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买
国语集解 豆瓣
所属 作品: 国语集解
作者: 徐元诰 中华书局 2002 - 6
国语是一部重要的先秦古籍,所记内容以春秋史事为主,不少记叙与左傅相表裹,汉书苏文志将其与左傅亚列入“春秋家”,故自汉人以下,或径称之为“春秋外傅”,而称左傅为“春秋内傅”。唐刘知几作史通,始别左傅与语为两种不同的体裁,而以国语作为“六家”亦即诸种史学著述中的一家,即今所称“国别史”之首。清四库全书总目于史部下无“国别”一项,而将其列入“杂史类”。无论何说,国语长期以来被视为一部基本的史学著作,是没有异义的。
不过,从严格意义上讲,国语实际并是一部史,它的目的并不在于纪事;以国分类,亦不是它的主要特色。国语的特点在于它是一部“语”,“语”的本义是议论。说文云:“语,论也。”其解“言”字曰:“直言曰言,论难日语。”是国语本为一部议论总集。
本书为竖版繁体。
越绝书校释 豆瓣
所属 作品: 越绝书校释
作者: 李步嘉 中华书局 2013 - 4
《越绝书》是记载我国早期昊越历史的重要典籍。它所记载的内容,以春秋末年至战国初期昊、越争霸的历史事实为主干,上溯夏禹,下迄两汉,旁及诸侯列国,对这一历史时期昊越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天文、地理、历法、语言等多有所涉及。其中有些记述,不见于现存其他典籍文献,而为此书所独详;有些记述,则可与其他典籍文献互为发明,彼此印证,因而向为学者所重视。在现代社会科学的研究过程中,曾有不少人,从不同角度、在不同程度上利用《越绝书》,来考察中国古代史、中国文学史、中国民族史、汉语语言学史、中国历史地理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并取得了不少重要成果。这说明此书对于以上诸学科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程瑶田全集 豆瓣
所属 作品: 程瑶田全集
作者: (清)程瑶田 撰 / 陈冠明等 校点 译者: 陈冠明 注解 黄山书社 2008
程瑶田全集(套装全4册)(竖排繁体),共四册,全书一百一十万字,包括程氏经学综合性著作通艺录及周礼剳记、莲饮集等。通艺录是全集主体,凡二十五种,五十五卷。就其成就而言,主要体现在义理、学术两个方面,学术内容包括训诂、象数、名物、制度、天文、地理、历算、声律、金石、书法、篆刻等。其对当代及后世影响,亦集中体现在此,而于学术影响尤为巨大。
讀卷校經 豆瓣
作者: 許建平 浙江大學出版社 2014 - 5
《读卷校经:出土文献与传世典籍的二重互证》作者许建平先生长期从事敦煌出土文献的整理与研究,秉承王氏以来二重证据相结合的优良学术传统,结合传世典籍与敦煌写本、碑志等出土文献撰写了一系列学术论文,来考证我国古代的历史文化,论证传世典籍在传抄、刊刻过程中可能形成的错误。许建平编著的《读卷校经:出土文献与传世典籍的二重互证》汇编了许建平先生从事敦煌写本文献、出土文献研究以来,结合传世典籍与出土文献研究中最具代表性、最有学术价值的23篇论文,内容分为三类:一是关于敦煌写本的,二是关于出土碑志的,三是在论证过程中使用到敦煌写本与碑志材料的,并按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编排论文次序。
1925年,王国维率先提出二重证据法的说法,从此,运用“地下之新材料”与古文献记载相量印证, 以考古代历史文化,成了一种公认科学的学术正流。本书作者许建平先生长期从事敦煌出土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在整理《敦煌经部文献合集》、《敦煌子部文献合集》等大项目的过程中,秉承王氏以来二重证据相结合的优良学术传统,结合传世典籍与敦煌写本、碑志等出土文献撰写了一系列学术论文,来考证我国古代的历史文化,论证传世典籍在传抄、刊刻过程中可能形成的错误。本书汇编了许建平先生从事敦煌写本文献、出土文献研究以来,结合传世典籍与出土文献研究中最具代表性、最有学术价值的23篇论文,内容分为三类:一是关于敦煌写本的,二是关于出土碑志的,三是在论证过程中使用到敦煌写本与碑志材料的,并按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编排论文次序。这23篇论文,都曾在《文史》、《文献》、《敦煌研究》、《敦煌学辑刊》、《汉语史学报》、《古汉语研究》、《中古近代汉语研究》、《唐研究》中发表,在出土文献尤其是手写纸本文献研究中具有重大参考价值。
敦煌经籍叙录 豆瓣
作者: 许建平 中华书局 2006 - 9
全文分《周易》、《尚书》、《诗经》、《礼记》、《左传》、《榖梁传》、《论语》、《孝经》、《尔雅》等九卷,每卷首有总述,下分若干小类,每类下标列各写卷,并逐卷写出叙録;叙録内容包括定名、断代、研究进展等,相关的研究资料多已涵盖,而又绦分缕析,精细入微,逹到了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的统一。特别是在研究进展的陈述勾勒方面,内容充实,层次清楚,评骘得当,前人的功过得失,一目了然,可以说一则叙録就是一篇研究简史。
本项目自1997年初正式启动至今,已经整整八年过去了。八年“抗战”,近三千个日日夜夜,课题组的同仁们日以继夜,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和努力。在这个躁动不安的年代,晋升聘岗都需要“业绩”,而我们投身的却是一项遥遥无期的“伟业”。
初唐传奇文钩沉 豆瓣
作者: 陈珏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5 - 4
本书运用跨学科的方法,从文化史的角度,以历史、宗教、艺术和考古诸方面为切入点,来探讨初唐的传奇文。初唐传奇文源之于20世纪中国古典小说史研究的一个主流框架结构。这个结构,在相当的程度上决定了上世纪的多数学人是通过何种视角,来认识中国旧小说的发展历程的。传奇文化在上述框架结构中占据一个轮廓十分鲜明而内容相对模糊的位置。
20世纪的中国文学史家,开始采用西方文学史的理论分析框架,来观察中国小说的发展。虽然诸家见仁见智,众说纷纭,但大致都把中国旧小说分成六朝志怪、唐宋传奇、宋元话本和明清章回小说四个大类,以历史之纵,交文类之横,勾勒旧小说从中古到近世的衍变轨迹,而成为一个约定俗成的框架。
楚辞解故 豆瓣
所属 作品: 楚辞解故
作者: 朱季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1
楚辞解故,ISBN:9787532561018,作者:朱季海(撰) 著
2021年1月20日 已读
二刷
已买
初照楼文集 豆瓣
作者: 朱季海 中华书局 2011 - 11
《初照樓文集》收文六十篇,其編次順序,大體以類相從,並於標題下注明出處。所收文章,部分根據朱先生手稿,部分輯自期刊雜志。書末附朱先生詩若干首,名《初照樓詩稿》。
六朝贵族制社会研究 豆瓣
所属 作品: 六朝贵族制社会研究
作者: [日] 川胜义雄 译者: 徐谷芃 / 李济沧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8 - 11
本书是日本著名中国史研究学者川胜义雄的代表作。川胜在对后汉及魏晋南朝的历史进行精细的分析之后,认为中国六朝是个贵族制的社会,而如何思考六朝贵族制与封建制的关系,则是川胜始终萦绕于心的问题。他的研究结论是,中国的中世,是皇帝专制下的中央集权官僚政治。当时的豪族阶级的势力,具有领主制倾斜的性质,他称之为豪族的领主化倾向,但中国社会以舆论,也就是在九品中正制中起重要作用的“乡论“为基本手段,阻止了领主化倾向,从而形成了有别于欧洲的中世社会。
档案中的虚构 豆瓣
Fiction in the Archives: Pardon Tales and Their Telles in Sixteenth-century France 所属 作品: 档案中的虚构
7.7 (10 个评分) 作者: [美]娜塔莉·戴维斯 译者: 饶佳荣 / 陈瑶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5 - 6
16世纪的法国实行皇家赦免制,戴罪之人可以通过陈情求赦而免死脱罪,赦罪书是由此产生的一种特殊文献。赦罪书的制度运作,讲述者、书写者、审阅者的种种表现,求赦故事的叙事结构和技巧,以及其中女性的声音,这些都是娜塔莉·泽蒙·戴维斯精心分析的对象,16世纪法国社会一幕幕鲜活的画面得以呈现在读者面前。
此书字字珠玑,给16世纪的司法史、社会史、文学史投射了一道迷人的光芒。这是一份样本,让我们可以观察这位我们这个时代最具创造力的历史学家是如何从事历史研究和写作的。——亨利·海勒,《社会史》
戴维斯一直致力于发掘来自16世纪的声音,重建我们与他们的直接联系。这部新作反映了她最深入、最精巧的探索……这部重要的作品第一次探讨了16世纪的男人和女人如何叙述(也就意味着建构)他们自身的生活现实。——乔纳森·德瓦尔特,《社会史杂志》
戴维斯的文笔一如既往地优雅漂亮,呈现了16世纪生活的丰富信息。——理查德·崔斯勒,《文艺复兴季刊》
这是一部引人入胜的佳作,任何一位法国史研究者都无法等闲视之。戴维斯通过赦罪故事,为我们提供了观察16世纪法国人的思想和行为的一条新路径。——理查德·戈登,《16世纪学刊》
儿童的世纪 豆瓣 Goodreads
L'enfant et la vie familiale sous l'Ancien Régime 所属 作品: Children century
7.6 (5 个评分) 作者: 菲力浦·阿利埃斯 译者: 沈坚 / 朱晓罕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 - 4
本书荣获2013年傅雷翻译出版奖(社科类)。
在中世纪,小孩几乎一断奶,就被当作“小大人”看待,他们混入成人中间,穿着与大人相仿的衣服,与其一起劳动、竞争、社交、玩耍。从中世纪末期以来,父母逐渐开始鼓励小孩与成人分离,以儿童及对儿童的保护和教育为中心的新的家庭观发展起来了。将童年时期视为一个最特殊的人生阶段,这个观 念自此扎根于现代西方思想之中,并席卷了整个现代世界,成为无可动摇的价值观。
阿利埃斯通过考察四个世纪的绘画和日记,以及游戏、礼仪、学校及其课程的演变来追溯儿童的历史。自1962年初版以来,本书在西方史学界引起了极大反响,被视为儿童史和家庭史的奠基之作。
法国大革命前夕的图书世界 豆瓣
A Literary Tour de France: The World of Books on the Eve of the French Revolution 所属 作品: 法国大革命前夕的图书世界
作者: [美] 罗伯特·达恩顿 译者: 高毅 / 高煜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1 - 1
·新文化史权威达恩顿,时隔八年再出新作,集既往研究之大成
罗伯特·达恩顿是闻名遐迩的新⽂化史研究专家,始终致⼒于书籍史和⽂化史的研究。他的代表作品《屠猫狂欢》被奉为标志着新⽂化史理论和研究⽅法⽇臻成熟的经典之作。《法国大革命前夕的图书世界》是达恩顿时隔⼋年推出的最新英⽂作品,也是中⽂世界时隔⼋年再次推出达恩顿的新作。这本书可谓是达恩顿书籍史研究的集⼤成之作,是⼀部真正结合了书籍、⼈物和思想的社会⽂化史。
·浸入式写作,见证法国大革命前夜基层社会的混乱与生机
《法国大革命前夕的图书世界》以一位图书销售代表1778年的环法之旅为主线,用浸入式写作带读者亲历图书贸易的各个环节,感受出版业的激烈竞争和大众高涨的阅读热情。作者达恩顿利用丰富的纳沙泰尔出版社档案材料让法国大革命前的图书世界重焕生机。在这里,书商们为了实现销售在乡镇奔走,贸易路线受政令影响不断改变,关于图书需求的情报飞速流转。他们把满族读者的需求当作生意努力经营,谁也没有想到自己正在为一场革命做准备。
·五十年档案研究之结晶,全面复原图书世界的真实状况
罗伯特·达恩顿钻研纳沙泰尔出版社档案半个世纪,对旅行日志、银行账目、书信往来等各种史料做了精细的文本分析。在《法国大革命前夕的图书世界》中,达恩顿通过对众多城市和人物故事的娓娓道来,将启蒙运动、大众阅读与近代贸易结合,描绘了塑造今日世界的革命性变革酝酿之时的历史微观图景。
·新文化史开拓者林恩·亨特鼎力推荐;北京大学高毅教授倾力翻译
《法国大革命前夕的图书世界》英文版出版后,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和推荐。新文化史的开拓者林恩·亨特(Lynn Hunt)称赞到:“只有⼀位故事⼤师(达恩顿)才能为18世纪的书籍世界注⼊如此鲜活的⽣命。”耶鲁大学教授约翰·梅里曼(John Merriman)更称罗伯特·达恩顿的研究创造了“⼀种思想的社会史”,是“这个时代乃⾄任何时代最为优秀的历史学家之⼀”。本书由北京大学教授、著名历史学家高毅领衔翻译。
~~~~~~~~~~~~~~~~~~~~~~~~~~~~~
《法国大革命前夕的图书世界》是新文化史大家、书籍史权威、《屠猫狂欢》作者罗伯特·达恩顿的最新作品。
故事围绕⼀位来自瑞士的图书销售代表展开。1778年夏日的⼀天,29岁的让-弗朗索瓦·法瓦尔热动身上马,开启了⼀趟环绕大半个法国的公务旅行。他受雇于纳沙泰尔出版社,任务是拜访沿途书店,推销书籍、查收账目、安排货运、调查市场。在历时五个多月的行程中,他翻越汝拉山脉,沿罗讷河直抵地中海,横穿法国中部地区,途径里昂、马赛、图卢兹等重要城镇。法瓦尔热详细记录了沿途经历。这份珍贵的旅行日志无异于⼀场18世纪法国外省出版市场及图书贸易的导览。与它同样完好⽆缺地保存在纳沙泰尔出版社档案中的,还有上千份内容翔实的信件、银⾏账⽬、交易记录,涉及出版业有关的各⾊⼈群。罗伯特·达恩顿充分利⽤这批宝藏,在本书中描绘了⼀个处于历史重要关头的,⼈物鲜活、⽣机勃勃的图书世界。达恩顿⽤精彩的浸⼊式书写带读者走进图书贸易的哥哥环节,并亲历竞争激烈且秩序混乱的18世纪图书世界。当时市场上流通的是什么书籍?这些图书怎样到达读者手中?通过回答以上两个问题,《法国大革命前夕的图书世界》为读者铺陈了变革前夕法国社会阅读和基层人民生活的全景画卷,以及塑造今日世界的革命性变革酝酿之时的历史微观图景。
古琴 豆瓣
所属 作品: 古琴
8.9 (11 个评分) 作者: [瑞典] 林西莉 译者: 许岚 / 熊彪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9 - 10
这是一个关于古琴的故事,是一个瑞典汉学家深入古琴世界的经历和体会。它不仅有对古琴本身的描写,更有关于古琴之于古代文人生活的意义,关于古琴与人的命运,与音乐、诗歌的相互关联,甚至是我们应当怎样生活的解读。
我轻轻地拨动其中的一根弦,它便发出一种使整个房间都颤动的声音。那音色清澈亮丽,但奇怪的是它竞也有种深邃低沉之感,仿佛这乐器是铜做的而不是木制的。在以后的很多年,正是这音色让我入迷。从最轻弱细腻的泛音——如寺庙屋檐下的风铃——到浑厚低音颤动的深沉。
春秋董氏传·左传贾服注捃逸 豆瓣
作者: [日] 重泽俊郎 辑 崇文书局 2018 - 6
本书是东亚汉籍研究丛刊中的一种,包括重泽俊郎《左传贾服注捃逸》和《春秋董氏传》两部著作。本书可以集中反映重泽俊郎的春秋学研究思想——他的主要目标不在阐明经传原义,更没有尊奉春秋之义的意思,他想阐明的是春秋学说在如何的社会历史环境下逐渐形成,又反过来影响社会思潮,尤其是政治思想。
儀禮疏攷正 豆瓣
作者: [日] 倉石武四郎 崇文書局 2018 - 6
本書是東亞漢籍研究叢刊中的一種,是日本學者倉石武四郎文獻整理方面的代表作。本書用一種全新的眼光去審視賈公彥的《儀禮疏》,他沒有努力去尋求一個最初的《儀禮》文本,沒有對《儀禮》和賈公彥的觀點判斷是非,而是踏踏實實從《儀禮疏》的文本本身出發,去尋求賈公彥注解的內在邏輯,去探索《儀禮疏》之所以成為《儀禮疏》的原因。本書不僅僅是一部《儀禮》研究方面的著作,也能給當代文獻學研究提供一種新的思路。
老子指归 豆瓣
作者: 严遵 中华书局 1994 - 3
《老子指归》讲述了: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历史悠久,可以溯源到战国时期的方术,甚至更古的巫术,而正式形成于东汉时期。它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人民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对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都产生过重大影响,并波及社会政治、经济等各方面。
道教典籍极为丰富,就道藏而言,多达五千余卷,是有待进一步发掘、清理和利用的文化遗产之一。为便于国内外学术界对道教及其影响的研究,便于广大读者了解道教的概貌,我们初步拟订了道教典籍选刊的整理出版计划。其中既有道教最基本的典籍,也包括各种流派的代表作,有不少书与哲学、思想史关系密切。所有项目,都选用较好的版本作为底本,进行校勘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