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yj - 标记
质数的孤独 豆瓣
6.8 (19 个评分) 作者: [意大利] 保罗·乔尔达诺 译者: 文铮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3 - 4
哪样比较孤独?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谁也不爱;还是心里爱着一个人,却始终无法向爱靠近?
在所有大于一的自然数中,除了一和它本身,质数不能被任何自然数整除。
马蒂亚是一个年轻的数学天才,他相信自己是质数中的一个,而中学同学爱丽丝正是他的孪生质数。他们都有痛苦的过往,同样孤独,同样无法拉近和其他人之间的距离。从少年到成年,他们的生命不断交叉,努力消除存在于彼此间障碍,相互影响又彼此分离,就像孪生质数,彼此相近却永远无法靠近。
《质数的孤独》是意大利八〇后作家、粒子物理学博士保罗·乔尔达诺的处女作,2008年出版后,即获得意大利最高文学奖斯特雷加奖,并迅速成为欧美超级畅销书,迄今在欧洲销量已超过500万册。同名电影于2009年9月在威尼斯电影节首映,入围电影节竞赛单元。
2013年8月11日 想读
阿桑奇自传 豆瓣 Goodreads
Julian Assange: The Unauthorised Autobiography
7.9 (18 个评分) 作者: 朱利安·阿桑奇 译者: 任海龙 / 常江 译林出版社 2013 - 7
史上最大规模泄密事件策划者,继“电报门”后,阿桑奇携斯诺登“棱镜门”再度来袭!阿桑奇放言称:“2013年将曝光逾100万份机密,那些国家无一幸免!”
【“维基解密”创始人唯一亲述自传,译林社独家版权;精选重磅解密文件作为附录】
《阿桑奇自传:不能不说的秘密》追忆了阿桑奇传奇的一生:漂泊而快乐的童年过后,他如何成为少年黑客,勇闯五角大楼?退出“密码朋克”这一精英组织的他,怎样冲破各方阻挠,成功运作自己的泄密组织“维基解密”?让他避难至今的双重性侵指控又缘起何处?本自传特别记叙了阿桑奇的监禁,详细再现他的道德观和政治观的演变。文末独家精选了重量级解密文件作为附录。
★看点一:世界上知晓秘密最多的人,向你吐露有关他自己那些不能不说的秘密
2006年10月4日,阿桑奇建立了大型文档泄露及分析网站“维基解密”。因其“数据源不可追查亦不被审查”,维基解密号称安全级别最高的举报平台。9万份阿富汗战争日志、15万份美军装备记录、40万份伊拉克战争日志、25万份美国外交电报……阿桑奇掌握的海量情报无疑使他成为世界上知晓秘密最多的人。
阿桑奇本身就是个秘密。他是游走法律边缘的黑客罗宾汉,用绵绵不绝的泄密文件不断捻动政要和权贵们的神经。他的那些材料究竟来自哪里?有人怀疑是他自己假造的。阿桑奇在自传中没有回避这个问题:“即使文件是假的,它也提出了一些重要的问题,证明秘密文件的披露能够加深我们对复杂政治局势的理解。”
阿桑奇自称独立的新闻工作者与自由战士,他的支持者们更是将其奉为人民英雄。可据一些新闻学者透露,阿桑奇曾服务于澳大利亚情报部门,实为反美特工。本书中,阿桑奇详细披露了自己和政府部门的多次交锋,也不避嫌地讲述了他与警方携手破案的过往经历。
★看点二:事发三年,阿桑奇首次开口讲述,让他政治避难直至今日的“双重性侵”指控
阿桑奇红过三次。第一次是在他维基解密事业的巅峰期,经他泄密的关塔那摩监狱手册、驻伊美军误杀平民视频、伊拉克法警虐囚丑闻等在全世界掀起轩然大波。第三次是现在,身为厄瓜多尔驻英使馆的政治难民,他处境不妙,却协助斯诺登躲避美国的追捕,并声称会替他揭露更多的政府监控计划。至于他为何躲入厄瓜多尔使馆,不得不提到他的第二次走红。他很不愿意提起这件事,“但不管(他)做什么,泄露什么文件,瑞典的案子都是媒体关注的重中之重。”在自传中,他“怀着谅解的精神”花了11页的篇幅首次讲述和A、W两位女性情感纠葛的始末,他感觉“‘美人计’的可能性很大”。今后在别处,他“不会再为各位挖掘更多细节”了。
★看点三:揭秘维基解密之外的阿桑奇:他不仅仅是个黑客
这不是有关阿桑奇和他神秘组织的新闻报道总汇,这不是关于他黑客行动的科幻电影,这是他的自传,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回忆自己一路走来的历程。因为他所从事的工作,铺天盖地的报道恨不得将他描述为一个生来就会编程的外星人。谁都知道他童年漂泊不定,但没人知道他其实乐在其中;谁都知道他转过30多次学,讨厌学校教育,却没人知道他曾有一位十分敬仰的金老师。他小时候最大的爱好就是饲养蜜蜂。长大之后他似乎自己就变成了一只蜜蜂,跳着外人无法理解的圆圈舞(黑客程序),采蜜(收集机密),传播花粉(泄密),时不时蜇人。
★看点四:本书出版实属不易,阿桑奇撕毁了本书合约,他不希望读者知道得太多
为了解决维基解密的经费问题,更为了筹措瑞典性侵指控的律师费用,阿桑奇同意写一本自传,顺便宣扬一下他的“战斗宣言”。可洋洋洒洒地完成之后,阿桑奇认为“书的内容对他来说牵扯太多个人私密了。”当全世界38家出版社计划出版本书时,他说他想废除合同。虽然他改变主意了,但他一直都说书写得很好。阿桑奇对本书的评价出版社表示认同,因此遵守合同规定,出版了此书。
2013年8月11日 想读
错解大自然 豆瓣
Toutes les betises sur la nature que les grands racontent aux enfants
作者: 文:弗兰索瓦 拉塞尔 / 图:罗朗 伽里格 译者: 赵一凡 2013 - 8
这本幽默风趣的小绘本将为长久以来大人灌输给孩子的100多则关于动物与自然的陈词滥调画上句号。它将粉碎那些愚蠢的观念,助你认识自然,打消恐惧。适合7岁以上儿童及成人阅读。
媒体推荐
这本书肯定会让你成为孩子眼里无所不知的神奇父母,
或许还会让你孩子成为小伙伴眼里无所不知的神奇达尔文。
——树下野狐
苍蝇很肮脏吗?
鸵鸟把头埋在沙里是因为很笨吗?
昆虫都很小吗?
这本精致有趣的小书可不是普通的“十万个为什么”
每一则小品都用最简洁而幽默的三言两语,
颠覆那些我们认为理所应当的传统知识。
谈笑间,自然真相大白,科学悄然入心。
——严峰
孩子们有十万个为什么,
家长则要有几百个早知道。
图文并茂、简单有趣的科普小读物,
可与孩子一起分享,也可自学备用。
一本好玩的家长防蠢指南,被孩子问住可就糗大咯!
——桃桃林林小淘淘
2013年8月11日 想读
再也不绑架了 豆瓣
5.9 (7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东川笃哉 译者: 袁斌 译林出版社 2013 - 3
超越东野圭吾 日本最具人气的推理作家——东川笃哉
继《推理要在晚餐后》《推理要在放学后》再投重磅爆笑炸弹上演史上最有情有意的绑架计划~
大野智、新垣结衣主演同名人气偶像贺岁剧原作 收视率新春档TOP 1 DVD发售首周登上畅销榜首~~
我不是绑匪,是肩负着可爱女高中生寄托、充满人情味的骗子哦!
——你真的很想救你妹妹吗?
——我当然想救她。”
——既然如此,干脆我就来绑架你一次吧。
——真的?!你真的愿意绑架我?
七月半,学校放暑假,大学生樽井翔太郎想要打工赚点零花钱,但是怎么找都找不到清闲又有钱,还能认识漂亮女孩的好工作。最后前辈出手帮忙,翔太郎租了一辆卖章鱼烧的售货车。
开张不久,翔太郎莫名其妙卷入到一起不可思议的事件当中;一名身穿水手服的美少女,突然出现在翔太郎的面前,对着他大喊:“有坏人在追我!”翔太郎的男子汉气概顿时爆发,想也不想地收拾了来犯的恶徒,本想赢得美少女芳心的他,却因此踏入了一场浪漫而又奇异的冒险中。
2013年4月14日 想读
灰雁的四季 豆瓣
8.8 (8 个评分) 作者: [奥] 康拉德•洛伦茨 译者: 姜丽 中信出版社 2012 - 11
★灰雁的爱情和人类几乎一样?
如果你认为了解灰雁,研究灰雁,和我们人类的生活毫不相干,那你就大错特错了。洛伦茨之所以偏偏选择灰雁作如此漫长的研究,其实决定性意义是:灰雁的家庭生活在很多关键问题上都和人类有着及其相似的地方。在书里,绝对没有把动物人格化,而是完全客观却不无惊奇地发现:灰雁的婚配过程几乎和人类一样。
★灰雁中也有“小三”和“拉拉”?一本故事一般的鸟类专著
作者对于灰雁的生活描写非常细致有趣,与其说是科普读物,不如说是在读一本故事。
书中灰雁的争斗,灰雁的惬意;灰雁对于正宫娘娘的珍视与对于“小三”的冷漠;两只同性灰雁之间相互吸引而又无奈的爱情,无不牵动人心。
而读完全书,你又必须承认,这是一本关于灰雁的科普性专著,作者的细致和专业令人叹服。
★“森”系生活的完美诠释
灰雁,是一种生活态度……书中147幅彩照及美文记载了灰雁在自然环境中的家庭与社会生活,唤醒人们对自然生命的关爱以及对本质生活的回归——这即是现在最潮的“森”系生活的完美诠释:有氧,自然,本真,随心。
卡拉斯夫妇用147幅彩色照片记载了灰雁在自然环境中的家庭与社会生活。康拉德•洛伦茨则用生动的语言为欣赏这些照片的人讲述了照片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在他们眼里,它们是一群可爱的孩子,是感情丰富的人。它们像人一样重视自己的家庭,珍视亲情。它们也像人一样有自己的痛苦和快乐,对未知世界的追求和对故土亲人的依恋。它们也有真挚忠实的相爱,有失意的放纵,热烈的追求,悲哀的失去,嫉妒的争斗,无怨无悔的追随……
2013年3月28日 想读
身价四亿的鲨鱼 豆瓣
SALE the $12 million stuffed shark
作者: Don Thompson 译者: 谭平 原点出版Uni-Books 2011 - 1
從佳士得到蘇富比,從安迪˙沃荷、村上隆到赫斯特,
art = Money,How they made it?
你一定想像不到,賣一幅珍貴的竇加畫作與一杯冰鎮露啤,背後的行銷課題有多類似。
──艾佛瑞德.陶布曼(A. Alfred Taubman),前蘇富比控股股東
為何一隻死鯊魚可以賣到四億台幣?
如果你一生不曾讀過任何藝術書,建議嘗試這本宛如電影情節的藝術收藏傳奇。為什麼藝術品的價格動輒百萬美元天價,一顆鑲?的骷顱頭,收藏家個個趨之若鶩?村上隆的大公仔如何創下一億日幣的天價?為何超級精明的紐約投資銀行家願意花1200萬美元買一隻腐爛中的鯊魚屍體?是什麼樣的魔法讓帕洛克的滴畫《一九四八年,第五號》賣出1.4億美元的天價?為何一件拴了銀鍊子、扔在牆角、取名《沒有人離開過》的皮夾克,能在2007年蘇富比拍賣會上拍出69萬美元的佳績?所有這些你曾在新聞上聽聞,令人匪夷所思的頭條話題,都可從本書中得知箇中秘辛。
除此之外,更可透過本書登堂入室,來到名流仕紳進出的佳士得和蘇富比拍賣會,直擊神祕的國際夜拍會現場,破解操盤手法及市場運作之道。藝術市場是否已達高點?當代藝術到底值不值得投資?美國最有影響力的另翼刊物《村聲週報)評論家Jerry Saltz曾斷言85%的當代藝術品都是垃圾,但為什麼光2006年就有131位當代藝術家的作品在拍賣會上屢創新記錄呢?而未來又有哪些藝術家會有出人意外的驚奇表現?中國藝術市場的發展又將如何令人期待?從藝術家、畫商、交易員、收藏家到拍賣會,看門道,培養好眼光,學會藝術投資之道。 ……
2013年3月17日 想读
幻影公众 豆瓣
The phantom public
8.8 (21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沃尔特·李普曼 译者: 林牧茵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3 - 1
本书是李普曼最富盛名的著作之一,是《公众舆沦》一书的姊妹篇。作者阐述了如下观点:建立在民众广泛参政基础上的传统民主只是一个神话,传统民主理论所塑造的神圣的公众形象无异于幻影。公众无法真正拥有至高无上的政治统治权,他们必须走下圣坛,去做他们该做的事。自1925年出版后,本书已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影响持续不衰。评论认为: “《幻影公众》与《公众舆论》一样,将成为美国政治思想史中的一部现代经典著作。单凭从其与众不同的文字角度看,它也值得被一遍遍阅读。”
2013年3月15日 想读
The Spread of Novels 豆瓣
作者: Mary Helen McMurra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9 - 8
Fiction has always been in a state of transformation and circulation: how does this history of mobility inform the emergence of the novel? The Spread of Novels explores the active movements of English and French fiction in the eighteenth century and argues that the new literary form of the novel was the result of a shift in translation. Demonstrating that translation was both the cause and means by which the novel attained success, Mary Helen McMurran shows how this period was a watershed in translation history, signaling the end of a premodern system of translation and the advent of modern literary exchange. McMurran illuminates aspects of prose fiction translation history, including the radical revision of fiction's origins from that of cross-cultural transfer to one rooted by nation; the contradictory pressures of the book trade, which relied on translators to energize the market, despite the increasing devaluation of their labor; and the dynamic role played by prose fiction translation in Anglo-French relations across the Channel and in the New World. McMurran examines French and British novels, as well as fiction that circulated in colonial North America, and she considers primary source materials by writers as varied as Frances Brooke, Daniel Defoe, Samuel Richardson, and Franoise Graffigny. The Spread of Novels reassesses the novel's embodiment of modernity and individualism, discloses the novel's surprisingly unmodern characteristics, and recasts the genre's rise as part of a burgeoning vernacular cosmopolitanism.
2013年3月3日 想读
為什麼狗是寵物?豬是食物? 豆瓣
作者: 哈爾·賀札格 / Hal Herzog 译者: 彭紹怡 遠足文化 2012 - 7
為什麼我們愛貓咪,恨老鼠,吃牛肉?
同樣是動物,我們竟有如此截然不同的對待方式。
一個令人啞然無言的問題;一個震撼你我內心的反思。
一本重新思考人類與動物之間關係的著作。
你,是否想過以下這些問題:
為什麼我們將對動物的愛反映在貪得無厭的肉食?
同樣是瀕臨絕種的動物,熊貓為何比娃娃魚受到更多關注?
虐待動物的兒童,長大後會變成暴力分子?
將海豚用來治療自閉症患者,是否合乎道德?
把心愛的寵物囚禁在自己家中是對的嗎?
將在收容所等著安樂死的流浪貓,去餵食動物園的蟒蛇,便可避免更多人工繁殖的老鼠,這樣的做法是否合理?
作者海爾‧賀佐格提供以上問題最令人驚訝的解答,並用他巧妙的智慧透視我們對其他動物的矛盾情感。他以自己的經驗,親身探究各種你我既有的刻板印象,並藉由高度娛樂性和啟發性的故事,呈現動物與人類關係的光譜差異,並介紹有趣的軼事、最新科學研究,及他個人道德上的矛盾。
事實上,人人喊打的暴力分子希特勒是個茹素的動物保育者;相較於只有七周生命的肉雞,被一般人認為殘忍低俗的鬥雞,卻因專為比賽而受到良好待遇。書中探討人類與動物之間的複雜難題,從寵物、食物到人類-動物之間的關係;從動物囤積背後的心理因素,到動物研究的道德困境,帶領讀者認識這個平常鮮少接觸的動物人類關係學。
★ 好評推薦
一本在人類動物互動學(anthrozoology)中探索主流途徑的指南。──紐約客雜誌(The New Yorker)
作者探討的是動物權利,這個複雜世界中的灰色地帶,並用啟發性的個人經驗,及自我否定的幽默感,敘述他透徹的想法。──自然雜誌(Nature)
誘人有魅力的智慧…令人著迷的一本書。──Time Out(Chicago)
這是一本經典著作,讀者將會接受作者令人眼界大開,並伴隨憐憫及幽默的討論。你不會馬上忘記這本引人入勝的作品。──伊莉莎白.馬歇爾.湯瑪士(Elizabeth Marshall Thomas)《狗兒的秘密生活》(The Hidden Life of Dogs)作者
任何一位對人類及動物關係的道德問題有興趣的讀者都應該閱讀本書。──天寶.葛蘭汀(Temple Grandin)《傾聽動物心語》(Animals in Translation)作者
2013年2月27日 想读
画说中国历代甲胄 豆瓣
作者: 陈大威 编著/绘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9 - 6
《画说中国历代甲胄》根据传世文物、考古成果和文献记载,以图解的方式,再现中国历代军人甲胄的基本风貌,与同类题材的作品相比,其主要特点在于它,根据各个朝代的已知资料比例,加上了不同程度的假设来填补拚缀未知的空白,对各时期有代表性的甲胄的形制、结构、系缚等,都作了认真的揣摩与描摹,并以假想设计了古人穿戴甲胄的步骤,从而使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的甲胄都得到全面直观的展示,其成果对于军戎服饰研究和影视、戏剧、动漫、游戏等各个相关领域的美创人员,都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参考价值。
2013年2月24日 想读
大空头 豆瓣 Goodreads
The big short
7.9 (16 个评分) 作者: (美)迈克尔•刘易斯 译者: 何正云 中信出版社 2011 - 1
20年前,迈克尔•刘易斯的成名作《说谎者的扑克牌》被公认为描写20世纪80年代华尔街的“教科书”,对美国商业文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20年后,华尔街翻天覆地的闹剧之中,刘易斯照旧洞见烛微,以个人视角重现华尔街上演的市场传奇和诡谲道德剧。
一场金融危机,给一向声名远播的华尔街难以想象的重创,然而,在一片狼藉之中,却有一些藉藉无名之辈早已看出市场的漏洞,在众人疯狂的时候做空市场,最终赚得丰厚利润。
本书展现的就是这样一群智力超群、性格怪异的“终结者”,他们之前仅是名不见经传的华尔街员工,却由于对次贷市场的繁荣和金融工具的泛滥充满质疑和不信任,最终洞见了美联储和财政部都不曾察觉的市场疯狂,将赌注压在美国金融机构行将崩溃上。结果,他们打败了华尔街。
这场小人物财富传奇的背后,有更多东西引人深思。投行如何用风险的复杂化掩盖产品的风险?评级制度存在怎样的盲点?金融界怎样运用术语的谎言欺骗客户?人性的缺陷和金融体系的弊端在本书中一一精彩呈现。危机过后,我们应该如何行动?相信这本书会给你全新的思考和启发。
2013年2月16日 想读 喔喔我终于登记了!
GANGSTA. 1 豆瓣
8.9 (9 个评分) 作者: コースケ 新潮社 2011 - 7
マフィアにチンピラに売春婦に汚職警官が巣食う悪党だらけの街・エルガストルム。そんな最悪の犯罪都市で、誰も関わり合いたくない汚れ仕事を引き受ける便利屋を営むニックとウォリック。ある日、馴染みの警官から有力マフィアの縄張りを荒らす新興売春グループの殲滅を依頼されるが...。ワイルドでセクシャルでジャンクな男たちがキレまくって撃ちまくる!! 新ジャンル、マフィアンファンタジーがスタート!!!
克罗诺皮奥与法玛的故事 豆瓣
Historias de cronopios y de famas
9.1 (81 个评分) 作者: [阿根廷] 胡里奥·科塔萨尔 译者: 范晔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2 - 11
《克罗诺皮奥与法玛的故事》是一部顽皮的、文体上难以归类的作品,也是科塔萨尔最受喜爱的一部短篇集。
全书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指南手册”以说明手册的形式解剖了一些司空见惯的人类日常行为,提供了一种独特而形上的视角。第二部分“奇特职业”记录了“我”那特立独行的一家人的偏执而古怪的行径,不无卡夫卡色彩。“塑性材料”是全书最散漫多变的一部分,充满了奇想与荒谬元素。最后一部分“克罗诺皮奥与法玛的故事”富于喜剧色彩,构思了一个由作者随性拈来的模糊法则界定的三类人构成的社会,其中,克罗诺皮奥显然是诗人或艺术家群体的别称,用富恩特斯的话说,他们是自大、僵化和浮名的敌人。
透过这些荒诞、有趣、蕴涵讽刺的篇什,科塔萨尔巧妙触及了人性的中心、存在的本质。
~~~~~~~~~~~~~~~~~~~~~~~~~~~~~~~
没有人能够为科尔塔萨的作品做出内容简介,当我们试图概括的时候,那些精彩的要素就会悄悄溜走。
——博尔赫斯
偶像令人尊敬,仰慕,喜爱,当然,还引发强烈的嫉妒。极少数的作家能像科塔萨尔这样激发上述的一切情感……
——马尔克斯
任何不读科塔萨尔的人命运都已注定。那是一种看不见的重病,随着时间的流逝会产生可怕的后果。在某种程度上就好像从没尝过桃子的滋味,人会在无声中变得阴郁,愈渐苍白,而且还非常可能一点点掉光所有的头发。
——聂鲁达
2013年2月4日 想读
How Hollywood Works 豆瓣
作者: Janet Wasko Sage Publications Ltd 2003
This is a book about the US motion picture industry - its structure and policies, its operations and practices. It looks at the processes that are involved in turning raw materials and labor into feature films. It describes the process of film production, distribution, exhibition and retail - a process that involves different markets where materials, labor and products are bought and sold. In other words, this is a book about how Hollywood works - as an industry. How Hollywood Works: - offers an up-to-date survey of the policies and structure of the US film industry - looks 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ilm industry and other media industries - examines the role of the major studios and the other 'players' - including, law firms, talent agents, and trade unions and guilds - provides access to hard-to-find statistical information on the industry While many books describe the film production and marketing process, they usually do so from an industry perspective and few look at Hollywood critically from within a more general economic, political and social context.By offering just such a critique, Janet Wasko's text provides a timely and essential analysis of how Hollywood works for all students of film and media.
2013年1月28日 想读
海盗女王 豆瓣
作者: 苏珊·罗纳德 2009 - 6
《海盗女王》是一段关于贪婪,权力和阴谋的历史,在内忧外患,残酷的宗教冲突、国库亏空、国防松弛、战争一触即发的形势下,她渴望安全,深谙金钱就是权力的信条。她利用自己的智慧和手腕,以超凡的勇气和魄力,解决财政危机的天资和聪明才智,取得忠贞可靠的枢密院大臣的坚决支持,机智地利用她的那些才艺超群的海上探险家们、勇敢无畏的商人们拓展财源,伊丽莎白一世的权力欲和贪欲缔造了被后人津津乐遂的伊丽莎白时代,开启了大英帝国非同寻常的崛起之路。
2013年1月8日 想读
怎样当记者 豆瓣
作者: 庹震 2008 - 8
怎样当记者,ISBN:9787800879333,作者:庹震
2013年1月7日 想读 这个有意思。
因自由而美丽 豆瓣
7.6 (20 个评分) 作者: 黎戈 新星出版社 2013 - 1
本书是黎戈的最新作品集,四年以来的散文、随笔、文艺评论合集。
包括“淡夏”“纸游”“物喜”“我城”“静语”五部分,内容涉及生活、阅读、电影、植物、食物、南京等。
写细节入生活内质,恰到好处;写日常则绵密细致、冲淡平和;写阅读则深情凌厉,灵气逼人。
————————————————
洁尘:黎戈有雅致且考究的趣味,文字风格自我且恬淡,有发见,有铺衍,随和中亦有自己的坚持。
张悦然:她能够看到事物最细微的部分,可以把情感放在一颗尘埃上。
韩松落:黎戈可贵之处,在于她给我们看到她如何成为一个“真人”。像《聊斋志异》中人,四处撷取气味、颜色、故事,努力沾染体温、画面、他人的历史,既世俗,又超然,既贪欢,又不忌惮刀锋之险,只为让自己画皮下的心,最终变得有血有肉,并透彻觉醒。
苏枕书:喜欢黎戈,是因为她低调、勤奋。这是作家的理想状态。正如黎戈自己所言,“随着时间的逝去,你知道有什么变重了,长成了”。所以她值得读者的期待与喜欢。
2012年12月25日 想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