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ncredible - 标记
写作是从事一种娱乐行业 豆瓣
Pity the Reader: On Writing with Style
作者: [美]库尔特·冯内古特 / [美]苏珊娜·麦康奈尔 译者: 郭浩辰 译林出版社 2023 - 8
【编辑推荐】
写作,是从事一种娱乐行业。占用一个完全陌生的人的时间,你不要让他觉得时间被浪费了。——库尔特·冯内古特
一本“离经叛道”的写作法宝,一本笑对苦难的人生哲学。
谈到故事开头时,他说:“把前两页扔掉!”谈到故事的情节时,他说:“如果你永远不让角色彼此对抗,那你就会让读者睡着。”谈到故事的角色时,他说:“至少给读者 一个他会支持的角色。”
《五号屠场》《猫的摇篮》作者的写作箴言和人生之书,助你颠覆对写作的认知,重拾直面苦难的勇气。
揭露被禁18次的《五号屠场》背后的真实历史,记录20世纪☆伟大的黑色幽默大师的心路历程。
独家收录冯内古特信件、画作、手稿等珍贵历史照片。
【名人推荐】
冯内古特对我的写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果没有冯内古特,也许就没有我的处女作《且听风吟》。
——村上春树
冯内古特是作家中独特的一员,他的作品中欢笑和悲伤并存。
——多丽丝·莱辛
冯内古特是在世(当时)最有才能的作家。
——格雷厄姆·格林
冯内古特是几代美国青年的偶像,是我们自己的马克·吐温。
——诺曼·梅勒
能成为冯内古特的学生是我最荣幸的事情,他能够在谈论人性的最黑暗的问题时,还保持幽默和仁慈。
——约翰·欧文
冯内古特,一个20刚出头的德裔美军士兵,在二战中沦为德军俘虏,后因为躲入地下屠宰场而逃过盟军对德累斯顿的毁灭性空袭。同一个冯内古特,在成年后为做职业作家而放弃稳定的工作,并无特别的建树却被邀任教于著名的爱荷华大学作家工作坊,又在对文学创作心灰意冷之际凭借他记录战俘经历的小说《五号屠场》而一举成名。冯内古特富有传奇色彩、跌宕起伏的人生,他为师、为人的方方面面(包括他的“盲点”),在同样身为小说家的苏珊娜·麦康奈尔笔下得到了生动传神的表现。苏珊娜是冯内古特在爱荷华大学作家工作坊的学生,也是他多年的友人和同道。她对冯内古特的作品可谓烂熟于心,随手拈来,皆成文章。喜爱冯内古特的读者、对美国现代文学感兴趣的人士、以及现在和未来的教师和小说家应该都能从阅读此书中获益。
——徐平,纽约市立大学教授
【内容介绍】
本书由冯内古特的学生苏珊娜·麦康奈尔撰写,收录大量冯内古特在写作领域的言谈和文字,揭秘他成为作家的心路历程,分享他对写作和人生的看法:冯内古特引导我们去痛恨战争,去同情我们的角色,去尊重他人,去质疑僵化的结构,去深切关心,去力求体面,去开怀大笑,去说有用的谎。
2023年9月18日 想读
最优解人生 豆瓣
Die with Zero:Getting All You Can from Your Money and Your Life
7.3 (7 个评分) 作者: [美]比尔·帕金斯 译者: 聂亚舫 文汇出版社 2023 - 2
疫情之后,活法换新!你需要这本与众不同的财富人生指南!
本书不是教你如何赚钱,而是教你如何花钱,才能人生无憾。
理财专家通常会警告我们要辛勤工作,努力增加存款,越早越好。幸运的话,有一天我们终将能松懈下来,收割这辈子的努力换来的果实。比尔·帕金斯对此不以为然。他想把你从“过度储蓄”和“没有生活”中拯救出来。
本书提出的是全新的人生攻略。作者以自身经历和专业背景出发,从心理学和行为金融学中提炼出关于时间、金钱和幸福的见解,用生动案例结合方法论,逐步教你优化人生,不被金钱奴役,活在当下,享受生活。
在本书中,你将发现:
如何通过“经验投资”来最大化一生难忘的时刻;
如何遵循你的“净值曲线”将收入转化为无价的记忆;
如何根据“花费曲线”和“个人利率”来指引你,决定是否为一场有意义的探险花钱;
如何运用简单的数学规则,在不同年龄段做出明智的决策。
让我们在能够享受的时候,多投入时间与金钱换取难忘的人生回忆,停止焦虑和过度储蓄,活在当下,不留遗憾。
·
1.全球畅销,有公信力
本书已有德、日、西等八个主流语种版本,全球畅销,箴世之作。
2.现身说法,有号召力
作者从自身的投资专业背景和自己半生成功经历出发,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3.话题接地,有时代性
1)三年疫情,对国人的心理、生活观、财富观产生重大影响,到底如何极致过完一生?如何看待“996”“延迟退休”“FIRE”“躺平”“逃离北上广”“勤劳致富”等话题?本书为你提供最优解。
2)对真实的、尖锐的问题,如“钱花光了,生病了怎么办?孩子怎么办?”等,毫不回避,直接而理智的回应。
4.科学严谨,有说服力
本书基于心理学、行为金融学理论以及成熟完备的理财框架,对不同青年、中年、老年不同年龄群体均有理性、切实而具体的理财建议,方法明确,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5.新颖犀利,有箴醒力
1)作者观点与某些社会流行观点不同,不随波逐流,有清醒而独立的思考,极富感染力。
2)大量犀利的金句,令人警醒。
6.形象具体,有可读性
1)许多构思精巧的图表,清晰直观,涵意深远。
2)许多真实发生的故事,具体生动,形象感人。
3)译笔流畅生动,阅读体验佳。
2023年9月17日 想读
解码者 豆瓣
The Code Breaker: Jennifer Doudna, Gene Editing, and the Future of the Human Race
作者: [美] 沃尔特·艾萨克森 译者: 王宇涵 2022 - 11
2020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珍妮弗·杜德纳和埃玛纽埃勒·沙尔庞捷两位科学家,获奖原因是她们开发出基因组编辑方法,提出一种被称为CRISPR-Cas9的方法,该方法可用于改变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DNA。该奖项不仅仅是对一项成就的认可,似乎也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一方面,CRISPR之所以是继DNA结构后最为重要的发现,是因为CRISPR不仅像我们阐释双螺旋结构时一样解释了世界,也让改变世界变得简单。这些基因剪刀将生命科学带入了新时代。另一方面,这标志着有史以来第一次有两名女性共同获得了科学领域的诺贝尔奖。
从达尔文和孟德尔到沃森和克里克,再到杜德纳和沙尔庞捷,跨越几代科学家的合作,让人类经历从了解生命的起源到重写生命的密码。以CRISPR-Cas9为代表的基因编辑技术已成为生命科学领域的关注焦点。这不仅是一场生命科学的竞赛,也让人类开始审视这场生命科学革命所引发的问题。编辑自身基因会对社会多元化产生何种影响?在获得CRISPR的重要发现后,杜德纳也成为与科学道德伦理问题进行斗争的领导者。这本书也将珍妮弗·杜德纳和她的合作者、竞争对手的故事交织在一起,讲述了CRISPR的专利之争、基因编辑引发的伦理问题、生命科学的竞赛及人类的未来。
作者艾萨克森选择为其作传的人物,从史蒂夫·乔布斯到列奥纳多·达·芬奇,再到珍妮弗·杜德纳,好奇心都是他们所具有的一个关键特质。好奇心是驱使人类创新和前进的动力。彻底理解生命奇迹不仅仅具有现实意义,而且能鼓舞人心,使人获得乐趣。这就是为何我们人类如此幸运,拥有与生俱来的好奇心。
编辑推荐:
《史蒂夫·乔布斯传》《列奥那多·达·芬奇传》作者艾萨克森重磅新作
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前沿女性科学家珍妮弗·杜德纳权威传记
中国科学院院士高福审校并作序推荐,比尔·盖茨两千字书评推荐
《经济学人》、摩根大通、《商业周刊》《时代周刊》年度书单推荐
读传记不可错过的传记作家艾萨克森
乔布斯生前只指定艾萨克森为自己撰写传记;比尔·盖茨蕞喜欢的作家之一;马斯克授权他为自己做传
深度采访杜德纳数十次,亲身参与杜德纳实验室和会议活动,深度采访张锋等科学家
现在,我们已经进入生命科学革命。
2020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授予杜德纳和沙尔庞捷两位女性科学家,获奖原因是她们开发出基因组编辑方法,提出一种被称为CRISPR-Cas9的方法,该方法可用于改变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DNA。
迅速了解前沿趋势的科普力作:
杜德纳、张锋等前沿科学家如何破解人类生命密码
女性科学家的坚韧成长之路:
从小镇少女到诺贝尔奖获得者
培养青少年科学兴趣,如何将童年的好奇心转化为创造力:
解析基础科学的重要意义
好奇心是驱使人类创新和前进的动力,理解生命奇迹不仅仅具有现实意义,而且能鼓舞人心,使人获得乐趣。
现代科学界的群星闪耀时,基因编辑与人类的未来:
从达尔文和孟德尔到沃森和克里克,再到杜德纳和沙尔庞捷,跨越几代科学家的合作,让人类经历从了解生命的起源到重写生命的密码。
2023年9月17日 想读
Panda Nation 豆瓣
作者: E. Elena Songster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8 - 6
A logo on products ranging from chopsticks and toilet paper to cell phones and automobiles, the panda is one of the most ubiquitous images in China and throughout the world. Yet the panda holds little notable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in China. Although it has existed in the territory of present-day China since the Pliocene epoch, its widespread popularity there is not only recent, but almost sudden.
In Panda Nation, E. Elena Songster links the emergence of the giant panda as a national symbol to the development of nature protection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panda's transformation into a national treasure exemplifies China's efforts in the mid-twentieth century to distinguish itself as a nation through government-directed science and popular nationalism. The story of the panda's iconic rise offers a striking reflection of China's recent and dramatic ascent as a nation in global status.
2023年9月16日 想读
“读书的料”及其文化生产 豆瓣 谷歌图书
7.5 (18 个评分) 作者: 程猛著 Beijing Book Co. Inc. 2018 - 12 其它标题: “读书的料”及其文化生产:当代农家子弟成长叙事研究
“读书的料”在此指改革开放之后出生并进入精英大学的中国农家子弟。借助自传社会学和深度访谈,本书对他们通过教育向上流动过程中的文化生产进行了深描,揭示了先赋性动力、道德化思维、学校化的心性品质在这一过程中的特殊意义。通过展现这些中国农家子弟的文化自主性,剖析循规本身的创造性及其与文化生产的内在关联,本书突破了“底层缺乏文化资本”这一为学界默认的观念,提出了底层文化资本理论。本书也特别关注了这样一种文化生产的暗面,直面了“子不承父业”的阶层跨越之旅对个体道德、情感和文化世界的冲击。
2023年9月15日 想读
没关系,我们都有点怪 豆瓣
作者: 张昕 / 夏白鹿 中信出版社 2023 - 9
治愈是一件经年累月的事情,每一次改变都是一场漫长的自我探索。
·为什么害怕接听语音电话?
·为什么遇见熟人习惯绕道走?
·为什么总是迟到却下次依旧?
……
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认为“改变建立在全然的自我接纳之上”。看到自己本来的样子,诚实面对自己,是改变发生的起点。当面临铺天而来的精神压力、情绪问题,我们能做的首先是放过自己,接纳发生的一切,然后自洽地活出满意的人生。
本书是北京大学人气心理学教授张昕、资深媒体人夏白鹿写给大家的充电宝典。
两位作者从心理学的专业视角出发,结合工作、生活、社交、个人发展等话题,帮助我们梳理心理困境、疏解大小压力、分析情绪问题。
别怕,我们都是“奇怪”的人。
2023年9月12日 想读
上海武康路 豆瓣
作者: 沙永杰 / 纪燕 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9
本书以上海市武康路——一条重要风貌保护道路的保护规划和保护性整治实践为契机,对历史街区保护更新工作前期必须研究的三方面问题——城市化和区域特征的形成过程,建筑和环境的形式特征,以及区域人文演变过程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将“历史”与历史街区的保护更新工作有机结合,使历史研究成为保护规划和保护更新实践的切入点。全书梳理了武康路及周边区域的演变过程,展示出该区域从近代上海法租界西区最初的城市化到今天面临新一次“转变”的发展过程全景,为相关的保护规划和实际整治工作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支撑,并结合武康路保护性综合整治工程对修建性详细规划层面的保护规划模式和城市设计理念进行了探索和分析。本书可供建筑、规划、历史和历史街区保护更新等相关领域研究人员及广大建筑爱好者阅读与参考。
2023年9月12日 想读
有毒市场 豆瓣
Why Some Things Should Not Be for Sale: The Moral Limits of Markets
作者: [美]黛布拉·萨茨 译者: 尚义晗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23 - 8
比《正义论》更具体,比《金钱不能买什么》更进阶
有哪些东西不该用金钱来交易?生存机会、医疗、生殖、肾脏、教育、性?
我们应该出于何种理由拒绝类似的交易?
斯坦福大学人文与科学学院院长代表作,当代分析伦理学经典文本
分析具体问题,更提供思考的尺度和方法
——内容简介——
泰坦尼克号正在沉没,你身在船上,购买的那张船票没有给你救生艇逃生的机会,望着头等舱的乘客涌向他们专属的救生艇,你是否感到义愤填膺?毕竟你踏上这艘号称永不沉没的巨轮,正是为了解决缺钱的问题。让我们推翻这些假设,现在你有大量的资产,购买一张头等舱船票对你来说毫不费劲,你也知道所谓永不沉没只是噱头,但鬼使神差地你还是买了张不带救生艇的船票。泰坦尼克号正在沉没,除了后悔你是否仍然觉得有一丝不公?你觉得,有一些最低限度的东西不应该用金钱来交换,而应该平等地甚至是强制地提供给每一个人。
从泰坦尼克号的思想实验出发,本书逐一探讨为何我们会愤怒于某些东西被标价和交易——生殖、性、童工、奴役、肾脏等。作者考察了古典经济学和当代经济学对此类市场的观点,综合了来自自由至上主义和平等自由主义哲学阵营的不同意见,在此之上对泰坦尼克号思想实验的条件一步步调整,考察条件改变之后我们是否仍觉得有问题,总结我们反感此类市场的深层理由:此类市场破坏了我们以平等者身份互动的能力,它们是有毒的。
——各方赞誉——
在现代世界,市场是我们生活的中心。我们出售我们的劳动力,购买我们需要的商品和服务。市场可以带来其他手段无法达到的、经济上高效的结果。但市场也有其局限性。正如黛布拉·萨茨指出的那样,我们拒绝童工、器官、选票或人类(奴役)等市场。有时我们拒绝市场是因为它们效率低下;但萨茨认为,效率并不是唯一起效的价值,因为市场影响着“我们是谁、我们对彼此负有什么义务,以及我们能够拥有什么样的社会”。萨茨证明,市场太重要了,不能把它给经济学家来决定。在这本杰作中,萨茨汇集了多年的思考,提供了一个高度原创的框架,帮助我们反思哪些市场是有益的,哪些,正如她所说的,是“有毒的”。
——乔纳森·沃尔夫,伦敦大学学院哲学教授
“为什么不把所有的东西都拿来出售——鞋子和性、汽车和肾脏、黑莓和婴儿?”借鉴历史、哲学、经济学和社会学,《有毒市场》在这个问题上为一个令人振奋的答案提供了强大的辩护。根据黛布拉·萨茨,我们可以把所有东西都投向市场,或者我们可以拥有一个民主社会,但我们不能两者兼得。萨茨的论证微妙、丰富而复杂,但最终,她向我们展示的选择就是这么简单。
——约书亚·科恩,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斯坦福大学哲学系教授
“有些交易是不应该进行的”,面对这种直觉反应,经济分析几乎没有提供任何理解。萨茨通过澄清市场扮演的社会角色(它自身的运转和它带来的后果)极大地澄清了这些问题。她的分析有识别力,她指出市场有时可能有助于实现更广泛的社会价值和更好的互动,但有时它们可能会加剧糟糕的后果。市场相对于其他社会机制发挥了什么作用?所有关注这个问题的人都必须研究和考虑萨茨的这部著作。
——肯尼思·J. 阿罗,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2023年9月11日 想读
隐蔽的水分配政治 豆瓣
作者: 李华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8 - 10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在水资源供需矛盾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如何对有限的水资源进行分配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存利益,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社会现实问题。本书通过实地研究方式,分别从生产用水界面和生活用水界面,对河北宋村内的水分配结构进行了分析和考察,旨在揭示市场化背景下支配村庄水分配的机制和逻辑,并对主流的水短缺叙事及其背后被遮蔽的水分配政治问题进行了反思。
2023年9月11日 想读
离开学术界:实用指南 豆瓣 博客來 Goodreads
Leaving Academia: A Practical Guide
8.4 (5 个评分) 作者: Christopher L. Caterine / 克里斯托弗·卡特林 译者: 何嘯風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3 - 9
“其实你是想离开的”——对于大多数学者而言,离开学术界的最大障碍或许就是承认这一点。

据估计,93%的人文和社会科学专业的研究生无法获得终身职位,但许多人仍然将终身教授的职位视为自己博士学位获得成功的唯一结果。在这样的学术就业市场危机中,《离开学术界》帮助研究生和任何学术领域的学者在高等教育界之外找到满意的职业。本书简短而务实,为准备寻求新机会的客座讲师和兼职讲师、陷入“终身教席陷阱”的学者、对非学术工作感兴趣的研究生,以及希望更有效地为学生和担任临时教职的同事提供支持的学者提供了宝贵建议。

克里斯托弗·卡特林在获得弗吉尼亚大学的古典学博士学位,并于杜兰大学任助理教授后,最终决定离开学术界,在一家全球咨询公司找到了工作。本书中,他将自己在这段为期两年多的求职之旅中学到的经验与教训,以及在此期间进行的150多次信息访谈、对12位离开高等教育界后进入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士的采访,浓缩成这本拿来就能用的指南书。

书中的建议涵盖了极为广泛的主题——从自我评估、探索职业选择、建立人脉关系、丰富职业履历、培养技能,再到简历制作、面试准备、如何将自己的专业技能翻译给非学术人士、适应新职场,等等;甚至也包括了情感方面,尤其是很多学者都会经历的——褪去学者身份的挣扎、恐惧、羞耻与悲伤。
2023年9月11日 想读
一个家族的电影史 豆瓣
作者: 许金晶 / 孙海彦 文汇出版社 2023 - 8
一个家族,三代艺术家伉俪,戏剧、影视的艺术血脉温情流淌。
如光影般描绘了中国电影和戏剧发展史上极为独特的艺术传承佳话。
《一个家族的电影史》讲述家族三代从事电影艺术创作的故事,分为“访谈”和“文选”两大部分。从写意戏剧观到对历史与时代生活的观照,以口述访谈徐徐展开这个家族的艺术传承历史,并以黄佐临、黄蜀芹、郑大圣等家族代表一手创作的文字,袒露对时代真诚敏锐的观察、对生命富于温情的关怀、对艺术精益求精的打磨。
·
黄佐临
中国著名戏剧家、电影导演。“写意戏剧观”的提出者,曾任上海人民艺术剧院院长。执导电影《假凤虚凰》《腐蚀》等。
黄蜀芹
中国第四代导演的代表人物,执导电影《人·鬼·情》《画魂》《青春万岁》,电视剧《围城》《孽债》等。
郑大圣
电影、戏剧导演,执导电影《村戏》《天津闲人》《廉吏于成龙》等。
丹尼
本名金韵之,话剧演员
郑长符
电影美术师
黄海芹
一级编剧
沈昳丽
昆剧演员,国家一级演员
2023年9月5日 想读
地图里的人类史 豆瓣
作者: 温骏轩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3 - 8
【编辑推荐】
◎人类用了300万年,活出一个残酷的教训:谁能领先半步,谁就能消灭对手!
◎豆瓣8.9高分经典《谁在世界中心》《地缘看世界》作者温骏轩重磅新作。
◎30万字串联40个人类史关键节点,再现300万年波澜壮阔的人类演化史。
◎全书原创28张高清大幅地图,完整梳理全球地缘体系,看清人性的悲欢离合,还原文明的殊死斗争,寻找人类进化过程中那些隐藏于地理与时间背后的规则。
◎温骏轩:当我意识到地图可以解开自己心中对历史的疑惑时,我开始遍寻书店,却几乎找不到这方面的书。于是,只好自己动手研究。
◎为什么是地缘?
地缘不等于地理。地是指地理和人文环境,而缘指的是关系。地缘视角,就是研究人与环境的关系,大到人类技术进化、国与国的相处之道,小到个人的工作、生活、婚姻选择,这里都有新鲜的答案。
【内容介绍】
在三百万年的人类进化史中,
谁能率先掌握先进技术,
就能取得阶段性领先,甚至灭掉其他竞争者。
因此,从地缘角度写一部人类史,
不仅是复盘人类的进化历程,
展示各有所长的诸多文明,
比较东西方的成败优劣,
更是要寻找隐藏于地理与时间背后的规则,
以及那些关键的技术节点,
帮助大家重新认识自己,看清未来世界的走向。
【精彩导读】
地图上所有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都会以不同形式反复上演。看懂地图,才能看懂波澜激荡的历史;看清地缘,才能看清未来世界新走向。
打开这本书,你将看到:
◎人类是如何脱离动物范畴,变身为万物之灵的?
◎为何人类文明发源于热带,兴盛于温带?
◎为什么尼罗河阻碍了诶及向非洲腹地传播文明,反而促使全新类型的海洋文明出现?
◎意识形态及原始宗教信仰是如何在人的脑海中产生的?
◎为何意识形态及原始宗教信仰可以突破血缘纽带,实现社群扩张,让更多人团结在一起?
◎中国人的“家国”式集体主义是怎么形成的?
◎为何别的民族会因外族入侵而四分五裂,中国即使被打到被迫南迁,也能重归一统?
◎为什么中国可以实现自上而下的资源分配,北方负责政治统筹,而南方负责发展经济?并且南方不仅没有独立,反而愿意在经济上补贴北方?中国人为什么能够在如此漫长的历史中维持这一认知,并且发展出如此体量?
◎为什么科学与工业革命出现在西方?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在人类现在正经历的信息革命中又有什么独特优势?
◎中国这个古老文明究竟是否需要全盘推倒重建,才能适应现代社会。
2023年8月31日 想读
“接班人”的诞生 豆瓣
作者: 程天君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接班人"的诞生:学校中的政治仪式考察》中培养“接班人”是1949年以后中国大陆一以贯之的教育方针及教育目的。紧扣这一魂灵性的教育主题并持守“一滴水见太阳”的研究意识,笔者求索于教育“内外”,游走于学科“之间”,试图对学校教育中的政治仪式进行分析、批判与建构三位一体的打通性研究,呈现一幅学校教育的政治社会学图景,显扬一种改良国人心理基因的教育担当,尝试开拓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即“学校政治社会学”。
2023年8月30日 想读
王小波传 豆瓣
作者: 房伟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23 - 4
🌟革命星空下的“坏孩子”——王小波权威传记 全新修订版 新增梁鸿导读序言
🌟王德威 孙郁 王尧 李洱 梁鸿 联袂推荐
🌟遍访故人亲友 援引第一手资料 力争还原一个真实的王小波
🌟“以后我要真诚地去做一切事情,我要像笛卡尔一样思辨,像堂吉诃德一样攻击风车。 ”
🌟“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
传记以王小波的人生轨迹为记述主轴,追溯他的童年、少年时代,上山下乡的知青岁月,一直写到重回北京再返校园,及之后留学海外的经历。中间夹忆不少王小波鲜为人知的成长秘辛,与师友交往中引人会心一笑的故事,当然也不会缺少王小波李银河的热切恋曲。
经过浪漫的云南热风,革命时期惊世骇俗的爱情,唐传奇高蹈流走的狂想,王小波以反叛者的姿态追述着反抗者的故事。他低调的外表和不羁的文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王小波传》为我们勾勒出一个特立独行而又敏感多思的“自由之士”形象。
作者大量援引第一手资料,不止揭秘王小波的一生,同时客观分析其阅读接受史,精准阐释他的反叛精神及美学风格,推导文学偶像的形成。《王小波传》既是帮助读者理解王小波的最佳读物,也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丰富参照。
✨名家推荐
王小波是当代中国最独特的公共知识分子、文化评论者,以及小说家,为“沉默的大多数”发声,为喧哗的“黄金时代”立传。彗星般的来去,留下光,留下热——王小波是我们最后的传奇!——王德威
作者以不露声色的笔触,写出一个思想者的生命之迹。人的命运与其背后的历史,真切可感。无趣时代的有趣之人,艰难选择中的苦乐之音,指示着人性的深和生命的真。了解王小波,这是入门的向导,其间无尽之思与无边之想,漫于词语内外,让人遥思旧迹,近怀幽情,得教益于信史,受滋润于笔端。——孙郁
房伟以王小波的生平为纲——为寻找一丁点的蛛丝马迹,可谓是“上穷碧落下黄泉”,穷尽了一切可以穷尽的人,去了一切可能去的地方。但是,他并非止于揭秘式的描述,而是如抽丝般的梳理出王小波小说美学中的经验来源和知识来源。他对这个作家的精神世界,对这个作家在当代中的位置及背后的象征性意义,对作家的美学风格,都有极具创见性的理解,能够看到隐藏在作家作品中的多条路径。对于房伟来说,王小波是通向越来越深、越来越宽广的远方。——梁鸿
2023年8月26日 想读
同窗 豆瓣
作者: 林桂枝 / 杨京京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23 - 5
这是一本妈妈与女儿共同完成的书。她们一起读了十几本书,聊各自的感受,没有说教,没有叮咛,是一场富足的精神盛宴。这样的对话、交谈,自然、坦率、毫无芥蒂,没有一方要说服一方,而是完全自由平等的交流,相互启发、又彼此独立。
书中讨论所涉话题极为丰富,从生与死、人对自我的认知 、与世界与他人的关系,到精神自由、权力和财富、两性话题、性与爱……几乎囊括了我们生命的基本命题。
阅读,让我们用不同的眼睛,看见对方的世界;阅读,让人与人之间建立起长久美好的关系,是我们一生可以做的事情。
2023年8月26日 想读
被淹没与被拯救的 豆瓣
I sommersi e i salvati
9.6 (36 个评分) 作者: [意] 普里莫·莱维 译者: 杨晨光 中信出版集团 2017 - 10
◆奥斯维辛最重要的记录者和见证人,意大利国宝级作家,“欧洲最高尚、最不可或缺的作家之一”,卡尔维诺称其为“我们时代最重要、最富有天赋的作家之一”
◆莱维的最后一部作品,如手术刀般切开了那些渐被遗忘却极其致命的人类道德病痛
◆最具思辨性、对大屠杀提出的道德问题讨论最深入的著作
···
【内容简介】
1984年《被淹没与被拯救的》第一次出版时,距离大屠杀已有四十余年,物证被销毁,记忆已模糊,有人刻意回避,也有人拒绝承认,而莱维写作本书的目的即是记忆和见证这段历史,让人类避免重蹈覆辙。
在本书中,莱维极其冷静地分析了集中营和集中营之后的一些关键问题:人类记忆所具有的欺骗性、纳粹摧毁囚犯意志的诸种手段、集中营中的特殊语言,以及暴力的本质。同时,他怀着幸存者的羞耻感和罪恶感,对善与恶、正与邪、加害与受害的绝然区分始终抱持怀疑,对道德的灰色地带与人性的缺陷进行反思,努力呈现了那个极端环境下错综复杂的真相与事实。
···
【名人及媒体推荐】
以二十世纪文学巨擘的精神毅力和镇静头脑,这个瘦弱的、恭顺的、谦卑的化学家系统地回忆了德国的人间炼狱,他稳步细致地推进,之后用明晰、朴素的散文语言让那段经历为世人所了解。
——菲利普•罗斯
·
我们时代最重要、最富有天赋的作家之一。
——伊塔罗•卡尔维诺
·
在普里莫•莱维的作品中,没有一句话是多余的,每个字都不可或缺。
——索尔•贝娄
·
莱维的证词超出一般体验。他的叙事是复杂、敏感、沉静的。它通常比其他人的回忆录“更冷静”——这就是为什么当它突然带着抑制愤怒的能量而迸发热情与闪光时,比所有的回忆录都有力的原因。
——托尼·朱特
·
欧洲最高尚、最不可或缺的作家之一。
——《洛杉矶时报》
·
普里莫•莱维不仅仅是一个大屠杀幸存者或者一个“了不起的大屠杀作家”。他是一个坚持公义的人。一些人杀戮无辜,却仍要说这罪恶存在于所有地方和所有文化,莱维在用他锋利的言语与之对抗。
——《纪事报》
·
普利莫•莱维将语言交还于我们,正如他在暴虐的角落与缝隙之间努力寻找真正的自由一样。他的幸存让我们得以在屋顶上高喊:“永不重来!”
——《社会主义评论》
2023年8月22日 想读
美国医疗的社会变迁 豆瓣
作者: [美]保罗·斯塔尔 译者: 史文轩 / 许朗宁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23 - 8
医学史是一部进步的史诗,但也是一个关于社会和经济冲突的故事,这些冲突围绕着新的权力和权威等级、新的市场,以及信仰和经验的新条件而出现。在本书中,普林斯顿大学社会学与公共事务教授保罗·斯塔尔不仅追溯了美国医疗保健现行制度和政策的起源,还追问了那些在发展中或自行消亡,或遭到废除,或受到阻碍的制度和政策的命运。对于关切不同的读者,他兼具结构性与历史性的分析都有助于阐明美国当前医疗体系的困境,甚至是普遍的医疗困境。
2023年8月19日 想读
中国文化中的饮食 豆瓣
作者: 张光直 主编 译者: 王冲 2023 - 8
本书是一部研究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人类学著作,由考古学家、人类学家张光直主编,初版于1977年,是从考古学和人类学角度研究中国饮食文化的先驱著作,本为面向西方读者普及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英文读物,既有学术深度,又有一定的普及性。现在,经张光直先生后人授权,本着向国内读者展示中国文化的初衷,以初版为底本,译成中文,以飨读者。书中,人类学、历史学以及汉学等多学科领域的研究者,考察了古代中国和近现代中国各个时期的饮食文化,通过文献资料的汇总与整理,还原了中国各历史时期的饮食习惯与风格;总结并分析了中国饮食的食材、烹饪方法、烹饪工具、饮食结构、进餐礼仪与观念习俗,此外,还涉及饮食在中国文化中所具有的重要象征作用。本书也是一部经典的饮食研究学术著作,呈现了饮食研究的多种方法论和可能进路,奠定了饮食文化研究的基础。
2023年8月18日 想读
在黄昏起飞 豆瓣
Vesper Flights
9.2 (5 个评分) 作者: [英]海伦·麦克唐纳(Helen Macdonald) 译者: 周玮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3 - 6
《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时代》《卫报》《旧金山纪事报》《科克斯书评》《出版人周报》……联袂推荐
最负盛名的非虚构文学奖塞缪尔·约翰逊奖获奖作者 海伦·麦克唐纳
她的文章,能永久改变你看待世界的眼光
这世界并非只属于人类,它也从未如此。
苞芽中卷拢的新叶、帝国大厦上方飞过的猛禽、婚飞聚集的黑毛蚁、吃完发酵浆果后醉晕的小鸟、丛林中安静长出的蘑菇……一双能与飞鸟对视的双眼,带我们看到这个从来不只属于人类的世界。拜访擅长救助雨燕幼雏的鸟类保育者、在泰晤士河上清点天鹅、参与地外生命的探索考察……在第六次大灭绝的过程中,这个曾经想变成苍鹰、隐入自然的作者,身体力行地记录为地球多样性做出贡献的种种努力。
在《在黄昏起飞》中,海伦·麦克唐纳汇集了她最受欢迎的文章,以及新的文章,主题包括对消失的乡村的怀念、养殖鸵鸟的磨难以及她自己试图入睡时的私人晚祷。在沉思囚禁和自由、移民和飞行的概念时,海伦邀请我们进入她最亲密的体验:从帝国大厦观察鸣禽迁徙通过光之敬意,在匈牙利观看数以万计的鹤,在萨福克的白杨林中寻找最后的金莺。她以清晰的笔触写下了野猪、雨燕、采蘑菇、偏头痛、鸟巢的奇特之处,以及我们在观察野生动物时发现的意外指导和安慰。作为本世纪最重要和最有洞察力的自然作家之一,《在黄昏起飞》是一本关于观察、迷恋、时间、记忆、爱和失去,以及我们如何理解我们周围的世界的迷人和重要的书。
2023年8月18日 想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