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
亢奋战 豆瓣
Der totale Rausch: Drogen im Dritten Reich 所属 作品: 亢奋战
8.1 (33 个评分) 作者: [德] 诺曼·奥勒 译者: 强朝晖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8 - 10
☆德国作家诺曼·奥勒的首部非虚构作品
☆第一次全面披露纳粹统治下的毒品状况
☆颠覆我们对纳粹和二战认知的一本书
本书第一次全面论述了纳粹统治下的毒品状况——包括可卡因、海洛因、吗啡和冰毒。而这些对于纳粹军队恢复士气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部分解释了战争初期德国为何攻无不克 。
根据奥勒的研究,毒品无法解释第三帝国的意识形态,却能解释他们的内部混乱以及问题重重和令人疑惑的决策。本书中提到,毒品对希特勒和他的随从有着重大的影响,当战事不利于德国的时候,他们甚至采用了更让人难以理解的鸡尾酒疗法来缓和自己的情绪。这些化学兴奋剂改变了我们对于纳粹高层的及其判断形势能力的认识。
本书展现了纳粹德国的另一面——毒品状况,也从另一个侧面揭示了纳粹失败的原因,为读者更加全面认知纳粹德国提供了一部具有较强可读性的学术专著。
德意志史 豆瓣
所属 作品: 德意志史
作者: [德] 乌尔夫·迪尔迈尔 等著 译者: 孟钟捷 / 葛君 商务印书馆 2018 - 4
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德意志是一个无法回避、又极难书写的对象。一方面,它不仅在欧洲中世纪里扮演着颇为重要的角色,而且在19世纪以来的全球历史演进中以其光彩(科学艺术方面的成就)与窘迫(两次世界大战的发起者)的双重形象,成为无数研究者的目标。另一方面,正如本书导言所指出的那样,所谓“德意志史”,若以现代民族国家的视野去回溯,必然遭遇很多棘手问题,如疆界变动频繁、民族意识淡薄等。正因如此,书写一部“德意志史”,既需要一种敏锐而宏大的世界眼光,又必须借助一种超越19世纪以来人们习以为常的民族史套路的创新立场。新世纪以来,德国史学界在这一方面的探索不可谓不多,本书是众多成果之一。
本书的叙述内容从6世纪开始,一直持续到柏林共和国(即联邦共和国)时期的2012年。作者们努力突破民族史框架,站在欧洲史与全球史的角度去讨论德意志史的演进历程。整本著作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来呈现历史事件,但又不是以通俗史学的方式来书写。作者们都是专业学者,但尽量以让读者感兴趣的方式来编写,使之对德国历史感兴趣。与其他德意志史读本相比,本书的优势明显:它的篇幅不大,言简意赅;以时间为序,书中每一章由这一领域的顶尖学者书写,反映了最新研究成果;附有详细的文献指南,为延伸研究提供方便。
巴比伦柏林 第二季 (2017) 豆瓣
Babylon Berlin Season 2 所属 电视剧集: 巴比伦柏林
9.3 (164 个评分) 导演: 汤姆·提克威 / Henk Handloegten 演员: 沃尔克·布鲁赫 / 丽芙·丽莎·弗赖斯
Charlotte进入了警队,协助Rath继续追宗苏联死尸案件。警队也成立了专门的调查小组,但是因为外交原因受到了阻扰。而Rath和犹太裔长官Benda组队继续追踪案。。。似乎Rath卷入了警队内部的权力斗争。
2018年8月30日 看过
(9/10)议员绝对是本片最悲催的角色了,为了摇摇欲坠的共和国尽了全力,前台得跟保皇党反复纠缠,上司却是保皇党的兴登堡总统,身后还要经常被纳粹和德共捅刀子。女主角是个非常精彩的角色,胆大、心细、聪敏,而且这些优点是表现得很自然的,不像有些美剧为了讨好女权搞得很假大空。片尾纳粹终于浮出水面,前两季的几条主线都收缩得差不多了,第三季差不多得展开新线讲河北省了吧。
9分 德国
柏林1:石之城 豆瓣
Berlin 1: Steinerne Stadt 所属 作品: 柏林1:石之城
8.2 (10 个评分) 作者: [美] 贾森·卢茨 译者: 李婧 后浪丨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18 - 8
聚焦魏玛共和国时期的人民之伤
图像小说与纪实文学的完美结合
再现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真实且残酷的社会现实
◎ 编辑推荐
★多视角聚焦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德国社会,用民众之殇体现战争残酷的群像剧情
故事以记者库尔特·泽韦林,和艺术系大学生玛尔特·穆勒的所见所闻为主线,但其中还穿插着魏玛时期不同身份的民众所经历的不同命运,他们分别代表着某一类战后群体,或遭遇苦难,或偶逢生活带给他们的微小且短暂的幸福。作者通过对小人物的描写,证明每一个人都是历史的见证者,每一个视角的捕捉都具有历史意义。
★拥有纪实小说特质的图像小说
作者将有关魏玛时期的史料记载加以概括、提炼,并在此基础上塑造人物。透过男女主人公的身份,一方面以记者的视角描述当时的柏林社会的复杂局势,另一方面又以学生的角度传达民声。其故事中交错的角色命运和严肃的历史背景,以及作者对人物言行特征的设定,都让这本书既具备纪实小说的严谨,又不失图像小说的直观明了。
★简练的黑白线稿,蒙太奇式分镜处理
作者采用传统、简练的黑白漫画处理手法,将对色彩的遐想空间留给读者。伴随故事发展而产生的分镜处理和情节转换,让整本书的阅读节奏时而短促有力,时而宛转悠扬。
◎ 内容简介
《柏林1:石之城》是作者贾森·卢茨的“迷人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故事设定在魏玛共和国末期的柏林。库尔特·泽韦林,一位记者,和玛尔特·穆勒,一位艺术系大学生,他们是在无限推进的复杂历史背景下的中心人物。“石之城”中的故事发生在 1928年9月至 1929年5月,一共历时8个月,对于柏林城来讲,这正是一段人民被笼罩在逐渐扩张的战后阴影下的时期,其中人类对生存的渴望与挣扎都被如实地刻画了出来。
◎ 媒体推荐
具有一切优秀历史小说的潜质。
——《法兰克福评论报》
贾森·卢茨再现了两次世界大战间真实且残忍的社会现实。
——《明镜报》
在众多历史题材图像小说中,它极其错综复杂且耐人寻味的故事情节使其显得尤为突出……这部书拥有最佳小说的潜质。
——《时代周刊》
一本令人眼界大开的书……由文字和图像架构而成的完美小说。
——《旧金山纪事报》
◎ 获奖记录
2002年艾斯纳“最佳再版漫画”
2002年哈维“最佳再版漫画”
2001年伊格纳茨“杰出艺术家”及“杰出连载作品”
巴比伦柏林 第一季 (2017) 豆瓣
Babylon Berlin Season 1 所属 电视剧集: 巴比伦柏林
9.0 (254 个评分) 导演: 汤姆·提克威 演员: 拉斯·艾丁格 / 卡尔·马克维斯
犯罪年代剧《巴比伦柏林》由汤姆·提克威自编自导,背景设置在上世纪二十年代的柏林,故事聚焦社会大环境下的生活百态。本剧目前正在拍摄中,将于年内播出。
2018年8月18日 看过
(9/10)魏玛共和国末期百态。第一集街上几百人全是群众演员,并非电脑特效。和以往魏玛题材只能和纳粹挂勾不同,这部的主角是共产党、保皇派、黑帮、还有维护即将倒塌大厦的魏玛官员。德国曾距离全面赤化如此之近,也受到复辟的威胁,而议员则为保护来之不易的共和成果不择手段。珍惜共和成果的人很多,但执意倒退搞领袖崇拜的亦不少,在一系列你死我活的斗争中,最后却是纳粹的上台。
(这是第一季,准备撸第二季去了。)
9分 德国
战败者 豆瓣 Goodreads
The Vanquished:Why the First World War Failed to End,1917-1923 所属 作品: 战败者
8.7 (6 个评分) 作者: [德] 罗伯特·格瓦特 译者: 朱任东 译林出版社 2017 - 10
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来说,1918年11月11日即意味着战争的结束;而对于战败国来说,它却是一场巨大暴力灾难的开始。在很大程度上,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欧洲的破坏性并不只是西线残酷的战斗,而是其所导致的毁灭性后果,即在战后爆发冲突的地区,人们被革命、大屠杀、种族清洗和不断升级的军事冲突彻底野蛮化了。1917年至1923年间,遍布中欧、东欧和东南欧的暴力冲突导致数百万人死亡,而正是在这样的战争废墟上,极端意识形态开始形成,法西斯主义和纳粹主义分别在意大利和德国取得胜利,并由此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虽已过去百年,但其直接后果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至今仍困扰着世界。
《战败者》是一部极具创见性和扣人心弦的历史著作,既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又不失学术的严谨性,作者在二者之间实现了较好的平衡。作者通过多个语种的丰富史料,展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波及欧洲多个国家的暴力冲突的完整图景。作者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及和平条约的签署,并未解决困扰欧洲诸多国家的民族和边界问题,战败国国内及国家间持续数年的暴力冲突,为法西斯主义、纳粹主义等极端意识形态在欧洲的孕育提供了适宜的温床,并最终引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本书不仅有助于读者完整理解20世纪上半叶的欧洲历史,尤其是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欧洲动荡的历史,更有利于加深对当下中东乱局的认知。
武神与将军 豆瓣
作者: 刘怡 山西人民出版社 2015 - 6
忠于元首,还是忠于国家?他们选择了后者……
1933年,纳粹上台伊始,传统德国社会的精英们打破沉默,投入了一场义无反顾的抵抗运动。其后的十余年里,有据可查的反抗多达42次,无一例外,这些针对希特勒及其核心支持者的刺杀,均以失败告终。最后一次努力,也即1944年的“7?20政变”,失败后,遭逮捕的总人数超过7000人,将近5000人被处死。
参与抵抗运动的有地位显赫的将军和元帅,有备受重用的市长和大使,有超然世外的贵族和牧师,亦有普普通通的工人和大学生。
这是一场资源和组织能力极不对等的战斗,是个人对抗政权之战,也是一场注定要失败的抗争。
牺牲者以其鲜血保存了反思纳粹暴政的道德火种,为战后的德国乃至整个欧洲的精神重建提供了基石。“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
博恩霍姆大街 (2014) 豆瓣
Bornholmer Straße
7.6 (10 个评分) 导演: 克里斯蒂安·施沃霍夫 演员: 查理·哈纳 / 米兰·佩舍尔
其它标题: Bornholmer Straße / 推倒柏林墙
二战后德国分裂,建了柏林墙,被分成了东德西德,柏林墙从而阻隔东西柏林之间市民的往来。直到有一天象征着分裂和冷战的柏林墙拆毁……
从海底出击 (1985) 豆瓣 TMDB
Das Boot Season 1 所属 电视剧集: 从海底出击
9.8 (12 个评分) 导演: Wolfgang Petersen 演员: Jürgen Prochnow
"The Boat" is the story of the crew of one of the hundreds of U-boats deployed by the Germans in World War II. Subject to countless hours of claustrophobic confinement and unending assault by enemy ships, the crew struggles for survival.
2018年6月2日 看过
(10/10)基本上就是把293分钟加长版切成6集播放,但每集开头都会回放上一集最后几分钟,感觉有点打乱节奏。彼得森去好莱坞后也被同化成快餐模板了,非常可惜……大部分人对彼得森的印象是特洛伊、空军一号、完美风暴,可我强烈向大家推荐这部:美——!食——!影——!片——!
10分 反战 德国
托尼·厄德曼 (2016) Eggplant.place TMDB IMDb 豆瓣 维基数据
Toni Erdmann
7.6 (226 个评分) 导演: 玛伦·阿德 演员: 彼得·西蒙尼舍克 / 桑德拉·惠勒
其它标题: Toni Erdmann / 爸不得你快乐(港)
Inès在一家位于布加勒斯特的德国大型企业工作。她的生活一直井然有序,直到她的父亲Winfried突然造访,并向她提出了这个问题:“你幸福吗?”面对这个根本无法回答的问题,她的生活开始出现一系列翻天覆地的变化。她并不喜欢自己的父亲,甚至有点以他为耻,但他却通过捏造一个名叫Toni Erdmann的诙谐人物,试图为她的生活找到一个方向。
沉重的皇冠 豆瓣
Kaiser Wilhelm II 所属 作品: 沉重的皇冠
作者: [英]克里斯托弗·克拉克 译者: 盖之珉 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17 - 10
在许多人眼里,他是(精神病)治疗的典型案例;是想法无常、极度自恋的“可恶皇帝”;是四肢不协调、攻击性强、带有虐待狂倾向的“恶霸”;以目睹他人受辱为乐,以脱离于同胞之外而沾沾自喜;是乏味的、疯狂的、自吹自擂和自视甚高的“傻瓜”;是“阿道夫·希特勒的先驱”;是德意志帝国优雅的沙文主义和奥斯维辛种族灭绝式的仇恨之间“失落的环节”;目睹了世界上最极致的丑恶,却宣称这是上帝的杰作。简而言之,他是“世界历史的浩劫”。
国王的两个身体 豆瓣 Goodreads
The King’s Two Bodies: A Study in Mediaeval Political Theology 所属 作品: 国王的两个身体
8.8 (14 个评分) 作者: 恩斯特·H·康托洛维茨 译者: 徐震宇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 - 1
对嗣后的思考是人类最基本的思考,政治体亦然。
“国王的两个身体”是伊丽莎白一世时期英国法学家创制的概念:国王有一个“自然之体”,他个体的肉身,可生病、会疲弱、可朽坏;同时,国王另有一个“政治之体”,永远存续、不可朽坏。然而,政治体世俗化的下发展历史塑造了超越时间的“祖国 ”和“人民”这样的观念,并自然地引向这个身体的“头”,即国王的永久性问题。这个问题是古今政治体的根本问题。
康托洛维茨耗时十年,展开了一系列令人目眩的研究,深入探索了“两个身体”的中世纪渊源,从浩瀚的史料中清理出各种与“二体”有关联的思想谱系——都指向一个根本问题:政治体永久性,即人民政体的“头”的永久性问题。他精心雕琢自己一生的巅峰之作,试图用历史材料本身散发出的魅力,抵御激进主义的思潮,揭示现代国家的生成问题。
必须指出:英国剑桥史学派和法国年鉴史学派所建构的西方史学强大话语权,让《国王的两个身体》作为政治思想史经典的谱系,被某些意识形态的蜘蛛网所遮蔽。《国王的两个身体》会让今天的读者想到这样的道理:斩首作为政治体的人民身体的“头”,无异于斩除一个人民国家应该景仰的高贵精神——这意味着一个民族的文明传统的珍珠彻底破碎。
沉默的教室 (2018)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TMDB
Das schweigende Klassenzimmer
8.4 (242 个评分) 导演: 拉斯·克劳梅 演员: 乔纳斯·达斯勒 / 汤姆·格兰门兹
其它标题: Das schweigende Klassenzimmer / 无声革命(港/台)
1956年,两位高中生提奥和库特在去西柏林看电影的路上见到了匈牙利十月起义的新闻报道。为了对起义的死者表示悼念,他们和同班同学们决定,一起在课堂上无视老师,突发沉默一分钟。然而这短短的一分钟彻底改变了班上同学的命运,许多人从此被东德安全局视为眼中钉,加以监视和迫害。在 班级被强行解散后,他们却决心在西德重新结集,不过是以作为逃亡者的新身份。
公路旅行 (2014) 豆瓣
Roadtrip
7.2 (8 个评分) 导演: Xaver Xylophon 演员: Daniela Schulz / Elmar Gutmann
其它标题: Roadtrip
二十出头的柏林青年遭遇了失眠症。他不知道自己的生活将何去何从,生活也得不到片刻安宁。在朋友的建议下,他决定以公路旅行的方式对付自己的睡眠问题。不料,就在他临行之际,刚刚返修完毕的旧摩托车却被人顺走了,而此后屡次三番的倒霉遭遇始终让他无法顺利启程。最终他只得接受自己的失败,不再被外部期待左右,而生活也渐渐回归了正常节奏。影片提名德国短片奖最佳影片。(小易甫字幕组)
2018年2月8日 看过
(7/10)失眠之下,闲得蛋疼……
7分 动画 德国
大盗贼 豆瓣
所属 作品: 大盗贼
作者: (德)奥特利特·普雷斯勒 译者: 安伟邦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81
作品描写远近闻名的大盗霍震波抢走了卡斯帕尔和崔培尔奶奶的会唱歌的咖啡磨具。两个孩子设计捕捉大盗,结果反被大盗捉住服劳役、擦地板。因为他们互相换了帽子,大盗分辨不清,将装傻的卡斯柏尔当成崔培尔卖给了魔法师,而他自己也被盛怒的魔法师变成了崔培尔。卡斯柏尔按照被魔法师变成铃蟾的仙女的指点,找到仙草.救出仙女,而魔法师则掉进蟾池变为铃蟾。仙女留下能用三次的魔戒帮助他们找回奶奶的咖啡磨具和烧毁的帽子,并将大盗变回人形交给了警察。
德意志的另一行泪 豆瓣 Goodreads
所属 作品: 德意志的另一行泪
9.2 (8 个评分) 作者: 朱维毅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10 - 11
◎内容简介
本书展现了很多鲜为人知的历史知识领域,其中包括德军的新兵生活、德国战俘经历、战地家信和家属寻亲、女性在战争中的命运、国际法对德军战时行为的影响、德军对游击战争的质疑和对策、战争难民的逃亡境遇、德国老兵的反思和反战立场。作品中不仅包含了对德国历史罪责的思考,也揭示了英、美空军屠杀平民的“面积轰炸”、美军的有计划的大面积虐俘、苏军在反攻时的群体掠夺和强奸行为。作者以40万字大手笔的真实访谈录,300幅视角独特、极具冲击力的战争图片构筑出一部罕见的全面反思“二战”的反战类纪实文学作品。
2017年12月6日 已读
视角很全面,采访对象有多种立场,甚至还有几个右翼倾向的老兵和一个苏联红军。感谢作者多年的努力填补了二战的这段空白,很多德军老兵在成书的过程中就去世了。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在采访老兵的时候一直保持中性,很少将自己的立场强加在对方身上,这是一个采访者应有的道德。
历史 德国
传奇特工 (2017) 豆瓣
Kundschafter des Friedens
导演: Robert Thalheim 演员: Henry Hübchen / Michael Gwisdek
其它标题: Kundschafter des Friedens / Old Agent Men
2016年的德国,柏林墙已在25年被拆掉了,曾经威名赫赫的前东德间谍约亨·福克被昔日的敌人——德国联邦情报局找回来执行一项新任务:拯救被绑架的卡切吉斯坦临时总统。因为人们把国家未来的和平都寄托在这位总统身上,与总统一起被绑架的还有德国的情报特工弗兰克·肯恩。联邦情报局需要福克以前的关系网把临时总统救回来。而福克接受任务的条件是要把他以前的团队成员找回来,然而他接受这项任务也有自己的私心:他和肯恩曾经是死对头,福克打算借此机会找肯恩报仇。
希特勒:职业生涯 (1977) 豆瓣
Hitler - eine Karriere
导演: 约阿希姆·费斯特 / Christian Herrendoerfer 演员: 格特·维斯特法尔 / 斯蒂芬·默里
其它标题: Hitler - eine Karriere / Hitler: A Career (美)
Hitler-eine Karriere(Hitler-a career) is a very good and accurate documentary about the Austrian boy, who later became the dictator of Nazi-Germany: Adolf Hitler. There are three episodes, each covering a period of his life. First episode documents his early years until he became prime-minister(1889-1933). The second episode documents how Hitler ruled Germany until the second World War began(1933-1939). The third and final episode documents the war, how Germany lost, and his death(1939-1945). The episodes are accurate, and show us how Hitler became obsessed with killing the Jews and getting the "Lebensraum"(space to live on) for the German people. "Hitler-eine Karriere" is an important production, and I recommend all of you to see it.
一只市民阶级犬的自我批评 (2017)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TMDB
Selbstkritik eines bürgerlichen Hundes
7.0 (6 个评分) 导演: 尤利安·拉德迈耶 演员: 尤利安·拉德迈耶
其它标题: Selbstkritik eines bürgerlichen Hundes / 一只资产阶级犬的自我批评
电影以一条资产阶级犬的视角,讲述它如何从一名电影制片人变成一只四条腿动物的故事:由于找不到拍摄电影的投资商,朱利安只能到农场当临时工。在一次舞会上,他邂逅了加拿大少女卡米尔,并让对方相信了他在为一部共产主义风格的童话电影勘察外景,他还承诺会让卡米尔当电影的女主角。出乎意料的是,卡米尔决定陪在他身边,这一举动点燃了朱利安心中的浪漫情怀……
第三帝国的兴亡(上中下) 豆瓣 Goodreads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Third Reich: A History of Nazi Germany 所属 作品: 第三帝国的兴亡(上中下)
9.7 (6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威廉·夏伊勒 译者: 董乐山 世界知识出版社 1996 - 4
一想到德国人民,我常常不免黯然神伤,他们作为个人来说,个个可贵,作为整体来说,却又那么可怜……在第三帝国短促的生命的前半期,作者曾在那里生活过,亲眼看到希特勒是怎样巩固他作为这一伟大而茫然不知所从的民族的独裁者的权力,后来又怎样引导这一民族走向战争和进行征服的。
2017年11月11日 已读
兴的部分比亡的部分更出彩,前半部有大量作者的亲眼见闻,后半部就更多的是普通史家的各种推论了。现在批评德国人投票给纳粹成了一种政治正确,但这个事实的前提条件更重要:纳粹是一个合法的、可以被选举的政党。要么定好法规约束人性,要么要求所有人都当圣母高道德理客中,而我,更相信前一种方法。
历史 德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