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The Dragons of Eden 豆瓣 Goodreads
作者: Carl Sagan Ballantine Books 1986 - 12
Dr. Carl Sagan takes us on a great reading adventure, offering his vivid and startling insight into the brain of man and beast, the origin of human intelligence, the function of our most haunting legends--and their amazing links to recent discoveries.
"A history of the human brain from the big bang, fifteen billion years ago, to the day before yesterday...It's a delight."
THE NEW YORK TIMES
2018年11月14日 已读
说句题外话啊。始终遥远地记得Carl Sagan在Pale blue dot里的序,写给他亲亲老婆的表白“太空浩瀚,岁月悠长,我始终乐于和她分享同一颗行星和同一个时代”。这次有幸在Audible里听到Ann Druyan作为Carl的遗孀读的序,声音真好听啊,纤细,温柔,又坚定。彼此人生路上的陪伴,真好。
Audible GIS 科普 美国
The Magic of Reality 豆瓣 Goodreads
7.6 (5 个评分) 作者: Richard Dawkins Free Press 2011 - 10
Magic takes many forms. Supernatural magic is what our ancestors used in order to explain the world before they developed the scientific method. The ancient Egyptians explained the night by suggesting the goddess Nut swallowed the sun. The Vikings believed a rainbow was the gods' bridge to earth. The Japanese used to explain earthquakes by conjuring a gigantic catfish that carried the world on its back—earthquakes occurred each time it flipped its tail. These are magical, extraordinary tales. But there is another kind of magic, and it lies in the exhilaration of discovering the real answers to these questions. It is the magic of reality—science.
Packed with clever thought experiments, dazzling illustrations and jaw-dropping facts, The Magic of Reality explains a stunningly wide range of natural phenomena. What is stuff made of? How old is the universe? Why do the continents look like disconnected pieces of a puzzle? What causes tsunamis? Why are there so many kinds of plants and animals? Who was the first man, or woman? This is a page-turning, graphic detective story that not only mines all the sciences for its clues but primes the reader to think like a scientist as well.
Richard Dawkins, the world's most famous evolutionary biologist and one of science education's most passionate advocates, has spent his career elucidating the wonders of science for adult readers. But now, in a dramatic departure, he has teamed up with acclaimed artist Dave McKean and used his unrivaled explanatory powers to share the magic of science with readers of all ages. This is a treasure trove for anyone who has ever wondered how the world works. Dawkins and McKean have created an illustrated guide to the secrets of our world—and the universe beyond—that will entertain and inform for years to come.
2018年10月12日 已读
和蔼可亲的科普书,以后如果可以陪着小朋友再读一遍。audible是老爷爷本人读的。觉得从小读科普和科幻的人似乎更难成为有神论者啊。
Audible GIS 科普 英国 英文
On Intelligence 豆瓣
作者: Jeff Hawkins / Sandra Blakeslee Times Books 2004 - 10
From the inventor of the PalmPilot comes a new and compelling theory of intelligence, brain function, and the future of intelligent machines

Jeff Hawkins, the man who created the PalmPilot, Treo smart phone, and other handheld devices, has reshaped our relationship to computers. Now he stands ready to revolutionize both neuroscience and computing in one stroke, with a new understanding of intelligence itself.
Hawkins develops a powerful theory of how the human brain works, explaining why computers are not intelligent and how, based on this new theory, we can finally build intelligent machines.
The brain is not a computer, but a memory system that stores experiences in a way that reflects the true structure of the world, remembering sequences of events and their nested relationships and making predictions based on those memories. It is this memory-prediction system that forms the basis of intelligence, perception, creativity, and even consciousness.
In an engaging style that will captivate audiences from the merely curious to the professional scientist, Hawkins shows how a clear understanding of how the brain works will make it possible for us to build intelligent machines, in silicon, that will exceed our human ability in surprising ways.
Written with acclaimed science writer Sandra Blakeslee, On Intelligence promises to completely transfigure the possibilities of the technology age. It is a landmark book in its scope and clarity.
2018年10月1日 已读
八年前想读的书😌 只听懂了一小半,但是听懂的部分觉得很有意思。准备找纸质书再读一遍。怪不得师兄会说做了几“层”……
Audible GIS 神经科学 科普 美国
手绘中国地理地图 豆瓣
作者: 洋洋兔 2016 - 9
《手绘中国地理地图——中国》是一本针对少年儿童阅读的知识性百科绘本。本书内容涉及中国23个省、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和2个特别行政区。用绘本的方式呈现了各行政区的行政边界、地形地貌、风景名胜、交通、植被、动物、人口组成、人文遗址、矿产资源、美食、甚至民风习俗、历史名人等。全文四色手绘,全彩印刷,通过直观的手绘地图,外加丰富的知识点采集,组成了一本适合孩子阅读的生动地理百科绘本,让小读者清晰的认知中国各个地区的地理知识。
云与大气现象 豆瓣
8.6 (7 个评分) 作者: 张超 / 王燕平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4 - 8
我国第一本关于云朵的原创科普书。
本书介绍了114种(含亚种、附属、从属、特殊形态)云和大气现象,收录了300余幅精美图片,每一种云都有形态描述和识别要点,部分种类亦包括与相近种类的区分方式,以及该种云出现后有可能出现的天气变化状况。其中包括近两年国际上最新发表的云种糙面云(又译作波涛云)、珠穆朗玛峰的旗云、大片虹彩云、“火彩虹”环地平弧、“倒彩虹”环天顶弧、多重佛光、各种日月晕、马蹄云、悬球云等多种难得一见的天空奇景。三位作者积累十年的倾心之作,由此打开识别天空的一扇华丽之门。
Astrophysics for People in a Hurry 豆瓣 Goodreads
Astrophysics for People in a Hurry
作者: Neil deGrasse Tyson W. W. Norton & Company 2017 - 5
The essential universe, from our most celebrated and beloved astrophysicist.
What is the nature of space and time? How do we fit within the universe? How does the universe fit within us? There’s no better guide through these mind-expanding questions than acclaimed astrophysicist and best-selling author Neil deGrasse Tyson.
But today, few of us have time to contemplate the cosmos. So Tyson brings the universe down to Earth succinctly and clearly, with sparkling wit, in tasty chapters consumable anytime and anywhere in your busy day.
While you wait for your morning coffee to brew, for the bus, the train, or a plane to arrive, Astrophysics for People in a Hurry will reveal just what you need to be fluent and ready for the next cosmic headlines: from the Big Bang to black holes, from quarks to quantum mechanics, and from the search for planets to the search for life in the universe.
2018年6月18日 已读
文艺如我确实喜欢"We are stardust brought to life, then empowered by the universe to figure itself out.”但我更喜欢“Einstein was such a badass”,然后说外星人如果联系地球,中国是最先知道的好好笑。Audio book有惊喜,本人阅读!
Audible GIS 天文 科普 英文
欲罢不能 豆瓣 Goodreads
Irresistible: The Rise of Addictive Technology and the Business of Keeping Us Hooked
7.0 (24 个评分) 作者: [美] 亚当·奥尔特 译者: 闾佳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8 - 4
全面揭秘和解决“行为上瘾”的奠基之作
美国亚马逊分类图书畅销榜第一名
行为上瘾是什么?诱人上瘾的体验是如何设计出来的?
如何远离行为上瘾?如何用行为上瘾做些好事?
◆ 内容简介 ◆
欢迎来到“行为上瘾”的时代!
我们中近半数人至少有一种“行为上瘾”:无时无刻盯着手机,不断刷朋友圈,通宵追看电视剧集,没日没夜打游戏,频繁查看邮件,用太多时间工作……
而那些生产和设计高科技产品的人,却仿佛遵守着毒品交易的头号规则——自己绝不能上瘾。乔布斯的孩子从未用过iPad,Twitter创始人没有给两个儿子买过平板电脑,游戏设计师对“魔兽世界”避之不及,数量惊人的硅谷巨头们根本不让自己的孩子靠近电子设备……
这是因为,上瘾行为带来短期的快乐,却会破坏长期的幸福——
 智能手机抢夺我们的时间,危害我们与他人的人际关系质量。
 电子游戏让千万年轻人沉迷其中,失去了正常交流的能力。
 可穿戴设备让很多人运动上瘾,出现了运动伤害。
 无处不在的高科技让购物、工作、色情变得难以回避。
以大量科学研究为基础,本书揭示出一个惊人真相:行为上瘾的生理机制与药物上瘾相同——沉迷于电子游戏时,你的大脑看起来就和海洛因吸食者的大脑一样。本书将会说明商业公司利用哪些原理设计出诱人上钩的高科技产品,并且会指导我们摆脱行为上瘾、重获生活掌控权,也帮助孩子远离上瘾、健康成长。
2018年5月5日 已读
意识到自己因为手机不在身边心生焦虑咬手指之后……(当然我平时咬手指也很厉害)感兴趣找来看看,还挺有意思。小时候读书只为觉得有趣或是长见识,现在慢慢换了看法。我还是一贯不会觉得读书有用,也不觉得看完一本书一切会变得不一样,更像是,可以更好地去理解自己的内心,某个行为,改变,还有决定。当然也许某天,(hopefully)可以更好地理解别人吧。
GIS 心理 科普 美国
迷人的材料 豆瓣
Stuff Matters: Exploring the Marvelous Materials That Shape Our Man-Made World
8.4 (48 个评分) 作者: 马克·米奥多尼克 译者: 赖盈满 未读·探索家·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5 - 9
从茶杯、喷气发动机到家用电器、内裤,我们的生活充满了材料。但你想过没有,为什么玻璃是透明的?是什么让橡皮筋有弹性?为什么曲别针会弯曲?为什么不锈钢不生锈?水泥也能做成衣服?世界上最薄却最坚硬的东西是什么?为什么某一种材料做成的东西会长那样?材料如何塑造了我们的世界又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世界顶级材料学大师带你用材料科学家的眼睛,以全新的方式看待你身边的每一样东西:钢、纸、混凝土、巧克力、塑料、玻璃、瓷器……
本书以渊博的知识和极富感染力的文字写就。它不仅揭露了各种物质背后的神奇结构,还告诉我们隐藏在其背后的精采故事。每一章介绍一种材料,辅以照片和手绘图,极富可读性和趣味性。
2018年3月26日 已读
豆瓣的搜索也是可以,搜这本书跳出来三级片“迷人的保姆”= = 多糖的分子式我花了五分钟居然没有认出来,意识到要对要对年少时期热爱化学的心说拜拜了。模糊的印象在NASA有气凝胶的展品(?),希望将来可以去材料博物馆玩!
GIS 材料 科学 科普 英国
发现的乐趣 豆瓣
The Pleasure of Finding Things Out: The Best Short Works of Richard P. Feynman
8.7 (28 个评分) 作者: [美] 理查德·费曼 译者: 朱宁雁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6 - 5
《发现的乐趣》收录了费曼一生中最能代表其科学观、价值观、教育观的13篇访谈和演讲文章。通过费曼自己的话语,我们得以聆听他的童年故事、参与原子弹研制的传奇经历、对诺奖的态度、对纳米技术和未来计算机的预言,还能够体会到“找到真爱、自由自我、做一 个有趣的人”是怎样一种人生态度;而且,不止天才、不止有趣,在不羁的表象之下,费曼更是一位思想家,在他的叙述中,我们得以领略到科学的魅力、人文的愉悦、发现万物之理的乐趣。
2018年3月21日 已读
“所有社会科学都是伪科学”,哈哈。严谨认真却又古灵精怪。这本书的副标题应该是,《费曼怎么这么又酷又可爱!》超级超级喜欢他!
GIS 科普 美国 随笔/散文
一地虫声 豆瓣
作者: 撄宁 / (张定浩) 重庆出版社 2007 - 1
大学致知,必始格物。圣人之教,初学亦期多识鸟兽草木之名。 几代文人的鸟兽草木之学,一本绝佳的都市生物手册。著名作家叶永烈倾力推荐。作者只是希望现在的孩子也能玩玩这些昆虫,对自然发生兴趣。现在的孩子大都只在电子玩具包围中长大,未必是好事。
目录
“格物”丛书总序

附:蝴蝶的文学
萤火虫
蜉蝣
蜻蛉
螽斯
螟蛉虫
苍蝇

蜘蛛
蚯蚓
蟋蟀之话
附:蟋蟀
斗蟋蟀
蜈蚣

叩头虫
蚤的生活
虱子
蟑螂
臭虫
蚂蚁
夏天的昆虫
蝈蝈

蜻蜓
刀螂
昆虫备忘录
复眼
蚂蚱
花大姐
独角牛
磕头虫
蝇虎
狗蝇
2018年2月16日 已读
小时候读过庄子击缶而歌只道他达观不顾世俗礼节,哪知这中间还有老婆变心为了新的情郎劈棺材取庄子的脑髓这一说。那负心的人挂掉敲锣打鼓不仅说得过去,要是我连鞭炮都得放上一起庆祝啊。别的不说有一句话我是同意的“无数年代以后,地球上人类绝迹了,而现代的蟑螂的后裔将会幸福地生存着。”
GIS 中国 昆虫 科普 自然
生命是什么 豆瓣
8.3 (24 个评分) 作者: 埃尔温•薛定谔 译者: 罗来欧 / 罗辽复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 - 4
科学,特别是自然科学,最重要的目标之一,就是追寻科学本身的原动力,或曰追寻其第一推动。同时,科学的这种追求精神本身,又成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一种最基本的推动。
科学总是寻求发现和了解客观世界的新现象,研究和掌握新规律,总是在不懈地追求真理。科学是认真的、严谨的、实事求是的,同时,科学又是创造的。科学的最基本态度之一就是疑问,科学的最基本精神之一就是批判。
诺贝尔奖获得者埃尔温·薛定谔的《生命是什么》是20世纪的伟大科学经典之一它是为门外汉写的通俗作品,然而事实证明它已成为分子生物诞生和随后DNA发现的激励者和推动者,本书把《生命是什么?》和《意识和物质》合为一卷出版,后者也是他写的散文,文中研究了那些自古以来就使哲学家困惑迷离的问题,和这两篇经典著作放在一块的是薛定谔的自传。通过对他一生的回顾和引人入胜的描述,提供了他从事科学著作的背景材料。
2017年10月10日 已读
萌萌的,说着说着生物学现象,紧跟着来一句,“也可以用量子物理的理论来解释.....” 生怕读者不知道你的本行嘛😅 题外话不免让我困惑,存在真的都有意义么……
奥地利 生物 科普 随笔/散文
塞尔伯恩博物志 豆瓣
作者: [英] 吉尔伯特·怀特 译者: 梅静 九州出版社 2016 - 7
英国18世纪“富闲绅士”、博物学家怀特,以书信体描绘家乡的自然风物,以其闲适的心境、严谨科学的态度,观察并记录了塞尔伯恩的鸟兽鱼虫。怀特质朴、率性的行文,将塞尔伯恩描绘得宛如画卷,同时展现了18世纪的英国乡绅生活,充满了牧歌般的趣味。
塞尔伯恩更因此成为自然爱好者的朝圣地。
2017年8月26日 已读
注释太差了……这译者比@伏维阁主 差太多惹! 有钱就是好啊,天天看花鸟虫鱼,看季节变化。嫁得好算个啥,有钱的爸爸/能赚钱的大姐才是王道!(参观纽约Jewish Museum有感……
GIS 博物 科普 自然 英国
积极心理学 (2010) 豆瓣
Positive Psychology
9.5 (30 个评分) 导演: TalBen Shahar 演员: TalBen Shahar
我们来到这个世上,到底追求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他坚定地认为:幸福感是衡量人生的唯一标准,是所有目标的最终目标。塔尔博士被誉为"最受欢迎讲师"和"人生导师"。
2017年7月14日 看过
No one is coming to make your life better for you.You are responsible for your life, your self-confidence, for your self-esteem, for your happiness.
RA 公开课 心理学 科普 美国
常见昆虫 豆瓣
作者: 唐志远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8
《常见昆虫(全彩版)》集结了近千张图片,介绍了大约330多种昆虫。除部分需要饲养拍摄的幼虫图片外,所有图片均为野外自然条件下拍摄。《常见昆虫(全彩版)》中选取的种类多为北方常见种类,很大一部分种类和南方也有所交叠。
Giant Squid 豆瓣
作者: Candace Fleming / Eric Rohmann Roaring Brook Press 2016 - 9
The giant squid is one of the most elusive creatures in the world. As large as whales, they hide beyond reach deep within the sea, forcing scientists to piece together their story from those clues they leave behind.
An injured whale's ring-shaped scars indicate an encounter with a giant squid. A piece of beak broken off in the whale's belly; a flash of ink dispersed as a blinding defense to allow the squid to escape-- these fragments of proof were all we had . . . until a giant squid was finally filmed in its natural habitat only two years ago.
In this beautiful and clever nonfiction picture book about the giant squid, Candace Fleming and Eric Rohmann explore, both visually and poetically, this hidden creature's mysterious life
2017年5月9日 已读
怪吓人的。但是看的时候很饿,尤其是后来讲squid身体各个结构的时候我就在想,哪儿更好吃一点儿~
GIS 动物 图书馆 漫画/绘本 科普
虫虫虫虫飞 豆瓣
作者: 郭宪 2006 - 2
本书主要收录了唐宋诗词中与昆虫相关的诗句,也酌情收录了非唐诗宋词的诗句,并配以从唯美角度拍摄的昆虫照片。
2017年4月6日 已读
小虫子好萌的!但是……我以后要是给小朋友讲虫子估计是不大会刻意强调什么,益虫产丝害虫啃树之类的说法的,讲道理,论破坏其他的物种和环境,谁比得上人类???另外,我实在是不能buy美国政府为了保护八只苍蝇花了四百万的说法,没要你事必考据的态度,但是过于不严谨的话可以不说吧。
GIS 中国 摄影 昆虫 科普
把恐龙做成大餐 豆瓣
5.2 (5 个评分) 作者: 邢立达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2 - 1
《蓝狮子•果壳阅读视界5:把恐龙做成大餐》是一本恐龙时代的菜谱,用美妙的食物香味吸引你走进史前世界!作者一边教你料理各种恐龙食材,一边讲述好玩的恐龙故事,幽默的文笔和渊博的知识让你恨不得马上回到侏罗纪抓一只来大快朵颐!软腻幼滑的溏心伤齿龙蛋、外焦里嫩的熏邓氏鱼、脆生生又鲜美动人的瓦蛤刺身、肯德基香酥炸暴龙,再加上一道醇香顺喉的白果炖小盗龙汤,最后来几个爽口弹牙的鱼龙肉丸,好一顿史前恐龙大餐。
2017年3月5日 已读
最大的感受是,多了个去缅因州吃龙虾的心愿。 前些年对作者印象不大好,可能影响了此书的观感。
GIS 中国 恐龙 科普 自然
幻觉 豆瓣
hallucinations
作者: [英] 奥利弗·萨克斯 译者: 高环宇 中信出版社 2014 - 2
我们的头脑捉弄我们的次数远远要超过你所想象的。
年老的女人静静地在病床上等待着从外地来拜访她的绅士。她催促她的亲戚离开,因为女人知道他们不可能看见他,她想要他单独的陪伴。一个男人经过面包店会听到屋里传出的歌声,便觉得非常孤独。他认为这首歌是每次他经过这里专门为他而放的。
人人都会有幻觉:沉睡者、偏头痛患者、瘾君子及老年人……
在本书中,萨克斯医生带着他的优雅、好奇与同情,将一个个他的病人以及他自己心神变幻的经历编织在一起,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色彩斑斓、充满奇幻的心智世界。
2017年3月2日 已读
对有些幻觉的描述……真是奇异诡谲。用镜箱来观摩幻肢的设计太太精妙了!话说,要是基督徒看这个应该会来火得紧吧。贞德有颞叶癫痫和bipolar什么的……
GIS 心理 科普 英国
怎样拍摄昆虫与蜘蛛 豆瓣
作者: 拉里・韦斯特 / 朱莉・里德 2002 - 8
拉里毕生致力于技术与艺术创新。你手中的这本包含其运用了几十年的摄影技巧。
本书知识内容以对我们似科合理的顺序排列。摄影技艺的掌握是实践经验综合作用而非按部就班研究的结果。创作理想的照片需要耐心。只有在研读了本书并开始于野外应用那些技巧之后你才会渐渐开窍。你必须使自己的摄影技巧知识基本上本能化,才能在野外自由地理解和观察被摄体。
这种使技巧变为本能的观点和对被摄体的爱对于我们是绝对重要的。这是我们写这本书的缘故。我们通过介绍像“小仙人”这样的作品选部分和拉里的野外摄影实践经验来尽力阐明此观点。
2017年2月16日 已读
好看死了!我的理想!不过好像应该在有钱买尼康之后再看的……
GIS 博物 摄影 昆虫 科普
珞珈山植物原色图谱 豆瓣
作者: 汪小凡 / 黄双全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 - 2
该书图文并茂地介绍了700余种武汉大学校园内的植物,不仅基本摸清了珞珈山植物的“家底”,有利于教学、科研和科普教育,给人以美的视觉享受,同时也为来访、学习交流的人们提供了细细品味武汉大学校园文化的原料。
据悉,由于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以及几代人的努力,武汉大学校园形成了丰富的植物群落、季相分明的植被景观。根据孙祥钟教授等老一辈植物学家上世纪70年代末的调查,校内有高等植物800多种,居于中国高校之前列;另外樱、桂、枫、梅四大家园以不同季节的植物命名也增添了武大校园文化的特色。丰富的校园植物中包含了几代人从国内外引种培育的宝贵财富,但这些珍贵的资源一直是“藏在深闺人未识”,该书则弥补了这一缺憾。
书中所有植物的彩色图片均为原创,历时五年采集和拍摄,这些植物也是武汉地区植物的代表。作者在描述植物特征时,采用通俗易懂的文字,特别指出可用于鉴别物种的特征,而不是流于植物志上的描述形式,堪称识别校园植物的 “活字典”。
2017年2月13日 已读
武大也太美了吧!照片拍得很美!希望有机会能在游人不那么多的情况下去拜访下。哈哈看到地三鲜原来都是茄科的,水鳖科原来是植物的一个科,真好玩儿~
GIS 中国 图鉴 植物 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