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德意志之鹰 豆瓣
作者: 林纯洁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6 - 7
本书主要以德意志之鹰——黑鹰纹章的变迁为线索,探讨了黑鹰纹章在构建德意志国家构建中的角色和作用。从帝国之鹰对罗马帝国的继承,到普鲁士之鹰与德意志民族国家的构建,到共和之鹰与德意志现代国家——魏玛共和国的建立与失败,到联邦之鹰与现代国家的重构,黑鹰纹章见证和记载了德意志国家一千多年以来的历史,成为德意志国家*重要的象征。附录中介绍了联邦德国16个州州徽的起源和涵义以及德国大学校徽与时代精神的变迁。
《德意志之鹰:纹章中的德国史》通过对一百多个色彩斑斓、蕴意深刻的纹章,尤其是鹰纹章的全面介绍,将整个德意志的历史有条不紊地娓娓道来。附录中更是将德国城市的城徽与德国大学的校徽一一做了解读,内容丰富,可读性强。
本书是国内首部全方位介绍德意志纹章的图书,资料精确,权威性强;图文并茂,四色彩印;不仅适合历史爱好者,更是对纹章感兴趣的读者的不二选择,同时,因其详细记录并阐释了一枚枚德意志纹章的来龙去脉,本书也堪称是一部收藏佳作。
德国天才1 豆瓣
The German Genius 所属 作品: 德国天才1
作者: [英] 彼得·沃森 译者: 张弢 / 孟钟捷 商务印书馆 2016 - 8
歌德说:“每当想到德意志民族,我常感到痛苦,这个民族的个体都如此值得称颂,但作为整体却如此令人神伤。”
自18世纪中叶,德国日渐由一个文化贫瘠的西方国家转变为举足轻重的文化强国,甚至比当时的欧美诸国更具创造性和影响力。她的艺术家、文学家、哲学家、科学家和工程师灿若辰星,将其科学文化推向了难以想象的高度。然而,20世纪希特勒和第三帝国的统治使天才锐减,折断了这一进程。“二战”后,德国重整旗鼓,跻身发达国家前列,但其光辉历史至今仍被纳粹罪行的阴霾所笼罩。
《德国天才》力图纠正世界对德国的陈旧观念。它是一封“写给日耳曼知识分长达850页的情书”,更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在这部兼容并包的文化与思想史中,彼得•沃森拨云见日,追溯历史真相,探索德国天才的起源。他不断追问德国的科学文化为何能蓬勃发展,又如何塑造了人们的生活。更重要的是,它如何持续影响着我们的世界……
18世纪中期德意志的命运大转折不是源于普鲁士的崛起及其由它完成的德国统一,而是德意志大学的兴起。新型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塑造了德意志与众不同的知识分子,引发了阅读革命。温克尔曼、莱辛、康德、费希特、歌德、贝多芬、莫扎特、克劳塞维茨、高斯、洪堡、门斯等天才人物陆续登上历史舞台,由此促成欧洲历史上的第三次文艺复兴,也为即将到来的工业革命做好了准备。
鹰旗飘落 豆瓣
作者: 陈志强 2016 - 8
拜占庭帝国是一个领土疆域横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千年帝国、古代和中世纪欧洲历史最悠久的君主制国家,其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对当时的世界产生过重大影响。本书以生动的笔法、图文并茂的形式记录了千年帝国拜占庭从13世纪到15世纪两百多年间如何在内忧外患之下,一步步走向衰亡最终土崩瓦解的历史。其中既有对十字军东征、阿拉伯人的海上军事行动等等的生动描写,也有对拜占庭艺术与文化的精彩呈现,值得一读。
拜占庭简史 豆瓣
所属 作品: 拜占庭简史
作者: [美]沃伦·特里高德 译者: 崔艳红 2008 - 10
本书作者通过对政治、军事、经济、社会和文化史的叙述提供了帝国兴衰的全景图。他特别着力驳斥了关于拜占庭帝国的错误观点,强调在中世纪的欧洲,帝国的政治管理、经济、文化都处于领先地位;拜占庭的元素,通过天主教的理论、罗马法、古典希腊的学术著作仍然在今天得以存在,尤其是在东欧和俄罗斯。
2016年9月5日 已读
内容侧重时代兴衰而不是王朝更替,皇帝一个接一个地塞给读者却很难让人留下具体印象。总的来说本书主要介绍历史进程和帝王成败,几乎没有对社会面貌和民众生活的介绍,所以最好配合一些侧重文明的作品(如卡普兰的《拜占庭:东罗马帝国的辉煌岁月》)一起看。
历史 希腊 罗马
罗马灭亡后的地中海世界(上下册) 豆瓣
8.0 (9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盐野七生 译者: 田建国 / 田建华 中信出版社 2014 - 7
写作缘起:
写完《罗马人的故事》之后,很自然考虑罗马帝国崩溃的原因是什么。总的来说,是没有了“法”的精神。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着许多拥有不同想法的人,每个人都要遵守最低限度的规则。比如“不能伤害他人”,“不能因为有矛盾就杀人”等等,那些有政治思想的人会明确地做出这些规定。罗马帝国崩溃之后,这种规定在整个社会中消失了,中世纪就是一个没有必须遵守的法律也没有伦理的时代。地中海的海盗开始日益猖獗,和平与安全毫无保障人民生活在极度恐惧中,发展几近停滞。这就是这次的作品中海盗成为最大主题的原因。
“罗马统治下的和平”究竟是什么,以及政治的作用是什么?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促成了这本书。
--------------------------------------------------------------------------
内容简介: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地中海进入群雄割据的时代。“右手握着宝剑,左手拿着古兰经”,擅长掠夺和绑架的萨拉森海盗,在地中海肆虐。地中海秩序被打破,他们的野蛮行径让地中海人民饱受掠夺之苦。随后奥斯曼帝国利用北非的海盗作为自己进入地中海的踏板对基督教世界步步紧逼。
与之相对,基督教世界兼任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卡洛斯率领的西班牙,弗朗索瓦一世率领的法兰西以及威尼斯共和国等,不同的国家及领导者的想法、利益交织在一起,大国之间相互抗争。为了对抗伊斯兰的海盗,基督教世界的军事力量集合到一起,出身于热那亚的老将安德烈•多利亚,反抗土耳其的马耳他骑士团团长让•德•拉•瓦莱特等英雄挺身而出,与魅力非凡组织能力一流的海盗首领屡屡对决。盐野七生带你纵览罗马灭亡后地中海世界1000年的惊心动魄的历史画卷。
-----------------------------------------------------------------------
关于地中海:
在古代,地中海南北两面属于同一个文明圈,是罗马人创造的罗马世界。直到7世纪以后才开始分离。罗马世界灭亡于地中海不再是内海之时,消失于地中海不再是连接人与人之间的通途,而变成隔离人与人的界海之时。以后的地中海变成了这样一片海洋,海边崖顶必定建有通知人们萨拉森海盗来袭,让人们逃难的的萨拉森塔,海面上还航行着满载着十字军士兵东去的船只。公元1000年逝去的时候,比萨,热那亚和威尼斯这些意大利海洋城市国家与东方伊斯兰世界的交易日益兴旺,地中海渐渐变成了贸易船只往返的航行之海。再后来,地中海又成为高举古代复兴与人权复兴大旗的文艺复兴时代之海。
----------------------------------------------------------------------------
看点:
(一)这是《罗马人的故事》之后的故事,盐野七生又一部极具冲击力的作品。“罗马统治下的和平”究竟是什么,以及政治的作用是什么?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促成了这本书。
盐野七生在接受日媒采访时说,写完《罗马人的故事》之后,很自然考虑罗马帝国崩溃的原因是什么。总的来说,是没有了“法”的精神。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着许多拥有不同想法的人,每个人都要遵守最低限度的规则。比如“不能伤害他人”,“不能因为有矛盾就杀人”等等,那些有政治思想的人会明确地做出这些规定。罗马帝国崩溃之后,这种规定在整个社会中消失了,中世纪就是一个没有必须遵守的法律也没有伦理的时代。地中海的海盗开始日益猖獗,和平与安全毫无保障人民生活在极度恐惧中,发展几近停滞。这就是这次的作品中海盗成为最大主题的原因。
(二) 地中海用1000年的黑暗孕育了文艺复兴,看文明如何在罗马废墟上绝地重生。
罗马时代,地中海是罗马的内海,是连接人与人的通途。罗马灭亡后,海盗成为地中海的主人,地中海不再是连接人与人之间的通途,成为隔绝人与人的界海,欧洲陷入了长达1000年的黑暗。直到地中海重新成为贸易之海,欧洲文艺复兴成为可能。文明为何能在罗马废墟上绝地重生?也许,读懂了地中海,才能更好的理解曾经的的欧洲和现今的世界。
(三)站在地中海的心脏看两岸,为理解现代世界和两种文明的和解与冲突提供一种可能。
罗马灭亡后,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这两种一神教在地中海的两岸隔海相对。 地中海成为两种文明碰撞的前哨。盐野老师之前的作品舞台都是以地中海周边为主。这次朝着地中海的中心更近了一步。站在地中海的心脏同时看两岸,帮助读者体验难以想象的时间与空间和理解文明的全新视角。
(四)盛世看策略,乱世看什么?
首次从肆虐海盗的角度作为认识中世纪的一个侧影。生活在海盗侵扰掠杀的恐惧中,地中海沿岸将人置于绝境,激发行动与思考。一般人对于自己身边的事情都有适当的处理能力。但对于国家的安全保障和治安维持,单纯的个体就无能为。政治是终极的基础设施。 和平与安全对于民众意味着什么? 乱世中领袖的责任是什么?
(五)深切的现实关怀,呼唤和平与秩序。站在被海盗袭击的平民的立场上写地中海。32页精美图片四色印刷,亲临地中海中心,感受生活在那个时代人们的心情。
-----------------------------------------------------------------------------
媒体及专家评论:
日本只有历史研究和历史小说。但盐野七生却走了两者中间的一条路。
——司马辽太郎
我认为读历史应该时刻牢记和自己现在的时代所区分。因此,我不想写“历史小说”。另外我对自己的想象力也没什么信心。我更喜欢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去进行思考。完全排除自己的主观意见,就像一张白纸一样,去感觉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会有怎样的心情。我在经历了长时间的尝试之后才终于领悟到这一点的。
——盐野七生
这次作品是以罗马帝国灭亡后的地中海为舞台,主人公变成了信奉伊斯兰教的撒拉森海盗,关于这部分内容的资料非常少。虽然欧洲方面有关于“巴巴里海盗”的资料和文学作品,但伊斯兰方面对于海盗的历史却鲜有官方文件和资料。不过盐野老师的作品,内容都非常丰富。实在很难得。
——日本学者
盐野之前的作品舞台都是以地中海周边为主。这次朝着地中海的中心更近了一步。现在盐野老师的视角就分成了三个。只站在意大利沿岸或者只站在北非沿岸都是无法完全描写地中海的。有时候必须站在地中海的中心这样一个危险的位置同时看向两岸。在资料稀缺的情况下很难进行创作,敢于接受这样的挑战实在非常了不起。因为这段历史实在是太难研究,连我都没敢尝试。但在读了您的作品之后感觉内容真是十分有趣,坦白说这让我很受刺激。
——日本东京大学教授 池内惠
关于中世纪有很多切入口,但我主要关注两个方面。这次创作的是其中之一。与其说“想了解”不如说是想稍微填补一下空白。这次选择了“海盗”这个切入口。实在是让人耳目一新,刷新了我对中世纪的看法,提供了一个完全不同的视角去认识欧洲和两种文明,实在太好看了。
——普通读者
2016年8月29日 已读
书名叫地中海世界,但主角只有意大利和北非海盗。盐野的作品一直有偏袒意大利的倾向。伊斯兰世界被批判但至少是枭雄,拜占庭就被黑出翔了……这几年盛传中世纪伊斯兰并比基督教更文明,但这是把宗教的宽容概括成整体结论,事实上伊斯兰没少干强盗和屠城的事,只能说双方半斤八两。
历史
人类与大地母亲 豆瓣
所属 作品: 人类与大地母亲
作者: [英国] 阿诺德·汤因比 译者: 徐波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1 - 9
《人类与大地母亲:一部叙事体世界历史》是一部从全球角度对世界历史进行全景式考察、具有很强可读性的编年体史学著作。作者以抒情诗般的优美笔调,展示了人类与其自下而上环境的相互关系,描述了人类文明的起源、发展、相互交往和彼此融合的全过程。
2016年8月17日 已读
原作很受好评,但中文翻译不太讲人话,读起来很吃力。作为全球通史,本书跳出了国家观念,对各组主要文明给予几乎相同的篇幅讲述。更难得的是,弃用了极不合理的“四大文明古国”(正确应该叫“四大古文明”)的说法,给同等重要的希腊文明、叙利亚文明、美洲文明等不少笔墨。
历史
辽金史论 豆瓣
所属 作品: 辽金史论
作者: 刘浦江 辽宁大学出版社 1999 - 5
目录
自序
关于金朝开国史的真实性质疑
金代的一桩文字狱——宇文虚中案发覆
试论辽朝的民族政策
金朝的民族政策与民族歧视
渤海世家与女真皇室的联姻——兼论金代渤海人的政治地位
说“汉人”——辽金时代民族融合的一个侧面
关于契丹、党项与女真遗裔问题
金代户口研究
金代猛安谋克人口状况研究
金代户籍制度刍论
金代土地问题的一个侧面——女真人与汉人的土地争端
金代“通检推排”探微
论金代的物力与物力钱
金代杂税论略
辽金的佛教政策及其社会影响
关于《契丹国志》的若干问题
再论《大金国志》的真伪——兼评《<大金国志>校证》
《契丹国志》与《大金国志》关系试探
《三朝北盟会编》研究
范成大《揽辔录》佚文真伪辨析
附录一 本书征引史料版本备览
附录二 本书作者学术档案
盛唐的背影 豆瓣
所属 作品: 盛唐的背影
作者: 韩昇 北京出版集团,北京出版社,海峡出版发行集团,海峡书局 2013 - 5
《盛唐的背影》以作者在CCTV-10《百家讲坛》所作同名讲座为基础整理润色而成。755年底,唐朝爆发了空前未有的大动乱,三镇节度使安禄山公开叛乱,率20万雄兵大举南下,打得唐朝权威扫地。这场历时8年的战乱将烽火烧遍了中国北方,整个华北大地从高度繁华一下子倒退数百年,花团锦簇的繁华世界转眼之间成为悠远的追忆。
国家繁荣、经济蓬勃发展、人才辈出、佳作迭传的大唐,遭遇突如其来的大动乱,是历史的偶然也是必然。最高统治集团对日趋严重的腐败和社会不公的麻木不仁,放任制度的缺陷乃至弊端听之任之,盛世光辉下暗藏的危机四伏终于引爆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巨大矛盾。以史为鉴,才能知兴替,以安史之乱为鉴,才能知道盛世兴亡。
危机与重构 豆瓣 Goodreads
9.1 (30 个评分) 作者: 李碧妍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 - 8
聂隐娘身处的时代与周遭具体如何?
诸侯割据怎样促成了大唐帝国的重建并走向了自身的终结?
作者于盘根错节之中抽丝剥笋,给人以读推理小说的奇妙感
“安史之乱”无疑是中国中古史上的大事关键,但相对于其重要性,既往的研究却还远远不够。本书从政治地理学切入,通过对唐代后半期 最为重要的政治群体之一——藩镇的实证性考 察,对唐帝国得以成功度过“安史之乱”这一中古史上之剧变,并在由此创发的新兴的藩镇体制下,重建其政治权威与统治力的问题,给出了一个合理的历史解释,为我们重新认识中古史提供了一条重要的线索。
血腥的盛唐7 豆瓣
所属 作品: 血腥的盛唐7
作者: 王觉仁 凤凰出版社 2013 - 3
《血腥的盛唐7(大结局):盛唐结局是地狱》内容简介:在最鼎盛时期,唐朝经济GDP高达世界总量的六成,领土面积是当今中国的两倍,300多个国家的人们怀着崇敬之心,涌入长安朝圣,2300多名诗人创造了无法逾越的文化盛世;然而事实上,如此繁荣的景象只持续了不到整个朝代一半的时间,大唐王朝的最后近百年间,连年内战,四处硝烟,黄河流域尸横遍野,千里无鸡鸣,万里无狗吠,落日的余辉下,是一望无际的地狱之国。翻开《血腥的盛唐7(大结局):盛唐结局是地狱》,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主角们:李渊、李世民、武则天、杨贵妃、唐明皇、李白、安禄山、黄巢……帝王将相,轮番上阵,诗人草寇,粉墨登场,紧锣密鼓,不容喘息,连演数场好戏:一场比一场令人血脉贲张!一场比一场起伏跌宕!一场比一场充满血腥和阴谋!说尽这个最辉煌朝代的骄傲、耻辱与秘密。大唐王朝的兴起与没落,辉煌与黑暗,就像一部中华民族历史的缩影。
海报:
2016年8月6日 已读
终于看完,虽然长达7本,但感觉并没有比《剑桥中国隋唐史》多出什么。大多人都觉得晚唐“没什么好说的”,作者也不例外。但晚唐其实是中国的关键历史时期,晚唐和宋朝有一定相似性,和初唐却判若两国。我们今日的汉人更像唐朝、而不太像汉朝,正因唐朝处在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历史 唐朝
北方民族史十论 豆瓣
作者: 姚大力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 9
中國古代北方民族的歷史是中國歷史的一部分,也是中華民族形成史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不僅如此,中國古代北方民族還對東亞、中亞,甚至歐洲的歷史均產生過巨大的影響。因此,中外學者均十分重視對中國古代北方民族的研究,甚至形成為國際學界研究的熱點或專門學科,如所謂的匈奴學、鮮卑學、突厥學、西夏學等。中國傳統史學對周邊的民族,特別是北方民族的記述和研究歷來十分重視,有浩如煙海的文獻和不同歷史時期的研究成果。
蒙元制度与政治文化 豆瓣
作者: 姚大力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 4
结集于本书中的十四篇论文,写作年代前后相距近三十年,其中贯穿着同一种追问:如何从一部以汉文叙事的《元史》,去揭示出蒙元中国的制度成分及其文化所特有的多样性品格?
蒙元政权在征服中原、继而君临全中国的过程中,由草原游牧帝国转变为一个以治理广袤的汉文化地区为重要任务的“帝国式王朝”。本书聚焦于在此期间蒙元政治体系所发生的变化,从皇权、权力中枢机构、官僚体系、刑法体系、官僚铨选制度、地方行政体系等方面,分别展开专题式的分析和论述。这一政治制度体系具有相当程度的“汉化”特征,但又不能简单地使用“汉化”概念来界定或概括它,其中保持着或变相保持着一些蒙古制度成分。
血腥的盛唐6 豆瓣
所属 作品: 血腥的盛唐6
作者: 王觉仁 凤凰出版社 2012
《血腥的盛唐6:藩镇割据,隐患爆发》内容简介:在最鼎盛时期,唐朝经济GDP高达世界总量的六成,领土面积是当今中国的两倍,300多个国家的人们怀着崇敬之心,涌入长安朝圣,2300多名诗人创造了无法逾越的文化盛世;然而事实上,如此繁荣的景象只持续了不到整个朝代一半的时间,大唐王朝的最后近百年间,连年内战,四处硝烟,黄河流域尸横遍野,千里无鸡鸣,万里无狗吠,落日的余辉下,是一望无际的地狱之国。翻开本书,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主角们:李渊、李世民、武则天、杨贵妃、唐明皇、李白、安禄山、黄巢……帝王将相,轮番上阵,诗人草寇,粉墨登场,紧锣密鼓,不容喘息,连演数场好戏:一场比一场令人血脉贲张!一场比一场起伏跌宕!一场比一场充满血腥和阴谋!说尽这个最辉煌朝代的骄傲、耻辱与秘密。大唐王朝的兴起与没落,辉煌与黑暗,就像一部中华民族历史的缩影。
海报:
2016年7月31日 已读
安史之乱后遗症。虽然不太喜欢这套书,但王觉仁的历史节操还是要比高天流云、当年明月等人高出很多的,作者也没有回避唐军在中亚和安史之乱中的暴行。这个系列只剩下第7册了,却要承担接下来一百年的内容,大概晚唐满足不了人们YY强国梦时产生自己也是历史创造者的错觉吧。
历史 唐朝
血腥的盛唐 5 豆瓣
所属 作品: 血腥的盛唐 5
作者: 王觉仁 江苏文艺出版社凤凰出版社 2012 - 11
《血腥的盛唐5:盛极而衰,安史之乱》内容简介:在最鼎盛时期,唐朝经济GDP高达世界总量的六成,领土面积是当今中国的两倍,300多个国家的人们怀着崇敬之心,涌入长安朝圣,2300多名诗人创造了无法逾越的文化盛世;然而事实上,如此繁荣的景象只持续了不到整个朝代一半的时间,大唐王朝的最后近百年间,连年内战,四处硝烟,黄河流域尸横遍野,千里无鸡鸣,万里无狗吠,落日的余辉下,是一望无际的地狱之国。
翻开《血腥的盛唐5:盛极而衰,安史之乱》,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主角们:李渊、李世民、武则天、杨贵妃、唐明皇、李白、安禄山、黄巢……帝王将相,轮番上阵,诗人草寇,粉墨登场,紧锣密鼓,不容喘息,连演数场好戏:一场比一场令人血脉贲张!一场比一场起伏跌宕!一场比一场充满血腥和阴谋!说尽这个最辉煌朝代的骄傲、耻辱与秘密。
大唐王朝的兴起与没落,辉煌与黑暗,就像一部中华民族历史的缩影。
海报:
2016年7月27日 已读
安史之乱的暴发,不能粗暴地说成是玄宗一人听信胡人的缘故,这场战争不完全是汉人和胡人的矛盾,而是唐朝政体逐渐走向失控、崩溃的结果,就算安禄山是汉人,在当时的条件下这场战争也同样会暴发,而唐朝政府和军队本身也有大量胡人,如被称为“中兴第一”的李光弼就是契丹人。
历史 唐朝
黑毡上的北魏皇帝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黑毡上的北魏皇帝 所属 作品: 黑毡上的北魏皇帝
8.7 (32 个评分) 作者: 罗新 海豚出版社 2014 - 7
《黑毡上的北魏皇帝》从北魏皇帝的即位仪式,看民族政治传统的遭遇、碰撞与变异。
海豚书馆系列之《黑毡上的北魏皇帝》,全书共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一、孝武帝元脩的即位仪式与“代都旧制”;二、内亚传统中的可汗即位仪式;三、内亚传统作为一个方法;四、内亚传统的连续性与中国历史的内亚性;五,附录一:内亚视角的北朝史,附录二:耶律阿保机之死。作者从北魏皇帝的即位仪式的代北因素入手,一方面观察拓跋 鲜卑政治传统与华夏传统的遭遇、碰撞及变异,另一方面考察鲜卑旧俗(所谓代都旧制)与内亚政治传统间的联系。
血腥的盛唐4 豆瓣
所属 作品: 血腥的盛唐4
作者: 王觉仁 凤凰出版社 2012 - 11
《血腥的盛唐4》内容简介:在最鼎盛时期,唐朝经济GDP高达世界总量的六成,领土面积是当今中国的两倍,300多个国家的人们怀着崇敬之心,涌入长安朝圣,2300多名诗人创造了无法逾越的文化盛世;然而事实上,如此繁荣的景象只持续了不到整个朝代一半的时间,大唐王朝的最后近百年间,连年内战,四处硝烟,黄河流域尸横遍野,千里无鸡鸣,万里无狗吠,落日的余辉下,是一望无际的地狱之国。
翻开《血腥的盛唐4》,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主角们:李渊、李世民、武则天、杨贵妃、唐明皇、李白、安禄山、黄巢……帝王将相,轮番上阵,诗人草寇,粉墨登场,紧锣密鼓,不容喘息,连演数场好戏:一场比一场令人血脉贲张!一场比一场起伏跌宕!一场比一场充满血腥和阴谋!说尽这个最辉煌朝代的骄傲、耻辱与秘密。大唐王朝的兴起与没落,辉煌与黑暗,就像一部中华民族历史的缩影。
海报:
2016年7月20日 已读
纠结李白和唐朝统治者胡人血统没有意义。以“血统论”为核心的现代民族主义兴起于文艺复兴时代(明朝),在古代看一个人的“国度”更多的是强调其文化倾向,李白是否出生在吉尔吉斯斯坦不影响他是个汉化人物,郑和祖先是阿拉伯人,秦国、楚国也有着从“非中华”到“中华”的过程。
历史 唐朝
德国史稿:1555—1618 豆瓣
Zur Deutschen Geschichte 所属 作品: 德国史稿:1555—1618
作者: [德国] 利奥波德·冯·兰克 译者: 王顺君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16 - 1
本书是兰克名著《宗教改革》的续篇,记述了从1555年奥格斯堡宗教和约到1618年三十年战争爆发前的历史。第一部分讲述奥地利的斐迪南一世和马克西米利安二世,第二部分讲述鲁道夫二世及其统治时代,作者详细论述了1575—1619年历次雷根斯堡宗教会议,以及德意志各个教派的联盟等一系列问题。全书是研究德国16世纪下半期到17世纪初的重要著作。
《德国史稿1555-1618》利奥波德·冯·兰克(Leopold Von Ranke, 1795—1886),十九世纪德国和西方最著名的历史学家,用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研究历史的“兰克学派”的创始人,近代西方“客观主义”历史学派之父。
兰克在本书中采取的资料是在国内学术界从未看到的,特别是对皇帝鲁道夫二世、马蒂亚斯的宰相克勒塞尔枢机主教等人的描写尤为精彩,在政治上新旧教双方在法理上的争执也尤为激烈。德国史专业人员或爱好者必看著作。
全面讲述三十年战争(1618-1648)之前的60年欧洲历史的中文翻译著作,也是第一部引进的论述三十年战争起源的著作,对填补那个时期的历史研究有极其重要意义,全面讲述宗教改革和反宗教改革两排诸侯的内部矛盾,本书从花体德文直译过来,中译本等于第一个用德语之外的其他语言翻译出来的译本。
西方的兴起:人类共同体史 豆瓣
The Rise of the West: A History of the Human Community 所属 作品: 西方的兴起:人类共同体史
作者: [美]威廉·麦克尼尔 译者: 孙岳 / 陈志坚 中信出版社 2015 - 1
内容简介:
《西方的兴起:人类共同体史》是全球通史的奠基性杰作,以全球视野讲述了整个人类的历史,让你一本书了解人类文明和世界格局的演变。唯一授权中文版首度出版之际,史学大师威廉·麦克尼尔寄语复兴中的中国,专门撰写《致中国读者》,将这部历史杰作献给希望以新颖路径洞悉人类历史的中国读者。
现今蔚然成势的全球史,始于20世纪60年代,第一部成功的著作便是威廉·麦克尼尔的《西方的兴起》。从1936年开始构思,1954年动笔,1963年出版,麦克尼尔历时27年才完成这部史学巨著。面世后,立即受到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特雷弗-罗珀高度评价,一度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榜首,更荣获美国图书最高奖“国家图书奖”。
《西方的兴起》采用从古至今的叙事结构,上起人类的起源,下迄20世纪末,聚焦于中东、印度、中国、欧洲等主要文明,以不同文明之间的互动为主线,勾画整体而生动的世界史上的重要事件;跨越民族、国家的樊篱,将全球文明看作一个不断运动变化的整体,把人类历史分为中东统治的时代、欧亚文明均势的时代和西方统治的时代三个阶段;以“欧亚大陆生存圈”为核心,纵览了在这个大生存圈中各个文明交融传承、兴衰演变的宏观全景。
麦克尼尔以优美流畅的笔触,将贸易、旅行、迁徙、征服、冲突、宗教和文化传统的传播、技术的扩散、疾病的流行等,人类长期的跨文化互动的历史;以及犁、战车、马镫、火药、印刷术、指南针、工业革命、民主革命、科技革命等,关键性的人类科技和文化变革,编织成了一部恢宏、通透、高潮迭起且极具吸引力的整体世界史,带给读者史诗小说般的阅读体验。
《西方的兴起》确立了麦克尼尔的史学地位,它的出版被史学界认为是“汤因比时代向麦克尼尔时代”的转变,标志着全球史作为一个学术领域的诞生。麦克尼尔的独特之处在于:他认为所有人类社会都是在不同程度上相互联结的;各个文明之间的交往互动是促进文明演化、历史变革的主要动力。麦克尼尔书写全球文明的互动,让之前隔离、孤立的世界史,变成动态、交互的世界史,绘制了一幅人类文明的交互网络图。
作为公认的“全球史奠基之作”,《西方的兴起》也是欧美最著名、最流行的世界史著作,历经多次再版,50年畅销不衰,被赞誉为“已出版过的叙述和解释整个人类史的著作中最具吸引力的一部”,并且已经成为“在人类文化史中具有深远影响的巨著”。
倘若您只想阅读一部有关世界历史的著作,那么,麦克尼尔《西方的兴起》就是您要找的那一部!
------------------------------------------------------------------------------------------------------------
编辑推荐:
整个世界就在他的手中。——史景迁(著名历史学家、汉学家)
世界史著作中写得最为清晰透彻之作。——汤因比(享誉全球的史学大师)
叙述和解释整个人类史的著作中最具吸引力的一部。——休·特雷弗-罗珀(英国史学泰斗)
★全球通史不可逾越的巅峰;
★全球史奠基人威廉·麦克尼尔历27年而成的心血巨作;
★以全球视野精彩讲述地球上最伟大的冒险旅程——整个人类的历史;
★开创性的全球史观,第一部真正以世界眼光写作的全球史;
★其出版是“汤因比时代向麦克尼尔时代”的转变,标志着全球史的诞生;
★荣获美国图书最高奖“国家图书奖”;
★雄踞《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榜首;
★入选“20世纪百大英文非虚构著作”;
★塑造欧美一代又一代社会精英世界观;
★全球畅销50年经久不衰,唯一授权中文版首度出版;
★阿诺德·汤因比、斯塔夫里阿诺斯、杰里·本特利、史景迁、许倬云、马克垚、刘新成、高毅、钱乘旦、王晋新等国内外史学权威倾力推荐。
*1967年,麦克尼尔在芝加哥大学开设世界历史课程,为此他为“学生和一般读者”将《西方的兴起》精编简化,出版了《世界史》作为该课程的教材。2013年,《世界史》中文版由中信出版社隆重推出,累计销售已突破10万册。
------------------------------------------------------------------------------------------------------------
各界评论:
用全球观点或包含全球内容重新进行世界史写作的努力中,《西方的兴起:人类共同体史》是最有推动作用和最为著名的著作。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
威廉·麦克尼尔长期执教于芝加哥大学,著有20余部重要著作,其中包括探索人类五千年各大文明历史的《西方的兴起:人类共同体史》。
——2009年美国国家人文勋章颁奖词(2009 National Humanities Medal Award)
《西方的兴起》一书是我所知道的各种叙述类型的世界史著作中写得最为清晰透彻之作。我确信任何读过此书的人,都将对铸就我们今天这个世界的那个漫长而复杂的历史进程,获得一种更为深邃的洞察与认知。
——阿诺德·汤因比(Arnold Toynbee,享誉全球的史学大师)
这不仅是一部极具学识和见地的著作,也是已出版过的叙述和解释整个人类史的著述中最具吸引力的一部,阅读此书将是一种令人非常享受的体验……它跨越了人类五千年历史,不只是西方的历史,它是世界的历史。
——休·特雷弗-罗珀(Hugh Trevor-Roper,英国史学泰斗、牛津大学钦定教授)
只有极少数历史学家能像麦克尼尔这样,成功地引领20世纪的史学创新,并在众多领域铸就如此辉煌的成就……《西方的兴起》是一部极其成功的世界通史。
——史景迁(Jonathan D. Spence,著名历史学家、汉学家)
伟大的综合能力和独到创见……这位杰出的历史学家拥有一种特殊的天赋,他能够将各大文明的发展模式、它们的嫁接移植、冲突斗争以及各自的贡献有机地联系在 一起,整合为一部全球的历史。
——杰弗里·布鲁恩(Geoffrey Bruun,著名历史学家、纽约大学历史学教授)
全球史是20世纪下半叶出现于国际史坛的一种新的史学方法论,如今 “在全球视野下”对传统历史课题进行再认识几成流行的史学范式,而威廉·麦克尼尔是公认的全球史观代表人物,《西方的兴起》则是公认的全球史拓荒之作。
——刘新成(著名历史学家,首都师范大学校长)
把文明演进的动因归结为不同人群之间的交往互动,是《西方的兴起》一书最了不起的成就,因为包括“西方中心论”和“单纯阶级史观”在内的许多顽固偏见,都会由此被消解于无形。
——高毅(著名历史学家,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在当今日益全球化的世界,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以全球视角审视整个人类的历史。在我的诸多著作中,《西方的兴起》是最初也是最为详尽的一部,它反映出我的一种信念和主张,即所有人类社会都是在不同程度上相互联结的。我希望读者觉得这部书值得一读,希望它对你们探求整个人类历史的努力有所助益。
——威廉·麦克尼尔《致中国读者》
血腥的盛唐3 豆瓣
所属 作品: 血腥的盛唐3
作者: 王觉仁 凤凰出版社 2012 - 8
《血腥的盛唐3》内容简介:在最鼎盛时期,唐朝经济GDP高达世界总量的六成,领土面积是当今中国的两倍,300多个国家的人们怀着崇敬之心,涌入长安朝圣,2300多名诗人创造了无法逾越的文化盛世;然而事实上,如此繁荣的景象只持续了不到整个朝代一半的时间,大唐王朝的最后近百年间,连年内战,四处硝烟,黄河流域尸横遍野,千里无鸡鸣,万里无狗吠,落日的余辉下,是一望无际的地狱之国。
翻开《血腥的盛唐3》,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主角们:李渊、李世民、武则天、杨贵妃、唐明皇、李白、安禄山、黄巢……帝王将相,轮番上阵,诗人草寇,粉墨登场,紧锣密鼓,不容喘息,连演数场好戏:一场比一场令人血脉贲张!一场比一场起伏跌宕!一场比一场充满血腥和阴谋!说尽这个最辉煌朝代的骄傲、耻辱与秘密。
大唐王朝的兴起与没落,辉煌与黑暗,就像一部中华民族历史的缩影。
海报:
2016年7月14日 已读
白江口之战只是整场朝鲜半岛战争的一小部分,它除了是中日史上首次军事冲突,再也没有什么亮点之处,所以作者把日本给彻底配角化,无疑是正确的写法。而且这场战争最大的胜利者也不是唐朝,而是新罗(朝鲜),对高丽、百济、日本的军事胜利,掩盖不了唐朝给新罗做嫁衣的尴尬。
历史 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