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鱼儿的转运之鳔 - 标记
宇宙过河卒 豆瓣 Goodreads
Tau Zero
8.5 (18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波尔·安德森 译者: 梁宇晗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1 - 5
《宇宙过河卒》内容简介:这是一艘可在太空中自动收集燃料、自给自足的飞船。它从地球出发,踏上探索的航程。按照计划,船员们将用五年时间飞抵目的地。以地球时计算,则是三十三年。但飞船出现了无法解决的重大故障,它无法减速,只能持续飞行,速度越来越快,与外部的时差也越来越大。船内一分钟,世上已千年。故乡已经远去,前路漫漫无际,有人迷茫沉沦,有人却不断为飞船确立新的目标……
转吧,这伟大的世界 豆瓣
Let the Great World Spin
作者: [爱尔兰] 科伦·麦凯恩 译者: 方柏林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0
在一个夏末的晨光里,下曼哈顿的人们鸦雀无声地站着,难以置信地盯着世贸双子塔。这是1974年8月,一个神秘的走钢丝者在双塔之间,在离地四分之一英里处,跑着,舞着,跳着。在下面的街道上,芸芸众生的平凡日子,也为之不凡起来。畅销小说作家科伦·麦凯恩以其如椽之笔,将纽约城和纽约人,以人们未曾见过的方式,联系到一起。《转吧,这伟大的世界》捕捉到了过渡时期的美国精神:非比寻常的希望,还有回首当中,那令人心碎的纯真。此书也唤醒了我们对于小说的认识,让我们看到小说可以达成怎样的成就,形成怎样的冲击,实现怎样的疗治。
安娜贝尔 豆瓣
Annabel
作者: (加拿大)凯瑟琳·温特 译者: 葛 甲 新世界出版社 2011
一部双性人探寻自我的成长史诗,直抵人性深处最幽暗的角落,聆听心灵深处最隐秘的萌动!
亦男亦女,非男非女,生命于TA而言是个谜团。“他”还是“她”?进退两难,何去何从?
1968年,在拉布拉多一个寂静优美的小镇上,一个孩子在冰天雪地中降生了。然而,它既是男孩,也是女孩;它 既不是男孩,也不是女孩。
除了孩子的父亲特莱德韦和母亲简辛塔,唯有邻居托马辛娜知晓此事。简辛塔希望孩子顺其自然地成长,特莱德韦则决定把孩子当成男孩抚养,并为其取名“韦恩”。而托马辛娜暗自称呼韦恩“安娜贝尔”,以纪念自己夭折的女儿。
在粗犷野性的男性狩猎文化的影响下,韦恩一直努力按照父亲的意愿去做一个男子汉;但与此同时,隐藏在他身体里的女性因子也在悄然萌发。特莱德韦想方设法地阻挠甚至扼杀“她”的存在,简辛塔则无可奈何地选择了逃避。光阴荏苒,韦恩愈来愈强烈地感受到了“安娜贝尔”的存在:她神秘而优雅,指引着他去探寻真实的自我。然而,沉默孤僻的父亲和心如死灰的母亲让韦恩痛苦而彷徨。
托马辛娜吐露的惊人秘密促使韦恩鼓足勇气离开了故乡。在圣约翰斯,他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伤害。在摇摇欲坠的瞬间,亲情与友情的温暖关照让韦恩勇敢地挣脱了“他还是她”的羁绊,迎来了破茧成蝶的那一刻……
一部获得加拿大所有文学大奖青睐的小说!
托马斯•海德•拉德尔文学奖/GLBTQ独立文学奖/加拿大总督文学奖
罗杰斯作家信托小说奖/丰业吉勒文学奖/《纸与笔》年度最高奖
入围柑橘文学奖/《纽约时报》重磅推荐/《麦根》年度畅销书
◎我喜欢这篇小说有诸多原因:其语言和思想之干净明朗实为少见,其精准的细节描写令人赞叹,其独一无二的视角令人欣赏,其无处不在的幽默令最晦暗的片断光彩照人。很高兴迎来加拿大文坛独具创新的一朵奇葩。
——约翰•梅特卡夫(John Metcalf),加拿大作家、编辑、评论家
◎一个有关身份、接受与家庭的令人心痛的故事,一本动人心魄的小说……《安娜贝尔》标志着一个我们所需要的文学天才的到来。
——《纪事先驱报》
◎一部关于秘密与沉默的小说……温特在这本书中所创造的是一个不亚于双性人出生那样的奇迹。《安娜贝尔》剥去了性别的符号,提出了一个终极的存在问题:“我们是什么?”
——《环球邮报》
◎一部美丽的书,诗意盎然、扣人心弦……《安娜贝尔》的力量在于探寻性别和自我的困境。我从未读过一部小说,对一个挣扎活在自我中的、被世界视作可怕错误的人,有着如此完美的刻画。
——《全国邮报》
◎小说那如诗如画的语言和清明澄澈的景色描写令人神往。
——《纽约客》
欠踹的背影 豆瓣
蹴りたい背中
7.8 (17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绵矢莉莎 译者: 涂愫芸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 - 11
《欠踹的背影》是绵矢莉莎继《Install》获得文艺奖后的第一部作品,也是二〇〇四年的芥川奖获奖作品。《欠踹的背影》以第一人称的视点,顺着主人公的心理点滴,描绘了青春期女生在日常生活中感到的与“现实世界”的不适之感,是典型的青春文学代表作。
女生长谷川初实升入高一后,发现同班同学纷纷热衷于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组成所谓“志同道合”的小团体,然而她看不惯此种庸俗市侩的行为,宁愿自己忍受孤独,也不想放弃原则与他们混在一起。一天,她突然发现自己与独来独往的同班男生“蜷川”同属“多余的人”。蜷川听说初实见过他最喜欢的时尚杂志模特后,对她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初实也在蜷川的家里知道了,自己中学时代偶遇的女性竟是超人气模特Oli。原来,蜷川是她的狂热粉丝,收集了与她有关的一切信息。好奇心使得初实开始接近蜷川,两个孤独的人慢慢有了共同的语言。蜷川邀请初实一起观看Oli的现场演出。散场时蜷川拼命想接近偶像,却受到保安粗暴的对待。蜷川开始从追星梦想中清醒过来。望着痛苦万分的蜷川,初实狠狠朝着他的背踢了一脚。
宵山萬花筒 豆瓣
8.0 (10 个评分) 作者: 森見登美彥 译者: 劉姿君 麥田 2011 - 9
「可怕的京都,可怕的祇園祭,可怕的宵山。
我這個外行人不應該獨自到處亂轉的……」
京都新世代作家代表 X 最夢幻繚亂的千年祭典!
心地善良的傻瓜─神隱15年的少女─謎樣的古董店男子
又怪又有趣
森見登美彥開啟想像力的新境地!
宵山──京都祇園祭的前夜。
在這華美幽暗的千年古都裡,祭典的熱鬧彷彿吞沒了整座城市。
兩姊妹在熙攘人群間失散了。年幼的妹妹遇上一群穿紅色浴衣的女孩,嬉笑著帶她奔越大街小巷。煩鬧的人聲裡,妹妹的腳步竟漸漸虛浮,彷彿下一刻就要飛上天去……
而城市的另一角,宵山宛若棲居在這間老宅內。十五年過去了,仍舊彷彿一夜。畫家在萬花筒內見到了那張懷念已久的面孔,微笑著召喚他踏入宵山的迷離中。
頻頻來訪的古董店男子究竟是何來歷?他索討的那樣「不該擁有的東西」究竟是什麼?
十五年前失蹤的少女,與十五年後猝死的老人之間,又有什麼關聯?
本書收錄〈宵山姊妹〉、〈宵山金魚〉、〈宵山劇場〉、〈宵山迴廊〉、〈宵山迷宮〉、〈宵山萬花筒〉六個短篇:
〈宵山姊妹〉
老師明明說了,「下課後要直接回家」。好奇的姊姊為了要去看「螳螂山」,帶著我在大街小巷間亂跑,想不到我們倆竟在人群中走散了。怎麼辦、怎麼辦?
〈宵山金魚〉
乙川的夢想是培養出「超金魚」,興趣則是「放我鴿子」。這一年,他終於允諾帶我見識所謂的「宵山」,卻也照例放了我鴿子,不幸的是,我竟然還誤闖宵山大人的禁地……
〈宵山劇場〉
那一年的學園祭讓我對舞臺設計的熱情就此燃燒殆盡。無所事事、打工度日的我,難以拒絕學長的邀約,加入他莫名其妙但號稱絕對華麗的計畫,卻意外與那瘋狂的女子重逢?!
〈宵山迴廊〉
十五年前的那一夜開始,宵山的影子就此棲居在這座老宅內。而十五年後,畫廊老闆帶來的萬花筒裡,竟出現了我日思夜想的面孔,微笑著呼喚我前去尋找她的芳蹤……
〈宵山迷宮〉
一年前,無人知曉父親為何遠赴鞍馬,並且猝死在半途。一年後,古董店的男子日復一日前來索求某個物品。為什麼母親每天早上都在倉庫裡整理東西?為什麼每天見到我的人卻說是第一次見面?
〈宵山萬花筒〉
我不該放開妹妹的手的。明明那麼膽小,為什麼要跟著陌生的女孩走呢?街角的大和尚說好了要給我養著金魚的氣球,卻帶著我來到神祕的大樓屋頂上……
海盗经济学 豆瓣
The Invisible Hook
作者: [美]彼得•里森 译者: 傅西西 万卷出版公司 2011 - 4
这是一本揭示海盗行为背后隐藏的有意思的经济学原理的书。
本书将读者带入了17世纪末到18世纪早期的海盗世界。作者彼得•里森告诉我们原来海盗虚张声势的张牙舞爪与恶魔式的狡诈都只是表象,他为我们揭秘了隐藏在海盗那臭名昭著的、有趣的有时又赤裸裸的行为背后的经济学内涵 。我们所知道的海盗行为和海盗们表现出来的宽容与博爱原来都是在追逐利益的过程中,对于普遍经济状况的理性反应。
停车暂借问 豆瓣
8.0 (27 个评分) 作者: 钟晓阳 新星出版社 2011 - 9
本书以中国东北为背景,从四十年代写到六十年代,从东北写到香港,以“妾住长城外”、“停车暂借问”、“却遗枕函泪”三部曲叙述了赵宁静一生的浪漫爱情传奇。一九八二年,《停车暂借问》先后在台港两地出版,引起轰动,名盛文坛。近三十年来,再版无数次,深受读者喜爱,已成为一代经典。
钟晓阳是“今之古人”,能用现代小说的形式包装中国古典诗词歌曲的情思,其中尤其擅长描绘流离的哀伤。相较于决定台湾文学史发展的张爱玲的精警叙事观点,钟晓阳的叙事手法明白突显感伤的情愫。 ——文学评论家 王德威
和你在一起 豆瓣
作者: 米YY 辽宁教育出版社 2009 - 9
《和你在一起:御宅萌猫钱一毛2》:宅是一种情趣,萌是一种罪过。遭遇怪阿姨的猫奴奇遇,仰视最萌的猫生,藐视最宅的人生。最具疗愈效果的猫咪故事,让人抛开烦恼,开怀大笑的疗伤系图文绘本。
最专业贴心的宠物医师建议,让你了解猫咪狗狗常见问题,做好预防与保健。最打动人心的宠物医院故事,真实记录动物的生活和心情。
钱一毛:美短、御宅系、萌猫科、腹黑属性
三儿:美短、御宅系、肥猫科、天然呆属性
网络最萌喵咪 钱一毛和小三的故事。
五月花号 豆瓣
作者: (美)克里斯托弗·希尔顿 译者: 王聪 华夏出版社 2006
1620年11月11日,经过在海上66天的漂泊之后,“五月花号”大帆船向陆地靠近。船上有102名乘客。他们的目的地是哈德逊河口地区,但由于海上风浪险恶,他们错过了目标,于是就在现在的科德角外普罗温斯顿港抛锚。由于那时已是深秋,他们决定就在那儿登陆而不继续航行。为了建立一个大家都能受到约束的自治基础,他们在上岸之前签订了一份公约。
这些乘客中约三分之一是清教徒,他们最初曾逃到荷兰的莱登去寻求宗教自由。后来这一批英国殖民者全都被称为朝圣者。他们曾与伦敦的弗吉尼亚殖民公司谈判并达成一项协议,即弗吉尼亚殖民公司授权他们在该公司辽阔的土地上任选一块地方定居并管理自己。
41名男乘客在船上签了这份公约。在这份后来被称为《“五月花号”公约》的文件里,签署人立誓创立一个自治团体,这个团体是基于被管理者的同意而成立的,而且将依法而治。
这份公约是由“五月花号”船上的每一个家长,每一个成年单身男子和大多数雇佣的男仆所签署的。由于妇女那时没有政治权利,所以没有请他们签署。
圣诞后一天,102名定居者在现在的马萨诸塞州的普利茅斯上岸。那些参加签约的人组成了普利茅斯殖民地的自治体,这个自治体具有选举官员、通过法律和吸收新的投票委员的权利。那年11月11日,在下锚于荒凉的海港的一条船上所达成的公约为在新大陆上建立自治和法制打下了基础。
以上帝的名义,阿门。我们这些签署人是蒙上帝保佑的大不列颠、法兰西和爱尔兰的国王——信仰和教会的捍卫者詹姆斯国王陛下的忠顺臣民。
为了上帝的荣耀,为了增强基督教每仰,为了提高我们国王和国家的荣誉,我们飘洋过海,在弗吉尼亚北部开发第一个殖民地。我们在上帝面前共同立誓签约,自愿结为一民众自治团体。为了使上述目的能得到更好的实施、维护和发展,将来凡是依此而制定颁布的被认为是对这个殖民地全体人民都最合适、最方便的法律、法规、条令、宪章和制度,我们都保证遵守和服从。
圣诞后一天,102名定居者在现在的马萨诸塞州的普利茅斯上岸。那些参加签约的人组成了普利茅斯殖民地的自治体,这个自治体具有选举官员、通过法律和吸收新的投票委员的权利。那年11月11日,在下锚于荒凉的海港的一条船上所达成的公约为在新大陆上建立自治和法制打下了基础。 这是一艘神秘的船,她转载着美国。通过这艘船,你可以了解美国;你想了解美国,必须通过这艘船。如果你不了解这艘船,那么你还不了解美国。一次改变世界的航行,感动过一个国家的文字。
瞪死一只羊 豆瓣
The Men Who Stare at Goats
作者: (美)乔恩·龙森 译者: 范丽丽 印刷工业出版社 2011 - 8
美国军方网罗了一群拥有特殊体格与能力的精神特工,组织了一支秘密部队,训练他们各式各样的心理战术,包括︰隐身术、穿墙术、飘浮术、千里眼……甚至用眼神击毙山羊。作者亲身走访这支部队的各色人等,参观不为人知的“山羊实验室”。书中揭露了美国“精神特工”数十年来所主导、参与的诸多秘密计划,令人大开眼界。
布偶 豆瓣
作者: 陈河 2011 - 9
七十年代初期, W城的一群拥有华侨身份的人趁文革之乱“占领”了一所教堂,在里面办起了纺织厂。从此这个“教堂工厂”成了这个特殊群体的避难所。他们高度团结,谨守秘密,每年一度在裴家花园聚集作为精神狂欢。然而,随着局外人莫丘挤进工厂,乌托邦的平静被打破了。17岁的莫丘与群体中一位姑娘柯依丽互有好感,但他们的恋情陷入了全厂人员高度默契的抵制与阻挠。荒诞的力量把这对年轻人步步逼上绝路。在沉重的历史面前,个体的命运就好像一只被人施了盎的布偶。
《布偶》是一份奇异的中国秘史。它在很多方面超出了我们的知识、经验和想象。漂泊、跨界、哥特式的幽暗、隐秘的乌托邦,这些元素置于“文革”,几乎是错误的、荒谬的,而陈河展现了错误和荒谬如何可能。中国经验之复杂、之出人意表和出奇制胜,在《布偶》中再次得到印证。 ——李敬泽
我与海明威家的男人们 豆瓣
Running with the Bulls:My Years with the Hemingways
作者: (爱尔兰)瓦莱丽·海明威 译者: 王婧 新星出版社 2010 - 9
海明威爱她,海明威的儿子娶了她,她见证了伟大作家最私密的生活,她的婚姻因丈夫变成女人而破裂。
厄内斯特·海明威的迷恋、格里高利·海明威的婚姻,都没有带给瓦莱丽·海明威幸福。
海明威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姓氏之一,但是这个姓氏给瓦莱丽·海明威带来的,毋宁说是苦涩难言。
她19岁时遇到了名满天下的厄内斯特·海明威。从此她的个人命运与海明威一家就纠缠在了一起。海明威迷恋上了年轻的瓦莱丽,继而劝说她担任他的私人秘书,带着她游历普罗旺斯与巴黎。海明威的第四任妻子玛丽不又容忍了这样的关系,甚至跟瓦莱丽成了好朋友。
情绪低落的海明威于1961年终于成功地杀死了自己。但是瓦莱丽与海明威一家并没有中断来往。她花了四年时间与玛丽一起整理了海明威的遗稿,除此之外,她还嫁给了作家的小儿子格里高利·海明威。
格里高利一直跟自身的易性癖作斗争,最后终于放弃了斗争选择了变性。瓦莱丽认为格里高利的故事是她听过的最悲伤的故事,但她的故事甚至更悲伤。
最大的一场大火 豆瓣
6.5 (16 个评分) 作者: 荞麦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1 - 3
这是一部汇集着八〇后女生集体记忆的个人小历史。
二〇〇九年末的时间点上,回望十年间在自己身上发生的曲折情感经历,以及各种震惊一时然而转眼成云烟的社会事件,留下的是低声唏嘘。喧嚣和孤独之后,是感伤和苍凉。
从一九九九年青涩的大学文学社相识,到二〇〇九年电话那头的物是人非,这段情感记忆中的画面在陈栗子和苏砾二人相伴散步中回放,看起来不炽热,想起来不平淡。
这十年,陈栗子骨子里有自卑,生活中依旧昂扬,属于保留理想又活在当下的人。苏砾和自己的好友小冬在她眼前闪现过,记者同行林涛捧着巧克力与鲜花在某个圣诞节出现过,成熟稳重的医生郎烨走进过她的婚姻生活,然而这一切,都只剩下一点记忆的追索。
十年心迹。这是一个三十岁略显沧桑的职业女性,讲述着一个二十岁青葱岁月的大学女生从校园走向社会的成长历程。
不去吃会死 豆瓣 Goodreads
8.2 (10 个评分) 作者: 许崧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1 - 12
史上最爆笑的旅行与美食日记
献给随时准备整理行囊踏上旅途的极少数,
与被困在二点一线的生活里,
却怀揣渴慕远方的驿动之心的大多数
《旅行者》杂志主编恳切推荐 !
本书是主动放弃朝九晚五的上班生涯,下决心环游世界的许崧的最新游记。
许崧以各地美食为主题,讲述他妙趣横生的旅途,活灵活现地描绘出他揣着一颗中国胃,与或令人惊喜或叫人扼腕的异国美食狭路相逢时擦出的种种火花。
爸爸,我们去哪儿? 豆瓣
Ou on Va, Papa?
8.1 (18 个评分) 作者: [法] 让-路易·傅尼叶 译者: 李欣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0
爸爸,我们去哪儿?
我们上高速公路,逆行。
我们去阿拉斯加逗熊玩,然后被熊吞掉。
我们去游泳池,从高台上往没有水的池子里跳。
我们去圣米歇尔山。在流沙上散步,然后陷进去,一直陷到地狱里。
即使有更痛苦的遭遇,还是要笑着活下去的“不成长”故事
面对生命困境的最好礼物,费米娜文学奖获奖作品
玛丽·安妮 豆瓣
作者: [英国] 达夫妮·杜穆里埃 译者: 裘因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9 - 9
《玛丽·安妮》是达夫妮·杜穆里埃的一部主要作品。玛丽·安妮出身低微,但她从小就不甘心受穷。成人后,她以姿色、智慧、野心斡旋于社会。在一些不怀好意的男人的怂恿下,她走上了一条出人头地的捷径——做了约克公爵情妇。在过了一段风光的日子之后,遭到了遗弃。
征西大将军 豆瓣
The King's General
作者: [英国] 达夫妮·杜穆里埃 译者: 何刚强 1999 - 8
《征西大将军》主要内容:昂纳·哈里斯小姐是兰雷斯特庄园最小的女儿,在十八岁生日那天邂逅年轻军官理查德·格伦维尔后,经历了一段田园诗般的浪漫时光。不料,婚礼前夕,昂纳猝遭不幸,从幸福的云端坠入绝望的谷底。而恰在此时,英国内战爆发,昂纳的个人生命被无情地卷入了战争的旋涡……《征西大将军》以十七世纪中叶英国内战时期为背景,以当时英格兰西部发生的保王党人和议会派之间的争斗及相互间势力消长为主线,叙述了一个回肠荡气的爱情故事,读之令人扼腕,催人深思。以《蝴蝶梦》享誉文坛的英国作女作家达夫妮·杜穆里埃一生著作甚丰,《征西大将军》就是其中一部颇具代表性的作品。
妹妹 豆瓣
Sister
作者: [英] 罗莎蒙德·勒普顿 译者: 张菡晨 / 叶博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1 - 8
现在,我能够允许自己做的只有思念你。除了二十一年来一直爱你之外,我一无所有。前所未有的恐惧在我周身弥漫开来,我不再是谁的姐姐了。
碧翠丝和远在伦敦家乡的妹妹有着天差地别的生活境况,她在纽约生活优越,而妹妹黛丝只是伦敦一个生活窘迫的艺术院学生,但她很爱自己的妹妹,她们共同分享生活中最细枝末节的琐事,虽相隔万里,却没有任何东西能打破她们之间的亲情牵系。
碧翠丝已经很久没有回自己的家乡了。伦敦,对她而言,已经变成了一个遥远而又陌生的城市。她以为自己的生活会一直这样稳定淡然地走下去。然而,突如其来的一通电话打乱了她的全部人生。妹妹失踪了。碧翠丝搭乘第一班飞机回到了伦敦,然而等待她的却是一个令人心碎的噩耗:黛丝的尸体在海德公园被发现了。
刚刚经历婴儿死产的不幸,黛丝一直未能从严重的产后忧郁症中走出来,所有人都推断她是自杀身亡,包括警察、碧翠丝的朋友、未婚夫甚至她的母亲都认定了这个事实。然而,只有碧翠丝知道,妹妹的死肯定另有原因。事情的真相究竟怎样?碧翠丝真的了解自己的妹妹吗?
独自调查真相的碧翠丝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然而,随着那些困扰她的谜团被层层揭开,真相也渐渐浮出水面,碧翠丝终于明白了妹妹所遭受的一切,也把自己一步步推向危险的深渊……
神话 豆瓣
作者: [美]依迪丝·汉密尔顿 译者: 刘一南 华夏出版社 2010 - 4
《神话:希腊、罗马及北欧的神话故事和英雄传说》是一部世界知名的经典,一部令无数读者着迷而欣喜的作品,讲述了超越时间的神与英雄们的故事。依迪丝·汉密尔顿的《神话》是空前成功的,作为西方文化基石的希腊、罗马及北欧神话——那些从古至今激发着人类创造力的神和英雄们的故事——在书中变得栩栩如生。我们在奥林匹斯山与希腊诸神柑遇,在瓦尔哈拉殿堂与北欧诸神相逢;我们演绎特洛伊战争和俄底修斯历险的戏剧;我们听伊阿宋与金羊毛、丘比特与普叙刻、弥达斯国王的故事;我们发现星座名字的起源……《神话》的权威性和明晰性受到全世界好评,是汉密尔顿的伟大杰作——所有关于神话的书都以它为标尺。
证之于:爱 豆瓣
作者: [以色列] 大卫·格罗斯曼 译者: 张冲 / 张琼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 - 3
《证之于:爱》是作家最著名的长篇巨著。小说描述的是大屠杀辛存者的下一代人的“非正常“生活,为了从过去的恶梦中挣脱,作家借同为作家的人物莫米克之手,从精神的深度探索犹太民族所承受的深重苦难,并试图寻找救赎苦难的精神之路,即“证之于:爱“。小说的写法极具开拓性,全书五部分的写法有意识流有超现实有时空倒错,最后的部分甚至以百科全书的词条形式呈现,最大限度地开掘了时间空间、现实想象、历史事实与精神层面的各个维度,在思想深度与艺术表现力方面都堪与《喧哗与骚动》、《百年孤独》等名著比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