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從蒙古到大清 豆瓣
モンゴル帝国から大清帝国へ 所属 作品: 從蒙古到大清
作者: 岡田英弘 译者: 陳心慧 / 羅盛吉 臺灣商務印書館 2016 - 8
關鍵特色
★本書完整重建從蒙古帝國到大清帝國版圖之下的北亞洲歷史,呈現遊牧民族視角的世界史圖像,以及從蒙古和滿洲看待中國史的新興觀點。
★東京外國語大學名譽教授、《世界史的誕生》作者岡田英弘首部學術專著。
★《這才是真實的中國史》作者宮脇淳子教授專文解說、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藍美華教授強力推薦。
內容簡介
「教科書不一定都是對的」
繼承蒙古帝國的不是中國的明朝,大清才是蒙古真正的後繼者!
蒙古帝國的狂飆,突破中國史與世界史的傳統分野
向我們展開一部更具包容性、更多元、更完整的全球史圖像
我們如何看待中國史上的元朝與世界史中的蒙古帝國,這一段曾經重疊又不完全等同的歷史經驗?
不妨聽聽歷史學者們怎麼說:
黃仁宇先生在《中國大歷史》書中曾說,從宏觀的角度來看,蒙古人這一階段是中國第二帝國(隋、唐、宋)和第三帝國(明、清)間的過渡階段。
許倬雲先生在《萬古江河》中則指出,契丹、女真與蒙古三個族群,曾在中國建立了三個王朝,……蒙古與漢人的明朝,仍是南北對峙的情勢。因此,若以第十世紀到第十六世紀,看作中國近古史上的南北朝,也未為不可!
日本京都大學杉山正明教授認為,在元朝之前的「中國」是「小中國」,但中華帝國的範圍自蒙古時代以後大大地拓展了,從「小中國」轉向了「大中國」。
本書作者岡田英弘教授掌握了十四種語言,尤其強調滿蒙史料的重要性,在本書完整重建從蒙古帝國到大清帝國版圖之下的北亞洲歷史,呈現遊牧民族視角的世界史圖像,以及從蒙古和滿洲看待中國史的新興觀點。本書是岡田教授出版的首部學術專著,更是總結其學術生涯研究成果的集大成之作。
岡田教授主張――
蒙古自1206年成吉思汗即位開始,建立了東自日本海、西至俄羅斯草原,橫跨歐亞兩洲的帝國版圖。後來蒙古帝國分裂成為四大繼承國,其中位置最靠東的宗主國大汗政權在中國歷史上被稱為「元朝」。元朝是中國歷代王朝的其中之一,但也是蒙古帝國的一部分。1368年朱元璋包圍大都,元朝皇帝退回北方的蒙古高原,在中國歷史上的元朝於此滅亡。不過對蒙古遊牧民族而言,元朝並未終結,他們只是失去了中國這塊殖民地。
本書主張,大清帝國是蒙古帝國真正的繼承者,皇太極在1636年建立大清帝國時,在北方承繼了北元的統治正當性,之後才越過萬里長城,於1644年得到明朝的領土。在論述中國歷史時,除了南方的中國本土之外,也不可忽略北方的正統性以及從蒙古史和滿州史看中國的觀點。在此一觀點的引導之下,所看到的不是單一的中國史,而是更多元、更完整、更具包容性的亞洲史與世界史。
名人推薦:
本書絕非易讀之讀物,而是由像岡田英弘這般罕見的歷史家之思想形成起始所構成的學術論文集。我確信即使將本書用以了解岡田歷史觀之地基,其出版亦有重大意義。
――宮脇淳子(東京外國語大學博士、《這才是真實的中國史》作者)
本書是滿蒙史學大師岡田英弘的首部學術著作。岡田教授能掌握十四種語言,既能扎實地進行微觀研究,又能提出普世性的宏觀理論,相關領域學者無不受其影響,其成就也受到國際學界認同。除了理解許多滿蒙研究的重要課題外,本書更讓我們見識到一位世界級學者的成長,以及他如何在進行細部研究分析後,提出令人信服的觀點,糾正舊有的認知,進而開拓學術的領域。本書中譯本的出版格外令人興奮。
――藍美華(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副教授)
革命的年代 豆瓣
所属 作品: 革命的年代:1789~1848
作者: [英国] 艾瑞克·霍布斯鲍姆 译者: 王章辉 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9 - 1
我们在这里把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和同时期发生的(英国)工业革命称为“双元革命”(dualrevolution),本书所追溯的1789-1848年的世界变革,正是从“双元革命”这一意义上着眼。因此,严格地说,本书所陈述的历史既不是一部欧洲史,也不是一部世界史。我在书中对某一国家的陈述(尽管常常显得粗略),是从它在这一时期所感受到的双元革命影响来着眼,那些在这一时期受双元革命影响微不足道的国家,我就略而不谈。因此,读者在书中会发现关于埃及的某些论述,而找不到对日本的评说,对爱尔兰的阐述多于保加利亚,谈拉丁美洲多于非洲。自然,这并不意味着本书所忽略的国家和人民,他们的历史要比本书所谈论的那些国家和人民的历史有所逊色,或者较不重要。本书之所以把视角放在欧洲,更确切地说是放在法、英,那是因为在这个时期,世界或至少是世界上大部分地区的基础转变是发生在欧洲,确切地说,是发生在法、英。不过,有些值得更详细论述的题目也被搁置一边,则不仅是因为篇幅所限,也是因为这些主题在本系列的其他几卷中将有充分论述(像美利坚合众国的历史)。
本书的目的不在于详细叙述,而是企图做出解释并达到法国人所谓的高度通俗化(haute vulgarisation)。有一定的理论素养、受过教育、有一定学识的公民是本书的理想读者,他们不仅对于过去的一切充满好奇,而且希望理解世界是如何以及为何会变成今天的面貌,而它又将走向何方。所以,给本书加上大量的学术注释,似有卖弄学问、多此一举之嫌,这些注释应当为饱学之士所准备。因此,书中的注释几乎完全是关于实际引文和数字来源,有时还涉及到某些争议性特别大或者某些语出惊人之论述的依据。
不过,对于这样一本包罗万象的著作,就它所依据的材料略微述及是完全必要的。所有的历史学家都是某些方面的专家(或者,换个说法,在某些方面也更无知。),除了相当狭隘的某个领域以外,他们基本上必须依靠其他史学家的工作,对1789-1848年这个时期来说,仅二手文献就汗牛充栋,以致任何个人,即使他能够读懂用各种文字写成的材料(当然,所有历史学家实际上最多只能掌握少数几种语言。),也无法穷尽。因此,本书的大部分材料都是二手,乃至三手材料,不足之处在所难免。同样,本书在材料上必然挂一漏万,相关专家将如笔者一样同感遗憾。
然而,历史之网只有拆破,才能抽出单独的织线,出于实际需要,我们有必要把这一主题分成一定数量的子目。我试图非常粗略地把本书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大体上是论述这一时期的一些重大发展,而第二部分则是针对双元革命创造出来的那种社会做一概要阐述。如果这样的区分会使书中有些内容显得重复,那并不是因为理论上的问题,而完全是出于方便。
有很多人与我一起探讨过本书某些方面的内容,还有些人阅读过本书初稿或校样中的某些章节,我在此谨表感谢,而书中的错误自然与他们无关。我尤其要感谢伯纳尔(J.D.Bernal)、达金(Douglas Dakin)、费希尔(Ernst Fischer)、赫斯凯(Francis Haskell)、凯尼格斯伯格(H.G.Koenigsberger)和莱斯利(R.F.Leslie)。费希尔的思想对第十四章的帮助尤大。拉尔芙(P.Ralph)小姐作为秘书和研究助手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梅森(E.Mason)小姐为本书编制了索引,在此一并致谢。
现代世界史 豆瓣
所属 作品: 现代世界史
作者: [美] R. R. 帕尔默 译者: 董正华 / 孙福生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9 - 4
现代化”的概念来取代“西化”概念,这绝不仅是一个修辞上的问题,而是对观察现代世界的“西方中心论”观点的修正和突破,这在本世纪70 年代以来的西方近现代史著作中,有明显的转向。在这里,我要特别推荐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帕尔默(R.R.Palmer)与科尔顿(Joel Colton)合著的《现代世界史》。此书的一大特色,就是以“现代世界”的形成为主线,从“现代化”的新视角来观察近期世界历史的进程。——罗荣渠(1927—1996),著名历史学家,中国现代化研究的先驱
不断的创新就要求有各种不同的见解为读者提供各种不同的参照系。这里的这部书为读者所提供的,便是当今美国历史学界一部分相当流行的见解。其中的优劣得失,正可为我国有关世界史的研究和知识提供一份参照系,而并非仅只是向一般读者提供某些有关的知识而已。——何兆武,著名翻译家,思想文化史学者
《现代世界史》不是现代化理论的图解,而是一部出色的
毫无疑问,帕尔默三人所著的最新版本依然是市场上最好的世界史入门教材之一。——乔治•J• 马可波罗和戴维
西方社会史(共3册) 豆瓣
所属 作品: 西方社会史(共3册)
作者: (美)巴克勒等 / [美] 麦凯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 5
这是一部介绍西方历史和文化遗产的经典之作。本书以社会史为核心,从普通人的兴趣点出发,重现历史上普通人的生活。本书内容和图片资料极其丰富,所述自古至今,深受读者欢迎。书中大量引用了原始史料,通过使用这些引文,作者试图演示历史学家们如何审视和评估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证据。作者想告诉读者,历史既不是一份枯燥的事件表,也不是一堆乱糟糟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观点。这些引文能够帮助读者树立起一种意识,那就是,即使是在人类所经历的最早、最遥远的年代,历史也已经被形形色色的男男女女所塑造,他们有的出身显贵,有的就是平民百姓。
书中每章还包括一个仔细选定的参考阅读书目,以及对每本书的简单介绍,这样如果读者想要继续思考和学习,就应该知道去阅读哪些材料。
发现者 豆瓣
所属 作品: 发现者
作者: (美)丹尼尔.J.布尔斯 译者: 严撷芸、戴子钦等十余人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5 - 1
全书分四篇:“时间”、“陆地与海洋篇”,“自然篇”和“社会篇”,作者以独特的生动笔触,把人类自古迄今所有伟大的发现和发明及其发现者和发明家再现在我们面前,别开生面地展示了绚丽多彩的人类文明史。
2017年4月25日 想读 丛书: 人类文明史三部曲
历史
波斯战火 豆瓣
Persian Fire: The First World Empire, Battle for the West 所属 作品: 波斯战火
作者: 汤姆·霍兰 译者: 于润生 新星出版社 2009
《波斯战火-第一个世界帝国及其西征》内容简介:2500年前,东方和西方之间第一次兵戎相见。公元前五世纪初,某个全球性的超级大国决心要给两个被认定为恐怖主义国家的城邦雅典和斯巴达带去真理和秩序。这个超级大国就是波斯,其历代国王建立起历史上第一个世界帝国,这个帝国的财富、人力和雄心壮志都无可匹敌。这个惊心动魄的故事讲述的就是两座城邦的居民迎击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人并打败他的历史过程。 雅典人在马拉松平原上的冲锋;万王之王薛西斯乘坐战车跨越浮桥从亚洲来到欧洲;斯巴达人在温泉关英勇坚守:这些场景都放射出崇高而壮丽的光芒。《波斯战火》不仅完美地表现了这场战争的自身,而且非凡地展示出东方和西方世界的全景。从巴比伦寺庙中的祭司到斯巴达人的秘密政策;从波斯人对鸭子和园艺的热爱到雅典人对妓女的热衷;从大流士这个中东历史上的杀人者、篡位者和政治天才到地米斯托克利这位拯救西方的英雄:这一切在汤姆·霍兰完美的叙事中都重新获得了灿烂的生命。
野蛮大陆 豆瓣 Goodreads
Savage Continent: Europe in the Aftermath of World War II 所属 作品: 野蛮大陆
9.0 (37 个评分) 作者: [英] 基思·罗威 译者: 黎英亮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5 - 7
《星期日泰晤士报》十佳畅销书
荣获英国笔会/赫塞尔-提尔曼历史图书奖
立足于八种语言的原始档案、访谈记录、学术著作,《野蛮大陆》如同一扇窗户,让我们得以窥见二战结束后、冷战开始前那个稍纵即逝的混乱年代。这是关于那个年代的第一部重要历史著作。
刻骨痛心。动人心弦、落笔审慎、荡气回肠。一幅引人注目的图画,描绘了一片在物质上、道德上因为残忍屠戮而变得残酷无情的欧洲大陆。
——多米尼克•桑德布鲁克,《星期日泰晤士报》
形象生动而笔调冷峻。这部杰出著作,为这片陷入无序和混乱的大陆,描绘了一幅鲜为人知、令人胆寒的画面。
——伊恩•克肖
精彩绝伦。才华横溢的构思,一丝不苟的研究……呈现出天才般的历史叙事。
——BBC历史频道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欧洲留下一片混乱。地形地貌被彻底改变,许多城市被夷为平地,数千万人惨遭屠戮。在欧洲大陆绝大多数地方,我们今天习以为常的机构——比如警察、传媒、交通、地方政府和全国政府——要么付之阙如,要么破败不堪。罪恶横行,经济崩溃,欧洲人挣扎在饥饿边缘。
在这部研究战后初年历史的开创性著作中,基思•罗威描绘了一片仍然被暴力缠绕的大陆,在那里,有相当部分民众仍未相信战争已然结束。他勾勒了道德败坏的沦亡景象,以及永不餍足的复仇渴望,这是长期冲突的后遗症。他描绘了种族清洗和国内战争,这些事件撕裂了从波罗的海到地中海的普通民众的生活,他还描绘了重新建立的世界秩序,最终为这片支离破碎的大陆带来稳定。他告诉我们,上述情形存在于整个欧洲——东欧如此,西欧亦然。
海上霸主 豆瓣
Lords of the Sea:the Epic Story of the Atherian Navy and the Birth of Democracy 所属 作品: 海上霸主
作者: 约翰·R.黑尔 译者: 史晓洁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 4
士兵领袖塞米斯托克利斯劝服雅典同胞建立了一支舰队,为海军铺平了道路,这支海军后来成为世界史上最精锐的一支作战力量。它造就了文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民主政治,领导一众普通公民踏上了改变历史进程的探索之旅。著名考古学家约翰•黑尔在《海上霸主》中,第一次权威呈现了这些壮丽的战役、不屈不挠的战舰及船员们的历史——从卓越的领袖到富有个人魅力的恶棍——他们确立了雅典的霸权。黑尔兼具学者的视角及故事讲述者的本领,带领我们领略了英雄们的经历、他们那激荡起伏的军旅生涯、漫长的远征,将我们带回到了那个久已被人遗忘的海上帝国,及其留给后世的不朽遗产。
非洲国 豆瓣
The State of Africa: A History of Fifty Years of Independence 所属 作品: 非洲国
作者: 马丁·梅雷迪思 译者: 亚明 世界知识出版社 2011 - 9
《非洲国》是继根室《非洲内幕》之后,一本全面介绍非洲大陆政治、历史的扛鼎之作,虽然内容厚重,但阅读起来颇为轻松。 本书作者全面回顾了非洲独立以来所发生的动荡与悲情、所取得的进步与发展,汇聚了非洲50年来那些重要人物与重大事件,并将其编织成一个条理清晰、扣人心弦、令人叹为观止的故事,创作出这部权威性历史著作。本书记述了欧洲人如何将10000多个形形色色、纷繁复杂的部族规划重组,最终又如何导致了布莱尔所称的“世界良知的伤疤”。 这是一部令人折服、发人深省、自始至终引人入胜的巨作,作者以恢宏的气势俯瞰了非洲错综复杂的政治丛林之全貌。 一本了解现代非洲政治的入门读物一本浓缩了人类摇篮半个世纪的悲欢、史诗般讲述的著作梅雷迪思引领我们走进非洲,走进这个宏大而悲壮的故事 中国政府非洲事务特别代表 刘贵今 这本著作,内容雅俗共赏,语言优美流畅,颇具可读性和感染力。你可能未必认同作者的每个观点,但你也许会记住他讲述的许多故事。 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 阎学通 这本书所讨论的非洲问题其实并不局限于非洲大陆,对发展中国家来讲都有很强的启示作用。它能启发读者思考,为什么人类总是过高估计政治变革的正面作用?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究竟是积累财富的热情还是对政治理想的追求?
独立给非洲的命运带来了重大转机,在世人的欢呼与掌声中,一切似乎都充满了希望与光明。但很快,非洲沦为了冷战时代相互对峙两大集团谁都输不起的角逐场。今天,非洲则成为了悲观的代名词,战争、贫困、独裁、腐败、疾病以及自然灾害等诸多不幸在这块大陆上肆虐横行,几乎没有哪个非洲国家能够侥幸逃脱这种厄运。 在这片拥有丰富资源、文化和历史的广袤大陆,究竟发生了什么,使得哈罗德·麦克米伦的“变革之风”变成了托尼·布莱尔的“世界良知的伤疤”? 本书讲述了非洲大陆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风起云涌的历史,通过对非洲民族解放运动、冷战背景下的“强人政治”、以及冷战后政治民主化、经济自由化等不同阶段里重要人物和事件冷静、深入、甚至近乎残酷无情的阐述与剖析,力图探求和认识非洲何以至此、又何以能够走出困境?这是一本内涵厚重、资料丰富、深入浅出、娓娓道来的历史著作,是一本带你走进非洲、认知非洲的必读书。
石油风云 豆瓣
所属 作品: 奖赏
作者: 丹尼爾.耶金 译者: 東方編譯所 上海市政協翻譯組 編譯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7 - 2
耶金經過七年精心調查研究,掌握了大量鮮為人知的內幕材料而寫下這部八十多萬字的皇皇巨著,酣暢淋漓地展現了百余年來人們追逐石油財富似顛如狂的千姿百態。書中既有全景式的俯視,也有細致入微的描寫。故事有血有肉,如見其人。文筆生動流暢,可讀性強,並收有近百幅珍貴照片,反映了百余年來世界石油風雲的歷史過程。
世界文明史 豆瓣
所属 作品: 世界文明史
作者: 菲利普·李·拉尔夫 / 罗伯特·E.勒纳 商务印书馆 1998 - 5
《世界文明史》系美国著名学者菲利普·李·拉尔夫、爱德华·伯恩斯等人撰写的一部在美国有相当影响的著作。它初版于1955年,此后屡次修订再版,至1991年共出版了八版。80年代中期,我馆曾出版了该书1974年第五版(中文本共分为四册),在读书界引起了一定反响,并曾被列入《家庭书架》。1999年,商务印书馆依据W.W.诺顿出版公司第八版重新出版中文版。相对第五版,新版中有80%的内容是全新的。此次再版版本为1999年中文版。
《世界文明史》试图扼要考察人类自远古至今追求文明的历程。在书中,各重要地区或国家均有所涉及,欧洲、北美、中美和南美、英联邦、中东、东南亚、非洲、印度、中国和日本都得到适当重视。该书在美国不断再版,其一贯目的就是让学生既了解到各主要人类社会和文化的独特成就,又了解其局限,并让学生关心当代问题。它关注人类在文化、思想、制度和知识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政治事件被认为是重要的,但在叙述政治史时,侧重于介绍它们与文化、社会和经济发展史相关的内容。该书插图丰富,且与行文密切配合,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世界史入门读物。
西方文明史 豆瓣
Western Civilizations 所属 作品: 西方文明史
作者: [美] 罗伯特・E・勒纳 / 斯坦迪什・米查姆 译者: 王觉非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3 - 1
《西方文明史(第2版)(套装全2册)》是关于人类如何在变化着的环境中组织他们的生活,并维持他们的需求的连续不断的记述。我们在简短的叙述中,探讨了关于思想观念和社会制度的问题,并且采用了大量彩色图片,以便尽可能使读者对我们文明的真实图景有一个鲜明的印象。但与此同时,我们力图避免脱离实际的空论。因为,一方面,这种空论没有实际意义;另一方面,我们也想能用具体的叙述吸引并保持读者的兴趣。我们衷心希望以这部著作证明:即使不用鄙俗的方式,也可以写出令人思想激动,甚至是赏心悦目的“基础历史”。
1491 豆瓣
1491:New revelations of the Americas before Columbus 所属 作品: 1491
7.6 (5 个评分) 作者: [美] 查尔斯·曼恩 译者: 胡亦南 中信出版社 2014 - 3
1492年前的美洲大陆究竟是什么样的呢?凭借着近几十年来的研究成果和相关领域的最新发现,查尔斯·曼恩构建出了引人入胜的印第安帝国故事,热忱地阐明了美洲原住民文化远在欧洲探险者涉足新大陆之前很久,就已经发展出了高度复杂的文明。曼恩远离学术争论,摆脱内行术语,通过大发现的故事赋予科学以生命,他书中的主角都是人类学家、考古学家和人口学家,他们运用所学解开一个个历史疑团,把学术发现清晰地呈献给读者。
零年:1945 豆瓣
Year Zero: A History of 1945 所属 作品: 零年:1945
8.8 (37 个评分) 作者: [荷] 伊恩·布鲁玛 译者: 倪韬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 - 1
《零年》是对作为二战尾声的1945年所发生的事的回顾。一个世界走到了尽头,另一个焕然一新且前途未卜的世界正徐徐拉开大幕。世界各地都在上演政权更迭,无论是亚洲,还是欧陆大地,均随处可见。之后的权力斗争往往相当残酷,在这一过程中,诞生了我们所熟知的现代世界。
这一变革的规模几乎难以想象。纵观全球,大城市沦为一片废墟,饿殍遍野,人口大幅衰减,生活颠沛流离。人们开展了大范围的无情报复。与此同时,难以估量的损失已成过去,光复掀起了无以伦比的喜庆狂潮,人们前所未有地纵情欢乐。1945年的一系列事件孕育了欧洲福利国家、联合国、去殖民化运动、日本和平主义以及欧盟。战胜者将社会、文化和政治“再教育”强加给战败者,力度之大,几乎史无前例。这种做法多半未经过深思熟虑,但正如伊恩•布鲁玛向我们呈现的那样,以事后之明来看,这些举措实际上还是较为开明、人道和有效的。
这部作品布局宏大,人物故事跌宕起伏。书中,作者信手拈来地谈及亚欧两地的影视艺术作品。也许没有人比伊恩•布鲁玛更适合撰写《零年》这本书了,这是他的力作。
地中海的衰落 豆瓣
The Decline of the Mediterranean 所属 作品: 地中海的衰落
8.4 (5 个评分) 作者: [美]J·H·布雷斯特德(James Henry Breasted) 译者: 马丽娟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15 - 11
美国国家科学院、美国历史学会推荐作品 从史前3000年到罗马灭亡 见证文明的冲突与融合 300幅珍贵历史实物图片 展示近代西方重大考古发现
◎反思--西方没落论的历史观点。西方没落的观点,是应美国的崛起而流行的,因为当时的欧洲人看到了自身在政治文化领域的问题,而做出的自我反省。本书对我们当下社会颇有借鉴意义,这是一本能让我们国人开始反思自我的一本书。
◎传奇--被埋没的史学名*。本书于上世纪三十年代首次与美国出版,半个世界的时间里一直是美国大学历史系*受欢迎的古典史教材。由于研究领域的专业化,此书成为了一部古典史入门必读的专*。但是在普通的读者中,此书却逐渐被埋没。
◎古典史学科奠基之作。此书是美国古典史研究的奠基之作,曾被很多大学历史系选作古典史的入门教材。此书不仅承载了当时的历史研究的一系列理论创新,*加是一部展示当时考古学的研究成果的里程碑。
◎有趣--图文并茂,文字生动。此书就是一本能让学者和普通人都能受益的历史*作。学者们可以借鉴此书当中蕴含的历史观点,对于普通读者来说,阅读此书就像是在进行一场轻松有趣的文明之旅。此外作者的叙述风格轻松流畅,文学水平颇高。
内容推荐
【关于地中海文明】
地中海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海洋,也是人类文明征程中最声名显赫的战场和家园。古代欧洲先民,用了将近4000年的时间,创造了辉煌的地中海文明。
埃及、巴比伦、希腊、罗马那些伟大帝国的君王们,则为整个世界创造了无数不朽的传奇。而地中海北岸印欧人与南岸闪米特人的冲突与融合也奠定了整个西方文明发展的基本态势。
罗马衰落之后,西部欧洲进入了一个文化荒凉、物质贫乏的黑暗时代。而西方文明的再次兴盛,让人类等待了整整1400年。
文明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征程,不论是兴盛还是衰落,都是推动人类不断进步的一种力量。然而西方文明在黑暗时代的衰落,并不是人类文明的倒退,它只是在思想和物质的沉寂中,孕育一个新的开始。
【关于衰落】
“衰落”这个词,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只不过是用来把玩历史现象的一个措辞。然而真正对文明之“衰落”这一语命题背后之逻辑有深入理解的人却很少。很多历史学家会给这种衰落论贴上“历史悲观主义”的标签,并斥之为“历史的占卜术”以及“恶的预言书”。
然而对于历史本身来说,所有的历史结论都是一种由果及因的假设,以及通过某种方法对历史本身的摹状。人类对历史研究的真正动力其实是出于一种对时间的惊异,以及对历史之血气的通感和观照。
事实上“衰落”是一种历史的基因,它一直存在于历史的现象之中,从未缺席过任何一个人类文明的盛景。而且不管是在逻辑上还是在历史发展的现实轨迹中,衰落也极有可能成为人类文明最终的结局。
六朝政治 豆瓣
作者: 陈长琦 2010 - 8
《六朝政治》主要围绕着六朝世族地主政权,及世族地主政权形成的原因,它的发展和衰落,以及与世族政权相关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粗潜心浅的探讨。
古希腊 豆瓣
作者: 委会 2008 - 5
《古希腊(全彩图本)》将为读者再现“爱琴文明”曾经的辉煌篇章。古希腊史是西方文明史的开端,古希腊世界的一切:神话、爱情、家庭、战争、民主……如同赫拉克利特的河流,早已流逝。然而时至今日,古希腊仍令人魂牵梦萦。
2017年4月3日 已读
适合对古希腊史零基础的新人入门(有一定基础的人可以略过了),语言比较通俗易懂,主要事件和人物也都涉及到了。当然书中有些不太严谨的内容,比如温泉关战役采用了斯巴达300勇士的说法,但史实当时还有1千多外部援军。PS:不要看同系列中的古罗马和德国,写得很糟糕,前者误人子弟,后者详略不当。
历史 希腊
雍正帝 豆瓣
雍正帝―中国の独裁君主 所属 作品: 雍正帝
7.6 (26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宫崎市定 译者: 孙晓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6 - 9
《雍正帝》是宫崎市定精研《雍正朱批谕旨》的重要成果。本书分七章论述了雍正时期的若干关键问题,涉及康熙末年的储位之争及雍正帝即位后翦除异己问题、苏努教案与政教关系问题、文字狱与华夷观念问题、以奏折制度为核心的密探政治与君臣关系问题等,比较全面地概括了这位“近世中国最具代表性的独裁君主”的统治状况,同时生动立体地勾画出雍正帝勤勉与好胜、辛辣暴躁却又充满人情味的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