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专门
罗马人的故事2 豆瓣
8.9 (43 个评分) 作者: 盐野七生 译者: 计丽屏 中信出版社 2012 - 1
《罗马人的故事2:汉尼拔战记》以战争为题材,描述130年间罗马称霸地中海的历史,公元前218年—公元前202年,汉尼拔从西班牙率军,翻越阿尔卑斯山,进攻意大利本土,历时16年的战争,双方八回合的交战,难分难解。最终西阿庇击败盖世名将汉尼拔。令人击掌称快的战争场面,胜利逆转的精彩情节,引人思索。战争人反映类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为什么知识优越的希腊人、军事力量强大的迦太基人最后会败给罗马人?
海报:
神奇动物在哪里 豆瓣
Fantastic Beasts and Where to Find Them
8.0 (54 个评分) 作者: [英] 纽特·斯卡曼 / [英] J·K·罗琳 译者: 一目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1 - 10
在这个国家,几乎每一户巫师都有一本《神奇动物在哪里》。现在,麻瓜们也有机会弄清楚这样一些问题:五足怪生活在哪里?蒲绒绒吃什么东西?为什么最好不要把牛奶留在屋外给刺佬儿吃?
德古拉家族日记 豆瓣
作者: (美)珍妮·卡洛葛蒂丝 译者: 陈岳辰 现代出版社 2012 - 2
《德古拉家族日记:吸血鬼之契》内容简介:阿卡迪•采沛戌和妻子玛丽因父亲去世,从英国回到罗马尼亚老家奔丧。在有400多年历史的家族古堡中,发生了一系列常人难以理解的事情。原来,采沛戌家族的初代祖先就是著名的吸血伯爵德古拉,400年前他和家族及公国内的人订立过一个契约,不得在家族直系后代中发展新的吸血鬼,并保证不伤害领地内的居民。以此为交换的是,被保护的人们要为他提供食物。订立契约的双方一直遵守约定,直到阿卡迪的姐姐爱上了德古拉,进尔被后者转变成吸血鬼,打破了400年来的平衡。
洗脑术 豆瓣
BRAINWASH: The Secret History of Mind Control
6.9 (13 个评分) 作者: [英] 多米尼克·斯垂特菲尔德 译者: 张孝铎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1
第一本洗脑的历史!
人脑真的能被植入思想?历史上各国为此投入的研究恐怕超出你的想象。
CIA“情报官书架”推荐书目
《开卷八分钟》两集推荐!视频地址:
(一)http://news.ifeng.com/history/video/detail_2012_12/10/20023342_0.shtml#6467378-tsina-1-73630-c61ed62311c3e83ee6c7315bfe5cdbfe
(二)http://news.ifeng.com/history/video/detail_2012_12/11/20053447_0.shtml#6467378-tsina-1-83250-c61ed62311c3e83ee6c7315bfe5cdbfe
胡泳、蒋方舟、刘瑜、廖伟棠、熊培云、王晓渔、王建勋、张铁志、张晓舟联合推荐!
刘瑜推荐:人的头脑可以象橡皮泥一样被任意塑造吗?是什么样的环境和条件可以让一 个正常人变得面目全非?极权体制的心理控制机制是怎样的?《洗脑术》一书从各个角度分析了“洗脑”技术,展示了脆弱的人性如何在各种显然或隐秘的权力面前随风摇摆。它帮助我们认识权力的危险,也帮助我们对自身之脆弱保持警醒。
蒋方舟推荐:很有趣的书,讲如何对人的大脑进行控制。从战争时代政府对精神控制和刑讯的研究开始讲述,看得人毛骨悚然,既可以当非虚构的故事书看,也可以当做严谨的考据。
新浪中国好书榜2012年1月上榜好书!
网易公民阅读2012年第一季好书榜首位!
《新京报》书香榜3月推荐
当恐惧弥漫,一切肮脏都穿上了正当防卫的外衣;
当科学发狂,一切残忍都散发着追求真理的光芒。
《美丽新世界》《谍影重重》《满洲候选人》,真的不只是故事。
作者多米尼克·斯垂特菲尔德(Dominic Streatfeild)翻阅大量解密文件,采访美国中央情报局、英国军情六处 的前特工,揭开了世界上最隐密的心理操纵术——洗脑术的秘密。 本书为中情局“情报官书架”推荐书目,2007年英国著名的萨缪尔·约翰逊(Samuel Johnson)非小说图书奖五本入围图书之一。
你该如何审讯恐怖分子?
《洗脑术》对这个历史和现实的话题给予了有价值的阐说。
——CIA官方网站
一部非凡的作品!
——安德鲁·马尔,《一周之始》
作者经过了认真的调研。全书非常具有可读性。
——罗伯特·道格拉斯·法伊鲁斯特,《每日电讯报》
真实生动的作品!斯垂特菲尔德再次推出力作,完全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故事中的关键时刻都有着生动的描述,并穿插着精彩的分析。本书甚至与阿尔布格莱之战和反恐战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克里斯托弗·斯韦斯特,《金融时报》
异常引人入胜的一本书。斯垂特菲尔德对叙事的控制可谓完美无缺。你能看出故事的脉络,但在发展过程中总让你捏一把汗。此外,作者的调查研究也做得非常出色。
——布赖恩·阿普尔亚德,《周日时报》
日本漫画为什么有趣 豆瓣
マンガはなぜ面白いのか
7.5 (15 个评分) 作者: [日] 夏目房之介 译者: 潘郁红 新星出版社 2012 - 3
日本漫画为什么能够吸引众多读者?故事魅力自不必说,表现结构也似有秘密。漫画研究十载之际,夏目房之介以其敏锐的感受性和洞察力,解读线条、对话框、格子的结构和功能等等漫画家想出的种种点子,阐述其趣味所在。
什么是“形喻”?什么是“间白”?
这些新术语用来说明的是什么问题呢?
夏目房之介的“漫画表现论”必将带给你不一样的漫画体验。
众神栖落新疆 豆瓣
作者: 南香红 著 / 刘玉生 摄影 2011 - 1
人类学家说,打开人类文明失落之谜的金钥匙就失落在新疆塔里木盆地。
希腊罗马、印度、波斯和中国古老的文明在这块土地上碰撞、融合;白种人和黄种人在这里相遇、混血;一种文明如夏花一样绚丽一时,另一种文明如洪水般瞬间覆盖另一种文明。
5000年时间长河里,不知有多少人种之谜、文明断裂与消失之谜。
某种意义上说,读懂新疆就是读懂东方和西方。
读懂新疆就是读懂人类文明史。
这是一部以全新眼光发现新疆的书。
作者带你去触摸那个不为人知、尘封已久的新疆。
是你,制造了天气 豆瓣
作者: 蒂姆·富兰纳瑞 译者: 越家康 2010 - 7
《是你,制造了天气:气候变化的历史与未来》内容简介:蒂姆·富兰纳瑞用生动易懂的语言和叙事技巧将最难以捉摸的自然现象向普通读者娓娓道来。他带领我们穿越历史,环游世界,描绘世界生态系统令人惊叹的多样性,并解释广阔的大气层是如何将我们联系在一起的。一路上,我们遇到北极熊,金蟾蜍,从大洋深处到高山之巅,经过沙漠、沼泽和热带雨林。富兰纳瑞揭示,地球的气候在千百年中究竟是如何变化的,哪怕是最细微的气候不平衡,也会造成多么深远和令人意外的后果。从飓风到热浪,每一个天气现象都不能孤立地看待。由于《是你,制造了天气:气候变化的历史与未来》的强烈反响,澳大利亚环境部长表态,澳大利亚政府将正式承认全球气候变暖正日益成为人类的威胁。你我的生活习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毁掉我们美丽的星球,威胁到了未来的文明。作者向我们展示了这些问题的解决之道,《是你,制造了天气:气候变化的历史与未来》将彻底改变你的生活。
漫天星斗 豆瓣
They Starlore Handbook
作者: (英)杰弗里・科尼利厄斯 译者: 马永波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1 - 3
★星空的神话――巴比伦到古希腊
★“全天”星图――紧紧追寻四季星座的轨迹
★专业的坐标图――助你轻松神游太空
★80多幅不同历史时期的彩色照片
★全部88个星座的彩绘星图
★依字母顺序排列,简明实用
草木相伴 豆瓣
作者: 刘华杰 2008 - 8
《草木相伴》是一位哲学教授以“民科”的身份撰写的植物随笔集。作者叙述的植物故事均建立在个人亲自观察(有的是独特野外考察)基础之上,描写是具体的、本土化的,包含丰富的形态信息、产出环境信息和相关人文与历史信息。作者提供了与正文真实对应的高精度植物彩色图片,便于初学者识别相关植物。作者认为,观赏植物是值得提倡的一种博物学实践。在一个多元化的时代,如何生活、喜爱什么,属于个人私事,看植物与看石头、看动物、看女孩、看股票、看长官脸色、看国际形势,彼此彼此,均是一种生活方式。
被遗忘的王国 豆瓣
作者: (俄)顾彼得 译者: 李茂春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7 - 8
《被遗忘的王国:丽江1941-1949》(中文)讲述丽江地区是一块神奇、美丽而宁静的土地,位于滇西北高原,在古代南方陆上丝绸之路与滇藏茶马古道交汇处。在两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有圣洁的雪山,汹涌的大江,险峻的峡谷,茂密的森林;还有清澈的湖泊和宽阔的坝子。可谓是风景秀丽,历史古老,民风淳朴,文化灿烂。它与大理、迪庆、怒江、四川毗邻。地区所在地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丽工县。半个世纪前,俄国人顾彼得来到丽江,被这里世外桃园般的宁静和谐却鲜为人知深深感动,称之为“被遗忘的王国”。如今,这块被遗忘的王国,作为中国第一个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古城,引来世人惊喜的目光犹如在地下埋藏多年的璞玉出土,刹那间放出夺目的光彩。
当王子爱上女巫 豆瓣
作者: 苏友贞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 8
在王室爱情的角逐中,公主般的戴安娜为何不如女巫般的卡米拉更能虏获王子的心?从希腊神话中的女神到现代社会的政治女强人,都对自己的容貌耿耿于怀,内中反映住怎样的男性和女性文化?海明威和第四任妻子葛尔红这对火石与轫钢之间激烈的爱之火花又怎样演变成终身的仇恨?哈代的妻子艾玛是哈代的缪斯还是灾难?简·奥斯汀的美丑之争引发了怎样的故事?……这一切在苏友贞的笔下,与其说是八卦,不如说处处是文化和人生。
本书是苏友贞的一本随笔集,分四辑。辑一“女巫的苹果”主要以两性关系、婚姻家庭为话题;辑二“文艺女子”则以海明威的妻子葛儿红、哈代的妻子艾玛、简·奥斯汀、桑塔格等文艺女子为主角,夹叙夹议其故事遭遇;辑三“议论”则话题丰富,对时事、种族、艺术欣赏、畅销书等热门话题谈论了自己的看法;辑四“微言”选取生活中的种种事情,特别是重西方文化差异的种种表现,微言大义。
苏友贞的文字风格沉静细腻,叙述简洁,议论毫无学院风却处处见出洞见和真率。
< 辑一> 女巫的苹果
当王子爱上女巫
人人都要那只苹果
第一个女人
不结婚的大多数
一个都嫌多
妖姬之歌
轮船与摇篮
读出迟暮之美
<辑二> 文艺女子
火石与韧钢
废墟里的阳光
呼喊的女人
珍妮的画像
海蒂续篇
同时
花岗岩的年轮
<辑三> 议论
意识形态与艺术之间
阿伦特的《心智生命》与中译的可能问题
意图的谬误
碎心人与驯马师
也谈《色,戒》里的性爱场面
背叛遗嘱的人
传记文学,文学传记
假做真时真亦假
脱下理性的雨衣
斗牛士
身份与认同的政治
买一送一与二对一
民主里的『朝代』问题
<辑四> 微言
登山
自由的过程
姊姊妈妈的
希拉蕊传奇
爱看猫儿打架
妈妈自保书
色妇有疾
早谢的兰花
成长的声音
那一种忠诚
糖纸包裹的滋味
故乡里的异乡人
插头的画像
未完成的拜波塔
熙攘的人世
留住手艺 豆瓣
8.5 (32 个评分) 作者: [日] 盐野米松 译者: 英珂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 10
这本书记录的人物,或许将是日本最后一批传统手工艺者,他们和他们的祖辈千百年来取法自然,用树皮、藤条、篠竹等天赐之物编织布匹、打造工具、维持生活,由于工业化和全球化的冲击,这些精巧的手工技术濒临灭绝,匠人们依靠双手世代传承的宝贵记忆也终将无处安放,著名作家盐野米松二十余年来走遍日本,倾听和记录下了不同业种的匠人们的生活,本书选取了其中十六位手工艺人的访谈,系统而忠实地呈现了他们不为人知的处境和精细美妙的作品
本书纪录片式地呈现了:
最后的宫殿大木匠
在心中供养漆树的刮漆人
一百根芭蕉织出的一匹布
全日本最贵的源次锄
像一片竹叶的平田舟
一百五十年保持同一形状的满山钩
从木中取丝的椴木织
柳条饭盒
豆腐篮子
……
“我是怀着一颗幢憬和向往的心灵,观望过匠工们做活的众多孩子中的一个,也是为这些职业不复存在而深感遗憾的一代人的代表。出于这种感情,我用了不短的时间和多次的机会,寻找走访了现存的一些匠工和他们的作坊。听他们讲故事,看他们视为生命的工具。”
——盐野米松
“我们是靠手来记忆的。”
——竹编手艺人 夏林千野
心外传奇 豆瓣
8.7 (20 个评分) 作者: 李清晨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2 - 6
免费试读(前四章) http://read.douban.com/ebook/214929/
心脏,曾是手术刀难以触及的禁区,心脏受损的人往往只有死路一条。然而六十多年以来,人类挑战这一禁忌的尝试从未停止,一颗颗破碎的心终于迎来重生的希望。
外科医生李清晨以冷静细腻的笔 触,向读者揭示了这一独特历史进程中种种不为人知的细节。一群与死神展开殊死拼杀的拓荒者,为拯救万 千生灵的性命毅然走进一片荆棘丛,为原本必死无疑者开辟了一条生之路,从无到有地创建了心脏外科。
这是一出混合了坚韧、运气、热血、悲情甚至不乏血腥的大戏。
这本书更像是悬疑小说,一个一个悬念抛出,查阅无数资料后,再给出最贴近历史的解答……这个时代需要这样的书,让不是医学专业的读者去了解医学的发展及医学的局限。
——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 于莺
作者用讲故事的方式描述了心脏外科的发展,文笔流畅,内容引人入胜,可读性强。此种写作方式很值得提倡,不然科学似乎太枯燥了,其实并非如此。
——中国工程院院士 黄志强
有激情,有曲折,有遗憾,有坚持,单论情节就堪比好莱坞大片。再加上真实性和科学性,这是比小说更精彩的科普文。
——网友 imaginer
谢谢你的文章,我一直跟着在第一时间阅读。我的小孩出生后诊断为室间隔缺损,在十个多月的时候做的手术,我永远忘不了在手术室外度过的几个小时。
——网友zigzed
我出生时就是四联症,父母在很困难的情况下借钱带我去医院做了手术,那时我五岁,做手术前的情形现在很能记得,指甲盖都是紫色的。现在我二十三岁了,刚刚从一所重点大学工科毕业。感谢我的父母没有放弃我,感谢有你们这些外科医生的探索……如果有能力,我要去帮助那些先心病患儿。
——网友 小白
镜子 豆瓣
Mirrors: Stories of Almost Everyone
6.8 (13 个评分) 作者: 爱德华多•加莱亚诺 译者: 张伟劼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 11
记者出身的加莱亚诺,善于从体制的边缘发现让人生疑的蛛丝马迹。从《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开始,他的每本书都是一连串言简意赅的“小故事”。他从散落民间的口头记忆中寻找受辱者的尊严,从被冷落在纸堆里的记录中搜求被劫持的良知。这一次,他开始动笔书写一部倒转的世界史,撬动令思想窒息的体制磐石,唤起被麻痹的基本知识,恢复被蒙蔽的正常思维。六百个故事,就是六百面镜子。谎言不攻自破,恶行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在这里面,有人看到的是骄傲,有人看到的是屈辱,有人发现了过去,有人遇见了未来。
天才的基因 豆瓣
the genius in all of us
作者: 戴维·申克 译者: 暴关宁 中信出版社 2012 - 7
● 别再拿基因当借口了,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天生的天才!
● 关于IQ、天赋与遗传基因,你所知道的一切都是错的!
★★★★★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一直存在着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我们后天的成就取决于我们先天的遗传基因。于是,我们常听到一些话,比如:“他一定很有天分”、“他一定有优良的基因”、“他有着与生俱来的能力”、“他是天生的画家”,这些都表明我们的文化把天赋当成事关遗传的稀缺资源。不然,还有什么能造就伟人与庸才,如篮球飞人乔丹、美国总统克林顿、音乐大师贝多芬,还有你?
现在,科学研究证明,我们的人生成就不是完全由基因决定的。遗传基因上存在着开关,由后天环境决定它的开关是打开还是闭合。我们所生活的环境与我们的遗传基因之间一直在相互作用着,这个相互作用的过程或多或少又可以为我们所控制。
所以,别再拿基因当借口了,我们的能力不是硬邦邦地封存在基因中,而是具有较强可塑性的,即使成年后仍是如此。
★★★★★
你还在迷信智力测验吗?你还坚持认为贝多芬生来就是天才,而你注定平凡一生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你就是上了“基因决定论”的当了!
神童、音乐家、艺术家、运动明星是万众瞩目的“天才”,我们习惯性地认为他们身上的出众天赋是非常罕见的,并且上天只将这种神秘的礼物赐给了极少数的幸运儿。书中作者讲述了很多关于天才的故事,读后你会发现,达•芬奇、贝多芬、乔丹等有着杰出成绩的人无一不曾刻苦磨练自己的技巧,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
经典的棉花糖实验告诉我们,懂得延迟满足自己欲望的孩子长大后更容易成功;被告知“你一定很用功”的斯坦福大学学生,比被告知“你一定很聪明”的学生,学业成绩更优秀。所以,相比先天,后天的环境、教育方法、个人的努力对“成就天才”而言更关键!
忘掉基因是一成不变的“蓝图”吧,别再以为天赋是上天送给人们的“礼物”。本书综合认知科学、遗传学、生物学、儿童发展学等最新研究成果,提出“人人体内都藏着一个天才”的新观点。找到成功的激情,以宽容的态度接受失败,不断努力,延迟享受,拒绝自满,将体内的巨大潜能释放出来,你就可以创造出非凡的人生。
★★★★★
名人推荐:
天赋不是一个等待取得的“东西”,而是一个等待开发的“过程”。此观念跟以前我们对于天赋的概念截然不同。
我们常听到一些话,比如“他一定很有天分”、“优良的基因”、“与生俱来的能力”、“天生的画家”,这些都表明我们的文化把天赋当成事关遗传的稀缺资源,是一件黑白分明、非有即无的“东西”。不然,还有什么能造就伟人与庸才,如篮球飞人乔丹、美国总统克林顿、音乐大师贝多芬,还有你?
但是,认为天赋来自遗传的的确确是个错误的概念。大多数成就不高者,并非受困于自身的DNA,而是未能开发出自身的天赋潜能。我们的能力不是硬邦邦地封存在基因中,而是具有较强可塑性的,即使成年后仍是如此。带着几分谦逊、希望、自律与坚定的决心,任何人都能资格追求卓越成就。
——戴维•申克
希特勒的私人图书馆 豆瓣
Hitler's Private Library
作者: [美] 提摩西·赖贝克 译者: 孙韬 金城出版社 2012
有些独裁者自己手不释卷,老从书里取灵感,干下了杀人无算的大业,偏偏又不让老百姓自由自在地读书,还要焚书坑儒,毁千古文明于一世。你说,读书对这种人来讲到底是好是坏?我指的这个人是希特勒。
——梁文道
希特勒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天才演说家,素食主义者,极端独裁分子?……对他的 思想、行为,甚至他的世界观、性格的分析研究,世界上已有的各类作品早就汗牛充栋了。但你手中正拿着的这本书绝对是最独一无二的!
《希特勒的私人图书馆》一书作者通过潜心研究希特勒在藏书中写下的大量批注,认真分析他在各时期发表的言论与他所读之书的内在联系,生动描述了他从年轻下士到成为疯狂刽子手的思想发展历程。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希特勒在其一生之中收藏了哪些书,这些书对他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甚至怎样改变了他的人生。同时,书中还展示了数十幅珍贵的图片资料,包括希特勒的藏书票、签名、批注、素描画、插图、照片、信件、赠言,等等。
《希特勒的私人图书馆》深度剖析希特勒的1.6万本私人藏书,还原希特勒思想形成始末。它是第一部从希特勒阅读的书籍中透视他的精神世界、性格特征的著作,被评为“解读最洞悉其思想、最深入其灵魂”的作品。它既是一部隐匿在书架中的“希特勒传”,也是一部伟大的学术作品,为人们研究希特勒提供了极有见地的独特视角
《希特勒的私人图书馆》英文版一经问世就受到了《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金融时报》、凤凰卫视等媒体的重点关注,迄今为止已被译成36种语言,在世界各地好评如潮。
梁文道先生在凤凰卫视《开卷八分钟》栏目中连续两期隆重推荐本书:
《开卷八分钟》2010年3月29日节目第一次推荐:http://t.cn/aBtr82
《开卷八分钟》2010年3月30日节目第二次推荐:http://t.cn/aBtdhS
☆美国《华盛顿邮报》年度瞩目好书、年度最佳图书
☆英国《金融时报》年度最佳图书、年度最热假期读物
罗马新史 豆瓣
作者: (东罗马)佐西莫斯 译者: 谢品巍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3 - 3
一本罗马帝国的怀古手册:罗马帝国倾颓现实的亲历者、拜占庭帝国帝王私库度支官和应诉官——佐西莫斯,流传至今的惟一作品;
硕果仅存的非“正统”罗马史记:经过后世基督教史学家的正统化过滤,作为一名非基督徒,佐西莫斯笔下的罗马史记具有毋庸置疑的史料价值。
本书为公元5世纪后半叶拜占庭帝国帝王私库度支官及应诉官佐西莫斯流传至今的惟一著作,叙述了上起奥古斯都时代下至公元410年的罗马帝国的历史。
全书共六卷,其中有部分散失。佐西莫斯在书中围绕两个主要问题展开论述:罗马帝国已经衰落;罗马帝国衰落的原因。针对后者,佐西莫斯更是明确表示:在他看来,元首政治和因基督教取代传统祭祀而造成的传统信仰的衰弱,正是国家走向衰败的原因。
佐西莫斯此立意,也正是新史的最大价值之所在:即,与其他经过后来成为合法性的基督教史学家的“过滤”、“删选”而保留下来的史学作品相比,《新史》尽可能多的保存了流行于所谓“异教史家”的说法和观点,也让后人得以更真切地了解所谓异教徒在罗马帝国末年的观点。
镜子 豆瓣
作者: [法] Dominique Paquet 译者: 杨启岚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1 - 6
这本书简明扼要地介绍了美的追求这个历史进程,叙述了从上古时代的古埃及起,直到当代为止的人类自身装饰美的发展演变历程,辅以100多幅图片,充分展现了各个时期人类的美。
1913 豆瓣
1913: Der Sommer des Jahrhunderts
7.0 (8 个评分) 作者: (德)弗洛里安·伊利斯 译者: 续文 译林出版社 2014 - 3
1913,如鲜花怒放、充满无限可能性的一年,而堕落的种子已悄然萌发。在文学、艺术和音乐方面,所有的极端情绪都在肆意燃烧自己,仿佛再见不到明天的太阳。弗兰茨·卡夫卡给菲丽丝·鲍尔写极长又极美的求婚信;普鲁斯特在追忆他的似水流年;斯特拉文斯基和勋伯格被无休止的丑闻缠身;在米兰,第一家普拉达连锁店开业;杜尚把一个车轮安在一把餐椅上;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与赖纳·玛利亚·里尔克一起开怀畅饮;一个叫作阿道夫·希特勒的奥地利年轻画家在兜售他清新的城市风景画……1913的夏天过后,天翻地覆,漫长的19世纪终于让位给破碎与极端的20世纪。
审判为什么不公正 豆瓣
The Trial
作者: [英]萨达卡特·卡德里 译者: 杨雄 新星出版社 2014 - 6
★人类内心究竟隐藏了多少惩罚的欲望,理想的法制真的能够实现吗?
★当人不可信赖,可信赖的只能是规则。
★张思之 、贺卫方、陈兴良、张千帆 联袂推荐
★本书风趣,详实,充满各种历史轶事……使读者获得道德和政治上的洞察力,使我们能更好地理解今天这个不平静的时代,堪称一部真正的历史杰作。
——《卫报》
法庭犹如一个剧场,几乎从人类诞生之日起,这里就上演着各种荒诞的剧目。
你听说过水审、火审、面包奶酪审吗?
你见过象鼻虫、母猪、尸体和女巫,这样怪异的被告吗?
你知道斯大林的审判秀、关塔那摩的非公开审判,以及其他以审判为名,复仇为实的秘密吗?
在所有的审判中,正义与复仇,秘密与公开,迷信与理性不断纠缠。是谁在支配着审判,谁在影响着判决,谁被当成了替罪羊?
你是否想知道,为什么审判常常不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