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肚大能容 豆瓣
作者: 逯耀东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2 - 10
《肚大能容》是逯耀东两三年中发表于报端的饮食文章的集结,大多为探访饮食的随笔。“烟雨江南”、“钱宾四先生与苏州”等篇,虽不是饮食的文章,但为探访饮食过程中写下的,也可以对饮食的探访提供一个背景的了解。
2018年3月31日 已读
休憩92nd,深夜阅读将悔恨无极,写当代饮食可以催我馋涎者,除却先生也只有个陈晓卿了
文化 美食 逯耀东 随笔
陈旧人物 豆瓣
7.4 (10 个评分) 作者: 叶兆言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7 - 4
本书收录作家叶兆言关于中国近、现代历史上著名文化人物的散文二十九篇,所记叙的人物,上至康有为、梁启超、章太炎,下至苏青、张爱玲等江南才女,既有林琴南、闻一多、朱自清、吕叔湘等文学大家,又有齐白石、张大千等画坛巨匠。本书既是作者的一部读书笔记,从中可以窥出作者的阅读轨迹及阅读心得,同时也是一部近现代文学史话的随谈,加上有点迂腐、俏皮的议论,作者阅读记忆中的历史文化人物走出了尘封的记忆,读着亲切,甚至也有几分感动。
2018年3月29日 已读
休憩90th,三星半,短篇小文一篇写一人类似作品太过泛滥,本书不精不透亦不特别出色,作者不时有些观点令我喜悦。另外我都想发起个募捐给出版社请校对,这样的书印出来自己不难受吗?
叶兆言 随笔
往事点滴 豆瓣
作者: 黄佐临 2006 - 9
本书是著名电影导演黄佐临对年轻时代的点滴回忆。时间跨度始于二十年代末期留学英国 终于文革中被抄家被批斗,但作者并不是回忆年轻时代的苦难,而是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年轻人在苦难中克服种种不利条件,不断地追求艺术的画面。使全书充满了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作者是剑桥大学的文学硕士,文笔极好。因此无论是留学英伦时的浪漫,还是上海“苦斗”剧团时期的艰苦,甚至文革中被抄家被批斗,到作者笔下都成了一幕幕人间喜剧。字里行间充满了老年人对人生的洞见。全书共41篇,约3万字。是黄佐临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新民晚报》上的专栏文字的结集。书中收有45张黄佐临各种阶段的珍贵照片,是从其家属那里直接拿来的 很多都没有发表过。
2018年3月28日 已读
休憩89th,昨天读胜利的困境,石挥一篇提到黄佐临对石的回忆,包括601故事,狗崽子故事以及石边弹钢琴边放屁的故事,哈哈大笑,偶记起自己曾随手买入一本黄先生作品,于是找到读之,发现黄先生可真是个闷骚有趣的可爱人物,有着乐于自黑以娱人的高尚情操,这本书绝谈不上是回忆录,书名中点滴二字再合适不过,只是一些有趣的片段,每篇文章篇幅又极短小,读出些趣味便已终止。黄先生的有趣读这本书很容易可以看到,黄先生的乐观倒也极为鲜明,写石挥苦时他自己势必阔绰不到哪里去,而写文革时对所受苦难也只轻描淡写,或化在段子里作为背景,站桌子脖挂铁丝大板时黄先生津津乐道的写自己故意表演摇摇欲坠结果被善人救下免去苦刑,当做表演的乐趣与好处,我想他整个人生的坎坷艰辛和他面对这一切的态度,都可以浓缩在这一篇当中了。
回忆录 电影 随笔 黄佐临
我为何阅读:探索读书之深层乐趣 豆瓣
Why I Read: The Serious Pleasure of Books
作者: [美] 温迪•雷瑟 译者: 仲伟合 / 王中强 2016 - 6
面对“我为何阅读”这一问题,作者给出的答案是“乐趣”。这个答案足够直接和简单,但作者用了整本书来解释它来自何方。
在本书中,作者结合自身长久、丰富的阅读经历,对文学作品的诸多方面进行了细致、深入的分析:人物和情节,书中的空间,创新,权威性,宏大和私密,以及异域等。作者身兼评论者与读者之职,其见解之广度与深度无疑使阅读的乐趣具有了诸多不同的层次与面向。同时,作者是一位真正热爱阅读之人,既读莎士比亚、塞万提斯、陀思妥耶夫斯基与赫尔岑等经典作家,也读村上春树、亨宁•曼凯尔与艾萨克•阿西莫夫等当代热门作家。以这些信手拈来的名家名作为生动的实例,她的论证趣味盎然又极富说服力。而其在书末给出的“带来阅读乐趣的一百本书”,更是将阅读之乐趣大大扩散开来。
2018年3月21日 已读
休憩85th,此书类似于卡尔维诺为什么读经典,序言可读性与价值还在正文之上,正文显功力而很偏个人化,且有西方书评界偏艰深晦涩的问题,坦言之此书读完对我鉴赏文学作品方面帮助并不大,倒是索引辐射其他作品的效果十分不错。
文学 随笔
上课记 豆瓣
8.0 (39 个评分) 作者: 王小妮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1
这是一本难得一见的“教后感”结集,它记录了来自城市、更来自农村的“90后”一代大学生彷徨、躁动又不失纯真的日常生活和思考。其中不仅收录了2006至2010这五年间,王小妮在海南大学人文学院开设影视写作课程期间的教学笔记,还摘选了部分学生作业和邮件。作为一位诗人,王小妮有更为敏锐的心思,去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种种经验,也耐心观察着年轻学生们的精神和思考状态。她深深地理解学生们的焦虑:“面对现实,批评今天的大学生太急功近利是最无力和最不人性的。如果他们不焦急,不知道养活自己和改变父母的生活,反而有问题。”她反对学生们使用僵化的“好词好句”,让他们用自己的方言去朗读诗歌、表演小品,唤醒最亲切鲜活也最原初的感觉。她尤其关注那些出身底层和农村的学生,提醒他们自己的经历就是一个宝库,不必急于洗去自己身上的“土气”。王小妮的文字,让我们在这个喧嚣的时代,重新想起“理想主义”这个几乎被遗忘、又被误读无数的词汇。
2018年3月20日 已读
休憩83rd,大道至简,十分简约不加修饰的文字,实实在在的做到了简约不简单,一路引发我的回忆和思索,薄薄一本书几乎读了一天,我阅读这本书时的感觉十分好,是因为我在阅读自己,这本书只是催化剂,针对书的内容我几乎没有任何想说点什么的。这本书的风评也必定因人而异分化严重,我很享受这种感觉。
王小妮 随笔
深夜特急 豆瓣
作者: [日] 泽木耕太郎 译者: 陈宝莲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3 - 3
泽木耕太郎所著,陈宝莲翻译的《深夜特急(Ⅱ中东篇波斯之风)》讲述刚踏出车站,我不禁倒抽一口冷气。站前的漆黑广场上,露天躺在地上的人成百上千。有脏布裹着全身而睡的男人;有保持喂奶状睡着的女人;有围着全部家当般大的行李而睡的一家人;有慎重抱着个小袋子而睡的老人……不只是人,还有屈着四肢趴睡的野牛。
《深夜特急(Ⅱ中东篇波斯之风)》中我突然起意,我也露天而睡如何?说不定比差劲的旅馆还安全……我因为长旅而累瘫了,不想再动脑筋。我找个全家人睡在一起的地方,在旁边铺上垫子,上衣卷好当枕头。
一躺下来,星空像是覆盖在身上一般,看起来好近。不久,泥土的微温透过垫子传到身体。在大地温热的裹覆下,随着紧张感的消除,和数千个印度人在同样的天空下过夜,让我感到一般不可思议的安详。
就这样,我在迦耶站前和印度人一越露天而眠;在菩提迦耶的餐馆不用刀叉,而用三根指头抓饭而食;在巴瓜村的厕所不用厕纸,而用手清理排泄行为,我感落从物质中获得了解放,傍佛又有一个自己,变自由了。
2018年2月25日 已读
休憩65th,行至第二本,此系列之意义全出,旅行有意义,旅行之意义在于使迷茫之心宁静安定,虽然言来似空唱高标言语大而无当,但泽木真的让我这个不喜旅行之人深信旅行可以让空洞茫然者寻找到生存之意义,生活之目标。无目标的游走可降诞目标,无意义的逡巡可邂逅意义,这本十足的苦难目睹之旅,苍凉悠远之行记无一处直接抒情直接议论人生,但莫名其妙带入那种感觉,先是在不同文化圈中进进出出带来的犹疑茫然无所适从,继而价值判断在心中淡化而对一切的接受程度增加,于是选项随之陡增,最后心灵自己就做出了选择。我不需要这样的过程帮助我思索,但无可否认这对很多人都是一剂良方。然后印度实在是读得我如痴如醉,我肯定要离这个地方远远的,远远的。可怜那一夜之价相当于一瓶加一杯啤酒的十几岁小姑娘啊!
旅行 泽木耕太郎 游记 随笔
橄榄香 豆瓣
作者: 董桥 海豚出版社 2012 - 2
《橄榄香(精)》是董桥创作的小说集。 《橄榄香(精)》收录了《半生缘》、《小寒碧斋》、《紫薇园》、《无语》、《杜公馆》、《鹤顶红》、《小红楼》、《远山行》、《曼陀罗室》、《简爱》、《玉琮》、《一翦梅》、《念奴娇》、《啸月轩》、《月芽山馆》、《莲房》、《鲍西娅》、《待春风》、《二小姐》、《平庐旧事》等作品。
2018年2月9日 已读
休憩55th,董桥浮华俗艳文风在本书中淋漓尽致,全书回忆女子尽数绰约婉转,形容其容貌体态极尽肉麻之能事,且对这些女子对他乃至于对他人每个暧昧亲昵细节绝不置而不问,势必点出。书名橄榄香也来自某老夫的少妻电话中对他的一吻。此书充分体现了董公的有贼心没贼胆以及一个老犹闷骚的不羁心灵。坦言之此书可读性相当不错,但也暴露了董公文风之套路,写好人三板斧写坏人板斧三,尤其《杜公馆》一篇,董公以其一如既往之拉杂随意文风,掺以间或出现的诗词美句,描写了一个包二奶的故事,语言难以形容我读这一篇时候的欢乐,妈呀笑死我了。十分有趣
董桥 随笔
清白家风 豆瓣
作者: 董桥 海豚出版社 2012 - 2
《清白家风(精)》收录了作者董桥创作的三十篇作品。 《清白家风(精)》具体收录了《扇子有情》、《坚道有个管先生》、《写给刘若英的新书》、《西园一枝》、《记戴立克》、《李子不甜》、《钱穆字幅的联想》、《伤逝》、《清白家风》等文章。
2018年2月9日 已读
休憩53rd,总体恬淡可读,间或夸人时肉麻虚浮“美极了”、“美死了”不一而足。仍围绕文玩、故交、大师几大董桥喜爱话题展开。我最喜欢此书的一点是:董桥每每发现东西好,求之不得或价昂不能收为私庋,他并不十分遗憾,依然抱持着浓浓的兴趣,赞美着欣羡着那东西,这态度一下子拉升了我对他的好感值。龂龂以求求之不得亦不自苦,这一人生态度很是值得我参考。
董桥 随笔
景泰蓝之夜 豆瓣
作者: 董桥 海豚出版社 2012 - 2
《景泰蓝之夜》是作者谈文玩、以及人物交往的随笔,作者与沈尹默、张充和、沈从文、台静农、朱家溍、王世襄……那些风华绝代的人们的交往,那典雅无比的乾隆掐丝珐琅套盒,那娟秀的小楷,那淡雅的墨梅,那细致的工尺谱,那余香袅袅的香炉,无不充满意趣和韵味。包括《墨梅枝谭》、《芦塘鸳鸯》、《黄溶书扇小注》、《毛姆书录与藏画》、《盖斯凯尔夫人》、《沉香钩沉》、《沈尹默蜀中小品》、《吉庆栈遗闻》、《沈尹默的小手卷》等。
2018年2月8日 已读
休憩52nd,此卷大率绕文玩手迹而写,颇有看头,除第一篇俗腻令人生厌。沈尹默沈从文手卷两篇读来喜出望外,几阙词美不胜收。“离骚心事远游身,西江何限水,南北几多尘”;“桃花惯作新装束,竟惹游人目”;还有最喜一句“石林茅屋有湾畦,与子平分风月复何疑”
董桥 随笔
大书特书 豆瓣
One for the Books
8.6 (7 个评分) 作者: (美) 乔·昆南 译者: 陈丹丹 商务印书馆 2014
本书是关于书的书,作者乔·昆南相信“书有转变的魔力,把黑暗变成光,把虚无变成存在”,这种对书的深刻感情,想必会引发爱书人的强烈共鸣。与同类作者想比,他的阅读十分纯粹。在数字出版的冲击下,书店一家家倒闭,读书的人也跟着减少了,书将何去何从?昆南和许多爱书人一样也在思考这个严肃的问题。本书虽然是在书处在一种困境之中所产生的思考,但作者用有趣的笔风讲述自己与书结缘、相恋到无时无刻不能分离的故事,让人笑不可抑。本书审视了当今的阅读生态,触及热情专注的书商、遭受围攻的图书馆,以及爱书人的日常困境。昆南不仅讲了自己的读书癖好,更通过调查与问询的方式研究了朋友们、家人等的读书习惯以及读书与交友的有趣故事。不同于坐而论道、与读者保持距离的书之书,本书让真正的爱书人难以忘怀,并刺激他们读更多的书。
2018年2月2日 已读
修行5th,世上没有两片形状相同的雪花,也不会有两个完全相同的读书人,读书一事隐私且自我,因而也是我最不想和别人聊的领域,可与知者道而已。但喜出望外的是,此书作者与我在阅读习惯阅读态度对待书籍与古籍态度对待作家态度不喜讨论读书态度都如出一辙,乃至不喜读书会因其广泛存在抱团刷一致,不喜阿特拉斯喜欢非普通读者乃至罗西与苹果酒这种超小众书籍,太多太多一致了,于是阅读变成享受,变成完善自己成型思想的过程。本书作者高度自我,嬉笑怒骂尖刻锋利,会让一些读者很受伤吧。前一半所言讲内容属读书人共同面对的问题的看法,后一半则和他本人生活经历乃至兴趣具体领域紧紧相连,导致共性不断减少,这一点反而让我很恐惧,他比我大约五十岁,他的观点乃至谈吐文风都和我高度类似,那么,等我变成了一个这样的老头时,是不是也这样呢?
书话 随笔
都嘟·第二季 豆瓣
作者: 马未都 2016 - 2
这是收藏家马未都的同名自媒体节目精选,该节目在优酷上线不到一年,点击过2亿,粉丝超五十万。衣食住行天文地理无所不包,有知识,有见解,更有人生心得。内容丰富,态度诚恳,趣味横生,读之增广见闻,亦可获得宝贵的生活经验,可谓老少皆宜,男女通吃。可做休闲读物,亦可作文化百科。全书收录四十三篇精心整理的脱口秀,每篇附有一件难得一见的文物实图,并有作者透彻的讲解。
2018年1月30日 已读
休憩40th,三星半,马先生不聊本行,识见道理均属泛泛,不过不失也无惊人出彩之处,是十分标准的平庸。此书后一半也不知是马先生自己也觉察到再这样讲不行还是技痒难耐,开始讲起有关文物的故事,立刻技惊四座艳压全场令人不能释卷,他也没怎么刻意捋着叙事技巧美化故事,就是那么随口讲,但确实好看之极,可见在某领域当行出色的肚囊宽绰之人是多么的富有魅力!
文化 随笔 马未都
霜红室随笔 豆瓣
作者: 叶灵凤 2012 - 8
《海豚书馆:霜红室随笔》收录了叶灵凤的三十五篇散文,从内容上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主要是在北京的见闻,这可能是叶灵凤在1957年回北京观光时对新中国的感受,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新中国建设的赞叹;一是主要回忆文人,如郭沫若,成仿吾,柯仲平等,此外还有聂耳,记录了他们的一些逸闻趣事;一是作者的老本行,对艺术的研究心得,如版画,石刻画像,拓印,版本等的考证和研究,足见作者收藏之功底;此外就是作者关于风俗的描写,是作者对于生活的趣味感受。
2018年1月27日 已读
休憩34th,海豚出版用于补缺的文集遗珠,并没剩下什么干货。开篇文艺行脚有史料价值,1957年代表香港访问北京的见闻很有趣,其他部分令人兴致缺缺
叶灵凤 随笔
风声·雨声·读书声 豆瓣
作者: 朱学勤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 - 9
本书记载了作者带着“问题意识”问学十年的心路历程,既有甘坐冷板凳写出的学术文章,也有破门而出,剑锋直指时代命题的短论,书评,在一束意气风发的论述中,蕴涵着“笑着的”、“叫着的”、“哭着的”深度思想拷问。这些学理层面的思索,笔端常带感情,反映了一个思想史学者的真知灼见和对国家、民族命运的热切关注,对精神生命的自我淘洗和执著追求,在浮躁蔽日的当下显得弥足珍贵。
2018年1月27日 已读
修行4th,潘恩至卢梭至顾准,质量依次而降,全书呈明显高开低走,不是朱学勤后劲不足,实是前一半质量太高,朱先生有关知识分子职责,使命,社会地位与位置以及就此衍伸出的中国知识分子传统中最终关怀的缺失和随之产生的儒学缺失宗教属性难以满足宗教需求,还有中国政治传统嬗变等内容都十分极其特殊的精彩,知识分子独立人格,应如是。
思想 朱学勤 随笔
青玉案 豆瓣
4.8 (5 个评分) 作者: 董桥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 1
董桥记写其集藏古玩的因缘情意,淡笔点染长辈之温情、友朋之相契:梅家灵芝,萱园嫁妆,亦梅先生,乔志高先生,林语堂的半个学生,王世襄的狮子,脂砚斋杏花,倪元璐的字,与陈文岩吹水,老客栈悲歌,徐志摩的旧藏,杨绛先生的来信……富于文人意趣,情韵悠悠,最见精彩。书名借用贺铸名作词牌《青玉案》,老旧的词牌名和他新撰的文玩小品书中重逢,就像一场一见钟情般的艳遇。内地首次引进,精装面世。
近年董桥的新书在装帧上总喜欢花一番心思,仿古典书的皮纸装帧,烫金的封面,实在叫人爱不释手。这本装帧雅致的本子,载有四十四篇董桥的最新文章,带您走进董桥的古董、旧书珍藏的世界。
2018年1月26日 已读
休憩33rd,连读两本董桥实为不智,此本质量亦不如记得与立春前后
散文 董桥 随笔
记得 豆瓣
8.7 (6 个评分) 作者: 董桥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 1
董桥写自己所藏的新旧清玩,这些有生命、有故事在里头的文人宝贝:如梁启超的遗墨,王世襄的玉钗葫芦,张充和的书画,林青霞的新书……从故事里走出来的,是清玩,更是人物,淡淡地栖身古雅的人物。他的散文是日常的叙事,平淡、平常、平实,清新可读。
在这个文字日渐粗糙化的年代,董桥把玩诗词、古画、闲章、羽扇……文字精致圆熟,具贵族的优雅逸致与文人的婉约多情。
2018年1月26日 已读
休憩32nd,变老的征兆已经不断出现,比如熬不动夜 比如身体扛辛苦能力大大减退,比如实在有点阅读过量导致眼睛开始花,又比如开始真而且真的能品出董桥好处。一言以蔽之曰,只要董桥不玩词藻,便是一流随笔家。本书围绕的文玩,名人墨迹,笺等等,都是我深好之物,可惜玩不起,挣钱之路漫漫道远,这份觊觎则可保留,是为阅读对个人野心与上进心促进之实证。
散文 董桥 随笔
独立日:用一间书房抵抗全世界 豆瓣
5.7 (6 个评分) 作者: 魏小河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 2015 - 6
这是一本年轻人写给年轻人的书,一本关于书的书。
普通读者魏小河,坚持原创经营“不止读书”两年,获得250000读者订阅,5000000人次阅读,成为新媒体“最懂年轻人的书评人”。本部处女作涉及书房、书店、书单、读书随笔等,为你打造理想的个人读书生活。
全国首个专注独居生活的文化品牌“独立日”开篇力作,从读书开始,找寻一个人生活的乐趣。
俞晓群、梁鸿、阿乙和25万读者诚意推荐,给新生活一个契机。
你理想的读书生活是什么样的?
不管房间大小,开辟一个属于自己的读书空间,用一间书房抵抗全世界;每天下班,看一篇书评,读一本书,在墨香中找寻生活趣味;如果累了,就去你所在城市的独立书店逛逛,说不定有奇妙的相遇;当你想去独自探寻这世界的美好时,书单,是最好的指引。
本书收录14间温馨私家书房,49篇魏小河精选读书随笔,11家最美独立书店,11份俏皮书单,为你打造理想的个人读书生活。
2018年1月26日 已读
休憩30th,作者选书是有一套的,书评书目与附表书目都有格调,书评自身质量则十分一般,除唐诺几篇当行出色外其他都浮皮潦草,推荐几本小说集遣词造句基本看不出区别,顺带一提,装帧十分美型,书名起的也好,正文没啥好读。
随笔
立春前后 豆瓣
作者: 董桥 海豚出版社 2013 - 4
该书由董桥新近专栏文章结集而成,内容主要是有关他收藏的古董、文玩,以及这些文玩、古董背后文人的故事和他自己的经历和感悟。这些文章仍然承袭董桥以往同类作品的风格,笔调沉稳浑厚,蕴藉隽永,感情真挚灵动。
2018年1月24日 已读
休憩23rd,多年来对董桥乏好言语,对其七宝楼台砸碎成片复拼成马赛克的无谓华丽与矫情文风十分不喜,偶读此书却十分欣赏,此书全无上述积俗,乃是老爷子上了年纪从心所欲不逾矩的一本文集。行文无愧散文之散,随笔之随,想到哪就写哪,时而流水账时而叙典故时而一笔带过,初时我被这意识流散文搞成呆头鹅,读着读着却十分入戏,深觉隽永。董桥之妙句妙引与灵光一闪之妙谛为数不少,其他能手也不逊色,难为他这种天马行空劈面一句却又无烟火气无刻意为之之嫌的本事,这一本实打实说哪里特别好还真讲不出,随意读之以消永昼却实属上等恩物。
董桥 随笔
机器猫史话 豆瓣
作者: 周公度 暨南大学出版社 2014 - 3
该书是诗人、佛教学者周公度的随笔集。收录了作者主编《佛学月刊》前的多数代表作品。包括《我日论》《女服务员很重要》《按摩举要》《瓜子小谱》等著名的随笔。
2018年1月6日 已读
休憩3rd,诗人行文走笔肆无忌惮,色狼本心全显,见漂亮服务员则口水滴答,见郭碧婷则赞为最佳平胸,去买唐诗汇评会买回来一本吴佩慈写真集。但好在他十分准确把握住了口花花到猥琐边缘的微妙界限,因而反真诚随意,妙趣横生,诗人偶尔流露出的大男子主义很讨嫌,但诗人嘛,并不会在意政治正确,更不在乎你我喜欢他与否,单纯抒发表达而已。从这角度看,这是本有趣好玩的书。
周公度 随笔
洛城论学二集 豆瓣
作者: 胡文辉 2017 - 8
胡文辉的这本新著《洛城论学二集》,为“六合丛书”新书之一种,内容并不单一,大致分为四类:考证性的论文、掌故与诗学、读书札记(书评)、以及时评。
2018年1月5日 已读
修行3rd,16年修行第三本正是洛城论学集,两年一巧合,令人一喜。老胡有三处极为可爱,一为史学功底深厚而长于论辩,屡屡斥辛德勇等大咖而能力证其非令人信服;二为三观正而厌恶圣母;三为一叶一花皆可触发灵感做出一篇偌大文章,本书中以阿飞正传无脚鸟,以鹿鼎记,以檀香刑为引子各有一篇雄文。而此书中最令我喜欢的一篇则是界定宽恕边界,批判圣母婊的檄文。老胡是我近年来最喜之学人,没有之一。
思想 胡文辉 随笔
既见君子 豆瓣 Goodreads
8.0 (54 个评分) 作者: 张定浩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 - 1
读过去的诗,也是在说当下的事。诗中虽处处有鸟兽草木,但它们从来都是人世的投影。鸢飞鱼跃,是人的境界;黍稷方华,是人的情感。兴观群怨,事父事君,都是和人息息相关的事情,处处都基于对过去的理解和认识。因而,这本书正是通过努力触碰和谈论一些最优秀的古典诗人,来丰富和安定自己当下的生命。
-----------------------------
先是挑着看,然后又通读一遍,真是很喜欢。且时或想起十几年前草写《诗经别裁》时的情景,觉得心态竟是十分相似,然而却是很久没有这样去读诗了,羡慕,更是钦慕“既见君子”的与古人相会,除了体贴也还有贴心的想象。虽然是个人化的,但是我却忍不住悄悄相随成为约会的窥视者,收获了一腔欢喜。
——扬之水(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
作者写过去时代的诗与人,也是叙说当下。诗歌不仅让人“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更印证着我们生命中的缺失。将自己读诗体验付诸这样一种本真的叙事,是令人称羡的创作,这其中有一点天真,一股灵气,还有深沉而细腻的襟怀与情感。
——李庆西(《书城》杂志执行编委)
在这些文字尚未被收束起来印成一册书时,我曾一篇篇搜集它们,打印了带在上班路上看。你看到你心里最深的困苦无告,作者都帮你说了出来;你看到一代代伟大深邃的心灵,是怎样在人世跌宕;你知道了这些都是必须要走的路,你会通过这些桥,去往更开阔的地方。对于这样一本书,除了读、摘抄和体会,很难再说更多。我不吝啬用“最好”来形容它——这是我读过最好的写古典诗歌与诗人的书,里头每一篇都是最好的怀人文章。
——肖海鸥(读者)
我一直想谈谈那些过去时代的诗与人,不是做文学批评,也不是做考据翻案,约翰逊《诗人传》那种,我更是没有资格,也觉得于己无益。倘若硬要为自己的谈法寻个究竟,或者可以用“安得促席,说彼平生”这句陶诗来比附。T·S·艾略特在《安德鲁·马韦尔》的开头说道:“这里没有任何翻案文章要做,谈论他只是为了有益于我们自身。”张文江老师在讲丹霞天然禅师的时候说:“好玩的是我们自己。”他们的这些话给我开辟出一条道路,至于能通向哪里,自己也不能确定。
——张定浩(本书作者)
2018年1月5日 已读
休憩2nd,个人化气息高度浓重的一本诗歌随笔心得集,作者应也喜欢写诗,行文有诗歌韵律与结构之影,书中引熊十力读诗经,云“读他人实际上还是读自己(大意)”,此书作者则是写他人实为写自己,笔触并未掩饰,应该也没过分矫情造作,于是是否喜欢这本书变成了是否喜欢作者这个人。结论是,我和作者气场不合。此书文字不错,作者知识面也广,具有一本不错书籍的基本条件,但阅读全程不能入戏,始终疏离勉强,间或一点可以共鸣,很快也消失在他人心情琐语类型的在我无用信息之中,一本小册子,却读出倦怠煎熬情绪,不知为何【补记,适才发现书背上扬之水的推荐词,觉得一切都合理了,扬之水同样属于我说不上她哪不好,但作品就是和我不对盘的这类人,她对作者的推崇想必也是真心气味相投,我只好两个都不喜欢】
古典 古典诗词 文学评论 诗歌 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