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
诚实的间谍 豆瓣
Kolbe 所属 作品: 诚实的间谍
作者: [德] 安德烈亚斯·柯伦德 译者: 朱刘华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20 - 8
【编辑推荐】
“然后你发觉,你准备承担一切风险,压根儿不管后果如何……”
——爱德华·斯诺登
-----------------------------------------
他想要希特勒死。
他把艾希曼的名字告诉了美国人。
他们为什么还不轰炸狼穴?
-----------------------------------------
★比历史刺激的间谍小说,比小说残酷的战争历史,与《辛德勒的名单》同样震撼人心。
★掀开纳粹历史的 黑暗幕布,揭秘“二战”时期真实存在的头号间谍。
★本书出版后三天内kindle电子书销量超过10万册,刚出英译本就登上亚马逊畅销榜。
-----------------------------------------
★他是间谍史上的传奇——
罗斯福知道他,中央情报局局长重视他,英国和苏联间谍追踪他......
-----------------------------------------
★他是伪装者——
多年的间谍生涯,惊险、扭曲、阴暗、折磨……
-----------------------------------------
★他是“背叛者”——
“出卖”同僚,抛下女儿,陷恋人友人于危难......
-----------------------------------------
★他是普通人——
在战争的废墟中竭力拼凑出生活和爱情的模样……
-----------------------------------------
★装帧由屡获“最美的书”殊荣的知名设计师周伟伟精心打造,封面是一面被焚毁的纳粹旗。
=======================
【内容简介】
在历史的黑暗篇章里,他决定改变世界。
他做了正确的事情,却在很多年里被冠以“叛国者”的污名。他不想做英雄,只想做拥有正常生活的普通人。
弗里茨•科尔贝曾经在南非工作,战争开始后,他将十四岁的女儿留在开普敦,自己返回德国,任职于希特勒纳粹政权下的外交部。目睹了战争的恐怖与灭绝人性,科尔贝选择成为一名间谍。他利用职位之便,冒着生命危险向美国人传递了上千份机密情报。数年间,他潜伏在纳粹内部,过着危险扭曲的双重生活。他与美国中情局的核心人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的情报关乎着战争的走向,关乎着无数人的生命。
在他自我怀疑,甚至无力坚持的时候,是玛琳——那个他视若珍宝的已婚女人——鼓励他继续干下去,直到发生了一次严重的事故……
=======================
【媒体推荐】
“安德烈亚斯•柯伦德将小官员的生活和抵抗战士的伟大事业相结合,创作出了一部惊悚、精彩的间谍小说。”
——《明镜周刊》
“《诚实的间谍》是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既是纪实也是虚构,这则间谍故事真实又扣人心弦。了不起!”
——西德意志广播电视台
暗黑 第三季 (2020) 豆瓣 TMDB
Dark Season 3 所属 电视剧集: 暗黑
8.9 (277 个评分) 导演: 巴伦·博·欧达尔 演员: 路易斯·霍夫曼 / 卡罗莉内·艾希霍恩
在第三季也是最终季中,《暗黑》突破时空的概念,得出了令人意外的结局。来到新世界后,乔纳斯试图弄明白这一个温登小镇对于他自己的命运有何意义,而留在另一个世界的人们试图打破扭曲时空的循环。两个世界,光明与黑暗。中间穿插着史诗般的悲情故事。
2020年9月1日 看过
(9/10)一集一卧槽……其实倒数第2集让我懵逼的程度还超过了最后一集(此时如果回去看第2季第1集的开头,诺亚和某个大叔的对话,一定会让你感慨万分)……总的来说,这是某人向时光机许下了一个心愿,然后时光机运转了无数次后终于找到了正确的答案,总算实现了主人愿望的故事吧………………
9分 德国
暗黑 第二季 (2019) 豆瓣 TMDB
Dark Season 2 所属 电视剧集: 暗黑
9.0 (320 个评分) 导演: 巴伦·博·欧达尔 演员: 路易斯·霍夫曼 / 玛雅·舍内
《暗黑》讲述了一个超自然力量的家庭传奇故事。故事设置在今天的一个德国小镇,两个孩子的消失揭开了四个家庭的双重生活和破碎的关系。该剧集共十集,每集 1 小时,讲述了将小镇与 1986 年的过去联系起来的超自然力量。
2020年8月26日 看过
(9/10)警官:我到乡下办个案,这就引发世界末日了?!Σ( ° △ °|||)︴
9分 德国
暗黑 第一季 (2017) TMDB Eggplant.place 豆瓣
Dark Season 1 所属 电视剧集: 暗黑
8.7 (474 个评分) 导演: 巴伦·博·欧达尔 演员: 奥利弗·马苏奇 / 卡罗莉内·艾希霍恩
Netflix先后在《怪奇物语》和《先见之明》中通过孩子失踪展开超自然故事的做法都获得了成功,现在,它打算继续复制这种模式。
《暗黑》讲述了一个超自然力量的家庭传奇故事。故事设置在今天的一个德国小镇,两个孩子的消失揭开了四个家庭的双重生活和破碎的关系。该剧集共十集,每集 1 小时,讲述了将小镇与 1986 年的过去联系起来的超自然力量。
2020年8月20日 看过
(9/10)穿越片如此之多,但很少有哪部片子把大量笔墨花在穿越者失踪后的家属身上,不过最后不可避免地成为穿越者大戏。剧中的人物总是在重复自己过去的错误,当年说谎的后来也会用同样的方式说谎,当年打人的后来也在打人,当年未查清楚就发怒的后来也在未查清楚就发怒………………
9分 德国
讲了100万次的故事·德意志 豆瓣
作者: 曹乃云 编译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0 - 6
只要人类还在讲故事,我们就还是我们
在故事中周游世界,用人类天真的传统滋养精神
讲了100万次的故事 包罗世间万象
汇集1000多个世界经典故事
来自人类遥远的童年
传承历久弥新的人性与记忆
激发我们从未熄灭的想象力
“讲了100万次的故事”系列,是乐府文化故事系列的重 要组成部分。在这套丛书中,我们收集了不同国家和地区有着深厚生命力的民间传说、神话和童话故事,它们都是来自往昔的声音,呈现出故事的原初面貌,更呈现出不同民族和整个人类童年的模样。这些故事与大自然和想象力密不可分,让我们看到了生生不息的人类精神世界,也看到了人性和文化的发展脉络。这些故事像人类的DNA密码一样,在讲述中传递讯息。它们或熟悉,或陌生,阅读这套丛书,就像在世界各个地域深度旅行一样,领略着不同的精神传统。
其中《讲了100万次的故事·德意志》是著名翻译家曹乃云编译的经典版本,这些故事大部分是散落民间的故事,集中在动物童话、魔法童话和小说童话三大类,展现出古老的德意志故事的原貌。
八小时不是一日 (1972) 豆瓣 TMDB
Acht Stunden sind kein Tag Season 1 所属 电视剧集: 八小时不是一日
导演: 赖纳·维尔纳·法斯宾德 演员: 高夫莱德·约翰 / 汉娜·许古拉
The young toolmaker Jochen fights with his colleagues to a performance bonus. He gets to know the girl Marion. For both, it is love at first sight.
投敌者 (2020) 豆瓣
Der Überläufer
7.6 (9 个评分) 导演: 佛罗瑞·加仑伯格 演员: 杰尼斯·纽沃纳 / 马尔戈萨塔·米科拉杰克
根据畅销书“ DerÜberläufer”改编,讲述了一个二战德国国防军士兵的故事,他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疯狂,并逃往红军
德国玖零 (1991) 豆瓣
Allemagne 90 neuf zéro
导演: 让-吕克·戈达尔 演员: 埃迪·康斯坦丁 / 汉斯·齐施勒
其它标题: Allemagne 90 neuf zéro / Germany Year 90 Nine Zero
Characterized by deconstructivism and philosophical references and by briefly exposing the good, bad, and ugly periods of the country's history, this post-modern film portrays the abstract need for guidance of Germany following the fall of the Berlin Wall.
纳粹掌权 豆瓣
The Nazi Seizure of Power:The Experience of a Single German Town, 1922-1945 所属 作品: 纳粹掌权
7.2 (5 个评分) 作者: [美]威廉·谢里登·阿伦 译者: 张晶 格致出版社 2020 - 4
※美国高校德国史指定读物
※纳粹研究名著 读懂纳粹绕不开的书
※德国版的《叫魂》:20世纪30年代初,魏玛德国的“大萧条”大恐慌
※四次重版 首次汉译
—————————————
“经典研究力作。”
——《历史与记忆中的第三帝国》《第三帝国的到来》作者理查德•J.埃文斯
“感性的、充满想象力的……阿伦研究了一个纳粹统治下的真实德国社区……他对于这上百个片段(浓缩着人类的悲剧和反讽命运)的诠释是天才式的。”
——《美国历史评论》
—————————————
为这个无名之地立传,因为它是理解纳粹在地方层面运作最佳的切入点。
.
小镇上的纳粹分子好像精准地知道该说什么,什么时候说,知道做什么,怎么做,以便赢得大部分镇民的选票。
他们针对一次又一次的选举,精心策划了讲座集会、盛装游行、舞会、军事演习……他们会根据每一次活动的反馈仔细地总结经验,修改下一场活动的安排。
.
一切,都是为了掌权。
—————————————
《纳粹掌权:一个德国小镇的经历》展示了纳粹独裁政权如何通过宣传手腕巧妙地超越民主制度,并且夺取权力。威廉•谢里登•阿伦依靠当地报纸、期刊、报告、预算信息、犯罪统计数据、采访当事人以及法律记录,解剖了诺特海姆这个德国小镇,用显微镜般的视角精确地描绘了一个昏睡小镇向纳粹据点的转变。在这一有力的分析中,阿伦认为,以往人们所认为的希特勒在国家层面上掌权的普遍看法是一种误解,与此相反,希特勒如果没有地方上的狂热支持者,第三帝国永远不会出现。阿伦的研究展示了纳粹能够利用尖锐而精细的宣传手段来发掘群众的弱点,因此,这本书不仅仅是对历史的研究,也是对人性的研究。
巴比伦柏林 第三季 (2020) 豆瓣
Babylon Berlin Season 3 所属 电视剧集: 巴比伦柏林
9.0 (126 个评分) 导演: 汤姆·提克威 演员: 丽芙·丽莎·弗赖斯 / 沃尔克·布鲁赫
天空电视台确定预订《巴比伦柏林》第三季!前两季导演兼编剧汤姆·提克威、Henk Handloegten和阿希姆·冯·博里斯目前正在撰写剧本,新一季计划拍摄10集。新一季剧集将背景设定在20世纪30年代,有声电影征服大银幕的时候,许多电影人被时代抛弃。一个巨星被发现身亡后,探员格里安·拉斯(Gereon Rath)发现了这个光鲜亮丽的产业的黑暗面。新一季将于今年秋季在柏林等地拍摄。
2020年3月26日 看过
(9/10)第3季分成了女明星案、格蕾塔案、金融危机三条主线,也都在最后一集得到收缩。其中女明星案看起来最为脱离系列主线,但观完本片后却发现这条线是系列的主题,那部命途多舛的电影就是本季的巴别塔,各派势力都在无意中为这部电影的剧情和演员变动绞尽脑汁,而电影完成的那一刻,人员早已不是最初的人员,最后的赢家也换了人。当然,另外两条主线也同样,很多人都在为欲望大打出手,但最后的赢家却不一定是最初搞事那几个。另外,夏洛特好惨,本季烦心事就属她最多,被搞得最后几集脾气越来越暴躁……(然后,我想吐槽一下:德共线这季摸鱼啦!)
9分 德国
纳粹德国 豆瓣
Nazi Germany 所属 作品: 纳粹德国(上下册)
作者: 【美国】克劳斯·费舍尔 译者: 佘江涛 译林出版社 2011 - 9
《纳粹德国:一部新的历史》讲述了德意志第三帝国从19世纪晚期的起源到20世纪中期灾难性毁灭的历史,深入讨论了纳粹主义的神奇魔力、纳粹德国体制的实际运作方式,以及与大屠杀相关的诸多难题和德国人的认罪困境,这使得《纳粹德国:一部新的历史》成为研究希特勒及其罪恶帝国的最全面、最权威的著作。
阿基尔,上帝的愤怒 (1972)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TMDB
Aguirre, der Zorn Gottes
8.3 (142 个评分) 导演: 沃纳·赫尔佐格 演员: 克劳斯·金斯基 / 海倫娜·羅霍
其它标题: 아귀레, 신의 분노 / Aguirre, a cólera de Deus
16世纪在印加帝国毁灭后,一支西班牙征服者组成探险队,从秘鲁山脉南下至亚马逊河寻找黄金和财富。他们很快遇到了麻烦和危险,而阿奎尔,这个粗暴并贪婪的人成为了他们的领袖。他能够带领他们取得财富,还是将他们领向死亡?在此过程中,对西班牙的忠诚经受着考验,对权利的争夺也相继发生……
荣耀与丑闻 豆瓣
Romantik. Eine deutsche Affäre 所属 作品: 荣耀与丑闻
9.3 (15 个评分) 作者: [德] 萨弗兰斯基 译者: 卫茂平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4 - 6
◎ 浪漫主义的艺术成就有多璀璨,它的政治实践就有多危险。
◎ 从歌德到尼采,伴随着浪漫主义,德国式的深邃思想,不仅获得渴望和忧伤的色彩,还带有满不在乎和举重若轻的秉性。
◎ 纵贯德国200年,阿多诺弟子、“最会讲故事”的德国思想史畅销作家萨弗兰斯基倾力之作。
这是一部德国浪漫主义的简史。从1750年左右,一直写到1990年左右 ,囊括200年。
启蒙思想的重大错误之一就是低估了非理性力量的威力,在德国,启蒙运动早早就孕生了一股反对自身的力量。针对启蒙运动的明晰,浪漫主义者倡导搅动人的“幽暗的本能”,即世人身上的狄俄尼索斯之力或非理性,来对抗阿波罗的理性及其带来的“异化的社会机械论”,它延续了人类平衡物质与精神、现实与理想、肉体与灵魂、理智与情感之冲突的努力,带来了一个文学、哲学和宗教融会一处的激情时代。
但是,就像雅努斯的两张面孔,浪漫主义作为一个思想运动结束后,在20世纪,带给德国的却是并不光彩的历史。“浪漫的”思维方式,或者“浪漫主义的精神姿态”,作为德意志民族的性格要素,越出文学疆域,染上民族主义色彩,开始涉足政治,在“一战”期间变身为所谓的“钢铁浪漫主义”,在纳粹时期又被再度利用。政治的浪漫主义,既无益于浪漫主义也无益于政治。
作者在完整地分梳德国浪漫主义脉络之时,并不以绵密的考证见长,却以通达的见识和宏阔的视野取胜。其表述感性酣畅,充满灵性,更贴近浪漫主义之生命的本体,以及浪漫主义作家之灵魂的此在,十分具有可读性。
德意志文学简史 豆瓣
Die kurze Geschichte der deutschen Literatur 所属 作品: 德意志文学简史
8.7 (9 个评分) 作者: 【德】H. 史腊斐(Heinz Schlaffer) 译者: 胡蔚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 - 8
德意志文学的德意志性是什么?为何将1800年前后的德国文学古典浪漫时期称为德意志文学的黄金时代?德国著名文学评论家海因茨?史腊斐如一位高明的导游引领读者深入到德意志文学一千二百年的崇山峻岭中。这部史书气象峥嵘、观点犀利独到、文字劲健潇洒,读来酣畅淋漓,是一部简短却不简单的文学史论。2001年在德国出版后,引发了学界热议,至今已八次再版,译成六国语言。2012年荣获德意志语言文学院颁发的文学评论最高奖默尔克奖。
夏利特医院 第二季 (2019) 豆瓣
Charité Season 2 所属 电视剧集: 夏利特医院
8.4 (5 个评分) 导演: 安诺·绍尔 演员: 玛拉·昂德 / 乌尔里希·诺登
时值 1943 年,柏林夏利特医院的工作人员努力应对二战和纳粹统治带来的影响,其中就包括优生医疗实践。
2019年12月25日 看过
(8/10)即《战火中的夏利特》。从德国医护人员的视角反映二战。应该说这部片里的人物都挺复杂,神医夫妇的节操还是很高的,但就算他们想当好人,也得被迫着跟着纳粹这艘失控的船一起前行。出卖伤兵的女主、给残疾孩子打毒针的女主丈夫、把女孩送去集中营的老护士,却可以说是这个乱世里的良心。而全片形象最差的那个护士,她何尝不是在救死扶伤呢?而她也曾有一颗不为钱只想谈场恋爱的心。讨论一个国家大概做了什么很容易,但要具体到每个个体在做什么却很难,这个故事提供的是一个小视角,不过某种程度上也是以小见大,在国家暴力这台机器面前,谁又不是一个齿轮呢?不管你愿不愿意,都只是被历史劫持的人质。
8分 反战 德国
德黑兰禁忌 (2017) IMDb TMDB 维基数据 豆瓣
Tehran Taboo
8.0 (50 个评分) 导演: 阿里·苏赞德 演员: 法拉德·阿巴丁尼贾德 / 贾斯米娜·阿里
其它标题: Tehran Taboo / 德黑兰禁忌玫瑰(港/台)
强制披戴的头纱下,是三个伊朗女性的暗黑命运。一个因丈夫吸毒坐牢,要独力照顾不能说话的幼儿,不获批淮离婚再嫁,只好卖淫为生。一个怀孕后好不容易找到工作,丈夫却拒签同意书让她上班。一个情不自禁与年轻乐手发生关系,却因为失去处女身而一身蚁。充满禁忌的父权国度,到处是性别歧视、 虚伪做假、滥权渎职。一个恶作剧电话,更凸显女性面对的巨大压力。如此故事,只能用动画呈现,以绿幕拍下真人演出,再利用转描技术做出栩栩如生又带强烈控诉的德黑兰风情画。入选康城影展影评人周及安锡国际动画电影节。
Mein Kampf: Mein Kampf Parts 1 & 2 豆瓣
Main Kampf Parts 1 & 2The unexpurgated edition translated by James Murphy in 1939In 1925 a thirty-five year-old Adolf Hitler, veteran of World War One, was the leader of an emerging political party who had staged a failed coup and, as a result, found himself locked up in a German prison. By July of that year he had dictated the text of his first book to Comrade Rudolph Hess in their shared cell. The two men later completed what would become Hitler's manifesto at a Bavarian Tavern. Mein Kampf fast became a German bestseller and clearly reflected the mood of the people at the time, namely a dissatisfaction with their government's immigration policy. Mein Kampf reflects Hitler's personal ideology as a young man and outlined his ideas for the German Reich. Chillingly, it also demonstrates how a largely peaceful nation of people can move very quickly to the right wing when challenged and the book soon became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texts in the whole of Germany. The question is, is history going to repeat itself...?
2019年11月5日 已读
我在朗读软件中选了一个嗲里嗲气的萌妹子声音朗读这本破书,整个听书过程就感觉像在听一个傲娇妹子在咸鱼打滚……
不过读完后最大的感觉就是“不过如此”,希魔这类价值观其实我们在网上已经见怪不怪了,光是去知乎、B站、明朝贴吧之类就能看到一大堆,你看他们的发言就等于看过了希魔这破书,不会有一丝的区别,而相比这些人希魔至少嘴巴还能有点修养。
不是我们这个时代没有希魔,而是在这个大家一起发财的时代希魔难成气候。希魔如果出生在今天,也许他就真的只能去河北省当歌手而已。
(书本身一星差评,另外两星给认真的译者。)
历史 德国
西方通史 第一卷 豆瓣 Goodreads
Geschichte des Westens 所属 作品: 西方通史 第一卷
作者: [德]海因里希·奥古斯特·温克勒(Heinrich August Winkler) 译者: 丁娜 索·恩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9 - 9
《西方通史》总共四卷,分别是:
第一卷:《从古代源头到20世纪》
第二卷:《世界大战的时代,1914—1945》
第三卷:《从冷战到柏林墙的倒塌》
第四卷:《当前时代》
第一卷内容简介:
此书是德国著名历史学家海因里希•奥古斯特•温克勒四卷本《西方通史》中的第一卷,时间跨度为从古代源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
作者贯穿全书的一个问题是:什么是西方?如何界定西方?作者从三个方面回答了这一问题。
第一个方面是一神教与欧洲的世俗化进程。正是在欧洲非基督教化的渐进过程中,西方这一概念才开始形成,成为世界历史的一部分。作者认为如果我们想知道西方是如何成为今日之西方的原因,我们就必须从一神论的产生入手。以此为出发点,继续探索基督教所特有的、对神权和世俗秩序之间的区分,在这种区分中已经埋下了世界的世俗化和人的解放的种子。神权和世俗权力的分离使各种力量才能得到释放、充分发展和进一步分化,于是形成了西方教会流行的区域和东正教盛行的范围。
第二个方面是神权和王权的分离和人文主义者所致力的宗教宽容,让崇尚自由和法治的新西方崛起,即美国奋起进行一场反对母国的革命。以美国为代表的新西方与以英国、法国等为代表的老西方之间进行了激烈的思想碰撞,孟德斯鸠1748年的《论法的精神》、北美1776年的《权利法案》,以及1789年法国大革命,都充实了“西方”这一概念的内涵。在接下来的两个世纪中,整个西方的历史都充满了围绕接受还是拒绝1776年和1789年思想的斗争,即新西方与老西方之间的斗争。
第三个方面是西方思想与实践的矛盾,例如在倡导“人生而平等”的同时,奴隶制却肆意盛行,美洲和大洋洲原住民被逼到了几乎亡族灭种的边缘;还有妇女和无产者长期以来所遭遇的歧视。这一阶段西方概念的演变主要体现在西方在面对非西方世界时所表现出来的矛盾及其进行自我批评、纠正自己的政治实践和不断完善的能力。
本卷的历史讲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为止。这场战争是迄至当时为止民族对立最可怕的一次冲突,比之对各种社会所带来的革命,它对国际关系上的国家体系造成了更多革命性的后果。经过这场血腥厮杀,老欧洲的西方作为整体元气大伤,美国所代表的新西方却增强了实力。
第二卷简介:
此书是德国著名历史学家海因里希•奥古斯特•温克勒四卷本《西方通史》中的第二卷,讲述1914年到1945年的历史,这30年是一段特殊的年代,战争、危机和灾难此起彼伏。在此之前只有1618年到1648年的三十年战争可以与之相提并论。
如同在17世纪上半叶,德国在20世纪上半叶也处于各种矛盾的中心。1914年到1945年,德国扮演着核心的角色,甚至西方历史上两次世界大战都可谓是德国的篇章。同时它也是人类历史上最恐怖的一个章节:最终以欧洲犹太民族的毁灭;以20世纪国家犯罪史上最彻底的大规模屠杀;以德意志帝国的灭亡而告终。
作者在本卷的核心是要回答为什么德国犯下了犹太人大屠杀的反人类罪,为什么一个文化上属于西方的国家,如此顽固地否定不可剥夺的天赋人权,以至于令世界和自身都跌入灾难的深渊。通篇来看,作者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古老帝国瓦解,诞生了很多新国家,西方国家的社会心理发生了重要变化:工人阶级势力的崛起,使原本的中产阶级产生恐惧和军事化思维,并严重低估可以依靠严格的规范和公认的机构来解决民事纷争的种种办法。
在欧洲大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诞生的国家中,执政的或多或少都是专制政权。这些新生国家并不是纯粹的民族国家,有些甚至明显是多民族国家,但它们奉行“民族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的原则,对本国内的少数族群越来越排斥,越来越希望归并国外的本民族群体。因此在接受西方民族自决观念的同时,埋下了产生重大分歧的种子。
另外,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政治体系的一个新特点是新型独裁,即所谓的极权专制。原有执政派别无力缓和国内外矛盾和疲软的社会经济,导致德国、意大利等国家的极端思潮对群众越来越有吸引力,它们要求绝对服从,其政治目标是创造出新人。保守政治家和自由政论家曾在一段时间内对墨索里尼抱有很大好感。相比于俄国的布尔什维克,西方国家逐渐才认识到更激进、更极端和更“极权”的法西斯政权更具威胁,盎格鲁-撒克逊国家才重新评估了它们和苏联共产主义的关系,甚至迈出与其结成同盟的一步。但对国际局势而言,为时已晚。
第三卷内容简介:
此书是德国著名历史学家海因里希•奥古斯特•温克勒四卷本《西方通史》中的第三卷,时间界限为1945—1991,讲述冷战时期的西方历史。
在这40多年的时间里,世界处于华盛顿与莫斯科两极对立的时代。温克勒按照时间发展顺序,讲述了在这一时期,西方世界及与西方世界相关联的非洲、美洲等被殖民地区或受冷战牵制地区的历史。
综合全书来看,温克勒讲述这一时期历史时主要体现了下列三条主线:
第一条主线是美苏两大国之间的对峙,其激烈程度随时间而发生变化。第一个对峙阶段最迟从1948/1949年封锁柏林开始,结束于1962年秋季古巴导弹危机的化解,接下来是一个缓和阶段,之后是1970年代下半期重又走向对峙,最后是戈尔巴乔夫实施改革,政府更迭。世界历史进入新的阶段。
第二条主线是跨大西洋的西方国家逐渐构成一个整体,美国的一尊独大地位日益彰显,可以用“美国世纪”或者“跨大西洋世纪”来概括。这条主线涉及的地理范围非常广泛,如构建欧共体和北约的欧洲、去殖民地化的非洲及拉丁美洲;以及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的构建,《澳美新条约》的签署,这些都让西方世界联系得更为紧密。当然,这种超越民族的融合,或者说是同属西方民主国家共同体的归属感,并不是由来已久或者自然形成的,它是在与欧洲民族主义的对抗(例如英国的撒切尔夫人和法国的戴高乐)与妥协中不断成长起来的。温克勒对这条主线的描述尤为精彩。
第三条主线是苏联与中东欧国家的关系变化。二战后,反法西斯主义和共产主义在这些国家收获了最多的共鸣,各个国家纷纷建立起共产主义政权,团结在苏联周围。但石油危机、经济和技术的落后,以及苏联的高压政治和经济上的捉襟见肘,让这些国家期望能够获得西方国家的援助,纷纷将目光转向了西方,最终导致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纵观全书,他的客观与审慎在这一条主线上表现得最为明显。在他看来,苏联社会主义时代的终结并不意味着弗朗西斯•福山所说的“历史的终结”。独元化的局面只是走向新的多元化时代的过渡阶段。柏林墙倒塌后,跨大西洋的西方是否还能继续拥有统治地位,都是大可值得怀疑的。
第四卷内容简介:
此书是德国著名历史学家海因里希•奥古斯特•温克勒四卷本《西方通史》中的第四卷,本卷叙述的是从这1991年起已经成为往事的将近四分之一世纪的历史,亦即最新的、可称之为当代史的断代史。
作者在这一卷中主要考察了冷战结束后,世界所发生的变化,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方面是世界历史的连续性并没有因为苏联的解体而停止。传统的惯性力量依然在左右历史的发展。例如俄罗斯并没有变成亲西方国家,巴尔干半岛的民族主义仍是各国政治的重要内容。但是另一方面,东西方冲突的结束不可否认加速推动了巨大的全球化进程,这股推动力延续了伴随生产和分工的国际化(因第三世界国家,如亚洲“四小龙”——新加坡、韩国、台湾和马来西亚的加速工业化而起)而一同出现的那些事物。
第二方面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工业国家的公共债务继续膨胀。从罗纳德•里根、比尔•克林顿到乔治•W•布什,巨额军费开支让美国的预算赤字逐年飙升,美国的政策依靠贷款政策的支撑。此外,针对低收入家庭的次贷政策对2008年秋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起到了决定性的推波助澜作用。
第三方面是世界单极局面已成为过去。中国、印度和巴西迅速崛起,俄罗斯重新巩固了它的世界大国地位。美国因在2003年以模棱两可的理由发动了伊拉克战争,从而不仅在国际上损害了它的道德信誉,而且还招致了重要的欧洲盟友的不满和抵制。
第四方面是在非西方国家面前,西方的表现经常给人以各自为政一盘散沙的印象,跨大西洋两岸的关系初看起来似乎处处充满着紧张、矛盾和不和谐的主调。许多美国人将欧洲人看成是既脱离实际又自私自利的美国反恐斗争的受益者。欧洲人则普遍认为,美国出于一种近乎疯狂的安全需要,将它的自由理想抛到了九霄云外。双方的相互指责并非完全空穴来风。
在作者看来,冷战后世界尽管正在经历着上述变化,但1776年和1789年思想无比巨大的力量还远未枯竭凋敝,它迫使西方民主国家不断对其政治实践进行重新修正。
奥斯特利茨 豆瓣 Goodreads
Austerlitz 所属 作品: 奥斯特利茨
9.1 (44 个评分) 作者: [德国] 温弗里德·塞巴尔德 译者: 刁承俊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9 - 1
◉内容简介
人到底需要多少记忆?
当孤身穿过时间,我们真正需要记住什么,面对什么?
一个追寻真相的高贵灵魂,一幅奇异梦幻的记忆拼图,
从威尔士到伦敦到布拉格到巴黎,
一个维特根斯坦式的男子,在理性与罪之间徘徊,
穿越时间之雪,抵达先于身体的伤口。
本书是德国作家温弗里德 •塞巴尔德享誉国际的代表之作,也是其离世前发表的最后一部作品。奥斯特利茨(Austerlitz)这一名字本身便是一种隐喻,它既是一个典型的犹太人名字,又是一场著名战役的名字,同时还与奥斯维辛(Auschwitz)的发音如此相似。这部长篇小说讲述了被一对英国夫妇收养的犹太男孩,得知自己的真实姓名“奥斯特利茨”后,终其一生追索自己的身世之谜。从威尔士到巴黎,从图书馆到地铁站,从安特卫普到柏林……而伴随着他对“自我”的探寻,一块又一块不可或缺的记忆拼图逐渐连缀起来,还原出一份悲恸的个人史,一段令人难以释怀的家族往事,以及欧洲大陆曾发生过的那段黑暗的历史。塞巴尔德以其独特的笔法和语调,突破传统小说文体的各种边界,将虚构与事实、记忆与历史、图像与语言、叙事与评论等糅杂在一起,编织出一个既有理性的深度,又有感性的迷人的故事。通过奥斯特利茨,我们穿越到一片带着深不可测的时间感的广袤之地,一个由朦胧的画面与人影组成、笼罩于光与雾之中的世界中。
◉媒体推荐

塞巴尔德是二十一世纪的乔伊斯。他的故事讲述了一个男人穿越欧洲历史黑暗时期的奥德赛之旅,乃欧洲大陆思想及文学集大成之作,是战后世界最感人至深、最真挚的小说之一。——《泰晤士报》

若你认为现代文学已死,试试塞巴尔德吧。如卡夫卡及博尔赫斯这般的大师之魂正活在塞巴尔德身上。对塞巴尔德来说,那些“宏大的问题”依然存在,而他也想要对其提供解答。——《华尔街日报》

大多数作家,即使优秀的那些,写能够被写出的东西;而非常伟大的那些,写无法被写出的东西,譬如塞巴尔德。——《纽约时报》

塞巴尔德属于一个稀有而难以捉摸的种类……他让人上瘾,而一旦你被他的作品所虏获,就再也不愿、也不想放下了。——《纽约客》

你所能想象到的最扣人心弦的作家之一。具有难以被分类的独创性,是我们这个时代不可或缺的重要声音。其作品应被列入卡夫卡、博尔赫斯和普鲁斯特的行列。
悲痛,绝美,奇异,萦绕不去……塞巴尔德的秘密是他将自己视为在这个时代似乎已显过时的良心之声,他为逝者呼吁,不忘正义。
极少数能让人意识到语言之魅力的作家。——《纽约时报书评》
◉编辑推荐

现代主义文学最后的大师塞巴尔德,跻身卡夫卡、乔伊斯、普鲁斯特之列的风格开创者。横扫欧美各大文学奖,包括柏林文学奖、不莱梅文学奖、海涅奖、海因里希•伯尔文学奖等,在法国曾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作家中的作家,苏珊•桑塔格尊为“伟大文学”,扎加耶夫斯基写诗致敬,詹姆斯•伍德长文推荐。

塞巴尔德绝唱之作《奥斯特利茨》:悲痛、绝美、奇异、高贵,21世纪德国文学的桂冠,为责任与良心而写作。

他的写作有着“钟声的庄严”,既是对宏大问题的回答,又迎合了当前文化讨论中的热点,因而引起普遍讨论、获得广泛赞誉。

“塞巴尔德是21世纪的乔伊斯!”——欧洲媒体评论《奥斯特利茨》
荷马的奥德修斯是对常青的伊萨卡的返乡
乔伊斯的尤利西斯是对平庸的都柏林的忍受
塞巴尔德的奥斯特利茨则是对奥斯维辛的认领

获得奖项:
美国国家书评人奖
Koret犹太图书奖
英国《独立报》外国小说奖
英国文格图书奖
《纽约时报书评》编辑之选
《洛杉矶时报》《纽约时报》《纽约时报书评》年度最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