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读库1605 豆瓣
7.3 (9 个评分) 作者: 张立宪 2016 - 11
本辑《读库》是2016年第五期,共包含六篇文章。
本辑头条《甘而可自述》,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徽州漆器髹饰技艺传承人甘而可的口述史,由王天兵老师整理。从木工、模型工、漆器学徒,到成功“下海”的古董商人, 再到挽救失传技艺的漆器大师,甘而可一路选择,一路转折。回忆之中他并没有过多地讲述劳作的艰辛,读起来感觉他更关注的是自己在人生各个阶段所做的努力——特别是困惑、思索、突破这样智力上的努力和收获,“这一波接一波的政治运动我们都经历了,对我的影响是我的书法水平提高了”。
作家艾苓写学生,总是白描之笔,像是无声的镜头在旁观着那些男孩和女孩。但文中的老师艾岺,又总是会伸出手温柔地介入学生的生活。在她看来,《非走不可的弯路》里的年轻人,都是挨过巴掌的云。而如果一朵朵的云回望过去的话,那些必须经历的弯路,都会变成云上镶着的灿烂金边吧。
“如果没有现代诗,没有从十三四岁就耽读现代诗的成长经验,我完全无法想象、不敢想象,当时存在于我心中和胸中的苦恼、反抗、叛逆,会把我带到哪里去。”在《诗的》一文中,杨照将自己的读诗经验,以及从诗中得到的启悟与安慰,和盘托与同样陷入成长困境的年轻人。随着浓烈的文字溢出的是他一直存于内心的对现代诗的感激之情。
朱石生的《天花旧事》完整呈现了人类与肆虐全球近三千年的天花病毒的搏斗史,着重讲述了将牛痘接种术推广至全球、造福全人类的爱德华•詹纳其人其事。这位平凡的乡村医生,让叱咤风云的拿破仑都无法拒绝其提出的“任何要求”。
随着制作人小岛秀夫的离职,曾给无数玩家带来欢乐与思考的《潜龙谍影》系列游戏也陷入前途未卜的命运。洪韵在《失落的乌托邦》中梳理了这一著名战术谍报游戏系列的脉络,为读者呈现游戏这种“第九艺术”所能达到的令人震惊的艺术性与深刻性。
最后一篇《圣主朝朝暮暮情》来自辛上邪,还原了唐玄宗李隆基一生的情事。短短篇幅,如一部微缩盛唐史,从情爱的角度让我们窥见开元盛世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一角。
2017年1月11日 已读
很差,什么老师写的文章,矫情我的牙都酸到了。
文化 读库
一日江户人 豆瓣
8.1 (15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杉浦日向子 译者: 刘玮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本书是日本第二代女漫画家代表人物、文艺漫画 大师杉浦日向子的巅峰之作,日本亚马逊网站销售冠军图书,重印28次,销售100万册雄踞榜首10年!
杉浦日向子(1958—2005年)生于东京,漫画家,作家,公认的江户风俗学权威。身为日本第二代女性漫画家代表之一,曾荣获日本最权威的漫画家协会奖和文艺春秋漫画奖。作品具有浮世绘的质感,其风格被称为“文艺漫画”。
江户时代是幕府将军的时代,是日本一个无与伦比的时代,而江户城作为东京的前身,又是这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之都,是日本最具情趣的历史名城。它几乎就是日本的代名词。杉浦日向子则被称为“从江户来的人”——代表着最正宗的日本文化。
书中有130幅生动有趣的手绘图,俏皮诙谐的文字,娓娓动人的逸闻趣事。日本江户民俗研究权威作家——杉浦日向子带你畅游日本最具风情的时代、最具风情的城市:古代东京——江户。为你细致入微地全面图解江户风情,揭开日本式情趣的渊源。本书作为内容丰富又实用的江户入门指南,详尽图解最具日本味道的江户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2017年1月23日 已读
没有期待的好,很多地方都是蜻蜓点水而不是说穿说透,总觉的差那么一点点。
历史 文化 日本文化 江户
半生为人 豆瓣
8.6 (33 个评分) 作者: 徐晓 同心出版社 2005 - 1
这本散文集是以写人为主的。书中所写的人物――赵一凡、周�英以及“今天派诗歌”群体中的芒克等人,是中国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涌现出的一批“新人”。在那个年代,这一群体所代表的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精神以及敢于怀疑的理性精神,使许多人着迷。作者试图以个人的经历为线索,记录下那个年代的人和事,借用帕斯捷纳克的话:生活――在我的个别事件中如何转为艺术现实,而这个现实又如何从命运与经历中诞生出来。
2017年1月23日 已读
写回忆写别人的可以给满分,只有写自己丈夫的那个心里的不平衡和委屈都跃然纸上。
人文 历史 回忆 散文 文化
卑微的套套 豆瓣
The Humble Little Condom: A History
7.0 (6 个评分) 作者: [美] 安妮·科利尔 译者: 姜玢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3 - 4
《卑微的套套:安全套进化史》作者安妮·科利尔采撷了人类历史上关于安全套这个小玩意儿的无数性感片段,以一种不露声色的幽默,展现了人类自古至今对于使用安全套的种种纠结心理,她通过神话传说、考古发现、历史文本、民间段子、小说诗歌、政治斗争、法律诉讼、道德辩论、商业贸易等不同切面,对这个小小的套套的历史做了全时空的建构。
2017年1月23日 已读
本书号称有趣,但我看来最有趣的就是那张封面了。本书总结可为:枯燥无缺乏味无聊。
冷知识 文化 闲趣
内山完造:魔都上海 豆瓣
作者: [日]内山完造 2014 - 6
内山完造1913年首次来华,以后在中国长期居住。内山完造是鲁迅先生的挚友,中国人民老朋友。自起汉名邬其山。1913年作为“大学眼药”本店——参天堂派驻上海人员,在上海居住达三十五年。在中国期间,内山完造与鲁迅先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更对中国社会有着深刻的体会。鲁迅先生曾在给内山完造的赠诗中提到,内山完造是“廿年居上海,每日见中华”。由于广泛接触大江南北多阶层的中国人,内山完造得以对中国有细致的观察和深入的了解;开书店,使内山完造得以博览群书;“漫谈会”的交流探讨,又使内山完造逐渐形成自己的中国观。本书反映了内山完造的中国观,它不是系统阐述性的论文,却通过中日日常生活的比较,相当深刻地揭示了中国人的国民性,颇有大家风范。
2017年1月25日 已读
内山完造的很多观点现在来看,也还是不过时的。比如说日本人是直线的,中国人是曲线的。
上海 人文 历史 文化 日本
沈从文说文物·书画篇 豆瓣
作者: 沈从文 重庆大学出版社/楚尘文化 2014 - 5
◆沈从文被迫放弃文学创作,后半生数十年文化、艺术、考古、鉴赏、收藏·文物研究的心血之作。
◆沈从文常年与文物为伴,结合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而总结出的经验,以及很多极有见地的观点,值得历史文化、文物爱好者借鉴。尤其是他从美学角度来品鉴,教会我们欣赏文物之美,这可说是文物鉴 赏、收藏的必读书,更是美学熏陶的必读书。
◆把中华几千年文物,借大家之眼,看一个遍。
◆美图美文,提点书画风格传承脉络,呈现中国古代书画神韵。
◆美图美文,大家经典之作,名家陆智昌设计,装帧典雅,既便携带,也宜珍藏。
◆我从这方面对于这个民族在一段长长的年份中,用一片颜色,一把线,一块青铜或一堆泥土,以及一组文字,加上自己生命作成的种种艺术,皆得了一个初步普遍的认识。由于这点初步知识,使一个以鉴赏人类生活与自然现象为生的乡下人,进而对于人类智慧光辉的领会,发生了极宽泛而深切的兴味。
——沈从文
著名文学大家沈从文1949年以后转行做了历史文物研究专家,把满腔爱与美的热忱投入到六千年间中华文物上,专注地和坛子、罐子、绸子、缎子打了近四十年交道,对文物的鉴赏和积淀的艺术观同样是大师级的。本书是“沈从文说文物”系列中的一本,收录了沈从文有关书画类的考古鉴赏文章。这些文章从传世书画名作出发,以小见大,如点将一般,将历代书画大家的风格提点评论,绘出一幅中国古代书画艺术风格流变图,见解独到,颇有启发。
面具下的日本人 豆瓣
作者: (日)金两基 译者: 田园,康庆玮 译 / 金文学 校 山东人民出版社 2011 - 4
《面具下的日本人》包括:日本人与“和”、“和”与个性的对立、适当和适宜、“和”的力学、韩国人与“和”、日本式的会议的特质、韩国人的纵向型崇拜、日本人的两张脸、繁荣的秘诀、慎言与朱子学、集团中的“和”、共同体的象征、有用的人、狭窄的日本、万世一系、国家和故乡棒球选手和“清水一家”、日本式的交际、调和的思考、正负零、二者肯定型思维方式、真心话和场面话、确实如此、对眼睛的信仰、腹艺空间、强颜欢笑、“事物”和“事情”、虚实之间、无的思想、自己不能作决定的日本人、内心的胜负、真心话在肚子里、腹艺的二重构造等内容。
2017年2月1日 已读
在日韩二世的学者的文章,颇具可读性。有些观点,非这种身份的人才能写的出来。
文化 日本 比较研究 社会
人类酷刑史 豆瓣 Goodreads
6.7 (9 个评分) 作者: 【美】马克·P·唐纳利 / 【美】丹尼尔·迪尔 译者: 张恒杰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2 - 11
马克·P·唐纳利编著的《人类酷刑史(解密文明面具下的可怖人性)》讲述了:几千年以来,人类想出很多巧妙而残忍的方法来对同类施加痛苦。这一可悲但似乎普遍的特征腐蚀着人类所追求的文明。尽管我们如今似乎对酷刑深恶痛绝,但是3000多年以来,它一直是整个欧洲和远东的大部分法律的组成部分。
《人类酷刑史(解密文明面具下的可怖人性)》探究了对各种各样惩罚、酷刑、逼迫和折磨方式的有计划使用。它带领读者走进古罗马的竞技场、中世纪地牢、宗教裁判所、宗教审判大会、女巫审判和最糟糕的监狱。这是一次令人震惊和使人信服的研究,揭露了拷打者和刽子手可耻的手段和动机,以及古往今来他们所干的令人发指的勾当。
2017年2月3日 已读
人的动物性很好的得到了体现,中外对于酷刑的工具不同,但得到的效果确是一样的。
历史 文化 文化史 社会
看名画的眼睛.1 豆瓣
8.0 (5 个评分) 作者: (日)高阶秀尔 译者: 范钟鸣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15 - 2
在这本《看名画的眼睛1》中,作者选择的15幅名画都是从文艺复兴到近代西方美术史的代表之作,在介绍画作本身含义及画家生平的同时,还力求把产生这些伟大杰作的西洋文化历史背景阐述出来,以此帮助人们从多个角度加深对这些优秀作品的理解和鉴赏。图文并茂的形式也让读者能更细致地观察这些画作的细微之处,仿佛就站在图画面前,亲眼品鉴传世佳作的无穷魅力。
2017年2月12日 已读
和中野京子的书相比,本书更侧重于专业性和艺术性,对八卦和故事性基本没有描述,因此可读性就差很多。
文化 绘画 艺术 艺术史
看名画的眼睛.2 豆瓣
7.2 (5 个评分) 作者: (日)高阶秀尔 译者: 范钟鸣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15 - 3
在这本《看名画的眼睛.2》中,作者选择的15幅名画都是从文艺复兴到近代西方美术史的代表之作,在介绍画作本身含义及画家生平的同时,还力求把产生这些伟大杰作的西洋文化历史背景阐述出来,以此帮助人们从多个角度加深对这些优秀作品的理解和鉴赏。图文并茂的形式也让读者能更细致地观察这些画作的细微之处,仿佛就站在图画面前,亲眼品鉴传世佳作的无穷魅力。
2017年2月13日 已读
本书的翻译初版于1987年,此次是30后的再版。相比较现在的译者,还是30年前的译者功底深专业知识丰富。相比较本系列的第一本,第二本偏重于印象派野兽派抽象艺术派的画作,选题有作者的喜好,但需要经过解说才能欣赏的美,本身就是一种缺憾吧。
文化 现代 绘画 美术 艺术
纵乐的困惑 豆瓣
The Confusions of Pleasure: Commerce and Culture in Ming China
8.4 (26 个评分) 作者: 【加】卜正民 译者: 方骏 / 王秀丽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 - 10
《纵乐的困惑》是著名汉学家卜正民的代表作,也是海外汉学的经典之作,曾获得2000年的列文森奖。
明中晚期的中国经历了一次经济变革,商业的蓬勃发展,促使社会、文化发生一系列的变化。明初朱元璋为小国寡民之乡一手打造的通讯网络,成了商业世界赖以成长的奠基石。人们追逐着时尚,享 受物质的愉悦。富商巨贾把手中真金白银,换作上流阶级的通行证。在明末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里,金钱似乎成了唯一的筹码,旧有的社会身份乃至道德的界线,都模糊得让人困惑。
卜正民凭借他那高超的叙事技巧,把官员、游人、外交使者、砖瓦匠、商人、纺织工人、妓女等各种人物及其故事串联成一幅幅生动的社会世相,同时保有学术写作的严谨与深刻,对明代文化、社会的洞见仍令人有所启发。
【编辑推荐】
★ 美国汉学最高奖项列文森奖获奖作品,著名汉学家卜正民的经典之作——史景迁、司徒琳、宋汉理等海外学者极力推荐,作者为中文版撰写全新序言。
★ 史家妙笔,随书附数十幅插图,生动再现明代三百年的文化变迁——既有大时代的宏观视角,也有小人物的人生遭遇,集生动叙事与严谨分析于一体,是了解明代社会文化的必读书。
★ 重估明代商业的历史角色,商品经济该为明朝的灭亡“埋单”吗?——阶级界线模糊,物质欲望膨胀,在晚明清初的士大夫看来,社会的种种道德堕落是商业发展造成的恶果。三百多年后再回望,我们或许会得出不一样的答案。
卜正民把明王朝那个捉摸不定的迷人世界,放入一个概念清晰的时间框架里,即使你不具备任何专业知识,也能畅读其中。本书记录了各色各样的明代人物与他们各色各样的问题,还有那个世界里的要物:砖与桥,市场、寺院与邮政,女性与时尚,印刷业,激情与征兆。本书把明代生活的全貌——这么一个活力澎湃的复杂体——展现出来,在英语世界里当属首见。
——史景迁
卜正民利用了各种各样的一手和二手材料,特别是他所熟悉的明清地方志、商人手册、路程指南,还从古籍里挑选出丰富的插图(大部分是明清时期),穿插在自己的平铺直叙中,把我们带入书中的世界,让我们确切体会到当时的日常劳作、旅游、消费,也让我们看到,在中华文明遭逢重大变化之际,那些财富新贵怎样惺惺作态,而上流阶层又处于怎样的焦虑状态中。
——司徒琳
2017年2月17日 已读
加拿大汉学家卜正民的作品,有借古讽今之嫌疑,当然关于这一点作者在前言也有提到。每个朝代都是农业文明开始,商业文明发展,贫富差距变大,天灾人祸公务员系统失去效率,战争来临,一切又回到原点。周而复始始而复周,现在还是没有摆脱这个轮回。
文化 明史
东瀛女史 豆瓣
作者: 谢鹏雄 山东画报出版社 2015 - 4
日本女性,以其源于自信与东方美德的妩媚、柔和、优雅、体贴、有礼的举止仪态,温婉的谈吐,为世界所瞩目,在日本也被特别地称为“大和抚子”。更有许多妇人在为人妻、为人母之余修得一身见识与风度气概。她们诚如陶渊明的《闲情赋》中所描述的“淡柔情于俗内,负雅志于高云”,令人怅望千古而不释于怀。
日本可说是母系社会思想延伸到中世纪的唯一国家,其女子情念之深、思想之美、行为之优雅,皆超乎想象。《东瀛女史》就日本历史上几十位杰出之女性,包括政治家、作家、诗人、舞妓、艺妓等,作轮廓性之叙述,考其生平,迹其才华,介绍其作品、诗文及重要作为,以见这些女才子对日本文学、文化思想及政治所产生之影响。另亦介绍少数男作家笔下女子的故事、遭遇,以显示日本男人的女性观,及其对女性的影响。
2017年2月18日 已读
说作者是什么学者什么专栏作家,但中文真是差的可以,连关系情节都讲不清楚,每章的人物都好像是从百度百科了copy下来的。
女性 文化 日本
被误解的日本人 豆瓣
作者: [日]野岛刚 2016 - 3
继《两个故宫的离合》及《谜一样的清明上河图》之后,日本作家野岛刚首部纯原创中文作品。
首部以“知日之书”为理念推出的图书,内容极具价值!
这部书有三个优点:绝对真诚,发人深思,有趣好读。
~~~~~~~~~~~~~~~~~~~~~~~~~~~~~~~~~~~~~~~~
如果你以为这是一本为日本人开脱的书,那你就错了。这是一位日本资深媒体人写给中国人的 书,全书并不在说理,而是用有趣的故事、真实的见闻、不曾听闻的史料,展示常识性的误读,书中既说日本人,也讲中国人。中国和日本,文化交往持续了很长时间,其历史超过一千五百年。政治和战争把中国和日本撕裂,发生在最近一百年里。而为了超越对立与纷争,减少误解,我们应该重新回到文化交流的原点,这正是作者创作的初衷。
~~~~~~~~~~~~~~~~~~~~~~~~~~~~~~~~~~~~~~~~~
内容介绍:
本书是首部以“知日之书”为理念推出的图书。这一理念,来自于老子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及周作人先生的提示:“中国在他独特的地位上特别有了解日本的必要与可能,但事实上却并不然……”作者为在中国读书界名声已开始鹊起的日本作家野岛刚,本书是他的首部随笔集。
《被中国人误解 的日本人》是书中的一篇,是难得的好文章。此文以切中要害的笔,剖析了日本人何以被中国人误解的原因。作者于此文中,又以恳切之心,希望这一误解如迷雾一样能被消除,中国人可以去接近日本人完全真实的面目。书中其它的文章,便是在作者这一愿望之下,由生活、社会、文艺、媒体及政治等诸方面来谈论日本人,而其中多个具体的话题,又将日本人与中国人和在一起来谈。本书的每篇文章都有趣,好读,却不乏深刻与新颖的见解。
四十自述 豆瓣
7.8 (10 个评分) 作者: 胡适 江西人民出版社 2016 - 5
胡适先生一生就写过这么一部自传。四十岁开始成圣。
【内容简介】
《四十自述》是胡适四十岁左右写的一部自传,他终其一生也只写过这一部自传。
在《四十自述》中,胡适详细记述了自己的身世,回顾了从幼年至青年的生活历程、求学经历,小到家长里短,大到民族命运,语言平实晓畅,娓娓述 说。不仅有以小说体追写的“我的父母的订婚”,感人肺腑的“九年的家乡教育”,还有“在上海”的艰辛求学、创办新学、留学前的堕落生活与重新振奋,更有对如何开始“讨论文学革命”的详尽叙述,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文学价值与史料价值俱佳的经典作品。
【编辑推荐】
胡适先生在《四十自述》的自序中说,“我们赤裸裸的叙述我们少年时代的琐碎生活,为的是希望社会上做过一番事业的人也会赤裸裸的记载他们的生活,给史家做材料,给文学开生路。”《四十自述》可谓是中国自传文学的“破天荒”之作。
本版《四十自述》以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亚东图书馆初版《四十自述》为底本,参校远东图书公司“自由中国”版修订,并收录胡适于1931年1、2月份在美国的 Forum 杂志上连载两期的英文自述“What I Believe”,呈现最真实全面的胡适自传。
【名人推荐】
要了解胡适,《四十自述》应是必读的第一本书。——唐德刚,历史学家、传记文学家
《四十自述》是进入胡适生命的第一把钥匙。——潘光哲,台北胡适纪念馆主任
20世纪是鲁迅的世纪,21世纪是胡适的世纪。——李慎之,哲学家、社会学家
错过胡适,中国错过了一百年。——熊培云,学者
2017年2月24日 已读
四十自述,好像没写到四十吧?另外开头写的像小说,中间写的像自传,后面写的是文学论文,这算早期白话文的混乱现象吗?另外,所谓自传,基本都是说自己好的,但我们更想看自己坏的不足的,可惜是没有。
人文 人物传记 传记 历史 文化
考古的另一面 豆瓣
作者: 郑嘉励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 - 6
本书是考古学著作中难得一见的趣味性非常浓厚的杂文集,综合了田野、读书、考古、历史、个人情感、生活体验等多种元素,共分五辑:观物、石语、冢书、行路、谈薮。题材多样,行文冷峻,情理兼具,自成一格。
2017年3月1日 已读
虽然有些文不对题,但确实是考古人写的文章,能做自己爱做的事情,写自己想写的东西,也算求仁得仁了吧。很多人生感悟和人生磨难,都是古人有过的,我们能做的不过是一再的重复。
人文 文化 社会 考古 随笔
囚徒、情人与间谍 豆瓣
Prisoners, Lovers, and Spies: The Story of Invisible Ink from Herodotus to al-Qaeda
作者: [美]马克拉奇斯 译者: 张哲 / 师小涵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6 - 7
这是一部关于阴谋、爱情、战争、魔法和奇迹的社会文化史。
哈佛大学科学史博士马克拉奇斯以翔实的资料追溯了从古希腊至今关于隐形墨水的惊心动魄的历史。从希罗多德笔下的木板覆蜡保密法到乔治•华盛顿的革命战争,再到间谍之战的殊死搏斗,隐秘的交流在历史长河中扮演了关键的角色。战争的结局、爱情的归宿以及无数政治领袖的命运都依赖于幕后的科学家。整部历史,精彩又神秘。
附录了在家自制隐形墨水的实验和配方,确保安全的情况下不妨一试,非常有趣。
2017年3月3日 已读
现在这个时代,隐形墨水估计最后的用途就是魔术师的道具了。很有意思的主题,但书却写的太没有意思了。
历史 文化
优雅地老去 豆瓣
作者: 渡边淳一 2013 - 7
渡边淳一的两性随笔和社会随笔《钝感力》《欲情课》《幸福达人》《在一起,不结婚》《优雅地老去》等在日本乃至亚洲影响甚大。本书在《白金Style》上连载时即引发热议,结集出版后更是掀起阅读热潮。渡边淳一耄耋之年提出的“熟年健康法”,倡导人们击碎对衰老的既成概念,挣脱“人生只能如此”的桎梏,不 自卑,不自负,也不羞怯,优雅地去跟人生谈恋爱。渡边一派的“活好后半生才是关键”“年老的性能优势”等全新生活理念,被读者誉为增强“爱力”、给健康加龄的良方。从现在开始,体会白金一代活法的精华,设计、享受你的晚年生活!
2017年3月3日 已读
渡边淳一嘛,所有的事情都能归结到性爱上。其他的,其他的重要吗?
两性 文化 日本 生活
爱欲日本 豆瓣
「色」と「愛」の比較文化史
作者: [日] 佐伯顺子 译者: 韩秋韵 新星出版社 2016 - 4
日语中本没有“爱”的概念。当“文明开化”的大门打开,基督教传入和现代化起步带来的困惑与阵痛也深刻写入男女关系中,人们不断定位着这份外来的“爱”。
佐伯顺子追寻着坪内逍遥、泉镜花、夏目漱石、樋口一叶等文学名家作品中情爱故事的轨迹,以生动的情境结合理性的笔触剖析近代日本性爱观之变化,带我们走近明治日本社会。
“色”是什么?
为何从神之圣域,堕落为人类肮脏欲望 的代言?
为何傲视凡夫俗子的游女,沦为世人唾弃的娼妓?
“爱”是什么?
是一夫一妻相敬如宾,还是消除彼此的完美融合?
终极之爱会引领我们走向至高无上的幸福,还是堕入万劫不复的残酷地狱?
尾崎红叶,坪内逍遥,森鸥外,泉镜花,夏目漱石,樋口一叶……
二十位近世文学名家笔下的痴男怨女
《金色夜叉》《性欲生活》《通夜物语》《心》《浊流》《煤烟》……
三十五本情爱故事中的爱恨纠缠
以理性之笔剖析文学表象下的幽微人心
以男欢女爱揭示日本现代化曲折历程
第20回 SUNTORY学艺赏 艺术·文学部门获奖作品
2017年3月13日 已读
现在的婚恋观,其实全部是采用的西方基督教背景下的内容,但原来东方的就没有用处吗?我深深的表示怀疑。
人文 历史 文化 文化研究 日本文化
拓跋史探(修订本) 豆瓣
作者: 田余庆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1 - 11
结束十六国纷乱局面的拓跋鲜卑,是怎样从落后状态乘时崛起,担当了开启北朝、从而孕育隋唐的历史任务?本书作者对这个问题作了回答。他以敏锐深邃的历史眼光,论证了拓跋在与代北乌桓共生的百余年中发育成长,并从此积累了经验和力量。拓跋珪用野蛮手段建立了残酷悖伦的“子贵母死”制度,暴力离散母族、妻族部落组织,巩固了拓跋君权和北魏政权,把拓跋部落联盟带进文明社会,完成了这一历史任务。
拓跋珪的野蛮手段使拓跋部落承受了巨大的精神痛苦,也留下后遗症,以致后人不知道把拓跋史诗中充满野性的历史素材如何剪裁成皇帝认可的国史。北魏国史大狱之兴及北魏史学不振,根源盖出于此。
红楼梦忆 豆瓣
作者: 邓云乡 中华书局 2015 - 4
本书是红学家邓云乡先生对参与1987年版《红楼梦》电视剧摄制过程的回忆文章的结集。主要分为三部分,一为回忆拍摄过程中的趣闻琐事,取题“红楼梦忆”;一为拍摄过程中所形成诗词短篇,取题“红楼吟草”;一为应报刊之约所写的关于《红楼梦》、《红楼梦》电视剧的零星文章,取题“红楼零简”。本书为我们描述了当时《红楼梦》电视剧辗转拍摄过程中的各种酸甜苦辣、趣闻轶事,字里行间,我们似乎看到一个饱读诗书、阅历丰富的老者向我们娓娓道来,趣味性、可读性极强。
读过邓云乡先生的“红学四书”(《红楼识小录》《红楼风俗谭》《红楼梦导读》《红楼梦忆》),才能真正读懂《红楼梦》这部古典中国的百科全书。
2017年3月18日 已读
当年拍摄《红楼梦》电视剧之所以能成经典,最主要的原因是倾国之力在支持,多少专家和文物的支持才成就了这部电视剧,可惜吧,这种计划经济时期的作品已经不可以再出现了。
人文 历史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