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
The Easter Parade 豆瓣 Goodreads
8.8 (6 个评分) 作者: Richard Yates Vintage Classics 2008 - 4
The famous opening line of the novel warns of the bleak narrative to follow, "Neither of the Grimes sisters would have a happy life, and looking back it always seemed that the trouble began with their parents’ divorce." Emily and Sarah Grimes are sisters who share little in terms of character but much in terms of disappointment with their lives. Emily, the more intellectual and cosmopolitan of the two, seeks love in numerous disappointing affairs and short-term relationships while Sarah, the prettier and more conventional sister, marries young and bears children to an uncouth and abusive husband. Their troubled, rootless mother, Pookie, like many Yatesian matriarchs, is likely modeled on his own mother, who was nicknamed "Dookie". The novel, beginning in the 1930s when the sisters are children and ending in the 1970s with Sarah's death, primarily revolves around Emily as the book's central character, though the book employs Yates' characteristic and seamless shifts of consciousness throughout.
2015年12月27日 已读
对于非常打动人的作品,有时反而不知该说些什么,说句“我爱XXX(作者)”可能就够了。耶茨写出了女性在社会中的困境——不论她们的具体社会处境如何,所面临的也无非是相当有限的可能性:婚姻、生育、生存、两性关系。这哪里是评论者常说的“失败者”,耶茨写的明明是我们自己,是每天出现在生活中的你我她。因真实而常被我们忽略,因真实而触目惊心。
Richard_Yates 外国文学 小说 文学 美国
傅译巴尔扎克代表作3 豆瓣
作者: 巴尔扎克 译者: 傅雷 江苏文艺 2011 - 5
《傅译巴尔扎克代表作3:幻灭》内容简介:《幻灭》的中心内容,是两个有才能有抱负的青年理想破灭的故事。青年诗人吕西安在外省顿孚时誉,带着满脑子的幻想来到巴黎,因经不起浮华世界的引诱,想抄近路一步登天,结果变成无耻的报痞文棍,最终身败名裂。他的妹夫大卫是个埋头苦干的发明家,因为敌不过同业的阴险算计,被追放弃发明专利,回到家庭生活中了却一生。这部小说几乎集中了作者本人最主要的生活经历和最深切的思想感受,巴尔扎克自称《幻灭》是“我的作品中居首位的著作”。
Stoner 豆瓣 Goodreads
Stoner
8.7 (41 个评分) 作者: John Williams NYRB Classics 2006 - 6
William Stoner is born at the end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 into a dirt-poor Missouri farming family. Sent to the state university to study agronomy, he instead falls in love with English literature and embraces a scholar's life, so different from the hardscrabble existence he has known. And yet as the years pass, Stoner encounters a succession of disappointments: marriage into a "proper" family estranges him from his parents; his career is stymied; his wife and daughter turn coldly away from him; a transforming experience of new love ends under threat of scandal. Driven ever deeper within himself, Stoner rediscovers the stoic silence of his forebears and confronts an essential solitude. John Williams's luminous and deeply moving novel is a work of quiet perfection. William Stoner emerges from it not only as an archetypal American, but as an unlikely existential hero, standing, like a figure in a painting by Edward Hopper, in stark relief against an unforgiving world.
2015年12月15日 已读
一部极具深度的作品。它对人心的挖掘达到了让读者的心跟着抽动的程度,以至于谈论它深藏不露的文采和情节上的起伏都显得略为肤浅了。平铺直叙的写作方式既显示了作者的自信,也回到了最传统的讲故事的方式。它捕捉到了普通人生命中不为外界所知的丰盛与伟大,感人至深。故事发生在我所生活过的密苏里州,亦觉亲切。
外国文学 小说 文学 美国 英语文学
烛烬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A gyertyák csonkig égnek
8.3 (100 个评分) 作者: [匈牙利] 马洛伊·山多尔 译者: 余泽民 译林出版社 2015 - 11
空寂的庄园,主人老将军迎来了一位罕见的访客,一位曾与他金兰之交的故友。
昏暗的客厅里,将军与访客秉烛对坐,彻夜长谈,怀念将军逝去多年的妻子,审判一段由爱情及友情、忠贞和背叛交织的三角关系。混乱与骚动在年已迟暮的两位故友心灵深处涌流,情欲与仇恨的余烬不断闷烧。
在扣人心弦的激烈争辩中,马洛伊用沉郁如挽歌的文字怀念逝去的帝国时代,还有随之消逝的贵族品德和君子情谊。奥匈帝国面临衰亡时的哀伤,以及世界秩序坍塌时人们传统道德的动摇,在字里行间纤毫毕现。
2015年12月9日 已读
不算长的小说,却面临了写作中的两个陷阱。一是幽灵般的人物,如果没有历史和文化的所指,会变得做作、莫名其妙。二是精美的文辞,如果过于流畅,也会使作家陷于迷恋而流于啰嗦。这本书没有掉入第一个陷阱,毕竟通过对帝国晚期贵族生活的描述抵达了一种人类可以共通的情感与迷惑。但它很遗憾地掉进了第二个陷阱,再精致的语言,多了也会腻。
外国文学 小说 文学
Death of a Salesman 豆瓣
作者: Arthur Miller San Val 1998 - 5
2015年10月23日 已读
阿瑟米勒对美国社会的批判和对家庭关系的反思在今天看来仍是一点不过时。只是读剧本,也能体会到多时空并置带来的戏剧力量,以及现实和幻想相交织的舞台感。尽管戏剧冲突相当集中,米勒却有本事把每个人物都塑造得很丰满,一点也不单一、扁平。
外国文学 戏剧 文学 美国 英语文学
伊凡诺夫·海鸥 豆瓣
9.6 (53 个评分) 作者: [俄] 契诃夫 译者: 焦菊隐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4 - 9
本丛书将契诃夫戏剧作品的优秀中文译本结集,分四卷出版。本卷包含名剧《海鸥》和《伊凡诺夫》。喜剧《海鸥》描写乡村富家少女妮娜的爱情理想和遭遇,于1898年在莫斯科艺术剧院上演,获得空前成功,高翔着的海鸥形象成了莫斯科艺术剧院的院徽。《伊凡诺夫》是契诃夫的第一部戏剧力作。
2015年10月18日 已读
两部剧作都有楔入灵魂的力量,来自人物在日常生活中不为人所察的挣扎,也来自契诃夫不为现实粉饰的悲剧笔调。
俄罗斯 外国文学 契诃夫 戏剧 文学
大卫·格德尔 舞会 豆瓣
作者: [法国] 伊莱娜·内米洛夫斯基 译者: 袁筱一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8 - 6
《大卫·格德尔》这部出自一位女性之手的作品具有像巴尔扎克、陀斯妥夫斯基等大师那样的力量。
——美国《纽约时报》(1930年)
内米洛夫斯基所有的才华在其第一部小说《大卫·格德尔》中已经展露无遗:她冷冷的注视和仁慈的心灵……《法兰西组曲》也许是她的桂冠,但是她的其他作品无疑证明,她不仅仅是一九四0年六月的时代记录者,也是一位具有宽广视野、并且终于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伟大作家。
——法国《读书》
《舞会》足以使内米洛夫斯基跻身她那个时代最具天赋、最著名的作家之列。
——英国《卫报》
《大卫·格德尔》是内米洛夫斯基在法国文坛一鸣惊人的处女作。小说叙述了一个来自俄国的国际金融巨头大卫·格德尔史诗般的一生:他一步步走到事业的巅峰,但又一夜间破产,妻子离他而去,女儿又和小白脸私奔。但是这个老赌徒还有一口气。他迎来一次翻身的机会,出于冒险的习惯,出于对女儿的爱,格德尔投身于这最后一搏之中……
《舞会》则描写了一个炒股而暴富的犹太人家庭为了跻身上流社会,决定举办一次舞会。十四岁的女儿安托万娜梦想参加舞会,却遭母亲拒绝。出于反抗和绝望,安托万娜进行了报复,而这报复行为没有预谋,毫无征兆,一切只取决于她的一个手势……
2015年10月11日 已读
货真价实的好作品,文字里有种来势凶猛的才华,翻译这一重阻隔甚至不能对它造成本质性的磨损。笔力的辛辣和冷酷在男作家中亦属少见,再考虑内米洛夫斯基当时二十五六岁的年龄,她或许可说是天才型的作家。
伊莱娜·内米洛夫斯基 外国文学 小说 文学 法国
深河 豆瓣
深い河
8.1 (39 个评分) 作者: [日] 远藤周作 译者: 林水福 南海出版公司 2013 - 5
所谓深河,即印度的圣河——恒河。
河畔,死者的尸体被焚烧,骨灰撒入河中,期望灵魂在来世复活;无数虔诚的人用混有骨灰或尸体漂流其中的河水洗漱、沐浴,祈求来世的幸福。
深河,神的爱河,无论多么丑陋的人、多么肮脏的人都不拒绝。
-------------------------------------------------------------------------------
一个前往印度的日本旅行团,成员心性各异:有一心追寻妻子转世可能性的职员,有欲将心事寄托于鸟儿的作家,也有曾在缅甸丛林历尽炼狱之苦的老兵,还有无法爱上他人的失婚女人……他们每一个人有各自的人生,有不能对他人说的秘密;他们背负着这些重担而活,他们在深河里有非净化不可的东西……
2015年10月2日 已读
当人的心灵如此空虚、世界如此丑陋,救赎还有意义吗?这是我认为远藤周作试图在这部小说里回答的问题。的确有所谓的泛神论倾向,但我必须说,没有宗教信仰的人可能很难体会到有些问题是怎样地构成了认真的宗教徒的必经之路。与《沉默》都在探讨信与不信,这的确是个值得人深思并实践的大问题。
外国文学 小说 文学 日本 远藤周作
踩蛇 豆瓣
蛇を踏む
7.9 (10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川上弘美 译者: 杨建琴 南海出版公司 2011 - 1
★日本纯文学标杆川上弘美巅峰力作
★“21世纪的紫式部”写尽世人心底欢喜悲愁
★荣获日本文学最高荣誉芥川文学奖
★笔触温润旖旎、灵动幽长
★意味深沉凝重、洞彻心扉
★川上弘美总能以轻柔的笔调描述人生,以都市人的喜怒哀乐为情节,言语现代感强烈,却又充满古典韵味,日文古风之委婉细腻尽显其中。——《新京报》
“既然被你踩到,也就没办法了。”
这句话是用人的声音说的,说完它就化作人形,向我住的房子走去。
本书由《踩蛇》等5个短篇组成,以温润细腻的女性视角冷静、甚至有些残忍地审视人的各个大相径庭的生命阶段,婉转书写灵魂深处的惶恐、沉醉与渴望。或魔幻诡谲,或旖旎感伤,或惊悚骇人,但都自然之极,真实之极,足能令每一位靠近的人心怦然心动……
2015年9月27日 已读
3.5星吧。《寻墓》和《物语,开始》最好,算是有看头。其他几篇其实点子也不错,但叙事和文字方面没跟上,才力不逮、写不透的感觉。觉得可能不会再读川上弘美了。
外国文学 小说 文学 日本 短篇小说
The Fifty Minute Hour 豆瓣
作者: Robert Mitchell Lindner Other Press (NY) 1999 - 10
“A fascinating mixture of traditional psychoanalytic thinking with clinical strategies that even today would be considered creative and controversial, The Fifty-Minute Hour has never failed to capture the imagination. . . . No student’s education in psychotherapy is complete without reading this book. Decades after its original publication, it still stands as a pioneering landmark in the history of psychotherapy.”-John Suler
一弦琴 豆瓣
一絃の琴
8.9 (7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宫尾登美子 译者: 曹逸冰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14 - 9
★最传奇的直木奖获奖作,被列为所有日本大学生的必读书目。
◆太宰治奖、直木奖、吉川英治奖多项日本重要文学奖得主——宫尾登美子,经多年资料搜集与采访,耗时17年,5度重写,亲手撕毁1000多张稿纸,终于写成这部感人的伟大小说。
◆这琴,已变成她的心, 她的灵魂,她愿用尽 毕生气力雕琢属于自己的美──
◆日本女子独有的精神与美感,就这样跃然纸上。
◆2014年中文简体版,多次改编成舞台剧与NHK连续剧。
这看起来像不可思议的传奇,其实是个真实的故事。
一弦琴只有一根弦,虽然构造极其简单,却能弹奏出千变万化的音律。由于学习这门古老琴艺需要倾尽一生心血磨练,到了明治时期,掌握它的琴师已经屈指可数,而继承一弦琴宗师唯一真传的,仅有苗一人。一弦琴的命运,差点就此永远画上休止符,直到另一名女子兰子也与琴结下难舍缘分。
苗与兰子这两位有着复杂感情纠葛的师徒,在那个动荡而压抑的年代,凭借着令人战栗的韧性与执著,把彼此不同的灵魂弹入琴中,并最终将一弦琴的文化写进历史。
被誉为日本最具时代灵魂的小说家──宫尾登美子,深深为一弦琴的传承触动,经过多年的资料搜集与采访,耗时17年,5度重写,亲手撕毁1000多张稿纸,终于写下了《一弦琴》这部横跨三代女性的感人小说,为读者呈现出日本女子独有的精神与美感。
2015年9月5日 已读
跟王安忆的《天香》在题材和情怀上都颇有相通之处,但比《天香》通人情得多了。对女性心理的把握准确、细腻,通过一弦琴的兴衰和流变,写出了日本人自己的古典情怀。(把雅美写丢了,否则一定是5星。)
外国文学 小说 文学 日本
老师的提包 豆瓣
センセイの鞄
8.3 (12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川上弘美 译者: 施小炜 南海出版公司 2014 - 11
三十七岁的月子,总是一个人坐车,一个人散步,一个人喝酒,直到和高中老师在居酒屋相遇。她已想不起他姓什么,只好含糊地以“老师”相称。
月光如瀑,樱花似雨,松涛如海……纵然世间万物堆叠,两个看似孤寂的人,隔着遥不可触的时间,一次又一次偶然相聚,推杯换盏间,渐渐砌起三生三世都难以忘怀的深情。
世间爱有千万种,在《老师的提包》里,爱是欲言又止,痛是欲语还休。年少时情感激越,《挪威的森林》或许足以带来慰藉;长大后,《老师的提包》更能触动你渴望细水长流的心。
————————————————————————
★谷崎润一郎奖获奖作品, 日本“年度最受欢迎小说”第1名
★这是世间最美的, 再也不会有的爱情,被誉为“日本最好看的小说”,“21世纪版《挪威的森林》”
★著名设计师亲笔手绘,暖心珍藏精装版,赠精美书签
————————————————————————
川上弘美大概是想让人相信杯酒之间的人生:清酒、啤酒、葡萄酒、马提尼、杜松子……总有一种酒让人一杯就醉,忘了自己。——《南方都市报》
泼墨如水的爱情看得太多,难得看到一个俯首吝惜如斯的,就觉得心疼。——黎戈
2015年8月29日 已读
不好看。文笔很细腻,但我觉得也就这点好处了,期待看到的悬念或社会关系中人物内心的斗争全都没有。这一版的封面做得像是给初中生读的言情小说。出版社脑子坏了。
外国文学 小说 文学 日本
我的母亲手记 豆瓣
8.6 (10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井上靖 译者: 吴继文 重庆出版社 2014 - 9
我们只有走到父母的年纪
才能懂得他们的为难和爱
一旦父亲不在了,我突然发现死亡和自己之间一下没了阻隔,可以看得一清二楚,不管愿不愿意,对死亡之海的一部分再不能视而不见,也明白接下来就轮到自己上场了。
不过我的情况是,母亲依旧健在,死亡之海的半边还让她给遮着。只有到母亲也过世了,我和死亡之间竖立的屏风才会完全移除。到那时候,死亡肯定将以迥异于现在的面貌,逼近我的眼前。——井上靖《我的母亲手记》花之下 篇
《我的母亲手记》是日本文豪井上靖的私密日记,也是热门电影《我的母亲手记》的原著。全书记录井上靖幼年因战乱与父母疏离成长,在父亲去世后,与手足一起接手照料年迈的母亲,无奈母亲的老年痴呆症日渐严重,一步步失忆。井上靖以长达十年的时间,记录了患有阿兹海默症的母亲八十到九十岁的 生活,冷静、细腻地观察和叙说,试图为母亲留住渐渐模糊的记忆,在一步步的记录和陪伴中,他也重拾了对母亲的爱。同时,读者可以清晰读出他对于“活着”的解读和生命的关照。
本书被誉为“家族爱”的最高杰作,唤醒人们对亲情的重新关照,唤醒人们关注日渐衰老的父母和他们的情感,以真正深入的爱与理性看待衰老、失忆、死亡与亲情的联系。它超越了普通的亲情记录,具有普遍意义的人性的爱与悲悯。
★内附井上靖年谱 井上靖全家珍贵照片
根据本书改编的同名电影
导演:原田真人
主演:役所广司、树木希林、宫崎葵
于2011年加拿大蒙特娄影展荣获“评审团特别大奖“,之后也陆续参加釜山、芝加哥、夏威夷、印度等国际性影展,同时入选为2012年台北电影节的观摩影片。
获2013年第36届日本电影金像奖优秀作品奖。
第36届日本电影学院奖 最佳影片(提名)
第6届亚洲电影大奖 我最喜爱的男女主角 我最喜爱的男主角(提名) 役所广司
台版《我的母亲手记》 吴念真、骆以军、简媜、傅月庵感动推荐。
2015年7月26日 已读
淡然而优美的文笔,并因语调的平静而显得真实、家常。父母的亡故是每一个人在自己的死亡到来之前都需要先面对的命题,通过记录老年痴呆的母亲健康一步步恶化的过程及家人的言行,井上靖含蓄的文字可以让我们学到(作为子女)自然地面对(父母之)死亡的态度。
外国文学 文学 日本 随笔/散文
如此苍白的心 豆瓣 谷歌图书
Corazón tan blanco
作者: [西班牙] 哈维尔·马里亚斯 译者: 姚云青 / 蔡耘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5 - 1
《如此苍白的心》是西班牙当代文学大师哈维尔·马里亚斯最著名的小说,曾获IMPAC都柏林国际文学奖,被译成近四十种文字,全球销量超过250万册,堪称文学小说的商业奇迹。
原本对父亲的婚姻生活所知甚少的胡安,在自己结婚之后,渐渐对家族过去的历史产生兴趣。一直以来,他只知道父亲兰斯在与自己的母亲结婚前,曾经跟胡安母亲的姐姐特雷莎结婚,而后者开枪自杀了,原因不明。
带着好奇与怀疑,也为了搞清楚事实真相,胡安和妻子路易莎决定向父亲展开调查。通过大段的内心独白,对人性的窥探和分析,秘密被一层层揭开,一场关于情爱与背叛的往事也逐渐浮出水面。而慢慢适应婚姻、在蜜月及之后的生活中不断调整自己的胡安也体会到了父亲对婚姻的感悟。
哈维尔•马里亚斯用他的细腻和智慧,挖掘出了人们内心中最真实隐秘的一面。“秘密”贯穿小说始终。父亲的罪责,婚姻与暴力,谎言与真实,谜团在内心的纠缠中将故事推向了高潮。
2015年7月22日 已读
穿透(婚姻)生活的表层,以一重重疑问和哲思去展现人与人生丰富的层次。写法上有点像昆德拉,但是略为啰嗦一些。故事是比较好看的,所有的“闲话”最后都证明是必不可少的铺垫。
外国文学 小说 文学 西班牙
礼拜二午睡时刻 豆瓣 谷歌图书
Los funerales de la Mamá Grande
7.9 (98 个评分) 作者: [哥伦比亚] 加西亚·马尔克斯 译者: 刘习良 / 笋季英 南海出版公司 2015 - 3
《礼拜二午睡时刻》
温暖讲述普通人在逆境中的爱与尊严
================
★ 不容错过的马尔克斯经典短篇小说集,略萨、余华、三毛力荐
★ 《礼拜二午睡时刻》入选中国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
★ 《格兰德大妈的葬礼》收入美国大学文学课本
★ 除了生活没有别的目标,输了,也输得愉快,别有风格。
★ 这些故事与冷酷的官方无关,关于普通人面对逆境时的作为。
★ 《礼拜二午睡时刻》中那个没有姓名的母亲成了一位永恒的母亲。
★ 诞生了“格兰德大妈”——拉丁美洲文学作品最成功的典型形象之一。
=================
《礼拜二午睡时刻》是马尔克斯第三部正式出版的作品。共收录8篇经典短篇小说,包括《礼拜二午睡时刻》《平常的一天》《咱们镇上没有小偷》《巴尔塔萨午后奇遇》《蒙铁尔的寡妇》《周六后的一天》《纸做的玫瑰花》和《格兰德大妈的葬礼》。
这些故事将读者带入普通人的私人生活,用特写的镜头、温暖的色调讲述他们在绝境中如何生活,如何尽自己一切力量在逆境中活出勇气、活得体面、保有尊严且心怀敬意。
在《礼拜二午睡时刻》前7篇故事当中,马尔克斯的写作手法十分简练、十分明晰、十分客观。故事虽然平凡简单,但情感深沉、笑中有泪。人物原型和故事主题等大都和马尔克斯的生命有着某种重要的联系。
《礼拜二午睡时刻》中的母亲形象来自马尔克斯童年时代记忆中的一个印象;在根据《咱们镇上没有小偷》改编的同名电影中,马尔克斯积极参与剪辑,更亲自在影片中扮演电影院售票员;《周六后的一天》则展现了一系列马尔克斯最喜欢的主题,以瘟疫和人类的孤独为开端……
不同于前7篇,在《格兰德大妈的葬礼》中,马尔克斯以夸张的笔法和磅礴的叙述,讲述了马孔多独裁者“格兰德大妈”宏大奢华的葬礼,在神话传说方面拓宽了《枯枝败叶》中马孔多的前景,预示了《百年孤独》的诞生。
================
★ 《礼拜二午睡时刻》所展示的是作家克制的才华,这是一个在任何时代都有可能出现的故事,马尔克斯的叙述简洁而不动声色,他只写下了母亲面对一切的镇静,镇静的后面却隐藏着无比的悲痛和宽广的爱。
——余华
★ 我从来没有受过这样深的感动,《礼拜二午睡时刻》这本书里面说的东西是很平凡的生活故事,可是又那么深刻。马尔克斯有着悲天悯人的胸怀,写的是全人类的情感。
——三毛
2015年7月8日 已读
一部由短篇串联起来的马孔多纪事,好读且过瘾,从特别具体的生活细节中升华出抽象的情绪、象征和隐喻,并且这种气质在《格兰德大妈的葬礼》中达到了顶点。最喜欢同名小说和《咱们镇上没有小偷》、《巴尔塔萨午后奇遇》以及《纸做的玫瑰花》。
加西亚·马尔克斯 外国文学 小说 拉美文学 文学
好色一代女 豆瓣
6.6 (17 个评分) 作者: [日] 井原西鹤 译者: 于婧 重庆出版社 2015 - 5
“我没有丈夫,没有子女,是个孤苦伶仃的女人,所以往事无需隐瞒。我从豆蔻年华就初尝爱情的滋味,后来经历了跌宕起伏的百转千回,被情欲之路上的泥垢玷污了全身……”
两位男子,一位被情欲纠缠,一位为爱情烦恼,两人都对男女之爱懵懵懂懂,不得要领。来探访这位隐居的老妇人,听她讲述自己沉沦的一生,虽波澜万丈,斑斓多姿,但受尽苦难,终于悟得菩提,也给年轻人开悟。
2015年7月2日 已读
第一次读井原西鹤。这本书题材和写法都有点像明代的世情小说,开头还有一个短短的入话部分,但比中国世情小说的说教意味更浓。历经情欲洗礼之后的老妇在佛教中悟得了人生的一点真谛,这个情节比较得我心。此外读这本书的收获主要是了解日本十七世纪的市井风情,文字也挺易读的。
井原西鹤 外国文学 小说 文学 日本
自深深处 豆瓣 谷歌图书
De Profundis
8.3 (126 个评分) 作者: [爱尔兰] 奥斯卡·王尔德 译者: 朱纯深 译林出版社 2008 - 4
我人生有两大转折点:一是父亲送我进牛津,一是社会送我进监狱。碰上你,对我是危险的,而在那个特定时候碰上你,对我则成了致命。命运将我们两个互不相干的生命丝丝缕缕编成了一个血红的图案,你的确真心爱过我。即使你拒绝收我的信,我也会照写不误,这样你就会知道,不管怎样,总是有信在等着你。
《自深深处》是王尔德写给他的同性恋伙伴道格拉斯的一封长信,这封信是王尔德在牢狱生活的最后几个月内写成的,信中充满了以道格拉斯爱恨交织的情绪,同时还集中阐述了王尔德的艺术观、生活观。
2015年6月29日 已读
只有纯真而伟大的心灵才能倾吐出如此动人的哀歌。当王尔德谈论基督和sympathy与艺术的关系、当他反省自己的人生并几乎达到了涅槃重生的高度、当他挥洒自如地征引莎士比亚和古希腊戏剧,他是光辉而伟大的。但更多的篇幅花在了他对Bosie的“控诉”和倾吐衷肠上,这是他纯真一面的体现。所谓的“狗血”和“极品”,不过是我们这些庸人对天真心灵的误读与想象。文字更不用说了,华丽雅致,不少长句都在十行以上,读来非常过瘾。这次没来得及看译文,等新版出了再好好研究朱先生的翻译吧。
外国文学 文学 经典 英语文学 随笔/散文
包法利夫人 豆瓣
Madame Bovary
9.1 (73 个评分) 作者: [法]福楼拜 译者: 周克希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 - 5
本书是法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大师福楼拜的代表作。这部在法国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长篇小说,通过外省农村少女爱玛在修道院受到与自己出身完全不相称的贵族教育后,又受到消极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而在嫁给平庸无能的乡村医生包法利做续弦后由失望逐步陷入堕落的泥潭,最后在高利贷逼迫下服毒自尽的悲剧,深刻地揭露了法国19世纪中叶恶浊的社会现实,被公认为巴尔扎克之后法国第一部杰作。
斯坦纳回忆录 豆瓣
Errata : an Examined Life
作者: [美国] 乔治·斯坦纳 译者: 李根芳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2 - 7
《斯坦纳回忆录:审视后的生命》是斯坦纳的一部文学性的自传作品,书中回忆了他早年的求学经历,文中生动表述了他人生中所遇到的几位极具个人魅力的师长,同时也谈及了关于治学之道的心得体会,以及对文学理论的真知灼见。
《斯坦纳回忆录:审视后的生命》以时间为主轴,回顾他曾关心过的种种议题,作为检视其一生成就与遗珠的报告。他从幼时学习经验谈起,随着自己的成长历程,一步步谈论他曾关心过的重要议题,包括犹太人和非犹太人之间的关系、音乐的永续存在、衍申自巴别塔故事的语言以和翻译问题、对当代政治与社会的评论,以及如师亦友的师生关系。斯坦纳以其思想议题之旅行为主轴,整理出他在人生中各个时期所启发的种种哲思,让读者更明了斯坦纳在等身著作背后的写作动机。书中也再次统整了斯坦纳的思想精华,对于未接触过他的读者来说,是一窥大师风采的最佳导览自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