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斯宾诺莎与政治 豆瓣
Spinoza et la politique
作者: [法] 艾蒂安·巴利巴尔 译者: 赵文 西北大学出版社 2015 - 1
艾蒂安·巴里巴尔是当今法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曾是法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代表阿尔都塞的学生和最重要的合作者。本书对欧洲哲学史传统中重要的唯物主义代表斯宾诺莎的几大基础文本做了细致的解读,力图呈现出斯宾诺莎与现代革命思想之间的深刻联系,特别是提供了阿尔都塞学派自身的知识密码,既是阿尔都塞学派政治哲学史研究的代表作品,也开创了当代左翼思想家解读斯宾诺莎的先河。
在哲学与艺术之间(全新修订版) 豆瓣
9.1 (7 个评分) 作者: (法) 吉尔·德勒兹 (Gilles Deleuze) 译者: 刘汉全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0 - 4
为什么要收录这些几乎长达二十年的访谈文字?有时候,一些发声持续了如此长的时间以至于我们不知道它们是否仍然是斗争的一部分,或是已经和解。诚然,哲学与对时代的愤怒不可分离,但它同样也给我们带来了安宁。
哲学不是一种强权。宗教、国家、资本主义、科学、法律、舆论、电视这些都是强权,但哲学不是。哲学内部会有大的斗争(观念论与实在论,等等),但这些都是欢笑之争。因为不是强权,哲学不能对那些强权发动战役,而只能对它们发动一场没有战役的战争,一场游击战。哲学不同强权讲话,哲学没有什么要说的,也没有什么要与之沟通的,它只是在发声。那些强权不满足于只是外在的,它们同样贯穿于我们每一个人身上,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处于不断的发声和与自己的游击战之中——这就是哲学的用处。
Intensive Science and Virtual Philosophy 豆瓣
作者: Manuel Delanda Bloomsbury Academic 2013 - 4
First published 10 years ago, Manuel DeLanda's Intensive Science and Virtual Philosophy rapidly established itself as a landmark text in contemporary continental thought. DeLanda here draws on the realist philosophy of Gilles Deleuze to the domain of philosophy of science. As well as contemporary philosophical insights, the book also tackles new developments in geometry, complexity theory and chaos theory to bring new insights to our understanding of a scientific knowledge liberated from traditional ideas of essence. Now available in the Bloomsbury Revelations series, this edition includes a new preface by Delanda, revisiting the themes of his book ten years on.
Reconsidering Historical Epistemology 豆瓣
作者: Matteo Vagelli Springer 2024 - 7
This book explores the key conceptual stakes underpinning historical epistemology. The strong Anglophone interest in historical epistemology, since at least the 1990s, is typically attributed to its simultaneously philosophical and historical synthetic approach to the study of science. Yet this account, considered by critics to be an unreflective assumption, has prevented historical epistemology from developing a clear understanding and definition, especially regarding how precisely historical and philosophical reflections on the sciences should be combined. Thus, this book uniquely analyses how the problems and tensions inherent to the “contemporary” phase of historical epistemology can be clarified by reference to the “classical” French phase. The archaeological method of Michel Foucault, which draws on and transforms fundamental insights by Gaston Bachelard and Georges Canguilhem, is used to exert an enduring influence on the field―especially through the work of Ian Hacking and his philosophical cum historical analyses of “styles of scientific reasoning”. Though this book is of great value to academic specialists and graduate students, the fact it addresses questions broad in scope ensures it is also relevant to a range of scholars in many disciplines and will provoke discussion among those interested in foundational issues in 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science.
扎根 豆瓣 谷歌图书
作者: [法] 西蒙娜·薇依 译者: 徐卫翔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4 - 7 其它标题: 扎根:人类责任宣言绪论
如果把人比作一棵树,那么这棵树不仅需要阳光、水分、大地的滋养,还需要自由、责任、荣誉、平等、秩序、集体等供灵魂成长、发育的养分。只有如此,这棵树才能有茁壮的根系,才能健康地成长。一个人通过真实、活跃地参与某一集体的生存实践而拥有一个扎根的状态。但是战争、饥荒、贫穷、疾病、失业、异化的教育等等都会切除人们的根系,使人处于拔根的状态。
本书写于薇依生命的最后一年,是她应戴高乐自由法兰西内务部之约,为法国光复后如何进行建设而写的一份报告。面对被战争拔根的法国人,薇依针对当时的各种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思考。战后的法国该如何建设,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党派、法兰西民族该如何扎根,薇依用激情澎湃的文字,给出了她的答案。
在时间中思考 豆瓣
作者: [美] 苏珊·格拉克 译者: 冯翔 / 孙小淳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24 - 5
本书精心挑选了柏格森的两部著作《论意识的直接材料》与《物质与记忆》进行阐述,对柏格森的思想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本书探讨了柏格森的生平、主要思想以及后来的哲学家对柏格森的解读。通过对柏格森所处时代的科学发展背景的探讨,作者首次揭示出柏格森的思想演变与他所处时代的科学发展的关系。柏格森在这两本书中逐渐发展出了他与众不同的时间概念,这个时间概念不是指的物理或科学时间,而是生命体的时间,也就是生命。柏格森哲学对其后的后现代哲学、当代的文学艺术理论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书则言简意赅地用较短的篇幅展现了这—影响。
圣经、新教与自然科学的兴起 豆瓣 谷歌图书
The Bible, Protestantism, and the Rise of Natural Science
9.0 (8 个评分) 作者: [澳]彼得·哈里森 译者: 张卜天 商务印书馆 2019 - 3
理解科学与宗教的关系对于深入理解西方近代科学的兴起或科学革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彼得·哈里森是目前研究科学与宗教关系的顶尖学者,在这本书中,他考察了圣经在自然科学的兴起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显示了圣经的内容,尤其是它被诠释的方式,对公元3世纪到17世纪的自然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近代科学的兴起与新教处理文本的方法有关,这种方法宣告了中世纪象征世界的结束,为科学地研究自然和用技术开发自然确立了条件。
人的堕落与科学的基础 豆瓣
作者: [澳]彼得·哈里森 译者: 张卜天 商务印书馆 2021 - 3
本书为科学知识提供了一个以宗教为基础的解释,作者哈里森展示了16世纪和17世纪出现的研究自然的方法是如何直接从神学的讨论中得到启发,其内容关于人类的堕落以及精神和感官在多大程度上受到了原初事件的破坏。他认为,科学方法*初是作为改善人类罪行造成的认知损害的技术而设计的。现代科学在诞生之初就被定义为一种重新获得亚当关于自然的知识的方法。与通常认为科学与宗教冲突的观点相反,哈里森认为神学上的考虑对科学方法的构建至关重要。
哥白尼革命 豆瓣
The Copernican Revolution:Planetary Astronomy in the Development of Western Thought
作者: 托马斯·库恩(Thomas S. Kuhn) 译者: 吴国盛 / 张东林 2020 - 10
《哥白尼革命》是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Thomas S. Kuhn,1922-1996)的代表作之一,是其部著作,也是其影响大的《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的姊妹篇,《科学革命的结构》中的核心观念——“范式”及科学增长模式——在本书中均有雏形。 本书脱胎于库恩在哈佛大学讲授的科学通识课,它不仅准确地详述了许多天文学概念和技术性细节,还以大量篇幅描述了哥白尼革命各个发展阶段的社会文化背景,将科学的内部史和外部史自然地结合在一起,突出了哥白尼革命多元性的结构和意义。
近代科学在中世纪的基础 豆瓣
作者: [美]爱德华·格兰特 译者: 张卜天 2020 - 6
本书是一部经典的科学史著作。它考察了中世纪科学的成就,并从哲学、宗教、体制等方面令人信服地表明,与流行的看法相反,近代科学并非源于16、17世纪的科学革命,而是植根于古代和中世纪。有四种关键因素使中世纪欧洲为新科学做了准备:(1)希腊-阿拉伯的自然哲学著作于12、13世纪被译成拉丁文;(2)中世纪大学的发展;(3)基督教面对世俗学问所作出的调整;(4)亚里士多德自然哲学的转变。本书语言流畅,内容平易,适合对科学史和西方文化史感兴趣的人士阅读。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互动 豆瓣
8.9 (7 个评分) 作者: [美] I.伯纳德·科恩 译者: 张卜天 商务印书馆 2016 - 11
科学革命的一个成果是,人们开始设想一种研究政府、个体行为和社会的社会科学,其运作方式能与新兴的自然科学相媲美。这样便启动了这两个领域之间漫长而复杂的双向互动,时至今日仍然影响着学术和公共政策。本书从科学史的视角考察了自然科学在概念、原理或方法上对社会科学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科学革命时期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关系,为这个鲜有人问津的学术领域提供了重要资料。
以科学史的眼光重新审视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关系,通过丰富的历史细节展现了现代自然科学在概念和方法上对社会科学产生的巨大影响,并引发我们思考二者真正意义上的“互动”。
——李猛,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谈物质世界和社会世界各自是什么的著作很多,谈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互动的著作很少,像这样的经典就更少。
——朱天飚,浙江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教授、常务副院长
Bergson 豆瓣
作者: F.C.T. Moor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8 - 8
This is a book about the philosophy of Henri Bergson (1859-1941) which shows how relevant Bergson is to much contemporary philosophy. The book takes as its point of departure Bergson's insistence on precision in philosophy. It then discusses a variety of topics including laughter, the nature of time as experienced, how intelligence and language should be construed as a pragmatic product of evolution, and the antinomies of reason represented by magic and religion. This is not just another exposition of Bergson's work. It offers an account of why Bergson commanded such a massive reading public in his own day and why he deserves to be read now. Written in a terse and clear style, this book will prove appealing to teachers and students of philosophy, cognitive science, psychology, religious studies and literature.
知识机器 豆瓣
The Knowledge Machine
作者: (美)迈克尔·斯特雷文斯 译者: 任烨 2022 - 7
“《知识机器》是继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1970)之后最重要的科哲成就。”
——刘闯(复旦大学、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
关注科学变革人类社会的强大力量
当代哲学家的深刻回顾与新思考
纽约大学教授、古根海姆奖得主迈克尔·斯特雷文斯新作
尹烨、江晓原、田涛、万维钢 倾情推荐
-
科学为什么如此强大?
科学为什么在人类历史上来得如此之晚?
是什么铁律在统治和支配着科学?
这本书要回答的,就是以上问题。作者回顾了科学诞生和发展的历史,对哲学家的思想及研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提出了统治科学的“铁律”。在这本书中,他对两千年间多位杰出的思想家、科学家进行了栩栩如生的刻画,也用生动的笔触和形象的比喻带领读者走到许多个科学争辩的历史现场,还原了科学工作的真实面貌,呈现了一场细致入微的科学与思考的探索之旅。
斯特雷文斯将近现代科学称作“知识机器”,它是能够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变革的机器,能够不断创新并且具有实证性。通过对科学历程的梳理,斯特雷文斯向我们揭示,科学家绝非毫无偏见或者私心的完人,但在科学铁律的约束下,他们自发地把偏见与私欲排除在了科学实证研究的范围之外,在科学争论中,一切都按照游戏规则来。这正是《知识机器》中所揭示的,是解释的铁律造就了近现代科学,并令这一知识机器以如此大的能量持续改造人类社会及文明。
如今,面对全球气候问题、肆虐的流行病等种种问题,我们人类尤其需要来自知识机器的建议。对此,作者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重视和赞扬知识机器,给予它成长所需的自主权”。
Science as a Process 豆瓣
作者: David L. Hull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0 - 5
"Legend is overdue for replacement, and an adequate replacement must attend to the process of science as carefully as Hull has done. I share his vision of a serious account of the social and intellectual dynamics of science that will avoid both the rosy blur of Legend and the facile charms of relativism. . . . Because of [Hull's] deep concern with the ways in which research is actually done, "Science as a Process" begins an important project in the study of science. It is one of a distinguished series of books, which Hull himself edits".--Philip Kitcher, "Nature"
朝霞 豆瓣 谷歌图书
作者: [德] 弗里德里希·尼采 译者: 田立年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0 - 5
本书是尼采的重要作品之一。《朝霞》1881年问世,1887年新版并附有一篇前言,它在著作史上位于《人性的,太人性的》第二部分(1880)与《快乐的科学》(1882)之间。《朝霞》分为五卷,每卷分为长短不同的节,少只有一两行,多则一两页,甚至偶尔长达三页以上。该书比较详细的部分,特别是前三卷,有点像随笔式的短文,其思想素描与其说是巨细无遗的不如说是钩玄提要的。在接下来的讨论中,特别是在第四卷中,每段要更短一些,带有圣经经文的思想风格。寥寥几个句子甚至单独一个句子构成浓缩的和凝练的格言,好像压缩甚至过度压缩的短文。
The Scientific Image 豆瓣
作者: Bas. C. van Fraasse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USA 1980 - 10
In this book van Fraassen develops an alternative to scientific realism by constructing and evaluating three mutually reinforcing theories.
蒯因著作集(第5卷) 豆瓣
作者: 涂纪亮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 - 1
本书共6卷,大致按年代顺序编辑而成。但出于各卷篇幅方面的考试,有时也打破了这种顺序。
第1卷收入两部论著:《威拉德·范·奥曼·蒯因自传》和《数理逻辑》
第2卷收入两部论著:《逻辑方法》和《本体论的相对性及其他论文》
第3卷收入两部论著:《集合论及其逻辑》和《逻辑哲学》
第4卷收入三部论著:《从逻辑的观点看》、《指称之根》以及《语词和对象》
第5卷收入两部论著:《悖论的方式及其他论文》和《信念之网》
第6卷收入四部论著:《理论和事物》、《一些离奇的想法——一部不连贯的哲学辞典》、《真之追求》、《从刺激到科学》
以上6卷收入了蒯因的绝大部分逻辑论著和哲学论著,只有少数论著未收入。
论隐秘的上帝 豆瓣
8.0 (7 个评分) 作者: (德) 库萨的尼古拉 译者: 李秋零 商务印书馆 2012 - 6
库萨的尼古拉(1401—1464),中世纪哲学向近代哲学过渡的一位重要代表人物,研究过法学、神学、哲学、数学。本书是库萨的尼古拉重要的四篇论文的结集,被公认是“否定神学”的珍贵文献。库萨依循否定的方式去论述“隐秘的上帝”:上帝“既非被称道,也非不被称道”,“既不是无,不是不存在,也不是既存在又不存在”;上帝也“不是真理”。“否定神学”的宗旨绝不是消极的否定,而是要通过否定去肯定上帝的一些“真相”。这一点在库萨的论文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从库萨的否定性论述中,时时透露出“隐秘的上帝”的一些肯定的信息。
正常与病态 豆瓣
Le normal et le pathologique
8.5 (8 个评分) 作者: [法] 乔治·康吉莱姆 译者: 李春 西北大学出版社 2015 - 1
一位哲学教授之所以对医学产生兴趣,并不一定是为了更好地认识精神疾病,也更不必然是为了进行某项科学训练。我们明确地希望医学成为人类一些具体问题的导引。对我们来说,医学是且仍将是处于几种学科交界处的一种技术或者艺术,而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科学。在我们看来,为了精确定位和清楚阐发我们所关心的两个问题,即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标准与正常的关系问题,就必须从直接的医学文化那里得到帮助。
——康吉莱姆
这个人(他的著作是严肃的)刻意而精心地固守在科学史的一个特定领域(它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混同于任何一个特定的学科),却莫名其妙地发现自己出现在了自己一直留意着不要卷入的讨论中。然而,抛开康吉莱姆,你就无法更好地理解阿尔都塞、阿尔都塞主义,无法更好地理解在法国的马克思主义者中所进行的一系列讨论;你也不可能领会像布尔迪厄、卡斯特、帕斯隆的独特之处以及让他们在社会学中引人注目的东西;你也会错过精神分析家的理论著作的整个方面,尤其是拉康的追随者们的著作。更有甚者,在有关1968年运动前后的思想的整个讨论中,我们很容易找到那些或近或远地受过康吉莱姆训练的人的位置。
——福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