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鸟!鸟!鸟!谁长翅膀和羽毛 豆瓣
The Word Bird
作者: 【英】尼古拉·戴维斯 著 / 【英】阿比·卡梅伦 绘 译者: 孙莉 天地出版社
小小的鸟儿飞来飞去,大大的鸟儿踱来踱去,有的能在天上飞,有的却在水上漂,有的有长嘴,有的有利爪,有的遨游在林间枝头,有的却喜欢在大海上搏击风浪——它们是如此的不同,却都可以叫做——鸟。
百种鸟类形态,各色鸟族生存习性,不同鸟类特色精准细节展示,送给喜欢鸟儿的孩子很棒的礼物。
★大量丰富、精准、生动的鸟类形象,百种鸟类大全。
★中英双语,和谐押韵朗朗上口的鸟类认知童谣,带孩子领会中英双语语言美,韵律美。
★细腻、美丽而富有古典韵味英伦风格的图画,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语言,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画面精致,色彩鲜艳,主要以插图为主配上文字阐述,很适合幼儿的阅读特点。
★独属于孩子的鸟类认知启蒙笔记,培养孩子对身边动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菌中毒 豆瓣
作者: 聂荣庆(著) / 曾孝濂(绘) 中信出版集团 2023 - 4
菌子之于云南,犹如辣椒之于四川。本书以菌子为媒介,串联起自然、饮食、历史、轶事,展示了具有人情味、烟火气的云南生活图景,带给读者放松的阅读体验和别处生活的多元化选择,点滴细节唤醒记忆深处的故乡、亲情、友情、人情,满足对自然美好生活的想象,勾起对彩云之南的向往。
被视为理想生活之地的彩云之南,处处是菌子留下的痕迹,四季轮转中,云南人把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多姿多彩。春雨过后迎来了第一波“头水菌”,怀着既担心中毒又深深地为这一口鲜而上瘾的矛盾心理开始了吃菌序曲;当夏时节,在旧时车站,菌农在火车停靠的间隙飞快与乘客交易刚采到的新鲜菌子;秋风乍起吹来北风的鲜,佛教圣地大理鸡足山的冷菌应节而生,大理的白族朋友也颇有仙风道骨;作为西餐三大顶级食材之一的松露,在云南只是平平无奇的“猪拱菌”,制成块菌泡酒,深冬三五好友围炉夜话时来上一盏。
菌子早已盘根错节深入云南的风土,云南人在菌子生活中建立起了世界观。青头菌是云南人的乡愁;闻着臭吃着香的干巴菌却处于云南菌子的鄙视链顶端,由此参悟了中国美食的“食腐”境界;鸡枞是百菌之王,自认为“家乡宝”的云南人,喜欢平静,甘于淡泊,如若有人出人头地,就是芸芸众生中冒出来的几朵“鸡枞”......
配以“中国植物科学画第一人”曾孝濂及杨建昆绘制的近 50 幅博物画,构成一部生动的地方志,作者聂荣庆娓娓道来面目鲜活的市井人物与云南“鸡枞”的茶米油盐与人生奇遇。
2023年10月15日 已读
冲着曾孝濂的画来看的。讲菌的不到20%,剩下的基本都是云南人地物事。
我现在有点理解我的云南同学,上大学时候一起在食堂吃饭,北京同学吃得津津有味,她觉得难以下咽。还有一个水焯的一个什么,她说她们那儿是猪吃的……
云南馆子开往各地,我觉得重点还是食材啊。读完最大的收获是感觉云南菜很善用草果和草果粉,有空我也要试试~
中国 散文 真菌 科普
这是我在你内心深处找到的东西 豆瓣
作者: [法] 简-大卫·纳索 译者: 汪颖婷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23 - 2
巴黎精神分析协会主席凝练50年临床经验,成熟佳作!
荣格“无意识操纵着你的人生,你却称其为命运”。
无论你是正在陷入困境的人,还是心理咨询师,都可以从这本书中获得意想不到的启发。
◆ 内容简介 ◆
遇到问题、陷入痛苦,自己解决不了,不合适向朋友倾诉,也不确定心理咨询是否可以帮助自己,怎么办?不妨先看看这本书。
这本书里有很多人想要了解的问题:心理咨询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咨询师有什么倾听与引导的技巧?咨询师与来访者看待问题的角度有何不同?咨询师如何发现我们自己意识不到的问题?又是如何用简单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供创造性的思路,让人豁然开朗、与自己和解?好起来的标准是什么,被治愈的感觉又是怎样的?如果我有一些心理困惑和问题,在没有心理咨询师陪伴的情况下,我该如何靠自己面对、思考和处理?
作者凝练超过五十年的临床经验,把心理咨询之所以发挥作用的精髓,向我们娓娓道来,这个过程就好像:咨询师潜入来访者的内心世界,又重新浮出水面,告诉来访者他在水下发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帮助来访者理解自己的底层逻辑,内隐的动机、愿望与创伤、恐惧,无意识的内心冲突等他意识不到的因素,以及,告诉来访者他该如何帮助自己。
这是一本精彩得有点过分的书。无论你是正在陷入困境的人,还是心理咨询师,都可以从这本书中获得意想不到的启发。
◆ 编辑推荐 ◆
真正的强大,是与内隐的创伤、恐惧、冲突与欲望和解。
这本书将向你们讲述一位精神分析师如何陪伴自己的来访者走向新生。
这种陪伴不是指牵着他的手,
而是与他的无意识紧密相连。
√无意识指向过去,是生命中一些关键性事件衔接而成的过去,它造就了今天的我们。
√无形而私人的无意识可以是一种工具:用来倾听来访者的声音,陪伴他们直到其痛苦得到减轻的工具。
√精神分析师在治愈他的来访者的过程中,不仅是彼此知晓什么、表达什么或做什么,还要感受在彼此的无意识中有什么、发生了什么。
√精神分析师倾听来访者的过程,是浸入其内心世界,再浮出来并与来访者沟通他感知到的一切的过程。
让无意识变成有意识的过程,
是看到无意识中压抑的创伤、情绪和欲望,
是回到创伤源头的过程,亦是走向新生的过程。
让自己的无意识浮出水面,
客观地看待让你耿耿于怀的心结,才有能力解开它。
◆ 作者简介 ◆
[法] 简-大卫·纳索
1942年生于阿根廷罗萨里奥。1969起与精神分析家拉康学习、共事以及共同发展精神分析事业达11年。因其在专业领域的突出建树,于1999年荣获“法国国家荣誉军团”骑士勋章,同时身为拉丁美洲多所大学的“荣誉博士”,2016年成为墨西哥大学和美国南康涅狄格大学的“荣誉博士”,并担任巴黎精神分析协会主席。纳索博士是成人、儿童及青少年心理医生,精神分析家,作家。著有30余本著作,涉及科普、社会及专业学术各个领域。
2023年9月26日 已读
朋友的先生是精神科医师,听说曾在重型犯监狱做residency。我好奇他的工作,就翻开来这本书看看。看之前已然对书名产生疑问,如果我是一个洋葱,你剥啊剥啊把我剥没了也没发现什么怎么办!!!
提到了佛洛依德的解释我觉得也是够玄的,说咨询师“沉入自己的无意识,然后用自己的无意识捕获来访者的无意识”,那恐怖片灵感来了,医师发现捕获的,是自己意识怎么办🤪
另外我觉得要把所有来访者在幻象中推回到孩童时期,难道不会有创伤是在成年时候遭受到的吗?阴谋论的话,是不是如果一个人在治疗期间心理上暂时退回了孩童,可能是不是也更有利于医师进行干预施加影响呢?因为比起浑身竖着栅栏的成年人,(当然不是青春期的)小孩儿更容易听话不是么……
对治愈的解读我还是挺喜欢的。经历过痛苦,便不会完全被治愈,接受它是生命固有的一部分。医师的治疗能帮助有一些人更好地面对意料之外的事情,以及处理自己内心的冲突。
心理 法国 漂在加拿大 科普
开颅 豆瓣 Eggplant.place
5. All That Moves Us: A Pediatric Neurosurgeon, His Young Patients, and Their Stories of Grace and Resilience
作者: [美]杰伊·韦伦斯 译者: 高天羽 上海三联书店 2023 - 8
小儿脑部手术的生死场内,充满生命“禁区”的惊骇与光彩
神经科、儿科医生一致推荐,《纽约客》年度佳作
* 内容简介
神经外科的世界,是颅骨、沟回、灰白质、额颞叶脊髓;是中风、脑疝、积水、枪伤、胶质瘤、动静脉畸形;是显微刀剪、双极、剥离子、吸引器、手锯、电钻、骨水泥;是“打开硬脑膜的那一刻,浓液喷涌而出”……是各种脑手术的困难和风险:脑区和病灶间没有明显边界,要想各种办法保证切除正好;是显微尺度下连续数小时稳健无颤抖的雕琢;心可以换,脑子却不可以;为追求更好的预后,还要给胎儿做剖宫的脊髓手术;是争分夺秒地避免患者瘫痪甚至死亡,有时还要用黑鹰直升机运送转院;饶是如此,成功率也并不总是很高。
哪个孩子不牵动着父母的心弦:活泼的小姑娘,可能上一分钟正和全家一起看电影吃爆米花,下一分钟就突发脑内病变晕厥,令父母魂飞魄散;为儿子的摩托赛观战的父亲,绝想不到自己会碰到什么……儿科手术尤其困难:孩子器官微小、发育未完;但儿童的恢复力也更强,还往往会从早年的生死关头学到了泽被人生的东西。
本书即是一位小儿神经外科医生的自传式写作。他继承了战斗飞行员父亲的进取和沉着,执业20余年,从菜鸟成长为顶尖骨干;也被各种生死悲欢打动,在收到15年前患者的婚礼喜帖时,他觉得一切都很值得;却不免自己也生了腿部神经瘤,甚至传奇的父亲也因渐冻症早早撒手人寰。透过本书,作者分享了职业生涯中的重要手术案例,吐露了医生的感悟和心绪,用细腻的笔触和洞察,在展现外科医生的坚毅果敢之余,更有这个群体身上难得一见的柔情。
----------------------------
*编辑推荐
** 颅骨钻与显微剪,合力开辟生命的抢险隧道
神外手术既会用电钻、电锯打开坚硬的颅骨,往往耗时数十分钟,而对脑的操作又处在显微尺度,成败对错皆在毫厘之间,既要连续数小时保持稳健,又要争分夺秒对抗不可逆的损伤;手术在当下,效果在未来,缝合时并不确知一个月后的神经系统是否会恢复如预期……
** 近观生死,洞悉世情
这个剧痛与麻木交织、生死只在一瞬间的小儿神经外科手术世界,同样不缺医生的困境与决心、儿童的坚韧、父母的刚毅、杀人无形的隐性霸凌、“救人”的自救意义……
** 医学文学双优作者,展现丰富生活经历与细腻情感
在踏入医学院前,作者先取得了文学专业学位,这让他写作父亲绝症辞世、亲人在心中埋葬神圣童年等情节时,笔触细腻而隽永。作者的家族世居美国南方,朋友和同事中也多有南方人,通过本书,读者也可领略美国南方人淡定爽朗的性格,和在佛罗里达海滨架船、开飞机越过古巴的快意。
2023年9月16日 已读
时而惊心动魄,时而荡气回肠。感激这些读医学院之前本科读文学系的医生哈哈,文笔和医术一般高超。翻译的水平很高,我一看,原来是打开一颗心和刀锋人生的译者,果然。
翻开这本书的缘由,是我约莫十年前(多亏豆瓣记录)看过另一本神外医生的书,他讲因为车祸,伤者的脑浆都流了出来。他看着脑浆,说这里面可能是这个女孩儿三年级时候的记忆。印象太深了,每每看到大脑受伤或者是车祸新闻,我总不自觉想起他说的这个联系。所以看到这本新书,自然非常不愿意错过。
好多地方读的我眼含热泪,尤其是写他作为空军飞行员的父亲和父亲得了渐冻症之后的日子。我想和我之前读过的医生著书最不一样的是,这位医生是儿科神经外科。所以他手下救回来的孩子们,因为医生的妙手而有了展开未来几十年的人生的机会,而医生每每提到,都让遥远的读者我都感受到在凶险的手术之后无比的欣慰感。
能好好活着的每一天,都是莫大的幸运。
医学 漂在加拿大 科普 美国 随笔
热锅上的家庭 豆瓣 Goodreads
THE FAMILY CRUCIBLE :The Intense Experience of Family Therapy
8.1 (13 个评分) 作者: [美] 奥古斯都·纳皮尔 / 卡尔·惠特克 译者: 李瑞玲 后浪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0 - 5
知名心理学家李松蔚倾情作序推荐
樊登读书会收听收看量破1300万
40年长销不衰的原生家庭经典著作
一个人或许无法突破“原生家庭”,但一家人可以
重新定义心理治疗,颠覆对家庭的认识
家人不必孤军奋战,家庭可以有难同当
◎ 编辑推荐
☆ 李松蔚重磅推荐,40周年经典再临
北京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清华大学心理发展指导中心讲师、知乎大V李松蔚老师重磅推荐,樊登读书会收听收看量破1300万,40年长销不衰,原生家庭经典著作蕞新纪念版。
☆ 汇聚绝大部分家庭问题,完整案例铺排让读者“亲历”变化
封锁内心、不擅表达情感、一心扑在事业上的丈夫,经历丧偶式育儿、怀疑人生价值的家庭主妇妻子,夹在父母中间左右为难、时不时上演离家出走戏码的替罪羊女儿,因父亲缺位而迷惑自大的儿子,一心想让家人别再吵架的小女儿……这一连串看似无解又牵一发动全身的问题竟在两位治疗师的调停运作下逐渐脱解,而经由对来龙去脉的细致记叙,读者当然能够亲眼见证其间的种种曲折和转机,不错过值得玩味的细节。
☆ 小说式行文,情节跌宕起伏、紧凑吸睛、反转连连
从离家出走闹自杀的女儿,到貌合神离的夫妻,再到父母双方的原生家庭……你以为问题基本解决了,却发现那不过是暴风雨前的喘息;你以为这个家难逃分崩离析的命运,黎明前的曙光却不期而至。
☆ 重新定义心理治疗,颠覆对家庭的认识
传统个体心理治疗从“有问题”的人入手,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也是很多原生家庭问题无法很好解决的原因,而本书从家庭系统出发,不放过每一个家庭成员,站在整体的高度解决问题。
☆ 通俗之外的严肃——家庭治疗入门书
卡尔·惠特克是家庭治疗领域大名鼎鼎的先驱,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探索家庭治疗。本书既能引发普通读者对家庭的思考,也提供了必要的理论知识和对家庭治疗技巧的探讨,相信也会让对家庭治疗感兴趣的专业读者收获不小。
◎ 内容简介
以往,我们把心理问题归咎于个人、创伤和原生家庭,试图站在个人的角度突破创伤性经历和童年问题。
可这本书告诉我们,家庭就像一个小宇宙,自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当心理问题、家庭问题出现时,人不必也不应孤军奋战,要和每一位家人一起解决问题。
作者用生动细腻的语言为我们讲述了布莱斯一家是如何在治疗师的引导下找对方向,化解家庭危机的。借由书中家庭所面临的危机,作者带我们揭开了家庭治疗的面纱,也向我们解释了家庭中存在已久的制衡力量、三角关系以及原生家庭的影响等诸多问题。
本书自1978年成书以来,在全美掀起了广泛讨论的热潮,是家庭心理治疗领域极具影响力的作品。
◎ 媒体推荐
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家庭互动、婚姻对家庭影响以及家庭治疗对人际关系有何助益的新视角。
—— 美国权威心理学杂志《今日心理学》
如果你备受婚姻、孩子和自身问题的困扰,如果你在接受心理治疗或觉得孤立无援、烦恼无处诉说,那这本书将为你提供一个全新的、很有价值的参考。
——《纽约时报》
这本书展示了整个心理成长的过程,开拓了一条改变日常生活方式的新道路。
——《洛杉矶时报》
引人入胜,极具可读性。
——《美国精神病学杂志》
◎ 名人推荐
惠特克是一个梦幻般的大师。而你拿在手里的这本《热锅上的家庭》,是他最负盛名的精神遗产。
—— 知乎大V、知名心理学家李松蔚
2023年8月27日 已读
这本书我断断续续看了一年多,没想到书里一家人的咨询持续了两年以上,忍不住感叹多漫长的项目,多大的决心,(和多少钱钱啊🫣)连咨询师自己都感慨,如果家庭条件不是足够好,其实很难负担起全部的花费。这里面有很多对于婚姻和伴侣的期许的讨论,我读了很是认同,推荐给大家。不过如果我碰上书中案例家庭这样复杂头疼的难题,可能就直接跑了……
心理 漂在加拿大 科普 美国
认识建筑:丰子恺建筑六讲 豆瓣
8.6 (12 个评分) 作者: 丰子恺 北京日报出版社丨阳光博客 2017
丰子恺艺术启蒙系列:正如钱锺书先生在《围城》中所言,“教授成为名教授,有两个阶段:第一,讲义当著作;第二,著作当讲义”,丰子恺先生的教学和创作生涯亦是如此。从1919年到1943年,丰子恺先生先后任教于上海专科师范学校、浙江上虞春晖中学、上海艺术大学、重庆国立艺专、浙江大 学,从图画教师逐步成为美术教授、知名画家,其讲义先后出版为艺术专著——《西洋美术史》(开明书店/1928)、《绘画与文学》(开明书店/1934年)、《西洋建筑讲话》(开明书店/1935)、《艺术丛话》(上海良友/1935年)、《艺术漫谈》(上海人间书屋/1936年)、《艺术修养的基础》(桂林文化供应社/1941年)——对当时的青年学生是极好的艺术启蒙。
为什么古埃及帝王要耗费巨大心力来建造庞大而笨重的金字塔?
为什么希腊神殿的柱子上有一道道细沟?
为什么早期的基督教堂都建在地下?
为什么现代建筑越建越高,却越来越不适宜人类居住?
……
在丰子恺先生看来,伟大的建筑,往往能从直感上给人一种启示,使人心暂时远离颠倒梦想的苦恼,而回顾生命的本源。
这一次,丰子恺先生凭借自己深厚的艺术积淀,将建筑的发展与经济、政治、宗教、文化的发展关系细细分析,娓娓道来。从中,我们可以领悟古今建筑艺术的魅力,更能窥察其间人心的变化,所以是一件很有兴味的事。
本书在《西洋建筑讲话》(开明书店/1935)的基础上编辑而成,新版增添图片百余幅,更好地展现了丰子恺眼中的“建筑世界”。
2023年8月11日 已读
外行友好,只是感觉要想欣赏早期的建筑,历史不好可不行啊。视觉纠正那里读着好有趣,希望将来某天能亲眼看看去感受。在丰子恺写书那个时代,纽约才是第二大城市呢,不过电影金刚又已经上映了,柯布西耶正受欢迎,我有一种“张学良听周杰伦歌”的感觉。
中国 建筑 漂在加拿大 科普 艺术
Birds of the Photo Ark 豆瓣
作者: Noah Strycker / Joel Sartore National Geographic 2018 - 3
Savor the colors, treasure the details, and marvel at the intricate behaviors of more than 300 species of birds reflected in the striking book by award-winning photographer Joel Sartore and birder extraordinaire Noah Strycker. Remarkable photographic portraits from Sartore’s National Geographic Photo Ark project and Strycker’s inspiring words portray the diversity of birds from around the world in all their glory– and bring a critical message of hope and care. Every bird has a story to tell and a role to play in preserving the beauty and livelihood of our planet. Together, Sartore and Strycker help us listen to their songs.
Freaky, Funky Fish 谷歌图书
作者: Debra Kempf Shumaker Allen & Unwin 2021 - 06
"Fish have fins and gills and tails. All fish swim and most have scales. But not all fish act or look the same. From zapping, stinging, even singing ... With examples of different fish for each description, as well as extensive backmatter explaining the fascinating science behind these variety of fish"--Publisher's description.
2023年7月26日 已读
画的太漂亮了。
安康鱼太有特点了。我有一天梳着马尾刷牙洗脸,结果有一撮头发掉出来,翘在脑门前面。
啊怎么看镜子里的自己都像一只母安康鱼。
calgarylib 图书馆 科普 绘本 美国
Seashells 谷歌图书
作者: Melissa Stewart Charlesbridge Publishing 2019 - 04
Prolific, award-winning nonfiction author Melissa Stewart reveals the surprising ways seashells provide more than shelter to the mollusks that inhabit them.

Young naturalists discover thirteen seashells in this elegant introduction to the remarkable versatility of shells. Dual-layered text highlights how shells provide more than a protective home in this expository nonfiction exploration. The informative secondary text underscores characteristics specific to each shell. Elegant watercolor illustrations create a scrapbook feel, depicting children from around the world observing and sketching seashells across shores.
How Do Meerkats Order Pizza? 谷歌图书
作者: Brooke Barker Simon and Schuster 2022 - 11
In this “pleasing and informative” (Kirkus Reviews) illustrated nonfiction book for middle grade readers, Brooke Barker of Sad Animal Facts introduces readers to incredible animals and the bizarre things human scientists do to understand them.

Did you know that crows never forget a face? Or that jaguars have a favorite cologne? Have you ever wondered how to pet a yeti crab? Or whether dogs can tell if you’re smiling? And just what is a burrowing bettong?

Meet these weird, wonderful animals and the equally weird and wonderful scientists who study them. From crafting fake poop to slurping up bugs with a straw, there’s nothing these amazing humans won’t do to help us learn more about the animals around us. Packed with fascinating facts, this hilarious book from the bestselling creator of Sad Animal Facts reveals secrets like why roosters crow and how meerkats make decisions as a group—and how humans can better understand the wild creatures we share the planet with.
2023年7月25日 已读
超级可爱的。
而且里面有很多例子是女性鸟类学家,海洋生物学家,昆虫学家……厉害厉害厉害,感觉大家对动物的爱都是从很小时候就存在的。美洲豹被古龙水吸引还是很好玩的。
calgarylib 动物 图书馆 科普 绘本
鸟有什么好看的 豆瓣 Goodreads
鳥類学者だからって、鳥が好きだと思うなよ
7.2 (13 个评分) 作者: [日] 川上和人 译者: 曹逸冰 南海出版公司 2022 - 5
用双脚步行、昼行性、靠视觉和声音沟通、主要采用一夫一妻制……在自然界,同时满足这些条件的动物就只有鸟类和人类了。
凤凰的不死传说因何而有?
红头绿鸠的头为什么不是红的?
乌鸦竟然是世界上第六种会吸血的鸟?
——————————
二次元妄想鸟类学,开讲!
从无人岛讲到外太空,从吸 血鬼谈到恐龙 ,一边爆笑,一边学到!鸟就是这么好看!
★日亚评分4.3!日本鸟类生物学类书籍登顶
时隔五年仍在榜上、持续大量加印
★深受好评 媒体盛赞
意料之外的事故接连不断,独特的文体将故事引向高潮。——角川书店编辑 堀由纪子
形形色色的科研花絮十分瞩目。在不知不觉中,你就能学到鸟的知识。——HONZ主编 内藤顺
★生动插图与专业解说,感受全面科普之旅!
在开始阅读的五分钟内,我就为自己知识的浅薄而感到感到羞愧。——日本读者
尽管鸟类学是我以前没有接触过的领域,但这本书确实激起了我对鸟类学的兴趣。——日本读者
这是一本中小学时就该阅读的书。——日本读者
★幽默诙谐,二次元浓度超高!
不仅有趣,而且内容丰富、幽默,以易于阅读的风格介绍了许多关于鸟类的知识。——日本读者
我一般不看文字书,但我不敢相信这本书能让我在学习自然科学知识的同时,还享受着愉快的笑声。——日本读者
★便携平装,内外双封,带来别致阅读体验!
2023年7月21日 已读
作者好nerdy啊,动不动话题就飞快地跑偏了哈哈……话说奈良的乌鸦真的这么贱吗,不晓得是捡鹿的屎塞到鹿耳朵,还是吸鹿的血,更让我震惊。
日本 漂在加拿大 科普 鸟类
Tree Beings Goodreads
EK Books 2020 - 10
Trees are tall, strong, ancient, and easily thought of as silent statues. <i>Tree Beings</i> challenges this perception, instead celebrating trees as our best allies in the fight to slow down climate change. In exploring this, it centres around four â??big ideasâ??: trees give life to the planet, trees can help save us from climate change, trees are like beings, and trees need our help and protection. In a vibrant combination of illustrations and text, it blends true stories and science to explain how trees are essential to our world.<br /><br />Introduced by world-renowned conservationist Dr. Jane Goodall, <i>Tree Beings</i> contains accounts of a scientist who discovered how trees â??talkâ??, the young woman with the world record for living up a tree, a boy who mobilised other children to fight climate change, the first brave tree-hugging women, and a man responsible for trillions of tree-plantings. Learn to appreciate trees through the stories of people who love them, while also reading about tree wisdom from many cultures, and some famous and fascinating tree species.<br /><br />In a world increasingly concerned with conserving our natural environments, Tree Beings is an excellent way to help children appreciate the wonder and value of nature. Learn to cherish our connection to trees, not as silent statues, but as beings that enrich the whole planet.
克拉克森的农场 豆瓣 Goodreads
Diddly Squat
7.4 (38 个评分) 作者: [英]杰里米·克拉克森 译者: 吴超 台海出版社 2023 - 2
*开着兰博基尼拖拉机去种地,一个植物杀手的另类自然随笔
*亚马逊迄今为止最成功的真人秀之一
主角克拉克森分享一年农场生活的鸡飞狗跳
*摘掉小清新滤镜的硬核田园诗,
克拉克森会让你见识到,什么叫无可救药的乐观主义。
和他一起工作挺难的,因为他啥都听不进去。——卡莱布·库珀(农民、拖拉机司机)
_________________ _____
一个当红汽车节目主持人、专栏作家,一个屡屡登上英国媒体黑榜的暴躁老头,一个分不清大麦小麦的人,一个植物杀手,突发奇想去经营农场。
在播种期赶上几十年一遇雨季,生长期赶上有记录以来最干旱的春季,收割期赶上百年一遇疫情。忙碌一整年,净赚144英镑。
但他从未想过,从他的兰博基尼拖拉机、田野中的鹿和野兔、自己种的小麦做的三明治、自己种的苹果榨的果汁中,居然可以得到如此纯粹的快乐。
本书便是这一年一地鸡毛却也妙趣横生的“田园生活”最真实、生动的记录。
---------------------------------
在农场里糟糕的一天,也好过在办公室里挺好的一天。——杰里米·克拉克森
2023年6月17日 已读
和看纪录片的感受是不太一样的。纪录片有很多直观好笑的片段,而读书会稍多一些讨论。不过这书好短……
农业 漂在加拿大 科普 英国 随笔
What Do You Do If You Work at the Zoo? 谷歌图书 豆瓣
作者: Steve Jenkins / Robin Page Houghton Mifflin Harcourt 2020
From Caldecott Honor-winning team Steve Jenkins and Robin Page comes an early introduction to one of young readers' favorite places: the zoo! Going to the zoo is so exciting! You might see penguins swimming underwater, snakes sunning in the reptile house, or giraffes eating leaves out of high trees. You might even see people at the zoo, ones just like you! But what do those people do? Caldecott Honor-winning team Steve Jenkins and Robin Page introduce young readers to the people who keep zoo animals safe, healthy, and happy, even though they aren't in the wild habitats they've evolved for. From cuddling a baby kangaroo to trimming elephant toenails to playing soccer with a rhino, zookeepers work hard and do some pretty wacky things to take care of the incredible animals we see. So, 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were in the zookeeper's shoes? Turn the page and find out!
2023年6月13日 已读
我们大老板二十岁的时候在动物园干过。说很治愈,不过一个小时只能挣15块。
给小动物当妈或者陪小动物玩或者给河马刷牙我都听说过,不过第一次听说要给非洲的土豚耳朵涂防晒霜哈哈。
calgarylib 动物 图书馆 漂在加拿大 科普
Mushroom Rain 谷歌图书
作者: Laura K. Zimmermann Sleeping Bear Press 2022
What can smell like bubble gum, glow neon green at night, be poisonous and yet still eaten by humans, and even help create rain? The answer is mushrooms! From their hidden networks underground to the fruiting body above, mushrooms can do incredible things. But don't call them plants--mushrooms are fungi. They're more closely related to animals like you! Through lyrical text and colorful, detailed artwork, the wonderful, mysterious, and sometimes bizarre world of mushrooms is explored. Back matter includes a glossary, additional mushroom facts, and a science activity.
Peterson Field Guide to Mushrooms of North America, Second Edition 谷歌图书
作者: Karl B. McKnight / Joseph R. Rohrer Houghton Mifflin Harcourt 2021 - 1
A new approach to identifying mushrooms based on five key features that can be observed while in the field.

Toadstools, truffles, boletes and morels, witches' butter, conks, corals, puffballs and earthstars: mushrooms are both mysterious and ecologically essential. They can also be either delicious or deadly.

Thousands of different species of mushrooms appear across North America in the woods, backyards, and in unexpected corners. Learning to distinguish them is a rewarding challenge for a naturalist or chef. Covering most of the common edible and poisonous species readers are likely to encounter, this portable-sized field guide takes a new, simple approach to the method of mushroom identification based on key features that do not require a microscope or technical vocabulary.

In addition to the watercolors from the original edition, hundreds more illustrations have been added. These paintings make use of the limited space available in a field guide and focus on the distinguishing details of each species, thereby serving as an ideal tool for beginner and intermediate mycologists alike.
Astounding Mushrooms 谷歌图书
作者: Alain Bellocq Firefly Books 2015
A heartfelt appreciation of the beauty and diversity of fungi. Astounding Mushrooms features gorgeous full-color photographs of more than 200 mushroom species in their wild habitat. The close-up images reveal every size of growth, every shade of color, every shadow of silhouette, and every detail of texture. Chapter text sheds light on this unique living species, neither animal nor plant. Concise captions identify the mushrooms and provide further description of their biology. As Astounding Mushrooms reveals, mushrooms are astonishingly diverse. Shapes include buttons, nests, fans, feet, clubs, hooves, trumpets, mesh, tentacles, stars, tubes, and spines. Textures are smooth, shiny or pimpled. They can be dry or wet, edible or deadly. Nuanced colors and blushes include yellows, reds, blues, and greens. They may be speckled, stinky, slimy, hairy, or fuzzy. Some wear a hat, a skirt, or can even move. Wild mushrooms are enjoyed by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locavores, vegans and wild food enthusiasts. Chefs everywhere are foraging wild foods, including mushrooms. Mushroom hunting tours have become popular, and mycolophiles are sharing their enthusiasm and identification tips online. Astounding Mushrooms invites readers into the extraordinary fungi universe.
2022年10月21日 已读
刚翻开就是一个蘑菇顶着雪,给即将迎来寒冬的我带来了能看到蘑菇的希望。一大本高清无码蘑菇照片,看得我眼睛都直了。也太好看了!有些奇怪的蘑菇我爬山时候见过,有些美丽的蘑菇希望未来在路上能见到。
calgarylib 图书馆 摄影 漂在加拿大 真菌
The Mushroom Fan Club 谷歌图书
作者: Elise Gravel Drawn & Quarterly 2020 - 11
Join Elise Gravel as she explores the science of some of nature's weirdest and wildest characters—mushrooms! Elise Gravel is back with a whimsical look at one of her family’s most beloved pastimes: mushroom hunting! Combining her love of getting out into nature with her talent for anthropomorphizing everything, Gravel takes us on a magical tour of the forest floor and examines a handful of her favorite alien specimens up close. While the beautiful coral mushroom looks like it belongs under the sea, the peculiar lactarius indigo may be better suited for outer space! From the fun-to-stomp puffballs to the prince of the stinkers—the stinkhorn mushroom—and the musically inclined chanterelles, Gravel shares her knowledge of this fascinating kingdom by bringing each species to life in full felt-tip marker glory. Governor General award winning author Elise Gravel’s first book with Drawn & Quarterly, If Found...Please Return to Elise Gravel, was a Junior Library Guild selection, and instant hit among librarians, parents, and kids alike. Fostering the same spirit of creativity and curiosity, The Mushroom Fan Club promises to inspire kids to look more closely at the world around them and seek out all of life’s little treasures, stinky or not!
火山挚恋 (2022) 豆瓣 IMDb TMDB
Fire of Love
8.5 (439 个评分) 导演: 萨拉·多萨 演员: 米兰达·裘丽 / 卡提亚·克拉夫特
其它标题: Fire of Love / 火山之恋
Katia和Maurice Krafft除了彼此相爱之外,还深深迷恋着火山。二十年来,这对热爱冒险的法国夫妇纵情于与自然之间惊险、刺激的“三角恋”。两人追随全球的火山喷发和余波,用惊艳的摄影和震撼人心的影像记录他们的发现,并通过媒体和巡回演讲与好奇的观众们分享自身经历。最终,Katia和Maurice于1991年日本云仙 (Unzen) 的一次火山爆发中丧命,但他们给世人留下了关于自然的丰富知识和遗产。
这部隽意满满、充满视觉震撼的作品荣获2022圣丹斯电影节美国纪录片竞赛单元最佳剪辑奖,同时亦被选为2022瑞士真实影展开幕片。
2022年7月25日 看过
在漆黑的电影院里热泪盈眶。我一开始只是隐隐觉得熟悉,但是想不起来是哪里熟悉。后来惊觉因为在星野道夫的书里提到过这对研究火山的夫妇,他们是朋友,星野道夫和他们一样,人生最后的一刻还是面对着自己热爱一生的事情上面,我觉得他们是幸福的。katia有一句很短的comment,她讲我们这么短的人生,作为科学家观察,然后回到地里去。短暂的一生,然后回到地里去,不知为什么,我想这句话想了很久。另外是不是离自然越近,就会越不爱human了呢。
withcytang 无工作游民 法国 火山 科普
刀锋人生 豆瓣
The Knife's Edge
8.6 (12 个评分) 作者: [英] 斯蒂芬·韦斯塔比 译者: 高天羽 2022 - 4
直言不讳的医生自传,揭示出高光职业的振奋和磨难
一桩桩医疗探险,包含着现代外科的宏大、神奇,与人间的悲欢
◎ 内容简介
心外科医生,有着开胸换血、起死回生的神秘力量,但也是活生生的人,也经受着所有人都有的核心情绪——大部分时候。
一次诡异的运动事故,冥冥中将韦斯塔比塑造成了全球领军级的心外科医生之一。“我从打蔫的紫罗兰,变成了无拘无束、胆大自负的混蛋。我变得对压力免疫,成了习惯性的冒险者,始终渴求着刺激,像一块磁铁似的,把高风险病例吸到身边,并陶醉在和死神的竞赛之中。”
而又一个寒冷冬日,孩子的拯救和降生,“帮我改变了对生命的看法,也将我塑造成了一个更优秀的外科医生——我变成了比过去好得多的人,也重又明白了爱能带来欢腾、喜悦。”
透过韦斯塔比的心路剖白和自我反思,读者将看到一场场生命的冒险,一次次爱的悲欢,以及现代心外科那扣人心弦的全部故事——“它们正是在我这一生中渐渐铺陈开的,能够参与其中,我很自豪”。
◎作品看点
★ 职业光环背后,是鲜活的个人。
在外人眼中,心外科医生是神秘且强悍的人物,他与死神争夺生命控制权,是容不得同事犯错的严厉“大boss”,在医院里横着走了一辈子。但其实,他也曾内向瑟缩,也曾因自己的操作粗心坑惨队友,会因抢救稚童、老友的失败而心如刀绞;也要为了突发的抢救而忍痛抛下过生日的女儿、生产的妻子,甚至还会在自己接受小小的窥镜治疗时提心吊胆。他也和普通人一样有喜怒哀乐,有得意和悔恨,有长处和弱点……有危急关头的挺身而出和当仁不让的坚决意志。历史就是由这样一个个的人创造的。
★ 医学进步黄金时代的画卷。
自50年代心内直视手术出现以来,心外科经历了飞速发展:体外循环、人工辅助装置、各种高难度术式纷纷涌现,这背后则有众多医学天才群峰耸峙。作者于60年代进入医学院,在学习和执业的过程中,师从本托尔、罗斯等杰出前辈(皆有以自己命名的术式),更受教于成功应用体外循环第yi人柯克林、人工心脏移植第yi人库利。作者自己亦推动改进体外循环抗感染技术,将罗斯的瓣膜术式首次用于婴儿,用成人心脏辅助装置帮助儿童恢复、研发硅橡胶气管等,为心胸外科做出开创性贡献。透过本书,读者能看到,在那个对丙肝、HIV都还束手无策的年代,医护怎样用自己的才智、勇气和高尚情操,治病救人、大胆钻研,为我们今天的福祉开创了大好的局面。
★ 更惨痛,却更真实。
真实的心外科,就是浴血和惨痛。被木桩洞穿的胸腔,化脓粘连在一起的食管和心肌,主动脉夹层犹如愤怒的茄子,体外循环术仿佛“放血宰牲”……为了患者的生机,医生们连续操作十几个小时,或者一动不动用拳头摁住低温的心脏漏洞而遭冻伤;可即便如此拼死,当被问起“你的病人里有多少死了”时,也只能回答“比大多数士兵手下死的人要多”。
◎ 名人推荐
心脏外科圣手韦斯塔比的故事依然惊心动魄。《刀锋人生》通过12个主题词再次展现了他的职业悲喜剧:家庭、悲伤、风险、傲慢、完美、欢腾、险境、压力、希望、韧性、惨痛、恐惧。每个片段都是一桩医疗探险,都在他生命中刻下了难消的印痕,也一定会给读者诸君留下共感的涟漪。可以说,这本直言不讳的传记,捧出的是韦斯塔比那颗风光与磨难同在的灵魂。 ——王一方(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教授)
韦斯塔比这样立于鳌头的心脏外科医生,同时也是一部行走的故事搜集器。本书中的病例救治过程,其曲折惊险的程度,让人即使只是阅读,都会深感窒息……作为丘吉尔的粉丝,韦斯塔比也将“我们决不投降”视为自己的人生信条,他也是带着这样的信条一次次让濒死的病人绝处逢生。每个人都有遭遇绝望的时刻,也许《刀锋人生》中的那些游走在冥府边缘尚且不屈服的求生意志和决不投降的勇气,能带给你重新振作起来的力量。 ——李清晨(小儿心胸外科医生、科普作家、《手术两百年》联合编剧)。
患者能够把生命放心地托付给你,允许你切开他的胸腔和心脏,其实是一种莫大的信任。而心外科医生也常会为了给患者实施救治和手术,耽误甚至放弃自己个人和家庭的正常生活,这也是职业操守的体现——韦斯塔比教授自己就是这么做的。心脏外科是医学领域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身处其中的我们,一定会沿着本托尔、柯克林、罗斯、韦斯塔比等教授们开拓的道路,努力探索,力争在技术创新和有温度的治疗上不断进步,担得起患者的性命之托。——张海波(北京安贞医院心外科主任医师)
完全可信……本书传达了一种无可置疑的真实感。——《每日邮报》
这份回忆录读来津津有味,正是因为作者出乎意料地承认了自己的脆弱。——《泰晤士报》
2022年5月20日 已读
因为喜欢韦斯塔比医生的第一本书《打开一颗心》,所以这本一出我就迫不及待找来读了。我想,选择做医生并且坚持,必然还是有悲天悯人的心,毕竟同等的智识干其他的行业一样能有近似的金钱和地位回报。不过说到医生的同理心,或者和蔼可亲,作者的解释我还是认同的,这些顶级的医生救下绝症的病人,尤其还能看到病人们十年后拥有普通人的生活,其实纯靠他们专注解决问题本身和团队天衣无缝的配合,这时候共情是会碍事的,因为它影响理性判断能力。读的过程中偶尔会浮现豪斯医生的脸。另外外行人获取无用(不低俗)小知识一枚,除了猪心和牛心在手术中大放异彩之外,原来鲑鱼的精子开发出来的鱼精蛋白也是心脏手术中的key player之一。以后煎三文鱼的时候会多一分感激的!读到最后还是发现总不自觉提醒自己,好好活着,已是莫大的福分。
医学 无工作游民 科普 自传 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