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
沉潜的瀑布 豆瓣
沈める滝
8.0 (24 个评分) 作者: [日] 三岛由纪夫 译者: 竺家荣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5 - 2
《沉潜的瀑布》是三岛由纪夫于1955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小说主人公城所升是名水库设计师,他年轻英俊且事业有成,但却是个无感情的人。有一天遇到有夫之妇显子,她从不对男人动情。升兴奋地发现这是一个和自己相同的女人,他试图与显子构建起完全脱离情感的"人工的爱"。可是显子却真的对升动了情,城所升发现后大失所望,明白过来后的显子彻底绝望,投身瀑布自尽了。
2018年2月17日 已读
描写上涉及次要人物的一些不必要的细节,略显啰嗦,导致这本书我拖了很久才看完。最纯粹的精神中生长出来的恶,破坏力也异常地大。故事还是挺震撼的。
三岛由纪夫 外国文学 小说 文学 日本
惜别 豆瓣
5.9 (17 个评分) 作者: 太宰治 译者: 何青鹏 现代出版社 2017 - 5
太宰治专为纪念鲁迅而写的小说,以鲁迅的形象安放太宰治的灵魂,呈现“太宰治式的鲁迅”形象。
-----------------
★《惜别》是太宰治以鲁迅为主人公完成的传记式小说,同时代一个文豪为另一个文豪写的作品,在世界文学史上亦极为罕见。
★本书收录《惜别》《<惜别>之意图》《眉山》《雪夜故事》《樱桃》《香鱼千金》 等六篇太宰治的长、中、短篇小说及随笔。
★“现代译文馆·和风译丛”已出版《罗生门》《人间失格》等众多日本经典文学作品,同时以精译精编精心设计为宗旨,力求奉献给读者形质俱佳的图书精品。
==================
《惜别》是太宰治以在仙台医专求学时的鲁迅为原型创作的小说。创作这部作品之前,太宰治亲自前往仙台医专考察,花了很长时间搜集材料,考量小说的架构,用太宰治的话说,他“只想以一种洁净、独立、友善的态度,来正确地描摹那位年轻的周树人先生”;因而,在书中,读者可以看到鲁迅成为鲁迅之前的生活、学习经历及思想变化,书中的周树人,亦因太宰治将自己的情感代入其中,而成为“太宰治式的鲁迅”形象。
同时收录《<惜别>之意图》《眉山》《雪夜故事》《樱桃》《香鱼千金》 等5篇中短篇小说。
无论是喜欢他还是讨厌他,是肯定他还是否定他,太宰的作品总拥有着一种不可思议的魔力,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太宰笔下生动的描绘都会直逼读者的灵魂,让人无法逃脱。――奥野健男
想要在人的世界里好好地活下去,那种不能实现的焦虑以及想要认认真真活着的渴望才是他的本质。――日本明治大学教授 齐藤孝
太宰治的作品分为二个人格,一方面有带着自身经历主人公的挣扎;另一方面是坦然描述着血的事实。正因如此,他比那些把自己当作上帝的作家,更有一丝人情,更能打动读者。——高尔基
精神的洁癖,让像太宰治一样的人容不得半点的伤害,他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卑微而自由。他想要打破什么,却又没有方向。他的痛苦在于他用心看着漆黑的世界。——鲁迅
2018年1月11日 已读
《惜别》一篇十分真挚和细腻,写出了太宰治对鲁迅的理解,所附其余四个短篇也耐品味。译者文字功底很好,译文流畅雅致。
外国文学 小说 文学 日本
远山淡影 豆瓣 Goodreads
A Pale View of Hills
8.0 (264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石黑一雄 译者: 张晓意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 - 5
《远山淡影》是石黑一雄技惊文坛的处女作,一部问世30年仍在不断重印的名著。其“感伤与反讽”的融合、平衡令人犹记。这是一段迷雾重重、亦真亦幻的回忆。战后长崎,一对饱受磨难的母女渴望安定与新生,却始终走不出战乱的阴影与心魔。剧终,忆者剥去伪装,悲情满篇。
2017年12月20日 已读
一般不轻易评价翻译,但是有文字强迫症的我快要被这本书给弄疯了。从一开篇就是不断的“我想”,现在读到70%,语境奇怪的“我想”和“你想”们又陆续不断出现了,实在叫人受不了。"I think"除了“我想”,至少还可翻译成“我觉得”、“我认为”、“依我看/说”、“据我看”或者不译,要看具体语境而定,最低标准是符合中文的表述习惯。由此而看本书其他的翻译问题或许还有很多,一些令人感到奇怪的对白到底是源自原作意思还是因译者所致,需要打个问号。读完后或再来总体评价一下。
外国文学 文学 英国
白河夜船 豆瓣
6.8 (14 个评分) 作者: (日)吉本芭娜娜 著 / 格子左左 画 译者: 徐静波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
《白河夜船》:我一直深知一点,这份恋情是用寂寞支撑着的。两个人静悄悄地待在孤独的黑暗中,无法摆脱已经麻木的心情。《夜和夜的旅人》:那时,夜晚也散发着光芒,似乎可以长长久久到永远。总感觉像是有人恶作剧,目光闪烁的哥哥对面,一片深远的景色。《一种体验》:又是清晨,一切归零,如果映出无限的夜景渗透出来的感觉能让人尽享美丽的事物,就算无可奈何的心情只有这种颜色,也不会在意。
2017年12月17日 已读
非常细腻,因此而捕捉到了很多难以描摹的情绪暗流,但也因此而造成了这种情绪的封闭感,没有相似情感体验的读者大约会难以进入这样的文字。
外国文学 小说 文学 日本 短篇小说
The Joy Luck Club 豆瓣
8.4 (9 个评分) 作者: Amy Tan Penguin Books 2012 - 2
Amy Tan’s beloved, New York Times bestselling tale of mothers and daughters. Nominated as one of America’s best-loved novels by PBS’s The Great American Read. Four mothers, four daughters, four families whose histories shift with the four winds depending on who's "saying" the stories. In 1949 four Chinese women, recent immigrants to San Francisco, begin meeting to eat dim sum, play mahjong, and talk. United in shared unspeakable loss and hope, they call themselves the Joy Luck Club. Rather than sink into tragedy, they choose to gather to raise their spirits and money. "To despair was to wish back for something already lost. Or to prolong what was already unbearable." Forty years later the stories and history continue. With wit and sensitivity, Amy Tan examines the sometimes painful, often tender, and always deep connection between mothers and daughters. As each woman reveals her secrets, trying to unravel the truth about her life, the strings become more tangled, more entwined. Mothers boast or despair over daughters, and daughters roll their eyes even as they feel the inextricable tightening of their matriarchal ties. Tan is an astute storyteller, enticing readers to immerse themselves into these lives of complexity and mystery.
2017年10月28日 已读 读了65页之后实在无法继续,这书要是十几年前看大概会觉得有点意思,现在则感到腐旧和过时。语言上亦乏善可陈,虽然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但用词却如华裔移民作家一样简单匮乏。虽然是以第一人称写每个人物,语言的缺点大概事出有因,但在写生于美国的女儿们时也是如此,不得不给它的文学性打上折扣。
外国文学 小说 文学 美国
Spring Snow 豆瓣
作者: Yukio Mishima Vintage 1990 - 4
The first novel of Mishima's landmark tetralogy, The Sea of fertility Spring Snow is set in Tokyo in 1912, when the hermetic world of the ancient aristocracy is being breached for the first time by outsiders -- rich provincial families unburdened by tradition, whose money and vitality make them formidable contenders for social and political power. Among this rising new elite are the ambitious Matsugae, whose son has been raised in a family of the waning aristocracy, the elegant and attenuated Ayakura. Coming of age, he is caught up in the tensions between old and new -- fiercely loving and hating the exquisite, spirited Ayakura Satoko. He suffers in psychic paralysis until the shock of her engagement to a royal prince shows him the magnitude of his passion, and leads to a love affair that is as doomed as it was inevitable. "Mishima is like Stendhal in his precise psychological analyses, like Dostoevsky in his explorations of darkly destructive personalities." --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 "[The Sea of Fertility] is a literary legacy on the scale of Proust's." -- National Review Translated from the Japanese by Michael Gallagher
2017年8月22日 已读
很庆幸碰到这个比文洁若中译更加细腻的英译本,也庆幸能与一个灵魂伴侣般的作家的文字反复相遇。本书主要讨论转瞬即逝及蕴含于短暂性中的永恒,和以死而完成的对纯粹的爱与凝固的美的祭献。我在其中读出了一个与佛法相对话的庞杂的思路体系,也读出了三岛和他笔下的人物们所共同具有的纯洁与天真。
三岛由纪夫 外国文学 小说 文学 日本
青年 豆瓣
作者: [日] 森鸥外 译者: 许时嘉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12 - 4
本书是森鸥外第一部长篇现代小说,内容描述一位心如白纸、矢志成为作家的青年——小泉纯一,在东京这个谜样的都市中寻求自己生存的意义。作者以愉悦的心情、典雅的文字,描绘了一部现代版的社会童话,并沿着主角内心成长的轨迹,冷峻客观地探讨“人为何而活”的严肃议题。是一部值得大家细细玩味的作品。
2017年8月21日 已读
太无聊了,简直浪费我的时间,翻译也不是特别顺畅。也许并非森鸥外故事的问题,是我这奔四之人已不适合阅读这种絮絮叨叨写青春苦闷但又写不透彻的书。
外国文学 小说 文学 日本
斜阳 豆瓣
斜陽
8.6 (26 个评分) 作者: 太宰治 译者: 陈德文 重庆出版社 2013 - 7
备受欢迎的太宰治精装典藏本,数十幅太宰照片以及手稿,珍贵资料首次披露。
太宰治,三十九年生命,二十年创作,五次殉情自杀,最终情死,日本无赖派大师,毁灭美学一代宗师。
永远的太宰治,他剖析自己,剖析自己永无可解的孤独,忧郁与绝望,唤起我们内心深处一种深深的战栗和乡愁般的情愫,让我们管窥到人性的渊薮。
没落的贵族,夕阳般的生活。旧道德的毁灭,是否有新道德的产生?
与母亲相依为命的姐姐,平静而忧郁的生活,生与死的问题。
和子和她的母亲。日本最后一个贵妇人。“我们离开东京西片町的家来到这伊豆的中国式的山庄里住下,是日本无条件投降后的12月初。父亲死后,我家的生活全靠和田舅父的关照,他已是母亲的唯一亲人了。战争结束,世道变了。……”这个贵族之家,已经开始没落。战争开始的时候,弟弟直治被征去,下落不明,生死未卜。一天,他突然回来了。他除了吸毒以外,别无他法,过着颓废的主活。而和子却在寻找自己的新生活,为此开始奋斗。她并不沉溺于悲哀,
“生在贵族家庭,我们究竟有罪没有?总之,只要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我们就永远象犹大一样,一生都在不安、羞愧和罪孽中度过。为此,我感到实在难以生存下去。
…… ……
没有《斜阳》就没有斜阳族,可以不读村上春树,却不能不读太宰治。
2017年8月14日 已读
第一次读太宰治。这是一部语言秾纤适中、且画面感非常强的作品。用词大多浅显、淡白,给末尾的情感爆发留出了空间。斜阳不但映照着旧贵族的没落,更目睹着二战后日本人内心的荒野。
外国文学 小说 文学 日本
被伤害与侮辱的人们 豆瓣 谷歌图书
Униженные и оскорбленные
8.9 (72 个评分) 作者: [俄] 陀思妥耶夫斯基 译者: 娄自良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5 - 1
陀思妥耶夫斯基,俄国十九世纪著名作家,《被伤害与侮辱的人们》是他的重要作品之一。小说描写了资产阶级冒险家瓦尔科夫斯基对“小人物”尤其是两个弱女子:管家女儿娜达莎和他的私生女涅莉的迫害以及一手造成的两个家庭的悲剧。
2017年8月8日 已读
一本在十几岁时被我错过的书,读过的陀氏作品都像是人性的洗礼,所以早读还是晚读大概是会对人生起到不同的影响。掩卷之后觉得故事或许可以压缩一些,但阅读过程中却完全被强大的场景控制能力和精准的心理描写所吸引。我喜欢的作家大都是如陀氏般在作品的字里行间透露出天真与经验兼具。
俄罗斯 外国文学 小说 文学 陀思妥耶夫斯基
A Bit on the Side 豆瓣
作者: William Trevor Penguin Books 2005 - 9
William Trevor is truly a Chekhov for our age, and a new collection of stories from him is always a cause for celebration. In these twelve stories, a waiter divulges a shocking life of crime to his ex-wife; a woman repeats the story of her parentsa unstable marriage after a horrible tragedy; a schoolgirl regrets gossiping about the cuckolded man who tutors her; and, in the volumeas title story, a middle-aged accountant offers his reasons for ending a love affair. At the heart of this stunning collection is Trevoras characteristic tenderness and unflinching eye for both the humanizing and dehumanizing aspects of modern urban and rural life.
欲望 豆瓣
7.3 (6 个评分) 作者: 小池真理子 译者: 林青华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4 - 7
故事通过女性青田类子的视角,回顾了青葱时代的恋情,从一个点逐步升级,转变成三角、四角的关系,类子、阿佐绪和秋叶正已是中学同学,类子暗恋着正已,而正已却爱着璀璨夺目的阿佐绪。可世事变迁,正已遭遇了车祸,怀揣着无人知晓的秘密;阿佐绪嫁给了极爱三岛由纪夫美学的袴田亮介却无法得到真正的爱;类子成为了图书管理员,默默地做了二人不幸的观众。冲突到最后,浓度令人窒息。充满阴影的立体人物像、细微而敏锐的心理分析,让人联想到三岛由纪夫的文学。而有了绚烂的美、死、性的点缀,小说又呈现出了复杂的样貌。
2017年7月11日 已读
好看、性感而感性的一本书。心理描写细腻、真切,相当打动人。男女主人公的设置明显是在向三岛的《春雪》致敬,本多式的形象也出现了。小池笔下的人物虽不及三岛的人物那么纯粹,但也同样选择去接近纯粹的美或纯粹的精神,纯粹的死亡。
外国文学 小说 文学 日本
The Great Gatsby 豆瓣
9.3 (15 个评分) 作者: F. Scott Fitzgerald Scribner 2004 - 9
In 1922, F. Scott Fitzgerald announced his decision to write "something new--something extraordinary and beautiful and simple and intricately patterned." That extraordinary, beautiful, intricately patterned, and above all, simple novel became The Great Gatsby, arguably Fitzgerald's finest work and certainly the book for which he is best known. A portrait of the Jazz Age in all of its decadence and excess, Gatsby captured the spirit of the author's generation and earned itself a permanent place in American mythology. Self-made, self-invented millionaire Jay Gatsby embodies some of Fitzgerald's--and his country's--most abiding obsessions: money, ambition, greed, and the promise of new beginnings. "Gatsby believed in the green light, the orgiastic future that year by year recedes before us. It eluded us then, but that's no matter--tomorrow we will run faster, stretch out our arms farther.... And one fine morning--" Gatsby's rise to glory and eventual fall from grace becomes a kind of cautionary tale about the American Dream.
It's also a love story, of sorts, the narrative of Gatsby's quixotic passion for Daisy Buchanan. The pair meet five years before the novel begins, when Daisy is a legendary young Louisville beauty and Gatsby an impoverished officer. They fall in love, but while Gatsby serves overseas, Daisy marries the brutal, bullying, but extremely rich Tom Buchanan. After the war, Gatsby devotes himself blindly to the pursuit of wealth by whatever means--and to the pursuit of Daisy, which amounts to the same thing. "Her voice is full of money," Gatsby says admiringly, in one of the novel's more famous descriptions. His millions made, Gatsby buys a mansion across Long Island Sound from Daisy's patrician East Egg address, throws lavish parties, and waits for her to appear. When she does, events unfold with all the tragic inevitability of a Greek drama, with detached, cynical neighbor Nick Carraway acting as chorus throughout. Spare, elegantly plotted, and written in crystalline prose, The Great Gatsby is as perfectly satisfying as the best kind of poem.
Lying on the Couch 豆瓣
作者: Irvin D. Yalom Basic Books 1996 - 7
There is plenty of lying going on in psychotherapy offices to be found in Irvin D. Yalom's novel Lying on the Couch, and the lying is of every type defined in your average modern dictionary. Among those doing the lying are Carolyn, who hopes to ruin the career of psychotherapist Ernest Lash because she believes his advice led her husband to seek a divorce. Then there is the gambler whose plan is to lure another psychotherapist into malpractice so he can sue and pay off his debts. In Yalom's worl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rapist and patient is a tricky one indeed, and it's sometimes hard to tell who needs advice and counseling more--the patient lying on the couch or therapist sitting nearby.
2017年5月21日 已读
拿文学的眼光看,这本书在谋篇布局上比起《叔本华的治疗》要差一些,论思想上的震撼性则不比《当尼采哭泣》。但此书仍是叫人一开始读就放不下,并且我觉得应列为心理卫生从业者的必读书:职业伦理方面最容易出差错、诱惑性最强大的那些方面,这本小说全都涉及到了,而且写得惊心动魄。亚隆能够想到并写出这么一部作品,真是太令人钦佩了。
Irvin_Yalom 外国文学 小说 心理学 文学
火车 豆瓣
火車
8.4 (41 个评分) 作者: [日]宫部美雪 译者: 张秋明 南海出版公司 2016 - 1
火车:冒着火的车子。 用来载生前做过恶事的亡灵前往地狱。
------------------------------------------------------
力压《白夜行》,获“这本推理小说了不起!”20年总榜第1名
获第6届山本周五郎奖
周刊文春推理榜年度第1名
英国《卫报》评选亚洲10大推理小说
------------------------------------------------------
和也的未婚妻彰子失踪了。
两人认识一年四个月了,正筹办婚礼。彰子说从未办过信用卡,和也替她申办,却被银行告知她早已破产。第二天,彰子就消失了。
和也请警察本间帮忙寻找。本间来到彰子工作的地方,发现她的履历表全是假的;进入她的住处,发现生活的痕迹几乎全抹掉了;找到受托办理破产的律师,发现真正的彰子另有其人!
她究竟是谁?
------------------------------------------------------
《火车》是日本20年来最了不起的推理悬疑小说。——《读卖新闻》
恋爱中的男人 豆瓣
作者: 马丁·瓦尔泽 译者: 黄燎宇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16 - 9
《恋爱中的男人》以大文豪歌德为主人公,写作了他在1823年,古稀73岁时,在马林巴德的度假胜地对19岁少女乌尔丽克•冯•莱维措一见倾心的黄昏恋故事。本书为年过八十的作家马丁•瓦尔泽根据歌德晚年真实故事所著长篇力作,作家从歌德的视角出发,充满理解和同情地描写了这段充满爱恋与嫉妒、信赖与疑虑、欢乐与痛苦、希望与失望的忘年之恋,因此这不是一段名人的风流逸事,只是一个普通的恋爱中的男人的由衷心曲。歌德的这段黄昏恋在德国为人津津乐道,新书甫一上市就引起广泛热议。
2017年3月8日 已读
在一场惊心动魄却必然以遗憾收场的忘年恋里,有暮年的歌德、热情的歌德、诗性的歌德、卑微的歌德、文字魔法师歌德……叙事自由而奇妙迭出,翻译也流畅、雅致。老年瓦尔泽的笔下,是世故与天真相碰撞而来的精彩。
外国文学 小说 德国 德语文学 文学
去他的戒律 豆瓣
Interdit aux Chinois et aux chiens
8.2 (10 个评分) 作者: [法] 弗朗索瓦·齐博 译者: 沈志明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 2016
“出气小说”还是“反精神自传”?
“华人与狗不得入内”标题引发风波
………………
※编辑推荐※
本小说1997年在圆桌出版社出版后,法国各大报刊反应良好,大力推荐。俄罗斯立即翻译出版,文学评论界一片赞扬声。也许咱们中国读者还不太习惯这类小说,但作为了解当代法国小说动态不妨一读。
——著名旅法翻译家 沈志明
………………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自传体小说,叙述主人公“我”自三十年代初至四十年代末的童年情感历程:战前,德军人侵,逃难,解放等。应当强调指出,这不是自传,而是百分之百的小说,但作者的心灵投影处处可见。就是说,这位遐迩闻名的大律师和社会名流终于找到一种方式来泄露他的“内心秘园”,终于把六七十年压抑于心灵深处见不得人的情感发泄出来。小说字里行间洋溢着出这口恶气的愉悦,故而作者称他的作品为“出气小说”。
………………
※名人推荐※
作品充分地显示了大手笔的气派,它以卢梭《忏悔录》式的坦诚与力量宣泄内心,倾倒肺腑。
语言格调与语言色彩是塞利纳式的,辛辣的、粗野的、反讽的、夸张的语言随处可见。
真正使读者耳目一新、引人思索的还是作品中的这个“我”,他骇世惊俗,使人震撼。这是一个“既像天使又像魔鬼”一样的人,自视为上帝的选民,有蔑视芸芸众生的狂傲,并以世人特别是手下败将的失败为乐。他在现代生活中是一个善攻能守的角色,全身都是“盔甲”,能做到滴水不漏。
——著名法国文学专家、翻译家柳鸣九
2017年1月22日 已读
写得汪洋恣肆,想象力与感受力齐飞,不少段落都有种奇异的抒情之美。以孩子的视角描绘二战的部分,因怪异而真实。阅读感受比较难形容,好像拿一只放大镜看昆虫的感觉吧,既觉神奇,又有点震惊。
外国文学 小说 文学 法国
我的职业是小说家 豆瓣 Goodreads
職業としての小説家
8.3 (175 个评分) 作者: [日] 村上春树 译者: 施小炜 南海出版公司 2017 - 1
《我的职业是小说家》是村上春树首部自传性作品,历时六年完成。
一个人,写作三十五年,十三部长篇小说,超过五十种语言译本。虽然拥有享誉世界的知名度,但关于村上春树,许多事情始终包裹在神秘的面纱中:他是怎样下定决心走上职业小说家之路?对他来说,人生中幸福的事是什么?究竟如何看待芥川奖与诺贝尔文学奖……
小说家看似风光,却是份孤独的职业。三十五年来,村上春树在孤独中编织着美妙动人的故事。他以十二章肺腑之言,真挚诚恳又不失幽默地讲述自己写作道路上的故事,和追逐梦想与幸福的人生往事。
不论是作为声名显赫的作家,还是认真生活的普通人,他的故事都为人们带来信心和勇气。《我的职业是小说家》就是村上春树热爱生活、追求梦想的真实写照。
2017年1月20日 已读
读着特别令人舒心的一本书。阅读过程中我一直以为是演讲稿,看到后记才发现不是。谈过写作技巧和过程的作家不算少,村上这本可贵在一点也不故弄玄虚,既不强化文学创作的神秘性,也没粉饰劳作所需的磨砺和持之以恒。反正读后我没时间写小说的焦虑缓解了一些,也决心让自己的读写生活变得更有routine。
外国文学 小说研究 文化随笔/文化批评 文学 日本
无人生还 豆瓣 Goodreads
And Then There Were None
8.7 (96 个评分) 作者: [英] 阿加莎·克里斯蒂 译者: 夏阳 新星出版社 2016 - 8
十个相互陌生、身份各异的人受邀前往德文郡海岸边一座孤岛上的豪宅。客人到齐后,主人却没有出现。
当晚,一个神秘的声音发出指控,分别说出每个人心中罪恶的秘密。接着,一位客人离奇死亡。暴风雨让小岛与世隔绝,《十个小士兵》——这首古老的童谣成了死亡咒语。如同歌谣中所预言的,客人一个接一个死去……杀人游戏结束后,竟无一人生还!
2017年1月15日 已读
3.5星。情节紧张刺激,作为休闲娱乐书绰绰有余,但结尾靠一封信来揭开真相显得潦草了,缺乏对作案动机的有力解释。不过,关键处的“潦草”和“失真”其实也是我对我读过的大部分推理小说的感受。
外国文学 小说 推理小说 文学 英国
禁色 豆瓣
禁色
9.0 (39 个评分) 作者: [日] 三岛由纪夫 译者: 陈德文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4 - 4
老作家桧俊辅藐视道德和凡俗,崇尚极端的唯美主义。因生来貌丑,为先后三个妻子不爱,他遇到英俊的同性恋青年悠一后,决定将悠一塑造成艺术品,向他得不到的女人展开报复……
2017年1月14日 已读
三岛真是个不世出的天才,真的,这是他28岁时写出的作品。仅仅因为作者是三岛,我才会读故事内容本身并不吸引我的这本书,然后就发现它的叙事实在是太令人著迷了。悠一作为美与欲的概念性化身,最终却要活在衰朽和死亡的精神性玷污之下。那些关于美的论述,我还是没全搞明白,不过比读《金阁寺》时好像懂得多些了。
三岛由纪夫 外国文学 小说 文学 日本
爱情和其他魔鬼 豆瓣 谷歌图书
Del amor y otros demonios
8.7 (99 个评分) 作者: [哥伦比亚] 加西亚·马尔克斯 译者: 陶玉平 南海出版公司 2016 - 1
德劳拉神父做了一个奇怪的梦:一个长发委地的少女,坐在一扇无始无终的窗户前吃葡萄,窗外是大雪覆盖的原野,女孩每吃掉一颗,葡萄串上就又长出一颗新的来。
他被派往克拉拉修道院为一个女孩驱魔,十二岁生日前夕,她被一条疯狗咬伤了脚踝。
踏进修道院,神父愣住了:和他梦中吃葡萄的女孩一模一样!
在那间幽暗破败的牢房里,他们疯狂地相爱了。
★万物都和爱有关 ,献给浸在泪水之中的人们
★爱情是什么?在《霍乱时期的爱情》中,它是一种病,在《爱情和其他魔鬼》里,它是疯狂的魔鬼。
《爱情和其他魔鬼》是马尔克斯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与《霍乱时期的爱情》一样,是马尔克斯最受读者欢迎的作品之一。
★从写法上,其魔幻现实主义风格的魅力可以与《百年孤独》媲美,故事围绕四五个人物展开,以十二岁女孩和中年神父的爱情为主线,魔幻依旧魔幻,现实更加现实。
★ 这些天里,女孩问过他,是不是真的像歌里唱的那样,爱情能战胜一切。
“没错,”他答道,“可你最好别信。”
2016年11月11日 已读
久违的那种阅读快感,浓重、热烈。情节上的前后呼应与行文中恰到好处的抒情,再加异域色彩和神秘感,几乎可以让人忽略它对天主教的批判和对历史的影射,而完全把这作为一则传奇故事来读。
加西亚·马尔克斯 外国文学 小说 拉美文学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