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买
释名疏证补 豆瓣
所属 作品: 释名疏证补
作者: [东汉]刘熙/撰 / [清]毕沅/疏证 中华书局 2008 - 7
释名,是一部解释词义、探寻事物得名由来的专书。作者为东汉人刘熙。熙字成国,北海人。王先谦的释名疏证补是校勘、注释释名的一部集大成之作。先是乾隆时的学者兼大吏毕沅广校群书,作成释名疏证及补遗和续释名;著名校书家顾广圻也为长洲 吴氏作一校本。王先谦等人在此基础上,又参酌甄録成蓉镜、吴翊寅、孙诒让等人的校勘成果,续注补校,萃成本书。书成之后,又得到胡玉缙、许克勤二人的校语,王氏为作补附一卷,缀于书后。这次点校本书,以清 光绪二十二年(一八九六)王氏原刻本为底本,由祝敏彻先生为之断句并加注新式标点,孙玉文先生编制索引;编辑部又做了核校加工,补制了四角号码索引。
中国思想史方法论文选集 豆瓣
作者: 韦政通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 - 6
《中国思想史方法论文选集》由韦政通先生选编,收录了胡适、梁启超、冯友兰、萧公权、唐君毅、徐复观、劳思光、刘述先、余英时等名家治中国哲学史、中国思想史的有关论述20余篇,分通论与专论两编,内容涉及治中国哲学史、思想史的理想、目的、态度、方法等各个方面,较为全面地展现了20世纪除马克思主义学派以外的各家学术理路与治学经验,代表了20世纪这一领域研究所达到的高度,对于从事思想史、哲学史的工作者有重要参考价值。
中国史学史 豆瓣
作者: 蒙文通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 - 5
本书是蒙文先生关于中国传统史学的集中论述,着重于史学思想、史学方法及其与当时各种学术思想的关系,在以梁启超、金毓黻等为代表的书目解题式研究之外另辟蹊径,自成一家之言。本版除收录《中国史学史》稿外,另收录多篇相关论文,其中有的系首次出版。蒙文通(1894-1968),原名尔达,四川盐亭人,现代著名学者,主要著作有《古史甄微》、《辑校李荣老子注》、《辑校成玄英老子义疏》、《周秦少数民族研究》、《经学抉原》等。

这是第一部把历史学的发展,置于中国古代学术思想发展史这一广阔领域里进行考察的史学史。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以来,对于我国古代史学的研究,虽然不断有论著发表,其中绝大多数是就某一史书、某一史家或某一史著体裁进行的研究。名之为史学史的专著,基本上是史学名著的介绍。蒙先生的这本著作,是一项没有先例的重要创举。
历代名画记 豆瓣
所属 作品: 历代名画记
作者: 张彦远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1
《中国艺术文献丛刊:历代名画记》主要内容包括:叙画之源流、叙历代能画人名、论画六法、论师资传授南北时代、论画体工用拓写、论名价品第等。《中国艺术文献丛刊:历代名画记》为中国第一部绘画通史著作,余绍宋《书画书录解题》誉为“画史之祖”。全书十卷,可分为绘画历史发展与绘画理论、鉴识收藏、名画家传记三部分,在当时具有绘画“百科全书”的性质,在中国绘画史中,具有无可比拟的承先启后的里程碑的意义。作者张彦远,字爱宾,唐朝蒲州猗氏(今山西临猗)人。
汉书新证 豆瓣
所属 作品: 汉书新证
作者: 陈直 中华书局 2008 - 5
《汉书新证》系陈直先生著作集《摹庐丛著》之一种,是《史记新证》的姊妹篇,也是奠定陈先生学术地位的成名作和代表作。《汉书》历代研习者甚众,为之做过注解的不下数百家,在这一领域已少有剩义,要取得突破非常不易。陈先生另辟蹊径,广泛运用出土资料,如居延敦煌简牍、碑刻、汉铜器、漆器、陶器以及封泥、玺印、货币等。全书的考订条目达两千多条,其中百分之八十取证于出土资料。新材料的运用使许多千古聚讼的问题得有定谳,为秦汉史研究开辟了一条新路。
黄永年古籍序跋述论集 豆瓣
作者: 黄永年 中华书局 2007 - 9
黄永年先生是一位历史学家和古籍版本目录学家,生前著述颇丰。本书是黄先生辞世后,其弟子辛德勇、贾二强、黄寿成等广搜其研究论述古籍的各类文章,精心编辑而成。书中收有112篇文章,其中有31篇未曾公开发表过,主要是一些古籍的题记识语等。全书内容分为“自藏典籍识语”“经眼典籍题记”“校印典籍说明”“版本目录研究”“书人书事杂记”五个部分。黄先生不仅知识渊博,见地超拔,且文笔简约流畅,风格率直不阿,读其书,识其人,受其学,享其文,是一件非常愉悦的事情。
文书、典籍与西域史地 豆瓣
作者: 张广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 1
作者认为,西域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异常丰富,值得人们像法国年鉴学派费尔南•布劳代尔(Fernan Braudel)处理地中海世界那样进行一番架构,进行综合研究。然而,研究西域的困难远在研究地中海区域之上。与此同时,作者注意到阿拉伯、波斯文献和中亚出土的域外胡语文书在探讨中古时期中国与西域以及伊朗世界文化交流中具有同汉文文献同等的重要性。本书中作者力图通过对西域的时空间架中的一时、一地、一事的叙述与分析,说明文化汇聚的情景和较长时段的历史发展面貌,借以提示西域史地和中西文化交流有诸多棱面可供研究。
文本、图像与文化流传 豆瓣 Goodreads
所属 作品: 文本、图像与文化流传
作者: 张广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 9
在作者看来,20世纪大量新出土中古中国时期的文本和图像材料,如果把它们放在亚洲的范围,进而放在世界的范围内考察,那么,隋唐时期呈现的中国文化面貌,显而易见,是多种文化融合的结果,对之进行考察的视阈既不能限于长安洛阳,也不能限于以安西四镇为重点的西域。在某种意义上说,文化的多元,而非思想的一统,成就了唐代的辉煌。渊源于西亚北非的摩尼教文本残片和来自西亚的祆教性质的图像等大量新材料的出土,正是对这种开放性和多元化文明的细节表述。本辑所收文章是一些个案研究,用意在于追寻中古时代欧亚之间的内陆交通往来,并探讨中古中国与外部世界在物质生活和思想观念等不同层次上的交互影响。
写在人生边上 人生边上的边上 石语 豆瓣
所属 作品: 写在人生边上 人生边上的边上 石语
8.8 (45 个评分) 作者: 钱钟书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2 - 10
钱锺书先生是我国当代具有国际影响的著名学者、作家,其著作博大精深,融贯古今中外,被视为人类文化中具有经典性的巨著。本集由钱锺书先生和杨绛先生提供文稿和样书,比较全面地呈现了钱锺书先生的学术思想和文学成就。
两头蛇 豆瓣
所属 作品: 两头蛇
作者: 黄一农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6 - 8
在明末奉天主教的士大夫当中,以被称作“三大柱石”的徐光启、李之藻和杨廷筠最出名,相关的研究也因此较多,故本书乃选择17世纪另一些奉教士人(成启元、瞿汝夔、许乐善、张赓、王徵、魏学濂、孙元化、韩霖、严谟、夏大常、鲍英齐等)和皇亲内臣(如永历朝中之两宫太后、皇后、皇子慈炫、太监庞天寿等)做为主轴,尝试探索这一代天主教徒奉教的因缘、心态与历程,并析究他们如何运用其人际网络以扩张西学和西教的影响力,及其在面对天、儒矛盾时如何自处。此外,亦旁涉明清之际一般士大夫与教会中人的交往情形,希望能对西学、西教在中国社会的影响层面亦有所掌握。
本书资料翔实,且迭有新史料被发现,从而使书中对有关入和事的考证相当精实,在此基础上所发议论也新见迭出,十分精彩,是一部在观点、材料与研究方法上都有创新的学术力作。
2021年1月28日 已读
一种极限
已买
管锥编(全五册) 豆瓣
所属 作品: 管锥编(全五册)
作者: 钱钟书 中华书局 1979 - 8
《管锥编》是钱钟书先生生前的一部笔记体的巨著。同他的《谈艺录》、《七缀集》不一样,《管锥编》不能被归入任何的学术体例当中。该书范围由先秦迄于唐前,而涉及音韵、训诂、经义、比较文化等多门学科。
世说新语校笺(上下) 豆瓣
所属 作品: 世說新語校箋(全二冊)
作者: 刘义庆 译者: 徐震堮 中华书局 1984 - 2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所作的一部主要记载汉末、三国、两晋士族阶层遗闻轶事的小说。义庆是刘裕仲弟长沙景王道怜的儿子,出嗣给临川烈王道规,袭封临川王。《宋书》本传说他“性简素,寡嗜欲,爱好文羲,才词虽不多,然足为宗室之表。撰徐州先贤传十卷奏上之,又擬班固典引为典叙,以述皇代之美”,没有提到《世说新语》,但《南史》本传有之。《隋志》及《新、旧唐志》及《南史》但称《世说》。
世说新语校笺 豆瓣
所属 作品: 世说新语校笺
作者: 杨勇 中华书局 2006 - 6
本书是杨勇先生一九六一年至六八年花了八年时间,搜集了二百四十余种有关《世说新语》数据,对《世说新语》所作的系统整理,一九六九年九月由香港大众书局出版。一九九八年九月,杨勇先生自香港中文大学退休,不断访求当世有关《世说新语》新着一百余种,又穷八年之力,重新为之写定,修订旧作数百处,新增三万余字。此次由中华书局重新刊印,杨勇先生又精益求精地订正了近百处讹误。本书后附有关图表、汪藻《世说新语人名谱校笺》、《世说新语人名异称表》、《世说新语人名索引》等,为读者使用提供了极大方便。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全两册) 豆瓣
所属 作品: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全两册)
9.7 (6 个评分) 作者: 钱穆 商务印书馆 1997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是钱穆先生研究清代学术史的力作,也是他一生中重要的学术代表作。书中共叙五十一个学术人物的思想,指出汉学家对不天下治乱之用心所在。该书引证广博,考证精深,与梁启超的同名著作各领风骚,并行于世,奠定了清代学术史研究的基本格局。
真诰校注 豆瓣
作者: [日] 吉川忠夫 / 麦谷邦夫 译者: 朱越利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6
正文曾以《<真诰>》译注稿》为题在《东方学报》第68期(1996年)上连载。在连载的基础上,我们又附加了注释语彚索引,合成一册,即本书。之所以称部分成果报告,是国为本研究班本是以会读《真诰》和完译注为主要目的,会读《真诰》已经出版了共同研究班成员执笔的论文集《中国古道教史研究》(同朋舍出版,1992年)和《六朝道教之研究》(春秋社,1998年)。
《周氏冥通记》研究(译注篇) 豆瓣
作者: 【日】麦谷邦夫 / 吉川忠夫 编 译者: 刘雄峰 齐鲁书社 2010
本书为《道教学译丛》之一。《周氏冥通记》为南朝梁代道士周子良与茅山诸神冥通的记录,该书既是中国古代稀有的梦的记录,亦是了解六朝时期茅山道教实态的基本资料,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本书作为《周氏冥通记》的研究著作,主要包括《周氏冥通记》原文、译文、注释、索引及国内外对《周氏冥通记》研究的最新成果等,其原文校勘精良,译文通俗易懂,注释资料翔实,更加增添了本书的资料价值与实用性。
医籍考 豆瓣
所属 作品: 医籍考
作者: 丹波元胤 译者: 郭秀梅 / 冈田研吉 学苑出版社 2007
整理凡例
整理说明(郭秀梅)
医籍考序(丹波元坚)
医籍考跋(丹波元坚)
医籍考卷一
医经一
医籍考卷二
医经二
医籍考卷三
医经三
医籍考卷四
医经四
医籍考卷五
医经五
医籍考卷六
医经六
医籍考卷七
医经七
医籍考卷八
医经八
医籍考卷九
本草一
医籍考卷十
本草二
医籍考卷十一
本草三
医籍考卷十二
本草四
医籍考卷十三
本草五
医籍考卷十四
本草六
医籍考卷十五
食治
医籍考卷十六
藏象
医籍考卷十七
诊法一
医籍考卷十八
诊法二
医籍考卷十九
诊法三
医籍考卷二十
诊法四
医籍考卷二十一
明堂经脉一
医籍考卷二十二
明堂经脉二
医籍考卷二十三
方论一
医籍考卷二十四
方论二
医籍考卷二十五
方论三
医籍考卷二十六
方论四
医籍考卷二十七
方论五
医籍考卷二十八
方论六
医籍考卷二十九
方论七
医籍考卷三十
方论八
医籍考卷三十一
方论九
医籍考卷三十二
方论十
医籍考卷三十三
方论十一
医籍考卷三十四
方论十二
医籍考卷三十五
方论十三
医籍考卷三十六
方论十四
医籍考卷三十七
方论十五
医籍考卷三十八
方论十六
医籍考卷三十九
方论十七
医籍考卷四十
方论十八
医籍考卷四十一
方论十九
医籍考卷四十二
方论二十
医籍考卷四十三
方论二十一
医籍考卷四十四
方论二十二
医籍考卷四十五
方论二十三
医籍考卷四十六
方论二十四
医籍考卷四十七
方论二十五
医籍考卷四十八
方论二十六
医籍考卷四十九
方论二十七
医籍考卷五十
方论二十八
医籍考卷五十一
方论二十九
医籍考卷五十二
方论三十
医籍考卷五十三
方论三十一
医籍考卷五十四
方论三十二
医籍考卷五十五
方论三十三
医籍考卷五十六
方论三十四
医籍考卷五十七
方论三十五一
医籍考卷五十八
方论三十六
医籍考卷五十九
方论三十七
医籍考卷六十
方论三十八
医籍考卷六十一
方论三十九
医籍考卷六十二
方论四十
医籍考卷六十三
方论四十一
医籍考卷六十四
方论四十二
医籍考卷六十五
方论四十三
医籍考卷六十六
方论四十四
医籍考卷六十七
方论四十五
医籍考卷六十八
方论四十六
医籍考卷六十九
方论四十七一
医籍考卷七十一
方论四十八一
医籍考卷七十一
方论四十九一
医籍考卷七十二
方论五十
医籍考卷七十三
方论五十一一
医籍考卷七十四
方论五十二一
医籍考卷七十五
方论五十三一
医籍考卷七十六
方论五十四一
医籍考卷七十七
方论五十五一
医籍考卷七十八
方论五十六
医籍考卷七十九
史传
医籍考卷八十
运气
附编
丹波元简《医籍考》
附录
富士川游医籍考解题
陈垣题诗
王吉民题识
叶恭绰函(三札)
宋大仁影印医籍考缘起
萧叔轩重印医籍考序
周济序
范行准跋
《皇汉医学丛书医籍考》提要
书名音序索引
书名笔划索引
作者音序索引
作者笔划索引
武梁祠 豆瓣
The Wu Liang Shrine: The Ideology of Early Chinese Pictorial Art 所属 作品: 武梁祠
9.0 (6 个评分) 作者: 巫鸿 译者: 岑河 / 柳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6 - 8
本书的研究回应从以往武梁祠研究中生发出来的四个主要方面,每一方面对于未来学术的进展都极为重要。第一方面是对武氏家族墓地的遗存进行清点和著录。尽管这些遗存对研究东汉图像艺术是极重要的资料,但相互矛盾的断代、祠堂归属以及编目等诸多问题仍然存在。此外如错录铭文等问题更使人迷惑。通过重新检验发掘记录、以往著录以及复原设计等材料,本书希望为武梁祠和它原本所处的环境,即武氏家族墓地,提供更完全、准确的信息。
想象的共同体 豆瓣 谷歌图书
Imagined Communities: Reflections on the Origin and Spread of Nationalism 所属 作品: Imagined Communities
8.5 (71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本尼迪克特·安德森 译者: 吴叡人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 - 4
民族和民族主义是什么?其本质是什么?它们在历史上是怎样出现的,又经历了怎样的变迁?为何它们能够在今天拥有如此深刻的情感上的正当性?这些都是研究民族和民族主义问题的学者们试图要解答的问题。本书的作者本尼迪克特・安德森以“哥白尼精神“独辟蹊径,从民族情感与文化根源出发探讨了不同民族属性的、全球各地的“想象的共同体“,力图提出一个解释上述关于民族与民族主义问题的新的理论典范。安德森将民族、民族属性与民族主义视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的人造物“,将民族定义为“一种想象的政治共同体“。 他认为这些“想象的共同体“的形成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宗教信仰的领土化、古典王朝家族的衰微、时间观念的改变、资本主义与印刷术之间的交互作用、国家方言的发展等。通过比较史和历史社会学的方法,安德森对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进行了论证:他否定了多数学者所认同的民族主义起源于欧洲的观点,认为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的南北美洲殖民地独立运动才是“第一波“的民族主义,民族主义是经由美洲而散播至欧洲,再到亚洲和非洲。安德森百科全书式的欧洲史素养与当代东南亚研究权威的背景,以及他对东西方多种语言的掌握能力,使得他的论证更具说服力。《想象的共同体》独辟蹊径的研究视角令它已经成为当代研究民族与民族主义的经典著作,其影响所及几乎横跨所有人文与社会学科,是当代文史社会科学学生必读之书,同时也是理解人类社会诸多现象时,不可或缺的指引。
神圣的存在 豆瓣
Patterns in Comparative Religion 所属 作品: 神圣的存在
9.0 (8 个评分) 作者: 【美】米尔恰•伊利亚德 译者: 晏可佳 姚蓓琴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9 - 7
为什么有些民族要用活人献祭?
为什么中国、欧洲、澳大利亚、墨西哥都有大洪水传说?
为什么伐楼那和美杜莎头上都有蛇,而造人的女娲也长着蛇的身体?
盘古死去,泰坦神被宙斯关起来,尤弥尔被奥丁和索尔杀掉,创世神必须要死吗?
三星堆的巨大青铜树与巴别塔、北欧神话的雨格德拉西尔有无关系?
网罗全世界神话的权威著作,分主题对比,揭开神话的“面纱”
★涵盖世界上几乎所有的神话,不可或缺的工具书——作者流畅使用8门语言,搜集了全世界几乎所有地区的神话,不论是巴比伦、埃及,还是印度、非洲。诸多故事在他的笔下得到整合,并显露其意义。
★十个专题全面对比,揭开神话的面纱——本书将全世界的神话故事统合到天、太阳、月亮、水、石、大地、植物、农业丰产、圣地、神圣时间等十类“神圣的存在”的类别之下,比较各地故事的共同之处,从而找到原始神话的“套路”和理解的核心。阅读本书,不仅能够理解原始神话,甚至能自己创造神话故事。
★著名宗教学家伊利亚德的代表作——世界著名的宗教史家、哲学家,芝加哥大学宗教系系主任伊利亚德的代表之作,宗教研究不可忽视的必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