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尔凯姆异世界同位体 - 标记
中国文献学 豆瓣
作者: 张舜徽 东方出版社 2019 - 10
《中国文献学》是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文献学家张舜徽先生的一部经典著作,也是我国文献学领域的奠基性著作。该书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文献学的范围、任务、古代文献的流传、类别等重要问题,对版本、校勘、目录等有关整理文献的基本知识,也给以详细的说明,对于前人整理文献的具体工作和丰硕成果,历代校雠学家整理文献的辉煌业绩,都作了总结性的介绍,初步构建起了中国文献学这一学科的理论体系。
作者以几十年的积累,从浩如烟海的古籍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反复斟酌挑选出最具代表性的内容,对文献学基础知识、古文献及文献学流变情况以及历史上的文献学重大成果等,进入这一领域所需掌握的方方面面的功夫,都作了提要钩玄式的讲解。实乃经验之谈、精要之语。深入而又浅出,且语言通俗,教授读来不觉浅,常人读来不觉深。
文献学作为一门现代学科,其体系是到张舜徽先生这里才真正建立起来。因此张先生的这部《中国文献学》,一个重要成就即“创立新体”,无论框架结构还是其文献学理论都富于原创性,书中所引的丰富资料,都是张先生从原始资料中挖掘出来的,而不是从其他文献学论著中转引。
2022年9月19日 想读
去帝國 豆瓣
8.2 (10 个评分) 作者: 陳光興 行人出版社 2006 - 10
1994年,總統李登輝提出南向政策,許多重要的知識分子,從理論、歷史或自然等面向,著文為「南進」背書。學者陳光興由此感受到台灣思想及學術界的局限:在這塊被日本殖民五十年的土地上,大多數人竟閃爍著相同的帝國主義慾望。

由此出發,美國學術訓練出身的他,開始將視角轉向亞洲,檢視同樣遭受殖民歷史的地區,是否也產生相同的思想局限。

在十餘年闖蕩亞洲的思想實踐中,陳光興指出幾個曾經影響亞洲的重大歷史事件(帝國主義、殖民、冷戰體系),依舊發揮強大的影響力,牢牢地控制我們對世界的想像。

於是陳光興發展出去帝國、去殖民、去冷戰三位一體的的問題意識,並且明確指出,要逃離這種歷史宿命,就必須以「亞洲作為方法」:透過亞洲視野的想像,亞洲間的各個社會可以相互看見,轉化自身,提出根植亞洲經驗的世界觀。

在英國跨國出版社Routledge出資的狀況下,陳光興開始參與創辦 Inter-Asia Cultural Studies國際刊物,希望發展出亞洲知識分子的思想交流平台。對他來說,這就是「亞洲作為方法」的實踐。
2022年9月18日 想读
冲突与融合 豆瓣
作者: 董经胜 / 林被甸 人民出版社 2011 - 10
《冲突与融合:拉丁美洲文明之路》系《世界文明之路丛书》之一。本卷从“拉丁美洲”名称的由来、地理环境、拉丁美洲文明演进的特点写起。介绍了拉丁美洲的玉米文明——美洲人类与印第安文明的起源与演进、玛雅——智慧之邦、阿兹特克——尚武强国、印加——杰出的管理者(南美洲的前印加文明、印加人的由来和国家的建立、国家管理、宗教生活、经济生活、文化)、“发现”与征服——新旧大陆文明的汇合(15世纪的新旧大陆与哥伦布的航行、为何一小撮征服者能够征服庞大的大帝国、文明视野中美洲的“发现”、新旧大陆动植物的交流、人种的混合、文化的传播、美洲与西方的崛起)、黑色血液——非洲与美洲文明的形成、“野蛮与文明”之争——现代化道路的选择、危机与抉择——探索自主性发展(世界大萧条与拉美经济、结构主义与工业化、民众主义到威权主义)、迈向21世纪——全球化时代的拉丁美洲文明、跨越太平洋——中华文明与拉美文明的交流与融合等内容,对拉美文明演进的特点、拉美文明对世界的贡献、拉美文明发展的走向作了全面阐述。
2022年9月15日 想读
风景与认同 豆瓣
Landscape and Identity
作者: [美]温迪·J.达比 译者: 张箭飞 / 赵红英 2018 - 6
本书是一项跨学科研究,涉及1750年至今的广阔时段,考察了风景在历史阶级关系和民族认同形成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全书分文化表达、政治内容和民族志三部分,论及风景区的立法史,风景进入权与政治进入权的冲突或互动,交通运输体系与景区环境保护的关系,围绕景区开发和土地使用展开的博弈,隐匿在风景里的权力关系等。多重视角相映成趣,在学术视野和方法上都具有启发性。
2022年9月15日 想读
中世纪的王权与抵抗权 豆瓣
作者: [德]弗里兹·科恩(Fritz Kern) 译者: 戴鹏飞 商务印书馆 2021 - 9
本书是对中世纪早期西欧宪法与宪制进行的经典性研究,第一部分“中世纪早期的神圣王权与抵抗权”系统论述了欧洲中世纪时期君主的神圣王权与臣民的抵抗权这样一对对应权利的形成与发展历史,并考察了二者与近现代绝对君主制和立宪制度的关系渊源;第二部分“中世纪的法律与宪法”则聚焦于中世纪欧洲法律的一大特点,即法律必须是“古老而良善的”,以及这一特点在中世纪法律实践中的具体应用情况,同时该部分还进一步探讨了第一部分已经提及的中世纪抵抗权向近现代立宪制转变的过程。
2022年9月15日 想读
阅读希腊悲剧 豆瓣
9.3 (6 个评分) 作者: [英]西蒙·戈德希尔 译者: 章丹晨 / 黄政培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20 - 1
在离开雅典民主繁盛时期近两千五百年之后,我们应该如何阅读希腊悲剧?西蒙·戈德希尔的这本小书一方面将悲剧看作公元前五世纪雅典社会生活和公民话语的有机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引入现代文学批评的视角,对希腊悲剧的本质及其涉及的重要问题如语言与城邦、人与城邦、知识与心智、作为戏剧的戏剧等进行了独到的考察。在详细讨论三大悲剧家的剧作的同时,向读者揭示了希腊悲剧中的问题、张力和不确定性。
无论是古典学者,还是希望以一定的批评意识接近希腊悲剧的普通读者,本书都将提供帮助和启发。
2022年9月14日 想读
我们必须给历史分期吗? 豆瓣
Faut-il vraiment découper l'histoire en tranches ?
7.6 (10 个评分) 作者: 雅克·勒高夫 译者: 杨嘉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 - 1
本书讨论的主要问题是历史是否有必要进行分期或断代。勒高夫从自己的对于中世纪史的研究出发,认为中世纪有必要与“文艺复兴”时期分别开来,长期以来他们之间所重叠的那一部分即15世纪史应该归属于中世纪的范畴。面对全球化思维,以及世界通史的研究倾向,勒高夫坚持要对历史进行分期,这样做能更好地让我们认清一种文明自身的发展轨迹、演变过程。
2022年9月14日 想读
缅甸高地诸政治体系 豆瓣
Political Systems of Highland Burma: A Study of Kachin Social Structure
9.2 (10 个评分) 作者: [英] 埃德蒙·R. 利奇 译者: 杨春宇 / 周歆红 商务印书馆 2010 - 5
本书是政治人类学的经典著作。身兼人类学家和英国军官两职的利奇在缅甸北部山区开展的田野工作几乎与“二战”相始终,其间经历战火困扰和资料散失之厄,而此书终成。全书以历史的和动态的视角反思了社会科学中“社群”、“文化”和“仪式”等核心概念,用细致的民族志资料展现出了克钦人(在中国称景颇)的政治结构变迁以及与周边人群的互动,融理论之洞见与经验之鲜活于一炉。它不但是人类学和民族学的必读书目,对社会学、历史学、政治学和文化研究等学科亦深具参考价值。
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 豆瓣
Inner Asian Frontiers of China
8.8 (12 个评分) 作者: [美]拉铁摩尔(Owen Lattimore) 译者: 唐晓峰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7 - 2
本书对这个内陆边疆的四个地区(东北、新疆、内蒙古、西藏),从生态环境、民族、生产方式、社会形态、历史演进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考察,揭示了中国内地与上述四个地区边疆地区各自不同的互动依存关系,讨论了中国内陆边疆历史的丰富多样性。由此,它展现了各个边疆地区独特的历史价值,指出了中国多民族社会文化的整合特征。
2022年9月14日 想读
情感何为 豆瓣
作者: 张春田 / 姜文涛 2022 - 10
近年来有关情感方面的研究已成为人文学最重要的研究取向之一。本书是有关情感研究的论文选集。既涵盖了“情动转向”及相关辩论反思,又包括对情感在早期现代中的嬗变转型的讨论。本书涉及18世纪至20世纪现代情感、意识、感官知觉、书写阅读等中西历史与理论,同时也突出后现代和媒介融合情境下情感与媒体、图像、电影、当代社会的关系。坚持理论的历史化、跨学科取向以及人文与科学的关联性,是本书的显著特色。
2022年9月14日 想读
反思社会学导引 豆瓣
An Invitation to Reflexive Sociology
9.8 (17 个评分) 作者: [法] 布尔迪厄 / [美] 华康德 译者: 李猛 / 李康 商务印书馆 2015
本书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诠释性的,它通过勾勒出布迪厄有关知识、实践和社会的理论结构及其学术图景的轮廓,向人们展示了布迪厄著作的广博体系和内在理路;第二部分是分析性的,主要是在芝加哥大学研讨班所展开的精心构思的对话内容,在这一部分,布迪厄澄清了他的理论研究实践和经验研究实践的全部重要之处,并对这两方面的实践进行了反思;第三部分以巴黎研讨班的讨论为基础,为1988年春天布迪厄在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中心为他的研究生讨论课所做的导论性质的发言。在这些讨论课上,布迪厄没有灌输某一组概念,而是强调一种产生社会学创造力的一般性倾向,他倡导并采纳了一种总体性的自我指涉教学法。
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 豆瓣
Rescuing History from the Nation: Questioning Narratives of Modern China
8.5 (11 个评分) 作者: [美]杜赞奇 译者: 王宪明等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9 - 5
《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着重研究20世纪初期的中国,探讨了民族国家、民族主义与线性进化史之间的密切关系。《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共两章,论述民族作为启蒙历史主体的理论问题;第二部分包括五个倚重文本的个案研究,是杜赞奇撰写复线历史的一系列尝试的成果,目的是要在民族进化历史的范畴和框架笼罩的阴影下闪烁出一星亮光。《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视野宏阔而不失精深,既能以全球眼光审视近现代中国历史,又能从关键之点切入,洞察细微,把握要害,融世界与中国、历史与现实、思想文化与政治实践和政治制度筹诸多因素于一体,是自20世纪七八十年代国际学术界“语言学转向”和美国汉学界“在中国发现历史”思潮出现以来较具代表性的学术著作之一。
2022年9月13日 想读
中国研究的范式问题讨论 豆瓣
作者: [美] 黄宗智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3 - 2
本书分为三个专辑,主要内容包括专辑一: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中的理论与实践、导论、为什么历史是反理论的?、在西方发展乏力时代中国和西方理论世界的调和、后现代研究:望文主义,方为妥善、学术理论与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专辑二:中国的“公共领域”与“市民社会”?、编者前言、市民社会和公共领域问题的论争、晚清帝国的“市民社会”问题、中国公共领域观察、公共领域,市民社会和道德共同体、关于中国市民社会的研究、跋:中国史研究的现实处境、美国中国学研究的范式转变与中国史研究的现实处境。
2022年9月13日 想读
礼物 豆瓣
Essai sur le don:Forme et raison de l'échange dans les sociétés archaïques
9.1 (22 个评分) 作者: [法]马塞尔·莫斯 译者: 汲喆 商务印书馆 2016 - 3
本书既很容易读,又很难读。同样,这一点,可能也就解释了这本书名满天下、但事实上又很少有人读懂的奇特命运。很容易读,是因为莫斯对具体事实情有独钟,而对抽象视若仇雠,其表述总是十分简单透彻,无半点斧凿之痕。要说很难读,那当然是因为本书涉及到极其多样的社会实践和异常丰富的民族志材料,读起来未免有点让人伤脑筋。
人类社会原本没有市场、买卖、互赠或易物贸易,那么,到底有什么呢?有的就是礼物。
图书其他信息
2022年9月13日 想读
丝绸之路与唐帝国 豆瓣
8.0 (8 个评分) 作者: 森安孝夫 译者: 石晓军 北京日报出版社 2020 - 1
本书从七世纪初唐朝建国开始写起,直至八世纪中叶“安史之乱”的发生。这段时间内,唐帝国与境外诸多国家的冲突、往来不断。在此背景下,作者讲述与丝绸之路历史一体的粟特人的东方发展史、唐朝的建国史与建国前后突厥的动向、安史之乱为唐帝国带来的变化与回鹘的活动,并以此定位当时世界上最繁荣的唐王朝。本书特别关注唐帝国与游牧民族,尤其是鲜卑、突厥、回鹘的关系,以及唐帝国与丝绸之路的关联,探讨丝绸之路这条人、事、信息、文化交流的大动脉的重要性。
2022年9月13日 想读
现代世界的诞生 豆瓣
The Birth of the Modern World
作者: [英]C.A.贝利 译者: 于展 / 何美兰 商务印书馆 2013 - 7
《现代世界的诞生 1780-1914年》是近年颇受好评的一部历史学著作。2004 年由布莱克威尔出版社首次发行。它研究的时段是从中古向现代过渡的时期,或称“早期现代时期”。它从全球史的立场出发,提出这样的观点:世界日益走向全球化,导致封闭的古代世界向现代世界过渡。全书不仅涉及全球各个地区,还涉及政治社会经济等各个领域。现为重要的是,除了历史叙述和分析外,作者还就古代世界向现代世界的过渡,提出了自己的解释模式,从而使本书不同于一般历史著作,其自身更具理论意义。
2022年9月13日 想读
克服历史主义 豆瓣
作者: [德]特洛尔奇(Ernst Troeltsch) 等 著 / 刘小枫 选编 译者: 陈湛 等 华夏出版社 2021 - 7
本文集收入上世纪德国著名神学家特洛尔奇的两篇长文《新教对现代世界形成的意义》《历史主义及其克服》,并围绕相关论题收入19世纪史学家兰克的《<历史上的各个时代>(1854)序言》,以及候斯在1932年出版的《历史主义的危机》,和施密特的《德国历史主义与走向议会民主制》。整个文集的核心关注点就是历史主义思潮及其后果对人类文明造成的普遍危机。
本书是编者若干年来持续努力的一部分。如果说之前编的《西方古代的天下观》和《从普遍历史到历史主义》展现了历史主义如何从历史中成胎、养成并动摇了人类生活的稳固基础,那么,这本书则旨在展现历史主义开始全面占领人类生活之后,那些先知先觉的思想者——就此书而言是德国新教神学家特洛尔奇——为克服它所做出的卓绝努力。
2022年9月13日 想读
全球史是什么 豆瓣
What is Global History?
10.0 (5 个评分) 作者: [德]塞巴斯蒂安·康拉德 译者: 杜宪兵 中信出版集团 2018 - 5
现今,我们已经进入全球化时代。全球化彻底改变了我们的认知方式,我们已无法孤立地研究民族国家,也不再可能认同世界历史源自西方这种说法。
全球史是目前历史学科里发展迅猛讨论激烈的热门领域,在历史研究领域也已成为一个富有活力和创新性的学科,它以世界整体的连贯性为出发点,有力地挑战了我们之前的史学方法。
《全球史是什么》全面概述了历史学中这一令人振奋的新取径,探究了全球史学科在21世纪将要面临的某些重大问题:全球史与其他世界史诠释有何差别?我们如何摆脱欧洲中心论,却又不陷入新的中心论,进而书写一部全球史?历史学家如何比较诸多社群,并找到不同地域之间的兼容性?全球史有什么政治意涵?此书还深入浅出地探讨了这种新范式的局限乃至风险,以及全球史的受众等诸多问题。
《全球史是什么》细致剖析了全球史的兴起、特质、方法论、前景及局限。作者塞巴斯蒂安•康拉德为当下全球史研究的领军人物,他认为:全球史既是一个研究对象,又是一种审视历史的独特方式;既是过程,又是视角;既是研究主题,又是方法论;全球史的核心关怀是流动、交换、各种跨越边界的事件以及大规模结构性转型和整合进程。
历史学家如何经由整体地理解世界历史,为我们当今全球化的世界重绘历史学图景?本书将给出答案。
-------------
全球史译丛(见识城邦出品):
01:全球史是什么[德]塞巴斯蒂安•康拉德(Sebastian Conrad)著
02:堕落之海:地中海史研究[英]佩里格林•霍登(Peregrine Horden)[英]尼古拉斯•普塞尔(Nicholas Purcell)著
03:19世纪大转型[德]安德烈•贡德•弗兰克(Andre Gunder Frank)著
04:万国一邦:美国在世界史中的地位[美]托马斯•本德(Thomas Bender) 著
05:公司与将军:荷兰人与幕府时代日本的相遇[英]亚当•克卢洛(Adam Clulow)著
06:近代早期世界的全球互动(1400—1800年)[美]查理斯•帕克(Charles Parker)著
07:蚊子帝国:1620—1914年间加勒比地区的生态战争[美]J. R. 麦克尼尔(J. R. McNeill)著
08:中间地带:大湖区的印第安人、帝国和共和国(1650—1815年)[美]理查德•怀特(Richard White)著
09:美国宪法的全球史(1776—1989年)[美]乔治•A.比利亚斯(George Athan Billias)著
10:现代世界的诞生(1780—1914年)[英]C. A. 贝利(C. A. Bayly)著
11:交换之物:荷兰黄金时代的商业、医学与科学[美]柯浩德(Harold J. Cook)著
12:鸟粪与太平洋世界的开启:全球生态史[美]格里高利•库什曼(Gregory T. Cushman)著
13:气候变化与全球史[美]约翰•L. 布鲁克(John L. Brooke)著
14:大转型:中世纪晚期世界的气候、疾病与社会[英]布鲁斯•M. S. 坎贝尔(Bruce M. S. Campbell)著
……后续新品,敬请关注……
2022年9月13日 想读
青春燃烧 豆瓣
6.5 (19 个评分) 作者: 徐靖 漓江出版社 2021 - 10
宫崎骏、高畑勋、押井守、富野由悠季、大友克洋、安彦良和、川口开治……他们注定是日本动漫产业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最为举足轻重的一代人,他们大多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度过青春期,而那个时代,正是日本战后左翼社会运动最激烈的时代。日美安保条约掀起了长达十多年的社会运动风潮,正是这场日本历史上空前绝后的社会运动,洗礼了整整一代日本年轻人,其中的很多人投身日本动漫产业,共同打造出日本战后对世界影响最深远的文化产业,铸就了战后日本动漫的黄金时代。
本书从动漫人和动漫作品的角度出发,探寻黄金一代动漫人的青春岁月,追寻左翼社会运动与日本动漫亚文化的关联与脉络。
2022年9月13日 想读
中国古代史学观念史 豆瓣
作者: 雷家骥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 - 1
雷家骥先生的《中国古代史学观念史》一书是中国古代史学史研究的权威著作,本书对中国古代史学观念的产生发展做了详细论述,对史学观念的演变进行了深入分析。全书立论专精深刻,擅分析,精于掌握史家及其作品的深层内涵 , 故能读前人所读之书 , 发前人所未发之论。其书对于魏晋学者、史家所言所行的动机分析,在中古资料并不算丰富的情况之下,成果可谓卓越。书之序论即提出“推言以见思论学”之法,文词亦处处显示出他对于当时有所自许的学者们种种努力的肯定,强调“君子言行一致”之学者风范。论述之中亦可见其书所显露出来中国传统士人的风骨。是中国史学史研究不可多得之作。
2022年9月12日 想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