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
联合文学 豆瓣
創刊於1984年11月的《聯合文學》雜誌,堪稱為當代華文刊物中最具影響力的人文雜誌,十餘年來,秉持「文學不應只是少數文學人口的奢侈品,而應是全民生活的必需品」的理念努力不懈。雜誌內容多元,除不定期刊出重量級作家的小說、散文、詩、戲劇等創作之外,亦製作專題與專欄。
原鄉精神 豆瓣
作者: 馬英九 天下文化 2007 - 6
分类:科學人文 » 社科 » 社會人文 » 社會議題 » 政治
* 典範的故事──為我們所景仰,由我們所繼承
*淬鍊的故事──從不曾忘記的台灣歷史
*堅韌的故事──大家引以為榮的台灣經驗
這是馬英九的第一本「本土論述」,具體闡明這塊土地的原鄉精神。他選擇以說故事的方式,用三個主軸──「典範」「淬鍊」「堅韌」──呈現真實的台灣。
擔任公職二十餘年,馬英九於二○○七年二月因台北市長任內特別費案遭起訴,辭了國民黨主席,之後他選擇與人民「作伙」繼續向前行。他以「族群團結」「民主」「理性」「人權」等思考重點,從過去為台灣犧牲奉獻的先烈先賢們的歷史裡,理出一條傳承之路。
踏上這條傳承之路,馬英九要以「全球思考,在地行動」,發展「以台灣為主,對人民有利」的作為,期待為台灣政治注入一股安定、發展的動力。
陽痿美國 豆瓣
6.7 (6 个评分) 作者: 李敖出版社 李敖出版社 2010 - 8
閹割美國太不幽默了,讓我們陽痿它。
對美國,我們不是「治療陽痿」,我們是「陽痿治療」。是用使美國陽痿的方法,治療美國「強陽不倒」的絕症(「強陽不倒」的學名是「陰莖異常勃起」,priapism)。
美國的絕症很邪門兒,它得了「政治上的強陽不倒」(political priapism),禍害世界和它自己。
美國曾經安分過、曾經有錢過,但是今天它變了,它變得鴨霸四海、狂吃八方,債台高築之下,它的政府,每花一美元,其中四角一分是借來的;它的人民呢,一美元當十美元大花特花、虛擲浪費。在美國境外流通的美金總數,比在美國本土還多得多,這就是說,美國在用印鈔機吃世界,一張百元美鈔的印刷費只要兩分錢,一張張印出來,全世界都被它偷吃了。
美國變了,美國是他國的禍害、是人類的噩夢、是世界的猙獰。
美國動用排山倒海的「柔性力量」(soft power)載歌載舞,在歡樂中使我們嚮往它,淡化它的惡形惡狀。我們曾經嚮往過,但是,我們必須覺悟了。我們用這本書,舉證歷歷,表達我們的不安與憤怒,我們決心不再受騙了。
閹割美國太不幽默了,讓我們陽痿它。
手帖:南朝歲月 豆瓣
作者: 蔣勳 印刻 2010 - 10
帶領您與諸帖素面相對
進入一千七百年前
看流雲舒卷,看積雪凝寒,看花開爛漫
也看見──最荒謬絕望的時代 最率性真實的人生
「手帖其實不是書法,手帖是洞澈生活的空靈明淨小品。」
這些「手帖」──文人間的書信便條,因為書法之美,流傳下來,成為後世臨摹寫字的「帖」。然而,「帖」更是同時具有「私密」、「隨性」卻又極為貼近「真實」、「率性」的文體。曖昧迷離、若即若離,構成讀「帖」時奇特的一種魅惑力量。
●陸機《平復帖》●王羲之《十七帖》、《適得帖》、《遠宦帖》、《快雪時晴帖》、《寒切帖》、《嚴君平帖》、《漢時帖》、《成都城池帖》、《蜀都帖》、《鹽井帖》、《旃罽帖》、《藥草帖》、《上虞帖》、《服食帖》、《積雪凝寒帖》、《姨母帖》、《二謝帖》、《得示帖》、《喪亂帖》、《頻有哀禍帖》、《憂懸帖》、《兒女帖》、《妹至帖》、《執手帖》、《初月帖》、《衰老帖》、《轉佳帖》、《極寒帖》、《如常帖》、《得涼帖》、《蘭亭序》●王徽之《新月帖》●王獻之《中秋帖》、《廿九帖》、《奉對帖》●王薈《癤腫帖》●王慈《?酒帖》●王珣《伯遠帖》●王志《一日無申帖》……………
南朝畢竟過去了。美麗故事裡人物的灑脫自在隨大江東去,只有殘破漫漶的手帖紙帛上留著一點若有若無的記憶。
那是殘酷到無法想像的年代,那是嚎啕大哭的年代,那是人性被摧毀絕望無告的年代,痛到心被貫穿,痛到肝被貫穿,痛,卻無可奈何──正是王羲之的手帖裡重複用得最多的字──但在這樣的年代中,那些以「奈何」「奈何」手帖作為生活註腳、互通親友間平安聲息書信的南朝文人,卻還是可以「仰觀宇宙之大」,看流雲舒卷,看積雪凝寒,看花開爛漫。更重要的是,在他們充滿艱難、困頓、折辱、劇痛、磨難的生活境遇中,仍然努力地活出自我,更相信文化是長久可以傳承的理想,相信手寫的墨跡斑斑可以傳遞美的生命信念,並為「美」作最後的見證。
西夏旅馆(套装上下册) 豆瓣
作者: 骆以军 INK印刻出版公司 2008 - 10
耗時四年有餘,逾40萬字,作為一個小說家魂牽夢繫的浩大工程,那些超越三維空間的場景構築;那些無視時間流向的事件敘述;那些頹廢喪志,卻亟欲正名的立體人物。這些無法歸類的元素如立體畫派的畫作般,恣意的遊走穿梭重疊並置解構。這是駱以軍演繹塑形的現代精神迷宮的書寫,我們在其中尋找探險,處處發現高度發展的心靈軌跡,我們迷走,每每於無能釋懷的悲傷之中,而如是的那個絕望時刻,就是駱以軍這艘黃金打造的太空船載人升空之時。只有在小說家龐大的敘述能量發動驅策下,我們能再次脫離地表引力,那會兒,我們將會看見原來原來,在猥瑣糜爛的敗壞中,原來原來一顆心是那麼溫柔美麗的散射溫煦的有如熟透的葡萄酒光澤,從地平線上緩緩地升起。
西夏旅馆 豆瓣
6.6 (20 个评分) 作者: 骆以军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 6
骆以军 台湾中生代最重要的小说家
耗时四年倾力书写一部关于异族人、变形者的疯癫、妖艳、镜中幻城的恶魔之书
王安忆 莫言 梁文道 戴立忍 桂纶镁 跨界鼎力推荐
《西夏旅馆》是台湾中生代小说家骆以军迄今为止最为重要的作品,作者写作期间曾三度遭受忧郁症侵袭,最终耗时四年,倾力写就一部关于异族人、变形者的创伤与救赎、离散与追寻的疯癫、妖艳之书。
2010年,《西夏旅馆》荣获华文世界奖金最高的文学奖项“红楼梦奖”首奖,复旦大学陈思和教授在颁奖词中如此陈述:《西夏旅馆》以十一世纪神秘消失的西夏王朝作为历史托喻,以一座颓废怪诞的旅馆作为空间符号,写出一部关于创伤与救赎、离散与追寻的传奇故事。骆以军糅合私密告白与国族叙事,魔幻现实与情欲臆想,黑色幽默与感伤格调,铺陈现代中国经验最复杂的面貌。全书试探文学想象的禁区、人间伦理关系的极限,尤其值得瞩目。《西夏旅馆》文字华丽,结构繁复,意象奇诡,寄托深远,为新世纪华文小说所仅见。
本书获奖记录:
2008 《中国时报》开卷好书奖
2008 《亚洲周刊》年度十大中文小说
2009 台湾文学奖小说金典奖
2009 第33届“金鼎奖”图书类最佳著作人奖
2010 第3届“红楼梦奖”世界华人长篇小说奖
推荐语:
骆以军是最近台湾十多年来最了不起、最有创造力的一位作家,而且甚至是整个华文世界里面最有重量的作家之一。……《西夏旅馆》在骆以军怪异、绚丽、有点色情意味的笔下,透露了外省第二代的漂流经验。
——王德威
这不是一部易懂的小说,但它是骆以军语言技艺的大成,更有可能是华文小说的新路碑。若要我用一句话去总结,我只能勉强地说:“西夏”在骆以军笔下成了一切历史中曾经灿烂登场却又终归灰灭的记忆之象征,“旅馆”乃是容纳无穷故事但又不可一一说完的迷宫装置,其奇诡复杂让人叹为观止。如果这是台湾中生代作家对小说提出的疑问和挑战,大陆这边又有哪一个同代人愿意去接应回答?
——梁文道
骆以军是个蛮横的蠢孩子,他具有极大的破坏力,把现有的时空砸个稀巴烂,再把齑粉般的碎片凑起来,搭一个莫须有的新时空,好歹拼成个四不像,却找不到进去的路径。正彷徨着,忽然蹈入一扇门,又陌生又熟悉,既不是砸烂的那一个,也不是新凑的这一个,而是第三个,叫做“西夏旅馆”。
——王安忆
这是一部庞杂的书,也是一部匠心独运的书。这是一部琐碎的写实之书,也是一部超越了现实生活的象征之书。这是一部让读者望之却步的书,也是一部让读者手不释卷的书。
——莫言
长辈不在的时候,我们都称骆以军为台湾文坛一哥,六〇以降第一人。
——戴立忍
作家翻箱倒柜将一幕幕荒谬乖离的末世景象以无比温柔的笔触结印。自脱稿那日, 便注定是一部跨世纪、 跨古今与两岸的文学巨著。
——桂纶镁
初夏荷花時期的愛情 豆瓣
8.6 (16 个评分) 作者: 朱天心 INK印刻出版公司 2010 - 1
睽違十載,終於等到 朱天心 最新長篇小說!
悠緩的喟嘆聲頓時讓人鬆了口氣--這是我們熟悉的朱天心!
褪去雄辯滔滔的知識符碼,擺開焦慮躁鬱的政治議題,恍若靜水之中躍出的一枝荷花,以素樸清澈的文字,看年少歲月私密的情緒幽思,呼應時光流逝終究無可逃避的熱情轉涼,這回記憶的橋梁不再是地圖而是日記,本來是年輕而顯世故的老靈魂,現在是立在橋上的中年女子,寂寞而絕望。她將走向何方?記憶和時間,欲抗拒的是遺忘和衰老嗎?
貌似矜持的「老靈魂」,心底其實是碰不得的敏感
這是個中年婦女版的此情可待成追憶的故事。
中產背景的女性敘述者,看來什麼都不少,但又好像什麼都沒有。更年期後的她,身材走樣,魅力流失,除了「沒打算離婚,只因彼此互為習慣……感情薄淡如隔夜冷茶如冰塊化了的溫吞好酒」的夫妻生活,和一群物以類聚的半老女人,簡直沒有談話交心的對象;眼看老之將至,她陷在要命的寂寞裡。 故事由此分為雙線:一個計畫旅程,敘事者尋找著那座有良人在黃昏裡並肩站立的橋;一本日記,是失蹤丈夫的少年歲月歇斯底里愛之呢喃。敘事者心動了,拿著日記按圖索驥,企圖找回時間旅程裡不該消失的座標,但怎麼樣也回不去,找不到了。 藉著少年的日記,朱天心又重寫了一次「去聖已遠,寶變為石」的寓言,重新檢視男女情愫,並向永恆的少年招魂。不肯老去的少女,旁敲側擊,逆向寫著她的戀人絮語:失落,感傷,怨懟,絕望,悼亡。如是輾轉,進退失據。那女性敘事者幾乎遊走憂鬱的黑洞邊緣:沒有了愛,要死--不論自殺還是他殺--也不那麼容易吧。朱天心訕訕的喟嘆著這愛的詮釋循環,其中或許還大有學問:愛是青春期的荷爾蒙問題,還是老靈魂的一廂情願?是文藝青年的本能,還是熟男熟女的鄉愁……
經驗匱乏者筆記 豆瓣
8.7 (6 个评分) 作者: 駱以軍 印刻文學 2008 - 10
《經驗匱乏者筆記》為《西夏旅館》套書.首批限量贈品.禁止轉售!

人們有時分不清楚,哪些身世是我自己的,哪些是聽來的、因為魔幻迷離愛不釋手便是往自己身上插的,別人的故事。
25則關於小說家、異鄉客老靈魂的--書寫、閱讀札記/詞條/關鍵字/夢境拼圖/異想流亡繪卷/傷害劇場本事/偽造術與謊言秘笈/及其他...。
駱以軍省思閱讀、創作過程,以及淘掘生命與記憶中的幽微線索提煉成為書寫動力的精采短文。書中並收錄「搜尋 駱以軍 的幾個關鍵字」與《遠方》《我們》等作品精采摘句。
流浪集 豆瓣
7.8 (36 个评分) 作者: 舒国治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0 - 8
未能一日寡过 恨不十年流浪
舒式浪游散文的集大成之作
有了流浪心念,那么对于这个世界,不多取也不多予。清风明月,时在襟怀,常得遭逢,不必一次全收也。
较台版超值新增6篇文章,并有舒哥亲笔签名题字书签相赠,上书:世道再难,也要呼吸顺畅。舒国治
水城台北 豆瓣
作者: 舒国治 皇冠 2010
舒國治寫作生涯最重視的一本散文集
老台北,到處是小河小橋?
想要知道街巷曲折、阡陌構成的舊日台北?
跟著舒國治,一起探尋最珍貴的台北田園記憶!
台北,眾人皆知,是一個盆地。而這盆子,不是個乾盆子,是一個還盛了點水的盆子。這幾十年來台北的成長工作,其實是把這盆子裡還剩的一泓淺水給倒倒乾淨……
六十年代的台北,曾是水渠密布、水田處處的台北。舒國治謂,四十年來台北最大的改變可得一句話:由水城變成陸城。從此「水城台北」只能留存在記憶中了。
本書集結了舒國治十多年來在《中國時報》、《聯合文學》、《號外》等報章上的二十餘篇散文,呈露作者自五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所親見的、自水塘小河稻田逐漸變成高樓林立的、生於長於之台北。而「舒式台北」也一如他的「舒式京都」,均堪稱絕無僅有的城市文學登峰造極之作!
馬克思「異化勞動」的異話 豆瓣
作者: 孙中兴 群學 2010
理解馬克思「異化理論」的第一本書
本書作者以多年的教學經驗,以及社會學理論旅人的身分,提出一般人閱讀﹝異化勞動﹞常見的問題,以獨特的「四本主義」,從三大面向著手,一一破解下列問題:
文本面
.異化理論是在甚麼情況下出版的?為何書名中有括號?
.異化理論在馬克思思想中扮演什麼角色?為何要閱讀它?
.馬克思的異化理論,只出現在﹝異化勞動﹞中嗎?
閱讀面
.閱讀﹝異化勞動﹞時,是否常覺得食不下嚥?
.你曾經因搞不清楚「異化」、「外化」、「對象化」、「客體化」、「現實化」,而一個頭兩個大嗎?
分析面
.﹝異化勞動﹞到底是馬克思的「霧裡學」還是「誤理學」?
理性的人 豆瓣
作者: 楊照 麥田出版社 2009 - 6
「我認為知識分子應該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不顧任艱難險阻。在艱困的時刻,我採取的立場是:批評更為重要。」
--薩依德(Edward W. Said)
而擁有歷史專業背景、浸淫新聞工作數十年、始終以文學情懷關注台灣社會不輟的楊照,
他的批評與質疑,是深情而溫柔、充滿人文精神的。
他想傳達的是:
面對紛亂的社會、激情的群眾、急功近利的價值觀,
我們,需要故事;從故事裡聽見,理性的聲音。
寫作時間橫跨六年,《理性的人》完整集結楊照於
《聯合報》「故事與新聞」專欄三百二十四篇精采短文。
楊照以時事為題,旁徵博引多樣古今中西歷史、故事、知識,
運用饒富智性之趣的典故諷喻月旦時事,文筆生動、寓意深遠,能自然而然地引人省思。
在《理性的人》中,楊照盡展現代公共知識分子如何就全球政經轉變、社會發展、
文化現象等多元領域事件,提出精準且深刻的智慧批判,然而又灌注溫暖深厚的人性關懷。
讓我們展開本書:
在故事與新聞中,享受智性閱讀的樂趣,
在冷靜與思考間,習得理性批判的態度。
透過《理性的人》,我們將可能更重視邏輯、揚棄偏見、獨立思考、擴大視野。
本書特別製作8版拉頁2002至2008年世界大事與台灣大事年表回顧,
帶你重溫歷史與事件現場。
在時間感與世界、台灣的並比對照中,
你從理性出發關心世界,世界將展現理性的一面回應你。
我是這樣想的 蔡國強 豆瓣
作者: 楊照 / 李維菁 印刻 2009 - 11
在當代華人藝術家中,創作題材與形式如此直接但充滿矛盾與困難,同時又帶給觀者和參與者極大震撼與不安,跨界能量、作品的規模、動員的人力物力如此龐大卻可以清楚地掌握統一的,或許除了「蔡國強」這個名字之外,實難作第二人想。
但饒是這樣的國際級藝術家,或所謂的「世界百大創意人物」之一的蔡國強,也是血肉之軀啊(但他卻能以對於偶然機遇的縝密計算、跨越社會與自然界域的視野,以及驚人的「想到就應該要做到的」藝術執念和行動力,讓極具暴力破壞本質的火藥與極纖質柔弱的紙張並存並對話),也有個樸實的出身以及充滿溫情與掛念的親族故事;也曾經備受挫折輕視,缺乏自信……但他是走過來了,關鍵就在於他如何在自己的人生境遇中,不曾放棄地持續「發現自己」、發現藝術與自己人生的血脈關聯。
本書由知名作家楊照、資深媒體人李維菁執筆,生動無任何載道負擔的筆調,除了呈現蔡國強獨立但並不孤單身邊充滿啟蒙者、支持者、追隨者與志趣相投同伴的藝術追尋之路外,同時還原蔡國強既是人子也是人夫、人父的親切形象(他也是他自己員工坦誠相待的老闆),從他「信風水卻不信算命」的自成一格宇宙觀開始,溯憶奶奶、故鄉泉州、求學時代、青春戀曲……從前種種;發現他「以萬變應不變」關注瞬間靈光的當下實踐觀,以及他仍持續不斷向未來開展的,以不可思議狂想與奇觀衝撞各形各色文化符號的深沉幽默感。
本書更收錄多幀蔡國強提供的珍藏青少年時代照片,在那憤怒青年的飛揚髮際以及稜曲分明的嘴角勾勒的,或許至今仍難以分明──是反覆不斷喃喃質問「我是這樣想的?」還是持恆篤定的意志跋涉,「我是這樣想的。」
迷路的詩 豆瓣
作者: 楊照 聯合文學
距離是我們生活的重心,是我們最珍視的朋友,最殘酷的敵人。

即使在嘈嘩喧嚷的夜市裡,或是因過度擠壓而啞然無聲的公車上,距離依然是橫霸強力放送的主調。我們不斷被教育。不斷學習什麼是適當的距離。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人與社會的距離、人與國家的距離、人與世界的距離。「生活與倫理」及「公民與道德」兩套課本,是我們的標準量尺。

太靠近的我們害怕,太遙遠的我們不切實際地奢望著。只有在情詩裡,我們練習著怎樣去縮短距離,打破和一個女孩子之間的標準距離,同時又製造距離,藉著文詞字句的拐彎抹角增加遲疑、溫吞、徬徨、臆測的距離神秘感。

迷路的詩,其實是對既有秩序的一種叛亂。最溫柔又最狂亂的弔詭叛亂。
台湾味道 豆瓣
7.1 (20 个评分) 作者: 焦桐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1 - 1
本书以台湾当地饮食为主角,呈现出每一道台湾特有菜肴的滋味与故事,包括蚵仔煎、肉圆、炒米粉、姜母鸭、卤肉饭、担仔面、白汤猪脚、吴郭鱼……共50道台湾美食文章,并邀请画家李萧锟绘图,满足读者视觉与味蕾的想象。为方便读者也可以亲尝作者点名的各道佳肴,体验台湾味道,本书除于各篇文尾提供店家信息,亦以北、中、南、东部分类,将各地区美食以表格整理列示,附录于书后。每篇主题文章不只谈食物本身的味道、各地作法的异同,还有更多作者借由每一道台湾美食来追忆已奔驰离去的人、事、物。读者可从本书中了解台湾美食、历史渊源、多元文化、生活方式以及属于台湾人的情感,是台湾出版的关于“台湾味道”的第一本美食文化书。
台灣人.情.味 豆瓣
作者: 劉霄 智園出版有限公司 2011 - 5
http://www.igpublish.com.tw/_action/edm/2011/04/29/
北京工程師的單車環島筆記,引起兩岸網友瘋狂點閱!
你所習以為常的土地透過鏡頭與書寫,提醒你人生值得夢想!台灣之美值得再次體會! 他來自北京,是知名科技公司的工程師,熱愛登山、攀岩等戶外運動,走遍大陸的大江南北,他一直憧憬著海峽相隔的台灣。身為大陸80後新生代,他沒有上一代國共恩仇的包袱,但依然對台灣充滿好奇;他知道除了小時課本中的阿里山、日月潭,以及現今時髦偶像劇中的101、墾丁,台灣應有其他好玩有趣的地方。於是他排除萬難揹起背包、跨上鐵馬,來台環島。
十二天的烈日和汗水,他發現原本只抱著旅遊看景的初衷變了。他在小鎮巷弄間,發現北京胡同裡早已消失的熱情與敦厚;在人們話語談笑中,看見內地沒有的自在和自信。他不再只是來台吃夜市、探海角,而是真切地體驗台灣的風土民情;找尋大陸所丟失的文化內涵,反省過去自已從未深思的人文精神。
這不只是一段北京工程師的環台練習曲,更是一位大陸80後人文探索的台灣筆記。
兩岸主權論 豆瓣
作者: 張亞中 生智公司 1998
本書為兩岸學術界從法理上專門探討兩岸主權問題的第一本專著,有系統地從國際法、憲法、政治學、國際關係、社會學等各個層面對兩岸間主權問題作深入而清晰的探究。本書並提出「一個中國,兩個中國人國家」(「一中兩國」)應為兩岸主權之合理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