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
Atomic Habits 豆瓣 谷歌图书
8.5 (51 个评分) 作者: James Clear Avery 2018 - 10
No matter your goals, Atomic Habits offers a proven framework for improving--every day. James Clear, one of the world's leading experts on habit formation, reveals practical strategies that will teach you exactly how to form good habits, break bad ones, and master the tiny behaviors that lead to remarkable results.
If you're having trouble changing your habits, the problem isn't you. The problem is your system. Bad habits repeat themselves again and again not because you don't want to change, but because you have the wrong system for change. You do not rise to the level of your goals. You fall to the level of your systems. Here, you'll get a proven system that can take you to new heights.
Clear is known for his ability to distill complex topics into simple behaviors that can be easily applied to daily life and work. Here, he draws on the most proven ideas from biology, psychology, and neuroscience to create an easy-to-understand guide for making good habits inevitable and bad habits impossible. Along the way, readers will be inspired and entertained with true stories from Olympic gold medalists, award-winning artists, business leaders, life-saving physicians, and star comedians who have used the science of small habits to master their craft and vault to the top of their field.
Learn how to:
* make time for new habits (even when life gets crazy);
* overcome a lack of motivation and willpower;
* design your environment to make success easier;
* get back on track when you fall off course;
...and much more.
Atomic Habits will reshape the way you think about progress and success, and give you the tools and strategies you need to transform your habits--whether you are a team looking to win a championship, an organization hoping to redefine an industry, or simply an individual who wishes to quit smoking, lose weight, reduce stress, or achieve any other goal.
2024年2月19日 已读
想把这本推荐给所有动过心思,愿意付出努力尝试改变生活现状的人们。
我大约十多年前读过一本书,里面有个idea跟书里说的有些接近,大意是,你想成为勇敢的人,那就争取接下来在做每个决定,可以选择的时候,选那个更勇敢的决定。同样,在交谈和劝慰别人的时候,但凡对方上来就以“我就是XX这样一个人啊”为自己辩护,在已经被定义的identity掩护下拒绝尝试,我会索性言尽于此,放弃对话。
我觉得也不用去纠结是鸡汤与否,或者自己能坚持其中的practice多久。愿意去上手试一试,感受一些即便是很小的成就感,同时也有一个机会多了解一点自己,永远是值得期待的事。
Libby 图书馆 漂在加拿大 生活 美国
我在伊朗长大 豆瓣 Goodreads
Persepolis
9.2 (32 个评分) 作者: 玛赞·莎塔碧 译者: 马爱农 / 左涛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7 - 2
本书内容是作者从10岁到24岁,即1980年至1994年间的生活记录。这期间,伊朗在伊斯兰革命之后建立了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随后与邻国伊拉克打了八年战争,大量戴着天堂钥匙的年轻男孩被送到战场上。作者在1984年14岁时离开伊朗求学奥地利,此时两伊战争正酣。1988年作者回到伊朗,在一度消沉之后,通过国家考试进入大学,1994年毕业后再次离开伊朗。本书虽是作者十四年间的个人成长史或者说是私人生活小史,但透过一个儿童、以及一个离开祖国四年后又重回伊朗并在那里度过四年大学时光的年轻女孩的眼睛来观察伊朗,对于了解伊朗这个政教合一的意识形态国家还是别有一番启示。
2024年2月18日 已读
这漫画够沉重的。哎,同样是残酷青春,在中国,美国, 日本,还是书里所画的伊朗和奥地利,想来定义是大相径庭的。
作者提供的是一个镜头,作为读者看到的,能借此理解的,也是透过镜头观察到的当年伊朗社会的一个截面,仅此而已。作者在伊朗想来也是身处上流社会,也有机会去海外留学念书感受“腐化”文化,但我感觉贯穿全书和她的整个青春的,是管制,战争和死亡带来的无穷无尽的愤怒和厌恶。
VancouverLib 伊朗 图书馆 战争 漂在加拿大
十二个十二个月——黄永玉·十二生肖 豆瓣
作者: 黄永玉 2016
2017.10.01权威更新:一版三次印刷中添加了中国国家博物馆原副馆长陈履生先生为本书撰写的序言,并附加了专属二维码,扫码即可观看黄永玉十二生肖展览视频。
自2006年开始,黄永玉先生为每年都创作14幅图文生肖作品,当中结合着文化掌故、历史典故、传说故事、社会问题的思考,也融入了黄老个人的生 命体验与艺术态度,12年共创作168幅,整整十二生肖一个圆满,幽默诙谐中不失诗意趣味,灵动鲜活中包孕生活智慧与哲理,同时也以黄老自己的 创新意识入画,契合现时代吉祥文化心理需求,以及民俗文化心理需求,很好地诠释了“生而肖似”的生肖文化理念。
传统生肖文化的现代阐释,一边是妙趣横生、活灵活现的生肖图景,一边是睿智机巧、饱含生命体验的文字反思,年逾九旬的黄永玉先生以其特有的“文与画”方式带您游走在幽默、讽刺、趣味、诗意之间,细细品味人生!
2024年2月17日 已读
黄永玉的趣味是挺不一样的,越老越明显。记得前几年他画的兔子被印到邮票上被人嫌妖来着。要是这一系列这能出成邮票就好了,多好玩。
看他九十三岁那年的字和画,笔力稳健,一手漂亮的字,厉害啊。
RichmondLib 中国 图书馆 漂在加拿大 绘本
Stuart Little 豆瓣 Goodreads
作者: [美国] 埃尔文·布鲁克斯·怀特 Harper & Row 1974 - 5
E.B. White's classic novel tells the story of one small mouse on a very big adventure!

Stuart Little is no ordinary mouse. Born into a family of humans, he lives in New York City with his parents, his older brother George, and Snowbell the cat. Though Stuart is shy and thoughtful, he's also a true lover of adventure.

Stuart's greatest journey begins when his best friend, a beautiful little bird named Margalo, suddenly disappears from her nest. Determined to find her, Stuart sets off on an adventure away from home for the very first time in his life. Along the way, he encounters plenty of excitement—but will he be able to find his friend?
2024年2月14日 已读
多年前读他写的散文让我期盼春天,而读他的童话,又感觉夏天一样让人向往。
"Summertime is important. It's like a shaft of sunlight."
"Or a note in music."
"Or the way the back of a baby's neck smells if its mother keeps it tidy".
Stuart sighed. "Never forget your summertimes, my dears."
Libby 图书馆 漂在加拿大 童话 美国
It Doesn't Have to Be Crazy at Work 豆瓣 Goodreads
It Doesn't Have to Be Crazy at Work
8.8 (8 个评分) 作者: Jason Fried / David Heinemeier Hansson HarperBusiness 2018 - 10
In this timely manifesto, the authors of the New York Times bestseller Rework broadly reject the prevailing notion that long hours, aggressive hustle, and "whatever it takes" are required to run a successful business today.
In Rework, Jason Fried and David Heinemeier Hansson introduced a new path to working effectively. Now, they build on their message with a bold, iconoclastic strategy for creating the ideal company culture—what they call "the calm company." Their approach directly attack the chaos, anxiety, and stress that plagues millions of workplaces and hampers billions of workers every day.
Long hours, an excessive workload, and a lack of sleep have become a badge of honor for modern professionals. But it should be a mark of stupidity, the authors argue. Sadly, this isn’t just a problem for large organizations—individuals, contractors, and solopreneurs are burning themselves out the same way. The answer to better productivity isn’t more hours—it’s less waste and fewer things that induce distraction and persistent stress.
It’s time to stop celebrating Crazy, and start celebrating Calm, Fried and Hansson assert.
Fried and Hansson have the proof to back up their argument. "Calm" has been the cornerstone of their company’s culture since Basecamp began twenty years ago. Destined to become the management guide for the next generation, It Doesn't Have to Be Crazy at Work is a practical and inspiring distillation of their insights and experiences. It isn’t a book telling you what to do. It’s a book showing you what they’ve done—and how any manager or executive no matter the industry or size of the company, can do it too.
2024年2月13日 已读
basecamp真的这么佛系的吗哈哈,感觉too good to be true啊。书简短易懂,不错。
这里面有些痛点我工作上也碰到过,所以听到很是亲切。工作时候,要有意识保护自己的时间和注意力。想想我之前就不太容易做到。因为本身喜欢帮助人,同事也一般挺友善,常常不自觉把帮助人放在自己手上的任务之前,最后导致的是自己的工作反复被打扰。
Libby 创业 图书馆 工作 漂在加拿大
名士和狐仙 豆瓣
作者: 汪曾祺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23 - 6
故事高手汪曾祺奇人异事故事集,精心收录《聊斋新义》及市井小说共52篇。
★汪曾祺走进充满东方神秘色彩的奇幻想象,感受妖与人的喜乐悲苦。
★像在月光下听祖母讲故事,朦朦胧胧,亦真亦幻,探寻人性的幽微曲折,体会每个人的命运起伏。
★莫言盛赞:汪先生是短篇小说大师。
★关于信任、背叛、虚伪、贪婪,跟随汪曾祺在爱恨嗔痴间,看尽人性本色。
内容简介:
故事高手汪曾祺经典奇人异事故事集,精心收录《聊斋新义》及市井小说代表作共52篇;篇篇精彩,事事惊奇,就像在月光下听祖母讲故事,朦朦胧胧,亦真亦幻。
在《双灯》中,女狐不需要恋爱脑,她说:妖和人不一样,不能凑合!
在《捕快张三》中,洒脱的人不会因被出轨而跟自己别扭一辈子,他说:一顶绿帽子压不死人。
在《薛大娘》中,活得潇洒的女人又怎惧世俗陈规,她说:我让他快活,我也快活,有什么不对?有什么不好?
………
打开本书,跟随汪曾祺一起走进充满东方神秘色彩的奇幻世界和人间烟火的市井生活,感受妖与人的喜乐悲苦,在爱恨嗔痴间,看尽人性本色,探寻人性的幽微曲折。
2024年2月11日 已读
本地图书馆收录及时,2023年年中出的书年底就有的借了。我喜欢看汪曾祺写生活的细节,不仅仅是吃,还有很多方方面面生活的趣味,逛公园,遛鸟,赏古玩,伙计抓药。
最近读了些小说。感觉到有些个小说是哄读者,虐尽千帆,最后给个happy ending让人短时美滋滋,有些个小说是让读者遗憾,拼劲力量穷尽可能偏还是离closure差那么一点,读者如我每每想到结局不免都要轻叹一声。而还有的小说,像读者正在经历的人生,期间大多事情都谈不上有结局(yet),小说读毕感受到的更多是可能性,还有读者本人彼时的心境。汪曾祺的很多小说给我这种感觉。
这本书里,我很喜欢《子孙万代》这一篇,作家展现了一段snapshot,细节表达得栩栩如生,不需明写人物落寞还是遗憾,所有情绪尽在“我好比笼中鸟有翅难展……”一句唱词中了。
RichmondLib 中国 图书馆 小说 漂在加拿大
鸟类 豆瓣
中信出版集团
2024年2月5日 已读
早知DK作为百科全书有名,今天一翻果然。高清大图,给俺们外行人士和小朋友们简明扼要科普了鸟巢鸟蛋鸟爪鸟喙翅膀,还有鸟的沟通鸟的捕食鸟的迁徙鸟的感官。
里面有张鸟的骨骼图,说来惭愧,我就拿它给厨房新手物理大哥科普如何用剪刀解剖一只鸡(也是鸟嘛)。哪里是龙骨,就是可以剪出来两大块鸡胸肉的地方,哪里是锁骨,就是鸡身上那个V型的,用剪刀剪不动的骨头……挺有用的,感觉他的眼睛学会了。
RichmondLib 图书馆 漂在加拿大 百科 科普
候鳥的世界 谷歌图书
作者: 鈴木まもる / 鈴木守 遠流 2017
日本知名鳥巢專家與繪本畫家鈴木守
帶你仰視天空,聆聽候鳥的歸鄉心情。

  一到春天和冬天,從南方飛來了好多好多的候鳥,
  有綠頭鴨、黃雀、八色鳥、蜂鷹、夜鶯……
  113種來自世界各地的鳥兒飛越又廣又大的天空,
  走過數千、甚至數萬公里,就是為了到彼岸築巢、孵蛋和育雛。
  為什麼牠們會堅持如此遙遠的飛行呢?
  跟著候鳥們,一起來趟遷徙之旅!

本書特色

  ◆生命教育的引導:
  帶領孩子從動物的故事來認識環境生態。候鳥為了生存不辭千里的奔波南北,途中也會遇到各種天敵,牠們依然不畏艱難地長途飛行。這些面對未知與困難的生存勇氣值得小讀者們學習。

  ◆環境保護的重要:
  候鳥在飛行的過程中可能會遭遇獵殺,或是繁殖地或生存地的破壞,讓牠們無處可去。這些人類或有心或無意的行為,都更加嚴重的影響了動物的生活與生存。

  ◆動物知識的補充:
  你知道候鳥斑頭雁的旅途中,會飛越世界最高的山嗎?透過牠們的故事,除了更加認識這些長途旅行的動物,也更加讚歎牠們生存的能力與勇氣。

  ◆無以比擬的壯闊圖畫:
  鈴木守透過多幅仰角且充滿藝術價值的壯闊繪圖,讓讀者看見動物與自然的美;同時以美妙的文字,引導讀者充滿情意的來閱讀動物的故事。

震撼推薦

  丁宗蘇(國立臺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副教授):
  這本書更像是一本候鳥的百科全書……是一本大人與小孩都適合的繪本,透過逼真的繪圖與扼要的資訊,讓我們很快且深刻的了解鳥類長程遷移的艱辛與努力,以及這世界不同地區及鳥種的多元特色。我們的心,也跟著鳥兒飛揚起來了。

  李貞慧(繪本教學推廣教師):
  各式各樣的候鳥既不用看地圖、也不用GPS導航系統,就能遠渡重洋飛回自己的出生地築巢、產卵、養育雛鳥,這是多麼令人驚異的能力啊。……推薦這本不只是候鳥知識圖鑑、而是傳達更深層生命價值與生命關懷的繪本給大家。
An Immense World 豆瓣
作者: Ed Yong Random House 2022 - 7
The Earth teems with sights and textures, sounds and vibrations, smells and tastes, electric and magnetic fields. But every animal is enclosed within its own unique sensory bubble, perceiving but a tiny sliver of an immense world. This book welcomes us into a previously unfathomable dimension—the world as it is truly perceived by other animals.
We encounter beetles that are drawn to fires, turtles that can track the Earth’s magnetic fields, fish that fill rivers with electrical messages, and humans that wield sonar like bats. We discover that a crocodile’s scaly face is as sensitive as a lover’s fingertips, that the eyes of a giant squid evolved to see sparkling whales, that plants thrum with the inaudible songs of courting bugs, and that even simple scallops have complex vision. We learn what bees see in flowers, what songbirds hear in their tunes, and what dogs smell on the street. We listen to stories of pivotal discoveries in the field, while looking ahead at the many mysteries which lie unsolved.
In An Immense World, author and acclaimed science journalist Ed Yong coaxes us beyond the confines of our own senses, allowing us to perceive the skeins of scent, waves of electromagnetism, and pulses of pressure that surround us. Because in order to understand our world we don’t need to travel to other places; we need to see through other eyes.
2024年1月27日 已读
且看这大千世界如何大千。第一次听说,喜欢umwelt这个概念。明明是德国人的定义,不知为什么有种坛经里风吹心动又幡动的意味。
Libby 动物 图书馆 漂在加拿大 科普
野鸟会躲藏 豆瓣
作者: 何华仁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 - 8
《野鸟会躲藏》是广西师大出版社魔法象图画书王国推出的作品之一。
哪些野鸟会躲藏? 躲在哪儿?怎么藏?野鸟为什么要藏?
从事野外鸟类观察,作者何华仁常会因为一群擅长躲藏的鸟,发现意想不到的惊喜。这些野鸟在自然环境中神出鬼没,施展各种躲藏本事,宛如戏法精湛、本事高超的魔法师。然而事实上,这些绚烂的躲藏技巧是它们与生俱来的基本生存之道。
本书作者为知名版画家,长期从事鸟类观察以及野鸟图画书创作。本书收录了14种拥有独特躲藏技巧的台湾野鸟。通过简洁、诗意的文字以及活泼可爱的图画,清楚地呈现出了野鸟与周遭环境的关系,让孩子可以在快乐的阅读中了解野鸟用什么方式躲藏,又会藏身在怎么样的环境。
2024年1月22日 已读
这里面的画的鸟都好可爱啊,细节丰富。爱观鸟的人在台湾肯定超级满足的。尤其是拟啄木鸟,小小一只,肉墩墩,脸上那叫一个五彩缤纷,像画上去的一样。实不相瞒,里面的正经名字,我多半都不会读,出版社给注了拼音,有心了🥹
RichmondLib 图书馆 漂在加拿大 科普 绘本
味噌汤料理手帖 豆瓣
作者: 土井光 / 土井善晴 译者: 邱香凝 日出出版 2023 - 4
2024年1月22日 已读
有意思,远看是菜谱,近看总有点个生活态度的意思在里面。
感觉日本人做饭,一来讲究依照时令,二来强调依照下厨之人自己的喜好。连一碗猪肉味噌汤四季都有四季的版本,真是厉害。另外我也喜欢里头说的,“料理是自立的开始”。
RichmondLib 图书馆 日本 美食 菜谱
The Trumpet of the Swan 豆瓣
8.5 (6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埃尔文·布鲁克斯·怀特 William Morrow 2000 - 10
<CENTER>
Swan Song</P></CENTER>
Like the rest of his family, Louis is a trumpeter swan. But unlike his four brothers and sisters, Louis can't trumpet joyfully. In fact, he can't even make a sound. And since he can't trumpet his love, the beautiful swan Serena pays absolutely no attention to him.</P>
Louis tries everything he can think of to win Serena's affection -- he even goes to school to learn to read and write. But nothing seems to work. Then his father steals him a real brass trumpet. Is a musical instrument the key to winning Louis his love?</P>
2024年1月20日 已读
我听的这个版本是E.B. White本人在1978年录制的。这是一个多美,多温柔的故事啊。每次读他的文字,我就想要是自己还是一个小朋友的时候就能听到这样的故事该多好呀。这里面,勇气和诚实永远能弥补错误,打破偏见,赢得友谊与爱情。不晓得丽兹酒店是不是有赞助啊哈哈,天鹅“大明星”次次都要选他家下榻。另外好笑的是,连天鹅爸爸都知道,想要逃离人流,那就去加拿大😉
Libby 图书馆 漂在加拿大 童话 美国
Same as Ever 豆瓣 Goodreads
作者: Morgan Housel Portfolio 2023 - 11
From Morgan Housel, bestselling author of The Psychology of Money, stories about what people have always done, and will always do
Everyone wants to see the future. Few are good at it. From business to economics, politics to social trends, we’re just not very good at predicting what happens next.
According to Morgan Housel, this is because we focus too much on what we think will change and not enough on what we know will stay the same.
If you traveled in time to 500 years ago or 500 years from now, you would be astounded at how much technology and medicine has changed. The geopolitical order would make no sense to you. The language and dialect may be completely foreign. But you’d notice people falling for greed and fear just like they do in our current world.
You’d see people persuaded by risk, jealousy, and tribal affiliations in ways that are familiar to you.
You’d see overconfidence and short-sightedness that reminds you of people's behavior today.
You’d find people seeking the secret to a happy life and trying to find certainty when none exists in ways that are so relatable.
When transported to an unfamiliar world, you’d spend a few minutes watching people behave and say, “Ah. I’ve seen this before. Same as ever.”
History is filled with surprises no one could have seen coming. But if we learn to see what doesn’t change, we can be more confident in our choices, no matter what the future brings.
2024年1月14日 已读
这本书长着畅销书的面相哈哈。作者很会讲故事是真的,道理没有特别特别新的,但是揉开了讲给你还是很有趣的。世间太多变化,想听听什么不变吗,且来读一读书里的故事吧。
这书里其实有我不太喜欢的点,比如有些稍显陈词,比如引用好多好多别人说的话,看出来作者本人是芒格巴菲特盖茨的信徒了,但是我居然到听完都还觉得有些意犹未尽,再次感慨说故事的能力强啊。真心想学习🥹
Libby 图书馆 思维 漂在加拿大 英文
故事新编 豆瓣
作者: 鲁迅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23 - 6
收录鲁迅在十三年间陆续创作的八篇独特的短篇小说。故事取材古代传说,却不同于传统的历史小说,更像是一种极具现实和讽刺意味的对历史本文的重新书写,一锅糅合了传统与现代、历史与现实的“怪味汤”。在这里,耳熟能详的历史或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以或奇谲怪异,或漫画般滑稽的方式一一登场。小说情节荒诞,手法卓绝,呈现出不曾有过的风格,至今读来,先锋依旧。
●重温
鲁迅是几代人语文课本里的文学大师,被戏称为“中学生最害怕的男人”,却也是网络时代的“金句王”,相关视频在互联网狂揽上亿播放量。二创混剪和路障,说唱鬼畜和梗王,在新时代年轻人的诠释中,鲁迅笔下的小说人物一次次灵魂再现。“许多年轻的网友反复表示,读书时无法理解鲁迅,进入社会后才发现鲁迅的伟大。”
●经典再现
包含鲁迅在十三年间根据古代神话和传说所改写的短篇小说《补天》《奔月》《铸剑》《理水》《采薇》《非攻》《起死》《出关》八篇。全书充满丰富的想象,更借历史神话、人物来讽刺时弊,是鲁迅作品中仅有的以远古为背景创作的小说。
●装帧
开本宽130mm长195mm,平装易携,单手可握,适合多种阅读场景;封面采用高级特种纸,竖纹纹理复古质感;内文采用米黄色胶版纸,触感顺滑柔和护眼;全书顺纹,柔软好翻;烫金工艺,值得珍藏。
《故事新编》八篇小说中,有五篇写于1935-1936这个时期,是鲁迅生命的最后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鲁迅时时刻刻面临着死亡的威胁,处在一个内外交困、身心交瘁的境地,然而他的小说风格却如此从容、洒脱、幽默。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钱理群
2024年1月13日 已读
之前友邻推荐,刚巧我在图书馆看到新进了一批2023年的新书,就开心地借回来看了。真是很多年不读鲁迅了呀,感觉和教科书上读到的文章很不一样,奇怪的笑点随处都是,乌鸦肉炸酱面什么的。好像有些字词的用法在这一百年变了,我要想一想才能明白意思。
而且居然还写了穿越故事!
RichmondLib 中国 图书馆 小说 漂在加拿大
漁家女兒的魚鱻食帖 豆瓣 博客來
作者: 新合發猩弟 幸福文化 2017 - 7
一本教你把魚吃到盤底朝天的美味食帖!
沒有很難的步驟,訣竅給你就能輕鬆烹調
不用複雜的食材,翻翻你家冰箱即刻下廚
魚鱻料理對非常多新手煮婦來說,是遙不可及的。
不懂魚,怎麼買?不會處理,怎麼煮?
煎魚煮魚好難好麻煩,又充滿油煙,想想還是算了吧…
因此你明明身居漁產豐饒的海島,卻鮮少體會魚的美味
其實,在家也能做出不麻煩、多變化的魚鱻料理,只要知道訣竅與好用食譜,就能於日常實作,就算是新手,也能做出令人上癮、飯多添好幾碗的厲害菜色!讓*懂魚鱻的漁家女兒-猩弟帶你識魚鱻、簡單烹,從此餐餐都要有魚鱻才覺滿足。
》從識魚鱻開始!內行人才知的魚知識
鯖魚怎麼分辨本港或西洋?白帶魚*珍貴的地方是「銀脂」,那是什麼?珍稀的紅目鰱肝是什麼滋味?在家如何氽燙小卷才脆口?鬼頭刀、石狗公是什麼樣的魚?挑選秋刀魚的秘訣是什麼、魚刺好多怎處理?上市場之前,先了解各種魚鱻吧!
》新手一定要學!輕鬆做魚料理的烹調訣
怎麼煎出漂亮不破相的魚?如何煮出不濁的清澈魚湯?為蝦子去腥不沾手的小方法?煮魚應該用什麼醬油才對味?魚菲力的完美煎法?用剪刀處理魚身怎麼做?怎麼分辨煎魚是不是熟了?有了烹魚基礎,料理上桌非難事,更附上QR code帶你一步步學。
》從頭吃到尾!漁家女兒教作「尚青」的吮指料理
除了煎與蒸,魚還能怎麼煮?用數十種魚鱻變化出下班後也能立即做的輕鬆食譜,無論是清淡迷人的原味煮法、辣過癮的開胃魚鱻,甚至是療癒小食與宵夜。而在日本料理店常見的超下酒「一夜干」,其實在家也能做,只要醋漬或鹽漬就能完成。
本書特色
.烹魚訣竅QR code
.邀請知名主婦部落客推薦
2024年1月11日 已读
台湾有好多鱼哦,照片都好好看。想去台湾菜市场看卖鱼😍
不过这个跟庄祖宜的书有一个类似的点,就是调整口味和菜谱,书的细枝末节透露出了要安心做煮妇,自身需求让步于喂饱先生和小孩……
RichmondLib 台湾 图书馆 海鲜 漂在加拿大
无用之美 豆瓣
作者: 丰子恺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7 - 11
一代文艺大师丰子恺,对中西绘画深有研究,并一直在绘画教育上贡献颇丰。
本书将其“漫谈绘画”的文章集结一册,以飨读者。深入浅出,既可作为绘画普及之作,又可常读常新。
丰子恺先生站在中西方文化之间,以散文家的文笔、艺术家的眼光,不失偏颇又满富情怀地讲述中西美术的发端、演变、绘画技巧和艺术风格,并佐以实例分析。行文洗练,见解独到,深入浅出,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真正美丽的艺术世界。
※《活着本来单纯》之后丰子恺又一散文精品集。
※女儿丰一吟权威授权版本。
※朱自清、郁达夫、巴金、朱光潜、林清玄等人对丰子恺散文和艺术成就的一致推崇。
2024年1月8日 已读
可以丰富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我觉得是最有用的“无用”了罢。
丰子恺对米勒的评价很高啊,有机会希望能在艺术馆看到他的画。
读的时候回忆起来,当年梵高的画在本地的博物馆展出,我和圈走在路上谈论,去看展前要了解多少背景知识,能更好地欣赏艺术。还是说纯凭内心的激荡去感受一幅作品。
VancouverLib 中国 图书馆 漂在加拿大 美学
Chip War 豆瓣 Goodreads
作者: Chris Miller Scribner 2022 - 10
An epic account of the decades-long battle to control what has emerged as the world's most critical resource—microchip technology—with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increasingly in conflict.
2024年1月8日 已读
这书读得久,一年多,最后几章还是勉强有声书听完的。梳理下精彩的历史,好处是不懂的概念可以随时咨询物理大哥。所以我到后来最大的疑问反倒是,后半本中文版得删减成什么样才能出版啊。
我有时候觉得,在某一些书的世界里,读者感受到的,是以作者的价值观为中心的umwelt。怪不得谁都想当强有力的story teller,这故事里美国轮番创新日本极致钻研韩国渔翁得利台湾勤奋苏联明偷中国暗抢欧洲小弟们除了听命防止家被偷光几乎没啥存在感……
既要让收费低廉又勤劳的亚洲人给你们做芯片,什么凌晨一点出了问题美国工程师第二天才能爬起来修要是台湾的工程师两点就爬起来修好了,又要人家学习不到你先进的技术也不抢你的生意,这时候就真要佩服美国人觉得自己永远能掌控全局的自信了。
Libby 历史 图书馆 漂在加拿大 科技
照护 豆瓣
The Soul of Care : The Moral Education of a Husband and a Doctor
8.6 (28 个评分) 作者: [美] 凯博文 译者: 姚灏 中信出版社 2020 - 11
阿尔茨海默病是什么?如果有一天家人突然不认识你了,你该如何应对,如何劝慰,如何照料?面对一场注定以“失败”告终的战斗,面对亲人终将失去理智、失去自我的结局,被现实击中的我们,该如何与孤独共存?
本书讲述了一个关于彼此“照护”的动人故事。凯博文在妻子被诊断出患有早发性阿尔茨海默病后,作为一个丈夫同时也是医生,开始了对她的悉心照护。书中讲述了他在医学领域的人生历程以及他和妻子的点滴故事,从中我们能看到凯博文与妻子之间真挚笃厚的感情,能看到现代医学及医学教育对于“照护”的忽视,能看到“照护”如何为我们每个人的存在找寻到了意义。他以自己的毕生经历强调,“照护”才是医学的核心。
【作者简介】
凯博文是精神病学、人类学、全球卫生以及医学人文领域最著名的学者之一,也是美国国家科学院医学院院士和美国国家文理学院院士。他毕业于斯坦福大学和斯坦福医学院,而后在哈佛大学任教逾四十年,目前是哈佛医学院的精神病学与医学人类学教授,同时也是哈佛大学文理学院的人类学讲席教授。2008年至2016年,他曾担任哈佛亚洲中心主任。著有《疾痛的故事》《道德的重量》《苦痛与疾病的社会根源》等专著。
【编辑推荐】
★这是一封用十年照护写下的动人情书,一本由精神科医生亲自践行的“科学照护指南”。
★哈佛大学著名人类学家、医学人类学奠基人凯博文用亲身经历写给每个人的人生必修课——“我的整个职业生涯都在研究疾病和照护,但为了我所爱的人而成为一个真正家庭照护者的实践经验,却是一份难能可贵的礼物。”
★直击医学本质,直面医患矛盾,直达照护核心。
★著名人类学家、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中国研究中心主任阎云翔,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吴飞,作序推荐;复旦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教授潘天舒担当审校;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公共健康研究中心主任景军,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院长徐一峰,《查无此人》作者、文学翻译于是,联合推荐。
【媒体评论】
《照护》可以为美国四千万家庭照护者带来指导和安慰。
——《华盛顿邮报》
凯博文细腻地回忆了他的已故妻子与早发性阿尔茨海默病的故事。在这本回忆录中,他坦诚指出了社会对于为病人提供个性化照护的忽视。
——《出版人周刊》
这本书让照护的治愈作用变得无与伦比!医疗与照护不是对立的,凯博文教授正努力阐述这一点。拥有一颗关怀的心是如此重要——它的意义甚至超越了医学。
——《纽约日报》
【国外推荐】
《照护》这本书会让你感到非常震撼,但同时它又会教给你很多东西。在如何用一生来耕耘我们的人性方面,这本书既提出了伦理上的要求,也分享了许多给人以希望的宝贵经验。
——保罗·法默,哈佛大学全球健康与社会医学系主任
这是一部真正出类拔萃而又美丽动人的著作,它将改变我们思考人生与社会的方式。
——迈克尔·普鸣,哈佛大学中国史与人类学教授
打开这本书,然后做好被震撼与被启迪的准备。
——金镛,世界银行前任行长
这是我读过的最感人的书之一,让人难以忘怀……凯博文提醒我们,究竟什么才是工作、生活及死亡中真正重要的东西。
——霍华德·加德纳,世界著名教育心理学家
凯博文的这本书富于人性关怀,对于我们所有人来说都会是某种启迪。
——李·古德曼,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院长
非常感人……《照护》这本书见证了人们从爱的回忆中汲取养分的能力,即便那些回忆正从所爱之人那里渐渐消失。这是一部非常重要的书。
——凯•雷德菲尔德•杰米森,《躁郁之心》作者
这是一个爱情故事,也是一篇道德论文,同时也批判了现代机构及关系中照护精神的缺失。
——塔米娜·阿那姆,《优雅之骨》作者
这部感人至深的著作提出了一个叫人信服的论断,即照护不应被当作某种不幸的义务,而应被当作某种道德层面的实践。
——安妮·法迪曼,作家
【国内推荐】
本书要义已远超个人经验,直达医疗本质。我们是谁,何以为人,医学理性与人性,病患的苦难,怜悯与希望,相助,有尊严的离世……凯博文作为丈夫同时又是医者的感悟由十年之久的躬身照护历程生发开来。每个人,无论是否是医疗从业人员,作为照护者或终将成为的被照护者,都需要补上这一课。
——徐一峰,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院长
优雅地变老和离去,是我们每个人最后的尊严。每个人在离开世界前能得到精心的照护,是我们现代社会和文明努力的方向。
——陆林,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
凯博文教授是我博士论文指导老师之一,他在近八十岁之际撰写此书的动力,是要探讨“照料之魂”。通观全书,魂之意涵,在于两点,一是形形色色的护理者对患者发自心底的精心照护,二是患者从各式各样的护理者得到的无比之爱。两者之并联是现代医学一直难以面对的重症病人的精神慰藉问题。
——景军,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哈佛大师阿瑟•克莱曼一生著述很多,这本书或许是他的封笔之作,他的一生在医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方面有很高的理论建树,这本书却是晚年陪伴失智妻子的体验书写,由此构成他阅历的极致,生命理解的巅峰。从个体疾苦到人类疾苦,从亲人照护到社会照护,阿瑟•克莱曼的书开启了全新的生命之门。
——王一方,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教授
凯博文建立了科学和生老病死之间的感性纽带,提议把叙事纳入医学领域,强调了疾痛那无形的存在,也赞赏了中国式养生养老的传统。最基本的照护体验往往能带来最深刻的人性教养。包括阿尔兹海默症在内的各种重疾最终考验的是家庭关系,而不仅仅是医患关系。这本书也是一位学者在多年实践中的思想史,他告诉我们:从照护出发,可以最终抵达博大深远的人类文明核心。
——于是,翻译、《查无此人》作者
这本书向读者展示了一名医生在照护患有阿尔茨海默病妻子时的心路历程,作者以医生和患者家属的双重身份,以独特的视角在书中探讨了对认知障碍和精神类疾病的照护伦理,一定程度上也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及其家属提供了照护指导。
——贾龙飞,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
2024年1月6日 已读
知道这本书很久了,一直没有足够的勇气看。这次在图书馆看到,想了想,就借回来了。说是陌生的话题吧,阅读的过程中仔细想一想,照护的例子身边有很多很多。我们中国人聊起来,话题不是关于深情就是关于孝顺。少有像书里,论述被照护者的尊严和平等,以及提示照护者也需要观测并且警惕自身的心理状况。
这是个悲伤的,让人心生畏惧的话题,但是总有一天,我们都要去面对。不过谈论了这么多伦理,说起来普通人还是得多挣点钱啊,对于伴随衰老而来的失能,有钱不见得能获得尊严和平静,但是没有钱,一定是什么都没有的。
RichmondLib 医学 图书馆 漂在加拿大 疾病
The Joy of Sweat: The Strange Science of Perspiration Goodreads 豆瓣
作者: Sarah Everts W. W. Norton & Company 2021 - 7
Sweating may be one of our weirdest biological functions, but it’s also one of our most vital and least understood. In <em>The Joy of Sweat</em>, Sarah Everts delves into its role in the body—and in human history.<br /><br />Why is sweat salty? Why do we sweat when stressed? Why do some people produce colorful sweat? And should we worry about Big Brother tracking the hundreds of molecules that leak out in our sweat—not just the stinky ones or alleged pheromones—but the ones that reveal secrets about our health and vices?<br /><br />Everts’s entertaining investigation takes readers around the world—from Moscow, where she participates in a dating event in which people sniff sweat in search of love, to New Jersey, where companies hire trained armpit sniffers to assess the efficacy of their anti-sweat products. In Finland, Everts explores the delights of the legendary smoke sauna and the purported health benefits of good sweat, while in the Netherlands she slips into the sauna theater scene, replete with costumes, special effects, and towel dancing.<br /><br />Along the way, Everts traces humanity’s long quest to control sweat, culminating in the multi-billion-dollar industry for deodorants and antiperspirants. And she shows that while sweating can be annoying, our sophisticated temperature control strategy is one of humanity’s most powerful biological traits. Deeply researched and written with great zest, <em>The Joy of Sweat</em> is a fresh take on a gross but engrossing fact of human life.
2024年1月3日 已读
方方面面科普流汗,很好玩。虽然期待汗水在刑侦科学中得到更多的应用来破解谜案,心里也明白对于大众是更多隐私权的让渡。
被科普了原来流汗并非为了身体解毒,所以但凡养生理论说流汗排毒的可以直接弃之不看。而你觉得亲密的人身上闻着臭,可能你就是不爱ta了,很好,这不仅仅是二流感情理论的调调,背后也是有科学理论支撑的。有人做研究发现常蒸桑拿流汗的人似乎心脏更好,作者没分析的我觉得是不是蒸桑拿和抽烟喝酒是互斥的,而且很多人是在锻炼之后再去蒸桑拿本来就有更健康的生活方式而且更有钱。
止汗剂当年的广告策略更是给人当头一棒。广告商如何成功营销卖出更多商品,在于prey on人们的insecurities。我觉得以后可以拿这作为准测,让你觉得不买就不够安全感的,不管是商品,服务,还是XX自我进修,都是垃圾套路。
Libby 人体 加拿大 图书馆 漂在加拿大
永久记录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Permanent Record
6.1 (29 个评分) 作者: [美] 爱德华·斯诺登(Edward Snowden) 译者: 萧美惠 / 郑胜得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19 - 11
本书是爱德华•斯诺登的自传,记录了他在童年、少年、成年时期的经历,以及自己价值观变化的全部过程。书中内容既反映了现代网络科技的发展,也表现了作者对美国政府监视行为的不安,并表达了他内心深处的反思与告白。
全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斯诺登的童年回忆。他自小开始对计算机程序语言产生浓厚的兴趣,并由此走上成为系统工程师之路,寻找网络的秘密。第二部分是斯诺登受雇于美国情报机构期间的经历。此期间,他冒着极大风险曝光美国政府的大规模监视系统。这一部分还讲到他为建立这个系统所做的工作,以及促使他曝光事件的原因。第三部分是斯诺登逃亡到香港和俄罗斯,联络媒体继续曝光整个事件的经历。在这一部分中,他也袒露了内心的矛盾。
从田园诗般的童年印象,到跌宕起伏的情报工作,《永久记录》这本书讲述了斯诺登独特的人生经历,是关于这个“在网上长大”的聪明年轻人的完整而深刻的记录。他满怀着激情与坦率、智慧与担当写下的这本书,注定将成为数字时代不可忽略的嘹亮回声。
2023年12月31日 已读
第一部分讲一家满门忠烈是如何出了个一身反骨的斯诺登的。第二部分讲,中国人知道自己不自由,而美国人不知自己不自由。第三部分像悲壮又精彩的逃亡电影。阴谋终被揭发,英雄抱得美人,却又无家可归。
我本想,这摆在台面上骂美国政府的了,总不会有删减了吧。结果删减的部分就值得五星。什么样的书没办法有简体中文版,什么书的中文版里被拿掉了究竟什么样的内容,十有八九比书的内容正文还要精彩。某种意义上说,就像是官方机构在特定地方给你画了高亮。
也许未来某天,会有人系统研究我们这个年代,什么被打码,什么被删减,是不是也多亏了“永久”记录。
而这本书的出版,也恰巧成了最好的隐喻。美国大张旗鼓让其出版,作为读者,你觉得自己是自由的去购买阅读书中的内容。但如书中所说,你如何知道,背后没有一张网,记载并且永久追踪所有了解这本书内容的人。中国也出版,只不过虽然不着痕迹地删减若干,所有删减处都有省略号,只不过中文版,都不让你评论,但你可以评价英文版。🙂
RichmondLib 图书馆 漂在加拿大 社会 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