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Giant Squid 豆瓣
作者: Candace Fleming / Eric Rohmann Roaring Brook Press 2016 - 9
The giant squid is one of the most elusive creatures in the world. As large as whales, they hide beyond reach deep within the sea, forcing scientists to piece together their story from those clues they leave behind.
An injured whale's ring-shaped scars indicate an encounter with a giant squid. A piece of beak broken off in the whale's belly; a flash of ink dispersed as a blinding defense to allow the squid to escape-- these fragments of proof were all we had . . . until a giant squid was finally filmed in its natural habitat only two years ago.
In this beautiful and clever nonfiction picture book about the giant squid, Candace Fleming and Eric Rohmann explore, both visually and poetically, this hidden creature's mysterious life
2017年5月9日 已读
怪吓人的。但是看的时候很饿,尤其是后来讲squid身体各个结构的时候我就在想,哪儿更好吃一点儿~
GIS 动物 图书馆 漫画/绘本 科普
虫虫虫虫飞 豆瓣
作者: 郭宪 2006 - 2
本书主要收录了唐宋诗词中与昆虫相关的诗句,也酌情收录了非唐诗宋词的诗句,并配以从唯美角度拍摄的昆虫照片。
2017年4月6日 已读
小虫子好萌的!但是……我以后要是给小朋友讲虫子估计是不大会刻意强调什么,益虫产丝害虫啃树之类的说法的,讲道理,论破坏其他的物种和环境,谁比得上人类???另外,我实在是不能buy美国政府为了保护八只苍蝇花了四百万的说法,没要你事必考据的态度,但是过于不严谨的话可以不说吧。
GIS 中国 摄影 昆虫 科普
把恐龙做成大餐 豆瓣
5.2 (5 个评分) 作者: 邢立达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2 - 1
《蓝狮子•果壳阅读视界5:把恐龙做成大餐》是一本恐龙时代的菜谱,用美妙的食物香味吸引你走进史前世界!作者一边教你料理各种恐龙食材,一边讲述好玩的恐龙故事,幽默的文笔和渊博的知识让你恨不得马上回到侏罗纪抓一只来大快朵颐!软腻幼滑的溏心伤齿龙蛋、外焦里嫩的熏邓氏鱼、脆生生又鲜美动人的瓦蛤刺身、肯德基香酥炸暴龙,再加上一道醇香顺喉的白果炖小盗龙汤,最后来几个爽口弹牙的鱼龙肉丸,好一顿史前恐龙大餐。
2017年3月5日 已读
最大的感受是,多了个去缅因州吃龙虾的心愿。 前些年对作者印象不大好,可能影响了此书的观感。
GIS 中国 恐龙 科普 自然
幻觉 豆瓣
hallucinations
作者: [英] 奥利弗·萨克斯 译者: 高环宇 中信出版社 2014 - 2
我们的头脑捉弄我们的次数远远要超过你所想象的。
年老的女人静静地在病床上等待着从外地来拜访她的绅士。她催促她的亲戚离开,因为女人知道他们不可能看见他,她想要他单独的陪伴。一个男人经过面包店会听到屋里传出的歌声,便觉得非常孤独。他认为这首歌是每次他经过这里专门为他而放的。
人人都会有幻觉:沉睡者、偏头痛患者、瘾君子及老年人……
在本书中,萨克斯医生带着他的优雅、好奇与同情,将一个个他的病人以及他自己心神变幻的经历编织在一起,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色彩斑斓、充满奇幻的心智世界。
2017年3月2日 已读
对有些幻觉的描述……真是奇异诡谲。用镜箱来观摩幻肢的设计太太精妙了!话说,要是基督徒看这个应该会来火得紧吧。贞德有颞叶癫痫和bipolar什么的……
GIS 心理 科普 英国
怎样拍摄昆虫与蜘蛛 豆瓣
作者: 拉里・韦斯特 / 朱莉・里德 2002 - 8
拉里毕生致力于技术与艺术创新。你手中的这本包含其运用了几十年的摄影技巧。
本书知识内容以对我们似科合理的顺序排列。摄影技艺的掌握是实践经验综合作用而非按部就班研究的结果。创作理想的照片需要耐心。只有在研读了本书并开始于野外应用那些技巧之后你才会渐渐开窍。你必须使自己的摄影技巧知识基本上本能化,才能在野外自由地理解和观察被摄体。
这种使技巧变为本能的观点和对被摄体的爱对于我们是绝对重要的。这是我们写这本书的缘故。我们通过介绍像“小仙人”这样的作品选部分和拉里的野外摄影实践经验来尽力阐明此观点。
2017年2月16日 已读
好看死了!我的理想!不过好像应该在有钱买尼康之后再看的……
GIS 博物 摄影 昆虫 科普
珞珈山植物原色图谱 豆瓣
作者: 汪小凡 / 黄双全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 - 2
该书图文并茂地介绍了700余种武汉大学校园内的植物,不仅基本摸清了珞珈山植物的“家底”,有利于教学、科研和科普教育,给人以美的视觉享受,同时也为来访、学习交流的人们提供了细细品味武汉大学校园文化的原料。
据悉,由于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以及几代人的努力,武汉大学校园形成了丰富的植物群落、季相分明的植被景观。根据孙祥钟教授等老一辈植物学家上世纪70年代末的调查,校内有高等植物800多种,居于中国高校之前列;另外樱、桂、枫、梅四大家园以不同季节的植物命名也增添了武大校园文化的特色。丰富的校园植物中包含了几代人从国内外引种培育的宝贵财富,但这些珍贵的资源一直是“藏在深闺人未识”,该书则弥补了这一缺憾。
书中所有植物的彩色图片均为原创,历时五年采集和拍摄,这些植物也是武汉地区植物的代表。作者在描述植物特征时,采用通俗易懂的文字,特别指出可用于鉴别物种的特征,而不是流于植物志上的描述形式,堪称识别校园植物的 “活字典”。
2017年2月13日 已读
武大也太美了吧!照片拍得很美!希望有机会能在游人不那么多的情况下去拜访下。哈哈看到地三鲜原来都是茄科的,水鳖科原来是植物的一个科,真好玩儿~
GIS 中国 图鉴 植物 科普
燕园草木 豆瓣
作者: 许智宏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 - 1
本书是《燕园草木》精装本的普及版。开本小巧,风格平易,更易随身携带阅读。
关于北大燕园里一草一木的一本芳录,既包含了植物学角度的科学描述,也包括一些北大人关于草木的回忆和感悟,呈现了一座几百年园林的丰富自然生态和深厚人文积淀。
全书共收录了160多种植物,科学性很高,更兼图文并茂,展现了北大草木花卉的丰富与美丽。
2017年2月7日 已读
年纪大了,好像不大适应描述里给植物安上人的品格。跟南开那本一个毛病,抒情抒得我眼睛要瞎了。偶尔会出现缅甸人提到过的地名,难免恍惚。国内大学真是好,植物都能考究出一本书来。
GIS 中国 博物 植物 科普
三星智力快车 (2000) 豆瓣
8.2 (9 个评分) 演员: 方琼 / 樊登
其它标题: 智力快车
2000年7月16日开播的《三星智力快车》,是中国最权威的智力竞赛节目之一,由韩国三星电子提供赞助,自开播以来它就以比赛的公平性、竞争的激烈性、知识的权威性在中国同类竞赛中独占鳌头,深受电视观众欢迎,特别是在中学生当中具有极高的人气,早期节目一直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C CTV-1)首播,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CCTV-14) 重播。
2009年10月25日,因三星电子单方面毁约。停止节目赞助,《三星智力快车》更名《智力快车》,恰逢央视改版,《智力快车》正式移至在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CCTV-14)播出。
细胞生命的礼赞 豆瓣
The Lives of a Cell-Notes of a Biology watcher by Lewis Thomas
作者: [美] 刘易斯·托马斯 译者: 李绍明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1 - 10
20世纪70年代初,《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生一件值得纪念的事。它断断续续刊载了一系列文章,总题目颇谦逊,叫做“一个生物学观察者的手记”。后来,这些文章结集成两本书,面向大众,一本叫做《细胞生命的礼赞》,一本叫做《水母与蜗牛》。两书面世后,有数百万读者观念为之一变,人生因之增色。
《细胞生命的礼赞——一个生物学观察者的手记(汉英对照)》是作者结集的第一本书,包含一个医学家、生物学家关于生命、人生、社会乃至整个地球的思考。思想博大而深邃,信息庞杂而新奇,批评文明,嘲弄愚见.开阔眼界、激发思索。1974年出版后,立即引起美国读书界和评论界的巨大反响,获当年美国国家图书奖,此后易手数家出版社,印行二十多版次。许多篇目进入美国大学的英文读本、社会学课本和其他多种文集。刘易斯·托马斯的名字也因这一本小书而家喻户晓,有口皆碑。有评论家甚至把他比做当代知识武装下的蒙田。
赶往火星 豆瓣
The Case for Mars: The Plan to Settle the Red Planet and Why We Must
8.8 (8 个评分) 作者: 罗伯特·祖布林 (Robert Zubrin) / 理查德·瓦格纳 (Richard Wagner) 译者: 阳曦 / 徐蕴芸 科学出版社 2012 - 3
这是一个宛如科幻小说的大胆计划,可能正是因此,已故科幻大师阿瑟•克拉克为该书第一版(1996)作序。而跟科幻不同的是,祖布林书写的是科学事实。15年来,祖布林已成为无数耽于幻想的科学家与外太空探索者的民间英雄。
这一全新版本是该书的15周年纪念版,选择了NASA火星空间实验室即将大展拳脚之前出版。祖布林写道:对于我们这一代人和千千万万代的子孙,火星将是我们的新世界。
祖布林并没有费力气来解释为什么要去探索火星,他在这本书里用主要篇幅来阐述如何让这件事成真:200~300亿美元的合理预算,以及“轻装上阵”的登陆准则。
要想让人类在火星上定居,不需要等到发明了庞大的行星际宇宙飞船、反重力推进系统或轨道空间基地,祖布林如是断言。相反,他在1990年发起的“火星直击”计划提议,把宇航员和他们的住所一块儿直接送到火星去,工具就是把他们送到地球轨道的助推火箭。之后,宇航员们就开始太空生活了,他们会种植温室植物,抽取地下水,动手制造需要的材料,建造商场大小的建筑,还可以在曾经活跃的火山附近的热区提取地热。总的原则是利用火星上自有的资源,“自给自足”。
卡尔•萨根说:“祖布林几乎单枪匹马地改变了我们在这个问题上的想法。”
2016年5月10日 已读
在大段大段的数字和讲解中间看到一小条,大抵是一块陨石两亿多年前离开火星,一万多年前降落在南极洲直到九十年代被发现,俺愣神了半天好像失去了对时间的概念。没有特别热血沸腾的原因是某渣尝试看附录里头的数学相关部分生生看睡过去了= = 化学部分看得很兴奋(可能是因为方程式让人觉得很心安~
PhD 科普 美国 航天
微型猛兽世界之旅 (2013) 豆瓣
Micro Monsters 3D
导演: Timothy Usborne 演员: David Attenborough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好莱坞电影里,蚂蚁,蜘蛛,苍蝇,蜜蜂,蜘蛛,蜈蚣等经常是主角。这些在现实世界中体型微小的动物,一旦因为某种异变造成体型扩大数千倍,将造成怎样的灾难? 当然,科幻电影毕竟只是幻想。 大卫·艾登堡继历时四年的震撼之作《非洲》之后,又带来了这全新的《微型猛兽世界之旅》。本系列采用高端的3D摄影技术,画面极其精美,是不可多得的又一佳作。 《观察家报》的评论为“精彩绝伦的新系列,令人啧啧称奇,千万不可错过!”;《星期日邮报》的评论是“震撼人心的全新系列,迄今为止最好的3D纪录片,准备好被震撼吧!”;《太阳报》的评论是“你会爱上这个关于神秘昆虫世界的纪录片系列!”;Total TV Guide等网站也给出了积极评论。
2016年5月10日 看过
所以我一直坚信人类灭绝了给咱们造“第四纪公园”的会是虫族!虽是自诩比常人更能欣赏昆虫等节肢动物的美,高清的画面还是让俺差点忍不住带着鸡皮疙瘩暴走(想象一下750条抖啊抖啊的粉色的腿…不免感慨,在不起眼的角落,有多少惊心动魄的精彩故事上演着,等有心人去揭开面纱呀!
PhD 动物 科普 纪录片 自然
地质旅行 豆瓣
作者: 夏树芳 1999 - 8
《中国科普佳作精选:地质旅行》内容简介:一是不只局限于对科学知识的阐述,而是注重弘扬科学精神,宣传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二是通俗易懂,引人入胜,做到了科学性、可读性、趣味性的统一。作家们娓娓动听的叙述,生动形象地反映了科学家们追求真理的探索精神,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给读者以深刻的启示,正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着渴求知识的广大读者的心田。
2016年5月3日 已读
很久前想读,适逢原先喜欢个地质系的男生就心潮澎湃头脑发热就去看了。八十年代的文风,其实还蛮有趣的。(哦对了事后人还嫌我是个书呆子呢,科科
PhD 中国 地质 科普 自然
最好的告别 豆瓣 Goodreads
Being Mortal: Medicine and What Matters in the End
8.9 (273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阿图·葛文德 译者: 王一方 主编 / 彭小华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5 - 7
当独立、自助的生活不能再维持时,我们该怎么办?在生命临近终点的时刻,我们该和医生谈些什么?应该如何优雅地跨越生命的终点?对于这些问题,大多数人缺少清晰的观念,而只是把命运交由医学、技术和陌生人来掌控。影响世界的医生阿图•葛文德结合其多年的外科医生经验与流畅的文笔,讲述了一个个伤感而发人深省的故事,对在21世纪变老意味着什么进行了清醒、深入的探索。本书富有洞见、感人至深,并为我们提供了实用的路线图,告诉我们为了使生命最后的岁月有意义,我们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
作者选择了常人往往不愿面对的话题——衰老与死亡,梳理了美国社会养老的方方面面和发展历程,以及医学界对末期病人的不当处置。书中不只讲述了死亡和医药的局限,也揭示了如何自主、快乐、拥有尊严地活到生命的终点。书中对“善终服务”“辅助生活”“生前预嘱”等一系列作者推崇的理念,都穿插在故事中作出了详尽的说明,相信会给老龄化日益加剧的中国社会以启迪。
众多专家、媒体推荐。创新工场CEO李开复:作为一名医生,阿图•葛文德关注的是医疗的局限以及人的尊严。作为凡人,我们都将面对人生的终点,《最好的告别》给我们重要的启示。《新知》杂志主编苗炜:希望大家有机会能看看阿图•葛文德医生的著作,他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医学,知道医学的局限和可能。畅销书作家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这是阿图•葛文德最有力,也最感人的一本书。《自然》杂志:难得读到这样一本发人深省的书。
[编辑推荐]
亚马逊年度好书、《纽约时报》畅销书。
人终有一死,如何向死而生。“全球十大思想家”、美国著名外科医生划时代之作。
奥巴马、李开复、余华、刘瑜、苗炜力荐。
湛庐文化出品。
2016年1月3日 已读
其实与自由相抵触的一面,是安全啊。除了活着本身,究竟是什么让我们觉着活着是有意义和有尊严的呢?很沉重又发人深省的一本书呀,我还挺好奇姑息疗法在中国的应用的。
PhD 医学 科普 美国
茫茫南极路 豆瓣
作者: 强荧 2003 - 8
《茫茫南极路》讲述了147个热血儿女,在120个日日夜夜中,跋涉4万多公里,顶风冒雪,辟波斩浪,克服了无数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完成了27项科学考察项目,这就是中国第19次南极考察队的辉煌战绩。绝大部分人都在晕船,有几个年轻队员昏睡三天三夜,喝口水都要吐。有队员晕得实在受不了要去跳海。健壮的我,这次像被扔进了洗衣机搅拌一样,有点生不如死的感觉。
万物:创世 豆瓣
Alpha...directions
8.8 (37 个评分) 作者: [德] 延斯·哈德 译者: 王遥路 / 陈亮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5 - 4
一部来自人类智识又挑战人类智识上限的野心之作
“漫画宇宙史”三部曲震撼开篇之作
2000多幅手绘漫画诠释140亿年宇宙进化史
···
※编辑推荐※
☉ 荣获漫画界最高荣誉安古兰国际漫画节“魄力奖”
☉ 画风恢弘,想象力奇诡。作为野心宏大的“漫画宇宙史”三部曲震撼开篇之作,用2000幅手绘漫画讲述了从宇宙大爆炸开天辟地直到人类诞生前夕的140亿年历史。
☉ 一本不仅仅满足于科普的漫画:它也是一幅用人类文明各种经典符号演绎宇宙进化的浩瀚图卷,从开辟天地到智人崛起。
☉ 一本不想当艺术史的艺术史:它追寻绘画史上各位大师的足迹,从波提切利到拉斐尔再到《丁丁历险记》。
☉ 一本包罗万象、兼收并蓄的思想史。它在讲述大自然不以人类为转移的进化过程的同时,引入了不同文明对各种自然现象的诠释:它们或天真,或素朴,或是与现代科学结论有着惊人的重合。
☉ 另外,日漫爱好者们有福了:本书按阅读日漫原版的“倒读”方式阅读,还能收获意外惊喜哦!从最后一页翻开,按照从下往上从左到右的顺序阅读,历史将以一种前所未见的方式在您眼前展开。
···
※内容简介※
《万物:创世》是野心勃勃的“漫画宇宙史”三部曲之开篇。
它以宇宙大爆炸“奇点”为起始,描绘了长达140亿年的宇宙进化图卷,直到人类诞生前夕。本书画风大气,想象力奇诡,集人类史上各种经典文化符号之大成,给自然科学史增添了趣味和深度。
这部漫画讲述了宇宙万物创生、各种物理定律和生物进化史;同时,也大胆地运用了人类文明各种经典符号、绘画为科学作注脚:从傅科摆到中世纪手绘星图,从古老的玛雅文明符号到《丁丁历险记》漫画,从北斋笔下的浮世绘到波提切利的《维纳斯诞生》。
所以说它不仅仅是一部以科普为己任的世界进化史,更是一部集人类智识之大成,又挑战人类智识上限的艺术史。
···
※推荐※
《万物:创世》诠释了作者对抽象和具象之间的张力的一种迷恋,全书视角在微观和宏观之间切换。哈德从碳原子讲到砖头,将DNA的双螺旋结构扭成电话线,同时又保持了本书作为一本严肃历史读物的角色。
——Die Zeit 德国《时代周报》
《万物:创世》与《万物:文明》上卷是漫画艺术这种表现形式中最野心、最一丝不苟的代表作。毫无争议。
——著名书评网站Goodreads读者评论
2015年7月9日 已读
跟阁主一边吐槽一边翻完的。讲地球历史的漫画书里却是神鬼俱来,一眼望去满城尽是彩蛋……虽然就“科普”而言可能要稍稍有点小小的问号……
德国 漫画/绘本 科普 虚度人生
漫步水上森林 豆瓣
作者: 漁農自然護理署 天地圖書 2003 - 5
很少人會對紅樹林一見鍾情。儘管如此,大多數人在紅樹林相處過一段日子後,都會給這種引人入性的生態環境以及與紅樹林相關的生物所吸引。世界上釵h地方,由於築堤、開溝水道以及遭人砍伐等原因,不少紅樹林已被開墾;或是已被闢為民居;或是已改為水產養殖場;或是已遭人污染破壞………只有讓社會大眾真正了解紅樹林的生態習性及紅樹林對整個生態環境的重要性,才能保存以及有效地管理紅樹林,而出版這本小冊子的目的正正在此。
選載:
什麼是紅樹林﹖
紅樹林是一群不同品種的木本植物,有著釵h共通牒贏的生態習性,例如都是長於隱蔽的海岸。釵h紅樹的品種如海漆,其同屬品種都是生長於陸地的環境中。按紅樹與海洋的關係,可將紅樹分為兩大類。
真紅樹具有多種特殊的構造,用來適應潮間帶來的生活,通常只在潮間帶找到。秋茄、海欖雌及桐花樹都是香港常見的真紅樹品種。類紅樹雖然與真紅樹關係密切,但並沒有特殊的構造來適應潮間帶的生活。本地類紅樹的品種有假茉莉、海芒果及黃槿。
全球大約有超過50種真紅樹,主要的品種有紅樹、海欖雌、海桑和木欖;而大約有60種類紅樹已有文獻記載。世界各地紅樹林的生態環境有意個明顯的特色:於生物品種的數量方面,分布於東西半球的紅樹林可謂大相逕庭。在東半球(即非洲東部及西太平洋區),紅樹的品種紛繁複雜,但在西半球(非洲西部及美洲),品種其實並不多。而超過30種真紅樹可在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及馬來西亞半島之間諜地區找到。
2015年6月25日 已读
【可幸的是,在本地红树林虽有危险动物出没,但只是毒蛇而已】~_~ 其实香港真的是很美呀。只是红树林主要的观赏点都在西贡,我不怕行山,可我晕车啊……要命。
图书馆 科普 自然 虚度人生 香港
香港觀蝶圖鑑觀蝶地圖 豆瓣
作者: 饒戈 野外動向 , 香港鱗翅目學會 2004 - 4
‧香港蝴蝶圖鑑(240頁)
‧刊載接近600張香港蝴蝶相片
‧蝴蝶的百態千姿(30頁)
‧香港四十個觀蝶熱點詳細介紹(50頁)
‧本港第一本蝴蝶書附有詳細圖解,直接點出每種蝴蝶的辨認秘訣,令辨認蝴蝶不再是專業觀蝶者的專利。
‧本港第一本刊載香港大部份蝴蝶品種的手冊,讓讀者可一本蝴蝶書走天涯。
‧詳細披露香港四十個觀蝶熱點的交通、生態資料和蝴蝶品種,讓每個人都有機會與香港二百多種蝴蝶碰面。
‧隨書附送《簡便香港蝴蝶圖譜》,令野外辨認蝴蝶更輕鬆愉快。
香港昆蟲圖鑑 豆瓣
Insecta Hongkongica
作者: 饒戈 香港鱗翅目學會 & 野外動向 聯合出版 2006 - 7
2015年6月16日 已读
好多虫子美死了!各式交配姿势和拟态让人大开眼界!说起来每次忽然看到蟑螂很害怕的时候就故作淡定问自己,这个是澳洲大蠊呢还是美洲大蠊呢,然后就(好像真的)淡定些了= = 要是早点搞一本爬山时候肯定会多很多乐趣!前面有很多入门介绍甚至是拍虫子的要诀,很适合入门人士。很多虫子没有幼虫的照片哎不开心。哈哈虽然一毛钱用都没有但我现在知道雌蝶是怎么拒绝雄蝶了耶~
图书馆 图鉴 昆虫 科普 虚度人生
演化 豆瓣
Evolution: The Triumph of an Idea
9.2 (6 个评分) 作者: [美]卡尔·齐默(Carl Zimmer) 译者: 唐嘉慧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1
《演化:跨越40亿年的生命记录》讲述的是地球上一切生命的进化史,从早期原始生命的产生到物种大爆炸又大灭绝的原因,从雄性和雌性的共同进化到寄主和寄生物之间的进化比赛,当然更包括了十分详细的、关于我们人类自身的进化历程。
本书同时也是进化论本身的故事,“进化”这个观念如何在达尔文和少数几个科学家的脑中形成,又如何遭到宗教势力的残酷打击以及科学界的普遍质疑,以致达尔文潜伏20年之久酝酿巨著《物种起源》,展现了达尔文冒险而勤奋的一生。
在阐述进化生物学的作用时,作者通过大量案例生动展现了其在医药和农业等方面对人类日常生活产生的巨大影响——其中涉及抗生素滥用的后果方面,在当今更显其意义;而进化论最深刻的作用还在于它彻底改变了人类对自身的认识,重构了人类的信仰体系,作者对此的论述简洁清晰,令人有豁然开朗之感。
进化论如今虽已经得到近似真理般的认可,但作者并没有就此摒弃其他的可能性,而是在最后一章中特别探讨了“上帝”的位置,体现出一种开放而严谨的科学态度,使得全书视野更加开阔,带来深入而有趣的思考。
2015年6月1日 已读
插图真好,在对一些机制的解释上面帮助很大。几番灭绝又物种爆发的大事件读得人心潮澎湃而来不及感伤。诗人曾感慨天空没有飞鸟的痕迹,科学家却害怕生物来不及被人类认识就已灭绝。欣慰的是还有那忠实的化石,始终如一地记录着时代的变迁。沧海桑田至美之处不过如此。很棒的入门科普。翻译也赞!就是后面几章常常忍不住叹息…人类的自以为是呀。
生命 生物 科普 美国 自然
近郊蝴蝶 豆瓣
作者: 徐堉峰 聯經出版公司 2004 - 3
本書內容是依人們的生活環境來區分章節,所有在都市和近郊可以發現蝴蝶蹤影的地點,例如:居家花園、陽台、社區造景、公園、校園、行道樹、花台、閒置荒地、菜圃、溝渠邊、河邊湖邊、濕地、海邊、近郊小山,都一一列舉出常見的蝶種。全書55種蝴蝶的成蝶特徵、幼期特徵、寄主植物、生態習性、和近似種的區別,都有清楚的介紹,並附精采圖片,讓讀者能夠輕鬆辨識生活週遭的常見蝴蝶。
另外,作者並於書中闡述了賞蝶須知、蝴蝶的構造特徵、蝶與蛾的差異、蝴蝶的食物等重要知識,幫助所有愛蝶人更全面的認識蝴蝶。
本書特色
•第一本專門引導都市人欣賞蝴蝶的圖鑑書。
•按照地點分區介紹常見的蝴蝶,便於觀察檢索。
•每一種蝴蝶從卵、幼蟲、蛹到成蝶等各階段,均附有精采圖片,讓讀者易於比對辨識。
•附贈「近郊賞蝶地圖」,方便愛蝶人隨時認識身邊飛舞的各種常見蝶類。作者簡介
徐堉峰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副教授,台中自然科學博物館研究客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