Goodreads
我们台湾这些年
7.2 (200 个评分) 作者: 廖信忠 重庆出版集团 2009 - 11
关于真正的台湾,你又了解多少?
这是我常常问大陆朋友的问题。
我明白,对于很多大陆朋友来说,台湾往往只是一个空洞的政治概念;大多数人并不清楚台湾过去30年究竟发生了什么?台湾普通民众到底过着怎样的生活?
其实,台湾30年来的社会巨变,绝不亚于改革开放30年的大陆。
1975年蒋介石逝世后,台湾局势骤然微妙;蒋经国于70年代末力排众议,强力发动台湾社会变革,直接推动了台湾的经济腾飞;接下来的几十年,李登辉、陈水扁、马英九等政治人物粉墨登场,台湾社会风起云涌,每一个最普通的台湾人,都卷入其中,日常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30多年的社会巨变,也给我和我的家人,留下了许许多多令人难忘的欢笑与泪水。
本书从我出生的1977年写起,以一个台湾平民的视角,向您细述30多年来台湾社会的大事件和小故事,与您分享过去30年台湾老百姓最真实的日常生活和悲喜人生。
读完本书,您多半会感叹一声:这些年,原来大家都不容易!
2012年11月12日 已读
这类书一见横排简体内地版,直接不必买,买这书时我还啥都不懂,重读次果然避重就轻,风土人情和几起大案占了六七成篇幅,其余部分无非是友好亲切的台胞脸,昭示人心可用,啊,真想读最近新出的一本书,林莉菁的,我的青春,我的福摩萨
随笔
活着活着就老了 豆瓣
7.2 (26 个评分) 作者: 冯唐 万卷出版公司 2010 - 4
《活着活着就老了》:冯唐的随笔“没有开始,没有结束,没有主题,没有悬念,有的是浓得化不开的思想和长满翅膀和手臂的想像”,他的随笔“可以从任何一页读起,任何一页都是杂花生树,群英乱飞”。
本书收录的随笔,全部是冯唐近年来的代表作。这些随感而发的文字,表达了作者自由、时尚、前卫的思想、文笔犀利幽默,既调侃又老道深髓,极富哲理,常有惊人之语,既能让读者忍俊不禁,又能给读者的新的启迪。
2012年11月11日 已读
冯唐如蜂蜜,读一两篇,大有才子文,相见恨晚之感,多读则腻,深觉反胃,过甜过酸,有才子流氓两头不占的蝙蝠感,放给十七八爱臭贫的中二少年读,想必会奉为至宝吧,现在看来,就是游戏人生的随意涂抹,太随意的东西不会太好的
冯唐 随笔
遍地神迹 豆瓣
作者: 唐诺 海豚出版社 2012 - 8
本书是唐诺的球评文章,一共收录了作者的十五篇文章,外加著名作家阿城的一篇《序》。在书中,唐诺以评述上世纪九十年代美国篮球人物为主,如乔丹,朱利叶斯•欧文,奥尼尔,罗德曼,皮蓬等,评论了他们的球技和打球历史。阿城说唐诺是一个有人间性的体育评论者,在《海豚书馆:遍地神迹》中可以看出唐诺的语言智慧和幽默。唐诺的球评,有着他的认真和严肃,但也有他对NBA球员的膜拜和感恩,他认为出现这么多的球星,是应该感恩上帝的,怀着感恩的心去看球赛,去评球,仿佛在于球迷们聊天,娓娓道来,告诉球迷们这些球星的历史和球技。
2012年11月2日 已读
乘世间的名字之兴而来,败兴而返,阿城的赞誉让人感觉他没见过什么,想不到在那NBA的巅峰时代球评居然依旧蛮荒,球评还是张公子一家独大,深锐观察诸将次之,唐诺的球评,哼哼,张博之上,孙沛未满
唐诺 随笔
世间的名字 豆瓣
8.4 (11 个评分) 作者: 唐诺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2 - 8
《世间的名字》是著名爱书人唐诺最新的一部散文集,首次抛开书评、导读、阅读范畴,不谈书,还原为散文家唐诺自身,专注如刺猬,通达似狐狸,言志兼抒情,雄辩亦温柔,谈各种皮相——富翁、烟枪、骗子;谈各种职业——医生、网球手、编辑;谈各种身份——老人、哥哥、同学与家人,对唐诺而言:深度就在表面,名字即是实相。旁征博引却不枯燥乏味,冷眼嘲讽底下有着一副热心肠,时而深沉曲绕,不厌其烦再三辩证;时而直抒胸臆,用起大白话,字字句句凿进人心槛底,足见唐诺人情练达,功力深厚。
2012年11月1日 已读
当我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想让整个世界看到我的快乐,读书可以这样快乐为什么那么多人不读呢?棋士和书家两篇给我的阅读体验简直想飙泪,语言无比苍白,后面渐趋平淡,原以为高潮之后再难相继,居然还有哥哥,聋子这样的文章,我真的和唐诺相见恨晚,我真的想让世间听到我的感动!!!_x000d_
唐诺 随笔
民主的细节 豆瓣 Goodreads
8.2 (393 个评分) 作者: 刘瑜 上海三联书店 2009 - 6
这本书是作者过去几年给一些期刊报纸写的专栏文章结集,其中主要是给《南方人物周刊》的文章。全书中以讲故事的形式,把“美国的民主”这样一个概念性的东西拆解成点点滴滴的事件、政策和人物去描述。
2012年10月20日 已读
刘瑜代表作,上帝视角全开选择性失明严重之作,民主好而刘瑜证明的方式非常不好,全书最佳一篇是序言,客观公正的文不超过三成,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林达,但刘瑜真实水平应非如此浅薄,豆腐块的篇幅限制也是此书悲剧的原因之一,此书大火,可见群众之易于蒙骗和市场营销胜过文章出色这一时代特点
随笔
食相报告 豆瓣
作者: 沈宏非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3 - 4
本书主要内容讲有:我们是害虫、比粽子还冤、食有食相、黄瓜记、吃自己、带回家喂狗、娱乐串串烧、原来真的有扬州炒饭、你现在有几个嘴、食以解忧、审判臭豆腐、侠好不好吃、你看你看月亮的饼、皮壳、像甲鱼一样疯狂、虾之大者、寻羊、吃豆腐、三陪、悲情大萝卜、肉香蕉、花吃、我怕点莱
不吃、马尿、你干杯,我随意、考土豆、粥饭和、话火锅、我们爱这条例、吃河豚、鸡鸡复鸡鸡、拉灯谈吃、小心肝、饥之甚为饿、凤爪你个虾饺、中国杂碎等等。
2012年9月28日 已读
这人文笔斧凿气太浓重,本身在饮食行业倒是有地位,但是这本破书既无法勾起我的食欲,也无法引起我的敬意
随笔
闲话大小事 豆瓣
作者: [美] 安妮·法迪曼 译者: 杨传纬 世纪出版集团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 - 4
这些奇妙的文章,写来自然流畅,优雅明澈;题材或愉快,或重大,或二者兼而有之。甫开篇,安妮•法迪曼就把我迷住了。
——伊安•弗雷泽
安妮•法迪曼写《闲话大小事》,又回到了她喜爱的文体——小品文;人们欢迎这个文学传统形式,因为它知识广博(谈大事),而关注领域集中(谈小事)。法迪曼把幽默与博识相结合,使她卓然不群,成为最优秀的随笔作家之一。她把我们引入了她个人的十二件经历,从她童年有点儿邪恶的爱好——抓蝴蝶,到她对查尔斯•兰姆的倾心仰慕,从她对当年写信岁月的怀念,到由城市迁居乡下的艰难与报偿。
许多文章都是在身边的题材“影响下”写成的。法迪曼爱吃冰淇淋,一品脱一品脱地狼吞虎咽,她爱吃“哈根达斯”,还有她哥哥自制的液氮咖啡冰食(附配方)。她猛喝咖啡,又讲述巴尔扎克喝咖啡成瘾的故事;她通宵不眠,把自己写成了一个“夜枭”,观察自己一昼夜的生物钟节奏,同时又学习父亲治疗失眠的方法:在夜间玩词语游戏,还玩刘易斯•卡洛尔的数学游戏。《闲话大小事》是一本吸引人的文集,充满了法迪曼特有的对生活、对文学、对家庭、对各种秘传知识的爱。这本书有望使一种企盼已久的文体重获新生。
推荐阅读
《嗜书瘾君子》([美]汤姆•拉伯)
《夜晚的书斋》([加] 阿尔贝托•曼古埃尔)
《纸房子》([乌拉圭]卡洛斯•多明盖兹)
《坐拥书城》([美]埃斯特尔•埃利斯、卡洛琳•西博姆、克里斯托弗•西蒙•赛克斯)
《闲话大小事》([美]安妮•法迪曼)
即将出版
《教授与疯子》([英]西蒙•温切斯特)
《万物的意义》([英]西蒙•温切斯特)
《经典重温》([美]安妮•法迪曼编)
《旧书与珍本》([美]劳伦斯•戈德斯通、南希•戈德斯通)
《旧书新见》([美]O.J.M.戴维斯)
《文雅的疯狂》([美]尼古拉斯•巴斯贝恩斯)
《坚忍卓绝》([美]尼古拉斯•巴斯贝恩斯)
《书有其读者》([美]尼古拉斯•巴斯贝恩斯)
2012年9月24日 已读
作者是个妹子,一般妹子写随笔都是细腻有余文意不足,不愁隽永却不耐咀嚼,酷爱兰姆的作者成功了几篇,这本书一半还是不错的,却有几篇凑数之作,但是在这套丛书里,质量已算上乘
随笔
第六只手指 豆瓣
作者: 白先勇 花城出版社 2000 - 4
由于家庭的关系,《第六只手指》的作者白先勇所描写的人物大多是他所熟悉的与他的家庭有密切关系的国民党社会的上层人物,以及附属于这个上层社会的各种小人物,其中包括国民党的将军,中级军官,富豪、商人,将军夫人,经理,舞女,交际花,士兵,佣人,妓女等。白先勇早期的作品,充分显示了作者的创作才华,但他的创作仍处在探索和试验阶段。
2012年9月21日 已读
这个文体太有限制,白少文字表现力依旧,可是可读性就丧失不少,有意思的文章有,但是相较白少其余作品譬如天壤
白先勇 随笔
旧山河 豆瓣
8.2 (22 个评分) 作者: 刀尔登 中信出版社 2012 - 5
《旧山河》是刀尔登的历史文化随笔集。《旧山河》以另类的視角和犀利的笔触,重写历史中的各色人物和轶事,见人之所未见,引领读者去思考中国几千年的文明给中国历史、给国人,乃至对当下带来的影响。《旧山河》作者刀尔登的文风从容、收放有度,不铺张,见好就收,常被误以为是深刻,其实他追求的不是深刻,就是刁。“在平民看来,顺康年间,除了头顶上多根辫子,生活和从前,也没很大的不同,风俗依旧,人伦依旧,豆腐也还是原来的味道”。
“土财主派儿子去念书做官,白胖胖的一个孩子出去,回来已变成儒士”。
“家里有鬼,山上有神,哪个也得罪不起,所以进庙烧香,入观求签,还有几百个杂神,都得磕头,宜乎古人之半月板容易受伤也。”
刘瑜在给《旧山河》写的序中说:“这是难得的不含三聚氰胺的中国历史。岂止无毒无害,里面还加了大量的矿物质和维生素。”“在学历史的人中,刀尔登是少有的学进去又学出来的人。刀尔登能钻进浩渺的史料,又从里面钻出来,用反思的眼光去看待历史的波涛汹涌。所谓反思的眼光,就是重新诠释中国历史中被颠倒的国家与社会的关系、集体与个体的关系、道德与制度的关系。”
思享家系列丛书:
乡关何处:故乡•故人•故事
半生为人
问道者
价值的理由
海报:
2012年7月31日 已读
看到刘瑜的注表示吐槽无力,刀尔登是一强人,这本书是强人庸作
刀尔登 随笔
写给无神论者 豆瓣
Religion for Atheists: A Non-believer's Guide to the Uses of Religion
7.7 (42 个评分) 作者: (英)阿兰·德波顿 译者: 梅俊杰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2 - 5
尽力去证明上帝是不存在的,不过是许多无神论者的兴趣所在,但是真正的问题不是在于上帝到底存不存在,而是在于一旦假设他不存在,人类将如何自处。《写给无神论者的宗教》主题在于一个人即使是一个无信仰者,但是他也能发现宗教是有用的、有趣的并且给人带来安慰的 。在这部刺激的完全属于作者首创的并且即将面临着争议的作品中,德波顿认为世俗的人们可以从与宗教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道德、艺术和教育等等领域中去学得一些东西。在这本书中,德尽力去淡化和消弥宗教中教条主义的一面,摄取了宗教中能够安慰怀疑论者当下思想的一面,让人们去感受美丽和睿智的东西。
2012年7月30日 已读
阿兰哥的见事明白早就知道了,只是越来越喜欢他的风格,哪怕是这种采撷宗教领域可脱离宗教本身单独具有存在意义的寻找心灵鸡汤的书籍他都有本事写的花团锦簇不温不火,标准才子文,我喜欢这本书,也因为它给出的解决途径是类似调和的双方取长,也因为阿兰哥再次写出了让我满意的文章,性价比确实不低
阿兰-德波顿 随笔
北京的腔调Ⅱ 豆瓣
作者: 胡赳赳 2011 - 7
《北京的腔调Ⅱ》是胡赳赳的畅销书《北京的腔调》的续集,全书由沉思录、诗歌、小说三部分穿插而成,风格上与《北京的腔调》一脉相承。诗意的絮语,智慧的沉思,充满想象力、令人脊背发凉的故事,构成这部充满灵性的随笔集。
2012年7月28日 已读
腔调倒是有了,痞气十足,北京在哪?
随笔
纸上卧游记 豆瓣
8.0 (7 个评分) 作者: 程雨城 时代文艺出版社 2012 - 4
南朝有个叫宗少文的人,一生爱好远游,后来身体不行了,没力气再去寻山访友,于是遍画名山大川,挂满了家里的墙壁。宗少文从此每天在家抚琴自娱,尽使纸上的群山发出回响。而作者的卧游则是蜗居在一间“家徒四壁”狭窄房间里,在书页间纵横驰骋,在文字里漫游无垠,在思维的世界里周游世界,游历于古往今来。
真正懂得《庄子》“心有天游”的人,就算被放在写字楼的格子间里,被抛在孤岛上,甚至被关在牢房里,一颗心也仍然是逍遥无际、毫无滞塞的。
因为“心有天游”,一切的纵横无垠都只在自己的心里发生。
★这是一本读书人的精神漫游。
★☆也是一本带着你博览群书、并且刺激着你不停地提问和思考的书。
2012年7月24日 已读
熊逸团队其中一人单飞之作,闪光之处连篇累牍,熊逸团队每个人都致力让你眼中熟悉的东西陌生,然后产生各种思考,此书也不例外,质量实在上佳,强推
思想 随笔
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走ることについて語るときに僕の語ること
8.1 (385 个评分) 作者: [日] 村上春树 译者: 施小炜 南海出版公司 2009 - 1
他以文字名满全球。
他的“蓝调”令万千人神迷忧伤。
文字是他的符号,“跑者蓝调”何尝不是?
不再是浮华迷茫,不再是旖旎感伤,不再羚羊挂角无迹可寻——写了几十年“别人”的文字,他第一次只写自己:小说之外、故事之外、文字之外,均是不施雕琢娓娓道来,清淡如云,宁静如水……
2012年7月10日 已读
村上一贯温婉曲折的文风在这本书里找不到,非同寻常的诚恳和干脆让我为之一惊,在提到所爱的话题时,每个人都会充满倾诉的欲望吧,读了这本书以后,对村上的评价调高不少,我尊敬一切在无外界迫力情形下可以坚持下好习惯的人,而且虽然村上一直在描写自己遇到的困难和对自己成绩的不满,他做了很多事啊
村上春树 随笔
过得去 豆瓣
7.2 (16 个评分) 作者: 杨葵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 4
本书是作者近年的散文结集,以回忆为整本书的基调与主题。《虎坊路甲十五号》《农展馆南里十号》,以特定空间为对象,追忆往昔岁月。前者写的是作协干部宿舍,后者写的是文联大楼,记录下作者在成长及工作岁月中难以忘怀的若干人物与几段往事。作者从事出版十余年,打过交道的作家不可计数,《我和我的作者们》记录下其中印象深刻的几段过往。《消夜的繁华旧梦》《老城门边的私家地理》,分别以北京的消夜场所及老城门为记述对象,私人记忆与社会变迁相结合,折射出近一二十年北京城的气氛流转。
白头发的路翎在甲十五号很特别,独来独往,与所有人从不打招呼。住在楼里的,远近都算同事,见了面,至少会点头示意。当然也有迎面假装不见的,那是因为文人相轻,抑或左中右观点不同,道不同不相与谋。但是,假装不见也是一种打招呼,各自相遇那一霎那,心电图上都会起些涟漪。路翎则不然,是真的不理人,紧埋着头,想来即使与人擦肩而过,内心也是死寂一片。别人倒也不在意,一是因为长此以往,习惯成自然;二是因为,他十几年如一日,散乱的白发稀疏柔弱,衣衫陈旧且有些破烂,走路略有点跛,动作也不协调,偶尔抬头时,可见目光呆滞。大家从这呆滞,很容易联想起他受过的苦,明白他精神上所受刺激尚未彻底恢复。
但是,大家都想错了,他心里什么都明白。
——杨葵
2012年7月6日 已读
嗯,读了之后知道了编辑的另一个好处,可以在文化圈厮混,拓大朋友圈,我想和老六张立宪喝酒已经两三年了,羡慕猹姐,另外,这本和百家姓没什么本质区别,嗯
散文 随笔
我的精神自传 豆瓣 谷歌图书
作者: 钱理群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本书既是一部个性化非常鲜明的思想学术人生自传,更是一部结合个人身心创痛和研究心得来总结20世纪以来中国社会思潮的变迁和中国经验的得失,反省思想界、知识界、学术界所遭遇的大问题大困境,表达一个真正知识分子的立场和追求的深度之作。思考透彻,激情飞扬,充满了敏锐的发现与深刻的思索。黄钟大吕之声,世所少见;沧海桑田之辨,令人回味。是受过中等教育以上的读者不能不读的当代启示录。
本书是钱理群先生近年来最为重要的作品,也是他最为看重的作品。钱先生在该书后记中说,“最后成书,已经耗费了五年时光,更是倾注了退休前后的主要心血”,“这本书,在我的学术著作中,确实占据了相当独特的地位:它既是我的自传,学术自传与精神自传,又是一部学术史、思想史、知识分子精神史的著作”;“ 这本书又是一部关于八十年代以来的中国思想史、学术史、知识分子精神史的研究著作”。阅读过该书手稿的北大学者贺桂梅认为该书更是一部20世纪中国的经验史。
该书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我的回顾与反思;第二部:我的精神自传。
2012年5月22日 已读
这本书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钱公在北大授课的记录,相对口语化,而且说的直白而细致,后半部分是钱公所写的自己精神的自传,术语较多而略显晦涩,个人喜好前半远胜后半,这是本真诚而实际的书,钱公回忆了自己的家庭在文革中的遭遇,自己在文革中的遭遇,自己写作周作人传,投身周氏兄弟研究的触媒和心理,而最为重要的部分是借评述鲁迅对启蒙主义表达自己的观点,然而,这部分也是我与钱公意见分歧最大的部分,钱公与他提到的几位启蒙同仁,在言语上都有或多或少的裹挟嫌疑,此书读了两遍,第一遍读惊为天人,感觉真诚而有见地,第二遍读带着批判眼光,读出了很多东西也思考了不少,只是不知是钱公的观点因篇幅未表述清还是我依旧隐隐约约的有着中二的影子,在最关键的问题上始终不能同意钱公的观点,启蒙主义,嘿,嘿嘿
文化 钱理群 随笔
名著中的悬案 豆瓣
作者: 萨苏 2009 - 1
《名著中的悬案》主要内容:名著中的悬疑:三国的宏大,西游的妖娆,都堪称东方文化的典藏。这些“大师”的称号是久经考验的,可不像现在,连卖饼的都敢给自家店门上来块“炊饼大师”的招牌。
既然是大师,当然是年高德劭,风骨过人之士,大师还需要狗腿子吗?
2012年5月2日 已读
比京味九侃差远了,逗咳嗽的东西
萨苏 随笔
兵进北边 豆瓣
作者: 萨苏 2009 - 6
中国书店最近给老萨出了一本新书,名叫《兵进北边》,也在《萨苏说故事系列》里面。说《兵进北边》是一本完全的新书其实不十分贴切,因为它是根据我原来出版的一本书《梦里关山走遍》重做的。《梦里关山走遍》是我在2003年写的一本书,内容主要是军事历史故事,中外都有,
中国书店的杨颖编辑在《梦里关山走遍》的基础上,删除了一些与军事无关的内容,做成《兵进北边》一书,现在应该已经上市了。编辑追求原汁原味,未作大改。由于作品写作较早,缺少雕凿,文字内容难免错漏,还要请有兴趣的读者朋友原谅。
2012年5月2日 已读
还成,这本不如其余几本搞笑,介绍了几个需要我们正视的被官方史忽略的人物
萨苏 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