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北野武的小酒馆 豆瓣 Goodreads
7.7 (239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北野武 译者: 姜向明 雅众文化/新星出版社 2017 - 1
小巷深处的小酒馆内,最好的“下酒菜”非毒舌北野武的奇谈妙论莫属!
时而是令人捧腹不已的灵机妙谈,时而是令人瞠目结舌的率性直言,时而是令人抚掌长叹的严肃正论……
日本殿堂级导演北野武,犀利自剖前半生,“那场车祸是我人生的转折点,从此我对活着失去了兴趣”,“为了成就我一个,成千上万的人倒了下去”。
稀世奇才北野武从生死、教育、人际关系、规矩、电影五个方面,揭开现代社会种种病灶,唤醒大众逆位思考。
2019年5月29日 已读
休憩132nd,读完发现和老爷子神交甚笃共鸣遍地,之前对北野武的印象就是个绝佳导演外加黑道片里果毅阴鹜如本色尽显的好演员,没想到他是这样的人,似乎瞬间拉进了距离并深刻的了解了他。以漫才演员身份出道的他和绝大多数走到喜剧巅峰的人一样,是悲观的,我也是。他本科读的工科,专业是机械,他一直有做数学题的习惯,他爱贫爱恶搞,他好色,他崇智,他心事很重,他伤感,他有那种枯槁苍凉的无所谓心态,他对自己的要求远高于社会要求,他怀疑绝大多数事情,他很真诚,他很谦逊,有时候他很胆怯,这些因素我都有,从读完这本书开始,我会默默的支持他欣赏他,就像远远望着一个更为杰出,璀璨千万倍的我自己,起码今年没有另一本书比这本更能让我体会,读书就是读自己。
北野武 日本 电影 随笔
一池疏影落寒花 豆瓣
作者: 张宗子 2012 - 9
本书是一部文化随笔集,主要关于诗词与音乐.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古典音乐代表了西方文化的精髓,将古诗与古乐结合在一起,是作者浸淫在东西方古典文化相互贯通的结果,也是作者将自身的感受转化为文字的结果。诗与乐是相通的,正如东西方文化也能找到共鸣。
2019年5月5日 已读
休憩120th,之前读张宗子两本书都是书话,深觉此人与我口味相同爱好类似,遂将其做指路明灯,循他书话买到不少好书,没意料此书原来不是书话,是随笔是散文,读完之后对他了解更多,也更加喜爱,如遭逢素未谋面之神交好友,虽然其阅读量碾压于我,才情凌驾于我,我只觉羡慕赞赏,见贤思齐。张宗子年过四十矣,文风平易充实,笔下英风锐气敛尽,偶尔一见峥嵘便吓我一个跟头,他说“历代文人文集,大致读过一遍的,限于文学史上名家,不过百人而已”。好一个“不过百人而已”。我心服口服的被他干翻,也随时准备好继续阅读去继续追随他的旅程,尽管张宗子屌屌的说:“须知我有万千的萧瑟,一阵阵劈面而来,你怎能抗抵”
张宗子 散文 随笔
书边梦忆 豆瓣
作者: 姜德明 中华书局 2009 - 6
《书边梦忆》的主要内容包括:夏枝巢的《清官词》、《三海秘录》、奉宽的《妙峰山琐记》、《西山集》和《凝碧馀音》、都门三记、《金陵卖书记》、《随园图》别记、毁书与访书、钱基博的油印小册、沪上访书记、香港旧书店、神田旧书店等。
2019年4月29日 已读
休憩116th,姜德明的书,一贯半本书话半本怀人,老姜可能不擅长写怀人文章,篇幅短事情少又看不出真情实感,把书话那一半的质量也跟着扯下去了,这个人是值得尊重的,书意思真的不大
书话 姜德明 文化 随笔
遥远的向日葵地 豆瓣
8.9 (112 个评分) 作者: 李娟 花城出版社 2017 - 11
此书为李娟近两年开始写作并发表在《文汇报》笔会的专栏——“遥远的向日葵地”的最新文字结集。
“向日葵地”在阿勒泰戈壁草原的乌伦古河南岸,是李娟母亲多年前承包耕种的一片贫瘠土地。李娟一如既往用她细腻、明亮的笔调,记录了劳作在这里的人和他们朴素而迥异的生活细节:她勤劳乐观的母亲、高龄多病的外婆,大狗丑丑小狗赛虎,鸡鸭鹅,以及日渐华盛,却被鹅喉羚毁了再种,种了又毁的九十亩葵花地……刻画的不只是母亲和边地人民的坚韧辛劳,更是他们内心的期翼与执着,也表达了对环境的担忧和对生存的疑虑。呈现出一种完全暴露在大自然中脆弱微渺的,同时又富于乐趣和尊严的生存体验。
2019年4月21日 已读
休憩106th,喜欢李娟,是因为那种蓬勃旺盛的生命力。她其实没过过什么世俗意义的好日子,无论怎么读,她的书里也都充满了艰辛,苦涩,拮据以及粗犷的与生活和自然的战斗,她却有本事在毫不矫情的白描这些东西的时候给你一种昂扬乐观生命力十足的感觉,即使在她哭泣时,在她描述死亡悲剧与无力时,你都会觉得明天一切都会好起来。在汗流浃背浑身酸痛又饿又渴的时候,站在广袤的地中间拄着农具抬头,也可以看到寥廓天地里连天接地平线的那朵最美丽的云,然后伸手在最近花盘上抠两粒葵花籽塞到嘴里,就又笑得出来了,读完李娟第一本书就跑去加了她微博,看到她的照片时还是大吃一惊,那么瘦小的身躯,不算高的个子,呆萌带点傻气的脸,居然走了这么多路,做了这么多事,还能写下这样浩瀚的文字,真想请她吃顿饭啊。
散文 李娟 随笔
詹宏志私房谋杀 豆瓣
6.8 (5 个评分) 作者: 詹宏志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2 - 5
宏志的文字现在才在这里出版,虽然耽搁太久,总算让我长出一口气。
——阿 城
詹宏志是当代极少数能写明朗文章的人之一。明朗的魅力,绝不抽象,将复杂的来龙去脉说得有趣、帅劲,令人神往,他是此中高手。
——朱天文
我和宏志各有各的“动物领域”,同一代人,相与三十载,能够成为渐行渐近的朋友是不容易的事,关键在于我们都还保有一点不堪凑附热闹的好奇心,在惯于接触种种未必能和正常人交换心得的琐碎知识之际,相濡以沫也许正是难得的缘法。
——张大春
这些作品当然可以让大陆读者一窥詹宏志那百科全书般的知识配备与无线电望远镜似的敏锐触角,也当然能够略显这位绝代才子的蕴藉光华;我唯一担心的是,这就够了吗?到底要怎么做,才能让大陆读者明白:没有詹宏志,就没有今天的台湾?
——梁文道
本书精选36篇詹宏志为“谋杀专门店——世界推理小说精选”丛书(101种)所撰写的导读,换言之,亦是对36部经典名著与36位推理名家的专业且翔实的介绍。
全书分三大单元:正统推理(22篇),犯罪推理(9篇)、变体推理(5篇)。此三大方向正是150年来欧美推理小说的沿革路径。作者在每篇导读中均精辟而生动地分析了每位作者及其著作在推理历史长河中的特色与价值,借由各篇的独立介绍,可清楚看出欧美推理小说的发展脉络,领略各创作者充满奇思妙想、百花盛开般的创意。
2019年4月13日 已读
休憩98th,这是一本用来导读的书之书,作者阅读量非常大,同时又很有节操的不做任何剧透,这就导致一些文章看似说服力不足,我倒想给詹宏志先生做个背书,他推荐的作品要么是质量上乘不能忽视要么是意义深远不容不知,在恪守节操绝不剧透的情况下还能把文章写的这么好看也真是大才子手法,君不见也是高手的唐诺写推理的那本书是多么的晦涩催眠,另外邮寄卡尔图书的那则故事太美好,令人会心一笑
詹宏志 随笔
东野圭吾的最后致意 豆瓣
たぶん最後の御挨拶
6.6 (7 个评分) 作者: (日)东野圭吾 译者: 潘璐 新星出版社 2015 - 6
腹黑水瓶男的自嘲与傲娇
此书过后,东野圭吾再无自传与随笔!
从滞销男到畅销天王的辛酸蜕变,十五次大奖落选的内心独白
创作灵感、情感八卦,畅销天王的生活点滴一次性收录!
你可以无视他任何一部小说,但是——卖萌无罪,八卦有理!
他曾经驻足在不足十米的平房里,上厕所要跑到屋外,屋里会有蜈蚣光顾;他曾经被读者和评论界抛弃,甚至跑到书店买自己的新书以求提高销量;他曾经消沉了十几年,甚至打算用笔名重新出道……
如果你只看过他的小说,如果你只知道他是个畅销作家,那么,你真的不了解真实的东野圭吾!如果你希望了解这个水瓶座男人,请仔细阅读这部“最后的致意”吧!
2019年2月23日 已读
休憩62nd,看到书名还以为是畅销君把自己写进推理然后欣然便当,原来是随笔,昨晚刚通宵读完村上春树的那本小说家,很快又读到相同题材,也是注定。只是畅销君对待此书态度未必端正,完全可以脱水到五十页,灌水后此书质量和堺雅人处女作基本相仿,都不像是靠这个吃饭的。此书最有意义一点是捋清了畅销君年表,这厮实在太多产,论顶尖作无论是本格还是社会派都可居万神殿级别,论作品平均质量只怕都强不过二阶堂黎人等二三流人物。大量如荒地拉野矢般这里一摊那里一堆的劣作影响了他的名声,也让人诧异他为何如此不爱惜羽毛。现在明白了,他全职写作为生12年后方有所成绩,以96年为分野,之前作品基本一塌糊涂,之后作品质量明显高出一大截,我读了吐槽了辱骂他的那些基本都是96年以前作品。更加理解谋生不易过过苦日子的畅销君了。
东野圭吾 随笔
我的职业是小说家 豆瓣 Goodreads
職業としての小説家
8.3 (175 个评分) 作者: [日] 村上春树 译者: 施小炜 南海出版公司 2017 - 1
《我的职业是小说家》是村上春树首部自传性作品,历时六年完成。
一个人,写作三十五年,十三部长篇小说,超过五十种语言译本。虽然拥有享誉世界的知名度,但关于村上春树,许多事情始终包裹在神秘的面纱中:他是怎样下定决心走上职业小说家之路?对他来说,人生中幸福的事是什么?究竟如何看待芥川奖与诺贝尔文学奖……
小说家看似风光,却是份孤独的职业。三十五年来,村上春树在孤独中编织着美妙动人的故事。他以十二章肺腑之言,真挚诚恳又不失幽默地讲述自己写作道路上的故事,和追逐梦想与幸福的人生往事。
不论是作为声名显赫的作家,还是认真生活的普通人,他的故事都为人们带来信心和勇气。《我的职业是小说家》就是村上春树热爱生活、追求梦想的真实写照。
2019年2月23日 已读
休憩60th,村上一贯是个坦诚的人,笔下却又有着自谦和日式的弯弯绕,这二者倒也不矛盾。比如他说写小说的人不能脑子太好,才思过于敏捷和知识储备超常的人不适合写小说,因为要“拥有与速度匹配的思维活动”。这话能做很多理解,其中一种就是聪明人常下不得笨功夫。村上那种清教徒式的自律和坚持是他成功的大法宝,也是那种简单到极致一般人却学不来的精髓,一个能多写也不写每天就十页四百字稿纸的家伙,把自己的写作搞成了车间模式,也只有他这样忍苦能力强到不以为其苦的家伙,才能一本正经的说写小说就是要快乐,不快乐就不要写。因为能让其他人不快乐的清苦与繁重在他身上起不到半点儿负面影响,剩下的自然就都是快乐啦。
村上春树 随笔
提前怀旧 豆瓣
作者: 余斌 2012 - 10
怀旧通常让人感到温馨,若想一味的温情起来得有个前提,即是让过去与现在彻底隔绝,不生关系,取消了现实感,“怀旧”才有可能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乌托邦”。
本书之怀旧稍有不同,在作者看来过去和现在无法分离,从现在也分明可以张见种种“过去”的影子。故尔,其怀旧中故不乏温馨的记忆,更多的则是以当年视角与今日眼光重叠交错,给那个已经过去了的年代留一印记。其所追忆者,都是身边琐事,纵或关涉伟人辞世、林彪坠机这样惊天动地的大事件,所及也都是细枝末节,只是回过头来想想,日常琐细,居然也满是“革命”的印记。而作为大多数文章背景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今视昨,读来固然有“追忆逝水年华”的一面,另一面则是荒诞的喜剧性。
2019年2月8日 已读
休憩39th,四星半,随笔能包括足够的信息量与足够的趣味性,还能把二者有条不紊的结合一处,实在是十分高明的笔力了,想必每个人阅读这本书都会开心快乐而又有所得吧
余斌 怀旧 文化 随笔
龙与少年游 豆瓣
6.0 (21 个评分) 作者: 江南 长江出版社 2014 - 4
这是江南首部结集的随笔散文集,从2002年江南出道,到2014年,跨度12年的心情随笔,勾勒出一条完整的时间线。透过这些文字,可以看到江南从网络作者到现今最畅销的作家的成长轨迹。
本书精选50余篇篇目,贯穿江南的整个成长历程, “合肥出生篇”、“北大求学篇”、“美国留学篇”、“上海奋斗篇”、“北京事业篇”、“监狱余生篇”构成江南迄今为止最完整的人生历程。一气呵成地读下来,便拼合成为江南的别样人生故事。
此外,江南在本书中首次披露,《龙族》的人物及故事完整创作思路,特别惊爆:曾经构思的另一个完整结局,龙族粉丝最期待了解的大秘密!
另附有江南所著的畅销书的序、跋等经典美文,使你在阅读时,跟随这些熟悉的文字,逐一回味他笔下的经典作品和瑰丽世界。
这本书,是江南迄今为止的小半生,也是给读者最好的励志书!
2019年1月31日 已读
休憩37th,江南骨子里是个商人,自诩连换三种文风均大有建树足见笔力非凡,实则连换三种受众最多最易讨好的文风足见头脑清醒。这点无可厚非,没人和钱过不去,你江南也没有非得成为有追求的作家不可的使命。只是你别装逼呀。满口的品牌学校以及显示人脉交游的名人名字令人叹息此间的少年作者居然如此。拜金似敬明而文笔有过,装逼如冯唐而洒脱不如。个别篇章挺不错但真心掩饰不住衣服下的小,一个中国人写出这样的句子:众多homeless(无家可归者)聚集在那里。还有什么好说的呢,你装逼带单词可以,自己还技痒难耐帮着注释下是为什么呢……唉……
江南 随笔
我的母亲手记 豆瓣
8.6 (10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井上靖 译者: 吴继文 重庆出版社 2014 - 9
我们只有走到父母的年纪
才能懂得他们的为难和爱
一旦父亲不在了,我突然发现死亡和自己之间一下没了阻隔,可以看得一清二楚,不管愿不愿意,对死亡之海的一部分再不能视而不见,也明白接下来就轮到自己上场了。
不过我的情况是,母亲依旧健在,死亡之海的半边还让她给遮着。只有到母亲也过世了,我和死亡之间竖立的屏风才会完全移除。到那时候,死亡肯定将以迥异于现在的面貌,逼近我的眼前。——井上靖《我的母亲手记》花之下 篇
《我的母亲手记》是日本文豪井上靖的私密日记,也是热门电影《我的母亲手记》的原著。全书记录井上靖幼年因战乱与父母疏离成长,在父亲去世后,与手足一起接手照料年迈的母亲,无奈母亲的老年痴呆症日渐严重,一步步失忆。井上靖以长达十年的时间,记录了患有阿兹海默症的母亲八十到九十岁的 生活,冷静、细腻地观察和叙说,试图为母亲留住渐渐模糊的记忆,在一步步的记录和陪伴中,他也重拾了对母亲的爱。同时,读者可以清晰读出他对于“活着”的解读和生命的关照。
本书被誉为“家族爱”的最高杰作,唤醒人们对亲情的重新关照,唤醒人们关注日渐衰老的父母和他们的情感,以真正深入的爱与理性看待衰老、失忆、死亡与亲情的联系。它超越了普通的亲情记录,具有普遍意义的人性的爱与悲悯。
★内附井上靖年谱 井上靖全家珍贵照片
根据本书改编的同名电影
导演:原田真人
主演:役所广司、树木希林、宫崎葵
于2011年加拿大蒙特娄影展荣获“评审团特别大奖“,之后也陆续参加釜山、芝加哥、夏威夷、印度等国际性影展,同时入选为2012年台北电影节的观摩影片。
获2013年第36届日本电影金像奖优秀作品奖。
第36届日本电影学院奖 最佳影片(提名)
第6届亚洲电影大奖 我最喜爱的男女主角 我最喜爱的男主角(提名) 役所广司
台版《我的母亲手记》 吴念真、骆以军、简媜、傅月庵感动推荐。
2019年1月31日 已读
休憩36th,母亲的病情越发严重,老爹让我做好思想准备,于是持续几个月在前一段时间才得以缓解的失眠变本加厉,挑了本有关母亲和死亡的书籍读,希望得到共情来释放情感,但是失败了。井上靖与母亲之间有历史缘由的大隔阂,也许因为这个,他的笔触有局外旁观的冷静,像是一本不带太多感情因素与感情表达的观察笔记。而他对于父母与子女关系的简短评述却还是让我心有戚戚。比如不喜父母却能清楚看到父母性格特质在自己身上的展现,因而清楚了解父母的心理活动。比如父母是挡在自己与死亡之间的屏障,父母一去,则直面死亡到来,再无心理缓冲。睡不着的时候读了很多书,想了很多事,回忆了很多有关母亲的事情,这里太短了,写不下。
井上靖 随笔
迷恋记 豆瓣
8.0 (11 个评分) 作者: 张新颖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10 - 1
《迷恋记》是作者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阅读外国文学作品的笔记集,包括王尔德、阿赫玛托娃、纳博科夫、博尔赫斯、本雅明等等他所钟爱的作家及其作品都有所涉及。文字感性、贴切,张弛有致,娓娓道来,作者善于把自己的感情不加掩饰地寄托在评论文字中间,绝无文学评论家惯有的陈词滥调,体现了作者丰润的写作才情和谨严的学术品质。
2019年1月30日 已读
休憩34th,读张新颖从《读书这么好的事》开始,觉得对读书一事看的如此透彻并乐在其中的人定然颇有建树见解不凡,读此书时略有些失望,此书没如其他优质书话一般作为书之书牵出更多好书入我眼里,而表达个人见解时也因太偏学院派而与我想法格格不入。读完此书张新颖在我心中定位基本完成,他是另一个梁文道。
书话 张新颖 随笔
不文集 豆瓣
7.6 (5 个评分) 作者: 黃霑 躍昇 1991 - 1
「不文」等於「黃」,等於「粗」,等於「髒」。
不喜歡看不喜歡聽粗話、髒笑話的人,千萬不要看這本書!
但喜歡講粗話、喜歡聽髒話的人,這本書你必須奉為圭臬。
凡我「不文」同志,盍興乎來哉?
2019年1月25日 已读
休憩29th,对约定俗成的规范与禁忌进行一点儿冲撞与违反有禁忌快感,还很好玩,老顽童因而不能罢手,乐此不疲的23333的开着下三路的玩笑,老爷子真可爱呐。时至今日,这本书阅读起来已经没什么新奇趣味了,倒是读到了今天很多黄笑话的祖宗。最好玩的是,大师兄金院长文风蛮正经,不文集连载在他的明报上。
随笔
見字如來 豆瓣
作者: 张大春 新經典圖文傳播有限公司 2018 - 1
自認沒有散文行世資歷的張大春,六年前接下《讀者文摘》的專欄邀請,起因於他願意學習前輩梁實秋先生當年在該刊主持的專欄「字詞辨正」,藉著重新辨識文字,寫字詞源起故事,同時為這個時代沒落的漢字文化盡力。
張大春認字說字,卻從來不只是文字。對他來說,字如人生,有開始也有過程;人與字相逢,就有了與文字的情感。五十歲時張大春寫下《認得幾個字》,如今年屆花甲再寫文字,回顧與字交織的人生往事,情感更顯豐厚。裡面有他對文字文化的情感,也有他回首故舊人世的深情。 「書寫,最重要的就是對生活經驗的感受力。」對張大春來說,許多字不只是表意、敘事、抒情、言志的工具,在探討、翫味之時,他習慣回到最初學習或運用這些字詞的情境之中──那些在生命裡稍縱即逝的光陰、那些被現實割據成散碎片段的記憶、那些明明不足以沉澱在回憶底部的飄忽念頭、那些看似對人生宏大面向了無影響的塵粉經驗──全部重新經歷一回;不只看見每個字的來歷,也看見自己的過去。
當字與人相遇,每個字都是風景。它們曾經鮮活過的痕跡,留存在詩詞文本與時人心中,凝聚出不同時代的樣貌,由一代代惜字的人們一一揭露、鑽探,最後銘記下來。到了張大春筆下,化作本書四十六篇寫自身與字詞相遇到相知的散文,並於每篇文末再延伸十道與主題相關的選擇題,無論作為自我挑戰或趣味猜謎,都能感受到文字的無窮魅力。
2019年1月22日 已读
修行4th,不厚的书我读了整整四天,不舍得读完,时常折回去重读两篇,读完一周目已经决定放在案头,不时读一篇来个二周目。读认得几个字时很担心没法看到同样的第二本书,因为张容张宜长大的快,张大春写的慢,很快认得几个字适用的阶段就过去了。现在不再担忧,此书的模式与认得几个字并无二致,而深度更进一筹,一步到位的让全年龄段读者均可读而有所得。我想张大春这种从单个字入手,以小见大深入浅出的写作手法是真正的给予文化“温情与敬意”的方式。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已经把它和认得几个字推荐给我有孩子的密友们,要把金针度与人。若我儿时有人如今日我般推荐图书给我该多好,若我初中已经读到此书该多好。
张大春 文学 随笔
我知道你明天干了什么 豆瓣
8.5 (13 个评分) 作者: 柳文扬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07 - 10
本书由一系列颇具感染力的科学随笔汇集而成。书中文章的视角相当独特,且文笔优美,幽默风趣。作者用一颗嬉笑怒骂的常人之心,撷取历史长河中的点滴,娓娓道来,细述科学的真义。全书极具特色而又亲切感人,能带给读者意想不到的阅读乐趣。
【目录】
闪光的生命(代序).
我们还在旅途中——科学的研究方法
托·阿·爱迪生VS哈利·波特——技术、魔法大比拼
神坛下的丘比特
100个“为什么不”——怀疑论者的颂歌
我与催眠者
镜子和旋梯
人与非人..
痛,并活着
我知道你明天干了什么
最伟大的战争
轻装向彼岸
龙迹
让尸体说话
捕风捉影——谁说他们曾来过?
看不见的手
白色链条——最后的遗产
附录:纪念文扬...
2019年1月16日 已读
修行3rd,中国最好的科普随笔作者,也许是第二好的科幻小说作者。读的时候挺难过的,看到最后圈内诸公缅怀文章里提到,大刘肋部曾一度严重不适,自以为得了肝癌,他啥也没做,不言不语的悄悄写完了《球状闪电》,更难过了,唉
柳文扬 科幻 科普 随笔
说魂儿 豆瓣
7.7 (6 个评分) 作者: 栾保群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1 - 8
活着与死去,这是对立的,但有没有一个不死不活的境界呢?活着是人,死去为鬼,但有没有一个不人不鬼的状态呢?长期稳定的肯定没有,短暂一时的则无处不在,诸如昏迷、发疯、出神。丢魂等等。魂灵离壳之后,躺在哪里的是不死不活的躯体,飘游在外的是若阴若阳的游魂。形神相离,但也没有断绝联系,只要有了适当的条件,它们还会合二为一。
2018年12月9日 已读
休憩332nd,随笔与杂文的区别,就是扪虱谈鬼录与此书的区别,没有了弦外之音,主题也无关痛痒,此书变为了博学之士旁征博引知堂样的文集,却少了骨头与内核,有魂无灵,想必也是不可为之举,可以理解,深表惋惜
妖怪 文化 栾保群 随笔
系紧兜裆布 豆瓣
7.3 (6 个评分) 作者: 李长声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4 - 8
兜裆布即“犊鼻裈”,在中国早已不传,在日本却至今犹见,一句“系紧兜裆布”,颇能为大和精神传神。这一册从较为宏观的角度谈日本的精神与文化,前半部大致依时间顺序谈起。从“君从何处来”的史前、到有了“国号”、“年号”的时代,到“日之丸、君之代”,一路解读“单一民族是怎样炼成的”和“万世一系的尴尬”。从《古事记》到《源氏物语》、从遣唐使到镰仓大佛、一路谈到明治维新与大正浪漫。后半部或从空间贯穿着谈起,如“东与西”、“表与里”;或拈出国民性特征立论,如“缩小”、“夸张”、“道歉的习惯”、“揣着明白装糊涂”等等。至于“葬礼上的笑颜”、“吃骨灰”等篇,别辟蹊径指向日本文化的特异性。篇末立足当下,以“混浴的复兴”和“日语将消亡”作结。
2018年12月2日 已读
休憩329th,独坐书斋日日读书游戏,虽不闷但也需自娱自乐找些额外乐子,比如给作者起外号,李长声在我这儿有俩外号,一个是“直译男”,因其“新来的”,“不该活着”等经典翻译而得;另一个就是“日本八十分男”,因此人对日本确实了解,随便写什么都深度可嘉相当可读,质量大致均相当而非绝顶的好,都值也只值八十分。各文集中篇章混合打乱重编也无丝毫违和之处,十分不利于想重读某篇时的寻找,这不能算是他的缺点,却可以算是他的特点,一个读了他小十本书的我如是说
文化 日本 李长声 随笔
从莎士比亚说到梅兰芳 豆瓣
作者: 宋春舫 2011 - 3
《从莎士比亚说到梅兰芳》选录了宋春舫关于中国戏曲、西洋戏剧和现代话剧的并不过于专门的论述,以及序跋和若干回忆性散文。附录乃宋春舫之子宋淇(笔名林以亮)的《毛姆与我的父亲》,此文详细考证毛姆与宋春舫的那段文字交,并对宋春舫的戏剧观作了精彩的阐述。
2018年12月2日 已读
休憩328th,作者很可怜呐,文章写的不好看,被儿子评价在专业领域贡献也不大,还被毛姆黑,令我心生怜悯,我小弟送这本书给我做啥呢
随笔
跳舞的螃蟹,明前的茶 豆瓣
作者: 郑培凯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11 - 1
本书由作者近年来发表在香港《明报》等刊物上的专栏文章结集而成,每篇约1000字,篇幅不长,好读易懂。其中有旅游感怀、美食心得,还有对文艺创作的文化意义追索。
2018年11月4日 已读
休憩315th,哈呀,今天可真见文章大手。本书收录短文不过是应付之作,但应付态度也能看出个高低上下。行文简练惜墨如金用词得当干脆传神,居然有本事写西餐把我看饿。形容阿富汗烘饼上面薄薄涂一层油“如春天的山岚”,妈的春天的山岚是什么味道?我不知道,但是莫名其妙的觉得传神且好吃,短文果然最锻炼人,亲见写惯短文者多是大手笔
郑培凯 随笔
文·堺雅人:健康的日子 豆瓣
8.5 (24 个评分) 作者: [日] 堺雅人 译者: 郭晓丽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4 - 11
《文·堺雅人 健康的日子》是人气日本演员堺雅人的最新随笔集。书中汇集的四十三篇随笔是他从二〇〇九年到二〇一三年利用拍戏间隙所作。也正是在此期间,堺雅人主演的《LEGAL HIGH》、《半泽直树》等日剧屡创收视纪录,也在中国收获了大批粉丝。
随笔中记载了堺雅人在拍戏期间所思所想,上至社会历史,下至柴米油盐。他的思考不拘一格,可谓有文化、有深度又有趣。
堺雅人曾就读早稻田大学中国文学专业,《中庸》《大学》《庄子》等中国古代典籍中的词句都能信手拈来,令国内读者读来尤为亲切。
书中还收录有拍摄现场的百余张花絮照片,以及堺雅人为本书拍摄的独家写真。
2018年11月3日 已读
休憩314th,读书带来的改变潜移默化,一日两日难以言明,时日既长则鲜明醒目,上一本中雅人叔行文战战兢兢力求不过不失,引用内容生硬又很大路,此书中雅人叔行文已经游刃有余,引用的自如且有新意,不时还有个人的独到看法,很明显的通过阅读提高了眼界和文笔,真让人开心。另外,虽然有关legal high并没有写什么信息量很大的文章,但雅人叔的冷烂欠还是无处不在的,有关狮子的谎言,为床戏而健身,还有拉面和香烟的情节等等,可惜这本书写到13年为止,没有关于菅野美穗的内容出现,真是太遗憾了
堺雅人 随笔
文·堺雅人:憧憬的日子 豆瓣
8.2 (30 个评分) 作者: [日] 堺雅人 译者: 杨珍珍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4 - 11
《文·堺雅人:憧憬的日子》是日本著名男演员堺雅人的首部随笔集,汇集了他从二○○四年到二○○九年创作的随笔五十多篇。本书亦是堺雅人某种形式上的自传,轻描淡写间,娓娓道来过往人生:高中参加的戏剧社团、大学退学的艰辛生活、艺术人生中的点滴感悟……
他的思考别具一格,下笔活泼灵动,揭示了演员这一职业所不为人知的欣喜和困苦。书中还收录了堺雅人为本书拍摄的独家写真。
2018年11月3日 已读
休憩313rd,读偶像的东西一般不带期望,只是为偶像花点钱表表心意,或者是从字里行间增进对对方的了解。读完这本书,我发现我更加喜欢雅人叔,也觉得他的本性和我更为契合。他在生活中其实是一个十分认真诚恳靠得住的人,而且有很好的阅读习惯,文笔虽谈不上出色但不落俗套而且颇表本心,雅人叔也有选用一些名人名言及典故使文章增色,虽然选的都是论语孔子以及世阿弥这些相对大路的,依然可以看出他的努力,他有在一直阅读,只是时间有限而已。像这样的人,能够磨炼出好的演技并得到认可,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我还是由衷的为他开心
堺雅人 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