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鱼儿的转运之鳔 - 标记
奥斯特利茨 豆瓣
Austerlitz
作者:
[德国] 温弗里德·格奥尔格·塞巴尔德
译者:
刁承俊
译林出版社
2010
- 8
奥斯特利茨,伦敦一艺术学院讲师,因改名之故,开始了对自己身世的追问。伴随着他对“自己到底是谁”的探寻,那段德国黑暗期的画面一幅幅展现,从古代日耳曼英雄到纳粹帝国对期的各类要员,从高层政治人物到底层市民百姓,从图书馆到地铁站,从安特卫普到柏林……作者以冷静寂寞的笔调,重现德国悲剧,以他独特的方式与历史相遇。该书为塞巴尔德生前出版的最后一部作品,集中体现了塞巴尔德创作命题与特色,2002年获美国全国书评家协会奖,2009年因其经典性被英国文学网站评为新千年最佳小说。
奥斯卡·瓦奥短暂而奇妙的一生 豆瓣
The Brief Wondrous Life of Oscar Wao
作者:
[美] 朱诺·迪亚斯
译者:
吴其尧
译林出版社
2010
- 1
这本书讲了一个普通多米尼加裔美国宅男的回乡遭遇,他在生活中是个胖、丑、自闭的孤独男孩,生活里只有《奥特曼》、《星际争霸》、《神奇四侠》。回乡之旅他觉得他应该可以找到个女朋友,并为此努力。在特鲁希略统治的多米尼加时代,他的外祖父曾是当地名流,在那里,“法律、信仰都不起作用,只有性”这个受到诅咒的家族为了保护女儿免受暴君摧残,家破人亡。事隔多年,美国人奥斯卡回多米尼加度假,在他暴力横行的祖国他爱上了一个妓女并被她的军阀情夫追杀……
本书为2007年美国普利策、全国书评家协会奖双料得主。
本书为2007年美国普利策、全国书评家协会奖双料得主。
大主教之死 豆瓣
作者:
[美国] 薇拉·凯瑟
译者:
周玉军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1
- 3
《大主教之死》内容简介:薇拉·凯瑟的代表作《大主教之死》被视为一部历史题材的传奇小说,也是凯瑟“最为精心构思的作品”。《大主教之死》讲述了兰塔主教与其助手及友人维勇神父在荒蛮的新墨西哥主教教区传教过程中的传奇经历。两人以真诚的友谊、智力上的伙伴关系以及灵魂中的亲密感,写就了一份毕生的生死盟约。
《大主教之死》出版后,一直是美国“最受倾慕也是最著名的关于西南部的小说”,先后入选《现代文库》20世纪百佳英文小说、《时代》杂志评选的1923年-2005年百大英文小说、美国图书馆协会评出之百部遭受禁毁、争议性经典图书。
《大主教之死》出版后,一直是美国“最受倾慕也是最著名的关于西南部的小说”,先后入选《现代文库》20世纪百佳英文小说、《时代》杂志评选的1923年-2005年百大英文小说、美国图书馆协会评出之百部遭受禁毁、争议性经典图书。
被遗弃的人 豆瓣
Crooked Letter, Crooked Letter
作者:
[美] 汤姆·富兰克林
译者:
子文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1
- 10
20世纪70年代的密西西比小镇,少年的拉里和塞拉斯在一个寒冷的冬日里初次相逢。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出身的白人少年和一个单亲家庭长大的黑人小子,从此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拉里性格木讷,在学校里并不受人欢迎,塞拉斯的到来,让他有了生命中第一个朋友。善良怯懦的拉里对塞拉斯照顾有加,二人情同手足。然而,随后发生的一件事,让生性木讷的拉里成为众矢之的,好友塞拉斯也远走他乡。
二十五年悄然过去,拉里依旧在众人的指责和非难之中凄凉度日,塞拉斯重返故乡,成了一名警察,却始终不敢面对曾经的好友,直到一起失踪案件的发生。心怀愧疚的塞拉斯一心想要帮助拉里,却不得不先解开自己的心结。可是,已经深埋了二十五年的秘密,要怎样才能说出口?
二十五年悄然过去,拉里依旧在众人的指责和非难之中凄凉度日,塞拉斯重返故乡,成了一名警察,却始终不敢面对曾经的好友,直到一起失踪案件的发生。心怀愧疚的塞拉斯一心想要帮助拉里,却不得不先解开自己的心结。可是,已经深埋了二十五年的秘密,要怎样才能说出口?
炽焰燃烧 豆瓣
Burning Bright
8.8 (30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罗恩·拉什
译者:
姚人杰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1
- 10
《炽焰燃烧》精准地捕捉到了美国南方阿巴拉契亚山区的复杂特征。这是一片荒僻而野蛮的土地,却有着令人窒息的美丽,带给人无限的许诺与苦难,它是美国著名作家罗恩•拉什的缪斯女神。拉什的短篇小说背景从美国内战时期一直延伸至今时今日,十二个短篇合力编织出一幅摄人心魄、直击心灵的文学丽景,小说中的人物未经雕琢,令人难以忘却。
在《炽焰燃烧》中,拉什揭示了近在眼前,可从未被人探索过的领域——先是风景,继而是黑暗但狂热的心,忧伤却迷人的灵魂。
——————————————————
2010年度弗兰克•奥康纳国际短篇小说奖桂冠作品
当代美国南方文学代表作家
罗恩•拉什 最杰出的短篇小说集
——————————————————
罗恩•拉什是一位透着黑暗美感、悲伤而又真实的作家。
——普利策奖小说奖得主 理查德•拉索
《炽焰燃烧》对美国南方阿巴拉契亚山区荒野的残酷生活方式作了简洁而又险恶的描画,在雷蒙德•卡佛的极简主义和威廉•福克纳的哥特手法之间寻觅到了一个最佳施力点……拉什深入至南部山区居民的罕见心理和情绪特质之中,反映出他们的骄傲、迷信和突然暴力相向的习性。
——《华盛顿邮报》
罗恩•拉什构建故事的技艺在《炽焰燃烧》中更为显而易见……这些短篇小说让读者清楚地看到了拉什先生娴熟的写作技巧……优雅而老练的作品……拉什先生定然了解如何锁定读者的注意力。
——《纽约时报》
罗恩•拉什是一位文静而又有着惊人美感的作家……《炽焰燃烧》中的小说很有美感。每个故事都熠熠生辉,构架完美,文句既诗意十足又稳扎稳打。
——《赫芬顿邮报》
在《炽焰燃烧》中,拉什揭示了近在眼前,可从未被人探索过的领域——先是风景,继而是黑暗但狂热的心,忧伤却迷人的灵魂。
——————————————————
2010年度弗兰克•奥康纳国际短篇小说奖桂冠作品
当代美国南方文学代表作家
罗恩•拉什 最杰出的短篇小说集
——————————————————
罗恩•拉什是一位透着黑暗美感、悲伤而又真实的作家。
——普利策奖小说奖得主 理查德•拉索
《炽焰燃烧》对美国南方阿巴拉契亚山区荒野的残酷生活方式作了简洁而又险恶的描画,在雷蒙德•卡佛的极简主义和威廉•福克纳的哥特手法之间寻觅到了一个最佳施力点……拉什深入至南部山区居民的罕见心理和情绪特质之中,反映出他们的骄傲、迷信和突然暴力相向的习性。
——《华盛顿邮报》
罗恩•拉什构建故事的技艺在《炽焰燃烧》中更为显而易见……这些短篇小说让读者清楚地看到了拉什先生娴熟的写作技巧……优雅而老练的作品……拉什先生定然了解如何锁定读者的注意力。
——《纽约时报》
罗恩•拉什是一位文静而又有着惊人美感的作家……《炽焰燃烧》中的小说很有美感。每个故事都熠熠生辉,构架完美,文句既诗意十足又稳扎稳打。
——《赫芬顿邮报》
天真的人类学家 豆瓣 Goodreads
The Innocent Anthropologist
8.8 (206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奈吉尔·巴利
译者:
何颖怡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 7
本书诚实但又不失风趣地记录了作为人类学家的作者在非洲喀麦隆多瓦悠人村落两次进行田野工作的经历,将人类学家如何克服乏味、灾难、生病与敌意的真实田野生活拍案叫绝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不同于一般的人类学研究报告,这是一部令人捧腹不止的人类学笔记,透过幽默的笔调,读者看到了人类学者如何与研究对象进行互动,在互动中如何调整他的学术成见,以及田野工作上的琐事如何影响后来研究结果、研究的盲点与反思。因此不管是严肃的读者、无聊地只想打发时间或者是向往非洲原始部落的异国情调而蠢蠢欲动的旅人,巴利这本书绝对是一个有趣的选择。
不同于一般的人类学研究报告,这是一部令人捧腹不止的人类学笔记,透过幽默的笔调,读者看到了人类学者如何与研究对象进行互动,在互动中如何调整他的学术成见,以及田野工作上的琐事如何影响后来研究结果、研究的盲点与反思。因此不管是严肃的读者、无聊地只想打发时间或者是向往非洲原始部落的异国情调而蠢蠢欲动的旅人,巴利这本书绝对是一个有趣的选择。
冒烟的耳朵和尖叫的牙齿 豆瓣
Smoking Ears and Screaming Teeth
8.7 (18 个评分)
作者:
[英] 特雷弗·诺顿
译者:
朱机
科学出版社
2011
- 10
升上万米高空,潜下最深海沟;给自己注射患恶性病患者的血液,往心脏送导管,在后背做伤口;吞下血吸虫、霍乱弧菌、盐酸以及各种各样简直没法说的东西……他们一次次将自己的肉身推入未知的险境,却欣然而往,冷静记录,甚至为结果而雀跃。
他们不是“疯狂科学家”,是一群曾拿自己的身体做实验的人。
生物学家杰克•霍尔丹说:“如果你不会在自己身上做这个实验,就不要拿别人来做。”本书中的这些人无疑彻底贯彻了这一理念,用鲜血甚至生命书写了这一系列混合着无私、自大、勇气、好奇以及十足傻气的奇谈。
*我们不提倡读者尝试本书中描写的任何一个实验。
他们不是“疯狂科学家”,是一群曾拿自己的身体做实验的人。
生物学家杰克•霍尔丹说:“如果你不会在自己身上做这个实验,就不要拿别人来做。”本书中的这些人无疑彻底贯彻了这一理念,用鲜血甚至生命书写了这一系列混合着无私、自大、勇气、好奇以及十足傻气的奇谈。
*我们不提倡读者尝试本书中描写的任何一个实验。
暮色紫禁城 豆瓣
Twilight in the Forbidden City
作者:
[英] 庄士敦
译者:
耿沫
华文出版社
2011
- 7
《暮色紫禁城:洋帝师眼中的溥仪与近代中国》是一个庄士敦的怀旧集,以他与溥仪的主要交往经历为线索,记述了从晚清到民国期间,中国发生的大小事件,如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进京、辛亥革命、张勋复辟、五四运动、冯玉祥逼宫等事件的看法,客观反映了从帝制到共和的艰难过渡。虽然对某些问题有狭隘之处,但一些看法不乏思考的光芒。《暮色紫禁城:洋帝师眼中的溥仪与近代中国》笔触细腻,还对溥仪的一些生活小事有详细记录,如五四运动时期,溥仪阅读《新青年》;1922年,溥仪将结婚的巨额礼金捐给慈善机构;1923年日本大地震后,溥仪捐款巨大,等等,展示了一个聪明、幽默、追求进步却误入歧途的溥仪。这些记载对我们今天研究溥仪和民国具有巨大的史料价值。
《暮色紫禁城:洋帝师眼中的溥仪与近代中国》初版于1934年。甫一出版,就引起轰动,一时洛阳纸贵。庄士敦在其扉页题字:“谨以此书献给溥仪皇帝陛下。”溥仪为《暮色紫禁城:洋帝师眼中的溥仪与近代中国》作序:“仓皇颠沛之际,唯庄士敦知之最详。今乃能秉笔记其所历,多他人所不及知者。”溥仪被质押苏联期间,苏联人就是以《暮色紫禁城:洋帝师眼中的溥仪与近代中国》为线索进行问讯的。《暮色紫禁城:洋帝师眼中的溥仪与近代中国》的史料价值可见一斑。《暮色紫禁城:洋帝师眼中的溥仪与近代中国》也是毛泽东喜欢的书籍之一。据毛泽东的英文教师章含之回忆,当年他们练习英文文法时,所列的参考《暮色紫禁城:洋帝师眼中的溥仪与近代中国》即有这本书。
1988年,以此书为框架的电影《末代皇帝》获得了第60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该电影也是历史上第一部获准进入紫禁城实景拍摄的电影。
《暮色紫禁城:洋帝师眼中的溥仪与近代中国》初版于1934年。甫一出版,就引起轰动,一时洛阳纸贵。庄士敦在其扉页题字:“谨以此书献给溥仪皇帝陛下。”溥仪为《暮色紫禁城:洋帝师眼中的溥仪与近代中国》作序:“仓皇颠沛之际,唯庄士敦知之最详。今乃能秉笔记其所历,多他人所不及知者。”溥仪被质押苏联期间,苏联人就是以《暮色紫禁城:洋帝师眼中的溥仪与近代中国》为线索进行问讯的。《暮色紫禁城:洋帝师眼中的溥仪与近代中国》的史料价值可见一斑。《暮色紫禁城:洋帝师眼中的溥仪与近代中国》也是毛泽东喜欢的书籍之一。据毛泽东的英文教师章含之回忆,当年他们练习英文文法时,所列的参考《暮色紫禁城:洋帝师眼中的溥仪与近代中国》即有这本书。
1988年,以此书为框架的电影《末代皇帝》获得了第60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该电影也是历史上第一部获准进入紫禁城实景拍摄的电影。
歷史與怪獸 豆瓣
作者:
[美国] 王德威
麥田
2011
- 10
相傳遠古時代有一種怪獸名叫「檮杌」。這種怪獸外表怪誕,好鬥不懈,且有預知吉凶的能力。隨著時間流變,檮杌的形象逐漸由怪獸轉為有魔性的惡人。更耐人尋思的是,檮杌也被視為歷史的代稱,擔負「紀惡以為戒」的功能。到了晚明,檮杌又被援引為小說,以其幻魅多變的特質,評述古今、敷衍正邪。檮杌由怪獸、到魔頭、惡人、史書到小說的轉變,足以說明中國文明對歷史、暴力、敘事想像的一端。
.
有鑑於歷史中的暴力層出不窮,我們必須尋思:歷史是對怪獸也似的暴力的記錄,或者竟是其體現?我們對歷史與怪獸的關聯,是戒慎恐懼,還是視而不見?這些問題到了二十世紀變得更為迫切。因為在一個嚮往啟蒙革命的世紀裡,暴力的怪獸早以更細膩的方式,深入我們生活的肌理間,而我們卻可能居之不疑。環顧此時此地,我們有可能已經成為一種龐大的,以民主進步為名的怪獸的一部分了麼?藉著這一論式,本書觸及歷史與文學間複雜的對話關係,如國家神話的生成,文類秩序與象徵體系的重組,「史學正義」與「詩學正義」的糾結,群體與個體的互動,還有更重要的,現代性(modernity)和怪獸性(monstrosity)的辯證,歷史和「再現歷史」的兩難。
.
本書以「檮杌」的怪獸意象串連全書,透過對近現代中國文學作品的剖析,隱喻歷史中無所不在的暴力與創傷,如何有形無形地侵犯宰制我們;人生儘管槁木死灰,在歷史與文學中,暴力與惡卻成為主調,身處其中的我們,是否已淪為怪獸的一環而不自知?!
.
.
獲獎紀錄
.
2004聯合報最佳書獎文學類
.
文學的記憶,歷史的迷魅──
.
華文文學權威研究第一人.哈佛大學東亞語言與文明系講座教授──王德威
.
華文世界探討「文學.歷史與暴力」最完整、最權威的第一手論述──
.
有鑑於歷史中的暴力層出不窮,我們必須尋思:歷史是對怪獸也似的暴力的記錄,或者竟是其體現?我們對歷史與怪獸的關聯,是戒慎恐懼,還是視而不見?這些問題到了二十世紀變得更為迫切。因為在一個嚮往啟蒙革命的世紀裡,暴力的怪獸早以更細膩的方式,深入我們生活的肌理間,而我們卻可能居之不疑。環顧此時此地,我們有可能已經成為一種龐大的,以民主進步為名的怪獸的一部分了麼?藉著這一論式,本書觸及歷史與文學間複雜的對話關係,如國家神話的生成,文類秩序與象徵體系的重組,「史學正義」與「詩學正義」的糾結,群體與個體的互動,還有更重要的,現代性(modernity)和怪獸性(monstrosity)的辯證,歷史和「再現歷史」的兩難。
.
本書以「檮杌」的怪獸意象串連全書,透過對近現代中國文學作品的剖析,隱喻歷史中無所不在的暴力與創傷,如何有形無形地侵犯宰制我們;人生儘管槁木死灰,在歷史與文學中,暴力與惡卻成為主調,身處其中的我們,是否已淪為怪獸的一環而不自知?!
.
.
獲獎紀錄
.
2004聯合報最佳書獎文學類
.
文學的記憶,歷史的迷魅──
.
華文文學權威研究第一人.哈佛大學東亞語言與文明系講座教授──王德威
.
華文世界探討「文學.歷史與暴力」最完整、最權威的第一手論述──
為青年設立的讀書俱樂部 豆瓣
青年のための読書クラブ
8.8 (27 个评分)
作者:
櫻庭一樹
译者:
劉姿君
麥田
2010
- 4
我們是學校裡最不起眼的一群,是異端。我們是讀書俱樂部。而這本社團紀錄簿裡記載的,是聖瑪莉安娜學園裡100年來不見容於正史的珍奇事件與不可說的祕密……聖瑪莉安娜學園是東京都心歷史悠久的名門女校,以培養勤學、信仰堅貞、嫻淑、擁有哲學思辯精神的學生為目標。校園社團活動的兩大勢力分別是「西邊的官邸‧學生會」──學園支配者、「東邊的宮殿‧戲劇社」──聚集了校內的各類型美女,再加上「北邊的文化流氓‧新聞社」與之抗衝。至於南邊……則是一群樸素、沉默的「南邊那群陰沉的傢伙」──讀書俱樂部。
讀書俱樂部的社員們與世無爭,窩在校內宛如廢墟的磚樓,只想靜靜喝著紅茶,閱讀喜愛的書籍。他們是校內最不起眼的一群,是異端。其他人不知道的是,他們有個由來已久的神祕傳承──一本記錄了 聖瑪莉安娜學園不見容於正史的珍奇事件的社團紀錄簿……
讀書俱樂部的社員們與世無爭,窩在校內宛如廢墟的磚樓,只想靜靜喝著紅茶,閱讀喜愛的書籍。他們是校內最不起眼的一群,是異端。其他人不知道的是,他們有個由來已久的神祕傳承──一本記錄了 聖瑪莉安娜學園不見容於正史的珍奇事件的社團紀錄簿……
怒海争锋之极地征伐 豆瓣
The Far Side Of The World
作者:
[爱尔兰]帕特里克·奥布莱恩
译者:
锡兵
译林出版社
2007
奥布莱恩在二十本系列海上冒险小说中,以惊人的博学和叙事天赋再现了一段拿破伦时代的海战史和一个神秘的海上世界,而一对个性互异却配合绝妙的拍档,杰克·奥布雷船长和马图林医生成为这个世界的灵魂,显示出作者在刻画人物、构思情节时的机智与洞察力。2004年,据此系列第十本《极地征伐》改编的史诗巨片《怒海争锋》囊括十项奥斯卡奖提名,而奥布雷舰长的海上征程如今已被开辟成专门的游览路线。
《极地征伐》讲述了又一场惊心动魄的海上历险。拿破伦战争时期,杰克·奥布雷,英国海军大将纳尔逊麾下一名机智而无畏的舰长,接受了一项接近极限考验的任务:即刻启程去荷恩角,拦截一艘火力强大,意图重创英国捕鲸业的美国驱逐舰。奥布雷指挥着心爱的战舰“惊奇号”,踏上了跨越两大洋的漫漫征程。老搭档马图林医生也与他同行,接受了秘密情报处的任务。惊奇号离敌人越来越近了,航程变得危机重重:台风、海难、谋杀、迷途……一场孤注一掷的大营救在遥远的太平洋腹地等待着他们……
译者锡兵,六十年代出生,理工科博士,以教书为业,游学美国数年,自习外语多门,课余优游于列国书山,长年不辍,渐至海量,乃修成超级书蠹。以前在天涯闲闲书话很活跃的。天涯好久就预告这本书要出,但是到现在才在译林的网上看到,现实中还没看到。
《极地征伐》讲述了又一场惊心动魄的海上历险。拿破伦战争时期,杰克·奥布雷,英国海军大将纳尔逊麾下一名机智而无畏的舰长,接受了一项接近极限考验的任务:即刻启程去荷恩角,拦截一艘火力强大,意图重创英国捕鲸业的美国驱逐舰。奥布雷指挥着心爱的战舰“惊奇号”,踏上了跨越两大洋的漫漫征程。老搭档马图林医生也与他同行,接受了秘密情报处的任务。惊奇号离敌人越来越近了,航程变得危机重重:台风、海难、谋杀、迷途……一场孤注一掷的大营救在遥远的太平洋腹地等待着他们……
译者锡兵,六十年代出生,理工科博士,以教书为业,游学美国数年,自习外语多门,课余优游于列国书山,长年不辍,渐至海量,乃修成超级书蠹。以前在天涯闲闲书话很活跃的。天涯好久就预告这本书要出,但是到现在才在译林的网上看到,现实中还没看到。
怒海争锋 豆瓣
作者:
(爱尔兰)帕特里克.奥布莱恩
译者:
袁凤珠
/
张宝欣
译林出版社
2008
- 7
奥布莱恩在二十本系列海上冒险小说《怒海争锋》中,以惊人的博学和叙事天赋再现了一段拿破仑时代的海战史和一个神秘的海上世界,而一对个性互异却配合绝妙的拍档,杰克.奥布雷舰长和马图林医生成为这个世界的灵魂,显示出作者在刻画人物、构思情节时的机智与洞察力。
《舰长与司令官》是这个系列中的第一本。年轻的英国海军舰长奥布雷和潦倒的医生马图林在一个音乐会上偶遇,马图林决定作为随军医生出海。两个乐迷在拿破仑海战时代的相契相随是全世界读者的幸运。他们的友谊拉开了一段充满炮火硝烟、历险与奇遇,并始终有音乐点缀的文学航程的序幕。
《舰长与司令官》是这个系列中的第一本。年轻的英国海军舰长奥布雷和潦倒的医生马图林在一个音乐会上偶遇,马图林决定作为随军医生出海。两个乐迷在拿破仑海战时代的相契相随是全世界读者的幸运。他们的友谊拉开了一段充满炮火硝烟、历险与奇遇,并始终有音乐点缀的文学航程的序幕。
魔法生活 豆瓣
作者:
黛安娜.温尼.琼斯
/
Diana Wynne Jones
译者:
丁静辉
人民邮电出版社
本书是“克雷斯托曼世界传奇”系列第一部,该系列为有名的世界奇幻文学名作,其英国作者黛安娜·温尼·琼斯,她的幽默会时不时让人大笑出声,同时作品中又完美地交融了魔法与历险,使每个故事都与我们的希望与恐惧紧密相连。读她的作品,仿佛就是在不同的幻想世界中穿梭,可以说是一场机智而愉快的奇幻之旅。本部小说《魔法生活》1977年荣获卫报儿童图书奖,1999年更获得两项世界级奇幻文学大奖;美国的传奇文学创作奖和英国奇幻文学协会颁发的卡尔·艾德华·瓦格纳文学贡献奖。
“一场机智而愉快的奇幻之旅。” ——美国图书馆协会(ALA Booklist) “……她的幽默让你大笑出声,同时完美地交融了魔法与历险,带你在不同的幻想世界中热情穿梭。她所有的作品都渗透了严肃的文学精神,使每个故事都与我们的希望与恐惧紧密相连。” ——《出版家周刊》(Publishers Weekly)
“一场机智而愉快的奇幻之旅。” ——美国图书馆协会(ALA Booklist) “……她的幽默让你大笑出声,同时完美地交融了魔法与历险,带你在不同的幻想世界中热情穿梭。她所有的作品都渗透了严肃的文学精神,使每个故事都与我们的希望与恐惧紧密相连。” ——《出版家周刊》(Publishers Weekly)
创世之光 豆瓣
作者:
[美国] 摩西
群言出版社
2005
- 11
我们知道,《创世记》主要讲述耶和华上帝的创造和他的计划的初步实施,其中包括天地万物的创造,人类、婚姻家庭、艺术科学的起源,特别是罪的起源、救赎的起源、中保的起源和选民的起源等。它的时间从亘古到青铜器时代,持续数千年;它的空间从天空到大地,从诺亚方舟内部到示拿平原,再到埃及和迦南各地,绵延数万里。他的人物从上帝、天使到亚当、夏娃,从列宗列祖到诸国百姓,数以千记。它没有贯穿始终的戏剧性矛盾冲突,而且穿插了许多家谱,但是在上篇的故事中,作者采用顺序式的叙述,一方面以神的创造、立法和救恩为主导线作为贯穿,另一方面又精选了许多更富有代表性的人物、事件和场景,加以渲染刻划,从而把”创世纪”的宏伟画卷以娓娓动听、引人人胜的形式展现出来。
《创世之光》的上篇把《创世纪》原文的50章改造压缩为四部(分别是 “起源”、“亚伯拉罕”、“雅各”、“约瑟”)30篇,每篇加上提示性的标题。许多人都曾经以不同的形式编写过圣经故事,但是像王博士这样的尝试,据我所知,尚属首次。当然,这样的尝试是否成功,还有待于专家和读者的检验。不过,我以为尝试本身是有意义的。据说,王博士重新翻译注释圣经的目的,或者说他所追求的目标,是通过简洁明了的当代语言,准确地传达原作的神学和哲学内涵,使文化水平较底的普通百姓即使通过聆听,也能明白经文的意思。他编写“口述的故事”或者“鉴赏指南”的目的,则是为读者或者听众铺设一条通往经卷圣殿的道路,因为故事可以有长有短,有深有浅,而经卷则是永恒的。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与冯象博士在他的《创世记——传说与译注》(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中所侧重的文本结构分析不同,王博士的译注更注重对经卷本身作为一个完整体系的解读。
无论如何,让抄写或者印刷出来的文本能够像当初传达口信的活人一样讲出有声有色的话语来,这该是一件多么令人兴奋不已的事啊!美国耶鲁大学的哈维洛克(E.A.Havelock)教授1986年出版的《缪斯学写:古今对口传与书写的反思》第3章题为“对口传文化的现代发现”,该书便借助于这个现代发现,提出“文本能否说话” (cana text speak?)的大胆命题,以及让古希腊的文本重新“说话”的可能性,即通过早期的文本世界去透视更早的 口传世界。这些新的研究取向可以表明,作为“过程”的文学相对于作为“ 作品”的文学,对于理解文学现象来说是如何的不可或缺;作为“过程”的文学在未来的文学研究中应占有何种地位,获得怎样的发展。王博士的这一部将口述的故事与笔录的经文合为一体的《创世之光》,是不是可以引发出宗教经典理解上和媒介方式上的反思呢?我们期待作者和他的同仁们通过这个图文并茂的“生命树”系列,不断为读者提供新的精美的精神食粮,使他们不但得到美的享受,而且为了自己生命之树的常青从中汲取丰富有益的养分。
《创世之光》的上篇把《创世纪》原文的50章改造压缩为四部(分别是 “起源”、“亚伯拉罕”、“雅各”、“约瑟”)30篇,每篇加上提示性的标题。许多人都曾经以不同的形式编写过圣经故事,但是像王博士这样的尝试,据我所知,尚属首次。当然,这样的尝试是否成功,还有待于专家和读者的检验。不过,我以为尝试本身是有意义的。据说,王博士重新翻译注释圣经的目的,或者说他所追求的目标,是通过简洁明了的当代语言,准确地传达原作的神学和哲学内涵,使文化水平较底的普通百姓即使通过聆听,也能明白经文的意思。他编写“口述的故事”或者“鉴赏指南”的目的,则是为读者或者听众铺设一条通往经卷圣殿的道路,因为故事可以有长有短,有深有浅,而经卷则是永恒的。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与冯象博士在他的《创世记——传说与译注》(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中所侧重的文本结构分析不同,王博士的译注更注重对经卷本身作为一个完整体系的解读。
无论如何,让抄写或者印刷出来的文本能够像当初传达口信的活人一样讲出有声有色的话语来,这该是一件多么令人兴奋不已的事啊!美国耶鲁大学的哈维洛克(E.A.Havelock)教授1986年出版的《缪斯学写:古今对口传与书写的反思》第3章题为“对口传文化的现代发现”,该书便借助于这个现代发现,提出“文本能否说话” (cana text speak?)的大胆命题,以及让古希腊的文本重新“说话”的可能性,即通过早期的文本世界去透视更早的 口传世界。这些新的研究取向可以表明,作为“过程”的文学相对于作为“ 作品”的文学,对于理解文学现象来说是如何的不可或缺;作为“过程”的文学在未来的文学研究中应占有何种地位,获得怎样的发展。王博士的这一部将口述的故事与笔录的经文合为一体的《创世之光》,是不是可以引发出宗教经典理解上和媒介方式上的反思呢?我们期待作者和他的同仁们通过这个图文并茂的“生命树”系列,不断为读者提供新的精美的精神食粮,使他们不但得到美的享受,而且为了自己生命之树的常青从中汲取丰富有益的养分。
人类动物园 豆瓣 Goodreads
The Human Zoo:A Zoologist's Study of the Urban Animal
8.3 (18 个评分)
作者:
德斯蒙德·莫利斯
译者:
何道宽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0
囚——一个人走向了超大型部落,便是这样的结果。莫利斯说,自有都市以来,便是如此。
现代都市人口繁盛、规模巨大。无以复加的超级部落问题重重:战争、暴力、性紊乱、恋物癖……《人类动物园》用冷峻的事实揭示现代都市人的宿命:都市并非丛林天地,而是动物园世界,从此,人被囚禁,人性被扭曲。
疑问由此而生:为什么会这样?会不会有出路?
这些问题也困扰着莫利斯,上世纪60年代末的危机——核战争、环境恶化、人口剧增——如今依然,忧虑和恐惧挥之不去。阅读《人类动物园》将是一场探险:你被迫承受不快的现实,同时也会感受到“希望”。
现代都市人口繁盛、规模巨大。无以复加的超级部落问题重重:战争、暴力、性紊乱、恋物癖……《人类动物园》用冷峻的事实揭示现代都市人的宿命:都市并非丛林天地,而是动物园世界,从此,人被囚禁,人性被扭曲。
疑问由此而生:为什么会这样?会不会有出路?
这些问题也困扰着莫利斯,上世纪60年代末的危机——核战争、环境恶化、人口剧增——如今依然,忧虑和恐惧挥之不去。阅读《人类动物园》将是一场探险:你被迫承受不快的现实,同时也会感受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