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
剑桥德国史 豆瓣
所属 作品: 剑桥德国史
作者: [英] 玛丽·富布卢克 译者: 高旖嬉 新星出版社 2017 - 6
德国历史的多面性和复杂性引发了广泛讨论和不同诠释。本书是一部具有“导论、入门”性质的德国通史,利用丰富的历史材料,用宏大的历史叙事方式勾勒出德国历史发展的脉络,清晰地展现了德国从中世纪早期至今的曲折历史,简明扼要地探讨了德国社会、政治、文化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剑桥德国史》是英语图书中既是单卷本,又内容丰富、涵盖面广的德国史书籍,畅销二十多年,是德国研究、欧洲研究、德国历史、欧洲历史专业学生的必读书。同时也由于其篇幅不大,言简意赅,又是大众读者、商界人士或赴德游客的参考指南。
德国:我们如何生活 (2013) 豆瓣
Deutschland - Wie wir leben
8.4 (28 个评分) 演员: 弗兰克·格拉布雷得勒支
德国电视二台ZDF纪录片《Deutschland – Wie wir leben》为我们介绍了一个普通德国人的生活。根据民意调查,德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受喜爱的国家。德国,这个拥有8000万以上人口的国家,拥有怎样的居民?在这里,人们是如何生活的?对德国人来说,什么是重要的?什么会引发思考?德国——我们的生活是怎么样的?以德国人的视角,从人(Menschen),财(Schaetze),吃(Ernaehrung)三个方面介绍一个今天德国人的生活。本片是极好的了解德国国情的材料。
钢铁帝国 豆瓣
Iron Kingdom: The Rise and Downfall of Prussia 1600-1947 所属 作品: Iron Kingdom
作者: [英] 克里斯托弗·克拉克 译者: 王丛琪 中信出版集团 2018 - 2
“普鲁士”这一名字本身是一个人工产物,它的来源并非是霍亨索伦王朝的北部核心领土(柏林附近的勃兰登堡马克),而是霍亨索伦家族最东部的一个同勃兰登堡并不毗连的波罗的海公国属地。普鲁士传统的本质就是没有传统。本书主要探讨普鲁士的兴衰。只有通过对其兴和衰两个过程进行评价,我们才能理解众多人记忆中如此强大的普鲁士何以突然问彻底从政治舞台消失,且无人哀悼。
Zur Person: Hannah Arendt (1964) 豆瓣
Zur Person: Hannah Arendt
9.4 (32 个评分) 演员: Hannah Arendt / Günter Gaus
其它标题: 君特•高斯对汉娜•阿伦特的访谈
关于她的犹太身份;关于她十四岁读了康德后确定将读哲学专业;关于她一直刻意不要忘记自己的母语;关于她说的“对于个人而言,问题其实不在于敌人做了什么,而在于我们的朋友做了什么。”
从海底出击 第一季 (2018) 豆瓣
Das Boot Season 1 所属 电视剧集: 从海底出击
7.8 (10 个评分) 导演: 安德烈亚斯·普罗查斯卡 演员: 菲利普·比林斯蒂尔 / 薇姬·克里普斯
德国巴伐利亚工作室将翻拍《从海底出击》。影片讲述二战时期,发生在深海U型潜艇上的惊险故事,原版由沃尔夫冈·彼德森执导,是影史上最成功的德国电影之一,它在当时获得了包括最佳导演在内的6项奥斯卡提名。目前,巴伐利亚工作室将尚未透露影片选角信息及拍摄计划。
凭空而来 (2017) 豆瓣 维基数据 IMDb TMDB
Aus dem Nichts
7.2 (86 个评分) 导演: 法提赫·阿金 演员: 黛安·克鲁格 / 丹尼斯·莫斯奇托
其它标题: Aus dem Nichts / 公义暗角(港)
卡嘉(黛安·克鲁格 Diane Kruger 饰)曾经有一个非常幸福的家庭,然而,一场可怕的恐怖袭击让她在瞬间失去了丈夫奴里(努曼·阿卡尔 Numan Acar 饰)和年幼孩子。爆炸的始作俑者是一对“新纳粹分子”情侣艾达(汉娜·希尔斯多夫 Hanna Hilsdorf 饰)和安德烈(乌尔里奇·布兰德霍夫 Ulrich Brandhoff 饰),两人很快就遭到了逮捕等待庭审。
在庭审中,艾达和安德烈的律师指出卡嘉夫妇曾经参与过贩毒活动,同时他们自己也曾经吸食过毒品,这一劣迹的曝光直接影响了法官对案情的判断,最终,这对情侣因为证据不足而被无罪释放。悲愤和绝望之中,卡嘉决定通过自己的双手来为家人们报仇。
低地 (1954) 豆瓣
Tiefland
导演: 莱妮·里芬施塔尔 演员: Bernhard Minetti / 莱妮·里芬施塔尔
其它标题: Tiefland
Pedro, a shepherd, is sleeping in his Pyrenean mountain hut when his herd is attacked by a lone wolf. He awakens to defend his sheep, and strangles the wolf. In the Catalan lowlands, the construction of a canal is completed and diverts water from the farms and fields of the peasants to support the prized bulls of the landowner, Don Sebastian, marquis of Roccabruno. The request of the peasants for water is arrogantly rejected. He has, however, significant debts and needs money. The rich Amelia plans to marry him, but he offends her. Martha, a “beggar dancer”, has come to the village, and entertains the people. Sebastian sees her and takes her to his castle, enchanted by her beauty and grace. He keeps her as his mistress in a "golden cage"...
2017年10月8日 想看 制作超过20年
德国
文明的进程 豆瓣
Über den Prozeß der Zivilisation 所属 作品: 文明的进程
8.2 (8 个评分) 作者: 诺贝特·埃利亚斯 (Norbert Elias) 译者: 王佩莉 / 袁志英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3 - 8
埃利亚斯是德国著名社会学家,《文明的进程》是埃利亚斯的成名之作,出版后轰动西方世界,成为畅销书。我们习惯把文明看成一种摆在我们面前的现成财富,但在埃利亚斯看来,“文明的表现”绝非天然如此,文明是一种过程,是历经数百年逐步演变的结果,是心理逐步积淀规范的结果。传统社会学把人和社会看成是两个各自独立的实体,而作者推翻了这种两分法,提出两者不可分割,正是宏观的社会和微观的人之间的互动激荡形成了个人、国家乃至社会的整个文明的进程轨迹。
本书提供了一种新的历史研究方法:不仅研究社会经济,而且考察人的情绪气质和思维方式的变迁;不仅重视重大事件,也从小处着手,探讨人的行为举止和日常生活,以小见大。 作者将历史学、政治学、心理学、经济学、种族学、人类学和社会学等熔为一炉,使这部作品成为20世纪不可多得的一本百科全书式的人文经典读本。
黑色雪绒花 豆瓣
所属 作品: 黑色雪绒花
作者: [德] 约翰·福斯 云南科技出版社 2010 - 6
《二战风云3·黑色雪绒花:党卫军士兵回忆录》的构想和其中的大部分内容写作于很久以前。1945年3月到1946年12月期间,我是美军的战俘。其后的几十年间,我从未想过修改并出版这部手稿。那场战争以及后来所发生的事情已经成为过去结束的一章。直到1985年里根总统和科尔总理共同拜谒了比特堡(Bitburg)的德军士兵公墓,我才有了出版这《二战风云3:黑色雪绒花党卫军士兵回忆录(附书一本+CD-R光盘1张)》的念头。那次拜访激起了世界范围的抗议,就是因为有一些年轻的武装党卫军士兵也被埋葬在那里。包括为这些士兵所办的纪念仪式也被普遍看作是一件可耻的事。从那时起,对那些武装党卫军士兵不分青红皂白的诅咒变得越来越普遍和严厉。显然,这些战士牺牲在战场上六十余年后,帝国崩溃的瓦砾依旧堆压着他们短暂的一生,并未被移开。
Inspector Rex (最佳搭档雷克斯 第一季) (1994) 豆瓣
Kommissar Rex Staffel 1 Season 1 所属 电视剧集: Inspector Rex
导演: Hajo Gies / Oliver Hirschbiegel 演员: 托比亚斯·莫雷蒂 / 卡尔·马克维斯
原名Kommissar Rex(英文名:Inspector rex)奥地利热门警探剧,于1994年至2004年
期间播放10个季度。但在2008年,新一季又上映,由奥地利和意大利公司合资拍摄,预计拍摄到12季度。
原始剧集拍摄于维也纳当地,主要讲述由3名警官组成的破案小组,和一条德国牧羊犬雷克斯(主要寻找尸体或嗅毒品和爆炸物、走私品的警犬)的故事。最早的团队由Richard Moser, Ernst Stockinger 和Peter Höllerer组成,同时也有法医 Leo Graf 和退休老警察Max Koch的协助。
这部电视剧完全由德国人构思剧本,剧中大多数人物使用奥地利德语方言,并且反映维也纳以及周遍地区的生活状况,虽然剧中反映某些地区的生活习惯并不完全正确,但还是受到奥地利当地的欢迎和热播,并在德国和其他国家反响强烈。
帝国骑士(第1卷) 豆瓣
作者: 汪冰 中国长安出版社 2013 - 4
《帝国骑士:二战时期德国最高战功勋章获得者全传(第1卷)》内容简介:1941年7月创设的“钻石双剑橡叶骑士铁十字勋章”,曾被纳粹德国视为表彰非比寻常的战场勇敢行为和成功指挥的“终极勋饰”。尽管此后的战火愈演愈烈,但这一最富盛名的德国军事荣誉直到二战结束前也只颁授给过27名军人。《帝国骑士:二战时期德国最高战功勋章获得者全传》这套四卷本著作以这27名军人为主题,试图以深入浅出的文字和丰沛的历史图片,较为全面、相对客观地勾勒出他们的传奇人生和战场经历。他们中既有竞相突破空战里程碑的超级飞行员,也有隐伏于印度洋和地中海的王牌潜艇艇长;既有以战役胜利苦撑帝国危局的统兵将帅,又有凭借战术成功跃上军旅之巅的装甲指挥官;尽管成长经历各不相同、战后命运大相径庭,但他们的战时经历无一例外地丰富多样,他们的传奇、故事和传说,时至今日仍回荡于众多的军人、战史研究者与爱好者之间。他们效力的固然是一个邪恶的政府、参与的也是一场非正义的侵略战争,但从纯军事角度来看,这些军人无疑构成了战争史上独具魅力的一个人物群体。
海报:
窃听 豆瓣
作者: [德] 菲利克斯·略莫尔 译者: 强朝晖 / 俞悦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7 - 1
1942至1945年间,美国情报机构在华盛顿附近的亨特堡秘密营地对数千名德国战俘施行监听,并留下了厚达几十万页的记录。这些记录不就前才被公诸于世。历史学家菲利克斯·略莫尔是第一个对这份档案进行整理和研究的人,他的阐析为我们开启了一个关于战争的全新视角。在战友间的谈话中,士兵们讲述各自的前线经历,吹嘘自己的种种“英雄事迹”与“恶行”,袒露其内心的恐惧以及对希特勒的看法。档案中记录的每个士兵的生平经历,也让我们对这些人的生存状态、行为自由度以及思想和行为获得了真实的了解。这份特殊资料的公开,使军服下的德国国防军第一次露出了个人化的面目。
我们的父辈——纪录片 (2013) 豆瓣
Unsere Mütter, unsere Väter – Die Dokumentation
9.1 (37 个评分) 导演: 彼得·哈特尔 / Annette von der Heyde
2017年9月7日 看过
(9/10)同名电视剧的纪录片。据说有两集,但我只看过网上流传的中文字幕版,也就是第2集,讲述正片五位主角的历史原型(感觉原片应该是六个主角,那个逃脱审判的纳粹军官戏份也不少,而这部纪录片也有他的原型)。
9分 反战 德国
德意志 豆瓣
Germany:Memories of a Nation 所属 作品: 德国
作者: 尼爾.麥葛瑞格(Neil MacGregor) 译者: 周全 左岸文化 2017 - 8
前大英博物館館長、「洪堡論壇」主持人、《看得見的世界史》作者
尼爾・麥葛瑞格 透過
紙上博物館《德意志:一個國族的記憶》
向我們展現
一個國家如何從歷史裡找到自我認同
以及國家的意義?
過去一百五十年以來,德國躍升成為歐陸強國,如今他們承擔歐盟東道主的身分,負責維繫歐洲分歧複雜的運作。作者麥葛瑞格回顧了德國歷史上的神聖羅馬帝國,下了這樣的註腳:「那些碎片知道它們屬於彼此,是一個整體當中的小部分。唯一的問題僅僅在於,它們應該緊密結合到什麼程度,而且應該由誰來主導整合的進程。這些都不是英國人和法國人所擅長提出或回答的問題。多虧了神聖羅馬帝國,德國人已經有過一千年的實務經驗。」
作者試圖從德國人對「物件」的創造、挪用、棄用與再利用,編織一部數百年來的德意志歷史。他視野所及包括:雕塑、繪畫、瓷器、紀念碑、建物大門,還有啤酒、香腸、汽車、代用貨幣、字體、潛水衣、馬路上圓孔蓋、塗鴉等等。每件物品背後的歷史,都勾勒出德國的追尋、挫敗與重生,都是集體歷史記憶的一個篇章,也是當權者的意志(見「被納粹貼上墮落藝術的標籤」)和人民重新詮釋(見「柯爾維茨」)的權力爭奪場。
歷經「大浩劫」之後,許多猶太人仍回到德國,德國統一之後,更有二十萬猶太人移居原本傷害他們的國度(見「猶太會堂」)。德國人將罪愆背在自己身上,想要彌補過去的錯誤,但「集體的罪責」之外,他們的一般老百姓如何面對戰爭帶來的傷痛?(見「巴爾拉赫的〈新天使〉」)這裡沒有英雄,只有多元的價值。過去,德國人從歷史裡找尋自我,現在,則要從歷史裡望向未來。
試舉例書內物件:
@啤酒:
除了大家熟知的慕尼黑啤酒節可以盡情暢飲啤酒,啤酒的製作方法也是認證夠不夠德意志的入場券。一八七一年進行德國統一談判的時候,巴伐利亞加入新成立的德意志帝國的條件之一,就是必須實施《啤酒純淨法》。所謂《純淨法》就是確保只有無污染的水可以使用於釀造啤酒,以維護這種國民飲料的完好性。不過為什麼製酒一定要用純淨的方法?事實上,無關健康與否,而是間接禁止人們用可以製作麵包的小麥與黑麥來釀造啤酒。
@情治人員訓練用的「腓特烈大街車站」模型:
東、西德分裂的時候,兩方之間若有人員要進出邊防,必須在「斯塔西」的監控下進行。這個物件是柏林「腓特烈大街車站」的空間模型,如果把模型翻轉過來,可以看見背面有一個開關和一些按鈕,用意是要訓練「斯塔西」,若有人試圖非法離開東德時應當如何處置。
@國會大廈:由英國建築師諾曼・福斯特(Norman Foster)負責國會大廈的修建,他設計了玻璃透明圓頂,可供市民觀看議事的進行,象徵公民對政治的控制。不過,國會大廈的命運不是一直都很順遂。十九世紀設立的時候,保王派並不尊重議會;而希特勒根本就移往別的地方舉行議會;到了二戰,國會大廈被俄軍攻陷,士兵還在牆上塗鴉。福斯特重建時,並沒有洗刷乾淨,在巍巍的議會殿堂留下了「希特勒完蛋了」(Hitler Kaputt)的穢語。
@布痕瓦爾德集中營
「布痕瓦爾德集中營」鐵門的內側,裝設了「JEDEM DAS SEINE」的標語,每年重新油漆一次,它不是給路過的人看,而是讓囚犯每天經過大門時,都會看到這句古羅馬法律格言「各得其所」。很諷刺的是,設計字體的法朗茲・埃爾利希(Franz Ehrlich)是包浩斯的藝術家,也是這裡面的犯人。包浩斯卻是納粹所欲肅清的一種藝術風格。而「各得其所」不只提醒犯人國家囚禁他們的正當性,事後看來,這句話充滿玄機,某位囚犯做了一首詩,透露:黨衛軍有天也將被繩之以法。
@柯尼斯堡的人孔蓋:
長久以來,德意志的地理疆界和歷史發展一直都是變動不拘,因此,沒有所謂內在一致、可統攝所有德國人的德國史,這種情況在歐洲國家裡面,算是很特別的。例如哲學家康德的故鄉――柯尼斯堡,如今不再屬於德國,而是俄羅斯的加里寧格勒;文學家歌德發現德國偉大藝術和歷史之泉源――斯特拉斯堡,如今屬於法國。如今在加里寧格勒已不復見任何德國的痕跡,除了地上的人孔蓋。
@慕尼黑「勝利門」:「勝利門」應該是為了紀念自己的軍隊打了勝仗,凱旋而返。但在慕尼黑,「勝利門」被獻給「巴伐利亞軍隊」,卻避開了一件令人難堪的事情:那支軍隊在「拿破崙戰爭」的大多數時候,是跟法軍並肩攻打其他的德意志邦國。「勝利門」因而是一座具有雙重模糊性的紀念建築,它顯露出一個尷尬的事實,那就是敵人很容易就從外國人變成德國人。
@巴爾拉赫的天使塑像
德國沒有年年舉辦紀念活動來追憶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戰,有什麼樣的儀式能夠用來紀念德國不但打輸了,而且還被宣布有罪的一場戰爭呢?一般國家都有高聳入雲的紀念柱或者熠熠生輝的陵墓,但德國反而只有一尊真人大小、水平飄浮的青銅人像,從大教堂的天花板垂掛下來。這是巴爾拉赫(Ernst Barlach)的作品,代表的是「一個紀念而非告誡」,他曾經表示過:我們面對戰爭時的態度應該是回憶與內省。
本書特色
1.紙上博物館、以物件為主的歷史敘事。
2.環環相扣的物件關係,全面性勾勒對德國精神的理解。
3.「德意志:一個國家的記憶」計畫最初是大英博物館的特展,後來製作成BBC Radio 4的節目(www.bbc.co.uk/programmes/b04dwbwz),最後落筆成書。
4.購買精裝版,即贈「《德意志:一個國家的記憶》紙上博物館」十六款精美明信片。
名人推薦
作者從「記憶」切入。透過物件與人、地方與建築、繪畫、玩具和紙鈔、森林和孤獨的橡樹……向世人展現全方位重要的研究成果。――Rebecca K. Morrison,《英國獨立報》
抓住讀者的情緒,如羽毛般地輕描淡寫,卻懷著深刻的遠見。――Jackie Wullschlager,《金融時報》年度選書
成功展現了德國文化、歷史和記憶各方面複雜而豐富的面貌。――Richard J. Evans,《泰晤士報文學增刊》年度選書
如同一條鑲著拋光寶石的項鍊,敘事安排精心設計,充滿狡黠智慧,可讀性高。――《紐約時報》年度選書
這是一部書市引頸期待…具高度原創性的著作,為英國讀者介紹了最具影響力的鄰居――德國。非常樂意推薦給任何想認識除了「第三帝國」之外,其他德國歷史面向的讀者。――Ritchie Robertson,《泰晤士報文學副刊》
在作者的帶領下,讀者對德國歷史的瞭解意外地到達了原先所到不了的深度。在收斂的文字風格、公允的歷史定位之間,隱藏著真正的熱情。――David Wootton,《泰晤士報文學副刊》年度選書
這部頃全力製作的系列,從展覽到廣播,再到書籍,都經得起眾人的檢視。這個計畫非常具有渲染力,整體架構非常仔細,不只為當今德國寫下註腳,也描繪出今日歐洲的面貌。――《經濟學人》
一部有關德國歷史記憶的歷史,不論是讀(書)、聽(廣播)、看(展覽)和討論,都是一場盛宴。――Ulinka Rublack,《時代雜誌》
沒有比這本書更好的瞭解德意志的入門作品了。――Jens Bisky,《南德日報》
本書試圖去回答「什麼樣的傳統和記憶,塑造德國人今日的自我認同」?而不只是去介紹「幾個世紀以來德國走過什麼樣的歷史?」Noel Malcolm, 《英國週日郵報》Mail On Sunday
德国青年运动 豆瓣
Die deutsche Jugendbewegung
作者: 曹卫东 主编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3 - 1
候鸟们
谁赠于你们
在陆上,在海上
自如驾驭翅膀的学问?
……
19世纪末20世纪初,“青年崇拜”席卷整个欧洲,在德国,浪漫主义的后裔们,发起了一场回击现代社会的青年群体运动——“候鸟运动”。自譬为候鸟的青年,漫游在德意志的广袤大地,他们寻找着未经现代性侵染的民间文化,以行动追求对德意志民族生活方式的重构。面对扑面而来的现代世界,候鸟们正在寻求一种区别于“西方”社会模式的有机共同体。
德国青年运动于1900年代以候鸟运动的形式在德国兴起,并迅速发展为一场全国性的青年运动。由于德意志民族在现代化道路上的后发性质,德意志青年运动有其特殊性:在形式上,继承德意志知识人的漫游传统,德国青年运动以漫游山川的“候鸟运动”而兴起,从柏林旁边的小城施特格利茨肇始,短短三五年时间就发展成全德意志青年有组织的普遍运动;在精神上,当其他国家的青年热切地奔向现代性的地平线地,德国青年却返身走向前现代的自然和农业社会。运动中的青年们希望通过漫游,寻找尚未受到现代性侵染的民间文化中重构德意志民族的生活方式,以此建构出一种区别于“西方”社会模式的共同体。
这场运动不容忽视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另外两个方面。其一,从最初的候鸟运动,到后来的希特勒青年团、青年抵抗运动,德国青年运动与纳粹关系复杂;其二,许多著名的德国现代思想家都参与到德国青年运动之中,包括本雅明、容格尔、冯特、瑙曼,等等。这些思想家对德国现代思想影响至深,可称为现代德意志文化的形塑者。
德国青年运动不仅是时代现象,也不仅是人性现象,它是一种“原德意志现象”,这场运动构成了20世纪德国保守主义的开端。
《德国学术》以德国现代思想史为脉络,延展思路,格局包容,细挖穷考,触类广泛,力求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和开阔的思想史视野,深入到德国思想的内里和细部,为国内广大的德国思想研究者提供详实的思想资料和新鲜的学术观点。
德国名将曼陀菲尔传 豆瓣
作者: 汪冰 人民日报出版社 2012 - 11
哈索 冯 曼陀菲尔出身普鲁士贵族世家,幼龄从军,二战中成为著名装甲兵领袖之一,也是获得镶钻骑士最高战功勋章的27位军人之一。他曾任第7装甲师和“大德意志”装甲掷弹兵师师长,北非、东线和西线战场都有他的踪影,洛林和阿登战役中曾与巴顿和布莱德雷等美军名将较量,纳粹帝国崩溃的前夜又与朱可夫和罗科索夫斯基元帅对决于奥得河畔。战后的曼陀菲尔曾任西德国会议员,是冷战时期重要的军事思想家和政治活动家。本书是华文世界的首部曼陀菲尔传记,对传主亲历的重大战役有着繁简得当的精彩描绘,更是首次独到地总结了其战后经历。全书资料客观翔实,文笔生动流畅,图片精彩纷呈,既有令人耳目一新的阅读欣赏价值,又具备较高的史料参考价值。
德意志帝国 豆瓣
The German Empire : A Short History 所属 作品: 德意志帝国
作者: [德] 米夏埃尔· 施蒂默尔(Michael Stürmer) 译者: 李超 中信出版社 2017 - 10
“我们这个时代的重大问题,
要靠铁和血来解决!”
——————————————————————————————————————————————————————
【内容简介】
我们所知的“德国”其实是一个年轻的欧洲国家。在漫长的欧洲历史中,存在于这片土地上的是一些松散聚合起来的日耳曼邦国。1848年欧洲大革命过后,普鲁士王国开启了统一德意志的进程,此时著名的“铁血宰相”奥托•冯•俾斯麦也登上了政治舞台。几场游刃有余的战争,淋漓尽致地彰显了俾斯麦的政治艺术,也在1871年带来了真正意义上的“德国”——一个统一的德意志帝国。
德意志帝国在它48年的历史中,缔造了工业化、现代化的奇迹。1902年诺贝尔奖刚刚颁了两届,德国就成为世界首个聚齐了物理、化学、医学和文学四奖的国家,彰显了强大的国力。极速崛起的德意志打破了传统的欧洲均势,成了决定欧洲政局的新力量。可惜的是,它最终没能决定欧洲的和平。第一次世界大战很大程度上由德意志帝国挑起,并且导致了帝国本身的覆亡。1919年巴黎和会上,德国领土被分解,并被课以不可能还清的战争赔款。但是,这些疯狂的复仇者们很快发现,欧洲没有德国不行……
【编辑推荐】
1. 著名德国历史学家米夏埃尔•施蒂默尔的德国近代史通俗读物;著名德国史专家、《大国崛起》德国篇的顾问李工真教授作序推荐。
2. 德意志帝国的历史,就是德国的近代史。这是历史影响巨大的国家和时代,诞生了马克思主义学说、托马斯•曼、伦琴、爱因斯坦,以及奔驰车、西门子公司、通信无线电和齐柏林飞艇。被称为“东方俾斯麦”的李鸿章,在1896年访欧期间曾专程向真正的俾斯麦当面讨教,希望在中国复制德国的富强之路。
3. 精简而深刻地介绍了“德意志道路”的历史,非常值得我们了解、反思。德意志民族的崛起,并不是像多数西方国家一样,靠扩张或殖民掠夺发家;相反,自从1871年德意志帝国建立之后,德国依赖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内部拉动,成为了一个欧洲强国。同时,帝国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政策的成功与失败,也在其后的“二战”、冷战和欧洲一体化中产生了深沉的回响。
4. “新思•观察家精选”系列之6。 “观察家精选”汇集具有当代回声的历史话题,旨在帮助我们收整见识的碎片,读懂现代世界的由来,反思现代人的生活境况。书的篇幅都在200至300页之间,外形精巧;这些权威作者所讲述的既是各自最擅长的话题,也是同一个大时代的不同投影。希望你通过了解永不止步的时代变迁,增长对未来的远见。
【评论】
施蒂默尔先生撰写的视角独特,可谓是为史学人士撰写史书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全书展示了一幅幅德意志由统一走向崩溃的历史图景,读来未免不让人惋惜这段德意志波澜壮阔的历史。……这本书既有史学参考价值,又不乏阅读趣味,既值得专业研究人士一读,也可供普通人士日常品读。
——李工真,著名德国史教授、《大国崛起》德国篇的顾问
这本简洁、紧凑的书讲述的是德国帝制时代的历史。作者清楚地传达了德国没有选择的历史道路——在德国的领导下的欧洲联合、避免“一战”并非不可能。
——《福布斯》(Forbes)
八月的雾 (2016)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TMDB
Nebel im August
7.7 (7 个评分) 导演: 凯伊·威索 演员: 艾沃·皮茨克 / 塞巴斯蒂安·科赫
其它标题: Nebel im August / Fog in August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德国,13岁的男孩埃勒斯因无人照顾进入了一家病院工作,但是他在那里却发现了令人震惊的事情(纳粹的纳粹安乐死计划),并与朋友们团结在一起,企图破坏这个计划,影片以孩子的视角展现了令人震撼的一段历史,以及人性的善恶,二战时超过五千名儿童死于纳粹安乐死计划。
海蒂和爷爷 (2015) 豆瓣 维基数据 IMDb TMDB
Heidi
8.7 (812 个评分) 导演: 阿兰·葛斯彭纳 演员: 阿努克·斯特芬 / 布鲁诺·冈茨
其它标题: Heidi / 飘零燕(港)
孤儿海蒂(阿努克·斯特芬 饰)被姨母迪特(安娜·希恩斯 饰)送上了阿尔卑斯山,与远离小镇独居的祖父(布鲁诺·甘茨 饰)一同生活。活泼的海蒂在这里如鱼得水,先是感动了固执的祖父,又收获了羊倌彼得(奎林·阿格里皮 饰)的友情,还与山下彼得的家人打成一片。一天,海蒂同彼得在山上放羊,姨母突然出现,连哄带骗将海蒂卖到法兰克福的泽塞曼家。从此,目不识“A”的海蒂成为了小姐克拉拉(伊莎贝尔·奥特曼 饰)的伴读。克拉拉幼年丧母,大病一场后再也站不起来了,只能被困在豪宅中与轮椅相伴。父亲(马克西姆·梅米特 饰)常年在外很少回家,寂寞的克拉拉把海蒂当成了救命稻草。海蒂能适应泽塞曼家的新生活吗?远在天边的祖父和彼得还能再见吗?克拉拉的腿还有好起来的希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