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
The Writing Life 豆瓣
作者: Annie Dillard Harper Perennial 2013 - 11
With color, irony and sensitivity, Pulitzer prize-winner Annie Dillard illuminates the dedication absurdity, and daring that is the writer's life. As it probes and exposes, examines and analyzes, The Writing Life offers deeper insight into one of the most mysterious of professions.
2021年1月18日 想读
Art
The Hidden Machinery: Essays on Writing 豆瓣 Goodreads
作者: Margot Livesey Tin House Books 2017 - 7 其它标题: The Hidden Machinery
A masterclass for those who love reading literature and for those who aspire to write it. “Read everything that is good for the good of your soul. Then learn to read as a writer, to search out that hidden machinery, which it is the business of art to conceal and the business of the apprentice to comprehend.”   In The Hidden Machinery , critically acclaimed and New York Times bestselling author Margot Livesey offers a masterclass for those who love reading literature and for those who aspire to write it. Through close readings, arguments about craft, and personal essay, Livesey delves into the inner workings of fiction and considers how our stories and novels benefit from paying close attention to both great works of literature and to our own individual experiences. Her essays range in subject matter from navigating the shoals of research to creating characters that walk off the page, from how Flaubert came to write his first novel to how Jane Austen subverted romance in her last one. As much at home on your nightstand as it is in the classroom, The Hidden Machinery will become a book readers and writers return to over and over again.
2021年1月17日 想读
Art
葛饰北斋:为画痴狂 (2017) 豆瓣
Hokusai: Old Man Crazy to Paint
8.1 (51 个评分) 导演: Patricia Wheatley 演员: 蒂姆·克拉克 / 罗杰·凯斯
其它标题: Hokusai: Old Man Crazy to Paint / 葛飾北齋:畫狂老人(台)
The first UK film biography of the world-renowned Japanese artist Katsushika Hokusai (1760-1849), whose print The Great Wave is as globally famous as Leonardo's Mona Lisa. With Andy Serkis reading the voice of Hokusai, the film features artists David Hockney and Maggi Hambling, and passionate scholars who study, admire and venerate this great Japanese master.
The film focuses on Hokusai's work, life and times in the great, bustling metropolis of Edo, now modern Tokyo. Using extraordinary close-ups and pioneering 8K Ultra HD video technology, Hokusai's prints and paintings are examined by world experts. In the process they reveal new interpretations of famous works and convey the full extent of Hokusai's extraordinary achievement as a great world artist.
Hokusai spent his life studying and celebrating our common humanity as well as deeply exploring the natural and spiritual worlds, using the famous volcano Mount Fuji as a protective presence and potential source of immortality. He knew much personal tragedy, was struck by lightning and lived for years in poverty, but never gave up his constant striving for perfection in his art. Hokusai influenced Monet, Van Gogh and other Impressionists, is the father of manga and has his own Great Wave emoji.
博斯,梦幻花园 (2016) 豆瓣
El Bosco, El Jardín De Los Sueños
7.7 (30 个评分) 导演: José Luis Lopez-Linares 演员: Miquel Barceló / 蔡国强
其它标题: El Bosco, El Jardín De Los Sueños / 波西失乐园(台)
2016年是艺术大师耶罗尼米斯·博斯逝世500周年。《博斯,梦幻花园》是一部关于他的作品《人间乐园》的纪录片,这幅画是他最重要的作品,也是全球最知名的画作之一。这幅画的涵义十分复杂,即便如今它在西班牙普拉多博物馆中久经高科技和再三修复的考验,依然潜藏着无数隐喻尚待能够理解它的人去解读,而本片正是希望通过记录这幅画给当今世界各地无数作家、画家、音乐家带来的灵感,从而激发人们去发掘其更深层次的涵义。
巴黎墙上的猫 (2004)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TMDB
Chats perchés
7.5 (10 个评分) 导演: 克利斯·马克 演员: Bertrand Cantat / Dieudonné
其它标题: Chats perchés / Gatos encaramados
2002年,一些猫开始在巴黎屋顶上出现。它们是些黄色的龇牙微笑的猫。跟随着它们的足迹,通过这些奇特壁画的眼睛,导演讲述了法国最近的历史――战争、选举、示威、政府丑闻等。
Year of Wonder 豆瓣
作者: Clemency Burton-Hill Headline Home 2017 - 10
As featured in the Telegraph and on Radio 4's Today programme.
'Year of Wonder is an absolute treat - the most enlightening way to be guided through the year.' Eddie Redmayne
Classical music for everyone - an inspirational piece of music for every day of the year, celebrating composers from the medieval era to the present day, written by award-winning violinist and BBC Radio 3 presenter Clemency Burton-Hill.
Have you ever heard a piece of music so beautiful it stops you in your tracks? Or wanted to discover more about classical music but had no idea where to begin?
Year of Wonder is a unique celebration of classical music by an author who wants to share its diverse wonders with others and to encourage a love for this genre in all readers, whether complete novices or lifetime enthusiasts.
Clemency chooses one piece of music for each day of the year, with a short explanation about the composer to put it into context, and brings the music alive in a modern and playful way, while also extolling the positive mindfulness element of giving yourself some time every day to listen to something uplifting or beautiful. Thoughtfully curated and expertly researched, this is a book of classical music to keep you company: whoever you are, wherever you're from.
'The only requirements for enjoying classical music are open ears and an open mind.'
Clemency Burton-Hill
Playlists are available on most streaming music platforms including Apple Music.
2021年1月1日 在读
Art
路易斯·布尔乔亚:蜘蛛、情妇与橘子 (2008) 豆瓣
Louise Bourgeois: The Spider, the Mistress and the Tangerine
8.5 (15 个评分) 导演: 马里昂·卡乔里 / Amei Wallach 演员: 路易丝·布儒瓦 / Pandora Tabatabai Asbaghi
其它标题: Louise Bourgeois: The Spider, the Mistress and the Tangerine
路易斯.布尔乔亚〔Louise Bourgeois〕
Louise Bourgeois(1911- )富有影响力的雕塑家、画家,批评家与作家.是至今健在的享有世界声誉的女性艺术家之一,她的名望随着岁月的流逝还在增长。很少有人直到90岁时还能保持如此旺盛的创造力,她自已写了这样一句话: “人越老越聪明”.她的存在本身就演绎了一段生命的奇迹。
Louise Bourgeois生于巴黎,25岁时才学习艺术。 1938年与美国艺术史学家Robert Goldwater, (1907-73)结婚,并移居纽约,她早期的作品都是绘画或平面雕刻,以接近于超现实主义的方式进行创作,40年代后又开始尝试雕塑。起初搞彩色木雕,后来其雕塑的用材越来越广,包括青铜、大理石、乳胶等。她的作品看起来虽然抽象,但很容易让观者产生联想:想到人的躯体和性。其作品总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关,背叛、复仇、焦虑、迷惑、攻击、不平、孤独,抽象深奥但具有情绪上的震撼力。她终生被这些主题吸引,但却不断变换材质、风格、形式,进行反复探索,因此面貌丰富而多变。 1982年美国现代艺术馆专程为她举办了个人回顾展,极少有在世的艺术家能享受到这项殊荣,何况她是一位女性。
Louise Bourgeois创造力的真正爆发还是在她70岁以后。她大胆尝试橡胶、石膏等新材料,并恰到好处地将行为、装置等形式融入自己的艺术,很难想象,这位年逾古稀的高龄老太太甚至还亲自创作Rap(一种流行的说唱音乐,其特点是连续反复的节奏和具有社会反抗意识的说唱词)。为此,Bourgeois当之无愧地成为了新一代艺术家的榜样和女权运动的楷模。
对她父亲的失望和童年噩梦是她的艺术动力:在2008年6月,纽约的电影论坛 (Film Forum)首映了纪录片"路易斯.布尔乔亚:蜘蛛,情妇,与橘子" (Louise Bourgeois: the Spider, the Mistress and the Tangerine),纪录了女艺术家的内心世界。
一般人对布尔乔亚印象最深的记忆,莫过于她那大型蜘蛛(Maman) ,布尔乔亚说:蜘蛛,为什么是蜘蛛呢?我最好的朋友是我的母亲,她就像蜘蛛一样聪明,耐心,灵巧。她也懂得保护自己。她从母亲身上抓取一些特质,然后创作大蜘蛛,然而,这个启发是经由一段难堪的记忆换来的,从小她与父亲,母亲,及家庭教师住在一块,之后却发现爸爸与女家教有性关系,妈妈却忍受一切,布尔乔亚感受到被这三位她最爱的人背叛,自然的在心理上蕴酿起气愤,妒嫉,与痛苦,渐渐的,她明了妈妈的苦衷,她便开始创作不少版本的蜘蛛,在影片里,她坦承的表白:这传达那一份我爱上母亲性格的讯息。
布尔乔亚说:红是血的颜色。是痛。暴力。危险。羞愧。嫉妒。怨恨。指责的颜色。在在都是极度冒犯的字眼,她用这些来诠绎对红色的记忆,就像在纪录片里,她手握一朵红玫瑰,象征一段爱情的刺痛, "情妇"一词代表父亲的爱人,指的是谁呢?母亲吗?她自己吗?都不是,曾有一次,父亲用橘子皮,插上一根阳具般的东西,制作成一件艺术品,称为"理想的女儿" ,来贬低她的女儿身,这事件刺伤了她.虽然之后她有一段美好的情爱与婚姻,但始终抹不掉对父亲的恨意,她说“我必须对和我们住在一起的父亲情人视而不见,对我母亲的痛苦视而不见,对我姐姐和街对面男人的变态关系视而不见。我的生活充满了疯狂的母性爱。她小时候的沉恸与怆殇,影响她一生的创作,她说:我的童年从未失去它的魔力,失去它的神秘,失去它的戏剧性。她说:"雕塑就是自我的认知的过程吧!"她的作品看上去每每不同,主题却都是相同的:对恐惧的摆脱。在它面前躲藏、逃跑、表现、驱除、耻辱,最后成了对恐惧的恐惧。
亚里斯多德在论及希腊悲剧的本质时,强调藉由同情与恐惧,能产生情绪的净化,类似的,对布尔乔亚而言,当人哭的时候,会显出一付丑陋的脸,但她却认为看着一张不漂亮的脸,可目睹与体会人的恐惧与害怕,可产生怜悯,之后便能轻易的洗去心中的痛与恶魔。布尔乔亚感情相当的丰富,也很脆弱,她经常落泪,很多时候,她将这般难以厘清的情感转移成创作的泉源,她说:我的情绪实在太多,让我很难应付,这就是为什么我把情绪的能量转为雕像的缘故了。蜘蛛,情妇,与橘子,此三样听起来不相干的东西,却在布尔乔亚的生命之中相互串连,缠绕她的一生.
2003年, Louise Bourgeois获得年度的沃尔夫基金奖(Wolf Foundation Prize ),因为在长期的创作生涯里,她的艺术不仅标志着当代美学观念与创作形式的创新,而且丰富了智力的复杂性,促使人们重新思考艺术以及艺术家在现代社会中所应扮演的角色。对大多数人而言, Bourgeois是神秘的,但对Louise Bourgeois来说,神秘永远不是理性的对立面。她的艺术就是要使人们看到理由——"Making people see reason" 。也许,她最吸引的地方正存在于这条格言里。
布尔乔亚说:“只能选择,是接受过去,还是消灭记忆。”。她的工作室是由工厂改装的,有着许多石头。 “在这个工厂,一百年前的男人和女人们,好象偷偷做了些什么”。她谈到身为一个女人的矛盾:"做一名雕塑家,妳必须要有侵略性…作品才能产生独立的风格。"又说: "当一名独特的女人,又想被人喜爱,其实很困难的,渴望被人喜欢是颈上的一种痛。"身为女子,若要在艺术上有独立,挑衅的作风,但又得顾及人们的赞同与拥抱,这份不安全感一直跟随着她,不过,在两者之间产生冲突时,她宁愿选择前者,当代人将她奉为女性主义的偶像,虽然她的艺术大都以女人的角度作出发,但她却认为她的作品反映的是个人的经验,并拒绝这种被窄小化的归类。
画廊外的天赋 (2010) 豆瓣 IMDb Eggplant.place TMDB 维基数据
Exit Through the Gift Shop
8.0 (68 个评分) 导演: 班克斯 演员: 班克斯 / Mr. Brainwash
其它标题: Exit Through the Gift Shop / 从礼品店出门
与妻儿住在纽约的法国移民泰瑞·库塔(泰瑞·库塔 Thierry Guetta 饰),经营着一家古着店。他有一个奇怪而疯狂的爱好,就是拿着摄像机到处随意拍摄。他的表弟是一名涂鸦艺术家,一次跟拍期间,泰瑞深深地被街头艺术所吸引,他开始走访各地的街头艺术家,并拍摄他们在深夜涂鸦的过程,但这其中却有一位大人物总是苦寻不得,那就是英国最著名也最神秘的涂鸦大师——班克斯(班克斯 Banksy 饰)。然而一个偶然的机会,泰瑞得知班克斯将要到美国举办画展,他便借此机会担当其在美国的向导,并在一次一次的考验中渐渐获得了班克斯的信任,在此过程中,班克斯似乎为他打开了一扇充满可能性的奇幻的涂鸦之门,泰瑞甚至荒废了正常工作而专心投入到涂鸦艺术中,他的整个人生轨迹也跟着发生了转折……
本片曾获2011年第83届奥斯卡最佳纪录片提名,同时也是班克斯的首部个人纪录片,他还以自己的方式在英国的合法涂鸦区搭建了地下影院将其公映。
浮世绘 豆瓣
9.3 (9 个评分) 作者: 潘力 湖南美术出版社 2020 - 11
浮世绘是流行于日本江户时代(1601-1867)、出自民间画工的版画艺术,被誉为“日本民俗的百科全书”,它以花魁美人、歌舞伎演员、春宫魅惑、民俗风景、花鸟虫鱼等社会风俗为主要题材,表现当时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百态和流行时尚。
中国浮世绘研究权威潘力清晰地讲述了浮世绘300年的兴衰史。鸟居派、歌川派等7大流派的来龙去脉,喜多川歌麿、葛饰北斋、歌川广重等31位大师的生平故事与艺术成就,《歌撰恋之部》《富岳三十六景》《名所江户百景》等200多幅经典作品的风格解析,都在书中得到了完美展现。
每一幅浮世绘都承载着丰富的日本民俗文化密码,只有巨细无遗地解锁这些信息,才能说是真正看懂浮世绘,也才能对日本文化有更准确的认识。——潘力
————编辑推荐————
① 连⽇本专家都赞叹不已,国内最权威的浮世绘著作
☆ 国际浮世绘学会理事长⼩林忠评价本书为“中国第⼀部全⾯、深⼊研究浮世绘的著作”
☆ 芝加哥大学日本研究委员会主席切尔西·福克斯维尔说这本书“让观赏和研究250年的日本版画史充满乐趣”
☆ 2007年首版以来深受读者喜爱,被评价“专业,系统”“看完可以把浮世绘了解得透透的!”
② 收录7大流派、31位浮世绘⼤师的200多幅经典作品,完整呈现浮世绘300年艺术历程
☆ 鸟居派、歌川派等7大流派,喜多川歌麿、葛饰北斋、歌川广重等31位大师,《歌撰恋之部》《富岳三十六景》《名所江户百景》等200多幅经典作品,在书中完美展现
☆ 17世纪在画师菱川师宣笔下兴起,19世纪末伴随幕府政权结束衰落,全景式呈现浮世绘从兴起到衰落的完整历史
③ 精确解读每一幅浮世绘的风格特点,秒变浮世绘鉴赏专家
☆ 以《富岳三十六景》闻名的葛饰北斋,为什么孜孜不倦地描绘不同角度、不同季节的富士山?
☆ 单凭把美人画从全身像转为半身像,喜多川歌麿就成为美人画的大师?
☆ 丑化歌舞伎演员并遭到粉丝围堵,东斋洲写乐的画作却成为“浮世绘最辉煌的作品”的原因是什么?
☆ 各大流派的来龙去脉,各个画师的艺术成就,各件作品的风格解析,在书中一一揭晓
④ 透视浮世绘背后的日本社会与文化,读懂日本文化的精髓
☆ 浮世绘画师为什么都喜欢画花魁?相比中国的春宫图,日本的春画显得“粗野”的原因是什么?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精准解析浮世绘中的民俗密码
☆ 日本史前时期的一件火焰形陶器,如何影响数千年的日本美术?在本国日渐衰落的浮世绘,靠什么一步步征服西方人?透过浮世绘,读懂日本文化的精髓
⑤ 2020精装纪念版,全面升级内容、设计
☆ 加入作者新的研究成果:增加对作品的解读,加入多幅经典画作。
☆ 精简摄影作品,聚焦浮世绘作品:摄影图片介绍的日本文化,今天的读者已经比较熟悉;放大浮世绘作品,让读者更能享受画作丰富的细节。
☆ 调整篇章结构,提高可读性。
☆ 版式更加舒朗,带给读者更好的阅读体验。
————名人推荐————
中国第一部全面、深入研究浮世绘的著作。——小林忠(国际浮世绘学会理事长)
潘力先生不仅是优秀的美术家,也是中国出色的日本美术研究者。——马渊明子(日本国立西洋美术馆馆长)
这本设计精美、详尽研究浮世绘的著作,让观赏和研究250年的日本版画史充满乐趣。——切尔西·福克斯维尔(芝加哥大学艺术史系副教授、日本研究委员会主席)
《浮世绘》把浮世绘的文化源头一直追溯到日本原生文明、大和绘风俗画以至中国画和西洋画的影响,把浮世绘的来龙去脉梳理得异常清晰。——王镛(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2020年12月19日 想读
Art
神好多的日本 豆瓣
6.0 (5 个评分) 作者: [日]山口谣司 译者: 雷欣翰 未读·中国致公出版社 2020 - 11
本书遴选了日本神话中75柱具有代表性的神明,配有75张白描线稿,并收录了与之对应的100余座神社清单,通过说文解字,图解神明名字中汉字的含义,探索神明的前世今生,是一本简单易懂、便于快速掌握的日本神明谱系扫盲书,同时也是一本日本神社打卡锦囊。
日本究竟供奉着哪些神明? 日本神明为何都冠以汉字之名?他们的名字暗藏哪些内涵?随着时代的变迁,又被赋予了什么新含义?这些问题都能够在书中找到答案。"
编辑推荐:
★说文解字,日本“八百万”神明,一目了然。神社神明一一对应,日本神社观光不再走马观花。
★视角新颖独特:通过神明之名中的汉字来解读神明之义,与市面上神话题材的同类书存在差异化。
★迷你的“说文解字”:汉字,文化记忆的载体。偏旁部首、撇捺之间,都藏着日本神明诞生的秘密。本书既是一本关于日本神明的书,也是一本迷你的“说文解字”,使读者惊叹于汉字的造字魅力。
★附线路图,具实用价值:每柱神明都标注了主要受祀的神社,另附有一张彩色神社神明图。
★内容严谨,权威性强:作者是日本著名的中国学博士,文字中彰显其深厚的文化功底,书中的内容都经过了严格的考证,每一处都有来源。
★专业译者,专家审读:中国人民大学古典学博士翻译;北师大王向远教授推荐;上海交通大学叶舒宪教授审读。
★随书赠送精美书签。
野生金基德 豆瓣
김기덕 야생 혹은 속죄양
作者: [韩] 金基德 / [韩] 郑圣一 译者: 范小青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1 - 1
金基德,这位韩国电影界的传奇人物,如何从“草根一族”一步步成为韩国媒体眼中的“21世纪最具领导潜力的导演”?如何“高效率”地制作“低成本”且获国际大奖的影片?成功的诀窍是什么?……金基德导演和多位韩国著名影评人、明星将在书中为读者一一解惑,展现一个立体的、真实的金基德 。
本书由四个部分构成,内容丰富翔实:第一部分“金基德如是说”,金基德动情自述他从韩国社会最底层到“当今韩国电影的国际代言人”的艰难历程;第二部分 “阅读金基德 ”,韩国资深影评人对金基德作品的深刻解读,以此透视金基德的内心世界;第三部分“众说纷纭金基德”,曹在显等著名韩国影星及金基德剧组成员披露拍摄细节,从中得以窥探金基德在片场的独特处理手法;第四部分“附录”中包括金基德的研究资料,以及金基德第一部获奖剧本《擅自穿越》——金基德作品的本源。
一个画商的回忆 豆瓣
作者: (法)瓦拉德 译者: 陈训明 肖先治等 2000 - 6
19世纪末到20世纪前期是一个巨人的时代。这一时期涌现的巨人不是一两个,而是一大批;这些巨人不是温文尔雅、驯服恭顺,而是狂躁激烈、立异标新。在世界艺术领域,尤其如此。本书的最大特色就在于,这是一个画商以他非艺术但更社会化的眼光和口吻来观察、讲述这一个时代中艺术家们的故事。
在书中,您在这里可以看到巨人们对自己的要求是何等严格:把绘画视作自己“命中注定劫难”的塞尚如何毫不心痛地毁掉自己不满意的作品,罗丹如何不顾崇拜者们的哀求把其雕塑砍得粉碎,而德加毁掉自己长期心血结晶仅仅是为了获得一切从头开始的欢乐;您在这里会惊奇地发现,不仅世俗之辈对天才们有眼无珠,连大师们之间也未必真正相互理解:马奈始终认为雷诺阿画画是选错了职业,而其成名纯属偶然;左拉一直遗憾塞尚没有听从他的劝告,否则定会取得更大的成就……至于他们性格上的巨大差异,作者也似乎无心地作了巧妙烘托:同眷恋家庭、喜爱鲜花的雷诺阿形成鲜明对比,德加憎恨家庭,更憎恨鲜花――在这位大师的眼里,鲜花与美人的界限绝不容混淆;塞尚崇拜波德莱尔,不容许别人对他这个偶像说半个不字,雷诺阿则公然宣称这位诗人和福楼拜都是他最憎恨的对象……
2020年12月6日 想读
Art
竹不如肉 豆瓣 Goodreads
7.8 (13 个评分) 作者: 张宇凌 中信出版集团 2020 - 1
从公元前三千多年的古埃及到今天,从希腊、意大利、法国、俄罗斯到中国,在艺术史中穿凿“虫洞”,搭建不同时空的通路。古雅典人民英雄雕塑在工体北门影现,伦敦艺术大学前校长跟古埃及法老选择同款造型,听见耶路撒冷的审判在《憨豆先生》的插曲里回响,闻到身体精油的芳香从古希腊运动馆直 达你的健身房……“研究者的乐趣就在于,找出那些挑战魔镜的沉默证物,对它不停追问下去,等到它理竭词穷,它才会向你展示非你所愿的奇观。”“汉代的中国人和公元前6世纪的伊特鲁里亚人,不约而同地在死亡面前展现了夫妇宴饮的图像,仿佛死亡就是两只旧酒杯几乎听不见的轻轻一碰。”
从古埃及的《纳芙蒂蒂王后胸像》、古雅典的《握手言别》雕像、古罗马的《忧郁的罗马人》雕像,到中世纪的《夫人与独角兽》壁毯、文艺复兴时期的耶稣造像和艺术审查,再到现代的西尔维娅•斯莱的女性主义画作,作者选取了西方艺术史上的一些名作,并透过作品解读背后的思想和文化 ,带领我们展开了一段大开眼界的艺术之旅。
————————————
真正的研究者只研究让她着迷的东西。张宇凌以理性的态度回溯那段理性尚未萌芽的历史,让我们记起生命的本能。——姜文(演员、导演)
对我而言,《竹不如肉》是一段大开眼界之旅。张宇凌的行文细腻、广博且锐利,充满反常规的洞察。——许知远(作家、单向空间创始人)
我还清楚记得《竹不如肉》书中一些文章的编辑过程,哪段文字对应哪些图片,哪张图片太小了,要到哪里找大图。编辑其实就是替读者先看一遍稿子,在这个过程中,我喜欢上了艺术。希望张宇凌这本书能让你更喜欢艺术。——苗炜(作家、编辑)
我对张宇凌写作的艺术史,喜欢之外,还有信任。这种信任源于她文章中细密结实的知识底蕴,也源于她精神结构里的一种特殊的乌托邦性:活在艺术中,理性地燃烧,冷静地沉迷。——曾焱(《三联生活周刊》副主编)
《竹不如肉》以非常独特的视角为我们阐释了西方美术史上的诸多经典作品,以及它们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加深了我们对西方文化的理解。——张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教授)
《竹不如肉》阅后,乃知艺术也洞穿人性。艺术史,是一曲权力和美、欲望和温情、身体和眼睛、荆棘和王冠……变奏的冰与火之歌。——唐克扬(建筑师和建筑史研究者、写作者)
意大利作家翁贝托•艾柯曾经说过,我们必须通过故事来理解这个世界。《竹不如肉》成功证明了这一点:张宇凌如同小说家一般,选取恰适的视角,用精彩的故事将读者拉进西方古代艺术世界。就这样,艺术史不再是枯燥的知识点,而成为一段脑力激荡的愉悦旅程。——btr(作家)
2020年12月6日 想读
Art
三色艺术史 (2012) 豆瓣
A History of Art in Three Colours
9.1 (32 个评分) 导演: Matt Hill 演员: 詹姆斯·福克斯
Dr James Fox explores how, in the hands of artists, the colours gold, blue and white have stirred our emotions, changed the way we behave and even altered the course of history.
现代性的五副面孔 豆瓣
Five Faces of Modernity
8.3 (7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马泰·卡林内斯库 译者: 顾爱彬 / 李瑞华 商务印书馆 2002 - 5
这本书从美学角度分析了现代性的五个基本概念:现代主义、先锋派、颓废、媚俗艺术和后现代主义;对其来源、演变过程直至目前的状况作了详尽的论述,并列举了丰富实例。作者还提出美学现代性应被理解成一个包含三重辩证对立的危机概念:即对立于传统;对立于资产阶级文明的现代性;对立于美学现代性自身。
2020年12月4日 在读
Art
是枝裕和 豆瓣
またここから始まる
6.9 (9 个评分) 作者: [日]是枝裕和 译者: 匡匡 东方出版中心 2019 - 6
本书是日本著名导演是枝裕和的最新作品。从未面世的随笔,极私密的访谈,深入生命的六十六部电影,呈现是枝导演的创作灵感与电影世界。2019年戛纳金棕榈奖获得者奉俊昊、《小偷家族》主演树木希林、法国影后朱丽叶·比诺什,电影理论家莲实重彦等人特撰文推荐,讲述他们眼中的是枝裕和。 书中还有六十余幅珍贵照片,是枝裕和年表和最全的作品解说。
艺术的力量 (2006) 豆瓣 TMDB
Simon Schama's Power of Art Season 1 所属 电视剧集: 艺术的力量
9.4 (81 个评分) 导演: Carl Hindmarch 演员: 西蒙·沙玛 / 安迪·瑟金斯
八集BBC年度巨献纪录片《艺术的力量》,将为您详细讲述卡拉瓦乔、贝尼尼、伦勃朗、雅克、透纳、梵高、毕加索以及罗斯科八位艺术家的生平,重现这八位艺术大师的创作历程。八位艺术大师拥有自成一派的创作风格和鲜明的个性,本片将全面剖析艺术大师们孕育和诞生艺术品时扣人心弦的故事。在主持人西蒙‧沙玛独特而富有个性化的叙事下,这将是一次饱览艺术大师们所创作的最伟大作品的饕餮盛宴。戏剧化的艺术重塑,壮阔华美的摄影画面,八位艺术界巨匠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被刻画得曲尽其妙,或扼腕叹息或拍手称快,这便是艺术的力量。
这部独特而极具震撼力的纪录片《艺术的力量》,荣获国际艾美奖最佳艺术节目、2007年第60届英国电影电视艺术学院奖最佳摄影纪实类等多项国际大奖。
造就电影的时刻 豆瓣
Moments That Made the Movies
作者: [英] 大卫·汤姆森 (David Thomson) 译者: 兰若 浦睿文化·湖南人民出版社 2019 - 3
大卫·汤姆森是我们这个时代蕞伟大的电影评论家,也是蕞值得信赖的电影史学家。
——迈克尔·翁达杰(《英国病人》作者)
电影史学家大卫·汤姆森在代表作《造就电影的时刻》里,从1887年埃德沃德·迈布里奇早期先锋性的照片开始,选取百年电影史中包括《乱世佳人》《卡萨布兰卡》《M 就是凶手》《长眠不醒》《第三个人》《公民凯恩》《火车怪客》《东京物语》《日落大道》《西北偏北》《放大》《教父》《唐人街》《出租车司机》《闪灵》《蓝丝绒》《暴力史》《声名狼藉》等70多部电影,引领读者进入一场视觉的饕餮之旅:既让我们一次性领略了影史上重要作品的魅力,又能从他对大量的影像细节的解读中体会常常被我们忽视的动人瞬间。他以独特的角度和作家精准恰当的表达,揭示了一个时刻是如何成就一部电影,从而告诉我们电影的本质,以及镜头内外的苦乐人生。
这些电影时刻驻扎在我的记忆中,当影片的名字被提及,它们即刻浮现在我脑海的银幕上。
——大卫·汤姆森
这本书流淌着庄重的叙述、无心的私语、自在的漫谈……不止于有趣,简直叫人兴奋。一个又一个时刻,对它们的每一次描述都值得细细品味,因为它们出自我们这个时代蕞受推崇的影评人大卫·汤姆森之手。
——《纽约时报》
汤姆森对电影“时刻”的观点每每发人深省,令人回味。
——《华盛顿邮报》
洞察敏锐,妙笔生花,汤姆森总是能赋予他选择的电影时刻神秘感与传奇性。
——《波士顿先驱报》
电影爱好者的挚爱。这本书的影响力是难以估量的,读者会因为它迅速冲向影院。
——《出版人周刊》
《造就电影的时刻》是一部被包装成“休闲读物”的电影史。它循着自己的逻辑,向我们展示了70余部作品,其中很多是悬疑片或者不常见的类型。汤姆森以资深影迷与众不同的视角和作家精准恰当的表达,揭示了在电影中一个时刻何以成就整部作品。无论是《当哈利遇到莎莉》中的轻松,还是《过客》里的深邃,汤姆森的解读让我们领悟:细微瞬间里蕴藏着庞大而永恒的力量。
——《旧金山纪事报》
2020年11月16日 想读
Art
沙仑的玫瑰 豆瓣
8.0 (9 个评分) 作者: 包慧怡 / 陈杰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0 - 8
当你或独自一人,或带着孩子读外文诗歌、看西方绘画展时,你手边应该有一本《沙仑的玫瑰》,它能帮助你很好地理解西方文化中的那些意向。无处不在的天鹅、头颅、花、塔楼、葡萄酒和玫瑰分别在讲述什么?怎么去理解?
复旦大学外文学院教授、博导,作家谈瀛洲,复旦大学外文学院英文系教授 、博导卢丽安推荐的《沙仑的玫瑰》全三册,分别讲述了英文、法文、德文3语种中的6个文化意向,配有200多幅画作,全彩印刷。
书中附课程视频二维码,扫码即听课,实现“视听读”“书+课”的全方位立体化知识学习。
这场独创性极高的致美体验,必定能撩拨起更多对文学文化求索的热情。
================================================================
《沙仑的玫瑰》脱胎于复旦大学外文学院英文系副教授包慧怡、法文系副教授陈杰、德文系副教授姜林静三位明星老师首次在复旦大学校内联合开设的跨学科、跨语种文学精读课,从天鹅、头颅、花、塔楼、葡萄酒和玫瑰这6个经典的意象入手,从诗歌的意象阐析、绘画的视觉符码到哲学的纵横导引,透过国际的视野、广博的见闻和清丽的文字对三语文学和绘画进行解读,并挖掘了与其有关的独具魅力的人文故事与浪漫典故,配上神秘、高贵、迷离、荒诞、恐怖而又浪漫的画作,让读者宛如置身于承载着历史烟尘与依附着神秘灵性的异域殿堂之中。
2020年11月14日 在读
Art
一念:蔡明亮谈电影 豆瓣
7.5 (11 个评分) 作者: 蔡明亮 雅众文化/新星出版社 2018 - 4
蔡明亮是台湾极具争议的个性导演。他别具风格的长镜头与匠心独运的画面构图令人为之着迷。他以真实而直白的手法,丰富而强烈的意象展现了现代都市生活中的寂寞与疏离。从《爱情万岁》到《河流》,从《洞》到《你那边几点》,他用一部部电影不断向人们不断传达出他独特的人生观察。
本书甄选了蔡明亮电影讲座中的精华。他谈及自己的从影经历,分享对电影艺术的经验与感受,讲述与李康生跨越数十载的合作,更涉及广阔而宏大的人生话题。
2020年11月11日 想读
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