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最后的晚餐 豆瓣
作者:
沈昌文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7
- 8
这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他曾经当过银楼小学徒,出版社校对员,当过社长秘书、主任、副总编、总经理;他曾主持《读书》杂志和三联书店,他曾策划《万象》杂志和“书趣文丛”;他曾用二十个字概括自己的编辑生涯——吃喝玩乐、谈情说爱、贪污盗窃、出卖情报、坐以待币。他就是本文作者,自称为书商的前三联书店总经理兼《读书》杂志主编沈昌文先生。全书分为两个部分。上半部分记述了他在主编《读书》杂志期间,与费孝通、吕叔湘、胡绳、金克木、许国璋、史枚、冯亦代、陈原、许觉民和柯灵等文化老人交往的点点滴滴,记录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时期一代知识分子思想解放的轨迹,以及他们的精神追求和文化梦想。下半部分记叙了他编辑、出版活动中独具特色的“以食会友”的轶事,既有如何在饭桌上与作者交流、获得佳作名稿的趣事,也有他对饮食图书的点评,更引人入胜的是他侃侃而谈的食经,如北京的小吃,如“普京”和“小二”,如“带着臭豆腐去旅行”等等。作者的文字独树一帜,从看似拉家常扯闲篇、平实而亲切的行文中,我们看到的是他为人的真诚和坦诚。
快雪时晴闲看书 豆瓣
作者:
杨小洲
中华书局
2009
- 10
作者妙笔点评近五六年间所出钟意之书,时见快意笔墨,可算一详细的私人阅读小史,亦足供同好参考。另以钟叔河、陈子善、止庵三位编者为例,细细评说三十年间周作人著译编辑出版故事,意义自不可小觑。最后为数篇民国旧书随笔,趣味洋溢,颇值赏读。
收在此册里的文字,多为关于书的闲话,曰“闲看书”是也。原本自己写作谈书的文章皆为约稿,数小时之内写完交卷,数天之后便见载报端,往往写过便忘,再读则如阅别人所作,自己早不记得。今检阅旧作,有“随伊迷路为看花”之慨。不过谈书的文字好在随兴而发,书里书外信手写来,最能看出个人感受,虽见识高低因人而异,但由此所得的趣味留在文字上总是好事,或者藉这些文字而体味所谈书籍的别样景致也未可知。
关于书,可谈的话题很多,读书人或爱书人都是此间同道,一是对书多有依赖,一是对书多怀情感。此前曾说藏书如藏美,金钱和精力都花费在她身上;书房似闺房,时间和情趣都消磨在这里。对于书,我们尚有许多无法言说的感受,或统如一句话:乐在其中。
己丑正月初三,守于长沙病母身边
收在此册里的文字,多为关于书的闲话,曰“闲看书”是也。原本自己写作谈书的文章皆为约稿,数小时之内写完交卷,数天之后便见载报端,往往写过便忘,再读则如阅别人所作,自己早不记得。今检阅旧作,有“随伊迷路为看花”之慨。不过谈书的文字好在随兴而发,书里书外信手写来,最能看出个人感受,虽见识高低因人而异,但由此所得的趣味留在文字上总是好事,或者藉这些文字而体味所谈书籍的别样景致也未可知。
关于书,可谈的话题很多,读书人或爱书人都是此间同道,一是对书多有依赖,一是对书多怀情感。此前曾说藏书如藏美,金钱和精力都花费在她身上;书房似闺房,时间和情趣都消磨在这里。对于书,我们尚有许多无法言说的感受,或统如一句话:乐在其中。
己丑正月初三,守于长沙病母身边
金钱永不眠 豆瓣
7.7 (6 个评分)
作者:
香帅无花(唐涯)
中信出版集团
2017
- 3
《金钱永不眠》,资本市场观察、经济改革大势、金融史、金融常识在笔下流转,人来人往好不热闹,人间烟火也别有趣味。
在《金钱永不眠》中,她写韩国经济改革,犹如镜子里看中国的改革;她写商人的历史地位,写哪个朝代适合安放马云;她写中西方的金融发展脉络,写香港金融经济历史的客途秋恨;她写美国股灾,写A股市场惊心动魄几十年,写2015年的熔断三部曲,写万科宝能;她也写资产证券化,写蚂蚁花呗、京东白条,写期权和存款保险制度,用白话写现代金融学理论与常识……
在香帅笔下,金融市场和经济现象都是有温度的,有知识也有情怀。江湖熙熙攘攘,有金钱、有情感,有朋友、有陷阱,有资本冷漠、有古道热肠。翻开《金钱永不眠》,你犹如在看一幕幕资本操控的剧,一边看,一边叹息,一边回味,读出一个不一样的金融江湖。
在《金钱永不眠》中,她写韩国经济改革,犹如镜子里看中国的改革;她写商人的历史地位,写哪个朝代适合安放马云;她写中西方的金融发展脉络,写香港金融经济历史的客途秋恨;她写美国股灾,写A股市场惊心动魄几十年,写2015年的熔断三部曲,写万科宝能;她也写资产证券化,写蚂蚁花呗、京东白条,写期权和存款保险制度,用白话写现代金融学理论与常识……
在香帅笔下,金融市场和经济现象都是有温度的,有知识也有情怀。江湖熙熙攘攘,有金钱、有情感,有朋友、有陷阱,有资本冷漠、有古道热肠。翻开《金钱永不眠》,你犹如在看一幕幕资本操控的剧,一边看,一边叹息,一边回味,读出一个不一样的金融江湖。
边走边啃腌萝卜 豆瓣
7.8 (26 个评分)
作者:
[日] 妹尾河童
译者:
蔡明玲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1
- 4
本书为妹尾河童上世纪80年代应朝日新闻社《周刊朝日》之约撰写的旅行随笔。河童此行是以日人饮食生活的原点腌萝卜为线索,从东京都出发,北至北海道,南抵鹿儿岛,西达鸟取,不仅一路品尝了从监狱、寺院直至远洋渔船厨房里的腌萝卜,就连民间腌萝卜迷的自制产品也不放过,最后竟至亲自做起薰萝卜来。在寻访腌萝卜之余,河童还不时偏离主题,忽而关注公害、食品安全和医疗保健,忽而又对食盐和竹纸的制作刨根问底,对东北雪国早已消失了的山野猎人也充满好奇……自然,那个记录着一代日本都市年轻人梦想的“樱桃乌托邦”旧址也不会逃不脱他的眼睛。每一次跟随河童旅行都收获不菲,这一次当然也不例外。虽然没有亲口尝到各种独具风味的腌萝卜,但其细致入微的描述已令人垂涎;河童讲述的几个普通村庄的故事,见证了日本人的勤奋和上世纪80年代日本的乡村生活,而河童友人受其嘱托写来的海外腌萝卜报告,也令人依稀感受到日本移民的乡愁。
亦摇亦点头 豆瓣
7.6 (5 个评分)
作者:
刀尔登
中国文史出版社
2015
- 8
在刀尔登已经出版的书中,这本书最深切地披露了作者的个人经验。
刀尔登不教你怎样读书,他知道读书不是可以教出来的。对于刀尔登来说,每本书都如同一颗种子,在心中生根发芽,成长为一个问题。多年来,他就在这些问题的浸淫中度日。刀尔登认为每读一本书,只意味着我们有义务传递经验。每读一本书,我们便多了一些“已知的未知”— 将精神世界的边际向前推进一寸,未知世界的规模便扩大了一尺。这是折磨,也是最令人着迷的地方。所以,他痴迷了几十年。
世界上没有一个爱好比爱读书更费时间。任何事情都有能做完的一天,但读书这件事永远做不完。
刀尔登不教你怎样读书,他知道读书不是可以教出来的。对于刀尔登来说,每本书都如同一颗种子,在心中生根发芽,成长为一个问题。多年来,他就在这些问题的浸淫中度日。刀尔登认为每读一本书,只意味着我们有义务传递经验。每读一本书,我们便多了一些“已知的未知”— 将精神世界的边际向前推进一寸,未知世界的规模便扩大了一尺。这是折磨,也是最令人着迷的地方。所以,他痴迷了几十年。
世界上没有一个爱好比爱读书更费时间。任何事情都有能做完的一天,但读书这件事永远做不完。
与鬼为邻 豆瓣
7.3 (15 个评分)
作者:
萨苏
文汇出版社
2009
- 4
这是萨苏在日本生活、工作9年,观察日本和日本人最真切的笔录。一本中国人写作的图文版趣味《菊花与刀》。中国人感知日本、解读日本、研究日本,和日本人交往的必备读物。书中初次收入萨苏及家人照片,近百幅图片直接将日本呈现读者眼前。
全书收作品76篇,分为四辑:第一辑“与鬼为邻”。描写中国人在日本和日本人来中国的际遇;第二辑“与鬼为伍”。写作者在日本的工作体验;第三辑“鬼头鬼脑”。作者身在现场,贴身观察日本政坛人物和政治运作;第四辑“鬼脸存照”。是作者在日生活9年对日本社会、习俗、文化、教育、世相百态的感受记录。
如果说,本尼迪克特的《菊花与剑》分析了60年前美国人想象中的日本和日本人,萨苏这本《与“鬼”为邻》展示着21世纪中国人面前的日本人和日本,堪称一本中国版“樱花与刀”。
全书收作品76篇,分为四辑:第一辑“与鬼为邻”。描写中国人在日本和日本人来中国的际遇;第二辑“与鬼为伍”。写作者在日本的工作体验;第三辑“鬼头鬼脑”。作者身在现场,贴身观察日本政坛人物和政治运作;第四辑“鬼脸存照”。是作者在日生活9年对日本社会、习俗、文化、教育、世相百态的感受记录。
如果说,本尼迪克特的《菊花与剑》分析了60年前美国人想象中的日本和日本人,萨苏这本《与“鬼”为邻》展示着21世纪中国人面前的日本人和日本,堪称一本中国版“樱花与刀”。
书商的旧梦 豆瓣
8.0 (5 个评分)
作者:
沈昌文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7
- 8
这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他曾经当过银楼小学徒,出版社校对员,当过社长秘书、主任、副总编、总经理;他曾主持《读书》杂志和三联书店,他曾策划《万象》杂志和“书趣文丛”;他曾用二十个字概括自己的编辑生涯——吃喝玩乐、谈情说爱、贪污盗窃、出卖情报、坐以待币。他就是本文作者,自称为书商的前三联书店总经理兼《读书》杂志主编沈昌文先生。在这部文字平白、看似东拉西扯的小书中,他记录了一个编辑、出版人“以文会友”办杂志“谈情说爱”当编辑的历历往事,彰显出为他人做嫁衣而不厌苦累更不计名利的高尚风范,他对出版事业的满腔热情,更从中可看出新中国出版事业的艰难前进步伐。
深夜食堂 私享料理 豆瓣
深夜食堂の勝手口
作者:
[日] 堀井宪一郎
译者:
吕凌燕
浦睿文化·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6
- 6
美食怎么那么调皮~
你从未读过的个性美食随笔告诉你,料理的属性不止于美味,还非常好玩!
•竹子是木材,那么吃竹笋也就是在吃树。这不是很奇怪吗?
•土豆炖肉的背后竟然掩藏着“意图欺骗男人的女人的心理”?
•不就是个荷包蛋嘛?堀井饶有深意的告诉你,荷包蛋的魅力在于“蛋黄周边漂浮的不确定性”。伟大的蛋黄就是荷包蛋的一切。
•玉子烧的黄是本色,始终如一。但红香肠的红色却是另一码事,掺杂着谎言的味道。就像是显高五公分的内增高鞋,抑或乡下节庆夜市上自诩“东京流行款”的招牌商品,透着几分勉力而为的心酸感。
•猪排盖浇饭要从上往下竖着吃,猪排盖浇饭是竖着吃起来很方便的盖浇饭。正是纵切面的存在,使得猪排盖浇饭成为盖浇饭中的大佬。
•猪肉加蛋汁就是开花盖浇饭,牛肉加蛋汁就是他人盖浇饭。文化盖浇饭不知是怎么回事,点来一探究竟,原来是炸虾加蛋汁。炸虾裹上蛋汁就有文化了?
……
作者朴实有趣的文字配上《深夜食堂》的暖心漫画——犹如便当界两大明星“红香肠”和“玉子烧”的强强联手,温暖加分、趣味加倍!
《深夜食堂 私享料理》是《深夜食堂》作者安倍夜郎的30年老友,日本生活观察家堀井宪一郎所写的个性美食随笔。其中每一道都是读者耳熟能详的料理。而堀井则以他独特的视角,温暖朴实又有趣的文字向你娓娓道来美食的广阔,深奥,有趣的美味世界。
如果《深夜食堂》是安倍“人与食物”的温情物语,那么《深夜食堂 私享料理》则是堀井“食物与人”的幽默趣话,就是能让人非常开心!
你从未读过的个性美食随笔告诉你,料理的属性不止于美味,还非常好玩!
•竹子是木材,那么吃竹笋也就是在吃树。这不是很奇怪吗?
•土豆炖肉的背后竟然掩藏着“意图欺骗男人的女人的心理”?
•不就是个荷包蛋嘛?堀井饶有深意的告诉你,荷包蛋的魅力在于“蛋黄周边漂浮的不确定性”。伟大的蛋黄就是荷包蛋的一切。
•玉子烧的黄是本色,始终如一。但红香肠的红色却是另一码事,掺杂着谎言的味道。就像是显高五公分的内增高鞋,抑或乡下节庆夜市上自诩“东京流行款”的招牌商品,透着几分勉力而为的心酸感。
•猪排盖浇饭要从上往下竖着吃,猪排盖浇饭是竖着吃起来很方便的盖浇饭。正是纵切面的存在,使得猪排盖浇饭成为盖浇饭中的大佬。
•猪肉加蛋汁就是开花盖浇饭,牛肉加蛋汁就是他人盖浇饭。文化盖浇饭不知是怎么回事,点来一探究竟,原来是炸虾加蛋汁。炸虾裹上蛋汁就有文化了?
……
作者朴实有趣的文字配上《深夜食堂》的暖心漫画——犹如便当界两大明星“红香肠”和“玉子烧”的强强联手,温暖加分、趣味加倍!
《深夜食堂 私享料理》是《深夜食堂》作者安倍夜郎的30年老友,日本生活观察家堀井宪一郎所写的个性美食随笔。其中每一道都是读者耳熟能详的料理。而堀井则以他独特的视角,温暖朴实又有趣的文字向你娓娓道来美食的广阔,深奥,有趣的美味世界。
如果《深夜食堂》是安倍“人与食物”的温情物语,那么《深夜食堂 私享料理》则是堀井“食物与人”的幽默趣话,就是能让人非常开心!
太宰治的脸 豆瓣
8.0 (12 个评分)
作者:
李长声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4
- 8
本书主要谈文学、作家及出版。作者早年曾主编《日本文学》杂志,关于文学与作家的内容犹如取自自家药笼。近年来日本文学译介日益增多,读者读其书,更希望知其人。前半部以作家为轴:永井荷风、谷崎润一郎、太宰治、坂口安吾、井上厦、丸山建二……作者在描写一位作家时,往往从最典型的人物特征或生平逸事入手,以一斑窥全豹;而当这些文章排列在一起,则呈现出一部别有趣味的日本文坛列传。接下来是关于历史小说的一辑文章,作者曾翻译过藤泽周平《黄昏清兵卫》,谙熟日本历史小说三昧。后半部以文学特征或分类为纲,如私小说、官能小说、推理小说、恐怖小说、轻小说、超短篇等等,杂以“作家的无聊故事”:学历、自卑、自杀、亡命等等,横看成岭侧成峰,呈现出日本文学的丰富面目。至于《编辑造时势》、《误译的深度》、《翻译是批评》诸篇,则体现出作者对文学、出版、翻译的独得之见。
昼行灯闲话 豆瓣
作者:
李长声
译林出版社
2015
- 8
《昼行灯闲话》是“文化知日第一人”李长声先生2012年3月至2014年2月发表的专栏文章合集,以微醺之笔,将日本文化、文人、文字信手拈来,趣谈开去:
茶道、武士道,日本“头头是道”,却偏无“味道”?睡榻榻米、赏枯山水、逛二手书店、品吟酿酒,日本味道未必都在舌尖。浮世春画、AV女优、食色文学、僧人娶妻,说说日本古今“多样性”。也谈夏目漱石、川端康成、村上春树、东野圭吾,文人那些事儿……所涉主题丰富多样,见解精深真灼,堪称日本文化万华镜。
精彩篇目:《活吃龙虾》《粹》《枯水枯山费苦心》《咸萝卜的禅味》《少女癖》《小和尚从哪里来》《浮世绘的纠结》《千年友好的画皮》《作家与酒》《旧书店血案》等。
茶道、武士道,日本“头头是道”,却偏无“味道”?睡榻榻米、赏枯山水、逛二手书店、品吟酿酒,日本味道未必都在舌尖。浮世春画、AV女优、食色文学、僧人娶妻,说说日本古今“多样性”。也谈夏目漱石、川端康成、村上春树、东野圭吾,文人那些事儿……所涉主题丰富多样,见解精深真灼,堪称日本文化万华镜。
精彩篇目:《活吃龙虾》《粹》《枯水枯山费苦心》《咸萝卜的禅味》《少女癖》《小和尚从哪里来》《浮世绘的纠结》《千年友好的画皮》《作家与酒》《旧书店血案》等。
日下书 豆瓣
7.4 (18 个评分)
作者:
李长声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
- 3
《三国志》何以在日本风行三百余年,吉本芭娜娜与漫画的千丝万缕,《叶隐闻书》的湮没与流行,小说之外的村上春树……
——这是你不知道的文坛掌故,和无法想像的兴废传奇。
这本随笔论及日本书业的方方面面,从著书到出版,从编辑到作者,文字温润风趣,见解精辟入里,既是文人胸怀,更见学者功底。出版业界人士固可从中取经,爱书人亦可一睹日本文坛风采。谈及日本书业的历史与发展,爬梳剔抉;闲话作家们的风流往事,生趣盎然,而文末结语处述说其个人观点,每每让人玩味再三。
这是一本介于吉川英治与吉本芭娜娜之间的书,
也是一本兼顾爱书人兴趣与出版人专业的书。
——这是你不知道的文坛掌故,和无法想像的兴废传奇。
这本随笔论及日本书业的方方面面,从著书到出版,从编辑到作者,文字温润风趣,见解精辟入里,既是文人胸怀,更见学者功底。出版业界人士固可从中取经,爱书人亦可一睹日本文坛风采。谈及日本书业的历史与发展,爬梳剔抉;闲话作家们的风流往事,生趣盎然,而文末结语处述说其个人观点,每每让人玩味再三。
这是一本介于吉川英治与吉本芭娜娜之间的书,
也是一本兼顾爱书人兴趣与出版人专业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