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穿越沙漠 豆瓣
作者: [英] 瓦西里基 · 佐玛卡 译者: 马楠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24 - 10
融合艺术之美,揭秘自然之真。
带你深入15个干燥的沙漠,
揭秘150多种生物的生存策略,
色彩斑斓的异域民间艺术风格,
展现明亮别致的沙漠景观。
被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委员会选为推荐图书
浪花朵朵出品
◎ 编辑推荐
☆ 剑桥艺术学院儿童图书插画博士专业编著,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委员会推荐读物
瓦西里基·佐玛卡,ARU剑桥艺术学院儿童图画书插画专业博士,曾在ARU教授包括儿童图书插画硕士课程在内的多个学位课程。ARU的儿童图画书插画专业在插画艺术界具有极高知名度和影响力。2022 年,本书被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委员会选为推荐图书,供儿童了解可持续发展目标之15:陆地生物。
☆ 深入探索全球15个风格迥异、各具特色的沙漠奇观
引领孩子们跨越地理的界限,从南北极的冻荒漠,到海天一色的滨海沙漠,直至风沙漫天的戈壁地带,每一站都是对沙漠多样性的深刻诠释。
☆ 揭开沙漠生态系统的面纱,展现食物链上150多种生物的生存竞技
深入剖析沙漠生态系统的奥秘,揭示那些令人叹为观止的生存竞争与食物链关系,让孩子不仅感受到沙漠景观的壮丽、自然条件的严酷,更能领悟自然界的生存法则与智慧。
☆ 民间艺术与生物形态的巧妙融合,让孩子获得艺术和科学的双重滋养
插图设计巧妙融合沙漠当地的民间艺术元素,每一幅图画不仅充满了异域风情与生命力,而且能高度还原沙漠物种的本真形态。
◎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介绍沙漠中的生物的书。本书带领小读者深入环境恶劣但充满生机的沙漠世界,探索那里的顽强生物。在15个沙漠中,邂逅数百种在干燥环境中茁壮成长的稀有和鲜为人知的动植物,展示了我们通常认为的贫瘠的土地上丰富的生命:了解沙漠动植物的生存策略,需要警惕的致命生物以及沙漠中的食物链,还特别对安氏蜂鸟以及金合欢树上的鸟类生活做了详细探索。插图风格上借鉴了沙漠当地的民间艺术。
鉴于其在儿童科普与环保教育领域的杰出贡献,2022年,本书被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委员会选为推荐读物,旨在通过这一窗口,让全球儿童更加深刻地理解并关注可持续发展目标之15——保护陆地生态系统,共同守护我们星球上这片珍贵而脆弱的生命之地。
◎ 媒体推荐
富有创意的风格化图像,展示了全球约15个沙漠中的原生动植物。
——柯克斯书评
一场寓教于乐的全球之旅。本书共有27个章节,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强调了各个沙漠特有的多样植物和野生动物……佐玛卡的插图以丰富的几何形状、鲜艳的色彩、花卉设计和复杂的图案为特色。
——《学校图书馆杂志》
这是一本非常出色的书籍!我的12岁女儿(还有我自己)都非常喜欢这本书。作者引领我们进行了一场旋风般的旅行,游览了世界上主要的沙漠,并为我们提供了关于沙漠中生长的植物和动物的精彩细节。书中充满了我们之前未曾了解的知识!但最令人惊叹的还是书中华丽的插图!它们是对大自然之美的艺术再现,充满了鲜艳的色彩和可爱的小细节。我和女儿尝试挑选出前五名最喜欢的动物,但这真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每一张插图都那么吸引人!
——亚马逊的五星好评
这本书真是太棒了!无论是插图还是文字,都极其适合儿童阅读。它真的非常吸引人,成功地把孩子们的注意力都吸引过去了。我已经买了好几本送给家人和朋友,他们都非常珍视这本书,这让我非常高兴。现在,我已经迫不及待想要阅读作者的下一部作品了!
——亚马逊的五星好评
奇妙的種子(精) 豆瓣
作者: 安野光雅 译者: 鄭明進 上誼文化 1994
懶惰的男人得到仙人的二顆種子,開始了種豆的日子。第二年春天種子發芽;夏天開出美麗的花朵;秋天長出果實結成種子;到了冬天,就把其中一顆種子煮來吃,剩下的一顆埋入土裡。這樣,過了一年又一年,一樣的開花結果,一樣的把種子再種入土裡。男人終於厭煩一樣的生活。那一年冬天,他決定把二顆種子都種入土裡,自己另外找東西吃。
隔年開始,奇妙的事發生了,男人居然有四顆種子。他吃了一顆,剩下的三顆,再種入土裡。接下來的每一年,男人除了吃一顆種子外,其餘的都埋入土裡,於是種子由9顆到17顆,愈來愈多,多得幾乎數不清了……。
以簡單卻生活化的「種豆」來呈現數與數之間的倍數關係。一顆種子可以變二顆種子,二顆種子可以變四顆種子,三顆種子可以變成六顆種子……。對於年齡小的孩子,書中的豆子都以非常具體化的方式清楚呈現,小朋友可以依故事情節一顆一顆的數,二顆二顆的數,一袋一袋的數。小朋友也可以依故事情節一顆一顆的畫,二顆二顆的畫,預測可能埋入土裡的種子,或預測收成的種子。無論是唱數、數數、數的分解、合成,本書都是很好的題材。
老師可以和孩子畫圖製作表格記錄豆子的消長情形,一起體驗奇妙種子的生長旅程。
无敌蝇家 豆瓣
Super Fly: The Unexpected Lives of the World’s Most Successful Insects
8.9 (8 个评分) 作者: 乔纳森·巴尔科姆 译者: 左安浦 2022 - 8
果蝇、蚊子、食虫虻……面对嗡嗡飞舞的双翅目昆虫,我们往往会不耐烦地试图杀死它们。动物行为学家乔纳森·巴尔科姆一反人类中心主义的思维局限,他沿着万千双翅目昆虫隐秘的生活轨迹,揭开这些进化历程中终极机会主义者的传奇身份:它们是破坏农作物的害虫,也是精于传粉的植物学家;是带来恼人瘙痒的吸血恶魔,也是破译遗传密码的幕后英雄;是狂热的污秽爱好者,也是高明的废物处理大师。
双翅目昆虫的命运与人类彼此交织,这些无名的千千万万构成了生态系统正常运转的基石,它们的成功秘籍将永远改变我们看待自然的方式。
2025年10月12日 已读
非常精彩,很喜欢。讲的是我们平时更不感兴趣(但却更熟悉😅)的双翅目昆虫。以身饲蝇的故事太让人印象深刻了,对昆虫的好奇心与爱让我敬佩,哪怕这昆虫是蝇。
我想,虽然作者在最后倡议的与苍蝇蚊子之类共情对大多数人来说怕是挺难的,读一读这本书,偶尔或是时常提醒人类自己并非宇宙中心,总不是件坏事。
吃完杂粮 昆虫 科普 美国 自然
采香者 豆瓣
作者: [法]多米尼克·洛克斯 译者: 王祎慈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24 - 1
【亮点】
芬美意采购总监三十年间寻遍世界各地自然香料的旅行笔记
探寻宝格丽白茶、古驰花蜜之水等爆款香水的天然源头
走近在大自然中用稀有祖传技艺劳作的采香者们
《费加罗报》《西南报》深情推荐
【媒体推荐】
“这本书带我们去遥远的土地,发现风景、稀有的香气与拥有祖传技艺的工匠。一段穿越人类历史的旅程。”──《费加罗报》
“罗克是气味冒险家,三十年来他走遍世界找寻能提升香气的植物、花卉和树木,并将它们幻化成宛若《一千零一夜》般的经典。”──《西南报》
【编辑推荐】
每一种香水在皮肤上蒸发之前,都有片刻时间讲述着花朵、森林、土地、气候、劳作与人的故事。翻开这本书,这些故事仿佛带着天然的香味,从书中飘逸出来。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足迹,近距离感受香水在瓶装之前的历程吧:孟加拉国的农民在树上埋下钉子,以加快沉香木的育成与结香;秘鲁的香脂采集者必须在高处手握火把,刺激树脂流出;在欧洲进口香草三个世纪之后,一个11岁小男孩才终于破解了香草的授粉原理,使其结出果实……一桩桩奇闻逸事与独特的植物相映成趣,一个馥郁芬芳的采香世界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
【内容简介】
香水之于人类有一种神奇的魔力。它环绕我们,诉说个性,唤醒回忆,展示品位,让我们联想到某些品牌的尊贵之名。优雅背后,每一缕香气都有来处,栽种、深耕、摘集、采脂、采伐、萃取、蒸馏——采香者不畏变幻的气候、贫瘠的土地、波动的经济状况与政局日夜辛苦劳作,为调香师的调香盘呈上丰富而有层次感的天然原料,激发他们卓越的创作灵感。
本书作者罗克作为全球最大香料制造企业的采购部总监,频繁穿梭于调香师与采香者之间,为彼此需要却又完全割裂的双方搭建起一座信任的桥梁,为前者提供独特与优质的原材料,为后者确保长期而稳定的采购需求。他带领我们跟随他的足迹,近距离观察香水在装瓶之前所经历的重重困难与奇闻逸事,呼吁我们珍视采香者历史悠久的传统技艺,保护大自然并非永不枯竭的馈赠。
上架建议:人文、旅行
关键词:香料、香水、自然、旅行
2025年9月8日 已读
读的时候一直在感叹,要是书里有对应的香气该有多好啊。鼎鼎大名的没药和乳香,有点遗憾想象不出来是什么味道。要是还在学校就好了,可以找拥有一大柜子名贵香水的学姐还有同学去闻一闻。
但其实读这本书我有一个非常大的疑问。就是很明显有三类人。一类是顶级的调香师,他们能辨别所有香料,乃至不同等级香料的细微差别,比如价格相差二十倍的花朵之间香气的优劣。还有一类是香水奢侈品的消费者,我认为其中的大部人,是分不出来顶级和非顶级味道的细微差别的。第三类是原材料的种植和采集者,书里提到的很多例子,都祖祖辈辈生活居住在贫穷战乱充满暴力的地方,甚至有可能贫穷和战乱都是因为远方有权有势的对香料和资源拥有无尽欲望的人们所驱动的。能看出来,这些人有的是热爱这个产业的,有的是不得不为了生计,有的是为了社会责任。他们想来是舍不得也几乎不会去享受他们自己的劳动成果的。
这三类人是几乎没有重叠的,全靠资本主义的“魔力”拢在一个框架之下。
而最后的结果是,有钱人付出大笔金钱,获得了其实自己不见的能分辨得出有多“高贵”的奢侈品。因为对“自然”香料的追求,显然间接造成的偷猎和对环境的破坏必然是大过大企业的“良心发现”和所能坚持的“可持续发展的“。那这一切的意义在哪儿呢?
吃完杂粮 散文 科普 香料
母乳主义 豆瓣
Lactivism:How Feminists and Fundamentalists,Hippies and Yuppies,and Physicians and Politicians Made Breastfeeding Big Business and Bad Policy
8.0 (15 个评分) 作者: [加]考特妮·琼格 译者: 张英杰 2022 - 6
【编辑推荐】
★回顾育儿方式的变化潮流,探究母乳喂养如何从个体选择演变成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义务
“自1995年以来,没有哪项大众哺乳倡议对女性的偏好和选择表示过支持。”
在极端的母乳喂养倡导者眼中,母乳喂养是一项强制要求、一场道德运动、一种区分好父母与坏父母的方法,甚至是缓解社会矛盾的安慰剂,却独独不再是母亲喂养孩子的其中一种方式。
★透过十数位哺乳期母亲的真实经历,深入反思母乳喂养文化中的社会问题
“从来没有哪个时代的女人不给孩子哺乳。不过,也从来没有哪个时代的所有女人都给孩子哺乳。”
世上约有15%的女性患有泌乳衰竭或乳房发育不全,并非所有女性都能泌乳,也并非所有女性都能分泌出足够喂饱孩子的乳汁。顽固地拒绝接受这一生理事实,不论对母亲还是孩子而言,都是一种残忍。
★职场歧视、道德绑架、公共设施不足、社会福利缺失、疾病与疼痛……直面哺乳期母亲被忽视的困境
“基本上每一位和我谈过上班吸奶问题的女性都经历过不快或尴尬;她们都说自己经常遭到同事的批评或嘲笑,而且他们往往把这种批评和嘲笑装作是玩笑话。”
母乳喂养的背后,是大量的母亲们难以正常生活、正常工作的无数个日夜,可她们付出的时间、精力和心血,她们为此遭遇的种种不公与困境,却鲜有人提及。比起强调让婴儿喝母乳,正视这些付出与遭遇才更能真正地为母亲和孩子们带来福祉。
★以医学研究成果和大量统计数据,客观分析母乳优劣,破除“母乳神话”
“新生儿父母希望找到一种‘万灵丹’来保护他们娇贵的宝宝,但母乳喂养并不是这种‘万灵丹’。”
在利益驱使下,母乳被各方利用巧妙的话术,吹捧成了包治百病的“液体黄金”。然而以平均概率计算,母亲们花费几千上万个小时给婴儿哺乳,才能预防一例耳部感染或肺炎,预防各种慢性病乃至癌症的作用更是无稽之谈。
【内容简介】
万有引力社会议题书系“万相”002号作品。
医生、专家、媒体,甚至你的长辈和伴侣,都在强调母乳相对奶粉的优势,“每个妈妈都应该给孩子哺乳”也已成为共识。然而母乳喂养对母亲,尤其是职场妈妈造成的困扰却被忽视了:不完整的睡眠、价格不菲的哺乳用具和服务、生理上的忧患、在公共空间哺乳的尴尬、职场的骚扰和歧视,还有更重要的——来自社会、亲属、以及自我的德道压力。
本书作者考特妮·琼格是一个选择哺乳的母亲,在与其他年轻妈妈交流哺乳的经历时,看到了在母乳喂养被上升为公共卫生问题的背景之下,母亲们遭遇的各种困境。她广泛研究大量文献资料,走访医学专家、研究人员、母乳喂养倡导者和十数位母亲,展现了母乳从个人选择转变成德道义务的过程,呼吁社会各界关于母乳喂养的讨论能够回归理性,卸下母亲们的道德枷锁,将喂养方式的选择权归还母亲。
【媒体推荐】
“琼格提出了一些深思熟虑的观点,反对将(母乳喂养)视为母亲们最或唯一可接受的选择。”
——《出版人周刊》
“她向读者介绍了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重新流行母乳喂养的现代世界……以确凿的事实为依据,分析了简单的哺乳如何通过使用吸奶器变成机械过程,并提供可销售的商品:母乳……这是对许多‘当代母乳喂养文化陷阱’冷静而深入的分析。”
——《柯克斯书评》
“(琼格)揭露的真相可能会让你大吃一惊……但也许最有趣的是琼格敏锐地观察到,人们如此热情地宣传的并不是真正的母乳喂养——即用母乳喂养婴儿——而是将母乳作为一种产品。这给各种收入水平的职场妈妈们带来了压力,她们不得不在不具备理想条件的环境下吸奶。然而对她们和她们的孩子最有利的,实际上是带薪产假(或者仅使用配方奶)……琼格敏锐的分析和幽默让读者沉浸其中。”
——《纽约时报》
“一部高度可读的作品……琼格提出了一个强有力的论点:如果女性应该对自己的生殖活动有‘选择权’,那为什么她们不能选择如何哺育自己的孩子?”
——《旗帜周刊》
“(琼格)的研究非常广泛……本书阐述了妇女的选择如何变成了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义务。在美国,一些政策巩固了落后的科学,损害了妇女的权利。”
——《货架意识》
“琼格进行了一项有趣的分析,揭示了不同群体如何解读‘乳房是最好的’的口号,以反映他们自己的议题。”
——《华盛顿邮报》
2025年8月18日 已读
这本书其实看了好久,上产前课之后好奇我就一口气读完了。读下来感觉怎么好多主义,掀开来一看背后都是生意嘛。
看书里,喂养小孩的观念其实也是一直在变化的,我觉得只要不去做已经被证实是非常危险的方式,其他的稍微都可以relax一些。“一切让妈妈决定”其实是非常难的一件事,因为有方方面面的压力和干涉。
书里有些亲密育儿的观念我觉得有些过激。我以为,家长应该利用一切可以帮助节省时间同时又能达到类似功效的方式,来应对照料新生婴儿时候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生活不是只有婴儿…… 感觉好像所有要求父母,尤其是母亲一定要亲力亲为的行为,虽然面上看都是关于“免疫”,“亲密联结”和“信任”的好处,但是细想一下,都像一个个“无条件基于婴儿需求奉献全部身心”的测试。
加拿大 吃完杂粮 科普 育儿
垃圾到哪裡去了? 豆瓣
あつめる!はこぶ!せいそうしゃ
作者: 片平直樹 / 岡本義朗 译者: 葉韋利 小天下 2024 - 9
每天的垃圾丟掉後,它會流浪到哪裡去呢?
中間發生了哪些神奇的過程呢?
不可不知的垃圾回收之旅,一起來了解!
垃圾要怎麼分類才正確呢?一輛垃圾車能夠收集多少垃圾?清垃圾有什麼訣竅?何時收垃圾最辛苦?
跟著垃圾車一起出發,追蹤垃圾到哪裡去了?垃圾車結束一天的工作前,有哪些事情一定要完成呢?你想知道的垃圾車的祕密大公開。
*百看不厭的垃圾車完全圖解:密封式壓縮垃圾車車內車外操作大公開。
*焚化廠也是發電廠:用四倍拉頁展開垃圾傾卸平臺以及把垃圾變成能源發電的祕密。
*垃圾車特別報導:一輛垃圾車可以裝幾袋垃圾?資源垃圾的分類和處理;清潔隊員的工作甘苦談。
垃圾車並不是你丟棄垃圾的終點,而是垃圾處理的起點。
所以做好資源回收,其實從每個人自己開始——
跟著清潔隊員和垃圾車一起出發,了解垃圾處理的起點和終點,
以及小朋友最好奇的垃圾車的操作和祕密。
閱讀重點:
*把垃圾瀝乾,可以提升清潔隊員工作的成就感。
*清潔隊員一天的工作為什麼從做體操開始。
*為什麼垃圾焚化廠也是發電廠?
*垃圾車結束一天的工作前,有哪些事一定要完成?
*清洗垃圾車有哪裡要特別注意的地方?
清理垃圾其實是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每天周而復始,不斷重來。因此做好資源回收、分類,第一步就從自己開始。
*有注音
2025年8月6日 已读
台湾居然有旋转餐厅建在垃圾焚烧塔上,则么酷!我也想去参观!科普了垃圾是怎么回收,燃烧,同时资源再利用的。
不过不要误解的是,里头大部分讲的应该是日本的情况,所以我看垃圾车司机坐在右边还很迷糊。也间接发现原来台湾近一百年来是更改过左舵还是右舵的,想象一下人们适应起来可真不容易啊。
VancouverLib 儿童 吃完杂粮 图书馆 垃圾
宋宴 Eggplant.place 豆瓣
9.3 (16 个评分) 作者: 徐鲤 / 郑亚胜 新星出版社 2018 - 8
蒸羊煮鱼、素食仿菜、粥面汤羹、糕饼蜜饯,从宫廷飨宴、文人茶会,到平民餐饭
——七十佳肴,回味两宋风流。
春之清爽,夏之圆熟,秋之鲜香,冬之醇厚——四时为限,不时不食。
节庆时俗,风物掌故,诗词名画——信笔游宋,无知无味。
脱始于《山家清供》《中馈录》等宋元食谱,以今日食材,还原古法美味。
共赴一席宋人飨宴。
————————
或许你从未见过如此“丰盛”的一本书。
它是食谱,作者根据《山家清供》《中馈录》等宋元典籍文献记载还原了75道宋朝美食,按时令编排,囊括宫廷菜、文人菜与平民菜三级,涉及热荤、素菜、冷盘、羹汤、粥面、糕饼、饮料、果子八类,附有详细的食材配置与制法步骤图,上手容易。
它是随笔,跟着作者信步闲逛于宋朝的市井乡间:每道菜背后有什么名堂,菜市货摊新上了什么,寒食重九、春秋社日有哪些热闹,知名的文人雅士为“吃”留下了哪些佳话、笑话……历史风物皆有迹可循。
它也展现了宋人的美学,收录宋画、书法、唐宋器物图片还原其时情境,赏花、焚香、玩物……由“吃”延展开去,欣赏一个大雅与大俗兼备的迷人时代。
宋宴,是一场宋朝文化的盛宴,色香味俱全,带领你重寻传统文化的魅力。
2025年7月7日 已读
现在网络上到处都在黑杭州是美食沙漠。可是读这一本书,完全打翻人的刻板印象哇。宋朝时候,杭州人吃得不要太好!要风雅有风雅,要美味有美味,要养生有养生,素食者也可以享受色香味俱全,要海鲜有海鲜,要应季食物有应季食物,看看一千年前的菜谱吧杭州的大厨们!
RichmondLib 中国 吃完杂粮 图书馆 宋朝
不可思议的毛毛虫 豆瓣
作者: [日] 森昭彦 译者: 彭美娟 2017 - 1
《不可思议的毛毛虫》一本关于毛毛虫的科普书籍,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了毛毛虫的世界。在本书中,作者列举了100 多种毛毛虫,抛弃了说明性的生硬叙述方式,像讲故事一样将它们的外观形态、生活习性和行为特点娓娓道来,为读者展现了一个美丽而奇妙的世界。在作者的笔下,毛毛虫不再是可怕的、恶心的,而是可爱且充满妙趣和魅力的。不仅如此,对它们的研究于科学、于人类也具有极大的价值和意义。《不可思议的毛毛虫》是面向成年人的简易科普书籍,但也适合青少年读者阅读,有助于培养他们对自然的兴趣。同时,由于本书介绍了关于毛毛虫饲养的相关内容,有这类兴趣的读者也不妨捧起来读一读。
2025年6月14日 已读
每两页都会出现的高频词汇:美丽,优雅,可爱,惊艳。我看着看着要忍不住怀疑一下,这真的是写毛毛虫的书吗哈哈。而且形容某个毛毛虫摸上去的质感是“如最好的绸缎一般”,饶是小时候真的喜欢摸蚕宝宝(并不鼓励因为人手摸了蚕宝宝可能它会拉肚子死掉)的我,看到这个描述也抖了一抖。
不过看得很高兴,而且内容并不深奥。虽然讲的是日本的毛毛虫/蝴蝶/蛾子,有些我以前也见过哦!原来最喜欢蛱蝶的毛毛虫了,在我心里它们就像是小青龙!
作者笔下毛毛虫们还个性不同。有脾气暴躁的,有爱整洁的喜欢一边拉屎一边把💩块块用力扔很远的,还有温和有礼的……喜欢就是魔力啊,旁人眼里的平平无奇甚至是避之不及在你眼里变成世上最珍贵。
吃完杂粮 图鉴 日本 昆虫 科普
自然观察:野鱼记 豆瓣
作者: 陶旭东 / 张国刚 新世纪出版社 2015 - 7
编辑推荐
陶旭东、张国利、张立影编著的《野鱼记(自然观察)》是一本极具人文情怀,感人至深的科普读物,讲述了中国野生鱼类的生存故事和生存现状,还原我们日常作为观赏鱼和食用鱼的鱼类野生状态,向小读者展现它们美好又艰难的生活情景、智慧又古怪的生存方式。行文科学严谨、语言通俗易懂,又如散文般流畅,故事可读性强,字里行间表现出对野生鱼类深厚的情感,文中穿插了许多中华文化典故,文后的小贴士,能进一步拓展关于野生鱼类的知识。
2025年6月7日 已读
读完感觉对野生鱼类来说,长得不美不够有特点,肉不好吃,让它们更有希望在人类横行的当今世界存活。平平无奇反倒成为了幸运之处,真讽刺。
喜欢看河蚌和鳑鲏互相帮助对方养娃的情谊。另外感觉鱼类爸爸们对鱼卵还有小鱼宝宝的关心和照顾,比起其他哺乳动物乃至有些人类爸爸要尽心不少哎。别说,人也许能从鱼类爸爸那里学点儿育儿精神哈哈。
遗憾的是离开香港前没去尝试溯溪,鞋买好了跟师姐都约好了最后还是取消。不然的话也许就能看到好多小鱼啦!
中国 吃完杂粮 图鉴 科普 自然
贝壳,如此舒适 豆瓣
A Shell Is Cozy
作者: [美] 黛安娜·赫茨·阿斯顿 著 / [美] 西尔维亚·朗 绘 译者: 贺苏晨 海豚出版社
《贝壳,如此舒适》是“美丽成长”科普绘本系列最新作品。奇光异彩,形态万千;温暖舒适,亦灵活矫健——两位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和精美细腻的水彩画带孩子走进华丽迷人的贝类王国。从圆顶陆地蜗牛到女王凤凰螺,从巨大的大砗磲到微小袖珍的侏儒蜗牛,了解贝壳不可思议的多样性,感知自然的美丽和神奇;认识贝类的形态构造、繁殖发育、种群分布;观察贝类奇特的摄食和运动方式,以及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探究贝壳在人类生产生活、艺术文化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美丽成长”科普绘本系列在提供有趣知识的同时,用启发式的语言赞颂大自然造物的神奇,让孩子们在阅读中感受生命之美、成长之美,认识物种的多样性,引导孩子热爱自然、亲近自然、保护自然。
2025年5月31日 已读
插画太漂亮了,赏心悦目。睡觉前翻来,看得我美滋滋的。
难以想象,能用巨砗磲蛤的壳当作浴缸的人,过的得是多穷奢极欲的生活呀!
RichmondLib 动物 吃完杂粮 图书馆 科普
动物的脚印 豆瓣
どうぶつのあしがたずかん
作者: [日] 加藤由子 文 / 久邦彦 图 译者: 程俐 / 浪花朵朵童书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6 - 7
通过14种实物等大的脚印,了解14种动物的生活
一本专门给孩子看的全方位解读动物脚印的趣味科普图鉴
...................
※编辑推荐※
☆ 一本全方位解读动物脚印的趣味科普图鉴。以独特视角“脚印”为切入点,通过14种形态各异的动物脚印,了解14种动物的生活。
☆ 全书的动物脚印图片均与实物等大,另附一张印度象大脚印海报
☆ 一本适合孩子的动物园入门书,高清照片+可爱插图,介绍备受欢迎的动物园明星的趣味生活
☆ 畅销日本27年,重印达30余次,被评为日本全国学校图书馆协会选定用书、日本厚生省中央儿童福祉审议会推荐图书
...................
※内容简介※
《动物的脚印》是一本全方位解读动物脚印的趣味科普图鉴,以独特视角“脚印”为切入点,介绍动物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很容易忽略动物的脚,但恰恰是动物的脚,才真正称得上是“动物的另一张脸”。全书的动物脚印图片均与实物等大,另附一张印度象大脚印海报。孩子不仅可以“读”这本书,还可以用手来比一比,真实感受大象、狮子、犀牛、熊猫等14种动物脚印的大小。比一比,猜猜这是谁的脚印?读一读,通过脚印了解动物的生活。
...................
※读者推荐※
● 打开这本书,一下子就看到了实物等大的大象脚印。“哇,这是什么啊!“孩子会感到非常好奇,接下来就是这枚脚印的主人“印度象”的介绍了。书中可爱的插图和照片,让动物知识变得简单易懂。还发现了许多有趣的小知识,比如大象靠着大树睡觉,长颈鹿走路的姿势,熊猫吃竹子的方式等等。
● 以动物脚印为主题的图鉴非常少见,即使是大人读起来也很有趣。为了采集动物的脚印,一定费了很大的工夫吧。从封底印度犀脚印的制作过程,体会到了创作者的用心。毕竟大型动物不像宠物,一般人都没有机会见到它们的脚底。读了这本书,你眼中的动物园会更有趣!
● 读了这本书,才第一次知道动物的前足和后足的区别,因为前后足的作用不同,所以形状也不同。这本书不仅有插图,还有动物脚底的照片,加上实物等大的脚印,是对动物脚印全方位的解读。
真菌:地球分解者 豆瓣
作者: [美]布里特·艾伦·邦亚德 译者: 陈伟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3
【好看但有毒 隐秘而伟大】
🏆原版荣获ACRL权威杂志《Choice》2022年“年度杰出学术著作”奖
《真菌学》杂志创始人执笔,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出品,中国国家地理·图书倾力引进
随书附赠4张菌类科普明信片
【本书包含】
🍄所有关于真菌的重要基本事实
“蘑菇怎么 哪里都有,什么样的都有?”
“蘑菇为什么一夜之间就 长出来了?”
“真菌是动物吗?是植物吗?”
“有毒、致幻、发光、精神控制……真菌怎么什么都会?”
已命名的真菌约有10万种,据估计,真菌的种类可能超过150万种。
本书讲述了42种真菌的故事,以专业的语言,展示了真菌的自然特征、演化历程、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被影响的人类历史,详细、准确、系统地展示了一个隐秘又伟大的菌物王国。
🍄真菌主宰着一切
云南必吃、抗生素、治疗抑郁、做牛仔裤、生物燃料……
剧毒、模仿植物、破坏木材、入侵物种……
从人类餐桌上的美味,到植物的菌根;从腐生生物,到共生生物;从毒性极强的毒鹅膏,到能用于治病的致幻蘑菇……不只讲物种知识,更深入地揭秘地球生物间的互联关系。
作为自然界的互联网,真菌每时每刻都在我们身边,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生命都是相互关联、互为因果的,支撑这些联系的就是真菌。本书将会讲述真菌在漫长的历史中如何影响人类生活,也提示所有人:在未来,真菌仍然至关重要。
🍄一本优质科普书应有的品质
科普编辑、一流学者、专业摄影
强大且专业的创作团队,区别于常见的图鉴类百科,本书不仅包含基本知识,更有前沿研究成果,以及真正专业的菌类摄影作品。作者拥有多年科普写作经验,长期活跃在各种电视节目、媒体中向大家介绍真菌。在神秘的真菌学和大众好奇心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2025年5月11日 已读
我想只有关于真菌的书才能让我同时发出超级恶心又超级漂亮的感叹!多神奇!书里还送了很漂亮的明信片呢。了解了毒蘑菇可能会有多毒之后我对吃蘑菇早就没了兴趣,但是看看多样的真菌,它们化腐朽为新生的本领,让我赞叹不已。
从想看这本,到买书,到转运,再到等待几个月书抵达我身边,到我睡前翻几页舍不得读完。真开心啊,可以买书书了,我以后要多买真菌的书🥳
博物 吃完杂粮 生物 真菌 科普
美丽的螺旋 豆瓣
作者: [美]乔伊斯·西德曼 著 / [美]贝斯·克罗姆斯 绘 译者: 范晓星 新星出版社 2014 - 4
蜗牛的壳,圆蛛结的网,向日葵的花盘,潮汐的漩涡,甚至是人的耳蜗……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自然界中有许许多多的东西都是呈螺旋形存在的。螺旋这种形状为什么如此常见?它有什么作用?作者用精炼优美的诗文,极富韵味的刮版画,将螺旋世界的美丽与奇妙展现在我们眼前,带我们感受蕴涵于大自然中的无限美感与力量。
二手世界 豆瓣
Secondhand: Travels In The New Global Garage Sale
8.4 (5 个评分) 作者: [美]亚当·明特(Adam Minter) 译者: 王小可 / 曹易佳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1
编辑推荐
★ 前彭博社驻上海记者,因《废物星球》而广受赞誉的作家亚当•明特又一力作
★ 《书单》《出版人周刊》《自然》《科学》《图书馆杂志》等多家媒体重磅推荐
★ 作者历时4年,横跨五洲四洋,用职业记者的敏锐视角,通过生动的故事、触目惊心的数据全方位讲述全球旧货市场现状
★ 当你把不要的东西放在二手商店,它们会去哪儿?当你离开这个世界,你留下的东西会经历什么?我们为什么要持续不断地买买买?如何构建一个没有冗余的未来?深刻拷问现代消费型社会主导下人的购买欲望
★ 囤积狂、二手物品爱好者、环保主义者必读
----------------------------
当你把一盒不要的东西扔在当地的旧货店时,这些东西的去向如何?
本书作者亚当·明特横跨五洲四洋,对全球知名回收公司与旧货市场进行了田野考察式的跟踪采访,探寻二手商品的前世今生,为读者描绘了一幅二手世界的宏观图景。
跟随作者的足迹,我们将认识形形色色的二手回收机构、个体与理念,从美国古德维尔旧货店到非洲加纳的阿博布罗西,从日本整理大师近藤麻理惠的“怦然心动”整理法到BOOKOFF的“让旧书在书架上重获新生”的服务理念,从马来西亚阿马广场上的跳蚤市场摊贩再到星牌抹布厂的威尔森,涉及形形色色的二手贸易从业者和令人感慨抑或震撼的精彩故事。
我们还会发现那些被我们捐给慈善机构或者卖去二手店的东西,很可能穿越整个国家,甚至半个地球,来到地球的另一端,来到渴望这些东西的地方和人们的手中。即使在这个重视崭新、闪亮的物品的时代,二手物品依然占有一席之地,它为我们带来娱乐,帮助我们创造财富,满足我们的需求,并且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的方式。
2025年4月28日 已读
补标。
浪漫亦是有浪漫的地方,“当拥有的东西失去时,一种更深层次的伤感会随之而来。你失去的不仅仅是情感。你失去的是你自己”。不过这里面随处可见把锅推到中国制造业纺织业兴起导致产品质量变差浪费增多,拜托一个巴掌拍不响好嘛,喜新厌旧的消费者是哪里的咧?另外呢对于有些美国和日本的消费者,麻烦搞搞清楚,环保是意味着“你”物尽其用,而不是“你”疯狂买新东西满足物欲然后用旧了闭眼交给goodwill幻想出这个东西在“别人”那里重复利用。就,这里面对与环保和重复利用的期待可能还比不上“你看我的生活多好我用旧不要的东西还有人当宝”的优越感。脸被打得啪啪响,可别着急立牌坊。
可悲我最后读出来什么呢,希望物件被重复利用,那么最实际的办法是,其实是希望这个世界上永远有一部分人非常穷。哎。
商业 无工作游民 社会 科普 美国
人类简史 豆瓣
Sapiens: The Pillars of Civilization
作者: [以色列]尤瓦尔•赫拉利 / [比利时]戴维•范德默伦 编者 译者: 王卉 中信出版集团·见识城邦 2021 - 10
《人类简史》系列知识漫画,改编自《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由作者尤瓦尔•赫拉利教授携手比利时漫画艺术家戴维•范德默伦、法国插画家达尼埃尔•卡萨纳韦,共同精心创作。系列漫画的场景化表达,脑洞大开的虚构故事和一个个像段子手一样的可爱角色,像一部纸上漫画电影,带你穿越人类由古至今的史诗历程。
《人类简史:文明的支柱》是继《人类简史:人类的诞生》之后系列知识漫画的第2部。书中,我们将继续跟随尤瓦尔、佐伊、萨拉斯瓦蒂教授、辛迪和比尔、洛佩兹警探还有虚构博士,探索“农业革命”是如何改变人类社会的。小麦在人类历史上的地位究竟有多么重要?战争、饥荒和不平等,都是怎么出现的?如果1.2万年前人类没有从游牧者转变为定居者,我们会不会过得比现在更幸福?
是人类驯化了小麦,还是小麦欺骗了人类?
“农业革命”会不会是史上最大的骗局?
知道过去究竟发生了什么,才会明白我们为什么是现在的样子。
有趣、有料还有品的《文明的支柱》将像第一部《人类的诞生》一样继续颠覆你的认知,带来更多惊喜!孔子、浮士德、汉谟拉比国王,还有《乱世佳人》的女主角郝思嘉都来到书中,快让我们一起加入这场历史的狂野之旅吧!
编辑推荐:
1. 改编自全球畅销书《人类简史》,用漫画讲述人类历史的全科知识。
《人类简史:文明的支柱》知识漫画改编自全球畅销2100万册、“文津奖”获奖图书《人类简史》。本书是对《人类简史》的全新视觉化改编,脑洞大开的漫画故事融合历史+生物+物理+化学+社会学的全科知识,犹如观看一部纸上漫画电影。
2.《人类简史》作者尤瓦尔·赫拉利携手全球知名漫画艺术家,跨界打造知识+视觉的盛宴。
尤瓦尔·赫拉利携手两位知名漫画艺术家,共同精心创作了这部精美宏大的系列知识漫画。尤瓦尔·赫拉利的机智问题,法国漫画家的高级画风,比利时漫画艺术家扣人心弦的跨界演绎,让这部知识漫画成为惊艳之作。
赫拉利教授说:“我很高兴能在这个项目上与戴维和达尼埃尔合作。他们的才华和专业知识将有助于把智人的想法传播给新的受众,其中包括大量新的剧情反转、笑话和惊喜。”
3. 《人类简史》知识漫画,是一次狂野的历史穿越之旅。
尤瓦尔·赫拉利化身为漫画人物角色进入书中,作为向导,邂逅爱上当的浮士德和狡猾的梅菲斯特,探望在农业革命中艰难生存的原始人夫妇辛迪和比尔,吐槽“神圣”的汉谟拉比国王,与孔子探讨“和谐社会”的意义,全程不断碰撞出人意料的思想火花。
4. 精致、高级的欧漫画风。
《人类简史》知识漫画布局巧妙、画风精美,分镜设计与文字配合,是知识读物,也是艺术佳作。
5.《人类简史》知识漫画,给孩子影响一生的睿智世界观。
《人类简史》知识漫画是尤瓦尔·赫拉利世界观的再次精彩传达——农业革命其实就是一场骗局;智人从游牧者转变为定居者,更努力地工作,却没有得到更好的生活;法律、政治、社会秩序,都是人类凭空想象出来的;战争、饥荒、疾病和不平等很可能都是这些虚构概念引发的后果。
推荐:
以史学家的积淀,哲学家的思维,科学家的理性,总览人类从10万年前看似不起眼的动物到主宰世界的上帝的发展史。这是一部宏大的人类简史,让人类重新审视自己。
——国家图书馆“文津奖”
《人类简史》能够爆炸性地跻身国际畅销书的行列,原因很简单。它解决的是历史和现代世界比较大的问题,而且是用令人难忘的生动的语言写成。你会喜欢的。
——贾雷德·戴蒙德(社会学家、《枪炮、病菌与钢铁》作者)
《人类简史》这本书之所以如此有趣并具有挑衅性,是因为它是一个浓缩的、全面的历史,它讲述了一些核心的东西,这些东西使我们得以建立本以为是理所当然的非凡文明,但这并不是既定的。这本书让你对我们在地球上的经历之短暂有了一种洞察。
——巴拉克·奥巴马(美国前总统)
尤瓦尔·赫拉利以一种平易近人的方式讲述我们的历史,你读起来就很难放下……我向所有对我们物种的历史和未来感兴趣的人推荐这本书。
——比尔·盖茨(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基金会主席)
如果要推荐一本书,我就推荐这本。《人类简史》跳出了人类中心主义的圈子,从更广的视野阐述了人类从一个普通物种的智人,通过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和科学革命,一步步走到今天的统治地位。它让我们以一种新的视角审视我们人类自己,审视我们的地球。
——林建华(北京大学前任校长)
我以前说过,将来也会说,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简史》真的让人心旷神怡!它几乎改变了我看待事物的方式。我非常认可这本书。
——克里斯·埃文斯(知名演员、“美国队长”,《复仇者联盟》主演 )
尤瓦尔·赫拉利是我喜欢的作家和思想家之一。他讲述人类历史和展望我们未来的方式,将让你大吃一惊。
——娜塔莉·波特曼(知名演员,《这个杀手不太冷》《黑天鹅》主演)
中国第一套儿童情景百科 豆瓣
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 2013 - 6
中国第一套儿童情景百科——最棒的科普启蒙读物!《中国第一套儿童情景百科》是一套有趣的纸板书,共26册,非常适合5岁以上的儿童,内容涉及广泛:从宏观的宇宙、地球,到日常生活中需要去到的各种职能场所,比如邮局和飞机场;从丰富的人文知识到与人类息息相关的环境气候;有动物们的有趣故事,以及人们和动物们之间的精彩故事,也涉及到建筑工地和地下的管道世界;有人类身体的故事,也有宝宝诞生的过程,等等。书籍的作者都是德国有名的科普作家,擅长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去讲述复杂和相对专业的内容,能够启发和引导好奇心强的儿童去发现和探索,更能进一步培养儿童对于自然世界和人类社会的兴趣。
全套共有300个大情景,内含910个神奇的小翻页。每一对开解答一个简单的问题,处处都藏着神奇的藏画,小读者可以通过抠开小翻页来了解一些小知识点,更有一些互动小元素,比如走迷宫等小游戏,能让小读者充分体会阅读与发现的乐趣。整套书全部采用色彩鲜艳、生动可爱的手绘插图,更有藏在图片下的小秘密,非常能够吸引小读者的眼球。
2025年3月23日 已读
我在图书馆翻的应该是这本。要是能再详细点就更好了。不过之前不知道哪个家长带的小孩没素质,把很多翻页都撕掉了,影响阅读体验。你撕书撕你自己家书去啊。
VancouverLib 儿童 图书馆 漂在加拿大 科普
The Coming Wave: Technology, Power, and the Twenty-first Century's Greatest Dilemma Goodreads 豆瓣
作者: Mustafa Suleyman Crown 2023 - 9 其它标题: The Coming Wave
A warning of the unprecedented risks that AI and other fast-developing technologies pose to global order, and how we might contain them while we have the chance—from a co-founder of the pioneer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ompany DeepMind

We are approaching a critical threshold in the history of our species. Everything is about to change. 
 
Soon you will live surrounded by AIs. They will organise your life, operate your business, and run core government services. You will live in a world of DNA printers and quantum computers, engineered pathogens and autonomous weapons, robot assistants and abundant energy. 
 
None of us are prepared.
 
As co-founder of the pioneering AI company DeepMind, part of Google, Mustafa Suleyman has been at the centre of this revolution. The coming decade, he argues, will be defined by this wave of powerful, fast-proliferating new technologies. 
 
In The Coming Wave , Suleyman shows how these forces will create immense prosperity but also threaten the nation-state, the foundation of global order. As our fragile governments sleepwalk into disaster, we face an existential unprecedented harms on one side, the threat of overbearing surveillance on the other. 
 
Can we forge a narrow path between catastrophe and dystopia?
2025年3月19日 已读
这颠过来呀倒过去的,感觉科技的进步-->礼崩乐坏。普通人看看就行,对独裁的决策者来说,凭着书里讲的要他contain这些技术,说服力不够。
Libby 图书馆 漂在加拿大 科技 科普
万物比比看:认识我们的世界 豆瓣
My First Book of Comparisons
作者: [英] 克莱夫·吉福德 著 / [葡] 安娜·塞沙斯 绘 译者: 王达威 漓江出版社 2021 - 4
巧用科学对比法的儿童认知绘本,为孩子打开初识世界万物的窗口;
20个精彩章节,从深海到太空,从远古到当下;
轻松掌握“高矮轻重长短”等抽象概念;
培养孩子的认知力、观察力、思维力
◎ 编辑推荐
☆著名英国科普作家及葡萄牙先锋插画师合力创作,作者屡获国际大奖。
科学性与趣味性兼备的儿童科普绘本,英国著名作家倾心创作。作者作品曾荣获2014年度英国皇家学会青少年图书奖、2019年度蓝彼得非虚构图书奖、史密森学会奖、美国纳帕奖金奖、塞恩斯伯里图书奖等众多奖项。作品曾被翻译为多种语言出版,广受好评。
☆科学实用的对比认知法,意想不到的趣味例子,轻松了解各类抽象概念。
用对比的方法,把抽象的概念变得简单清晰、容易理解。让孩子轻松理解长度、高度、重量、距离、时间等概念。来比一比航天飞机和黑白兀鹫的飞行高度、深海挑战者号和南象海豹的潜水深度、美洲狮和人类的跳跃高度……还有更多意想不到的趣味对比!
☆20个精彩主题,广阔的知识面,为孩子打开初识世界万物的窗口。
威风的恐龙、巨大的机器、离奇的气象、高耸入云的建筑,还有大自然的奇妙景观、广阔的太空和人类自身。丰富精彩的主题、生动有趣的知识、亮丽活泼的插图,为孩子打开初识世界万物的窗口。
☆插图活泼而不失严谨,知识竞答板块引导孩子主动思考,培养孩子认知力和思维力。
大量精彩手绘插图,不仅能带来轻松愉悦的视觉享受,更能直观体现出不同事物的对比结果,让孩子的认知过程更轻松。部分章节设有特色知识小竞答板块,引导主动孩子观察、思考、辨识。
◎ 内容简介
本书是儿童科普绘本。运用对比的方法,带领孩子探索许多有趣的事物,包括神奇的动物、巨大的机器、高耸入云的大厦,还有大自然的奇妙景观、广阔的太空和人类自身。通过对比,孩子能够更好地注意到两种事物之间相同或不同的地方,从而了解事物的高度、重量、速度等。
本书涉及主题广泛,内容丰富有趣,能够在引起儿童的阅读兴趣同时,为他们提供丰富多彩的科普知识。书中还设有知识小竞答板块,引导孩子主动思考,培养孩子的辨识能力和分析能力。
◎ 媒体推荐
克莱夫·吉福德以他的非虚构类书籍的质量和准确性而闻名,也曾被提名并赢得了许多奖项。本书插图鲜亮,内容便于儿童阅读,是一本非常有趣、有价值的书。书中提出的观点是通过比较事物来了解它们。
你很少能看到地球上最大、最高和最长的生物出现在同一页纸上,也很难理解不同的生物跑得有多快。难怪你永远抓不到你的宠物猫——它们跑得比人类更快!而且,你可能也不知道猫体内的水分比狗少!
本书涵盖的范围从季节变化,到飞向高空的动物和交通工具,强大的机器和微小的生物,还有其他很多内容。我相信很多孩子都会从中获得阅读的乐趣,同时也会学到很多东西。——爱阅读(儿童图书推荐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