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途 - 标记
终结的感觉 豆瓣
The Sense of Ending
作者:
[英]朱利安·巴恩斯(Julian Barnes)
译者:
郭国良
译林出版社
2021
- 10
【编辑推荐】
英国当代文坛巨头朱利安•巴恩斯代表作,布克奖众望所归之作。
我们的生活未必是我们自己的生活,而仅仅是我们讲述的关于人生的故事——当记忆欺骗了你,谁才能解读你的人生?
蒋方舟、苗炜、梁鸿私人书单。豆瓣高分推荐,万人想读。
巴恩斯用《终结的感觉》这个题目来写小说,表面上看是自己平常的絮叨,但他在探索灰暗不明的地带,既关乎小说和历史,也关乎每个人的记忆。
——苗炜
特邀著名平面设计师马仕睿全新打造“巴恩斯作品系列”。纸片逐张撕开,掩藏在其中的记忆真相逐渐明晰,人生却早已颠覆了模样。
【名人评价及推荐】
《终结的感觉》拥有英语文学经典作品的品质,它笔法精湛,构思巧妙,而且每读一次都能揭示新的深度内涵。这是一本写给二十一世纪人类的书。
——布克奖评委会
别看这部小说篇幅短小,它的神秘之处在于你会过目不忘,就像最深处的古老记忆一样。
——安妮塔•布鲁克纳
【内容简介】
我们以为自己是在慢慢成熟,而其实我们只是安然无恙而已。
中年人托尼对自己的生活很满意。他有过事业,有过婚姻,与前妻和女儿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从没试图伤害其他人。然而,一份旧日女友母亲的遗嘱打碎了这一切,迫使托尼重新探寻年少时光里的谜团,曾经笃信的回忆变得疑窦丛生。
他能感觉到一个结局的到来,但故事却完全不同。
英国当代文坛巨头朱利安•巴恩斯代表作,布克奖众望所归之作。
我们的生活未必是我们自己的生活,而仅仅是我们讲述的关于人生的故事——当记忆欺骗了你,谁才能解读你的人生?
蒋方舟、苗炜、梁鸿私人书单。豆瓣高分推荐,万人想读。
巴恩斯用《终结的感觉》这个题目来写小说,表面上看是自己平常的絮叨,但他在探索灰暗不明的地带,既关乎小说和历史,也关乎每个人的记忆。
——苗炜
特邀著名平面设计师马仕睿全新打造“巴恩斯作品系列”。纸片逐张撕开,掩藏在其中的记忆真相逐渐明晰,人生却早已颠覆了模样。
【名人评价及推荐】
《终结的感觉》拥有英语文学经典作品的品质,它笔法精湛,构思巧妙,而且每读一次都能揭示新的深度内涵。这是一本写给二十一世纪人类的书。
——布克奖评委会
别看这部小说篇幅短小,它的神秘之处在于你会过目不忘,就像最深处的古老记忆一样。
——安妮塔•布鲁克纳
【内容简介】
我们以为自己是在慢慢成熟,而其实我们只是安然无恙而已。
中年人托尼对自己的生活很满意。他有过事业,有过婚姻,与前妻和女儿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从没试图伤害其他人。然而,一份旧日女友母亲的遗嘱打碎了这一切,迫使托尼重新探寻年少时光里的谜团,曾经笃信的回忆变得疑窦丛生。
他能感觉到一个结局的到来,但故事却完全不同。
我身在历史何处 豆瓣 豆瓣 Eggplant.place
Où suis-je dans cette histoire?
8.6 (30 个评分)
作者:
[南斯拉夫] 埃米尔·库斯图里卡
译者:
苑桂冠
湖南人民出版社
2017
- 11
两获金棕榈奖的前南斯拉夫电影导演、演员、音乐人 埃米尔·库斯图里卡——1954年出生于萨拉热窝,是世界上伟大的电影艺术家之一,他的人生正如他的电影:激烈、丰富、不羁,音乐无处不在。在这部回忆录中,他将个人经历与南斯拉夫——这个消失的国度、昔日的祖国——的历史交织在一起。从上世纪50年代他还是个住在萨拉热窝的塞尔维亚小孩开始讲起,回望摧毁祖国的那场战争,中间穿插了自己在电影创作中取得的成就、与约翰尼·德普的友谊以及对费里尼的仰慕之情……带着电影中同样的真诚与诗意,库斯图里卡向我们讲述了一切。
瓦尔特·本雅明或走向革命批评 豆瓣
Walter Benjamin, Or, Towards a Revolutionary Criticism
作者:
[英国] 特里·伊格尔顿
译者:
郭国良
/
陆汉臻
商务印书馆
2015
- 5
瓦尔特·本雅明是德国著名思想家,被誉为欧洲真正的知识分子,其罕见的才华和悲剧的人生为后人留下了无尽的话题。与众多对本雅明思想系统综合的学术研究不同,本书以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本雅明的历史哲学和后结构主义的反形而上学理论的狂欢式结合为根本动力,犀利的笔锋直指本雅明的灵魂深处,不仅对本雅明的巴罗克寓言、作为文化客体的商品、弥赛亚式革命等中心主题做了独到解读,还将本雅明与艾略特、利维斯、布莱希特等人的观点相对照,重新思考了革命批判的诸多问题和可能性,强调了艺术的政治作用。
特里·伊格尔顿的语言充满了激情,肆意酣畅,富于理论张力和话语快感,是一部具有“震惊”效果的向大师致敬的作品。
特里·伊格尔顿的语言充满了激情,肆意酣畅,富于理论张力和话语快感,是一部具有“震惊”效果的向大师致敬的作品。
夜莺与玫瑰 豆瓣
作者:
[英国] 奥斯卡·王尔德
译者:
王林
2022
- 5
【内容介绍】
《夜莺与玫瑰:王尔德童话全集》完整收录了王尔德的九篇童话故事,出自其两部童话故事集《快乐王子及其他》和《石榴之屋》。王尔德善于用华丽的笔法和生动的比喻打造机趣的描写风格,而他每一篇童话所贯穿的善良与美丽形象所经历的变迁,紧紧扣住读者的心弦。
【编辑推荐】
★未经删减,完整收录
收录王尔德久负盛名的九篇童话作品,出自其两部童话故事集《快乐王子及其他》和《石榴之屋》
★唯美忧伤,诗意残酷
王尔德文辞华丽,比喻生动,堪称“纯正英语的结晶”,制造强烈矛盾对立,紧扣读者心弦
★学者译本,反复修订
翻译家、学者王林教授口碑译本,译文准确流畅;译文多次反复修订,贴近原文
★全新装帧,艺术珍藏
新锐设计师山川担纲装帧设计,国际知名画家绘制封面,原创内文插图,唯美收藏
【名人评价及推荐】
王尔德的童话好。他的《快乐王子集》,是妙品。——木心
没有一个人比他更有魅力。无论是随意交谈还是和朋友相处,无论是在幸福的年月还是身处逆境,王尔德同样富有魅力。他留下的一行行文字至今深深地吸引着我们。他的作品仍然年轻,就像写于今天上午。——博尔赫斯
我从未见过一个人像王尔德那样言谈高雅遣词完美,仿佛这些语句都是他连夜费功夫写好然而却好像当场流露那般自然。——叶芝
来生最愿交心的人,便是王尔德。——丘吉尔
在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中,只有王尔德还在被众人阅读。他是那么辉煌、壮观、摇摇欲坠。——理查德·艾尔曼
《夜莺与玫瑰:王尔德童话全集》完整收录了王尔德的九篇童话故事,出自其两部童话故事集《快乐王子及其他》和《石榴之屋》。王尔德善于用华丽的笔法和生动的比喻打造机趣的描写风格,而他每一篇童话所贯穿的善良与美丽形象所经历的变迁,紧紧扣住读者的心弦。
【编辑推荐】
★未经删减,完整收录
收录王尔德久负盛名的九篇童话作品,出自其两部童话故事集《快乐王子及其他》和《石榴之屋》
★唯美忧伤,诗意残酷
王尔德文辞华丽,比喻生动,堪称“纯正英语的结晶”,制造强烈矛盾对立,紧扣读者心弦
★学者译本,反复修订
翻译家、学者王林教授口碑译本,译文准确流畅;译文多次反复修订,贴近原文
★全新装帧,艺术珍藏
新锐设计师山川担纲装帧设计,国际知名画家绘制封面,原创内文插图,唯美收藏
【名人评价及推荐】
王尔德的童话好。他的《快乐王子集》,是妙品。——木心
没有一个人比他更有魅力。无论是随意交谈还是和朋友相处,无论是在幸福的年月还是身处逆境,王尔德同样富有魅力。他留下的一行行文字至今深深地吸引着我们。他的作品仍然年轻,就像写于今天上午。——博尔赫斯
我从未见过一个人像王尔德那样言谈高雅遣词完美,仿佛这些语句都是他连夜费功夫写好然而却好像当场流露那般自然。——叶芝
来生最愿交心的人,便是王尔德。——丘吉尔
在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中,只有王尔德还在被众人阅读。他是那么辉煌、壮观、摇摇欲坠。——理查德·艾尔曼
文化反哺 豆瓣
作者:
周晓虹
商务印书馆
2015
- 4
本书作者周晓虹先生在1988年提出了“文化反哺”这一概念。全书围绕“文化反哺”这一中心展开,以“代”(generation)及因不同世代同时共存而产生的代际关系为主题展开讨论。“代”是一种社会事实,本身就是“社会”这一人群共同体存在的基础。人类社会及其文化传承的特征是由代的特征决定的,没有世代继替的“代”也就没有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社会。本书主要从代与代际关系理论,社会转型理论以及全球化理论等多种视角分析我国近代代际关系变革中产生的文化反哺现象。此外,本书的研究采集了77个家庭的34个焦点组的访谈资料。
本书资料翔实、观点鲜明,对于社会学研究者和学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是大众读者了解“文化反哺”这一热点话题的不二选择。
本书资料翔实、观点鲜明,对于社会学研究者和学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是大众读者了解“文化反哺”这一热点话题的不二选择。
反叛的戏剧 豆瓣
The Theatre of Revolt: Studies in modern drama from Ibsen to Genet
作者:
[美] 罗伯特·布鲁斯坦
译者:
夏纪雪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21
- 8
假如我们放眼整个古典戏剧的发展历程,我们便能清晰地看到一条“神—英雄—人”的发展路线:《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讲述了天神盗火受罚的故事,《熙德》讲述了英雄在道义与情义间的取舍,《戴爱丝·拉甘》讲述了通奸之人受到幽灵的折磨。这与现代戏剧的发展经历类似——“救世性反叛”戏剧也将目光投向天国的神,然后逐渐回到“社会性反叛”戏剧中的高举“个人”大旗的凡人英雄,后到“存在主义反叛”中的无用之人。可以说,旧式戏剧完成了反叛的循环,戏剧在新一轮的循环中进入了现代戏剧。无论是旧式戏剧、现代戏剧还是当代戏剧,它们都处在循环的过程之中。书中所分析的九位戏剧家包括 : 易卜生、斯特林堡、契诃夫、萧伯纳、布莱希特、皮兰德娄、奥尼尔、阿尔托以及热内,基本囊括了对现代戏剧做出卓越贡献的大家。虽然这些戏剧家的创作历程和思想经历各有不同,但他们都受到同一种驱动力——反叛精神——的驱使。反叛的精神可以分为三类: 救世性反叛、社会性反叛和存在主义反叛,三种反叛呈回环式发展,恰好反映了现代戏剧的循环发展历程。
电影研究关键词 豆瓣
Cinema Studies: The Key Concepts
作者:
[英] 苏珊·海沃德
译者:
邹赞
/
孙柏
…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
- 4
电影学研究必备工具书
如果说电影学的概念异常丰富庞杂,初来乍到者恍若步入古希腊神话中克里特岛的迷宫,那么本书则是那根导引路径的丝线,近二百个词条涵盖了类型片、电影运动、电影理论和电影制作等方面的各项术语,全面而权威。
本书词条按英文词序排序,为方便中文读者,正文前还提供了汉英对照表,读者可据中文术语名查出对应的英文单词,再在正文中找到相关词条。
《电影研究关键词》一书到位地收编了相关领域的重要词汇,且力求以富于理论色彩的语言,覆盖全球的例证,贴靠当下的文化概念,细致地解析了其内涵外延的学术意义。
——杨远婴(北京电影学院教授)
电影正借数码再度羽化重生,变身为巨幕奇观、三维魅影与微屏絮语。在影院、在课堂、在私室,在枕边。爱电影之人,可以观影,可以把玩,可以碎拆,可以重组。影片细读,早已不是电影人的专利。但深入影片与电影工业的腹地,却仍需执利器,善游击,方能开启摄影机暗箱,一窥究竟。苏珊•海沃德的《电影研究关键词》是一座电影研究的微型武库,或助你在电影研究的演武场上酣畅嬉戏,战略纵深,分享别样的表意实践。
——戴锦华(北京大学教授 北京大学电影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如果说电影学的概念异常丰富庞杂,初来乍到者恍若步入古希腊神话中克里特岛的迷宫,那么本书则是那根导引路径的丝线,近二百个词条涵盖了类型片、电影运动、电影理论和电影制作等方面的各项术语,全面而权威。
本书词条按英文词序排序,为方便中文读者,正文前还提供了汉英对照表,读者可据中文术语名查出对应的英文单词,再在正文中找到相关词条。
《电影研究关键词》一书到位地收编了相关领域的重要词汇,且力求以富于理论色彩的语言,覆盖全球的例证,贴靠当下的文化概念,细致地解析了其内涵外延的学术意义。
——杨远婴(北京电影学院教授)
电影正借数码再度羽化重生,变身为巨幕奇观、三维魅影与微屏絮语。在影院、在课堂、在私室,在枕边。爱电影之人,可以观影,可以把玩,可以碎拆,可以重组。影片细读,早已不是电影人的专利。但深入影片与电影工业的腹地,却仍需执利器,善游击,方能开启摄影机暗箱,一窥究竟。苏珊•海沃德的《电影研究关键词》是一座电影研究的微型武库,或助你在电影研究的演武场上酣畅嬉戏,战略纵深,分享别样的表意实践。
——戴锦华(北京大学教授 北京大学电影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微暗的火 豆瓣 Goodreads
Pale Fire
8.8 (45 个评分)
作者:
[美]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译者:
梅绍武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8
- 1
我亲眼目睹一种罕见的生理现象:约翰·谢德边了解边改造这个世界,接收,拆散,就在这储存的过程中重新把它的成分组织起来,以便在某一天产生一桩组合的奇迹,一次形象和音乐的融合,一行诗。我在少年时代也体验过这种激动人心的感觉。有一次我在舅父的城堡里,隔着一张茶桌望着那个魔术师,他刚变完一套绝妙的戏法儿,那当儿正在吃一盘香草冰淇淋。我凝视着他那扑了粉的脸蛋儿,凝视着他别在纽扣眼儿里的那朵神奇的花,它方才变换过各种不同的颜色,如今固定为一朵石竹花。我还特别凝视着那些不可思议的、流体一般的手指,如果他愿意的话,那些手指就能捻弄那把小匙儿,把它化为一道阳光,或者把那个小碟往空中一扔,顿时变成一只鸽子。说真的,谢德的诗就是那种突然一挥而就的魔术:我这位头发花白的朋友,可爱的老魔术师,把一叠索引卡片放进他的帽子——倏地一下就抖出一首诗来。
文学,真正的文学,并不能像某种也许对心脏或头脑——灵魂之胃有益的药剂那样让人一口囫囵吞下。文学应该给拿来掰碎成一小块一小块——然后你才会在手掌间闻到它那可爱的味道,把它放在嘴里津津有味地细细咀嚼;——于是,也只有在这时,它那稀有的香味才会让你真正有价值地品尝到,它那碎片也就会在你的头脑中重新组合起来,显露出一个统一体,而你对那种美也已经付出不少自己的精力。
文学,真正的文学,并不能像某种也许对心脏或头脑——灵魂之胃有益的药剂那样让人一口囫囵吞下。文学应该给拿来掰碎成一小块一小块——然后你才会在手掌间闻到它那可爱的味道,把它放在嘴里津津有味地细细咀嚼;——于是,也只有在这时,它那稀有的香味才会让你真正有价值地品尝到,它那碎片也就会在你的头脑中重新组合起来,显露出一个统一体,而你对那种美也已经付出不少自己的精力。
民主化的进程 豆瓣
作者:
[匈] 卢卡奇
译者:
夏璐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5
- 6
本书是卢卡奇晚年的代表作,也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著作,与《审美特性》、《社会存在本体论》一起构成卢卡奇晚年思想的整体——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复兴,阐明和倡导社会主义民主化。中译本是根据诺曼·莱文的英文译本译出的。莱文教授为《民主化的进程》英文译本撰写了一篇题为“论对《国家与革命》的超越”的长篇导言,详细介绍和阐述了卢卡奇的思想及其所在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谱系对复兴经典马克思主义思想所做出的努力。
本书始终坚持总体性辩证法立场,对苏联式的社会主义进行了全面的反思,指出了变革时代国家的建设要求,从而形成了自己的社会主义国家论。在社会主义民主化问题上,卢卡奇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揭示了资本主义民主化的有限性和虚伪性,反思和批判了苏联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得失,论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特性。
本书始终坚持总体性辩证法立场,对苏联式的社会主义进行了全面的反思,指出了变革时代国家的建设要求,从而形成了自己的社会主义国家论。在社会主义民主化问题上,卢卡奇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揭示了资本主义民主化的有限性和虚伪性,反思和批判了苏联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得失,论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特性。
作茧自缚 豆瓣
Against the Grain: A Deep History of the Earliest States
作者:
(美) 詹姆斯·C.斯科特
译者:
田雷
2022
- 5
文明破晓·农耕初兴·城镇乍现·国家诞生
本书带领读者穿越到人类早期文明国家形成的历史,著名考古学家、牛津大学教授巴里·坎利夫爵士盛赞本书:“历史就应该这么写!”
这是美国耶鲁大学教授、著名政治学家、人类学家詹姆斯·C.斯科特的最新著作,全书以大历史的纵横视野探究了人类社会早期国家的深层历史,主要关注两河流域也即美索不达米亚的初民国家,必要时也纳入了对古埃及文明和古代中国的比较分析。这是斯科特集毕生功力,综合考古学、生物学、环境史、人口学等多学科的最新研究,所写作的人类早期国家的文明史。本书既有跨越数千年、游走多个人类早期文明的恢弘视野,同时又随处可见严谨、细致、令读者拍案叫绝的分析,对人类早期国家的形成这个文明史的大问题,书中提出了若干极具颠覆性的观点,并做出了令人信服的论证。
本书带领读者穿越到人类早期文明国家形成的历史,著名考古学家、牛津大学教授巴里·坎利夫爵士盛赞本书:“历史就应该这么写!”
这是美国耶鲁大学教授、著名政治学家、人类学家詹姆斯·C.斯科特的最新著作,全书以大历史的纵横视野探究了人类社会早期国家的深层历史,主要关注两河流域也即美索不达米亚的初民国家,必要时也纳入了对古埃及文明和古代中国的比较分析。这是斯科特集毕生功力,综合考古学、生物学、环境史、人口学等多学科的最新研究,所写作的人类早期国家的文明史。本书既有跨越数千年、游走多个人类早期文明的恢弘视野,同时又随处可见严谨、细致、令读者拍案叫绝的分析,对人类早期国家的形成这个文明史的大问题,书中提出了若干极具颠覆性的观点,并做出了令人信服的论证。
歷史中國的內與外 豆瓣
作者:
葛兆光
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2018
- 1
葛兆光教授十年前開始推動「從周邊看中國」研究計劃,把日本、韓國、越南等地保存的有關中國史資料作為「新材料」,試圖提供重新認識東亞和中國的多重視角與立場。為此,葛教授陸續出版了《宅茲中國:重建有關「中國」的歷史論述》、《何為中國?—疆域、民族、文化與歷史》等著作,在國際學界受到廣泛關注。本書是葛兆光教授有關東亞與中國研究系列論著之一。為了對「周邊」及其相對應的「中國」概念做一個清晰的界定,作者在這本書中梳理歷史上中國疆域、族群和文化的移動與交錯,說明「內」與「外」之變化,並嘗試溝通原本分屬中外關係史、中國民族史(包括「邊疆民族」)、歷史地理學(包括「邊疆史地」)、全球史(和區域史)等各學術領域的資料和方法。
奶酪与蛆虫 豆瓣 Goodreads
The Cheese and the Worms
8.0 (75 个评分)
作者:
[意]卡洛·金茨堡
译者:
鲁伊
理想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1
- 7
多梅尼科•斯坎代拉,一位普通的磨坊主,生活于16世纪意大利东北的弗留利地区。他能读会写,读过《十日谈》、意大利本国语言版《圣经》和曼德维尔游记之类的书,也能用自己的语言重述它们。他先后面对乡邻、神父和宗教法庭的法官,表达自己的情感,阐述自己对教会和世界的看法。如果有机会觐见教皇、国王,他也想要慷慨陈词。
他不相信基督救赎,怀疑圣经文本,讥讽洗礼等诸圣事不过是一桩生意。他说上帝是一缕空气,视众天使为奶酪中的蛆虫。他大声指斥压迫穷人的教士、贵族,呼吁教会放弃特权、返朴归贫,甚至渴望发起一场激进的宗教改革。对他的两次审判相隔十五年,亲朋的退避、教士的斥责和审判官的威吓,皆未动摇他“离经叛道”的立场和信心。
最终,在近乎默默无闻中度过一生之后,由于教皇的直接干预,他被宗教法庭下令烧死在火刑柱上,就死在大名鼎鼎的布鲁诺被烧死前夕。
金茨堡在错综复杂的审判档案和精英文化、低层文化之间穿梭游走,编织了一个结构巧妙、叙述迷人的故事。通过磨坊主多梅尼科的眼睛,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普通人的生活和思想世界,他的奇思异想、喜怒哀乐和挑战权威的决心,16世纪欧洲大众文化的瑰丽图景乃至欧洲宏大的历史画卷也徐徐展开。
编辑推荐:
★史学巨擘金茨堡经久不衰的经典,出版45年来首次在中文世界出版
本书是几乎每一个学历史的人都知道或听过的名著,自1976年出版以来,享誉全球,至今已以意大利语、英语、法语、德语、葡萄牙语、加泰罗尼亚语、西班牙语、俄语、日语、韩语、捷克语、希伯来语、波兰语、爱沙尼亚语、芬兰语、克罗地亚语等多种文字出版了二十多个版本。本书不仅是微观史学三大代表作之一,经过半个世纪的检验,也已成为当之无愧的现代史学经典。
★抽丝剥茧,探索个体的知识来源与世界观,呈现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碰撞
在本书中,作者花了很大的力气去探讨主人公离经叛道的思想、读过什么书、可能接触过哪些思想和团体,展示了他读过的那些书与他阅读这些书的方式之间的差异,他以相当不同的方式重述(甚至扭曲)了他读过的内容。通过他的故事,我们不仅看到了他的生活,还看到了普通民众的宗教信仰、他以一己之力向宗教和政治权威发起的挑战,也可以感受到书面文化与口头文化之间的交织渗透:启蒙运动、宗教改革和印刷术都对这个“边缘小人物”产生了影响。
他不相信基督救赎,怀疑圣经文本,讥讽洗礼等诸圣事不过是一桩生意。他说上帝是一缕空气,视众天使为奶酪中的蛆虫。他大声指斥压迫穷人的教士、贵族,呼吁教会放弃特权、返朴归贫,甚至渴望发起一场激进的宗教改革。对他的两次审判相隔十五年,亲朋的退避、教士的斥责和审判官的威吓,皆未动摇他“离经叛道”的立场和信心。
最终,在近乎默默无闻中度过一生之后,由于教皇的直接干预,他被宗教法庭下令烧死在火刑柱上,就死在大名鼎鼎的布鲁诺被烧死前夕。
金茨堡在错综复杂的审判档案和精英文化、低层文化之间穿梭游走,编织了一个结构巧妙、叙述迷人的故事。通过磨坊主多梅尼科的眼睛,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普通人的生活和思想世界,他的奇思异想、喜怒哀乐和挑战权威的决心,16世纪欧洲大众文化的瑰丽图景乃至欧洲宏大的历史画卷也徐徐展开。
编辑推荐:
★史学巨擘金茨堡经久不衰的经典,出版45年来首次在中文世界出版
本书是几乎每一个学历史的人都知道或听过的名著,自1976年出版以来,享誉全球,至今已以意大利语、英语、法语、德语、葡萄牙语、加泰罗尼亚语、西班牙语、俄语、日语、韩语、捷克语、希伯来语、波兰语、爱沙尼亚语、芬兰语、克罗地亚语等多种文字出版了二十多个版本。本书不仅是微观史学三大代表作之一,经过半个世纪的检验,也已成为当之无愧的现代史学经典。
★抽丝剥茧,探索个体的知识来源与世界观,呈现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碰撞
在本书中,作者花了很大的力气去探讨主人公离经叛道的思想、读过什么书、可能接触过哪些思想和团体,展示了他读过的那些书与他阅读这些书的方式之间的差异,他以相当不同的方式重述(甚至扭曲)了他读过的内容。通过他的故事,我们不仅看到了他的生活,还看到了普通民众的宗教信仰、他以一己之力向宗教和政治权威发起的挑战,也可以感受到书面文化与口头文化之间的交织渗透:启蒙运动、宗教改革和印刷术都对这个“边缘小人物”产生了影响。
对空言说 豆瓣
SPEAKING INTO THE AIR:A History of the Idea of Communication
9.6 (27 个评分)
作者:
[美] 约翰·杜翰姆·彼得斯
译者:
邓建国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7
- 1
在当今社会,传播扮演着至关重要而又独一无二的角色。
《对空言说:传播的观念史》一书,以广泛的跨学科的人文视角,向读者展现了传播的观念史,它不仅阐述了传播观念的历史沿革,而且旁征博引,论及历史、哲学、宗教、文化乃至法学与技术史领域,将传播的视域追溯至西方思想中那些最根本的问题。即体现了传播学研究的人文取向,也以一种通俗大众的表达方式激发了公众对传播学的兴趣。
《对空言说》为突破美国实证主义传播学研究传统提供了可行的路径,也因此成为传播思想史的奠基之作。该书在2000年荣膺美国传播学会奖,这是美国传播学界的最高奖项,并在传播学界乃至公众之间激发起广泛的对话。
《对空言说:传播的观念史》一书,以广泛的跨学科的人文视角,向读者展现了传播的观念史,它不仅阐述了传播观念的历史沿革,而且旁征博引,论及历史、哲学、宗教、文化乃至法学与技术史领域,将传播的视域追溯至西方思想中那些最根本的问题。即体现了传播学研究的人文取向,也以一种通俗大众的表达方式激发了公众对传播学的兴趣。
《对空言说》为突破美国实证主义传播学研究传统提供了可行的路径,也因此成为传播思想史的奠基之作。该书在2000年荣膺美国传播学会奖,这是美国传播学界的最高奖项,并在传播学界乃至公众之间激发起广泛的对话。
英国文学入门 豆瓣
Introducción a la literatura inglesa
6.0 (6 个评分)
作者:
[阿根廷]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
/
玛丽亚•埃丝特•巴斯克斯
译者:
温晓静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0
- 7
《英国文学入门》由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与玛丽亚•埃丝特•巴斯克斯合著,按照时间顺序对英国文学进行了梳理。
英国文学是世界上最丰富多彩的国家文学之一,它不是由众多的流派而是由一个个独立的个体组成的。考虑到英国文学的这一特点,作者从盎格鲁-撒克逊时期开始,着重介绍每个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家,并且特地辟出篇幅专门论述了英国戏剧、浪漫主义运动等,目的是激起读者对英国文学的兴趣,促使读者对它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可以说是了解英国文学的入门读物。
《英国文学入门》是博尔赫斯和玛丽亚•埃丝特•巴斯克斯合作完成的作品。本书篇幅短小,容易阅读,是上佳的英国文学入门读物。与此同时,这份入门指南又带有博尔赫斯的独特审美和文学品味,值得信任。
本书从来没有在国内翻译出版,这是首次推出。译稿忠实流畅,很好地反映了原文的面貌。
英国文学是世界上最丰富多彩的国家文学之一,它不是由众多的流派而是由一个个独立的个体组成的。考虑到英国文学的这一特点,作者从盎格鲁-撒克逊时期开始,着重介绍每个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家,并且特地辟出篇幅专门论述了英国戏剧、浪漫主义运动等,目的是激起读者对英国文学的兴趣,促使读者对它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可以说是了解英国文学的入门读物。
《英国文学入门》是博尔赫斯和玛丽亚•埃丝特•巴斯克斯合作完成的作品。本书篇幅短小,容易阅读,是上佳的英国文学入门读物。与此同时,这份入门指南又带有博尔赫斯的独特审美和文学品味,值得信任。
本书从来没有在国内翻译出版,这是首次推出。译稿忠实流畅,很好地反映了原文的面貌。
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 豆瓣 Goodreads 谷歌图书
Morte accidentale di un anarchico
8.9 (130 个评分)
作者:
[意] 达里奥·福
译者:
吕同六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6
- 3
★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意大利剧作家达里奥•福代表作
★ 上演40余年经久不衰的剧目最新演出脚本
《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是意大利剧作家、199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达里奥•福的代表作。1969年,米兰火车站发生一起爆炸案,一名无政府主义者被指控为凶手,审讯期间,他突然跳楼身亡。达里奥•福迅速对此事做出反应,在做出精细的调查之后,写成此剧。一名身患演员狂症的“疯子”在警察局偶然接触到无政府主义者“偶然死亡”的材料,他随机应变,乔装成最高法院的代表复审此案,终于洞悉内情。所谓“意外死亡”,竟是警察对无政府主义者严刑逼供,将其活活打死后从窗口丢下,造成的畏罪自杀的假象。 该剧曾在意大利引起轰动,在两个演出季里,曾连演300场,观众超过三十万人次。在国内,孟京辉导演的同名话剧引起强烈反响,随而成为国内经典剧目。
“演出获取巨大成功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至少,是源自权力机关颠倒是非、捏造事实的伪善谎言,特别是源自他们对国家制度的恣意践踏。我们清醒地知道,我们的铤而走险可能被告发、被指控、被起诉。但无论如何,我们的行动是值得的。正如贝尔托•布莱希特所说:“黑暗时代中,我们揭露黑暗,美好时代才会到来。”——达里奥•福
★ 上演40余年经久不衰的剧目最新演出脚本
《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是意大利剧作家、199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达里奥•福的代表作。1969年,米兰火车站发生一起爆炸案,一名无政府主义者被指控为凶手,审讯期间,他突然跳楼身亡。达里奥•福迅速对此事做出反应,在做出精细的调查之后,写成此剧。一名身患演员狂症的“疯子”在警察局偶然接触到无政府主义者“偶然死亡”的材料,他随机应变,乔装成最高法院的代表复审此案,终于洞悉内情。所谓“意外死亡”,竟是警察对无政府主义者严刑逼供,将其活活打死后从窗口丢下,造成的畏罪自杀的假象。 该剧曾在意大利引起轰动,在两个演出季里,曾连演300场,观众超过三十万人次。在国内,孟京辉导演的同名话剧引起强烈反响,随而成为国内经典剧目。
“演出获取巨大成功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至少,是源自权力机关颠倒是非、捏造事实的伪善谎言,特别是源自他们对国家制度的恣意践踏。我们清醒地知道,我们的铤而走险可能被告发、被指控、被起诉。但无论如何,我们的行动是值得的。正如贝尔托•布莱希特所说:“黑暗时代中,我们揭露黑暗,美好时代才会到来。”——达里奥•福
从大都到上都 豆瓣 谷歌图书
8.4 (65 个评分)
作者:
罗新
新星出版社
2017
- 11
生动还原八百年前元朝两都间辇路的真实面貌,一本多角度的历史大散文。
一座历史名城大都(今北京)和一颗草原明珠上都(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由这条路相连。
这条路尘封了八百年,当年皇帝仪仗浩浩荡荡、溪流清澈、青草茂美、骏马奔腾。如今已是沧海桑田。八百年前的辉煌,隐没在 平凡的村庄和深山荒草间。
这条路是元代的辇路,是皇帝往返两都之间的专属性道路,设有十八处纳钵。
这里是山川的终点,草原的起点,贯穿长城内外,是自古以来从蒙古高原进入华北平原的交通要道。
享受历史的丰富,探寻生命的意义,重新发现中国。
北大教授罗新,一位中国中古史和中国古代边疆民族史的专家,在华发之年,自北京健德门启程,沿着古代辇路北行,经龙虎台,过居庸关,行黑谷,越沙岭,背着行囊,徒步穿越北京、河北的重叠山谷,进入内蒙古草原,不畏烈日、暴雨、尘土飞扬、山路艰辛,穿行于田垄与山谷间,一步一步走完了从健德门到明德门的四百五十公里山川河流,抵达上都,完成了他十五年前的夙愿。
“我,作为一个以研究中国历史为职业的人,真了解我所研究的中国吗?我一再地问自己。”
作者的叙述平静从容,充满古典气息,给人以思想的启迪,美的享受,读来欲罢不能。在作者的讲述中,历史与现实交错,呈现出迷人的色彩。
大历史与个人小历史在书中错落交汇。
在这条路上,一边是历史,一边是现实。一边是遥远的史书上的沧桑印迹,一边是近处几十年的悲喜人生。年少时不为人所知的暗恋,三十年前的半途而废的远足,二十年前暴风雪中被倒提双脚走出黑松林,风华正茂的女学生突然离世,浅淡之交故人的神奇失踪,记忆里一朵牵牛花的摇曳,都因某一地点某一场景,在路上被恍然忆起。作者五十年的人生,也零星散落在这条徒步之旅上。
后工业时代,当时间和空间被压缩得几乎不值得测量时,徒步是对主流的抵抗。
本书汇集了许多的旅行家对于徒步的思考和意义。所引用的国外旅行家的段落,几乎都出自作者的优美译笔,且金句叠出:
“挣扎多年以后,我们明白了,不是我们成就了旅行,而是旅行成就了我们。”
“旅行就好比婚姻,如果你以为你能加以控制,那必定大错特错。”
本书配以精美手绘插图,以及手绘地图,生动表现沿途历史遗迹和人文风貌。
一座历史名城大都(今北京)和一颗草原明珠上都(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由这条路相连。
这条路尘封了八百年,当年皇帝仪仗浩浩荡荡、溪流清澈、青草茂美、骏马奔腾。如今已是沧海桑田。八百年前的辉煌,隐没在 平凡的村庄和深山荒草间。
这条路是元代的辇路,是皇帝往返两都之间的专属性道路,设有十八处纳钵。
这里是山川的终点,草原的起点,贯穿长城内外,是自古以来从蒙古高原进入华北平原的交通要道。
享受历史的丰富,探寻生命的意义,重新发现中国。
北大教授罗新,一位中国中古史和中国古代边疆民族史的专家,在华发之年,自北京健德门启程,沿着古代辇路北行,经龙虎台,过居庸关,行黑谷,越沙岭,背着行囊,徒步穿越北京、河北的重叠山谷,进入内蒙古草原,不畏烈日、暴雨、尘土飞扬、山路艰辛,穿行于田垄与山谷间,一步一步走完了从健德门到明德门的四百五十公里山川河流,抵达上都,完成了他十五年前的夙愿。
“我,作为一个以研究中国历史为职业的人,真了解我所研究的中国吗?我一再地问自己。”
作者的叙述平静从容,充满古典气息,给人以思想的启迪,美的享受,读来欲罢不能。在作者的讲述中,历史与现实交错,呈现出迷人的色彩。
大历史与个人小历史在书中错落交汇。
在这条路上,一边是历史,一边是现实。一边是遥远的史书上的沧桑印迹,一边是近处几十年的悲喜人生。年少时不为人所知的暗恋,三十年前的半途而废的远足,二十年前暴风雪中被倒提双脚走出黑松林,风华正茂的女学生突然离世,浅淡之交故人的神奇失踪,记忆里一朵牵牛花的摇曳,都因某一地点某一场景,在路上被恍然忆起。作者五十年的人生,也零星散落在这条徒步之旅上。
后工业时代,当时间和空间被压缩得几乎不值得测量时,徒步是对主流的抵抗。
本书汇集了许多的旅行家对于徒步的思考和意义。所引用的国外旅行家的段落,几乎都出自作者的优美译笔,且金句叠出:
“挣扎多年以后,我们明白了,不是我们成就了旅行,而是旅行成就了我们。”
“旅行就好比婚姻,如果你以为你能加以控制,那必定大错特错。”
本书配以精美手绘插图,以及手绘地图,生动表现沿途历史遗迹和人文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