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买
虚构叙事中时间的塑形 豆瓣
所属 作品: 虚构叙事中时间的塑形
作者: [法] 保罗·利科 译者: 王文融 商务印书馆 2018 - 3
《时间与叙事》三卷集是保罗·利科继《活的隐喻》之后又一部探讨语义创新现象的力作。本书是《时间与叙事》的第三篇(第二卷)《虚构叙事中时间的塑形》。它对应于第二篇《历史叙事中时间的塑形》,皆在扩展、深化、充实和开放亚里士多德的情节安排概念;在模仿活动Ⅱ的范围内,探讨在虚构叙事(此处专指文学作品)中时间塑形的特征和手段。
解释的冲突 豆瓣
所属 作品: 解释的冲突
作者: [法] 保罗·利科 译者: 莫伟民 商务印书馆 2017
本书为法国著名哲学家保罗·利科的重要著作,涉及解释学、现象学、心理分析、结构主义、宗教现象学、符号学等。上述思想流派对各种社会和思想现象提出了不同的,甚至是对立的解释。利科认为这些相互竞争的解释同等有效,它们之间的冲突恰恰说明了解释具有不可化约的多元性,因而,利科在本书中提出了自己的反思解释。这种解释不是要取消解释的冲突,不是要把各种相近的或冲突的解释整合在唯一的解释之中,而是要让它们相互对话、沟通,并希冀通过对既显又隐的多重语义学意义进行解释,且以反思为中介来超越现象学与心理分析、符号学和结构主义之间的对立和背反。
作为一个他者的自身 豆瓣
所属 作品: 作为一个他者的自身
作者: [法国] 保罗·利科 译者: 佘碧平 商务印书馆 2013
本书是法国著名哲学家利科后期的一部重要著作,也是其在1968年学生运动后“自我放逐”30年的思想的结晶。在此书中,利科关注于个人同一性的问题。在他看来,个人的同一性既不是笛卡尔的“我思”,也不是尼采的“对自我的瓦解”,而是“自身与他者的交织”。利科在此书中,从三个方面讨论了个人的同一性:描述、叙述与规范,即,谁在说话和行动?谁再叙述故事?谁负责任?对于利科来说,这是人生的根本问题,因为,人的生存与罪恶感这类问题都可以归为“人是什么?”的问题,也即“个人同一性”的问题。
词与物 Eggplant.place 豆瓣
Les Mots et les Choses. Une archéologie des sciences humaines 所属 作品: 词与物
8.8 (13 个评分) 作者: [法] 米歇尔·福柯 译者: 莫伟民 上海三联书店 2016 - 7
1966年发表的《词与物——人文知识的考古学》(Les Mots et les Choses. Une archéologie des sciences humaines,英译《事物与秩序》The Order of Things),更是被认为是结构主义时代取代存在主义时代的重要标志。它主要的论点在于:认为每个历史阶段都有一套异于前期的知识形构规则,而现代知识型的特征则是以 “人”作为研究的中心。这本书的问世使福柯成为一位知名的法国知识分子,但也因为“人之死”的结论而饱受批评。让·保罗·萨特就曾基于此点批判此书为小资产阶级的最后壁垒。
福柯在本书中运用历史话语分析(又称“知识考古学”)的手法对自文艺复兴以来直至20世纪的整个西方“人文科学”(Humanwissenschaften)的知识构成以及文化和知识史都作了细致入微的、富有创见和深度的梳理和剖析。他指出这里的人文科学指的是将“人”作为研究对象,将“人”设计并定义成某种认知构造物的科学,围绕这个对象而生产的人文科学,可被认可为真理话语。针对此“真理话语”,福柯试图从根本上驱除笼罩在当代知识形式的决定性条件之上的人类学主体主义的迷雾,批判了自笛卡尔、尤其自康德以来200多年西方哲学传统的先验意识哲学和主体主义。在《语与物》的最后一页,福柯写道:“人将被抹去,如同大海边沙地上的一张脸。”
法国汉学(第5辑) 豆瓣
作者: 《法国汉学》丛书编辑委员会 中华书局 2000 - 1
《法国汉学》第五辑是敦煌研究专集。作者除编成了伯希和中文资料目录和吉美博物馆藏伯希和敦煌画目录外,1979年以来还出版了多种专著和五本法国国立图书馆的论文集;部分文章已经译成中文,有的登载在学术期刊上,有被收入《法国学者敦煌论文撰卒》(中华书局,1993年)。本辑刊出的文章大多数選自敦煌研究组的最近两个文集:《從敦煌到日本,献给苏鸣远鸣的中国和佛教研究文体》(1995年)和《远东亚洲丛刊》第11辑(2000年)。
本辑選定在今年出版并非偶然,需知今年是王圆箓发现莫高窟第17號洞窟所藏文献的一百周年。当年伯希和是法国远东学院的一个年轻学者,如今法国远东学院選定今出版本辑,意在表明伯希和参与开创的敦煌研究在法国依然生气勃勃。
宋本艺文类聚 (全三册) 豆瓣
所属 作品: 艺文类聚
作者: (唐)欧阳询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3
《艺文类聚》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百科性质的类书之一,保存了我国唐代以前丰富的文献资料,尤其是许多诗文歌赋等文学作品。全书一百卷,分四十六部,每部又分子目,共七百二十七类,引用古代文献一千四百余种,其中十分之九的典籍今已不传。全书编纂极具特点,故事居前,诗文在后,大致按作品时代的先后顺序排列;所引故事,都注出书名,所引诗文,都注出时代、作者和题目,并按不同的文体用黑体字醒目标出。此书流传主要是明正德、嘉庆、万历年刻本,错字脱文较多。上海图书馆藏有国内仅有的宋刻本,现据以影印。分上、中、下三册,精装,便于研究、检索和收藏。
太平御览(全四册) 豆瓣
所属 作品: 太平御览(全四册)
作者: [宋]李昉等 中华书局 2000 - 2
宋太平兴国间,既得诸国图籍,而降王诸臣,皆海内名士。或宣怨言,尽收用之。置之馆阁,厚其廪饩,使修群书。以修文御览、艺文类聚、文思博要、经史子集一千六百九十余种,编成一千卷,赐名太平御览。
太平御览版本有十几种之多。一九三五年商务印书馆影印宋本出版后,成为二十多年来最流行的本子。中华书局为了供应研究工作者的需要,�定缩印商务影宋本太平御览。他们把影宋本的两页拼做一页,每页两栏。原来要分订一百三十六册,现在匀装做四大册就成了,面字体也并不缩得太小。这样,无论在购买、收藏方面和研究、检阅方面都增加了不少便利。
通典(全十二册) 豆瓣
所属 作品: 通典(全五册)
作者: 杜佑 / 王文锦 译者: 王文锦,王永兴,刘俊文,徐庭云,谢方 点校 中华书局 2016 - 4
《通典》专叙历代典章制度的沿革变迁,从远古时代的黄帝起,到唐玄宗天宝末年止(肃宗、代宗以后的变革,有时也附载于注中),分为九类,以食货居首,次以选举、职官、礼、乐、兵、刑、州、郡、边防,每类又各分子目。对于历代典章制度,都详细地叙述了它们的源流,有时不但列入前人有关的议论,而且用说、议、评、论的方式,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通典》的作者是杜佑。《通典》的体例仿效纪传体正史中的志书,将断代体改为通史体,是一部专门记载历代政治、经济等制度沿革变迁的典志体史书。《通典》记述了传说中的黄帝,下讫唐天宝末年的制度沿革。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记述历代典章制度的典志体史书,为史学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2021年1月18日 已读
通往南朝经学(礼学)的唯一门径,宝藏啊~
已买
三国志集解(全八册) 豆瓣
所属 作品: 三国志集解(全八册)
作者: [晋]陈寿著 [ 南朝宋]裴松之注 盧弼集解 钱剑夫整理 译者: 钱剑夫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9 - 11
《三国志》为前四史之一,在二十四史中有重要地位。陈寿所作《三国志》过于简略,经裴松之作注,内容充实了很多。但裴注主要充实了史实,典章名物方面尚多缺失。近人卢弼先生博采众书,精加校释,误者正之,缺者补之,核正地理,诠释名物,大大有益于本书的研究者。集解除排印错误径加改正外,所引旧说,均不增改。作者评议,亦加注明。卢弼先生生于清光绪二年(1876),幼习举业,后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学贯中西,积数十年之功力,始成此书。原书初版于1957年。此次出版,又经著名学者钱剑夫先生作了标点整理,读者更为方便。
老子想爾注校證 豆瓣 谷歌图书
所属 作品: 老子想尔注校证
作者: 饒宗頤 中華書局(香港) 2015 - 11
《老子想爾注》是老子《道德經》的注釋本,道教早期教派五斗米道的一部哲學兼丹經的經典著作。關於作者,歷來有不同說法,一說是張陵著,另一說認為是張陵之孫張魯。
饒宗頤先生將敦煌殘卷連寫的《老子想爾注》經文與注釋分別錄出,按《老君道德經河上公章句》的次第,分別章次,並對其作者、重要概念源流等作考證,著《老子想爾注校證》,是研究道教思想與《道德經》淵源的重要學術成果。
真诰 豆瓣
作者: [梁]陶弘景撰 赵益点校 译者: 赵益 注解 中華書局 2011 - 8
《真诰》与《登真隐诀》为梁陶弘景撰。《真诰》道藏本二十卷,有《运题象》、《甄命授》、《协昌期》、《稽神枢》、《阐幽微》、《握真辅》、《翼真检》七篇。内容涉及四个方面:一是较多记载了传道之事;二是较常谈到修道养生之术,包括数种存思法以及服食丹药的方法;三是较详尽地描述了修仙之地的来历、地理位置、众神仙迹等;四是介绍了上清经的传授历程。总之,本书是研究道教的一份重要历史资料。
六朝隋唐道教文献研究 豆瓣
作者: 赵益 凤凰出版社 2012
本书是作者在发表的与六朝隋唐时期道教有关的论文基础上进一步思考而形成的专著,分为“导论”、“《上清大洞真经三十九章》研究”、“《汉武帝内传》研究”、“《真诰》研究”、“《三天内解经》研究”、“《三洞奉道科诫经》研究”等六章,是对六朝隋唐时期的道教生态的较为系统研究。
古谶纬研讨及其书录解题 豆瓣
作者: 陈槃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0 - 7
《古谶纬研讨及其书录解题(套装共2册)》内容简介:盘承本师傅先生孟真命,研习古谶纬之学,始于民国廿六年冬,于时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因「九一八」事变而由北平迁上海,既又定归首都南京也。抗战事起,国难播越,旅云南昆明、客四川南溪李庄栗峯;卅五年冬胜利,复员南京;卅七年东渡来台,盘之谶纬研讨作业,未尝中辍。
汉书艺文志注释汇编 豆瓣
所属 作品: 汉书艺文志注释汇编
9.2 (5 个评分) 作者: 陈国庆 中华书局 1983 - 6
《汉书艺文志注释汇编(繁体竖排版)》内容简介:汉书艺文志是当时公家藏书的分类目绿,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盼一部文献目录。我们讲中困目绿学须从这裹开始;讲中国目录学史,也必须从这裹开始。艺文志是汉书十志之一。古时,以易、诗、书、台、乐、春秋六者之术为六艺;文,指文百家之说而言。颇名思义,此志盖为包括六艺百家文献的总目绿。其内容分为:六羹、诸子、诗赋、兵害、敷术、方技六略,共收书三十八种,五百九十六家,一万三千二百六十九卷。每种之后有小序,每略之后有总序,封先秦学术思想的源流、演变,都作了简明的叙述。
古本敦煌乡土志八种笺证 豆瓣
所属 作品: 古本敦煌乡土志八种笺证
作者: 李正宇 甘肃人民出版社 2008 - 11
《古本敦煌乡土志八种笺证》共分八部分,一:沙州图经卷第一;二:沙州都督府图经卷第三;三:沙州图经卷第五;四:沙州志;五:沙州伊州志;六:沙州归义军图经略抄;七:敦煌录;八:寿昌县地境。最后列有“地名索引”,方便读者检索。作者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并融入自己多年潜心研究瓜沙史地的大量成果,对其作了更为深入细致、全面系统的研究、笺证,大约730余条,采用录文和影印并载的方式,还附有多幅敦煌及其周围地区有关地理事物的示意图,可谓图文并茂,是研究敦煌历史、地理、人文、风物的一本不可多得的学术着作。
校補襄陽耆舊記(附南雍州記) 豆瓣
所属 作品: 校補襄陽耆舊記(附南雍州記)
作者: [東晉] 習鑿齒 撰 / 黃惠賢 校補 中華書局 2018 - 11
东晋习凿齿撰《襄阳耆旧记》五卷。是一部关于襄阳人物、山川、城邑的重要历史文献。可补汉末、三国以及晋代史书的遗缺。此书元明之际已无完本,虽经清人校勘辑补,但讹脱尚多。此书作者黄惠贤在前人的基础上,做了大量辑佚校勘工作。对于人物补充五人,删去二人,连同山川、城邑、牧守,增加了一百六十一条,并考订其他辑本出误入习书者十五条。是目前能见到的最好的辑本。此书原由中州古籍出版社于一九八七年出版,后再无重印。此次作者同意交给中华书局,以竖排繁体整理本的方式出版,并加以修订,纳入史学基本典籍丛刊。
義疏學衰亡史論 豆瓣
南北朝至初唐義疏學研究 所属 作品: 义疏学衰亡史论
作者: 喬秀岩 萬卷樓圖書公司 2013 - 7
「我有屬於我自己的一顆星星。」作者三十三歲撰寫此書,充滿悲劇感。二劉鄙視南北朝義疏學的遊戲規則,傳統學術竟失立足之地。清人表面尊奉注疏,實則極盡誤會、曲解之能事。學者何時才能虛心閱讀義疏?絕望的控訴。
同樣由孔穎達等奉敕編纂的《毛詩正義》與《禮記正義》之間,有討論同一問題而結論正相反的情況。應該如何理解?作者分析《論語義疏》、《禮記子本疏義》、《周禮疏》、《儀禮疏》、《禮記疏》,討論南北朝舊義疏學的基本方法;分析《書》、《詩》、《春秋》疏及《孝經述議》,討論劉炫、劉焯與舊義疏學截然不同的學術方法。根據這些分析討論,介紹劉炫、劉焯摧毀舊義疏學的實際情況,又論孔穎達、賈公彥等在劉炫、劉焯的強烈影響下,只能因襲舊義疏進行小調整而已,義疏學已經失去了學術創造力。
向往心灵转化的庄子 豆瓣
作者: 爱莲心 / 周炽成 译者: 周炽成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4 - 7
本书对《庄子》哲学提供了一个根本上新的解释。在同类著作中,本书首次充分而详细地阐明,在《庄子》中,存在着一种深层的认知结构,它埋藏在表面上随意的文学佚事、神秘的言说、隐晦的暗指之下。作者仔细分析了神话、传说、怪物、吊诡、比喻、语言的困惑这些为系统地引导和开发人心的灵性维度而在战略上设置的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