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谬的时代没有正确的生活 - 标记
我弥留之际 豆瓣
作者: [美] 威廉·福克纳 译者: 余莉 北方文艺出版社 2016 - 8
《我弥留之际》:福克纳的经典作品之一。小说讲述了农民安斯按照亡妻的遗愿,率全家扶送灵柩去杰弗逊镇妻族的墓地安葬。一路上磨难不断:次子达尔认为尸体已腐烂,应就地处置,于是放火烧棺材,被当作疯子关进疯人院;长子卡什为了救护落水的棺材压断了一条腿,越来越重的尸臭招致来大群的兀鹰;三儿子朱厄尔失去了他心爱的马;女儿德尔欲趁机去城里打胎,却被药房里的伙计欺侮;弱智的小儿子未能得到他渴望的玩具小火车;唯有老爹安斯配了一付假牙并找了一个新婆娘。文学界将《我弥留之际》这部小说称作现代的《奥德修纪》,即一部反讽性的史诗,一出荒诞的喜剧。
2021年5月24日 想读 多抓鱼已买。
月光落在左手上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8.1 (153 个评分) 作者: 余秀华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 - 2
编辑推荐
余秀华的诗歌,诉诸的是诗本身神秘非理性的逻辑,自有其妙。雄辩的诗歌向来为中国当代诗推崇,而余秀华的诗放弃辩论,放弃自圆其说,甚至放弃结论,因此与读者并不构成一种咄咄逼人的关系。——廖伟棠
我觉得余秀华是中国的艾米丽狄金森,出奇的想象,语言的打击力量,与中国大部分女诗人相比,余秀华的诗歌是纯粹的诗歌,是生命的诗歌,而不是写出来的充满装饰的盛宴或家宴,而是语言的流星雨,灿烂得你目瞪口呆,感情的深度打中你,让你的心疼痛。——学者、诗人沈睿
一个无法劳作的脑瘫患者,却有着常人莫及的语言天才。——《诗刊》编辑刘年
诗歌是什么呢,我不知道,也说不出来,不过是情绪在跳跃,或沉潜。不过是当心灵发出呼唤的时候,它以赤子的姿势到来,不过是一个人摇摇晃晃地在摇摇晃晃的人间走动的时候,它充当了一根拐杖。——余秀华
内容推荐
余秀华说:“于我而言,只有在写诗歌的时候,我才是完整的,安静的,快乐的。其实我一直不是一个安静的人,我不甘心这样的命运,我也做不到逆来顺受,但是我所有的抗争都落空,我会泼妇骂街,当然我本身就是一个农妇,我没有理由完全脱离它的劣根性。但是我根本不会想到诗歌会是一种武器,即使是,我也不会用,因为太爱,因为舍不得。即使我被这个社会污染的没有一处干净的地方,而回到诗歌,我又干净起来。诗歌一直在清洁我,悲悯我。” 本书从余秀华近年创作的2000首诗歌中精选100余首,主题涉及爱情、亲情、生活的困难与感悟,生活的瞬间的意义等。
2021年5月24日 想读 多抓鱼已买。
鼠疫 Eggplant.place 豆瓣
la paste
8.7 (72 个评分) 作者: [法] 阿尔贝·加缪 译者: 顾方济 / 徐志仁 译林出版社 2003 - 5
本书收录了法国现代著名存在主义文学家加缪的两部作品:《鼠疫》与《局外人》。这两部作品同是加缪最重要的代表作,均被列为现代世界文学名著。《局外人》写的是人在荒缪的世界中孤立无援,身不由已;《鼠疫》写的是面临同样的荒唐的生存时,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而是在艰苦搏斗中感受着人生的幸福。
2021年5月24日 想读 多抓鱼已买。
祖先的爱情 豆瓣
作者: 陆源 后浪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8 - 3
一个发生在南方边陲的爱情故事
马尔克斯式的叙事
舒尔茨式的语言
...................
※编辑推荐※
☆ 一部在中国南部边陲上演的《百年孤独》。充满大想象力、野心与耐心的力作。
☆ 马原、张抗抗、孟繁华、白烨力荐。
☆《祖先的爱情》在诸多方面现实了美妙的平衡 :作者的艺术雄心与跌宕的故事情节和纵深的场景,小说的万花筒结构与持续引燃读者兴趣的节奏感和生活悬念,庞杂、超真实的细节与足够填充整个巨大框架的历史内容,最后是想象的诗意与现实自带的幽默感和夸张感。
..................
※内容简介※
以回形针的结构,叙述了一个发生在中国南部的爱情故事,家族、战争与梦幻,众多意向融合为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世界,悬念不仅寓于情节之中,也寓于叙述结构和叙事节奏之中,寓于呼吸之中。
..................
※名人推荐※
陆源彻底虚构了近百年前的“祖先的爱情”,这种写作需要大想象力,更需要还原南方细部风物的野心和耐心。
——马原
《祖先的爱情》的叙事绵密而又动荡,如大河蜿蜒,奔流入海。
——张抗抗
这是作家不曾经历、也没有可能经历的生活,因此它是一部极富想象力和虚构性的作品。但是诚如昆德拉所说:“小说存在的理由是要永远地照亮‘生活世界’。”陆源用他的小说照亮了“祖先的爱情”,也提供了照亮“当下的爱情”的某种参照。
——孟繁华
作品以一种大开大阖的结构,急管繁弦的叙事,把小人物的爱情故事藏匿于大家族的命运沉浮,历史中的人物,祖辈们的爱情,交织融合,桴鼓相应,如同一轴徐徐展开的壮美画卷,让人从中领略到一种久违了的“南方风情”。
——白烨
2021年5月24日 想读 多抓鱼已买。
危险角色 豆瓣
The Little Drummer Girl
作者: [英国] 约翰·勒卡雷 译者: 王强 / 覃娆 珠海出版社 1997 - 11
该反恐怖小说以中东地区为背景,大胆涉足巴以冲突的“布雷区”。出版后轰动西方,迅速被各国保安机关列为“必读”的教科书。并荣获《出版家周刊》95年度最佳图书奖。
这是我最喜欢的一部反恐怖小说,它使我震撼。 -----玛格丽特.撒切尔
《危险角色》深刻地描写了中东阿-以冲突的悲剧性。小说的主要线索,就是一个英国女演员被以色列情报部门招募,执行一次特殊的反恐怖任务。勒卡雷写出了一个暴力世界对人性的摧残。小说结构精巧,对恐怖活动的描写细致准确,显示了作家高超的驾驭题材的能力。另外,这也是勒卡雷第一次正面写男女之情,写的回肠荡气,令人叫绝。 (摘自前言部分)
2021年5月23日 想读 多抓鱼已买。
流放者归来 豆瓣
Exile's Return: A Literary Odyssey of the 1920s
作者: [美] 马尔科姆·考利 译者: 姜向明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21 - 3
《流放者归来》对年轻一代甩掉前人的包袱、开创自己的风格的赞美,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在这些故事里找到共鸣的读者。而且,这种作用仍在继续。
——唐纳德·福克纳(文学评论家)
***
1920年代,海明威、菲茨杰拉德、多斯·帕索斯……这些后来创造了美国文学黄金时代的年轻作家倍感疏离与压抑,纷纷逃离美国,来到巴黎寻找自由的生活和归属感。
他们便是“迷惘的一代”。他们之所以迷惘,是因为他们与过去脱离了关系,无法接受过去的那套行为规范,是因为他们想生活在流放中。他们向着一个新的人生目标探索,在疑惑、不安与反抗中写作、喝酒、观看斗牛、和情人做爱,同时又依然思念着早已失落的故乡。
《流放者归来》描述了这一代年轻人自我流放与重新归来的冒险历程。它对他们甩掉前人的包袱、开创自己的时代的赞美,激励了此后一代代年轻人。
在中国,《流放者归来》曾多次再版,影响深远,曾入选“20年来对中国影响最深的100本书(1978-1998)”。此次新版增补了文学评论家唐纳德·福克纳的精彩导读、1934年版的尾声、围绕《流放者归来》的出版史及大事记、作者亲手绘制的1924—1949文艺生活史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美国黄金一代作家的思想历程,以及20世纪上半叶美国历史与文化的变迁。
***
毫无疑问,这是关于一代人最为优秀的一本书。这是至关重要的一代,不仅对于美国文学来说是如此,对于整个二十世纪的美国文化来说也是如此。
——《纽约时报》
考利先生为 1920 年代的美国作家描绘了一幅经典的群像,无论在真实性还是艺术性上,它都是一本很难超越的书。
——《纽约先驱论坛报》
《流放者归来》对我青春时期的影响是很大的一本书:一群美国作家,他们讨厌美国,他们要到欧洲去寻找自己的文明。他们逃离自己的家乡,结果海明威发现只有在巴黎的时候,他才能写他的家乡密执安洲,才能写他童年的故事。我特别希望现在的年轻人能够到世界各地去流浪,逃离自己的家乡,在一个陌生的地方重新理解你的家乡。
——许知远(作家)
他们流放到艺术,流放到巴黎。和我们相似,他们的流放也是在富足幸福中主动的流放。和俄罗斯流放一代的沉痛不同,他们的所得欢快愉悦得多。他们对出发的家园不够在意,因而叛逃与归来都失去根底。他们最终大部分回到原点,回到小木屋,回到纽约的经营与世俗的经济。
——郝景芳(雨果奖获奖作家)
一代美国作家走出国门走进世界,就像格林童话里的孩子们逃离了冷酷的继母。他们为了寻找宝藏而在外流浪多年,然后返回祖国,像成年的孩子一般在自己的家乡挖掘宝藏。但生活的故事没有那么简单……宝藏也许真有,也许就一直埋在他们父亲的花园里,但流放者们没有在花园里找到它。他们仅仅找到了别人也找到的东西:尽己所能努力工作,抚养家庭,教育子女。冒险生涯已经结束,他们再次成为平凡生活的一分子。
——马尔科姆·考利
2021年5月22日 想读 via国泰当当。已买纸质书。
与母亲未曾谈起的事 豆瓣
What My Mother and I Don't Talk About
作者: [美] 米歇尔•菲尔盖特 译者: 乐欢 人民日报出版社 2021 - 1
1.总有一天,我们将作为真实的儿女,面对真实的母亲,说出真实的自我。
2.文学与心理学相结合的成长解惑书:15个人,15个家庭,15种人生——与母亲的关系,如何影响了我们的一生。
3.15位美国知名作家首次打破沉默,袒露 “难以直言的隐秘”。包括《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作者安德烈•艾席蒙、美国国家图书奖决选作家卡门•玛利亚•马查多。
4.美国全国公共广播(NPR)年度之书!《出版人周刊》、《伦敦周刊》、《科克斯评论》、《图书馆杂志》、ELLE杂志等多家媒体诚挚推荐;BuzzFeed、The Rumpus、Lit Hub等流行文化圈集体期待之作。
5.美国亚马逊、Goodreads读者感恩推荐:“每个人都应该打开的人生之书”。
6.法国插画师Kristella Rodeia为本书倾情绘制封面插图,随书附赠封面同款插画卡片!
作为儿女究竟意味着什么,本书以十五个故事让我们深思这个问题……此外,这部合集讲故事的手法和各有特色的行文风格也将令你手不释卷。——《出版人周刊》
时隔多年,本书中的十五位作家终于克服内心恐惧,与母亲坦诚相对,从而成就了这部动人之作。这十五篇文章的讲述尽管颇为私人,但感情无不细腻,许多细节也令人揪心。同时,它们又成功地超越了个人的局限,有效地与读者建立了一个对话空间。——《科克斯评论》
在读大学期间,米歇尔•菲尔盖特开始写一篇讲述自己遭遇继父虐待的文章,但直到十二年后她才明白,自己真正想写的其实是这件事如何影响了她与母亲的关系。这篇文章发表后,得到多位作家支持,在社交媒体激起广泛回应。这个意外的反响激发了菲尔格特组织出版此书的灵感。
这本书的十五位作者中,有的与母亲关系疏远,有的则十分亲密。他们有的以第二人称隔空直言,有的以第三人称深情回忆,用优美的笔调、真诚的沟通、克制的叙述,以及对母亲毋庸置疑的爱,共同讲述这个复杂的命题。
菲尔盖特说:“母亲是我们的原乡所在,这也是我们拼尽全力试图返回她们所在的原因。”打破沉默是一种解脱,承认我们长久以来无法说出口的话,则是一种有效的途径——来治愈我们与他人的关系,我们与世界的关系,以及,我们与自己的关系。
2021年5月22日 想读 via国泰当当。
卡夫卡与少女们 豆瓣
Kafka et les jeunes filles
7.2 (17 个评分) 作者: [法] 达尼埃尔 · 德马尔凯 译者: 管筱明 一頁folio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9 - 9
“他知道少女具有一种堪称决定性的力量。
他从她眼睛里、嘴唇上和皮肤上得到的东西,
不仅是一种幸福的允诺。”
.
卡夫卡,文学史中最著名的名字之一, “卡夫卡就是文学本身,正如莫扎特就是音乐”。诗人勒内·夏尔说,他是“我们的金字塔”。而一座金字塔就是一座陵墓:“在它黑暗的墓穴里,埋藏着一个谜,一个吞吃人的谜。”
本书正是关于卡夫卡的谜题。对于卡夫卡的文学创作而言,少女不仅是灵感,是素材,更是力量。对于卡夫卡的命运来说,少女则是一种危险的征兆,其中展现了疯狂和死亡,而他把它们都发展到了极致:跟着姑娘走,就是去受刑。她是一种劝说,劝他接受心里经常惧怕的命运。
而对姑娘来说,遇到和爱上作家卡夫卡,就无异于把自己交给了魔鬼。她们属于写作的仪式:卡夫卡蘸着她们的血泪来开笔。因此,尽管少女们不愿意,尽管她们在爱情上不忠,却能够促使一些书籍诞生,给另一些少女在美好夏日充当精神食粮。
在本书中,我们把作家的面孔还给他,只留下他的孤独和秘密:这些秘密使我们关注卡夫卡,并且把少女们像尺蛾一样留住。要走近他,做梦是最可靠的路径。现在,就让我们去逐一唤醒卡夫卡的少女们吧。
............................
★危险与战栗,深情与辜负,肉身与孤独,狂喜与受难,记忆的花影与肉体的芬芳,致命的诱惑与永恒的逃亡……一切悖论统一都可形容这本独特的传记:关于少女与文学,关于爱、死亡、卡夫卡。
.
★荣获法国重量级文学奖美第奇非虚构首奖,英国国民作家朱利安·巴恩斯、美国著名作家琼·狄迪恩、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阿列克谢耶维奇均得过此奖;
.
★诗性的语言,悬疑小说式叙述,爱与恐惧的永恒命题:我们注定被那些毁灭性力量所俘获。
.
★恋爱、写作、阅读:青春期的三位一体——给所有热爱卡夫卡、在青春中追寻爱情和文学的读者。
.
★写作是宿命。而少女
是他的文学水妖,
他的爱欲之火,他的生命之光,
他生命中一连串的失败与灵感。
通过这部传记,我们得以窥见卡夫卡的另一重秘密生活,
在他广为人知的文学创作之外,在生命的暗影中,
我们听到一颗孤独的、得不到慰藉的心在跳动。
2021年5月22日 想读 via国泰当当。多抓鱼已买。
夜神科尔内尔 豆瓣
Esti Kornél
8.7 (30 个评分) 作者: [匈牙利] 科斯托拉尼·德若 译者: 汪玮 作家出版社 2018 - 1
谁是夜神科尔内尔?这是一部长篇,一部短篇集子,一部自传?都是,也都不是。
四十岁过后,科斯托拉尼并未意识到他的生命很快将走到尽头,或者意识到了他的生命将要走到尽头?都是,也都不是。《夜神科尔内尔》是一次生命,又是很多次生命。
科尔内尔∙艾希蒂是一个来自外省的文学青年,在首都,他经历又怀疑过一切,他像个玩世不恭的孩童寻找着世间种种光怪陆离的幻象……其寻找之旅折射出深刻的包容与同情。
夜神科尔内尔是游弋在布达佩斯大都市夜色里的堂吉诃德,这个人物本身,或者说科斯托拉尼本身,就是现代匈牙利语言的象征。简洁又深刻,怪异又明晰,平易却哲理,悲伤也亲切。
夜神科尔内尔在德语、西班牙语版本的书名被译作《科尔内尔∙艾希蒂——自己时代的英雄》,然而,科斯托拉尼不仅给了夜神科尔内尔一个时代,更给出了一个时空,而且是多维的时空。
2021年5月22日 想读 via国泰当当。
从那霸到上海 豆瓣
8.4 (14 个评分) 作者: 孙歌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0 - 5
灾难,是人类社会省察自身的残酷机会
在联结的世界里,没有一个国家是座孤岛
观察灾难中日本的临界状态 ;从冲绳出发,透视东亚
——————
【编辑推荐】
★ 享誉东亚的“坡州奖”得主孙歌教授长期关注中日问题,本书是她对冲绳的多年思考笔记,首次结集成书。
★记录福岛核泄漏事故后日本社会 的心 理样貌。从政府的试图建立新秩序,民众为了回归常态生活的自我麻痹,到日本知识人的短暂“失语”,作者抓住危机的瞬间,观察和思考“正常社会”在不得已撕去外包装时的真实运作机制。
★近距离观察冲绳民众的日常与思想生活,解读冲绳的个性:小小的冲绳何以产生超越国家和主权意识的另类视角。
★冲绳是东北亚国际政治的结节点,以冲绳为引,重新开掘中日关系、东北亚政治秩序乃至世界文明格局的思考。
——————
【内容介绍】
本书以2011年日本核泄漏作为引子,观察和分析了日本社会在突然降临的灾难中呈现的种种真实机制,并提出在充满危机的现代社会,保持临界状态思考的意义。而与美军基地共生的冲绳,则长期生活在临界状态中,正因如此,小小的冲绳在不自由的历史处境里,冲破国家和主权的逻辑,迸发出自由的政治想象力。孙歌教授关注冲绳的思想力量,以此出发,进而重新开掘中日关系、东亚政治秩序乃至世界文明格局的思考。
——————
【精彩书摘】
★灾难是人类唯恐避之不及的可怕事件。但是,在灾难中付出昂贵代价的人类,同时也获得了一个残酷的机会,得以省查自己所生存的环境。那些平时被有意或者无意地遮蔽起来的真实状况,只有在灾难突然降临时,才会突然展示它的样态。
★人们多么渴望回归正常的生活,哪怕是避重就轻,甚至是自我欺骗,也是支撑人们活下去的动力。我和日本人一样,在网上查阅农林水产省每天发布的污染信息,购买看上去安全些的食品。在那段日子里,我真实地体会到了鲁迅在《我要骗人》里描绘的那种沉重的无奈——除了这样做,还有其他的选择吗?
2021年5月22日 想读 淘宝当当已买。
温柔的野蛮人 豆瓣
8.7 (6 个评分) 作者: [捷克] 博胡米尔·赫拉巴尔 译者: 彭小航 花城出版社 2017 - 2
《温柔的野蛮人》取材自作者的亲身经历,记录了作者和工人艺术家弗拉基米尔·包德尼克以及哲学家埃贡·蓬迪三人间的深厚友谊,也是赫拉巴尔向弗拉基米尔的致敬之作。这是一部回忆的拼贴画,把三位好友相处的点点滴滴拼凑在一起,每位读者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2021年5月21日 想读 当当已买。
惊呆了!原来这就是社会学 豆瓣
社会学用語図鑑
8.2 (46 个评分) 作者: [日]田中正人 / [日]香月孝史 译者: 刘晓晓 南海出版公司 2021 - 5
★ 懂点社会学,走出混沌的日常,理解社会与人生
★ 76位社会学巨擘×135个社会学核心概念×400幅超可爱漫画
上至学科奠基人奥古斯特·孔德、埃米尔·涂尔干、格奥尔格·齐美尔、马克斯·韦伯,下至当代中流砥柱安东尼·吉登斯、乔治·瑞泽尔、齐格蒙特·鲍曼——重要的社会思想 家超萌登场;
从炫耀性消费到文化资本,从社会失范到风险社会,从公共人的衰落到诸众的崛起——重要的社会学概念轻松get!
想要洞悉习以为常的社会现象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本质与规律?这本书画给你看!
★ 清华大学副教授严飞、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李钧鹏力荐!
很多初次接触社会学的探索者,都很好奇社会学是什么、社会学有用吗、社会学会很难懂吗。其实社会学也可以很可爱。通过本书一幅幅通俗易懂的绘画图解,我们看到社会学从古典到现代的发展脉络,看到各个思想名家的经典社会学概念,以及这些概念的应用场景,让我们在莞尔一笑中,理解我们纷繁复杂的社会。我们只有理解社会,才可以更好地通过反身性的思考理解我们自己。 ——严飞,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穿透:像社会学家一样思考》作者
研读社会学经典,关键在于将高度抽象的理论表述与自己的日常生活体验结合起来。本书通过有趣的漫画将晦涩的理论形象化,大大降低了社会学的入门难度,即使是研习社会学多年的人,也能有所收获。我在拿到书之前并没有太高的期望,但从翻开第一页起就爱不释手,花了两个晚上心情愉悦地读完,一些此前半懂不懂的概念和理论也变得亲切起来。 ——李钧鹏,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2021年5月21日 想读 当当已买。
天堂的小鸟 豆瓣
作者: [美]乔伊斯 卡罗尔 欧茨 译者: 陈腾华 新华出版社 2016 - 1
2021年5月21日 想读 买的不知道第多少本欧茨了。太迷她了。
野猪渡河 豆瓣
8.6 (51 个评分) 作者: 张贵兴 后浪丨四川人民出版社 2021 - 1
★一个由瑰丽、绚烂、血腥的文字所编织的历史寓言
★红楼梦奖首奖、联合报文学大奖等多项华文文学大奖获奖作品
★马华文学重量级作家张贵兴 十七年酝酿长篇史诗巨作
▼编辑推荐
◎张贵兴是当代华语文学重要作家,《野猪渡河》为他停笔十七年后重出文坛的长篇小说代表作,获得多位重量级作家:甘耀明、李锐、哈金、言叔夏、吴晓乐、董启章、连明伟、黄锦树、骆以军好评推荐,并以横扫之势囊括几乎所有华语文学大奖。
◎《野猪渡河》的文字风格强烈,以浓密诡谲的修辞营造热带雨林中溽热腥臊的氛围,并且运用南洋丛林原始苍莽的异域元素:野猪、鳄鱼、猴子、夜枭、苍鹰、犀鸟、蜥蜴、蟒蛇、箭毒树、棕榈树、椰子树,糅合油鬼子(裸身色鬼)、庞蒂雅娜(飞天人头)、泥怪、帕朗刀、日本妖刀、土著猎头等各类民俗鬼怪传说,将魔幻现实、雨林书写发挥得淋漓尽致。
◎《野猪渡河》讲述南洋华人在二战期间遭受日军侵略凌辱虐杀的一段痛史,带领读者进入那个地狱一般的血腥暴烈时空。在热带莽丛中的人兽群象中,我们寻迹祖辈所曾经历的那段不堪回首的记忆。
▼内容简介
太平洋战争前夕,英国殖民地砂拉越的华人聚落猪芭村建立了“筹赈祖国难民委员会”,全村老少热闹为中国抗日举办募款活动,村民男女之间情愫互生,对于即将到来的灾祸隐有预感。1941 年 12 月,日军全面入侵,与“筹赈祖国难民委员会”相关的所有人等,包括妇女、孩童,全部遭到惨无人道地清算。在被占据的三年八个月中,人与动物的分别模糊,生命以各种恐怖酷烈的方式轻易地消逝,情欲与兽性在南洋雨林里赤裸裸地展演开来。
▼媒体推荐
◎张贵兴的文字冷静、瑰丽,寓繁复于精练,不动声色地描绘血腥的杀戮场面,以暴易暴,极度挑战读者的阅读底线,建构了他在生与死、人与兽、善与恶之间,曲折迂回的历史哲学和暴力美学。——笔力雄劲,构思恢宏,《野猪渡河》成就了世界华文文学的又一经典巨著。
——红楼梦奖首奖评介
◎《野猪渡河》则近乎火力全开,不只是野猪群,猴子、鳄鱼、豪猪甚至萤火虫。而那荒莽大地上与人做生存竞争的庞大野猪群,那人猪大战,即便不是世界文学史上最壮观的,也是中文小说史上绝无仅有的奇观。
——作家 黄锦树
◎如果说张贵兴借猪喻人,那也只是叙述的表象。他其实无意经营一个简单的寓言故事。天地不仁,以万物为“猪狗”。《野猪渡河》读来恐怖,因为张贵兴写出了一种流窜你我之间的动物性,一种蛮荒的、众牲平等的虚无感。蠢蠢欲动,死而不后已。
——哈佛大学讲座教授 王德威
◎在《野猪渡河》中,侵略者和反抗者都彻底地化为野兽,互相残杀。野猪人化,人也完全地野猪化。到了最后没有英雄,只有死者和幸存者的分别,而幸存者生不如死。杀人不但并不光荣,更加是毫无意义的。从这一点看,《野猪渡河》是反史诗的,也即是现代的,以及虚无的。我说它虚无并不是批评,而是想指出它的时代意义。
——作家 董启章
◎在张贵兴的笔下,你不仅可以看到热带雨林的荒莽、瑰丽,更可以见证所谓人类文明史的残酷与血腥。滔滔不息的猪芭河上,永远翻滚着此岸的天堂和炼狱。
——作家 李锐
◎《野猪渡河》是雄劲奇异的小说,将历史、神话和传说融为一体,给读者展现了一个生气勃勃、真实又魔幻的世界。
——作家 哈金
◎《野猪渡河》,近年来华文创作的顶尖拔秀之作,如一帖双倍浓缩的咖啡胶囊,读者受此一注,在短时间的心悸反应中,品尝了作家沉潜十多年谱写出的人性挽歌。
——作家 吴晓乐
▼获奖记录
☆ 第八届红楼梦奖首奖
☆ 第七届联合报文学大奖
☆ 2019 年台湾文学金典奖年度大奖
☆ 第15届花踪文学奖马华文学大奖
☆ 2019 年台北书展大奖小说奖
☆ 2018 年 OPENBOOK 中文创作年度好书
☆ 2018 年亚洲周刊十大小说
☆ 2018 年博客来年度选书(华文创作)
☆ 第43届金鼎奖文学图书奖
2021年5月21日 想读 终于买了。
跨国灰姑娘:当东南亚帮佣遇上台湾新富家庭 豆瓣 Goodreads
Global Cinderellas: Migrant Domestics and Newly Rich Employers in Taiwan
9.4 (45 个评分) 作者: 蓝佩嘉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11 - 8 其它标题: 跨国灰姑娘
来自印尼、菲律宾和越南的女性,来到陌生的国度从事家务劳动。雇用她们的台湾雇主,多数是青壮年的中产阶级,他们的父母辈少有在家雇用佣人的历史,这些“新富家庭”的经验,映现了台湾社会在阶级、族群、性别与代间关系的转变。

为了解台湾雇主和东南亚帮佣之间的互动关系,台湾大学社会系教授蓝佩嘉花了数年时间,访谈了超过百位的印菲帮佣和台湾雇主,了解劳雇双方在家庭屋檐下所面临的结构困境、生存策略与认同政治。

蓝佩嘉以“跨国灰姑娘”的比喻来彰显家务移工的处境:她们或为了逃离家乡的贫穷与压迫,或为了扩展人生视野及探索现代世界。跨越国界工作后,却发现自己坐困雇主家中,被视为“用完就丢”的劳动力,灰姑娘的美满结局仍如童话般梦幻。

相对于2006年的英文版,作者以返璞归真的母语和大量的生命故事,描绘了“跨国灰姑娘”的身影,并且透过社会学透视,展现了台湾雇主和东南亚移工,在全球化社会中相遇而生的种种面貌。

————————————————————————————————

这本具有开创性的研究,呈现了种族、阶级、性别和公民身份等等界限,如何在家务移工的生命中形成。蓝佩嘉经由划界工作的理论透镜,为萌芽发展中的女性迁移研究贡献了极为重要的成果。这是一本杰出的作品。

——Rhacel Parreñas, 布朗大学美国文明学系教授

我们或许会以为,只要和世界上的其他人接触越多,我们和他们的社会关系就越亲密。但是蓝佩嘉指出我们错得有多严重。在某些状况下,台湾的女雇主和他们的菲佣很“亲密”,但在其他时候两方则非常疏远。的确,有时最接近的反面最为遥远。这本脉络清晰、掷地有声的重要著作,便是在讨论这些现象如何发生。

——Arlie Hochschild,柏克莱大学社会学系荣誉教授

这是一本独一无二的学术作品,论述圆融、研究透彻、理论扎实,不但具有高度可读性,而且蕴含深度人文关怀。

——Delias Davin,英国里兹大学中国学研究所荣誉教授
2021年5月20日 想读
The Mists of Avalon 豆瓣 Goodreads
作者: Marion Zimmer Bradley Del Rey 1987 - 4
A Literary Guild Featured Alternate
Here is the magical legend of King Arthur, vividly retold through the eyes and lives of the women who wielded power from behind the throne. A spellbinding novel, an extraordinary literary achievement, THE MISTS OF AVALON will stay with you for a long time to come....
2021年5月20日 想读
西西弗神话 豆瓣
Le Mythe de Sisyphe
作者: [法] 阿尔贝·加缪 译者: 郭硕博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20 - 11
·西西弗推石文化重磅定制
荒诞之中,以爱拯救
2020西西弗推石文化 加缪逝世60周年特别纪念
·加缪作品2020纪念版套装,限量编码00001-10000专属藏书记忆
特邀著名版画家周至禹创作藏书票以兹纪念。
·优选材质,匠心工艺,精致典藏
三色法兰绒背脊手感柔软,典雅知性;鸽灰正封与内涵设计呼应,简约纯粹;硬朗灰凝石纸外盒质感高级,温暖庄重。
·精巧开本,特选轻型纸,要品质收藏,更要亲近阅读
便于捧读的小32开开本,细腻柔软的轻型纸张,让阅读随心随行。
·法语直译,中法对照,展现原汁原味的加缪作品
法语参考佛罗伦萨图书馆所藏1942年首版结构。
·特邀哲学教授高宣扬就《西西弗神话》书写导读
长篇导读由浅入深地引导读者了解加缪的思想和作品。
·新增大量译者注,极大提升阅读的流畅度
译者郭硕博老师倾力翻译。
·精心搭配艺术家插图,将内容与审美、小说与艺术紧密结合
·附加缪作品阅读索引卡,让阅读更具仪式感,让思考和灵感有迹可循
《西西弗神话》是一部哲学随笔集,也是加缪核心思想的集中表达。
从人最急迫的生存问题出发,论证一种命运并不是对人的惩罚,只要竭尽全力去穷尽它就应该是幸福的。
2021年5月14日 想读 问闻书店抽奖。西西弗总店居然在重庆么我才知道。
只爱陌生人 豆瓣
The Comfort of Strangers
7.3 (6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伊恩·麦克尤恩 译者: 冯涛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2 - 7
本书是一部技巧高度纯熟的小长篇,“恐怖伊恩”时期的代表作,着力探索人性欲望的无限可能,讲述了一个关于美的追求者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如何将美的对象摧残致死的故事。一对如胶似漆却又貌合神离的情人正在度假。从踏进这座繁华却又怪诞的旅游城市的第一天起,他们就一直被跟踪、偷拍。暗处的这双眼睛如影随形,诱惑着这对情人找寻新鲜刺激、寻求所谓陌生人的慰藉,并最终使他们一心一意地投身于一个处心积虑为其设下的情欲与死亡的陷阱中。小说蕴含着无数隐喻,与众多经典文本高度互文,充满了对托马斯·曼《死于威尼斯》、E·M·福斯特《看得见风景的房间》等意味深长的正引或戏仿,被誉为麦克尤恩的两部“小型杰作”之一。
2021年5月13日 想读 2019-10-20想读。2021-05-13多抓鱼已买。
无限近似于透明的蓝 豆瓣
6.8 (40 个评分) 作者: [日] 村上龙 译者: 张唯诚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 - 1
这本书描写一群沉溺于吸毒、滥交、飙车和烈酒的青年人的堕落生活,由此开创了日本文坛的“透明族”流派。通过村上龙的作品,读者在理解、透视、预测当代都市生活变化和所滋生的各种社会问题的过程中,将获得深刻的启发。
2021年5月13日 想读 多抓鱼已买。
改变思想 豆瓣
Changing My Mind: Occasional Essays
作者: [英] 扎迪·史密斯 译者: 金鑫 / 唐江 校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4 - 9
作为英国当代最著名的作家之一,扎迪•史密斯认为自己是写作中的微观管理者,怀疑自己永远无法跟《白牙》达成和解;认为广泛阅读好比均衡饮食——读完肥腻的福斯特•华莱士,就需要来点卡夫卡充当粗粮;《他们眼望上苍》令扎迪对自己的“黑人性”首次做出私人回应,她在潜意识中怀疑自己是个悲惨的黑白混血,被自豪和羞愧的情感撕扯着;《米德尔马契》虽然至高无上,却让她感到当代英国作家太过依赖榜样的力量,她瞥不见21世纪小说的踪影;作为纳博科夫虔诚的读者,她读了六遍《普宁》,不断修正着自己的阅读方式并对写作这一行为进行重构……
正如她本人所言:“思想观念中的自相矛盾之处,其实正是信仰的要素之一。不论我今后成长到何种地步,都不会背弃这一信念。”扎迪用二十余篇字字闪光的思想随笔,回溯了对自我的寻找过程,无论阅读或观影,文学或电影,都构成、丰富和助推了扎迪对自我的认知,她的写作也由此出发,如影随形,并逐渐走向一个身份交杂又独立的扎迪式写作。
2021年5月13日 想读 多抓鱼已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