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尔凯姆异世界同位体 - 标记
十日谈:新冠时期故事集 豆瓣
The Decameron Project: 29 New Stories from the Pandemic
作者: 《纽约时报》杂志 主编 译者: 鲁冬旭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23 - 8
《十日谈:新冠时期故事集》是《纽约时报》受薄伽丘的《十日谈》的启发,邀请29位当代知名作家在新冠期间创作的故事合集。
《十日谈》由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作家的薄伽丘撰写,于1353年完成,以黑死病作为故事背景。讲述七女三男到佛罗伦萨郊外的山上躲避瘟疫,为打发时间以及与世隔绝的乏味生活,便决定每人每天轮流讲一个故事。最后,十天过去,一百个故事也讲完了,是为《十日谈》。
2020年,新冠肺炎在全球肆虐,《纽约时报》杂志就以《十日谈》为主题,邀请29位作家创作短篇小说,书写这时代的疫症。主题涉及爱情、生死、衰老、日常生活等。不仅仅聚焦于疫情本身,这本书的主旨立意也在于,在这个全球被按下暂停键的时刻,所有知识、观点也许没有那么重要,面向生活本身的体验、感受更为重要,这些也许只有小说能触达。
2023年9月6日 想读
殖民时期的印度艺术与民族主义 豆瓣
Art and Nationalism in Colonial India, 1850-1922
作者: [英]帕塔·米特(Partha Mitter) 译者: 何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3 - 9
本书讲述的是印度被殖民时期的艺术故事,在呈现欧洲自然主义在印度出现时所引起的紧张和矛盾的基础上,分析了殖民主义与民族主义之间的相互影响,追溯了艺术从毫无疑问的西化到印度民族身份建构的演变。本书收集了印度各地博物馆、基金会、出版社收藏的代表作品,涵盖了传统工艺、版画、本土艺术、插图、印刷、古董,深描艺术家的生存模式等内容,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南亚深厚的历史画卷。
2023年9月6日 想读
第二十二条军规 豆瓣
Catch-22
8.9 (52 个评分) 作者: [美] 约瑟夫·海勒 译者: 吴冰青 译林出版社 2012 - 8
根据第二十二条军规,只有疯子才能免除飞行任务,但必须由本人提出申请;而能提出此申请的人必然没疯,所以他必须去飞行,去送死。
在英文中,“军规”和“圈套”是同一个词。小说的主人公约塞连是二战中一名美国轰炸兵,第二十二条军规使他不得不在生死线上苟且偷生,同时他也发现原来世界到处暗藏着这种荒唐的圈套。
“第二十二条军规”早已作为常用词被收入词典。而人类世界至今无法摆脱这个圈套的困扰。
《第二十二条军规》是“黑色幽默”文学鼻祖约瑟夫•海勒力作
美国“现代文库”20世纪最伟大的英语小说TOP10
特别推出重译本,充分再现原著神韵
我要让人先开怀大笑,然后回过头去带着恐惧回顾他们笑过的一切。
——约瑟夫•海勒
在我看来,过去50年美国小说最好的有两部,《第二十二条军规》是其中之一。
——斯蒂芬•金
如果说20世纪的作家最终只保留一份崇拜的话,我希望把这个荣誉留给美国作家约瑟夫• 海勒。我认定他在小说领域达到的境界只有科学领域中的爱因斯坦能与之相提并论。
——马原
我在约瑟夫•海勒的作品中找到的共鸣超过在昆德拉作品中找到的。
——王朔
2023年9月6日 想读 幽默一刻
时代的活体解剖 豆瓣
作者: [德] 阿克塞尔·霍耐特 译者: 梁乐睿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3 - 4
本书是德国哲学家阿克塞尔·霍耐特对20世纪观念史进行研究与诠释的著作,他所选取的知识分子是一群“无所归依的世界公民”,推动他们进行理论思考的是那些关于痛苦、灾难以及驱逐的切身体验。对他们而言,理论就是剖析社会肌体的解剖刀,是揭示社会深层结构与内在生命的利器。无论是弗朗茨·罗森茨威格、奥雷尔·科尔奈、罗宾·科林伍德、朱迪丝·施克莱还是昆廷·斯金纳,他们都把自己的学术研究与富有历史意义的政治事件密切联系在一起,试图为时代面临的难题提供诊断和答案。霍耐特认为,有必要把20世纪的观念史看作“一个从历尽艰辛的领悟中,萃取出充满意义的洞见与无法替代的教诲之过程”。虽然本书并不是对主流观念史书写的颠覆,但是它或许能够为受遮蔽的深层经验提供独到的历史、社会或政治的概念性诠释。
2023年9月2日 想读
贸易与殖民 豆瓣
Merchant Kings: When Companies Ruled the World, 1600—1900
作者: [加] 斯蒂芬·R. 鲍恩 译者: 于振洋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23 - 9
17世纪至20世纪的三百年中,垄断性的贸易公司扮演着欧洲殖民扩张的非官方代理人的角色,这些由商人掌控的商业巨头控制着大量人口和大片士地,在遥远的殖民地承担着政府和军事职能,它们的崛起与衰落,牵动着背后殖民帝国的荣辱,也影响着世界历史的进程。它们将政治与利益混为一谈,把领地与产品画上等号,在它们眼中没有民众、敌人和高尚品格,只有雇员、顾客和商业利益。本书选取了六家最具代表性的殖民公司,每个公司背后都屹立着一位缔造商业帝国的领航者与冒险家,他们时而是拯救国家的英雄,时而是尔虞我诈的商业流氓,这些丰富多彩的人物和他们传奇般的经历串联在一起,构成殖民时代独有的一个侧面,在那个时代,商业与征服相遇,国家与公司并行。本书将带领读者重温第一个全球化时代的商业史诗。
2023年9月2日 想读
帝国的想象 豆瓣
作者: 梁展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23 - 8
19世纪可以说是帝国的世纪,很多个横跨多个大洲的大型殖民帝国得以构建,洲际贸易和人口流动蓬勃展开,这一时期的思潮与知识谱系也围绕帝国生成新的话语和知识体系,有些也成为影响现代社会构成理论的源头。梁展的这几篇论文正是讨论文明、族群的生成和共同体的构建这些帝国体系的基础理论,厘清这些理论的生成和发展,洞察它们殖民话语服务的局限性。
--
伴随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自17、18世纪开启的民族主义浪潮迅速席卷了欧、亚、非和南美洲大陆,帝国的崩解与民族-国家的建构过程齐头并进,势如破竹,直至20世纪90年代初方才显出颓势。然而,与其说20世纪是所谓民族-国家的世纪,不如说是帝国与民族-国家相互纠缠的历史。本书从全球史的视野出发,选取了发生在这一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的几桩案例,采用理论与历史相结合的方法,揭示了构成当今流行的民族主义与帝国理论的诸多复杂的文学想象因素,以及隐藏在这些理论论述背后的、浓厚的殖民主义和自由帝国主义色彩。
2023年8月31日 想读
庐山史话 豆瓣
作者: 周銮书 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5 - 4
庐山,浓缩了中国文化的精华,陶渊明和桃花源,慧远和东林寺、朱熹和自鹿洞书院,李白、白居易、苏轼脍炙人口的题咏庐山的诗句,荆浩、沈周、唐伯虎描绘庐山的画卷。……至今仍闪烁着灿烂的光芒。庐山,记录了中国近代历史的沧桑;帝国列强的别墅群,蒋家王朝的夏都,毛泽东三上庐山,……令行走在山水间的游人仿佛在历史的长河中徜徉。
2023年8月28日 想读
道与庶道 豆瓣
8.0 (5 个评分) 作者: [美] 韩明士 译者: 皮庆生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7 - 10
《道与庶道:宋代以来的道教民间信仰和神灵模式》探讨了中国宗教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国民间诸神是否为现实官僚的投影。作者以宋、元时期源于江西抚州华盖山的三仙信仰、道教天心派为例,穿梭于古今之间,融历史学、宗教学、人类学为一体,既提供了一幅宋、元时期抚州地方宗教实践的真实图景,又令人信服地指出,中国人眼中的神祗有两种模式——官僚模式与个人模式,也就是书中所说的“道”与“庶道”。信众固然会将神祗当作官员,但更常见的是以个人化方式向神祗祈求、许愿。神祗是官僚还是个人化的保护者,一直取决于信奉者、陈述者在何种语境,以及出于何种目的。
2023年8月28日 想读
博睿出版史 豆瓣
Brill - 325 Years of Scholarly Publishing
作者: [荷] 赛兹·范德维恩 译者: 王立平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23 - 3
博睿出版社是一家总部位于荷兰莱顿(Leiden)的世界知名学术出版社,与同在莱顿的莱顿大学保持着密切联系。出版社创立于1683年,到2008年已有300多年的发展历史。本书收有许多书影和历史照片,介绍了博睿出版社的创社历史,发展过程和历任负责人的发展理念,和对出版社发展有杰出贡献的作者和编辑,全面回顾了博睿出版社三百多年来的发展历史。本书图文并茂,可读性强,对于了解世界其他国家的出版史和出版业态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023年8月27日 想读
中世纪史料学 豆瓣
作者: [苏] 亚·德·柳勃林斯卡娅 译者: 庞卓恒 / 李琳 商务印书馆 2018 - 5
有关西欧中世纪资料选集一类的书,国内已有多种,但中世纪史料学,即对中世纪主要史料的概述和分析,迄今尚无一部。柳勃林斯卡娅《中世纪史料学》的内容,是对整个中世纪西欧历史进程的主要史料(文字史料)的评述,中东欧地区和国家、北欧地区和国家的史料情况也有专章叙述。
全书评述的史料从古罗马恺撒的《高卢战记》直至17世纪中叶的史料(按苏联学界的划分,17世纪中叶为中世纪的下限),分成“古代晚期”、“早期中世纪”、“成熟的封建主义时期”和“中世纪后期”四部分,除“古代晚期”,每部分首先评述特定时段内史料的一般特点,然后或按族群,或按国家和地区分别评述相关史料。
中世纪遗存下来的文字史料,一时一地的情况需具体对待,但就整体而言,数量庞大,种类繁多,而且很多尚未整理和出版。《中世纪史料学》以清晰的线索,系统、连贯地呈现了西欧中世纪的基本史料及特点。本书内容丰富,结构简洁,作为国内正式出版的第一部中世纪史料学,对于我国的欧洲中世纪史的研究、教学,显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023年8月26日 想读
变迁之神 豆瓣
Changing Gods in Medieval China, 1127-1276
7.8 (8 个评分) 作者: [美]韩森 译者: 包伟民 中西书局 2016 - 7
本书所研究的是我国南宋时期的民间宗教。该书既是关于12、13世纪中国的民间宗教,又是关于当时普通民众对他们周围世事变迁的理解的一个研究。全书自始至终都关注着一个深刻的历史问题——社会与宗教之间的关系。今后研究该问题的学者,肯定会对韩森的这一研究作出学术回应的。
2023年8月26日 想读
中产阶级文化的起源 豆瓣
作者: 约翰·斯梅尔 / John Smail 译者: 陈勇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 - 2
本书以英格北部个最重要的纺织哈利法克斯为研究对象,探索了西方文化史中的干重要课题。
作者剖析了在资本主义大型纺织企业开始侵蚀小独立织工和自耕农的过程之中,一个日渐裕的制造业中产阶级精英是如何在哈利法克斯兴起的,这个新的层与特殊的经济体制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了密切联系,他们形了自己对信贷、投资和货币的看法,以及特有的对于一系列奢侈品和时用品的消费取向。本书对于目前的中国,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023年8月23日 想读
牛津欧洲史(第一卷) 豆瓣
作者: 【美】罗宾·M.温克 / 【美】L.P.王德尔 译者: 吴舒屏 / 张良福 三辉图书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09 - 4
分六个部分阐述了中世纪末到近代初期的欧洲史(1350—1650):即中古后期的东欧、国家的兴起、文艺复兴、探险与扩张、宗教改革、冲突中的强国。作者运用大量原始材料,从西方人的视角,全面而客观地阐明了欧洲于14—17世纪间在全球范围内的活动及其角色与地位,同时也广泛涉及欧洲的王权强化、农奴制解体、对中古教会的反叛、货币经济的增长以及新型文化的勃兴等问题,进而展现了一个地理意义以外的广阔世界下的欧洲,一个从中世纪向近代转型的欧洲。
2023年8月23日 想读
简帛数术与历史地理论集 豆瓣
作者: 晏昌贵 商务印书馆 2010 - 8
《简帛数术与历史地理论集》辑录小文25篇,发表年代最早的是2001年,截至2008年年底。这些论作长短不一,形式多样,按内容可以大致分为三组:第一组是简帛《日书》和与《日书》有关的论文,共11篇。《简帛 与古代社会生活研究))在((光明日报》发表时有所删节,这次就照原稿全文收入。《读 札记九则》原来是10则,承刘乐贤先生指教,其中一则有误,这次就删除了。虎溪山汉简《阎氏五胜》和马王堆帛书《式法》)严格说起来都不能算作《日书》,但它们都与《日书》密切相关,属于广义的“日书”或五行类文献;另一篇《敦煌具注历日中的“往亡”》虽然也不是《日书》,但讨论问题的出发点却是因《日书》而起,论证的过程也较多地利用了《日书》材料,这次也一并收入。其中后一篇有关“往亡”的,原文发表时曾引居延新简E.P.T65:425简背一条材料,以为是“气往亡”的最早实例,为建昭四年。刘乐贤先生来信指出这条材料的年代有问题,经过慎重考虑,这次收录也作了删改。
第二组是关于楚卜筮祭祷简的研究,共6篇。前两篇是关于散见简文的辑录,所做工作为学者提供了方便,所以论文发表后被引用得比较多。
2023年8月22日 想读
Keywords of Identity, Race, and Human Mobility in Early Modern England 豆瓣
2021 - 7
What did it mean to be a stranger in sixteenth- and seventeenth-century England? How were other nations, cultures, and religions perceived? What happened when individuals moved between languages, countries, religions, and spaces? Keywords of Identity, Race, and Human Mobility analyses a selection of terms that were central to the conceptualisation of identity, race, migration, and transculturality in the early modern period. In many cases, the concepts and debates that they embody – or sometimes subsume – came to play crucial roles in the articulation of identity, rights, and power in subsequent periods. Together, the essays in this volume provide an invaluable resource for anyone interest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se formative issues.
2023年8月19日 想读
法兰克人史 豆瓣
The History of The Franks
作者: 都尔教会主教格雷戈里 译者: 寿纪瑜 [等] 商务印书馆 1998 - 1
《法兰克人史》(作者都尔教会主教格雷戈里)是中世纪最著名的基督教史学家之一格雷戈里在广泛收集史料的基础上写成的,内容十分丰富,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法兰克人史》中不仅详细地记载了法兰克王国的建国过程和正统基督教在法兰克人中间的传播状况,而且为后人提供了法兰克王国早期的社会秩序、社会结构、典章制度、行政事务、商业贸易、民俗风情、伦理道德、教育水平等各方面的详细情况。由于历史上关于法兰克人和法兰克王国早期历史的记载极少,格雷戈里的记载也就显得弥足珍贵;另外,也由于他的著述涉及的内容丰富翔实,颇有些文化史家的风范,因此后人称他为“蛮族王国的希罗多德”。
2023年8月18日 想读
古代晚期的世界 豆瓣
The World of Late Antiquity: AD 150-750
作者: [爱尔兰] 彼得·布朗 译者: 王班班 九州出版社 2023 - 10
【编辑推荐】
★见证古代晚期地中海世界的沧桑巨变。
★古典文明何以分裂为迥异的信仰天主教的西欧、信仰东正教的拜占庭以及信仰伊斯兰教的东方的。
【媒体推荐】
彼得·布朗优雅而令人深思的文字得到了常常鲜为人知的插图的支持……一本优雅与学术性兼备的著作。
——《泰晤士报文学增刊》
他在表达为什么某些事会让古代的男男女女如此着迷这一问题上拥有现在写作的学者们难以匹敌的技巧……具有学术性、启发性且图文并茂。
——《今日历史》
敏锐、令人深思、博学……充满了生动的图像和公正的热情。
——《星期日泰晤士报》
这部详细而优美的叙述中有大量知识和思考。
——《旁观者》
极好的……我很久没有如此喜欢一部历史作品了。
——菲利普·汤因比,《观察家报》
【内容简介】
《古代晚期的世界》是一部关于社会和文化变化的卓越研究,它解释了从约公元3世纪到公元750年之间的古代晚期世界与“古典文明”有哪些不同,原因何在。正如作者所证明的那样,这几个世纪是根深蒂固的古代制度永远消失的时期:476年,罗马帝国从西欧消失了;655年,波斯帝国从近东消 失了。普林斯顿大学历史学教授彼得·布朗研究了这一时期的剧变以及人们对这些变化的反应。在他的论述中,这一时期也是惊人的新开始,界定了基督教对欧洲和伊斯兰教对近东的深远影响。世界历史上的一个关键问题的答案由此浮现:公元200年左右异常同质的地中海世界是如何分成了中世纪时天主教的西欧、东正教的拜占庭和伊斯兰教的东方这三个相互疏远的社会的。在这一点上,古代晚期发生的变化仍在影响着我们今天的世界。
2023年8月17日 想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