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买
中国中古史研究(第七卷) 豆瓣
作者: 徐冲 主编 中西书局 2019
《中国中古史研究》(第七卷)汇集了中国、日本中国中古史领域的青年学术精英的重要论文,为青年学者学术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含论文、书评、综述等多种形式,多为扎实有理的长文,该刊已成为目前国内反映中古史研究动态的优秀学术集刊。
死亡赋格 豆瓣
8.5 (54 个评分) 作者: 保罗·策兰 译者: 黄灿然 雅众文化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1 - 1
【看点介绍】
※最伟大的现代主义抒情诗人之一,里尔克之后最伟大的德语诗人
痛饮虚空之物 跨越沉默之河 锻写血滴般的诗歌
※著名诗人、翻译家黄灿然译本
呈现一位“语言来自死亡的王国”的诗人
【内容简介】
保罗•策兰是二十世纪下半叶以来最具影响力的德语诗人。策兰的父母丧生于纳粹集中营,本人则历经磨难,在流亡中背负着沉重的记忆进行写作。策兰的诗深受法国超现实主义影响,充斥着奇崛的意象,主题则刻上了深沉且强烈的情感印记,以艰涩的语言和精妙的结构编织韵律感。他用诗歌为所有文学打开了在面对巨大丧失时坚持说话的可能性。
本书收录了黄灿然精选的策兰178首经典诗作,呈现了不同时期的策兰诗歌的面貌。
2022年3月21日 已读
后期风格愈发碎片化,令人目眩,视角转化的写法过多,搞不清楚策兰究竟在何方。
已买
“绝对”的制图学:图绘资本主义 豆瓣
Cartographies of the Absolute 所属 作品: “绝对”的制图学:图绘资本主义
作者: [英]阿尔伯特·托斯卡诺 / [美]杰夫·金科 译者: 张艳 拜德雅 |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21 - 6
-编辑推荐-
资本是否可以被看见?
我们从月球上能看到多少资本主义的影子?
一次对西方认知图绘力量的大型巡礼
一次对理论、媒体和艺术的反资本主义面向的探索
重温弗雷德里克•詹姆逊在认知图绘方面的里程碑式工作
聚焦一直伴随资本主义持续性危机的表征危机
看电视编剧、好莱坞导演和魅力四射或处于挣扎中的艺术家们如何演绎出资本主义剥削体系中复杂、混乱和邪恶的东西
呈现那些与主宰我们生活的广阔、不可见且复杂的抽象性作斗争的全新视界与全新的艺术作品
-内容简介-
本书在弗雷德里克•詹姆逊研究的基础上,对表征和图绘晚期资本主义时期的世界体系这一重大议题做了详尽的研究。书名中的“制图学”这一术语来自詹姆逊著名的、讨论后现代主义时所使用的“认知图绘”一词,它试图突破“整体性不可被表征”的后现代困境,是一种力图去“表征”整体性的政治策略。
作者列举了大量实例,包括摄影艺术和电影艺术,这一系列在最近几十年产生的艺术作品都回应了詹姆逊所提出的如何表征全球体系的问题。詹姆逊的“认知图绘”很大程度上将空间问题变成了“表征”全球化、后现代状况的核心问题。在本书中,作者深入探讨了各种空间,不仅有地形学空间,还有社会空间、经济空间和文化空间等;他还比詹姆逊更加具体而微地处理了我们当今社会的一些新状况,比如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导航系统、定位系统等代表科技精确性的一些“图绘”技术,而书名中的“绝对”一词指示的就是这种“绝对精确”。
本书具有极大的理论潜力,特别是让我认识到了当代艺术家在表征世界体系时的可能性以及重要性,他们的作品为我们探索表征问题提供了足够的启发。
-媒体/名人评论-
本书是一次大型的博物馆展览,展出了各种物质和精神方面的人工制品,并有意无意地传达出晚期资本主义中随处可见的残忍的极权主义;它同时也是一项深刻的理论工作:事实上,它呼吁我们去思考这个资本主义系统以及如何使其可见的全新的哲学思想,它要求我们以一种全新的观念来看待批评的任务和艺术本身的生产。
——弗雷德里克•詹姆逊
本书带领我们超越了如今流行的透视主义和平面本体论,也带领我们超越了陈旧的(通常是寂静主义的)公式,它们认为资本主义的现代复杂性永远不可能为人类所把握。作者为一系列美学实践提供了至关重要的见解,并让我们看到了,那些要刺破我们面前的物化社会形式所必需的扭曲、折射和狡计,他们阐述了一种“非正统”的总体主义实践,以此来对抗资本的有限视界。
——盖尔•戴
在过去的十年中,我们的文化只有一个简单的职责:成为萧条时期的梦想生活。它用各种参差不齐、庸俗、混乱、美好等方式回应了这一呼吁,但它最终还是对这场可恶的灾难进行了一种隐晦的解读。我们要如何才能从流动的图像中醒来,如何才能从梦中跳到现今的地图上呢?在这里,我们需要一群阅读文化的理想读者,本书的作者就最接近于这种理想读者。他们对宏大景观和全球资本转变的大胆呈现成为一种新知识,这是一种我们可以从中找到方向和可能性的精神寄托。
——约书亚•克洛弗
关于我们如何看见、表征和理解塑造我们历史时刻的最伟大力量这一最棘手也最紧迫的问题,本书提供了一份重要的指南。
——特雷弗•帕格伦
2022年3月13日 已读
导论部分非常流畅,但是讲《火线》的部分是什么鬼?完全不知道作者究竟要干啥。
已买
画外之意 豆瓣
所属 作品: 画外之意
作者: 邢义田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20 - 6
孔子见老子和孔子以七岁的项橐为师是两个大家熟知的故事,在文献中流传不绝,也留存在汉墓的壁画、画像石和画像砖上。本书旨在结合文献与图像,通过分析七十余幅孔子见老子画像,一窥汉儒和地方官员的内心世界。下编“画像石过眼录”,详细记述了作者近三十年对此类画像的田野考察经过,并特意多附同一画像的多种资料图片,希望能为读者呈现更多细节和线索。
2022年2月5日 已读
附录中的资料很全,可为将来研究提供很多便利。邢义田的解释仍然不能完全解决汉画像孔子见老子的很多问题,但其将这一内容放入具体的时空中加以讨论的思路是非常正确的,姜生的研究固然很精彩,但是一味的宏大叙事遮蔽了汉画像的时空特色,值得后人警惕。
已买
近代天皇观的形成 豆瓣
近代天皇像の形成 所属 作品: 近代天皇观的形成
作者: 安丸良夫 译者: 刘金才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 10
《近代天皇观的形成》内容简介:作者通过对天皇观的历时性考察,对近代天皇观建构过程中所遇到的民间的抵抗等问题进行了考析,阐明了近代转型期日本人的精神动态,提出了所谓近代天皇观是在幕末前后伪造出来的“传统”的结论。作者认为,幕末的内忧外患危机意识是近代天皇观形成的重要契机,“近代天皇制是在内外危机加重的情况下用来对应秩序崩溃的重建秩序的原理”,天皇观以及其权威性“属于广大民众的幻想过程的问题”。
2022年1月24日 已读
一本很薄,但是却非常重要的书,将丸山真男和柳田国男以哲学、民俗学和思想史的方法熔铸,形成了作者独特的解释体系,而且作者随时都保持着克制而令人惊醒的笔调对问题进行论述,原创性和批判性都很强。不说云山雾罩的话,解释透彻,翻译也很不错。
已买
寓兴:花木的图像史 豆瓣
作者: 王中旭 著 上海书画出版社 2021 - 1
本书为故宫博物院研究院王中旭先生在策展“万紫千红——中国古代花木题材文物特展”之后,对该展览所展作品作撰写的书稿。稿中按时代与风格依次分为:花之容、花之格、花之情、花之瑞四部分,通过图像与文字,阐述花木画自唐代发展至宋代,再至元明清的发展历程,包含了石刻线描、壁画、卷轴画诸多形式,展现了一幅花木画发展的图像史。同时,作者以“寓兴”为题,也只在点出中国花木画中特有的诗意,即画家以花为寄托,赋予一定的含义。书稿环环紧扣主题,使得每一时代每一画家对花木诗意的寄托得以体现。
2023年1月29日 已读
有点失望啊!
已买
清华简《系年》集释 豆瓣
作者: 李松儒 中西書局 2015 - 10
本书收集2014年以前与《系年》相关的论著并加以按断,在便于读者综合各家之说之外,既有利于新近学者以此为线索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对于出土文献研究领域之外的学者相对准确地利用原始材料亦有一定价值。
神农本草经新疏(全二册) 豆瓣
作者: 张宗祥撰 郑绍昌标点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3 - 4
《神农本草经新疏》是张宗祥对《神农本草经》的疏证稿本,取清顾观光《重辑神农本草经》为底本,引用历代中外医学文献疏释辩证并加作者(张氏)按语。卷首作者撰有总论,探讨《神农本草经》产生时代、各家编纂本概况,而编纂《新疏》,“尤望此最古之本草所载各药,疑者缺之;信者更以新方、新治益之,使旧药更有新用。故东西各国之学说,亦兼收并畜”。正文部分,依《神农本草经》上中下三品、三百六十五种药物为序,首叙本经之药名、别名、产地、性味、功效、主治;次叙考释,辨别异同,厘清真讹;次叙功效之认定,并载验方而加辨析;次叙近代医学新药理之研究与新效用之开发;次叙作者行医用药经验并总结上述各论。由底本五万字,至《新疏》六十万字,可见作者用力殊劬,今经作者及门郑绍昌标点,排印出版。张氏熟知文献,精通医理,掌握中华传统精华,汲取域外先进新知,《新疏》成为极具理论意义与实际效用的医学药学专著,也就在情理之中。
将无同 豆瓣
9.6 (13 个评分) 作者: 胡宝国 中华书局 2020 - 1
本书收录作者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共30篇。前19篇为专题论文,主要关注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士人阶层、学术学风、地域文化、选官制度等,史料丰富,考辨细腻,且擅长从细节中提炼出宏观见解,在诸多重大论题上,深化了对魏晋南北朝政治、文化与社会的认识。其余11篇则为学术书评与回忆文章等,眼光独到,文笔洗练,坦率真诚又充满诙谐,展示出作者本人鲜明的个性。
法书要录校理 豆瓣
作者: [唐]张彦远纂辑 刘石校理 中华书局 2021 - 5
《法书要录》是唐代张彦远纂集的书法文献专著。全书共10卷,汇集古人书法文献38篇、二王书札458帖 ,起于东汉,迄于唐代元和年间,
所录文献极具价值,颇足珍贵。该书历来极受书家推崇重视,是书法研究者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资料。其书版本情况虽不复杂,然向无善本,文字舛误极多,有妨利用。本书以上海博古斋1922年影印《津逮秘书》第六集本为底本,通校明万历十九年王元贞刻《王氏书苑》本、明吴岫家藏抄本、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上海商务印书馆涵芬楼1922年影印虞山张氏照旷阁《学津讨原》本,又参校以《墨池编》、《书苑精华》、《书断》等相关著作以及相关墨迹、墨迹摹本及临本、刻帖,酌采何焯、傅增湘、汪汝瑮、范祥雍等已有的校勘和研究成果,精加标点,详为校勘,订讹正谬,多所辨析,全书出校凡四千余条,均为建立在全面掌握各种材料基础上的精心之作。本书点校历时数年,搜罗材料极为完备,用力极勤,用功綦深;点校者又精于古籍整理,长于书法理论和实践,熟悉相关文献。本书出版,将为书法研究者提供迄今最可靠的《法书要录》文本。
黄帝内经素问运气七篇讲解 豆瓣
作者: 方药中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 - 1
黄帝内经素问运气七篇讲解,ISBN:9787117088565,作者:方药中,许家松 著
2021年12月15日 已读
有一些小错误,但仍然感觉读来亲切可爱。很多人迷信运气理论,也有人觉得运气理论不准,这都不是理解运气理论的正确品质,一定要认识到正是因为有运气理论的不准确,才让这一理论不断进化,最后行成了中医的气化论,而正是因为气化论,才让中医至今仍然有其现实意义和巨大的价值。
已买
律令时代的“议事以制” 豆瓣
作者: 秦涛 中国法制出版社 2018 - 7
汉代集议制,指汉代朝廷或各级官署通过合议的方式以立法建制、司法决事的机制,经朝廷或中央官署集议而形成的法律文件、司法判例具有*高效力。所以,集议制本身既是有汉一代之基本大法,又是研究汉代法制的枢纽所在。本书正是从这两个方面进行考证、论析。全文六章,大体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为序章、*一、二章,对汉代集议制本身进行基础性的考察,以把握其运作的基本要素与程序。第二部分为第三、四、五章。将有汉一代的典章大制切割成立法、司法、行政来研究,无异于为混沌凿七窍,七窍生而混沌死。所以在以三权分立为视角的法律史著作中难以看到“集议制”的身影。本书的第二部分即是以“集议”为汉代的基本制度,考察其立法建制、司法决事的两大功能,从而窥探汉代法制的自身特点以及符合汉代人观念的“法”世界。
2021年12月15日 已读
问题很多
已买
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豆瓣
所属 作品: 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作者: 阎步克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1 - 1
本书以成立于汉,并最终在隋唐演变为科举制的察举选官制度的七八百年变迁历程,作为研究对象。书中把官僚制理性行政、帝国政体下的特权分配与权力斗争,以及作为帝国官僚来源的知识群体的动态,作为制约察举制变迁的三个主要动因。由此出发,对大量相关史料进行了考订梳理,在此基础之上,对察举制中的“以德取人”、“以能取人”、“以文取人”及“以名取人”、“以族取人”因素的表现形式、相互关系及变迁,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精到阐述。从而对这一制度的产生、发展和向科举制的演变,提供了一个独具特色的解释。
2021年11月22日 已读
我心目中活着的学者里面治中国古代史的第一人。
已买
陈梦家学术论文集 豆瓣
作者: 陈梦家 中华书局 2016 - 2
《陈梦家学术论文集》收入现代著名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诗人陈梦家先生(1911—1966)的论文共计46篇,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搜集,中华书局编辑部整理。汇集了陈先生除已收入《殷虚卜辞综述》《西周铜器断代》《汉简缀述》《尚书通论》《六国纪年》等专著之外的所有单篇论文,涉及古代文字、器物、制度等考证,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其中《汉简小学汇考》《汉代铜器工官》等六篇文章整理自作者遗稿,系首次与读者见面。
2021年11月18日 已读
真的是天才啊!!!!
已买
春秋穀梁传注 豆瓣
所属 作品: 春秋穀梁传注
作者: 柯劭忞 撰 / 张鸿鸣 点校 中华书局 2020 - 7
《谷梁传》与《左传》《公羊传》合称为《春秋》三传。清代经学极盛,注释《春秋谷梁传》,有钟文烝《春秋谷梁经传补注》、廖平《谷梁古义疏》。柯劭忞认为东晋范宁的《春秋谷梁传集解》不免于肤浅,钟文烝《补注》无裨传义,所以自己重新作注。
柯劭忞以宋衷“三科九旨”之“九旨”为全书纲领,勘正文字,纠正前人说解,会通《谷梁传》传文义例,对《春秋谷梁传》作了通注。柯氏重视汉魏经师遗说,广辑刘向、郑玄等人经解,又能利用新出敦煌钞卷进行校勘注释,时寓对晚清时局的讥评,盖志于通经而致用,是一部晚出而益精的力作,牟润孙赞誉其可以与杜预《左传集解》、何休《公羊解诂》并驾齐驱。中华书局上世纪60年代向学界征求“十三经清人注疏”的整理选目时,杨向奎即建议收入《春秋谷梁传注》,较钟文烝《补注》为优。
《春秋谷梁传注》有1927年初印本和1934年定本,定本对初印本作了大量的修改和增订。此次整理以定本为底本,通校初印本,增改之处均写为校勘记;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初印本上,又发现有大量的柯氏批语和过录的柯氏批语,复作释读和通校。本次点校完整呈现了柯氏改定其著作的经过,清晰梳理出柯氏前后学说的变化。由于定本排印于柯氏身后,校雠不精,错讹颇多,整理者作了细致的核订,校改审慎,必明所据,并指出柯氏偶疏者,可谓柯氏之功臣。
本书附录柯劭忞1927年发表在《国立历史博物馆丛刊》上的一篇关于《谷梁》学的演讲录,以及《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春秋谷梁传柯氏释例目录叙》两篇相关文献,以供读者参考。
2021年11月10日 已读
有说柯注比钟注更好的,那只能说没有研究过钟注了。柯应该是仔细研究了钟注才能搞出这本书吧。
已买
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Work, Consumerism and the New Poor 所属 作品: 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
8.4 (208 个评分) 作者: [英]齐格蒙特·鲍曼 译者: 郭楠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21 - 9
在生产者和普遍就业的社会中,贫穷是一回事。在消费者社会中,穷人是另一回事。在后者社会中,生活项目围绕消费者的选择而建立,而不是围绕工作、专业技能而建立。“贫穷”曾经与失业联系在一起,如今,它主要指向有缺陷消费者的困境。这种差异改变了贫穷的体验方式,对于拯救苦难产生重大影响。著名社会学家和思想家鲍曼的这部作品,对于消费者社会及其影响进行了反思和论述。在本书中,鲍曼书追溯现代历史上发生的这种变化,对其社会后果进行盘点,并考虑了与贫困作斗争和减轻困苦的各种方式的有效性。
社会学、政治学和社会政策学的研究者会发现,这是关于含义不断变化的一个持久社会问题的一本无价之书。
现代儒学的回顾与展望 豆瓣
所属 作品: 现代儒学的回顾与展望
8.3 (6 个评分) 作者: 余英时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4
《现代儒学的回顾与展望》试图从历史的角度说明儒学在的代的解体过程,并进而展望儒学在现代政治社会秩序的重建方面可能发挥的效用。所讨论的范围以政治、社会思想为限,不涉及形而上学或宇宙论,以求论旨明晰。
现代危机与思想人物 豆瓣
所属 作品: 现代危机与思想人物
9.0 (6 个评分) 作者: 余英时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5 - 1
本书作者关于近代中国思想文化史的重要论集。以胡适、钱穆、陈寅恪等20世纪中国文化的代表人物为中心,探讨在民族认同与文化认同的深刻现代危机中,中国传统文化及其承担者是如何自觉地在矛盾中奋力前行,在蜕变中进行现代转化,在吸收其他文化精粹的同时担当起民族文化熔铸的历史使命。
目录:
中国知识人之史的考察(1990年)
中国现代的文化危机与民族认同(1995年)-《历史人物与文化危机》自序
五四运动与中国传统(1979年)
我所承受的“五四”遗产(1988年)
文艺复兴乎?启蒙运动乎?(1999年)-一个史学家对五四运动的反思
严复与中国古典文化(1999年)
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胡适(1983年)-《胡适之先生年谱长编初稿》序
附:《中国哲学史大纳》与史学革命(1980年)
从《日记》看胡适的一生(2004年)
陈寅格《论再生缘》书后(1958年)
陈寅格的学术精神和晚年心境(1982年)
陈寅格与儒学实践(1996年)
试述陈寅格的史学三变(1997年)
犹记风吹水上鳞(1990年)-敬悼钱宾四师
一生为故国招魂(1990年)-敬悼钱宾四师
钱穆与新儒家(1991年)
附:寿钱宾四师九十(1985年)
越过文化认同的危机(1994年)-《钱穆与中国文化》序
2021年11月1日 已读
真正佩服的是选四篇关于陈寅恪文章的擦边球,不知是余伯为之,还是编辑为之,非常聪明,韵味无穷。
已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