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尔凯姆异世界同位体 - 标记
使民主运转起来 豆瓣 Goodreads 豆瓣
Making Democracy Work
10.0 (5 个评分) 作者: [美]罗伯特·D.帕特南(Robert D. Putnam ) 译者: 王列 / 赖海榕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5 - 1 其它标题: 当代世界学术名著·政治学系列·使民主运转起来:现代意大利的公民传统
本书以民主制度绩效的影响因素为研究主题,通过对意大利各地区的研究探讨了有关公民生活的一些基本问题。作者运用社会资本、治理和善治等新的政治分析框架,对意大利进行个案考察,经历长达20年的实证研究,论述了意大利如何在法西斯专制崩溃后,成功地利用意大利深厚的公民传统,建立起一套有效的民主机制,逐渐使意大利社会走向善治和繁荣。并得出关于民主制度绩效影响因素的研究结论:社会资本是民主制度得以有效运作的关键因素。
华北的叛乱者与革命者:1845—1945(增订本) 豆瓣
Rebels and Revolutionaries in North China, 1845-1945
9.4 (7 个评分) 作者: (美) 裴宜理 译者: 池子华 / 刘平 商务印书馆 2017 - 7
本书系著名汉学家裴宜理教授在密歇根大学攻读政治学博士学位的毕业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而成,1980年由斯坦福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着眼于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期淮北地区的农民反抗运动,以这一地区既孤立又有联系的三大事件——捻军、红枪会和共产主义革命为研究对象。全书共分七章,作者运用环境学、生态学等方法,阐释淮北的地理环境;从社会结构、社会心态及人类学等视角入手,对淮北农民的生存策略展开分析;并对捻党、红枪会进行了细致探讨。作者试图理解农民革命,即农民为什么造反与如何造反这个问题。作者创见性地揭示了地方环境在引发和形成农村动乱的重要性,并进而得出结论,中国农村叛乱的历史事实极大地鼓舞了共产主义革命者发动农民的决心。这些观点的提出对于我们理解近代中国的国家与社会、地主与农民、革命与叛乱等关系提供了具有开创新意义的视角。
城象 豆瓣
作者: 刘文祥 2021 - 11
本书是一部讲述武昌历史的简明视觉读本,它以城市景观为切入口,以“古老””砖瓦”“变革”“新景”为线索,挖掘出这座古城自宋明以来,特别是近代时期,在历史变迁中发生的种种故事。
作为城市史研究新生代学者,作者多次深入武昌旧城的大街小巷,拍摄了大量一手影像,并遍寻海内外馆藏,钩沉稀见老照片百余幅,生动重现了古城历史风貌的隐秘细节。
消失的楚王府,武昌的老城门,屡毁屡建的黄鹤楼,武昌起义中的谘议局,历经坎坷的长江大桥……翻阅这部古城的千年兴衰史,我们将对现实、对未来有更深度的感悟与思考。
2022年8月26日 想读
平生六记 豆瓣
作者: 曾彦修 2020 - 6
本书记录了曾彦修一生中记忆深刻的几件事,都和普通人的命运相关。这部篇幅短小、意义却很大的书稿中,充满了人道主义的光辉。本书荣获2014年深圳读书月“年度致敬作者”、百道网“年度好书”、《北京晨报》“年度致敬图书”;2017年度“中华优秀出版物提名奖”。
2022年8月26日 想读
西方历史文献选读 豆瓣
作者: 孟广林 / 王大庆
本书精选西方重要英文文本资料,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对之进行介绍乃至解读,力图多层次、全方位地揭示西方各个历史时期在经济、政治、军事、思想文化、社会生活诸方面的基本状况与特征,从中透显出西方历史的演进脉络、流变趋向乃至发展规律。各卷所选的篇目,既有对某文献的全文收录,也有对某文献核心部分的截取。每篇文献后还开列了一些相关问题的研究著作,引导读者延伸阅读,并作进一步的探究。
2022年8月25日 想读
社会学思想名家 豆瓣
Masters of Sociological Thought
作者: (美)刘易斯·A·科瑟著 译者: 石人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0
本书在美国是一部被广泛使用的教科书典范,书中分别介绍了15位早期社会学理论家:孔德、马克思、斯宾塞、涂尔干、西美尔、韦伯、凡勃伦、库利、米德等的学说、生平、思想背景和社会背景。内容详尽,评价中肯,对学者的介绍简明扼要,自80年代在中国推出中译本以来,一直是大学里社会学系和相关社会科学各院系的指定参考书。
国家的神话 豆瓣
The myth of the state
作者: [德]卡西尔 译者: 范进 / 杨君游 华夏出版社 2020 - 1
本书是德国著名思想家恩斯特·卡西尔最后一部著述。本书论述了人与政治的关系。作者在人类意识中神话情结的基础上,对政治学的国家理论进行了历史的回顾,并从卡莱尔的英雄崇拜入手分析了国家作为种族与地域神话及其特殊变形的情形。本书是一部作为构成现代性去魅进程重要环节的政治去魅的经典文本,是符号形式哲学在政治思想史、政治史和政治学领域的一次经典应用。本书全面总结了哲学史上神话与理性的斗争,并清晰地展现了这一线索,将神话思维与政治联系起来。
对政治理论史中主要文本的一次精彩考察。
——肯尼斯·伯克
在全部人类活动和全部人类文明形式中,我们发现有一种“多样性中的统一性”。艺术给予我们一种直观的统一性,科学给予我们一种思想的统一性,宗教和神话则给予我们一种情感的统一性。艺术向我们敞开一个“生活形式”的宇宙,科学向我们展示一个规律和原则的宇宙,宗教和神话则开始关注生活的普遍性和根本的同一性。
神话一直被描述为无意识活动的结果和自由想象的产物,但在这里我们发现,神话是按照计划来编造的。新的政治神话不是自由生长的,也不是丰富想象的野果,它们是能工巧匠编造的人工之物。它为二十世纪这一我们自己伟大的技巧时代所保存下来,并发展为一种新的神话技巧。
——卡西尔
专制与民主的社会起源 豆瓣
Social Origins of Dictatorship and Democracy
8.8 (8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巴林顿·摩尔 译者: 王茁 / 顾洁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2
《民主与专制的社会起源》的作者是美国当代知名社会学和历史学专家巴林顿·摩尔,此书是一部视野宽广的史学论著。本书是对西方正统现代化理论的一个重大挑战,抨击资本主义和西方民主是进入现代工业社会的惟一道路和最终归宿的西方传统观点,并在揭示大量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指出,西方民主只是特定历史环境中结出的果实,而通向现代社会的历史道路和与之相适应的政治体制形态是形形式式的。此书1966年问世后,即在欧美文化思想界引起普遍反响,标志着当时美国社会思潮的重大转折,此书一经出版,即成为西方学术经典,被誉为"对人类社会和历史所进行的重大探索",作者也因此荣膺伍德罗·威尔逊奖和麦基弗奖。
德意志道路 豆瓣
作者: 李工真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5 - 5
该书是作者多年来在查阅大量德文资料基础上,从现代化发展的观点出发,对德意志15—16世纪以来的历史发展进程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一部专著。全书分为序言、德意志现代化进程的前提与开端、向现代社会突进、现代化的成就与困境、现代化全面危机、暴力现代化、现代化重新起步六大部分。它适于高校、科研院所相关领域的师生以及从事世界历史研究的专业人员阅读。
2022年8月23日 想读
非洲人 豆瓣
9.2 (16 个评分) 作者: [法] 勒克莱齐奥 译者: 袁筱一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2 - 5
很长时间,我都梦想自己的母亲是个黑人。
当父亲到了退休年龄,回到法国和我们一起生活的时候,我却发现他才是非洲人。对于我来说,这曾经非常难以接受。我必须回过头,重新开始,试图弄明白这一切。为了纪念,我写了这本小书。
正是在写下这一切的时候,我终于理解了,现在。这份记忆不仅仅是我的记忆。它也是在我出生之前的时光的记忆。
也许说到底,我的旧梦并没有欺骗我。如果我的父亲在命运的力量下变成了非洲人,我,我就能够想象我非洲的母亲,在我被孕育的那一刻,在我出生的那一刻,把我抱在怀里,哺育我。
2022年8月20日 想读
中世纪星空下 豆瓣
8.2 (8 个评分) 作者: [日] 阿部谨也 译者: 李玉满 / 陈娴若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1 - 2
生活在今天的人也许无法想象,“拥有财产并在都市中受人尊敬时,丢下一切,将自己的生命交付于朝圣之旅”,但对生活在中世纪欧洲城市的人们而言,这却是每日生活的目标。不能实际参加朝圣之旅的人也会将自己托付给兄弟团,只希望在自己死后,灵魂能够获得解救,因为他们不能想象在无法确认人与人之间的无形纽带下活下去。以这样的意义来说,中世纪的都市可说是旅行者的临时居所,但这样的话,便不禁要让我们开始重新思考现在的都市是个怎样的居所?旅行又有什么意义呢?阿部谨也,一位享誉国际的中世纪史学者,以充满亲和力的随笔形式书写出十到十三世纪之间,西方中小型城市迅速发展过程中的社会巨大转变。本书的三十五篇短文均为动人的中世纪故事,将中世纪写得如此感性,也是本书的独特之处。
2022年8月19日 想读
私密感的诞生 豆瓣
作者: [法] 安尼克·帕尔代赫-加拉布隆 译者: 成沅一 / 周颜开 2022 - 7
当代的人们普遍都重视隐私,对于私密空间也有着较高的要求。但人类的这种对私密感的诉求并非天然形成、自古就有的。那我们的私密感究竟是从何而来的呢?
本书将目光聚焦在17、18世纪的巴黎,基于3000份“死亡清单”的数据,来探讨“社交性”“舒适性”“家庭生活”等观念的出现与发展,并由此检视私密感的问题。作者认为,在这段时间内,巴黎人住宅内部的空间分配和家具装置,都越来越完善和富有条理;房间由分布在多个楼层,变为集中在同一层中;巴黎主妇们也经历了由蹲着做饭向站着做饭之类的行为模式转变中。借助这些细节,我们能够掀开这些家庭的屋顶,一窥其内部,并对当时普通巴黎人的日常生活展开富有画面感的想象。从逼仄拥挤的租住建筑与贵族有着马车通道、宽敞花园与庭院的别墅之间的差异中,作者揭示出了人们对隐私与家庭生活的重视,进而确认了现代意义上的的私密感由此而生。
本书层层剥笋般地揭示了私密感的诞生过程,探讨了物质生活与人类思想观念之间的联系,并清晰地展现了人类文明演进的一个具体场景。
2022年8月19日 想读
歡場女孩 豆瓣 谷歌图书
Les filles de noce: misère sexuelle et prostitution au XIXe siècles
作者: 阿蘭.柯爾本(Alain Corbin) 译者: 謝珮琪 臺灣商務 2022 - 5
當代感官史巨擘阿蘭‧柯爾本,挑戰歷史學家避之如蛇蝎的賣淫社會!
 
性交易,是邪惡的溫床、穢亂的起始,還是安穩的根基?
為何從古至今皆有人主張,「性交易」是撫慰男性性衝動、保護「良家婦女」的最佳解方,甚至主張設置黃燈區、性交易專區?法國近代公衛專家帕宏—杜夏特雷醫師曾將娼妓比喻為下水道、道路及垃圾場,卻又指出她們有助於維護社會秩序與安寧,這一說法又是如何奠定近代法國的賣淫政策,甚至直到今日仍有不少國家仿效這種「法國體系」來處理社會中淫穢的需求?
 
從古至今,性交易一直是光明社會避談的主題,彷彿只要假裝它不存在,就可以忽視陰暗角落裡不斷滋生的髒亂、性病與汙穢。在富含城市美學的巴黎,也成為賣淫的最佳溫床,來自法國各省不同階級的妓女與嫖客聚集於此,建構了一個可以滿足任何階級的買春聖地!然而,當十九世紀公共衛生議題譁然而起,公衛專家、政府官員迫於輿論壓力,不再能忽視這股陰暗力量,起而設立賣淫專區,甚至管理妓女健康,試圖扳回輿論風向、扭轉「國族因性病而滅種」的危機。
 
當光明面的警察機構,碰到在城市內四處流竄的妓女與嫖客,卻激起了火爆的政治爭論:賣淫到底是維持社會必要之惡,還是壓榨女性性自主的邪惡結構?宣揚管制理念的人士高喊,賣淫紓解了男性性衝動、撫慰性苦悶,當男性都能從妓院中得到滿足,上層階級婦女就可以好好擔任「良家婦女」,免去婚姻責任;另一方面,主張社會主義的廢娼人士,卻大肆批評警察執法過當、汙名化性病導致妓女難以痊癒,是加劇階級撕裂的根本原因!

究竟,所謂的「法國體系」的管制賣淫方法,又是如何執行,又因何原因飽受批評?而作為賣淫體系最關鍵的「妓女」又是來自何方?她們如何被大眾認識,又是為何被大眾排斥?現在,就讓感官史巨擘阿蘭‧柯爾本,帶領讀者一探從古延綿至今的性產業,如何雜揉了公衛理念、階級思想與政治思潮,最終成為形塑十九世紀歐洲社會中的階級、公共衛生的關鍵因素!
2022年8月15日 想读
文学理论入门 Eggplant.place 豆瓣
Literary Theory: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8.7 (60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乔纳森·卡勒 译者: 李平 译林出版社 2013 - 1
《牛津通识读本:文学理论入门》内容简介:乔纳森•卡勒向我们解释了什么是“理论”。他没有描述各个“学派”之间的争斗,而是勾勒了理论所倡导的各个关键的“流变”,直接阐述了文学理论的内涵。《牛津通识读本:文学理论入门》会让每个想要了解当代文学的读者受益匪浅。
2022年8月15日 想读
大师与玛格丽特 豆瓣
Мастер и Маргарита
9.1 (43 个评分) 作者: 米·阿·布尔加科夫 译者: 白桦熊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7 - 5
《大师与玛格丽特》为俄罗斯作家布尔加科夫最重要的作品,被公认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之一,是世界级的艺术瑰宝。法国的《理想藏书》对它推崇备至,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马尔克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人物,《百年孤独》的作者)称它“精妙绝伦”。作家曾八易其稿,将现实与魔幻融为一体,揭示了人性、爱情、公正、善恶有报等主题。
长篇小说《大师与玛格丽特》中有三条主线:魔鬼撒旦造访莫斯科,做了为期两天的逗留,并施展法术大闹了莫斯科;大师与玛格丽特的爱情故事,历经劫难的情侣以特殊的方式终成眷属下令杀害基督耶稣的罗马总督本丢•彼拉多两千年的忏悔。这三条线索彼此穿插交替,通过巧妙的架构和时空的切换,为读者呈现了社会阴暗、丑恶和不合理的本质,同时也讴歌了勇于追求自由和幸福的人性。这部小说此前已有多个中文译本,国内的读者也通常以这三条主线为基础,将小说的中心思想理解为撒旦的惩恶扬善、玛格丽特对爱情的忠贞和罗马总督对怯懦人性的反省。本书译者结合近年来俄罗斯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重新翻译了这部经典名著,并在此基础上增加了35000余字的译注,尝试对这部“旷世奇书”进行全方位的解读。
编辑推荐
1. 本书作为一部俄罗斯经典文学作品,被誉为20世纪非常伟大的小说之一,展示了一个复杂的道德与政治寓言,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而且对于反观一个具有压制性的现实社会,具有深刻的价值。
2. 文本具有极为瑰丽的想象,故事结构和叙述有着极其独特的魅力,能够让首次阅读它的读者爱上这个作品和它的作者,吸引一批文学爱好者。
3. 此前虽有几个译本,但本书译者结合近年来俄罗斯学者的全新研究成果,重新翻译了这部经典名著,并在此基础上增加了35000余字的译注,尝试对这部“旷世奇书”进行全方位的解读。
名人推荐
在卡夫卡之后,布尔加科夫成为二十世纪又一位现实的敌人,不同的是卡夫卡对现实的仇恨来源于自己的内心,而布尔加科夫则有切肤之痛,并且伤痕累累。因此,当他开始发出一生中zui后的声音时,《大师与玛格丽特》就成为道路,把他带到了现实面前,让他的遗嘱得到了发言的机会。
——中国作家 余华
布尔加科夫的创作达到了讽刺文学、幻想文学和严谨的现实主义小说的主峰,并且还在很大程度上代表和影响了当代的文学倾向——即对文学综合发展的愿望。
——苏联作家 西蒙诺夫
一场超现实主义狂欢……天马行空,肆无忌惮。
——美国作家乔伊斯•卡罗尔•欧茨
才华横溢,幽默有趣,但又深刻严肃、变幻莫测……《大师与玛格丽特》是一部激情四射的社会与政治讽刺杰作,一个复杂的道德与政治寓言……是精彩的英雄主义艺术表现,想象力的狂欢。
——英国剑桥大学斯拉夫语系教授西蒙•富兰克林
2022年8月14日 想读
漫长的余生 豆瓣 Goodreads
8.2 (106 个评分) 作者: 罗新 北京日报出版社 2022 - 7
公元466年,宋明帝刘彧与在寻阳称帝的侄子刘子勋二帝并立,内战几乎波及刘宋全境,继而演变为与北魏之间的战争。生于南朝中层官僚家庭的王钟儿被卷入了这场战争,家破人亡,两年后被掠入平城皇宫成了一名普通宫女,时年三十岁。可是她的命运却偶然地与“子贵母死”制度发生了联系,身处权力斗争漩涡中的她,先后以宫女和比丘尼的身份成为抚育两代皇帝的关键人物,竟在北魏宫廷生活了五十六年之久。

罗新教授利用墓志等史料讲述了王钟儿漫长而又跌宕起伏的一生,并以她的眼睛去看她身处其中的时代,把皇帝、后妃、外戚、朝臣、宦官和宫女都还原为具体的人,看到他们面对权力时的喜悦、疑惧、张狂、绝望……随着王钟儿人生故事展开的,还有从献文帝、孝文帝到宣武帝、孝明帝近八十年的北魏历史,当然也有被时代的惊涛骇浪席卷的许许多多人。

我们关注遥远时代的普通人,是因为他们是真实历史的一部分,没有他们,历史就是不完整、不真切的。
2022年8月14日 想读
Becoming an Ex 豆瓣
作者: Helen Rose Fuchs Ebaugh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8 - 6
The experience of becoming an ex is common to most people in modern society. Unlike individuals in earlier cultures who usually spent their entire lives in one marriage, one career, one religion, one geographic locality, people living in today's world tend to move in and out of many roles in the course of a lifetime. During the past decade there has been persistent interest in these "passages" or "turning points," but very little research has dealt with what it means to leave behind a major role or incorporate it into a new identity. Helen Rose Fuchs Ebaugh's pathbreaking inquiry into the phenomenon of becoming an ex reveals the profundity of this basic aspect of establishing an identity in contemporary life.
Ebaugh is herself an ex, having left the life of a Catholic nun to become a wife, mother, and professor of sociology. Drawing on interviews with 185 people, Ebaugh explores a wide range of role changes, including ex-convicts, ex-alcoholics, divorced people, mothers without custody of their children, ex-doctors, ex-cops, retirees, ex-nuns, and--perhaps most dramatically--transsexuals. As this diverse sample reveals, Ebaugh focuses on voluntary exits from significant roles. What emerges are common stages of the role exit process--from disillusionment with a particular identity, to searching for alternative roles, to turning points that trigger a final decision to exit, and finally to the creation of an identify as an ex.
"Becoming an Ex" is a challenging and influential study that will be of great interest to sociologists, mental health counselors, members of self-help groups such as Alcoholics Anonymous and Parents Without Partners, those in corporate settings where turnover has widespread implications for the organization, and for anyone struggling through a role exit who is trying to establish a new sense of self.
2022年8月14日 想读
身份、国家与记忆 豆瓣
7.0 (8 个评分) 作者: 温春来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 - 3
两千多年前,司马迁已发现西南地区存在着夜郎、滇等大大小小的地方性政权,同时还分布着众多无君长统属的人群。作者在过去的著作中,以贵州西北部地区为例,探讨了有着自身地方性政权传统的人群,逐渐融入中国大一统王朝国家的历史进程。本书主要通过6个人物的故事讲述了“彝族”精英是如何争取本族的独立族属地位的,原来他们一直被称为“倮”,从身份与记忆的层面,探讨这一进程对近代西南地区的影响,从而在学理上为中国多民族国家的现实性与合理性进行说明,并揭示西方学者的一些偏激观点在学理上所存在的问题。
2022年8月13日 想读
自由的新生 豆瓣
A New Birth of Freedom
作者: (美)雅法 译者: 谭安奎译 / 赵雪纲校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 5
本书(《自由的新生》)是继《分裂之家危机》之后的又一力作。本书与《分裂之家》一样,都以美国内战为背景,可以说是它的姊妹篇。不过本书的目的在于评注《葛底斯堡演说》,它以美国内战为背景,以林肯为主要人物,以奴隶制的废除与否为主要问题,以坚持自然权利为思想核心,以林肯与道格拉斯、卡尔霍恩的论战为论述主线,逐层递进、抽丝剥茧地展开了作者的叙述。《葛底斯堡演说》篇幅很短,简单的三段话概括了自美国独立战争以来就确立的原则,那就是坚持人人生而自由、平等的原则。而这项原则也是本书的作者Harry V. Jaffa所坚持的核心理念。作者正是以这个核心理念为武器,坚持天赋权利,批判那些具有历史主义、实证主义、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等思想特征的言论。进而在解读评注《葛底斯堡演说》过程中,作者解析、捍卫了林肯的立场和观点。在美国内战这场波澜壮阔的历史剧中,人们可以看到其中所涉及的问题的复杂性。在是否废除奴隶制,是否给予黑人以自由和平等权利的问题上,美国的南方和北方表现出了极大的对立性和不可调和性。而在面对不可避免的分裂的情况下,林肯一直想避免流血冲突,避免分裂,保持联邦的完整统一,希望在宪法和法律的框架内解决问题,然而他一直坚持天赋自然权利,坚持人人自由平等的原则,反对奴隶制,因为这是自《独立宣言》以来美国的立国原则,而且《独立宣言》也是林肯一直坚持他的理念的力量源泉。站在林肯背后支持他的是北方的多数自由州。然而站在南方蓄奴州一边的道格拉斯、卡尔霍恩等人,通过对宪法的不同解读,对《独立宣言》的不同理解,他们不同意赋予黑奴以自由平等权利,坚持认为黑奴是低于白人的物种,此外他们阐述了南方各蓄奴州脱离联邦的权利,并表达了成立南部联邦的愿望,后来则由南方各蓄奴州加以付诸实施,成立了南部联邦,并选出了南部联邦总统。随后,萨姆特要塞传来了枪声,内战开始了。
本书饱含渊博的历史学识和精细的哲学批判,对《独立宣言》和宪法的法理学的分析和解读见解独到,透彻明晰。并且它从西方政治传统的角度出发,并以美国革命的宪政原则为背景,对联邦危机作了原创性分析。总之,本书专业而又博学,是一部精彩之作,值得期待和阅读。
2022年8月13日 想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