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买
碑别字新编(修订本) 豆瓣
所属 作品: 碑别字新编
作者: 刘大新 / 秦公 文物出版社 2016 - 4
此书系刘大新先生在秦公《碑别字新编》的基础上进一步增补而成。所录别字采自碑、碣、墓志、摩崖、造像、石经等,共收字头三千五百余字,重文别字二万一千三百余字。并以《中华大字典部首索引》顺序排列部首,便于检索。
隶释 隶续 豆瓣
所属 作品: 隶释 隶续
作者: 洪适 中华书局 1986 - 11
《隶释•隶续》:据洪氏晦木斋刻本影印。《隶释》二十七卷,前十九卷荟萃汉魏碑碣一百八十九种,二十卷之后附录《水经注》、欧阳修《集古录》等书籍、碑目中汉魏部分,作为参考。
近观中古史 豆瓣
作者: 侯旭东 中西书局 2015 - 3
本书是侯旭东教授关于中国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地域社会研究的论文合集。共收十余篇有关中国古代地域社会研究的论文,既有对传世史料的重新解读,也有大量利用新出土文献者。
中国古舆服论丛 豆瓣
所属 作品: 中国古舆服论丛
作者: 孙机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3 - 11
1951年,孙机先生师从沈从文先生学习中国古代服饰史,曾协助整理中国古代铜镜。进入北京大学之后,长期在宿白先生的指导下研究汉唐时期的中国文物。他所撰写的《中国古舆服论丛》运用文献与实物互相对照、互相印证的方法,对中国古代的车制、马饰、冠、服、化妆作了深入的研究
魏晋南北朝唐宋考古文稿辑丛 豆瓣
所属 作品: 魏晋南北朝唐宋考古文稿辑丛
作者: 宿白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20 - 6
宿白先生在中国考古学界是位开创范式、建立体系的大家。这本《魏晋南北朝唐宋考古文稿辑丛》收入宿先生三十九篇文章,是历史时期考古学的代表作品,呈现了宿白先生对这一历史阶段考古充分而缜密的思考。
全书通过古城沿革发展、墓葬形制变化、寺院遗迹布局等多个角度,对魏晋南北朝唐宋时期的典型考古 素材进行了科学的整理——从“古今重叠型城市”长安与洛阳、到宣化辽墓中张家的兴衰史,再到西藏大昭寺的银瓶、青州龙兴寺的窖藏、山西永乐宫的壁画,乃至日本奈良法隆寺的玉虫厨子。宿白先生用一以贯之的考古实践与历史、文献互证的方法,为大量零散考古素材搭建了一个分类、分期明晰的体系,提出了许多有分量的观点,尤其是“城市考古”概念与方法的问世,影响并指导了大批之后的考古工作者。
藏传佛教寺院考古 豆瓣
所属 作品: 藏传佛教寺院考古
作者: 宿白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21 - 3
中国的古建筑遗迹,主要分为汉式建筑、藏式建筑、伊斯兰建筑和基督教建筑四大系列,其中以汉式和藏式古建筑更加重要。宿白1959年、1988年两度入藏考察,在继承梁思成、刘敦桢、林徽因等前辈开创的营造学社调查研究汉式古建筑方式的基础上,观察西藏不同时期佛寺建筑形态和发展进程,在藏式古建筑研究领域具有开创之功,建立了逻辑明晰、立论坚实、独辟蹊径的科学系统。
书后所附近七十幅图版是记录西藏寺院历史面貌的珍贵资料,已成为重建和修复这些古建筑的重要依据。除藏地佛寺建筑,书中也涉及甘肃、青海、内蒙古明末以前的藏传佛教遗迹,也有专章讨论元大都(今北京)、杭州两地的藏传佛教寺院。全书以巨量的建筑实物证据,展现出西藏历史文化与祖国内地联系越来越紧密的发展轨迹。
宿白讲稿(下) 豆瓣
作者: 宿白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21 - 3
宿白讲稿(下)收录:《中国古建筑考古》、《汉唐宋元考古:中国考古学(下)》、《张彦远和〈历代名画记〉》,上述讲稿三种系80年代后期及21世纪初,宿白先生为北大考古系本科、研究生开课授业而编撰,晚年整理成书刊行。《中国古建筑考古》指出木结构在我国古建筑中的核心地位并对其重大演化阶段加以梳理,引领了中国古代建筑研究的新方向。《汉唐宋元考古》围绕城址、墓葬、农业、手工业、宗教、少数民族、海外交通等遗址遗迹,勾勒并打通从秦汉到宋元中国考古学的历史脉络。掌握并学会使用重要的古代文献,是从事考古艺术史研究的必由之路,在《张彦远和〈历代名画记〉》中,宿白先生示以轨则。
宿白讲稿(上) 豆瓣
作者: 宿白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9 - 11
他是文物考古界“永远的老师”
宿白讲稿(上)收录:《汉文佛籍目录》、《考古发现与中西文化交流》、《中国佛教石窟寺遗迹:3—8世纪中国佛教考古学》,均为80年代前期,宿白先生为北大考古系本科、研究生开课授业而编撰,晚年整理成书刊行。《汉文佛籍目录》介绍历史上重要的汉文佛籍目录、编排方式和发展脉络,不啻为打开佛学宝库的一把钥匙。《考古发现与中西文化交流》对不同历史时期中外交流的特点和参与人群都有高度概括,并深入探讨了中外文明的交互影响。《中国佛教石窟寺遗迹:3—8世纪中国佛教考古学》以研究简史、遗迹分布以及云冈、敦煌、克孜尔等重点石窟为题,扼要介绍了中古时期中国佛教考古学的系统知识。
中国古代星占学 豆瓣
所属 作品: 中国古代星占学
作者: 卢央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8
《中国古代星占学》正是基于阴阳五行学说贯穿于整个星占学体系这一基本情况,对古代星占学系统作整体性的介绍。由于干支系统在古代被视为根本的符号体系,它自身或其组成的系列,既体现了阴阳,也体现了五行。在星占系统中干支系统是很活跃的,因此以一章的篇幅来介绍它,并主要着重于干支五行系统。在第二章中,有必要对全部经典的星占学内容作一个稍微全面的介绍。迄今为止有关中国古代星占学的书籍都还没有这样做过。其实《中国古代星占学》也是将它看作中国古代星占学的背景而写的,所以突出了北斗星占一章。北斗星在星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与干支五行的关系更为密切。另外,二十八宿系统和三垣系统则注意于相对完整,而不注重它们自身更多的令人不得要领的细节。对于日月五星的介绍也只限于它们自身,而忽略它们运行到某个背景星宿或与其他某种星体相遇时的占测。这些占测于占验可能重要,但由于其占辞散漫无章,更难以掌握其要领。由于阴阳五行在日月和五大行星占测中尤为特殊,故而不能不花一些笔墨。在最后的第五章里,主要是对后世形式化了的星占体系,力求作完整形态的介绍。这一章包含风角、太乙、遁甲、六壬等式占节。对于这种高级形态的星占学体系,稍微作详细一点的说明。但限于篇幅,没有也不必考察其占测的细节。
京氏易传解读(上下) 豆瓣
作者: 卢央 译者: 卢央 九州出版社 2004 - 10
《京氏易传解读(套装上下册)》的主要内容是:京房,是西汉著名学者,易学家,字君明,本性李,因吹律自定为京氏,以善明灾异而名闻于世。京房在董促舒尊儒术的氛围下探讨了易学与社会,与自然界的多方面的联系,他企图建立起易学宇宙模式,天人模式,企图建立起宇宙或天地间一切事物相互关联的模式,并企图从其可能建立的模式中解释和预测一些事件的发生和趋向。为了方便读者对京氏易学进行系统深入研究,全书共分三部分,包括《京氏易传解读》,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京氏易传》三卷,《京氏易》八卷。通过对京房现存于世的资料的探讨,建构出京房学术的系统,介绍了京房的生平,阐明了京氏易学及其对后世的学术影响。主要内容有:卦气说,星占及灾异占,音律,风角和考功课吏法,京氏易学对后世易学的理,象,数,占的影响等等。
观音 豆瓣
Kuan-yin: the Chinese transformation of Avalokitesìvara 所属 作品: 观音
8.9 (7 个评分) 作者: 于君方 译者: 陈怀宇 / 姚崇新 商务印书馆 2012 - 8
作者一直对佛教中国化的课题深感兴趣。我们知道在长久的历史中有许多的外来的宗教被传入中国,但是却只有佛教成功地在中国生根,变成了中国的佛教。并且与中国原有的儒道传统融合,从而“三教合一”乃成为中国宗教的一大特色。
观音菩萨是佛教中慈悲的化身,在印度、东南亚等地,亦是象征神圣王权的男性神祇;然而在中国,“他”却变成了“她”,成为循声救苦的“慈悲女神”,并拥有截然不同的历史与身世,深刻地影响了国人的生活与信仰。
于君方教授投注十多年的心血,以结合文化、艺术、社会、历史等跨学科领域的创新研究方法,探讨观音经历此戏剧性演变的原因与过程。除了佛经之外,本书将感应录、朝圣故事、寺志与山志、民间文学、田野调查,以及反映观音形象变化的艺术造型等全面纳入讨论范围,是深入研究观音信仰的突破性著作。
百鶴樓校箋批注古籍十七種 豆瓣
作者: 刘盼遂 著 / 王京州 辽宁人民出版社 2019
百鹤楼主人刘盼遂生前先后对《庄子》《荀子》《广韵》《淮南子》《说文》《世说新语》《论衡》《天问》《后汉书》《颜氏家训》《文选》《水经注》《补全唐诗》《敦煌曲子词》《海日楼札丛》《魏晋南北朝歌谣》《陶渊明集》等17种古籍,以校释、校笺、疏、批校等方式,做了较为系统的整理工作。本书即以辑录、原稿影印等方式,将刘盼遂的这些校笺、批注完整呈现出来,另附刘盼遂辑佚的古代小学书目录一份。
直齋書録解題(全二冊) 豆瓣
所属 作品: 直齋書録解題(全二冊)
作者: [宋]陳振孫 撰 / 徐小蛮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5 - 5
《直斋书录解题》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私人藏书目录。陈振孙将对典籍整理研究的心得,按晁公武《郡斋读书志》的形式,历20年撰成私家藏书目录此书56卷。该书收录丰富,体例较完备,记载较全面,为后世所重视,在考证古籍存佚、辨识古籍真伪和校勘古籍异同等方面均起过重要作用。
郡斋读书志校证(全二册) 豆瓣
所属 作品: 郡斋读书志校证(全二册)
作者: 晁公武 译者: 孙猛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1 - 7
《郡斋读书志校证(套装全2册)》收入的图书达1492部,基本上包括了宋代以前各类重要的典籍,尤以搜罗唐代和北宋时期的典籍最为完备。这些典籍至今不少已亡佚和残缺,后世可据书目的提要而窥其大略。由孙猛整理的《郡斋读书志校证(套装共2册)》,以清汪士钟初刊本为底本,用宋刊袁本合校,参校其他十余种善本和历代史志书目,为现存各种版本和前人研究成果之集大成者。
知识社会史 (下卷) 豆瓣
所属 作品: 知识社会史 (下卷)
作者: [英国] 彼得·伯克 译者: 汪一帆 / 赵博囡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6
本书接续了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彼得·伯克在《知识社会史》(上卷)的叙述,讲述了从1750年代法国《百科全书》出版到维基百科盛行之间的知识的社会史。如同其前著,本书提供了一种社会史观(或者说历史的回顾型社会学)。本书不仅关注个人,也关注集体关于知识传播的行为和趋势。
本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讨论了看似永恒的知识活动——收集知识、随后分析、传播和使用知识——实际上是具有时间性的,在不同的时段和地点会有不同的形式。第二部分试图通过讨论知识的缺失和专业化的失败来写就知识增长的历史反趋势。第三部分则从地理学、社会学和年代学等概念出发,对比中心和边缘的体验,来讨论知识在每个时期的主要趋势,即专业化、世俗化、国有化、民主化等与它的对立面的共存和相互影响。
一如既往,彼特·伯克运用清晰易懂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一幅令人印象深刻的学术图景。这册备受期待的《知识社会史》(下卷)将会是一次横跨人文领域和社科领域的阅读旅程。
2021年1月20日 已读
比上卷好
已买
蒙文通学记 豆瓣
所属 作品: 蒙文通学记
9.2 (5 个评分) 作者: 蒙默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6 - 11
蒙文通(1894—1968),名尔达,字文通,四川盐亭人。近代中国的杰出学者。其师承经学大师廖平和佛学大师欧阳竟无,一生在先秦史、宋史、民族史、古代学术思想史、道教史、史学史等众多领域都获有杰出成就和精湛造诣。本书辑入其挚友和学生汤用彤、钱穆、杨向奎、萧■父等二十多位学者的文章,从各自的视角描述和评介了蒙文通上下古今、风趣横生的硕学风度、综达经史百家的学术造诣、不断深入探索的治学精神。书前冠有蒙文通论学杂语,乃其毕生治学精诣所在。增订本仍由蒙默教授主编,增补旧文与新作,新辑补治学杂语数十条和著作目录系年,内容更为丰富。
两汉魏晋南北朝正史西域传要注(上下册) 豆瓣
所属 作品: 两汉魏晋南北朝正史西域传要注
作者: 余太山 商务印书馆 2013 - 4
作者长期研究西域史和古代中外关系史,对塞种、贵霜、嚈哒以及两汉魏晋南北朝与西域关系史有独到的见解。在此基础上,作者就各篇西域传所见西域文化、宗教、习俗、制度,以及人种、语言、文字作了分门别类的研究,结集而成《两汉魏晋南北朝正史西域传研究》,再依据研究的结论,撰写了《两汉魏晋南北朝正史西域传要注》一书,为两汉魏晋南北朝正史西域传有关西域的记载提供了一个系统的注解。
汉官六种 豆瓣
作者: [清]孙星衍 等辑 / 周天游 点校 中华书局 2008 - 5
汉官六种是东汉时期陆续产生的六部关于汉代官制、礼仪的著作的总称,即《汉官》、《汉官解诂》、《汉旧仪》、《汉官仪》、《汉官典职仪式选用》、《汉仪》六书。此六书唐宋以后散失,现在只能看到元人和清人的辑本。本书即是在辑本的基础上整理而成,对研究我国职官制度史很有参考价值。
汉官一卷 佚名撰 清孙星衍辑
汉官解诂一卷 汉王隆撰胡广注 清孙星衍辑
孙星衍叙录
汉官旧仪二卷补遗一卷 汉卫宏撰 清纪昀等辑
汉官旧仪提要
汉官旧仪卷上
汉官旧仪卷下
中宫及号位
补遗
前汉书凡四条
后汉书凡九条
艺文类聚凡九条
北堂书钞凡五条
钱文子补汉兵志一条
汉旧仪二卷补遗二卷 汉卫宏撰 清孙星衍辑
孙星衍叙录
汉旧仪卷上
汉旧仪卷下
中宫及号位
汉旧仪补遗卷上
汉旧仪补遗卷下
汉旧仪一卷 汉卫宏撰 清王仁俊辑
汉官仪一卷 汉应劭撰 元陶宗仪辑
汉官仪二卷 汉应劭撰 清孙星衍校集
孙星衍叙录
汉官仪卷上
汉官仪卷下
汉官仪佚文一卷 汉应劭撰 清王仁俊辑
汉官典职仪式选用一卷 汉蔡质撰 清孙星衍校集
孙星衍叙录
汉仪一卷 吴丁孚撰 清孙星衍校集
孙星衍叙录
建康实录(全二册) 豆瓣
所属 作品: 建康实录(全二册)
作者: 许嵩 中华书局 1986 - 10
《建康实录(套装上下册)》全书共二十卷。是一部记述公元三至六世纪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事的史籍,因为先后建都建康(今南京地区),故以为名。书对研治魏晋南北朝历史以及南京地区历史地理,都很有参考价值,但可惜长期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甚至连一些史学史的专著,也隐而不述。本书史料来源广博,可补正史之不足、匡正史之谬误,书中引征的大量史籍中,有许多今已亡佚。整理者以十种不同版本进行校勘,并参校了正史、类书。笔者因整理校点此书,查阅了有 关的史料,今稍作归纳,对该书作者生平、文献价值及版本作初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