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敌基督者 豆瓣
所属 作品: 敌基督者
8.6 (19 个评分) 作者: 尼采 译者: 余明锋 商务印书馆 2016 - 4
《敌基督者》是尼采发疯前最后一部著作,通篇都是嬉笑怒骂,其修辞效果往往使读者忽略了作者的哲学意图。《敌基督者》既是关于基督教的历史与本质的探究——叙述了从犹太教到基督教的历史演变过程,然后揭示了基督教的本质,并探讨了它如何自下而上地征服了罗马帝国,且一直影响到现代——同时也是一部深刻的哲学著作,其所关心的一个永恒问题是真理与信仰的关系。
2022年1月11日 已读
【藏书阁打卡】
“耶稣的死是自由而优越的,然而人们完全误解了十字架上的死。”争论信念与谎言之间的差别,说到底即是在争论“教育”与“驯化”之间的差别。
尼采对与世无争的佛教予以肯定,实际上是在向最简单的“我见何即为何”的率真致敬。他从来没有在否认个体生命的痛苦、无力、虚弱,而是要求个体去不假思索地承认和面对罢了。这是一种关怀意志的真正有益的教育。如此,也就不难理解尼采对耶稣的肯定。耶稣对人们的种种行为充满了宽容,是由于他理解那些脆弱和局限,且如其所是地履行“理解”。最终,他的死亡也是一种微妙的善意,而非背负。
而驯化却鼓励故作姿态地以勉强蹩脚的德性“自省”,暗地里又为后面那卑丑的嫉恨和自负情感狂欢。如此,有多少谦卑便有多少无自知的狂妄,如同拴住的恶犬,两面三刀。瞧,谎言看上去总是最无辜的。 @2020-
哲学
狄奥尼索斯颂歌 豆瓣
Dionysos-Dithyramben 所属 作品: 狄奥尼索斯颂歌
作者: [德]弗里德里希·尼采 译者: 孙周兴 商务印书馆 2016 - 7
《狄奥尼索斯颂歌》(Dionysos-Dithyramben)收入科利版《尼采著作全集》第6卷,是尼采作品中比较罕见的抒情诗集。也是尼采精神崩溃的前几天,亲手编定的最后一部文稿, 令尼采忧虑的是某种“世纪之交”的症状再次来临,继宗教改革和“思想界的平民主义”之后,“现代性”旗号下前呼后拥的文化“世界主义”大有把知识界弄成“五光十色印象”大卖场的危险。现代人对“真理”的理解离希腊人奠定的基础已经太远了。
尼采认为诗不可没有韵,但主张用韵自由,并批评普拉滕和荷尔德林的诗韵律过于齐整,缺少飘逸之气。尼采诗艺娴熟,至少《狄俄尼索斯颂歌》在现代性与传统之间不让人觉得复古,而大胆以概念入诗,雅词俗词一起登堂入室,令人想到希腊抒情诗第一人阿基罗库斯不拘一格的诗风。
2022年1月11日 想读 @2017-12-04 12:38:41 @2021-11-13 01:28:43
哲学 文学
记忆 豆瓣
Anamnesis:On the Theory of History and Politics 所属 作品: 记忆
作者: 埃里克·沃格林 译者: 朱成明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 - 10
《记忆》(Anamnesis)一书在沃格林的智识生涯中,地位相当独特。一般来说,他很少有兴趣去回顾之前已经发表过的东西,甚至,一旦兴趣不再,他连篇幅巨大的《政治观念史》都懒得筹备发表。那么,《记忆》这部以回望和盘点、而不是闯进新领域的作品,就值得读者们注意了。
原书于1966年以德文刊行,从写作顺序上位于《政治新科学》和《秩序与历史》前三卷之后。在这部枢纽性的著作里,既有沃格林对与社会学家阿尔弗雷德•舒茨的交往、对自身童年经历的现象学式追忆,有他就政治观念史中的重要议题所进行博学式的考察,还有从秩序观念史考察拓展开去的“意识哲学”理论。
沃格林亲自编修的这本书,并非单纯的旧文重刊。有心人想必能从中看出,沃格林是如何从其思考的出发点——胡塞尔现象学——逐步推进到对西方政治观念史的研究。同时,这部重新定向之作,也有助于我们理解沃格林一生的思想事业。
文艺复兴思想评论(第一卷) 豆瓣
作者: 徐卫翔 / 韩潮 2017 - 7
本书是对文艺复兴思想文化进行深入研究的一次尝试。但丁笔下的维吉尔具有何种象征意义?应当如何解读拉斐尔的《雅典学园》?什么是意大利文艺复兴之魂?文艺复兴时期的柏拉图主义与人文主义有何关系?马基雅维利究竟在何种意义上奠定了现代西方政治思想的基础?怎样破解“马基雅维利之谜”?现代哲学和科学又是如何兴起的?本卷收录的20多篇文章对以上问题逐一做出了解答,力求为读者展现文艺复兴思想文化的不同面向。
2022年1月11日 想读 @2017-12-01 12:44:42 @2021-11-13 01:28:31
哲学 文化史
德意志思想评论(第九卷) 豆瓣
作者: 孙周兴 / 陈家琪 2015 - 9
本书主要收录《同济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年发表的文章,外加其他文章。特设“尼采/海德格尔研究”,“德国现代哲学”,“德语诗学与文化研究”,“比较思想与文化”等栏目。收入孙周兴“尼采与启蒙二重性”,梁家荣“海德格尔论动物与世界”,方维规“奥斯维辛后的写作——论格拉斯的美学思想”,叶隽“启蒙的现代传承、化生与超越——以瓦尔泽、格拉斯、哈贝马斯等为中心”,贺骥“从文学场的斗争逻辑看歌德的自主美学”,冯晓虎“莱布尼茨与基歇尔的汉语研究”,安尼“德国战后初期关于集体罪责的争论”,徐献军“意识现象学在认知神经科学中的应用”,尹哲“在永恒的方式下——斯宾诺莎、维特根斯坦与海德格尔之间的一种联系”,余明峰“尼采的道德概念——《曙光》前言的一种读解”等文章。本书旨在展示当年的德国哲学研究,推进我国对德语思想与文化的深入理解。
2022年1月11日 想读 @2017-12-01 12:14:52 @2021-11-13 01:28:30
哲学 文化史
德意志思想评论(第八卷) 豆瓣
作者: 孙周兴 / 陈家琪 主编 2015 - 9
本书主要收录《同济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年发表的文章,外加其他文章。特设“尼采/海德格尔研究”,“德国现代哲学”,“德语诗学与文化研究”,“比较思想与文化”等栏目。收入屠兴勇“存在,此在,人:海德格尔死亡现象学的三个维度”,叶隽“忧患云海诗哲心:现代性视域中歌德思想形成史的意义”,方厚生“德国汉学界对辜鸿铭的接受”,赵千帆“理性的自祭——《启蒙辩证法》在康德和黑格尔概念框架中的根源”,胡军良“哈贝马斯对语言哲学道德理论的批判”,吴时红“荷尔德林诗的精神旨趣探微”,张浩军“论胡塞尔对逻辑学的三重分层及其意义”,吴建广“不可诗意栖居的德意志语言之家——保尔·策兰诗集《语言栅栏》之诠释”等文章。本书旨在展示当年的德国哲学研究,推进我国对德语思想与文化的深入理解。
2022年1月11日 想读 @2017-12-01 12:14:24 @2021-11-13 01:28:29
哲学 文化史
德意志思想评论 豆瓣
作者: 孙周兴 2017 - 7
本书集中展示2015年我国德国哲学研究方面的年度成果,为目前国内唯一以德语文化为专门研究对象的专著,按年度出版(第1—5卷由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第6卷起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与《法国理论》(第1—5卷称《法兰西思想评论》,由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第6卷起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文艺复兴思想评论》同属“欧洲文化丛书”(即原“同济·欧洲文化丛书”)系列。本卷特设“尼采/海德格尔研究”“德国古典哲学”“德国现代哲学”“德语诗学与文化研究”等栏目,主要收录了国内学界有关尼采、海德格尔、胡塞尔、莱辛、策兰等的重要研究论文,以及其他有关德国古典哲学、德国现代哲学和德国当代小说等方面的文章。
本卷汇集了国内外十多位专家的最新研究成果,为读者解答了尼采在其晚期著作中是如何思考欧洲文明危机,并提出解决之道的;鲁迅是如何接触、介绍、翻译和理解尼采的;莱辛如何通过反思启蒙来调和理性与信仰的冲突;本雅明的历史哲学具有怎样的伦理维度等问题。
2022年1月11日 想读 @2017-12-01 12:13:24 @2021-11-13 01:28:28
哲学 文化史
德意志思想评论(第六卷) 豆瓣
作者: 孙周兴 / 陈家琪 主编 2014 - 11
《德意志思想评论》以年刊的形式集中展示出我国德国哲学研究方面的年度成果,为目前国内唯一以德语文化为专门研究对象的刊物,按年度出版(前五卷已由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和《法兰西思想评论》同属于“同济欧洲文化丛书”系列。本卷主要收录了国内学界有关海德格尔、尼采的重要研究论文、原著翻译,德国古典哲学、德国现代哲学和德国史学与文化研究方面的重要研究论文。
2022年1月11日 已读
论文质量参差不齐,比较文化那块几乎都是纯粹的作文写法……抒情+引用
学力还是不行啊…… @2017-12-24 15:56:06 @2021-11-13 01:28:27
哲学 文化史
德意志思想评论(第七卷) 豆瓣
作者: 孙周兴 / 陈家琪 商务印书馆 2014 - 11
《德意志思想评论》以年刊的形式集中展示出我国德国哲学研究方面的年度成果,为目前国内唯一以德语文化为专门研究对象的刊物,按年度出版(前五卷已由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和《法兰西思想评论》同属于“同济欧洲文化丛书”系列。本卷特设“尼采/海德格尔研究”,“德国现代哲学”,“德语诗学与文化研究”,“比较思想与文化”等栏目,主要收录了国内学界有关胡塞尔、尼采和歌德等的重要研究论文、原著翻译,德国古典哲学、德国现代哲学和德国史学与文化研究方面的重要研究论文。
2022年1月11日 想读 @2017-12-01 12:11:44 @2021-11-13 01:28:26
哲学 文化史
论宗教大法官的传说 豆瓣
所属 作品: 论宗教大法官的传说
8.3 (6 个评分) 作者: (俄)罗赞诺夫 译者: 张百春 华夏出版社 2007 - 1
本书是杰出的俄国思想家罗赞诺夫对俄国大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关键一章“宗教大法官”的解读。
《卡拉马佐夫兄弟》是一部规模宏大而有社会哲理内容的小说。作品的思想十分复杂,作家的创作意图也很深远。陀思妥耶夫斯基想要在这部作品中对自己的一生 探索做个总结,想要在书中探讨他认为人生与社会最重大的 “全宇宙的问题:有没有上帝?有没有灵魂不死?”探讨善与恶、社会主义与无政府主义,探讨“怎样按照新方式改造全人类”。一八六九年他在一封信中明确写道:“将贯穿令书的主要问题——它使我自觉不自觉地苦恼了一辈子——足上帝的存在问题。”他要把自己的信仰和怀疑通过艺术形象统统表现出来,让世人来评说。
而这些问题,最集中地体现在“宗教大法官”这一章里。
与其他解说小同的是,正如刘小枫在其中译本前言里指出的,在这里,我们还可以看到陀思妥耶大斯基和柏拉图在精神方式上的相似之处,即,他们都献身于一种纯粹的观念,以及他们的作品所面对的重大主题的相似性,比如:“罪犯”的法律问题,哲学与爱欲问题……等等。根本问题是:在启蒙的现代之后,人类面临的将会是什么样的“终末论”审判!?
2022年1月11日 想读 @2017-11-30 13:21:08 @2021-11-13 01:28:24
哲学 神学
从结构到解构(上下) 豆瓣
Histoire du structuralisme 所属 作品: 从结构到解构(上下)
作者: [法] 弗朗索瓦·多斯 译者: 季广茂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4 - 5
结构主义及解构主义的时代,法国知识界激情燃烧的岁月。法国知识分子经历了痛苦的磨难。他们曾经喜怒哀乐,他们曾经悲欢离合,他们曾为卑迪斯科者鸣冤叫屈,他们曾为刽子手高唱赞歌……总之是有血有肉的人生,总之是曲折动人的感情,总之是惊涛骇浪的思想,总之是那个时代特有的强烈共鸣。思想的来龙去脉,人物的恩恩怨怨,思潮的跌宕起伏,道德路的波折坎河……尽在其中矣,他们最终创造一个崭新的知识王国,重绘了人类的知识地图,改变了世界的知识走向,成为20世界最具冲击力的思想之源。
黑格尔导论 豆瓣
An Introduction to Hegel: Freedom, Truth and History 所属 作品: 黑格尔导论
8.5 (8 个评分) 作者: [英] 斯蒂芬·霍尔盖特(Stephen Houlgate) 译者: 丁三东 商务印书馆 2013 - 11
黑格尔素有哲学家的哲学家之称,其哲学以一种非常显著的方式渗透进当代理智生活,既艰深晦涩又极端重要;其广博的著作是对大量现代论题产生重要影响的哲学王国。
本书涵盖了黑格尔成熟哲学体系的各个领域:历史哲学、逻辑学、现象学、自然哲学、政治哲学、美学和宗教哲学,并将黑格尔的思想与路德、笛卡尔、康德、牛顿及库恩等思想家联系起来,对黑格尔作品提供了透彻且独特的解释。霍尔盖特将自由概念作为黑格尔思想的核心,将黑格尔的逻辑学解释为对一种自由的(无预设的)真之逻辑的构想,将黑格尔的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解释为对自由在自然—人类历史中逐渐实现之历程的揭示。在此视角下,霍尔盖特深入考察了黑格尔对艺术和宗教的构想,更对以往被忽略了的黑格尔自然哲学予以特别的关注。他的研究清楚地表明了黑格尔的思想是一项可行的哲学计划,这些重要理论对我们思考当今诸多争议仍极有助益。
我们能够读到的最好的黑格尔哲学导论。霍尔盖特清晰地、耐心地指引我们注意黑格尔思想的深刻性和丰富性。对于初次接触黑格尔的人来说,这是一本不可或缺的书。
——J.M.伯恩斯坦,社会研究新学院(New School for Social Research)哲学教授
本书将为初次研读黑格尔著作的人们提供巨大的帮助,本领域的专家也会发现它的重要性。自初版以来就一直是对作为整体的黑格尔哲学的最佳研究著作之一。
——罗伯特·斯特恩,谢菲尔德大学(University of Sheffield)哲学教授
2022年1月11日 想读 @2017-11-27 06:48:39 @2021-11-13 01:28:17
哲学
反抗“平庸之恶” 豆瓣 Goodreads
Responsibility and Judgment 所属 作品: 反抗“平庸之恶”
9.0 (27 个评分) 作者: [德国] 汉娜·阿伦特 译者: 陈联营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4 - 4
没有人比阿伦特更了解:20世纪的道德大崩溃,不是由于人的无知或邪恶,未能辨别道德“真相”,而是由于道德“真相”不足以作为标准,评判人们当下可能做出的事情。道德需要重建,而重建道德的前提是社会中的每个个体,能够反抗道德崩溃时代平庸之恶的引诱,不放弃思考,不逃避判断,承担起应有的道德责任。
本书收录的文章,主要是艾希曼事件之后,阿伦特对于“平庸之恶”的回应,以及对纳粹犹太屠杀的评论。在这些文章中,阿伦特深入探讨了与平庸之恶相关的政治与道德问题,如“极权统治下的个人责任”“集体责任和个人责任之间的关系”“思考与道德之间的关系”,等等。“过去不再启示未来,人心在昏暗之中徘徊”,在人心无所依傍的时代,阿伦特犀利的视角和关切,为我们思考个人处境和选择立场提供了富有启迪的抓手。
本书是《责任与判断》中文修订版,首收中研院研究员蔡英文专文导读:阿伦特为文一向关注现实的政治与道德的重大议题,文章的肌理糅合了冷静之概念分析与思辨的热情,因而带有相当大的思想激励。
自然权利与新共和主义 豆瓣
Natural Rights and the New Republicanism 所属 作品: 自然权利与新共和主义
作者: [美]迈克尔•扎科特 译者: 王岽兴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08 - 10
《自然权利与新共和主义》中,对作为美国建国理据的政治哲学,迈克尔·扎科特提出了新的观点。他全面研究了辉格党或反对派传统在英格兰的发展情况,论证了事实上存在着三种反对派传统:新教徒的、格劳秀斯的和洛克的传统。在英国内战前,找到“一个真正的新教政治”的努力激发出了第一种反对派,他们的努力在王位空缺期行将结束之际被认为是失败之举。复辟期间出现的辉格党找到了一种为政治提供理论基础的方式,脱离了先前阶段的宗派神学冲突。辉格党特别受到荷兰的自然法哲学家格劳秀斯的影响。然而,正如扎科特所指出的,到十八世纪中叶,洛克已经取代格劳秀斯成为辉格党的哲学家。扎科特的分析以对约翰·特伦查德和托马斯·戈登(两人合用“加图”为笔名)的敏锐考察而结尾。据他辩称,加图将洛克的政治哲学与先前的辉格党政治学结合起来,从而成为一个全新有力的合成体,正是这种“新共和主义”成为美利坚共和国的创始人离开欧洲大陆的哲学依据。
2022年1月11日 想读 @2017-11-26 01:25:06 @2021-11-13 01:28:07
哲学 政治学
哈贝马斯:关键概念 豆瓣
所属 作品: 哈贝马斯:关键概念
作者: 芭芭拉·福尔特纳 译者: 赵超 拜德雅丨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6 - 10
- 编辑推荐 -
尤尔根·哈贝马斯是德国当代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同时也是西方马克思主义中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的中坚人物。他的主要著作很早就被引介到国内,并在伦理学、社会学、政治学、法学等领域产生了广泛影响。
本书收录了多篇论文,试图呈现一个关于哈贝马斯的概念图。本书由三大部分组成,涵盖了哈贝马斯所关注的三大议题:交往理性、道德与政治理论、政治和社会变革。书中的每篇文章都从这三大议题下的不同侧面,结合哈贝马斯的重要著作和文章加以详尽阐发,呈现出了哈贝马斯对社会学、欧陆哲学和分析哲学的概念的系统性合成。
- 内容简介 -
本书主要围绕哈贝马斯重要的代表作《交往行为理论》及其后续作品展开。
第1章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为翔实的关于哈贝马斯的知识型传记,将哈贝马斯的作品置于其社会—历史背景下,尤其是在其与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关系中展开考察。
第2-5章,所阐述的主题是关于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概念,并逐一考察了交往行为理论的基本概念。
第6章论述了哈贝马斯的道德理论,“商谈伦理学”。
第7章概述了哈贝马斯关于协商民主的理论。
第8章对哈贝马斯法律商谈理论的叙述,由社会学、哲学和法律审判三个角度的探讨所组成。
第9章以公共领域为主题,考察了哈贝马斯从1960年代加入学生运动开始至今对于社会运动的态度立场,进而追踪了其关于公民社会概念、对福利国家危机的分析以及对社会症状诊断思想的演变。
第10章向我们展现了哈贝马斯关于所谓“后民族”政治秩序的复杂模型。
第11章探讨了哈贝马斯近期所关注的另一个主体,也就是,宗教在社会中的作用。
2022年1月11日 想读 @2017-11-24 12:11:11 @2021-11-13 01:28:03
哲学 政治学
巴迪欧:关键概念 豆瓣
Alain Badiou: Key Concepts 所属 作品: 巴迪欧:关键概念
作者: [澳] A.J.巴特雷 / [澳] 尤斯丁·克莱门斯 译者: 蓝江 拜德雅丨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6
-编辑推荐-
•首部以关键概念形式系统呈现法国著名哲学家阿兰•巴迪欧思想全貌的作品。
•汇集英语世界巴迪欧的主要评论者和翻译者对巴迪欧某个专门主题的研究文章,用这些作者的专长直接面对巴迪欧。
•与那种用“数字”来描绘巴迪欧著作的做法不同,本书用巴迪欧自己的用词来对待巴迪欧的思想。这样做乍一看来并不总是像在处理某些“概念”,但事实上却将巴迪欧的规划放在他自己的恰当的概念框架之中。
-内容简介-
阿兰•巴迪欧或许是依然健在的世界上最重要的哲学家。当代哲学家中几乎没有人像他那样可以展现其论证和关涉的力度,或者像他那样铿锵有力地批判性地接入到当代分析哲学和大陆哲学的争论之中。本书呈现了一份对巴迪欧全部思想的概览和导引。书中所收录的多篇文章,关注了巴迪欧思想的根基,他的“关键概念”——哲学、前提、本体论、主体、科学、爱、艺术和政治——以及与他的哲学有紧密关系的一系列思想家,包括柏拉图、斯宾诺莎、康德、黑格尔、海德格尔、拉康和德勒兹。
2022年1月11日 想读 @2017-11-24 12:11:00 @2021-11-13 01:28:02
哲学 政治学
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 豆瓣
Intellectual and manual labour : a critique of epistemology 所属 作品: 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
作者: [德] 阿尔弗雷德·索恩-雷特尔 译者: 谢永康 / 侯振武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5 - 3
《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西方历史的认识论》是《当代学术棱镜译丛·经典补遗系列》之一,是索恩雷特尔哲学研究的代表作,书中凝聚了其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理论的毕生探索的结晶。
在《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西方历史的认识论》中,作者力图将康德的认识论批判同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结合起来。
2022年1月11日 想读 @2017-11-23 06:44:32 @2021-11-13 01:28:00
哲学 社会学
从文本到行动 豆瓣
Du texte à l'action 所属 作品: 从文本到行动
作者: [法] 保罗·利科(Paul Ricœur) 译者: 夏小燕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
《从文本到行动》汇集了利科在20世纪70—80年代发表的重要系列论文,这些文本代表了利科研究诠释学的一个重要阶段:从现象学到诠释学,从文本诠释到行动诠释;对话语和叙事作出反思,并对意识形态与处于城邦核心的人的行动进行追问的同时,利科强调了介入这两者之间的诸种关系。
在《从文本到行动》中,利科逐渐摆脱了要在其他学科面前捍卫诠释学的焦虑,他从胡塞尔现象学与诠释学的关系以及诠释学自身的历史看到了自己研究的独特角度和价值:立足于文本理论建构一种超越施莱尔马赫、狄尔泰、海德格尔甚至伽达默尔的诠释学,并且将之应用于解释人的行动、社会意识形态,从而建立新的政治和伦理。
2022年1月11日 想读 @2017-11-19 15:27:00 @2021-11-13 01:27:52
哲学 现象学
哲学解释学 豆瓣
Philosophical Hermeneutics 所属 作品: 哲学解释学
作者: 加达默尔 译者: 夏镇平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5 - 5
《哲学解释》一书是由美国学者戴维·E·林格从加达默尔3卷本《短论集》中选编关于哲学解释学的论文集。全书共由十三篇文章组成,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的七篇文章主要阐述哲学解释学的基本原理,第二部分则得在阐述学解秋学与其他哲学流派的关系。书前有林格的为英译本写一篇长序,对哲学解释学及全书内容作了详尽介绍。《哲学解释学》一书所收论文都是加达默尔于《真理与方法》出版后之所写的关哲学的文章。它们既是对《真理与方法》一书所提重要原理的进步阐述,同时也对它们作出了补充和发展。对于要想系统了解哲学解释学的人们说来,本书将是一本必读的著作。
2022年1月11日 想读 @2017-11-19 09:58:11 @2021-11-13 01:27:51
哲学 现象学
赫尔墨斯的口误 豆瓣
所属 作品: 赫尔墨斯的口误
作者: [德] 伽达默尔 等 译者: 曹卫东 2016 - 8
《赫尔墨斯的口误(增订)》是作者的学术译文合集,涉及形而上学批判、话语政治、文艺理论等,收录了霍克海默、哈贝马斯、伽达默尔、克吕格、巴尔塔萨、罗曼·茵伽登、顾彬等著名学者的经典文章。译文难度较大,可见译者译笔矫健,这些文章也为学术界提供了颇具学术价值的成果。
2022年1月11日 想读 @2017-11-19 09:57:30 @2021-11-13 01:27:50
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