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金陵五记 豆瓣
作者: 黄裳 金陵书画社 1982 - 6
2018年11月2日 已读
休憩312nd,黄裳先生的好处一在书话,二在身为记者多年经历多积累下来的满腹掌故,当真论起文笔不过中人,那篇有名的“老虎桥边看知堂”实在写的很一般。为何想拿他来评论一番呢?此书中黄裳先生也去寻找王安石故居了,凑巧今年一整年我的床头书都是花随人圣庵摭忆,其中访安石故居一则我十分喜欢,对比之下比起本家黄濬,黄裳太不够打了。巧的是,此书里还津津乐道写了不少阮大铖,哎哟我久知此人大节有亏但腹中有料,没想到这么好,诗作不在晚唐诸大手之下。黄裳一书勾起两个大节有亏的大才子来,可谓奸人引子书。此书五记可按时间区分,建国前十分好读,文革前什么玩意,文革后聊胜于无。南京真是个美妙的城市,太多历史,太多典故,当真“请君莫负金陵酒,霜月今宵亦倍妍”、“一林明月碧如此,六代寒山青不言”
文化 随笔 黄裳
台湾味道 豆瓣
7.1 (20 个评分) 作者: 焦桐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1 - 1
本书以台湾当地饮食为主角,呈现出每一道台湾特有菜肴的滋味与故事,包括蚵仔煎、肉圆、炒米粉、姜母鸭、卤肉饭、担仔面、白汤猪脚、吴郭鱼……共50道台湾美食文章,并邀请画家李萧锟绘图,满足读者视觉与味蕾的想象。为方便读者也可以亲尝作者点名的各道佳肴,体验台湾味道,本书除于各篇文尾提供店家信息,亦以北、中、南、东部分类,将各地区美食以表格整理列示,附录于书后。每篇主题文章不只谈食物本身的味道、各地作法的异同,还有更多作者借由每一道台湾美食来追忆已奔驰离去的人、事、物。读者可从本书中了解台湾美食、历史渊源、多元文化、生活方式以及属于台湾人的情感,是台湾出版的关于“台湾味道”的第一本美食文化书。
2018年10月25日 已读
休憩305th,之前某夜随手取过《不去会死》作者石田的又一本游记欲读,第一句便是“友人说,台湾的美食世界第一”,不禁失笑,再读半页,读到“牛肉面,是中国清真牛肉面馆最好”,这次就喷茶了。梁实秋逯耀东唐鲁孙等美食大家后半生蛰居宝岛,美食文主题全在大陆,我倒挺想知道有点美食见识的人会怎样写台湾的食物。其实美食文无非两种写法,一是东西实在好吃,文笔上佳便可催人流涎,二是东西也就那么回事,靠背后的感情和故事催生出读者同理心和人间烟火气。这本书两头不靠,窘迫的一路写路边摊,就像穷人晒收藏的古董,第三古老的就是桌上文革时留下的搪瓷缸了,本就无物可数,又乏真情实感,只好用浮夸的修饰语句来试图弥补一二,说实话作者文笔功夫还可以,见识也非浅陋,只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怪不得人
文化 美食 随笔
记一忘三二 豆瓣 谷歌图书
7.8 (24 个评分) 作者: 李娟 中华书局 2017 - 6 其它标题: 记一忘三二
《记一忘三二》是作家李娟的新作。书写近几年的点滴生活,有趣有味。
曾在《南方周末》、《文汇报》等开设专栏,并出版散文集《九篇雪》、《我的阿勒泰》、《阿勒泰的角落》、《走夜路请放声歌唱》。作品《羊道》获2011年度人民文学奖“非虚构奖”、朱自清散文奖等。
2018年10月15日 已读
休憩295th,李娟有节制的逐步袒露自己的过去,她真的吃了好多苦,对她的心疼和她一以贯之的恬淡让我持续的对她好感爆棚,所以哪怕是这本相当水的短文集也有让我满意的点,当然很少
李娟 随笔
书人行脚 豆瓣
作者: 傅月庵 中华书局 2011 - 2
《书人行脚》内容简介:“书人者,以书维生之人也。醒即抓书,如厕读书,等车看书,上班编书,下班买书,灯下找书翻书写书……因其事事皆书,故不能不有所感,闲闲记去,不求其专,不忌人窥,是为‘公听日记’。”书写是一种治疗,古人所谓“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大抵即是。因无路可走了,乃以“述”、以“思”,为云水行脚之所据。圣贤成其大,不肖者获其小,要皆一也。此或不肖如此书尚有值得一翻之所在也。
2018年10月9日 已读
休憩293rd,傅月庵行文太对我胃口,以至于此本日记体例的杂的不能再杂的随笔我都不能不给出五星,尽管从逛书店到古文摘录到时事评点再到篮球棒球都有涉及,但共鸣处太美好,以致不能掩饰喜欢。我感觉自己与傅先生在很多地方共鸣明显,但是这个五星绝无感情因素作祟,书话随笔一道傅先生的确好,没有虞云国辛德勇的学究大头巾气,没有谢其章外旷达内市侩的魏晋名士气,没有梁文道那种商业式阅读,讨论一切书籍最终都归到他的小领域里的套路气,有唐诺的兴趣和细腻文笔却不那样冗长啰嗦粘粘连连,有冯唐的眼力和引用功夫却没有那股装逼味,他的东西合我胃口,因为有很多长处,而少了很多短处,可惜啊,他和阿城一样,作品太少,这本小集子已经把乱七八糟的东西都加进来,依然只有薄薄百来页,深感不足,可谓海棠无香鲥鱼多刺
书话 傅月庵 随笔
写书记 豆瓣
作者: 莫言 等 著 / 郭凤岭 编 2012 - 3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领衔,余华、王小波、史铁生、毕飞宇、史铁生、周国平、曹文轩、虹影等近三十位作家讲述写书背后的故事,他们或言为什么写作,或言写作中的各种事件、情绪,或言对写作的看法……他们所言及的,既不是枯燥乏味的“创作谈”,也不是“序跋”之 类应景儿之作,而是围绕“写书”这个中心展开的事件与情绪的所有记叙。事件是写书背后的真事件,情绪是写书过程中的真情感,这种记叙,弥足珍贵。
【编者荐语】
无论任何时代,总有这样一些人,他们书写,或者是对自我存在的一种确认,或者是承担了精神救赎的责任……他们的书,从灵感的产生,到框架的建构,到书写的过程,到摆在书店一隅,其中充满了创作的冲动、写作的激情,也充满了孤独、焦虑与徘徊……书写,是怎样一种难以言说又欲一吐为快的病痛,是怎样一种在绝望中希望的人生悖谬?他们称得上是真正的写作者。他们的书是怎样写成的?是灵光闪现一蹴而就,还是经历了无数心身折磨、几经坎坷才得以完成?本书的诸位作者,将为你讲述写书背后的故事……
在低俗文化泛滥、图书市场混乱的今天,写书、出书已非难事,而真正能使读者获得知识补给、满足精神愉悦的好书少之又少。真正的写书之人应有的文化担当,是他们写作前后对自我存在的一种确认,在这种确认的同时,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承担了精神救赎的责任……他们称得上是真正的写作者。这本书不为名家所辑,只为真正的写作者而编;有关书写,本书作者所记皆为肺腑之言,文化留存价值不在话下。
谈论一本书是怎样写成的,是灵光闪现一蹴而就,还是经历了无数心身折磨、几经坎坷才得以完成?此书对读者具有“挖掘一本书背后的故事”的吸引力,爱书之人必爱此书。
【精彩书摘】
“为什么写作?一是为了不要僵死在现实里,二是要维护和壮大人的梦想,尤其是梦想的能力。”(史铁生)
“二十年来我一直生活在文学里,生活在那些转瞬即逝的意象和活生生的对白里,生活在那些妙不可言同时又真实可信的描写里……生活在自己的叙述里。”(余华)
2018年9月11日 已读
休憩276th,这个拼盘系列中作者知名度最高一本,也是可读性最差的一本,马原与莫言的篇幅较长较系统,能读出些东西,其他的哪怕是鲁迅先生作品,也没多大意思
文学 随笔
九篇雪 豆瓣
7.7 (27 个评分) 作者: 李娟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13 - 1
《旧时光系列:九篇雪+草木一村+草言草语(套装共4册)》内容简介:《九篇雪》是李娟的第一部作品,写的是在李娟在少女时代跟随家人在新疆阿勒泰草原生活和做生气的全部故事。通过码庄子、搭帐篷、做生意、赶牛、牧羊、找麻雀、住山野、走戈壁、挑水、吃抓肉、打工等一组组活生生的真实生活画面,向世人展现了一幅幅不为人知的阿勒泰生活面貌。这些古老而又富有尊严的真实生活,充满灵性,宁静而又厚重,是一部令人如痴如醉而又深藏原始野性的西域牧歌。
《旧时光系列:九篇雪+草木一村+草言草语(套装共4册)》还包括《又见炊烟》、《草言草语》、《草木一村》。
2018年9月9日 已读
休憩272nd,彼时李娟诗是诗,感情是感情,生活是生活,还没有阿勒泰时代那种融为一体的圆融浑和,但是也已可以清楚看到未来的影子,李娟真是受过苦的,很心疼她,想请她吃顿饭,就把这作为一项to do list吧
散文 李娟 随笔
生于午夜 豆瓣
7.6 (5 个评分) 作者: 张晓舟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 - 5
张晓舟十余年球评精选
中国屈指可数值得结集出版的足球文字
一个惨绿青年永恒的青春共和国
陪伴一代人成长的共同记忆
人生能有几回世界杯?这问题或许有些残酷。足球,可以只是一项运动,四年一次的轮回,无聊生活的调剂品,也可以是尽情挥洒汗水的青春,刻骨铭心的热恋,还可以是一生的挚爱,无怨无悔。
在《生于午夜》里,张晓舟以他狂放、犀利而又诗意的文笔,探索足球的秘密。足球场就像一个疯狂旋转、孤注一掷的轮盘,人们不惜押上激情、欲望、金钱、性命、国家,而足球最终建立的,是一个惨绿青年永恒的青春共和国。
《生于午夜》是一部广义的球迷日记,充满了一个资深球迷的体验、见证以及偏见。因此,请不要试图从本书中寻获足球知识,尤其是技术战术知识,以及所谓“客观”——在足球这个邪物上,不存在任何“客观”,除了电子眼。
2018年8月17日 已读
休憩253rd,作者写给足球的情书,或者说写给巴萨的情书,其他篇章并未如辑一般动感情,皇马球迷别读,会生气的
足球 随笔
大好河山可骑驴 豆瓣
7.7 (23 个评分) 作者: 王这么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6 - 6
☆一本有趣,有知识,有真性情,有诗词,有爱恨情痴,有快意恩仇的硬货书
☆少见的将宋词解读,文人生活、历史事件相结合的具有故事的文化随笔
☆装帧精美,大量体现宋人生活的精美古典人物工笔画与彩色山水画
☆豆瓣阅读上线,长达近4年保持9分以上的高分作品
---------------------------------------------- ---------- - -----------------------------------------------------
作者用幽默、犀利、透彻的文笔,品评诗词,在史料中爬梳披捡,小至词人的生活、个性。大至政治事件、战争,抽丝剥茧,展示出宋时既宏阔有细致入微的社会人文。
宋朝是中国文化的巅峰,中国的文艺复兴时期,南宋灭,日本“举国茹素”。
宋朝令人敬仰尊崇并引进学习的社会文化,到底有什么魅力?那些文人墨客与他们流传千古的诗歌有着什么不一样的故事?
---------------------------------------------------------------------------------------------------------------
四十九岁的陆游骑驴入剑门关;
欧阳修少白头,他早就明白,天命有多无情,人意有多卑微,声明有速朽;
苏东坡,真正旷达之刃,俯仰天地间而无愧;
张汝舟的失败,在于他看轻了李清照,她宁可面对世俗嘲骂与牢狱之灾,也要寻回自由身,勇气与决断,近于壮士断腕。
让当下的我们跟随陆游、欧阳修、苏东坡、姜夔、李清照、陈亮、朱敦儒、辛弃疾、秦观、晏几道等诸多名人的生活与故事、游历各阶世相,领略诗词背后不一样的爱恨情仇与悲欢离合,寻找失落的精致与优雅
……
-----------------------------------------------------------------------------------------------------------
王这么:宋朝人爱音乐,爱酒,爱花,爱香气,爱美女,爱闲暇,爱每一个民间节日,兴兴头头地去踏青、观灯、赏花,想要快活地度过每一个春秋佳日……
作为宋代的流行歌曲,宋词不是整个时代的明彻写照。我不自量力地梦想着,能够通过对宋词、人、对历史的解读,将词、史、事相结合,帮读者窥见宋代 社会生活之一斑。
而最希望表达的,是宋代士大夫的风骨,他们诗酒风流背面的仁爱之心,宽袍大袖下的铁肩道义,诗酒风流也心怀天下,他们日常中的优雅。想告诉更多的人,中国人并不是一直沉陷于急功近利和粗糙,我们真切曾有过从容、风流、精致而仁爱的社会生活——虽然它也存在许多历史局限,政治缺陷,人性灰暗。
2018年7月19日 已读
休憩209th,时刻警醒自己,豆瓣文青扎堆,不屈服外界压力我行我素是其优点,比一般人更加的护短爱打人情分是其缺点,以后发现作者来自豆瓣必须打一百二十个小心,大V作品自动减1.5分看。在高军身上已经乘兴而来败兴而归一次,这次再加一次。本书若说好处就是没有乱写,句句算得上有根,没有乱抒情也没有乱揣测,如果这一点都没做到,则沦为安意如也。至于闪光之处、创见、有价值的分析,一点也没有,说实话历史人物老几位加上那些诗词名篇都被写透了,在这些领域如果不能像叶嘉莹一般用专家学识碾压读者,又不能像闫红一般对所写人事并无巨细什么都知研究透彻,还是献丑不如藏拙吧,买本厚厚笔记本每天用钢笔埋头苦写,写完放进抽屉加把小锁,多好,少女情怀总是诗,比现在账如流水好太多了
文化 随笔
阿勒泰的角落 豆瓣
9.1 (66 个评分) 作者: 李娟 万卷出版公司 2010 - 6
《阿勒泰的角落》是关于新疆的最美丽文字,这是现代版《呼兰河传》。由作者1998-2003年之间陆续完成并在《文汇报》、《南方周末》等发表的短篇散文集结成册。作者以天然而纯真的笔调描述阿勒泰地区哈萨克族日常生活点滴趣事:做裁缝、可爱的孩子、来来去去的陌生人。她刻画的不是一组有关新疆的异域风情,她刻画的是我们内心的牧歌:白雪和阳光,青草和白桦林,优美、明亮。李娟 阿勒泰的角落,给你带来最生动的故事!
《阿勒泰的角落》适用于:青年,女性,对新疆好奇的读者,文艺青年。
2018年6月15日 已读
休憩171st,取来此书看腰封立刻嗤笑出声,李娟研讨会,呵呵,王安忆刘亮程都去也白搭,这群球想吃羊肉了吧。目光移下一行却又立刻会心颔首,陈村说的太对了,李娟的文字是教不出来的!这就是强天赋碾压。李娟的书很多时候给我一种类似追忆似水年华的感觉,感觉读起来想停则停欲起则起,可以无尽头的一直读下去。昨夜看完揭幕战,想读十页便睡,结果抬头天光已泛白。此书比李娟其他书来的更实一点,少了些御香缥缈如风灵的隽永,多了些生活的厚重与瞬间的闪光。原来李娟过的那么辛苦,这样的话,新疆政府给她吃住要她写作,对她真是太好了,这未必更有利于她的写作,却有利于减少我出于感激和赞赏对这个瘦弱女子的心疼。
李娟 随笔
阅读日本 豆瓣
作者: 陈平原 2017 - 2
这册谈论日本的小书,既非学术著作,也不是旅游指南,只是个好奇的读书人“行万里路”时的随笔札记。此次增订,虽颇多补充,也仍不脱“清新却浅陋”的基本面貌。
前三辑没有变化,忠实于当初的感觉,原版第四辑仅保留“结缘小集”四个字,文章全部解散,新补充十则短文。至于记录年初四国之行的第五辑,则是地道的“新鲜出炉”。
2018年6月13日 已读
休憩169th,陈老师笔风似受本行影响太大,照本宣科清汤寡水,阅读趣味很差
日本 陈平原 随笔
好吃 豆瓣
作者: 林行止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9 - 7
《好吃》讲述了:有“哲学家”把人分为两类。其一是吃东西是为了不致饿死(所谓“为存活而吃”,法国人讥讽英人之不擅烹调);其二是生存的目的在吃东西(所谓为吃而活,法国人自夸识饮识食)。笔者两者皆是。在为生活而奋期,当属前者,在生活安定尤其是和年龄“背驰”的胃纳愈来愈小的现在,则为后者。不过,在“吃东西”之中应加上“好”字,而这个“好”字当然纯属主观。
2018年6月10日 已读
休憩164th,标题语带双关,这种很有分寸的抖机灵总能让我心情很好。林行止是走了很多地方吃了很多美食的达者,也是在世美食家里我比较认可的。因为我一贯推崇美食名家如逯唐汪郑均致力于中国饮食,写的我馋涎欲滴痛苦非常,林则在西方饮食上做了有益的补充,虽然文笔见逊,从未把我写馋过,但在信息量与见识上还是很有可读性的
散文 林行止 随笔 饮食
书房花木 豆瓣
作者: 沈胜衣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10 - 1
《书房花木》是作者自2003至2007年专栏文字结集,包括两个专栏“书房花木”、“书林探花”,两篇谈植物的文章,一组四季节气花事。作者的文字如水,平静隽永,从容淡定,又像一朵不起眼的雏菊,自在地开放烂漫,却经眼难忘。
2018年5月27日 已读
休憩150th,问岳父要了园中一角,打算种几株竹,一棵桂树,种下两三年后,它们就能摸到二楼我书房的窗口了,是为书房花木。但我不知自己何时回去,也不知回去多久会搬到自己家里,好在一旦种下养活,它们就一直在那里了,是不确定中的确定,也是值得期盼的事情。我等待捡起竹叶做书签,拿起落下的桂花洗净放在玻璃碗里的闲暇时光,那是不远的未来。
随笔
雍正的第一滴血 豆瓣
5.9 (7 个评分) 作者: 张大春 宝文堂书店 1988 - 9
2018年5月20日 已读
休憩137th,随笔只要肚囊宽绰,很难写不好看,以张大春的储备不需要怀疑什么,只是这厮写作热情颇耐人寻味,以他之能,写的敷衍了,大有提升空间在。另外“冼夫人双乳长二尺余,行走时置于肩上”的野史细节也太丧心病狂,我只记得谦儿哥的母亲被这么黑过
历史 张大春 随笔
日下散记 豆瓣
作者: 李长声 花城出版社 2010 - 2
作者旅日二十年,冷眼心热看扶桑,大至中日文化比较,小至东京的胡同、食肆、书坊,远至山冈庄八与德川家康,近至村上春树的创作密码,无不娴熟于心,落诸笔端,实为“知日者”的一席流动盛宴。
2018年5月19日 已读
休憩136th,散文须抒情而随笔必须有点历史文化掺着,此书有和风而掺的东西太薄太浅,可以一观,意思不大
文化 日本 李长声 随笔
未必佳集 豆瓣
作者: 叶至善 叶至美 叶至诚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8年5月17日 已读
休憩135th,书名十分诚实,的确未必佳
随笔
春醪集 豆瓣
8.8 (12 个评分) 作者: 梁遇春 新世界出版社 2005 - 1
现代中国散文的奇异之作,深得英国小品文神髓。从现在的眼光来看,梁遇春的作品依然无出其右,他的写作风格在当代并无传人,坊间许多的所谓的随笔基本上是形似而神不似。也许那个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梁遇春(1906-1932)是个短命的文学天才,在这个世上他仅仅活了短短的28年。他留下来的作品并不多,除了二十余种外国文学作品译著外,他自己的文字主要就是本这本书了,这也是他《春醪集》和《泪与笑》两个小册子的集合。是作者用情感、学识和思想酝酿而成的春醪。废名普说过:“他的文思如星珠串天,稍纵即逝”。在文中,他谈读书,论学问,聊爱情,议朋友,引经据典,而毫不迂腐唠叨,是纯粹文学的议论,也属于文人的清谈。在小册子中,我们看到的作者是如此热爱生命、赞美人生的,他对待这个美与丑、善与恶、正与邪交织在一起的世界并没有用“拍案而起”的态度来批判,而是一种冷漠而鄙夷的方式揭露。
2018年5月9日 已读
休憩126th,杨杨赠我此版,于是重读一遍,颇觉好书就得重读,常读常新,这才发现当年居然没标。梁若比古人,乃是伽罗瓦济慈一类生命高度浓缩,短暂而巍峨的存在,梁以诗人之心著就此本散文,兼有年少的炽烈极端与高才的惊才绝艳。梁笔下多谈生死,兼有情爱,钟情于火焰的自由奔放炽烈与完全,此书虽短,作者完整人格尽出,这是一个拚尽全力的爱着世界,爱着人生,爱着姑娘。炽烈决绝的燃烧着生命,致力让火焰更高的灵魂,暴雨不终朝,梁早早辞世,短暂人生如饮白堕春醪后一场大梦,这对有着死亡崇拜的梁也许有遗憾,但并非苦事,他燃烧过,美过,灿烂过。这本书就是他这个人,我喜欢他
散文 文学 梁遇春 民国 随笔
我的阿勒泰 Goodreads 豆瓣
My Altay
8.8 (188 个评分) 作者: 李娟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10 - 7
本书是作者十年来散文创作的合集。分为阿勒泰文字、阿勒泰角落和九篇雪三辑。这是一部描写疆北阿勒泰地区生活和风情的原生态散文集。充满生机活泼、新鲜动人的元素。记录作者在疆北阿勒泰地区生活的点滴,包括人与事的记忆。作者在十年前以天才的触觉和笔调初现文坛并引起震惊。作品风格清新、明快,质地纯粹,原生态地再现了疆北风物,带着非常活泼的生机。
2018年4月26日 已读
休憩123rd,读完才知道,腰封说的绝对清新居然是务实的描述。这是那一种让文艺清新自惭形秽的清亮干净,十分舒适的感觉,单论此本不输刘亮程的在新疆。据说李娟现在已经不做裁缝不开小店,拿政府补贴住阁楼做全职作家了,好消息啊!
散文 李娟 随笔
雀起乡到烛镇 豆瓣
Lark Rise To Candleford
作者: 弗罗拉·汤普森 译者: 蔡安洁 四川文艺出版社 2013 - 6
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温暖治愈的生活故事,触动你内心最柔软的记忆。
每一个经历过成长的人,都能在这本书里看到自己的影子。
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牛津郡,少女劳拉和父母、弟弟生活在贫困的小村雀起乡。尽管生活困顿不堪,各自也有许多不如意和烦恼,但劳拉一家人都很满足,日子惬意平淡,岁月静好。
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聪明好学的劳拉被家人送往八英里外的烛镇当学徒,在母亲好友掌管的邮局工作,由此开始了新的生活。
富饶美丽的烛镇,劳拉见识到了与雀起乡完全不同的景象,这儿有热衷八卦消息的太太,势力凉薄的乡绅,睿智活力的邮局女主人。面对这全新的一切,劳拉感到好奇又兴奋,做学徒的日子虽然忙碌但却格外充实。然而,随着一位年轻人的出现,劳拉的内心渐渐起了波澜和惆怅……
许多年后,劳拉回想当时,两条迥异的道路曾在自己面前。能安稳地生活在自己熟悉的人的身边一定非常美好;能欣赏季节的花开花落也是赏心悦目。任时光荏苒,岁月变迁,那个留下了自己纯真回忆的小乡村总是让劳拉魂牵梦绕,惦念一生。
2018年4月23日 已读
休憩121st,隽永的田园风情流水账,如果英伦有《读者乡村版》,此书可作为其合订本,隽永在于文风,也在田园风情的一部分,另一部分并不掩饰的过于传统,对行为不合俗习的极度排斥则颇有些穷山恶水泼妇刁民的感觉。读罢此书可以发觉英伦乡村与中国乡村本质并无什么区别,善也类似恶也相同,我不认为这是一本小说,这是一本随笔一本散文,一本想到哪写到哪的回忆生平记录,其质量未必干得过随便哪本李娟,同样的题材,《罗西与苹果酒》要凝练的多,也好得多,当然这本书绝对不坏,特适合这样一个阳光灿烂的宁静午后就着茶读下去。
随笔
纸上声 豆瓣
7.7 (6 个评分) 作者: 李长声 商务印书馆 2013 - 5
本书是著名旅日学者、作家李长声先生的最新随笔结集。本书延续作者一贯的文字风格,收入作者近年来关于文学、出版与中日文化交往方面的随笔四十篇,作者考证严谨,信息量丰富,笔锋却举重若轻,下笔处似不动声色却生趣盎然。对日本文学名家夏目漱石、太宰治、松本清张、池波正太郎的书写都勾勒出文学作品以外的作家风貌,其他文章如介绍日本的美术馆、图书馆、武士道精神等文章,亦从不同的切点进入,巧妙勾连出整个日本文学及历史文化生态的各种特质。
村上春树尝言,“地理层面上的国界有时会引发政治问题,但文化国界只要有心就很容易被跨越”。本书正是这样一本“有心”之书。
2018年4月6日 已读
休憩99th,此书前百页有关作家与文学一部分十分好读,积淀既深便能咳珠啐玉,夏目漱石芥川龙之介不仅好读,而且如篇目指引,可作为书之书将读者导向名篇。今日有关日本之书李长声算深度阅历均不凡者,此本又算李长声诸多作品里上乘之作了,推荐一读
文化 日本 李长声 随笔
日本调 豆瓣
作者: 樱雪丸 2013 - 6
有那么一个国家,它与我们一脉相承,却让我们无法直视,它就是日本。
作为与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在过去的千百年来,一直深受中华文明的渗透和影响。日本在不断汲取他国文化的同时,不曾忽视本土文化的发展,两者不断磨合和交融,最终形成了今天丰富多彩、深远厚重的民族文化和让人叹为观止的独特风俗民情。
为什么以瘦为美的日本社会崇尚肥胖丰盈的相扑运动?招财猫传说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历史真相?日本男子成年祭的鲤鱼旗有着什么寓意?味噌汤究竟有多么美味?诡异叵测日本忍术只是虚幻传奇还是真实存在?国内通俗日本史第一人樱雪丸融合留学日本多年体验和对日本历史的研究,以风趣幽默的分割、调侃辛辣的笔触,深入剖析日本人的衣食住行以及政治、文化、宗教、习俗等各个方面的趣闻逸事,为您还原一个鲜活、独特的扶桑国原貌,向您展示一段华丽、绚烂的东洋岛小调。
2018年4月5日 已读
休憩96th,樱雪丸的文风与积淀驾驭系统历史有些成问题,其史观则十分成问题,所以在他鸡零狗碎的写一些细节讲一些段子时,可以发挥比寻常胜出不少的战力,此书至少三星半
文化 日本 樱雪丸 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