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
Land of Fish and Rice 豆瓣 Goodreads
作者: Fuchsia Dunlop W. W. Norton & Company 2016 - 8
“Fuchsia Dunlop . . . has done more to explain real Chinese cooking to non-Chinese cooks than anyone.” ―Julia Moskin, New York Times
The lower Yangtze region, or Jiangnan, with its modern capital Shanghai, has been known since ancient times as a “land of fish and rice.” For centuries, local cooks have harvested the bounty of its lakes, rivers, fields, and mountains to create a cuisine renowned for its delicacy and beauty. In Land of Fish and Rice, Fuchsia Dunlop draws on years of study and exploration to present the recipes, techniques, and ingredients of the Jiangnan kitchen. You will be inspired to try classic dishes such as Beggar’s Chicken and sumptuous Dongpo Pork, as well as fresh, simple recipes such as Clear-Steamed Sea Bass and Fresh Soybeans with Pickled Greens. Evocatively written and featuring stunning recipe photography, this is an important new work celebrating one of China’s most fascinating culinary regions. 116 photographs
2021年1月14日 想读
Life
在中国大地上 豆瓣 Goodreads 谷歌图书
Riding the Iron Rooster: By Train Through China
8.1 (53 个评分) 作者: [美] 保罗·索鲁 译者: 陈媛媛 后浪丨九州出版社 2020
“现代旅行文学教父”保罗·索鲁经典之作
托马斯·库克旅行文学奖获奖作品
激荡传奇的80年代,老外视角的全新记录
内容简介
1986年,保罗·索鲁在时隔六年后,再一次来到中国。
他既到了北京、上海等繁华都市,也抵达了黑龙江朗乡、新疆吐鲁番等疆界边陲。他走到中国大地上,与各种各样的人聊天,在上海人民公园英语角里练习口语的年轻人、想去做进出口生意的学生、刚刚经历过浩劫的知识分子……他用 犀利幽默的口吻,一路吐槽不断,但也用冷静、理智的眼光,剖析中国人的性格,发现时代变迁下中国人的生活日常与思想变化。
从80年代走来,一路沧桑巨变,但我们当下的摇摆与困境也都似曾相识。
编辑推荐
★ “现代旅行文学教父”保罗·索鲁经典之作,托马斯·库克旅行文学奖获奖作品
★ 影响何伟等一代旅行作家的先行者,比《江城》更早的外国人笔下的当代中国
★ 22条跨越东西南北的火车路线,长达一年的深度之旅,观察中国大地上的千百风貌
★ 激荡传奇的80年代,在一个 个平凡中国人的生活里,捕捉时代的发展轨迹
★ 冷静剖析,也刻薄吐槽,跟随犀利幽默的毒舌作家,发现中国人的集体性格与时代变化
获奖记录
1989年 托马斯·库克旅行文学奖
推荐语
他是一位了不起的记者,总能问出你心中的问题……他有艺术家的天分,可以化平凡为神奇。
——《独立报》
《在中国大地上》记录了保罗·索鲁在中国一年的旅行见闻,他在途中极尽毒舌之能……出于强烈的好奇心,他不停地同陌生人搭讪,比如气质忧郁的方先生和登山家克里斯·波宁顿。但最重要的是,这本书让也我们更加了解作者本人——如果你想足不出户就游遍天下,他就是你最理想的旅伴。
——《星期日泰晤士报》
这不是游记,而是深入、细致地观察和记录下1980年代中期剧变的中国。作者堪称何伟的先驱和师傅。跨越东西南北行程、独特的视角和冷静的分析,超越迄今绝大多数国人。
——豆瓣网友
2020年12月9日 想读
Life
午夜降临前抵达 豆瓣 Goodreads
中国国家地理·图书 出品
8.1 (22 个评分) 作者: 刘子超 中信出版社 2015 - 9
【2015首届书店文学奖※年度旅行写作】【2015豆瓣年度好书】
——————————————————————————————
这是一本“走脑走心”、极具小说质感的旅行文学作品。
作者深入欧洲腹地,以精道的语言打磨旅途见闻,信手拈来各种逸闻掌故。他书写相遇与别离、出发与抵达、历史与现实、文学与音乐、美食与美酒,也审视那些逝去的灵魂、孤独的陌生人。笔锋中流转的幽默戏谑和温柔情怀,使得路上的风景闪烁 出令人动容的隽永光泽。
无论是布拉格午夜的小酒馆、布达佩斯的旧书店,还是苏台德的森林,的里雅斯特的港口……这片大陆的荣光与苦难,不安与希望,因为他的行走,得以被记录和书写。
——————————————————————————————
旅行作家/诗人 刘子超 三年深入欧洲腹地
德国·捷克·波兰·斯洛伐克·奥地利·匈牙利·斯洛文尼亚·的里雅斯特
现实与想象交织的沉浸体验,极具小说质感的旅行文字
中国国家地理出品,许知远 | 苗炜 | 廖伟棠 | 吴苏媚 诚意推荐
————————————————————————————————
或许,每个人都有一颗中欧的心灵:
它既是怀疑的、反乌托邦的,也是清醒的、低调的,更是游荡的,自省的。
而生活总有一条可以穿越的边境。
当时空变换,午夜降临,那藏在旅行深处的世界,我们终将抵达……
————————————————————————————————
在中文世界刚刚兴起的旅行写作中,子超是个难以忽视的名字。他的好奇心、洞察力、迟疑、与习惯性的自我沉溺,都散发出一种特别的魅力。
——许知远(作家、单向空间创始人)
刘子超以诗人绵密的笔触书写对异域文化之美的敏感,力求延续作家游记这个悠长的传统。
——廖伟棠(香港作家、诗人)
我曾有一个偏见,以为旅行文学是英语作家独享的一种文体,像《大海与撒丁岛》或《前往阿姆河之乡》,他们更像是这个世界的主人。刘子超的这本书纠正了我的偏见。他在中欧漫游,穿越清晨的薄雾,带来这本优秀的作品——我们都是过客,但我们也拥有这个世界。
——苗炜(作家,《三联生活周刊》前副主编)
初识刘子超是读他写的印度火车,大为惊艳。刘子超的旅人气息非常浓郁,观察陌生国家的犀利,娴熟引述掌故,对于周遭的敏感,都使他成为一个极其出色的旅行文学作者。他终于把中欧这块空白完美地填满了。
——吴苏媚(作家)
2020年11月27日 已读
Life
如何开会不添堵 豆瓣
世界で一番やさしい会議の教科書
作者: [日] 榊卷亮 译者: 丁灵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20 - 4
会议本是集思广益、群体决策的工具,然而沉闷的发言、混乱的讨论、成员之间的对抗与误解,往往让会议成为吞噬时间、引发加班的“黑洞”,变成不断给人添堵的“万恶之源”。
本书为促进会议高效沟通、决策的通俗读物。书中以实际咨询案例为基础,用小说的形式将会议准备、问题分析、沟通表达、群体决策等方法融为一体,并通过小说中的人物塑造与场景设计来巧妙展现问题的界定、分析、讨论方法,意见的引导、整理策略等,引导读者在具体的实践场景中理解和掌握高效率的群体工作法,将给人添堵的会议变为高效沟通、突破思维障碍、释放创造力的协作工具。
本书可作为提升职场技能的实用读物,也可作为个人思考训练、沟通表达的参考指南。
弃物 豆瓣
8.0 (7 个评分) 作者: [美] 布莱恩·蒂尔 2018 - 1
当我们尝试去从另一个侧面观看,每一件事物都可以是弃物,包括时间。无论什么事物,它都可能将来会是、或已经成为了弃物。我们会处理一些“弃物”以此来换取所需要的时间、情感以及空间。弃物不仅仅是指那些被丢弃的事物,包括伴随着独立于我们的那个外在腐坏世界中麻烦的人际关系。本书聚焦在那些从最基本层面上型塑我们生活的“弃物”,并试图去理解我们自身所造成的弃物物背后复杂的情感与学术关系,比如核污染,气候诡变,流行文化垃圾,数字化碎片等等。
“知物系列”丛书由兰登旗下的Bloomsbury出版社出版,该出版社成功策划了J.K.罗琳的“哈利波特”,可见其眼光。这套Object lessons他们预计选择三十多种物件,目前阶段已有十余种面世,丛书希望通过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具象或抽象之物的历史文化,来揭示出隐匿其背后的真相,即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意义,以及这些物是如何型塑我们的生活并且被赋予意义,探讨物质与人在现代社会中的互动与影响。Object lessons在国外已有不错的销售成果。
本套书是口袋本丛书,每本大约5~6万字,题目有趣,文笔极佳。
2020年11月20日 想读
Life
亚洲腹地旅行记 豆瓣
My Life as an Explorer
作者: [瑞典]斯文·赫定 译者: 周山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7 - 2
对罗布泊的第一次科学勘查,在塔里木河上的处女航,发现楼兰古城,进入神秘的雪域净土……你很难相信,这所有的一切发生在19世纪末,就算是在一百多年后的今天也颇为不易。国人对斯坦因这些国外探险家一直存有争议,认为他们是无耻的盗贼。而对斯文·赫定如苦僧修行一般的孤旅,却多了一些崇敬。
失落的卫星 豆瓣
8.2 (189 个评分) 作者: 刘子超 文汇出版社 2020 - 7
刘子超出发之作《午夜降临前抵达》重版出来👇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5522033/
·
☆ 豆瓣年度榜单·中国文学非小说类 第一名
☆ 方所文化 年度选书
☆ 新浪读书 年度推荐图书
☆ 搜狐文化 年度十大好书
☆ 《南方都市报》南都十大好书
☆ 《新周刊》·硬核读书会 十大非虚构好书
☆ 《中华读书报》不容错过的25种文学好书
·
我们生而自由,却往往身 不由己。
在隔绝和封闭的时代,聆听游荡世界的回声。
·
☆ 深入中亚大陆,探访神秘的邻人之国,作家刘子超寻觅九年之作
☆ 探索未知之地,见证时间之旅,记 录个体之声,寻找被遗忘的失落之心
☆ 历史学家罗新、作家许知远高度赞许,“为今后的旅行写作树立起标杆”
☆ 因深入书写世界一隅,获“全球真实故事奖”(True Story Award)特别关注作品
☆ 《纽约客》记者Jon Lee Anderson推荐:饱含幽默感、好奇心和冒险精神之作
☆ 入选单向街水手计划,开启“新游牧”生活方式,在封闭与隔绝的时代逆向而行
☆ 随书附手绘地图及40张摄影彩插,作者首次分享中亚文艺清单,纸上遨游中亚
·
有了刘子超这本书,我们可以骄傲地说,在近代以来琳琅满目的中亚旅行文学中,终于有了第一部高质量的原创中文作品。——罗新,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
九年间,作家刘子超数次深入亚洲腹地,前往神秘的邻人之国——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 、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及土库曼斯坦——在这片处于全球化边缘和大国夹缝间的土地,展开一场过去和未来之间的寻觅之旅。
沿着国境线飞驰,绕过散落的飞地,驰骋于帕米尔无人区,在苏联的核爆试验场抛锚,他以探险者的精神见证隔绝之地;踏上撒马尔罕的金色之路,徜徉于血腥战场和帝国宫殿,凝视最古老的圣书,抚摸玄奘笔下的佛塔,他试图寻回古人的目光;结识将未来寄托于汉语的塔吉克青年,遇见困守咸海七年的中国人,在乌兹别克的酒吧里,听见把酒言欢的商人指着撒向空中的钞票大喊:“你之前看到的全是假象,这才是现实!”一路上,他遇见形形色色的人,徘徊在希冀与失意、自由与迷失之间。
一切如同离轨的卫星,暧昧而失落,充满活力、孤独和挣扎,我们就在隔壁,却浑然不觉——直到旅行开始,直到翻开这本书。
·
有了刘子超这本书,我们可以骄傲地说,在近代以来琳琅满目的中亚旅行文学中,终于有了第一部高质量的原创中文作品。宽广的接触面,鲜活的时代感,颇有时间深度的历史思考,加上淡定得有点舞台感的冷静叙述,几乎各个方面都为今后的旅行写作树立起标杆。
——罗新,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子超是这一代人中最杰出的游记作家,他的叙述与感受常让我想起保罗·索鲁。偶尔,我希望他更狂野与热情一些。
——许知远,作家、单向空间创始人
刘子超的作品有简洁的散文风格,以及独特的幽默感、好奇心和冒险精神,读起来令人愉悦。在这本书中,他带着我们来到中亚的心脏地带,那里既神秘,又出乎意料地和我们紧密相连。刘子超是一位敏锐的人性观察者,也是一位极具天赋的作家。
——乔·李·安德森(Jon Lee Anderson),《纽约客》资深记者
《失落的卫星》可远远不只是一个关于旅行的故事。它是一部少见、非凡的文学作品,以一种非常缓慢的步伐在中亚漫游,如同一名佛教僧侣——顺带一提,这种缓慢的步伐亦体现在本书从容不迫的语言中。与大多数旅行作家不同,刘子超没有尝试去和那些“重要人物”对话,也没有假装了解这片土地的一切。相反,他与路上遇到的男男女女交谈,询问一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却能得到不同寻常的答案。以上种种,都给他的作品一种难以超越的真诚。读完这本书后,你就像真的和子超去了一趟中亚,你对这片土地的了解比读一百篇政治类文章还要多。
——玛格丽特·斯普雷彻(Margrit Sprecher),“全球真实故事奖”2019年评委会主席
在俄国 豆瓣
作者: 顾湘 理想国 | 上海三联书店 2020 - 11
21世纪初,顾湘在莫斯科国立大学攻读新闻系硕士学位,本书记录的便是她在俄罗斯的三年留学生活。全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循时间记述秋季的课业、冬季的阅读或夏季夜晚的湖泊,存在于电子邮件和网络聊天室的朋友们,乃至坐火车、搬宿舍、遭贼、打工、恋爱、光头党肆虐,部分篇目曾发表于《萌芽》;第二部分是为《东方早报》写的专栏,风格陡变,转为一帧帧工业绘图风格的速写,仿佛不带情感的新闻播报员,为我们带来有关过去的讯息。
这部写作于十六年前的作品,曾在2005年以《东香纪》为题出版,绝版已久。此次全文由作者重新修订,加入新文章三篇,图文经重新编排。强烈的时代印记,清贫的留学生活,以至各种孤独、危险、无聊的境况,都被顾湘以坦诚、不遮掩的笔法一一记录下来。
纵身入山海 豆瓣
8.0 (8 个评分) 作者: 库索 春潮 | 中信出版集团 2020 - 7
●日本五年,行山与寻海的日常。
●靠近日式生活的核心,近距离觉察日本文化的脉络。
●前《新周刊》主笔、《人物》专栏作者、旅日作家——库索作品。
山海间藏有最多的故事:历经战乱后,在奈良山间得到抚慰的入江泰吉,用余下的40年人生回应山川;以逃离之姿重返富良野森林后,国宝级 编剧仓本聪创作出万丈光芒;湘南海岸同一间旅馆的同一个房间里,小津安二郎写下《晚春》《麦秋》,是枝裕和交出《步履不停》《小偷家族》,这之间隔着六七十年;还有默默无闻把一生交托给奄美大岛的天才画家田中一村……“看似写的是山海,其实写的是光,是我追寻的光。”
●阅读山海,在千变万化的世界中探究恒常不变,为不可控的人生拨开迷雾。
我们行山,因为躬身攀爬的过程可以探究曲折、解锁隐秘;我们看海,因为面对毫无保留铺展于眼前的大海时,我们才肯承认自己的虚弱、才有勇气叩问答案。在山里合掌,或在海里祈祷,那些艰难时刻,那些必须面对的生命无常,都被山海一一潜藏,它守住秘密,而你找到出口。
●山教会我:所有的选择都是相连的;海教会我:所有的命运都是起伏的。
透过山海,观看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无论相遇还是相离,最值得珍重的只有平淡生活中“一期一会”的瞬间,都是“只有一次的,令人珍重的相会”啊。
——“这个世界上所有的山海都值得热爱和感激。因为迄今为止,人生中真正重要的东西,我都是从山和海那里学到的。”
——————————————内容介绍——————————————
去骑车、遛狗,和在阳台上晒袜子的老太太说一声:“你好啊!”,但不要打扰横睡在路中央的流浪猫;也去更远一点的地方,陪友人不断地走在林间、直至山顶,或鼓励拿着冲浪板的路人加速冲进大海。
“我尽力去做一个,不由关系网所塑造,而由山海塑造的人。”
《自在京都》之后,资深媒体人、前《新周刊》主笔、《人物》专栏作者——库索,在决心自由生活的五年里,写下这本时间更久远、路途也更漫长的书。
如果说《自在京都》是一本像旅行一样生活的书,那么《纵身入山海》就是一本像生活一样的旅行的书。“看似写的是山海,其实写的是光,是我追寻的光。是面对面与我同坐的仓本聪老师,是去世多年后田中一村的小屋,是五岛医生的诊疗所……是我遇见的一切人,然后又告别的一些人。”
借助山海、借助库索身为外来者更为新奇和友善的视角,我们将回到那些自然而然与人事物、与无边光景相处的日子,我们也将更清晰地触到日本文化中与我们共振的那部分,并从中照见内心。
孟买:欲望丛林 豆瓣
Maximum City: Bombay Lost and Found
9.7 (7 个评分) 作者: [印] 苏科图·梅塔 译者: 金天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20 - 4
打开一本书,许你一座城。
★ 入围普利策奖决赛作品
★ 由当代印度最著名作家苏科图•梅塔历时两年半采访创作
★ 特邀职业插画师量身定制,展开护封即得地图!
★ 手绘明信片随机倾情赠送!
“新闻叙事佳作,堪称近年来描绘印度且出自印度的最优秀纪实文学。梅塔精准把握住了‘城市丛林’——时局动荡的孟买之鲜活脉搏。”——《纽约时报》
“笔歌墨舞、扣人心弦、极富感染力、惊才绝艳。”——《洛杉矶时报》
“苏科图•梅塔之于孟买,有如查尔斯•狄更斯之于伦敦、约瑟夫•米切尔之于纽约。梅塔直抒胸臆,他笔下的孟买仿如徐徐展开的画卷,既恢宏壮阔又妙趣横生。”——《圣地亚哥联合论坛报》
“梅塔绘声绘色、一波三折的记述将孟买之内情表露无遗,《孟买》一书也因此达成了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将无限广大、丰富之孟买浓缩于有限的书页之间。”——《西雅图时报》
作为土生土长的孟买人,梅塔对这座奇幻之城如数家珍。他以罕见的洞察力、惊人的细节和独特的切入点描绘与孟买的无限亲密。书中的故事次第展开,我们得以走入暗昧地带,见识穆斯林和印度教派面对孟买错综复杂的政商体系,为谁执牛耳不惜流血冲突。我们得以跟随酒吧舞女,看她从备受凌虐、食难果腹的孩童成长为不得不向现实妥协的青年。我们也得以推开宝莱坞的大门,一窥其中的五光十色和森严等级。我们更得以认识那一张张渴盼的面孔,怀揣对美好生活的希望从乡村来到孟买,却未能被孟买温柔以待。坦诚、激昂、幽默与哀恸,无不交织书中。翻开它,便能走进那个古老而历久弥新的世界。
2020年11月7日 想读
Life
东京风格 豆瓣
TOKYO STYLE
7.7 (53 个评分) 作者: [日]都筑响一 译者: 吕灵芝 新星出版社 2019 - 5
你相信这是在东京吗?十平方米的空间,一扇窗,一块睡觉的地方,没有浴室或厨房,挂满衣服的晾衣绳横贯头顶,脚下是纠缠的电话线、成摞的杂志、昨日的垃圾,桌上是塞满烟头的烟灰缸、喝了一半的饮料、东倒西歪的护肤品。 在小小的蜗居里,存在着媒体幻象之外真实的东京风格。家具是捡来的,风景是借来的,然而心爱之物触手可及,玩偶、漫画、唱片、鞋帽收藏几乎溢出房间,常去的小酒馆、公园、海滩、赛马场出门就到。无须花很多钱也能潇洒地生活。
2020年10月28日 已读
Life
老巴塔哥尼亚快车(套装上下册) 豆瓣
The old Patagonian Express
8.7 (9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保罗·索鲁 译者: 陈朵思 / 胡洲贤 黄山书社 2011 - 9
三十多年前,已经完成非洲之行的保罗·索鲁,开始探访仍显神秘与封闭的拉丁美洲。彼时,老欧洲的背影惨淡浓重,美利坚的笑容暧昧难明;挣扎脱身的大国小邦东碰西撞,前途雾影幢幢。 这趟旅途由一班通勤地 铁开始,之后便是各色火车的接力。从美国马萨诸塞州紧邻波士顿大城的梅德福,辗转来到阿根廷巴塔哥尼亚高原的埃斯克尔小镇。一季之间,寒暑和天地已在车轮与轨道上隆隆转过。安第斯山脉,印加故地,素未谋面的远亲,垂暮之年的博尔赫斯…
2020年7月7日 在读
Life
Create Space 豆瓣
作者: Derek Draper Profile Books 2018 - 9
We're used to feeling stressed, rushed and overwhelmed. At work and at home there are endless calls on our attention and time. We're constantly playing catch-up. But if we want to perform optimally, and reach our full potential, we must learn to pause and create space in even the busiest day.
Informed by over a decade of hands-on experience at the most senior levels of business, this book shows how to push back against the tide and create space in your life to think, relate and act on a deeper level. Learning to focus, manage time, and take control of your mental and physical space is the first step in developing and excelling in anything.
This book shows how to do just that, drawing on real-life examples and the best of both classical and cutting-edge psychological and behavioural thinking. Each chapter contains models, tools and tips that have been used effectively in some of the world's biggest organisations, and which will allow you to set your strategy, raise your productivity and create meaningful change for lasting success.
2020年6月30日 想读
Life
您了解巴黎吗? 豆瓣
Connaissez-vous Paris?
作者: [法]雷蒙·格诺 译者: 樊艳梅 中信出版集团 2020 - 6
《你了解巴黎吗?》是法国作家雷蒙•格诺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为《不妥协报》撰写的同名专栏的合集。该书通过456条极为简短的问答,介绍了众多关于巴黎的“冷知识”,既称得上是一部极简版法国历史文化词典,又可以作为一本形式独特的巴黎旅行指南。
★《风格练习》《一百万亿首诗》作者的又一部另类作品
★一位深爱巴黎的文学大师带你走进这座城市
★456条巴黎“冷知识”、456次巴黎Q&A做成一本书
★极简版法国历史文化词典,形式独特的巴黎旅行指南
★“乌力波”写作的先声与雏形
★雷蒙•格诺,诺尔贝文学奖获得者莫迪亚诺的文学领路人
1936年11月至1938年10月,雷蒙•格诺每天在《不妥协报》向读者提出三个有关巴黎的问题,再在广告版逐一做出解答。两年时间,这些问题累计达2102个,其中有历史逸事,有城市传奇,也有人间悲喜,当然还充满着对巴黎过往的怀念、未来的憧憬以及当下的焦虑。《您了解巴黎吗?》从这些问答中挑选出456则汇集成书,如一位深爱巴黎的智者带着读者走进这座满是艺术、时尚、文化、浪漫气息的花都。
★格诺会是少数奋力贯彻始终的大师之一。——卡尔维诺
★拜这本精致小书所赐,我已游遍巴黎。——亚马逊读者Jewishmother
★满足对巴黎好奇心的杰作,很多事物依然存在,已记下,待探访。——Goodreads读者Claire
The Kingdom by the Sea 豆瓣
作者: Paul Theroux Penguin 1985 - 2
It was 1982, the summer of the Falkland Islands War, and the birth of the royal heir, Prince William--and the ideal time, Theroux found, to surprise the British into talking about themselves. The result is a candid, funny, perceptive, and opinionated travelogue of his journey and his findings.
2020年6月14日 在读
Life
半生不熟 豆瓣
Medium Raw
作者: [美]安东尼·波登 译者: 蔡宸亦 上海三联书店 2018 - 11
◆百万级畅销书《厨室机密》续作,出版首周即迅速登上亚马逊、《纽约时报》排行榜第一名。
◆最会讲故事的名厨安东尼·波登生前最后一部回忆录,辛辣、生猛、原汁原味。
◆《鱼翅与花椒》作者扶霞·邓洛普和《厨房里的人类学家》作者庄祖宜联袂推荐。
◆《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洛杉 矶时报》《时代》一致推荐,波登本人更是备受奥巴马推崇。
◆安东尼·波登17度入围并5次斩获艾美奖,并获得广播电视媒体界的普利策奖——皮博迪奖。
——————————
内容简介:

从坏小子、再婚男人到为人父亲,波登如何看待人生的不同面貌?
从厨师、畅销书作家到美食节目主持人,对厨艺界的生态与争议人物,波登又有什么见解?
《半生不熟》以风趣生动的精彩叙述,带领我们一窥厨艺界的真实样貌,并重新思考人生与食物的意义。
在波登犀利直率的笔锋下,藏着的是对美食治愈人心的信仰。
——————————
媒体及名人推荐:

脏话连篇、幽默、无畏且富有同情心,安东尼·波登颠覆了西方的饮食写作。
——扶霞·邓洛普 (《鱼翅与花椒》作者)

波登离世后重读旧作,在他玩世不恭的话语里看到严肃的道德底线,诙谐里看到沧桑,内心被他文字搔到痒处的同时也不禁悲痛惋惜,是特别五味杂陈的阅读体验。
——庄祖宜(《厨房里的人类学家》作者)

波登有见解,懂门路,好品味,是个浑然天成的魅力作家……一谈起食物和烹饪者,他就成了无可救药的浪漫主义派。
——《纽约时报书评》

波登是个真诚、坦率的作家,犀利抨击时,他毫不手软,但写起珍爱的事物时,他更是妙笔生花,兴致盎然。他对餐厅员工幕后生活的描写实在精彩。
——《华尔街日报》

波登那强而有力的声音,从摄影机前转移到书页上。他言词犀利无畏、大胆,毫不留情。
——《洛杉矶时报》

《厨室机密》的作者已升格为人父,但讲起话来还是百无禁忌、活力十足,犀利依旧。
——《时代》杂志
美国深南之旅 豆瓣
Deep South
9.2 (9 个评分) 作者: [美] 保罗·索鲁 译者: 郑扬眉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8 - 5
保罗·索鲁在过去五十年里踏遍世界各个角落,经历异国冒险,寻找远方丰富的历史和民间故事。如今在他的第十本游记中,首次探索美国南方诸州。他所到之处充满无与伦比的音乐、美味绝伦的菜肴,但也有糟糕的学校和住房以及极低的失业率。正是南方这些常常被忽视的部分引起了索鲁的兴趣。
2020年6月6日 想读
Life
藏地白皮书·十年爱情见证版 豆瓣
藏地白皮书
7.7 (23 个评分) 作者: 傅真 / 毛铭基 中信出版社 2013 - 6
2003年,当21岁的傅真遇到25岁的铭基时,她是即将赴英伦留学的大四女生,而他是沉默内敛的香港男生。他们不约而同地在“非典”时期揣着一本《藏地牛皮书》,背着行囊来到西藏。他们 对 彼此的倾慕干净而透明,但各自的未来却显然通往不同的方向。然而年轻的爱因简单执着而自有一种力量 。他们在拉萨分别后,克服重重阻碍定情于大理,最后飞越大半个地球于一年后在伦敦结婚。
这个在网上被众多网友奉为“爱情宝典”的故事,却展示着比童话故事更丰富多彩的结局。十年已过,他们依然并肩走天涯,看尽长安花。
★藏地牛皮书+爱情白皮书,比童话真实,比现实美好。
★《藏地白皮书》曾于2008年出版,在没有任何宣传的情况下被口口相传,成为众多驴友及文艺青年心中的“爱情圣经”,影印本一直在淘宝网上热卖。十年爱情见证版加入2008年与2012年作者重回西藏的4万字增补篇,及30多张彩色照片,让这个故事更具时光感与经典感。
★2003年的你在哪里?十年间漂泊过几座城,身边朋友换了几轮,恋爱又失去过几回?
2020年6月4日 已读
Life
泛若不系之舟 豆瓣
8.3 (38 个评分) 作者: 傅真 中信出版社 2014 - 8
《藏地白皮书》作者 “最好金龟换酒”博主傅真
迷失于世俗标准,困惑于一眼能看到头的生活,傅真决定为自己的人生按下暂停键。她与丈夫毛铭基从英国飞往墨西哥,由北至南游历了拉丁美洲数十个国家,写成兼具爱恨情仇与人生思考的《最好金龟换酒》。
在《泛若不系之舟》里,傅真与毛铭基行走于印度、泰国、缅甸、老挝等亚洲国家,最后回到二人初见的拉萨。这本书的文字跟随他们颠沛流离,在记事本、电脑、夜车、小旅馆和咖啡店中辗转漂泊,诚实地记录着他们一路的见闻故事,探索着信仰、精神与内心价值,也见证着普通小人物身上顽强的生存本领。无论生活多么沉重、艰辛或不公,他们奋力向前,笑着流泪,珍视情感,保有尊严。
2020年6月3日 已读
Life
平如美棠 豆瓣
8.7 (128 个评分) 作者: 饶平如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 - 5
这是饶平如一生的故事。
他不是一个想打仗的人,但他还是义无反顾去打仗了。又因为和美棠在一起,他最终厌倦了战争,想要回家。
六十年的相守历尽坎坷,命运让他们长久分离。好容易最后又在一起了,美棠却身患重病且渐渐失去记忆。
平如推掉了所有工作,全身心照顾妻子。每天5点起床,给她梳头、洗脸、烧饭、做腹部透析,每天4次,消毒、口罩、接管、接倒腹水、还要打胰岛素、做纪录,他不放心别人帮。
美棠在病痛中渐渐不再配合,不时动手拔身上的管子。耳朵不好,看字也不清楚了,平如就画这画劝她不要拉管子,但画也不管用,只能晚上不睡一整夜看着她,毕竟岁数大了,不能每天如此,还是只能绑住她的手。“她叫‘别绑我’,我听到很难过,怎么办……很痛苦。”
美棠犯糊涂越来越严重,有一天称丈夫将自己的孙女藏了起来,不让她见,平如怎么说她都不信。他已经八十多岁,坐在地上,嚎啕大哭。
她看着他哭,像看不见一样。
他们一生坎坷,到了暮年才有一个安定的居所,但是老病相催,她却已经到了生命的尽头。
当美棠最终离开后,平如画下了他和美棠的故事,留下了关于她和他们的最美好的回忆。
柴静曾在节目中问老爷爷:“您已经90岁了。难道这么长时间,没有把这个东西磨平了,磨淡了?”老爷爷回答说:“磨平?怎么讲能磨的平呢?爱这个世界是很久的,这个是永远的事情。”
老爷爷还说:如果能够年光倒流的话,我宁愿再回到从前那一段比较艰苦的时代,两个人相守。
这是普通人自己的故事。
只有如此平凡而美好的东西才能拥有长久的感动力量!
2020年4月15日 已读
有些爱哪怕只是做过观众,也可以被滋养。
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