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
为你,耶路撒冷(上下册) 豆瓣
O JERUSALEM!
作者: [美] 拉莱·科林斯 / [法] 多米尼克·拉皮埃尔 译者: 晏可佳 / 晏子慧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5 - 7
【一部侦探小说般“烧脑”的纪实文学经典,“迄今为止关于以色列最伟大的著作之一”,“这本书会让你无限接近耶路撒冷”】
【《巴黎烧了吗?》作者历时5年,全景再现以色列建国史上惊心动魄的每一天】
【句句有出处,事事有依据,60万字写尽耶路撒冷的“今生今世”】
【60张绝版相片+5张珍贵地图+全书详尽译名索引】
“每一块石头都打着神圣的烙印,每一块石头都记录着滔天罪行。”
------------------------------------------------------------------------------------------------------
★“感人,奇妙,烧脑……关于耶路撒冷,没有任何书能超越这一本……这本书会让你无限接近耶路撒冷!”
——《洛杉矶时报》
★“一部杰出的著作…不仅仅披露了巴以战争中军事、政治事件的真相与细节,更用生动逼真的人文主义视角展现了人类生活的本真。”
——《国家观察者报》
★“一部不朽的经典!”——克利夫兰新闻
★“这本书读起来就像扣人心弦的侦探小说,一旦翻开,你就会不忍释卷,想要一页一页一直读下去,想要知道下一页会冒出什么故事……这些文字的节奏如此轻快,悲剧和喜剧交错闪回,不断加强着本书的戏剧性,让人不得不时常屏住呼吸,大呼意外。”
“这部书里有耶路撒冷史上最具戏剧性,最神奇,最充满奇迹的故事。”
——《纽约时报》书评
------------------------------------------------------------------------------------------------------
当代世界最负盛名的纪实文学作家——《巴黎烧了吗?》作者拉莱·科林斯和多米尼克·拉皮埃尔,再度联手为全世界读者奉上一部纪实文学经典。
两位作者用长达两年时间,采访了大量历史参与者,从国家元首到普通一兵,并披阅了浩如烟海的史料,以及第一手珍贵文件,在此基础上,再用三年时间写成本书。书里详实记录了以色列建国前后,围绕耶路撒冷发生的一次次战争与博弈。作者再现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通过推土机一般扎实的叙述,以《清明上河图》式细密的描摹,惊人地还原历史现场,呈现了最真实生动的细节。
长声闲话——李长声日本随笔系列 豆瓣
作者: 李长声 2014 - 8
旅日作家李长声的文化随笔在海内外读书界素有定评,被誉为“文化知日第一人”。《长声闲话》是三联书店为作者首次推出的个人文集(精选集),从迄今发表的随笔作品中甄选佳作,依内容脉络全新编选而成。文集由五册构成,分别为:《美在青苔》、《吃鱼歌》、《系紧兜裆布》、《阿Q的长凳》、《太宰治的脸》。不但完整、立体地展示了作者的随笔成就,其中所呈现的日本文化面貌也是丰富、多元的。
2017年2月16日 想读
Life
我这个普通人的生活 豆瓣 Goodreads
7.9 (14 个评分) 作者: 张佳玮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14 - 2
《我这个普通人的生活》是一本文学随笔。作者张佳玮是专栏作家,活跃在豆瓣、知乎、天涯、虎扑、《一个》等网络和平面媒体。目前旅居法国巴黎。
他的文字涉及美食、旅行、艺术、文学,视觉独特,既有文字优雅韵味,内容又跟现在的生活接轨。
这一本随笔集是围绕他的日常生活,一个普通人生 活中感官的盛宴,用耳朵、鼻子、嘴巴、眼睛,发现平凡生活里,那些给人独特滋味的美食、风景、文学作品、和神奇的幻想。生活因为知乎上有张佳玮而美好,因为能读到张佳玮的文字而更加美好!
【编辑推荐】
张公子:我非常非常不擅长自我介绍,每次开专栏要自我介绍时总求编辑代笔。
“不靠谱的”编辑:我比较浮夸哦,请看编辑推荐!
小编说:生活因为知乎上有张佳玮而美好,因为能读到张佳玮的文字而更加美好!一点儿都不夸张。你来阅读这本书,世界唰的不一样!
张公子的海量读书量何人能及,智趣的语言何人能及,作为“普通人”的生活智慧何人能及?啊,我们不用及,只需好好欣赏他的作品!
张公子徜徉书海,也游历世界各国。你可能读过他的专栏,看过他在知乎的精彩回答,看过他的篮球点评,或许你还在上海书展参加过那场非常精彩的读者见面会。
你以前不知道他?那这次可千万别错过了!
这本书是张公子最平易近人的作品,为你打开一个全新的、更大更宽广的、充满乐趣的平常人的世界。或许我们都过着差不多的生活,却没有公子这般的拾趣能力。
在我们忙碌的,焦虑的,竞争的,苦闷的,莫名亢奋的,莫名低落的情绪里,激烈复杂的世界里,你来阅读这本书,世界唰的不一样!请你来体会一个人可以怎样的不同,实实在在的。也因此体会到什么叫做阅读的乐趣!
2017年2月10日 已读
虽然公子现在出书如流水,还是最爱看他写生活里的汤汤水水~
Life
世界葡萄酒全书 豆瓣
作者: [美] 凯文·兹拉利 译者: 王瑧 南海出版公司 2011 - 1
权威:作为国际最权威的葡萄酒认证机构——兹拉利-帕克葡萄酒资格认证组织的创始人,欧洲葡萄酒协会“终身成就奖”得主凯文•兹拉利,是当今全球当之无愧的葡萄酒权威,
他的《世界葡萄酒全书》于1985年初版以来,年年修订,不仅以超过300万册的销量成为最畅销的葡萄酒图书,而且已成为全球葡萄酒爱好者与藏家的必备指南。
三十多年来,兹拉利一直身体力行,深入葡萄酒种植、酿造、窖藏的第一线,仅为修订本书的2010版,即于2008~2009年游历了全球八十多个葡萄酒产区,品尝了超过5000瓶佳酿!
实用:近20年来,层出不穷的新兴葡萄酒生产国以及风格多变的酒款使葡萄酒选购和收藏的难度越来越大。根据三十多年研究与亲身走访、亲自品尝的第一手资讯,为葡萄酒爱好者列出了品质稳定、经得起反复品尝的“日饮酒”、“周饮酒”、“月饮酒”和“年饮酒”性价比酒单,并为葡萄酒藏家列出热点地区和颇具潜力的年份、葡萄品种。
超值:凯文•兹拉利一直致力于发现最具性价比的酒款,他认为,顶级酒庄的酒款虽然价值不菲,但升值空间、口感性价比并不一定是最好的,聪明的葡萄酒爱好者与藏家完全可以20美元发现堪比50美元的佳酿、以50~100美元发现堪比数百乃至上千美元的佳酿!本书为爱酒人网罗了大量这样的超值佳酿,其中包括大量新产区、新厂牌、新酒款。
2016年6月28日 已读
Life
品酒 豆瓣
How to taste wine
作者: (英)简希斯•罗宾逊 译者: 吕杨 / 吴岳宜 上海三联书店 2011 - 2
《品酒:罗宾逊品酒练习册》:相对于葡萄酒的种类、产地、年代、身份等各样葡萄酒百科知识来说,其实葡萄酒的味道才是最重要的,因为这种可爱的液体,可以给我们的感官带来真实的快乐。作者罗宾逊是当今最著名的葡萄酒作家,她和休•约翰逊一同撰写了享誉世界的《葡萄酒世界地图》,她还是《牛津葡萄酒百科全书》的主编。本书是国际葡萄酒专业考试的基础入门教材。
这本葡萄酒品尝指南是写给每一个想要学会享受葡萄酒的人,无论你是一个专业品酒人士,还是葡萄酒爱好者,甚至是一个对葡萄酒一无所知的人,你都能从本书中受益。作者尤其鼓励那些初学者应该很自信,因为他们在初学阶段是最敏感的,他们的直觉不会被以前的经验所迷惑。所以在盲品当中,新手往往更加出色。
全书内容包括学会品尝、品酒环境、白葡萄和红葡萄、加烈酒和起泡酒,以及美酒搭配美食。每一章节又分为理论和练习两部分。虽然这些练习大部分都是在酒杯中完成的,但你也会被要求做一些其他的练习,比如品尝牙膏的味道,或者用茶杯来品尝葡萄酒。书中也会告诉你葡萄酒是如何酿成的,解释诸如天气以及酒瓶大小这些不同的因素是如何影响到葡萄酒的最终味道,教你如何能够从品尝葡萄酒中得到最大的乐趣。
相比如今众多的葡萄酒书籍,本书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用占全书四分之一的篇幅,在第一章中详细地、专业地讲解并训练一个人的各种品尝机能,包括视觉、嗅觉、味觉、触觉,以及记忆能力的训练。一个普通的成年人可以察觉到1000种不同的气味,其中有很多都可以在葡萄酒中找到。这些知识能够帮助你从日常吃喝的任何东西中品尝出更丰富的味道。
此外还值得一提的是,本书译者是真正的葡萄酒行业专家。虽然很年轻,只有二十多岁,但已经获得多个专业比赛的全国冠军,甚至在国际比赛中也多次获奖。作者期望通过本书能够为葡萄酒专业词汇提供一种翻译标准。
最后请记住,你在此刻最享受的葡萄酒,对你来说就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葡萄酒。
2016年6月28日 已读
Life
一点法国 豆瓣
9.3 (6 个评分) 作者: [法] 让·雅克·桑贝 中信出版社 2010 - 1
桑贝是谁?他是人文传统深厚的欧洲绘本的代表画家。他是法国国宝级的漫画大师。几米把桑贝奉为偶像。桑贝迷遍布全世界。他的20多部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在几十个国家流传。
《一点法国》中的黑黢长夜,浓烟一样笼罩。多心的人会害怕,快乐的人在飞驰。明亮暖和的家,是人的希望和绝望的峡谷。我们总是从那里出发,再回到那里集合。桑贝对世界最大的贡献,是提供了一双桑贝的眼睛。
2012年5月22日 想读
Life W
西班牙主题变奏 豆瓣
Don Fernando, or variations on some Spanish themes
7.8 (13 个评分) 作者: [英] 毛姆 译者: 李晓愚 译林出版社 2010 - 1
在西班牙,人就是诗歌,是绘画,是建筑。人就是这个国家的哲学。这些黄金时代的西班牙人生活着,感受着,行动着,但他们并不思考。他们追求并发现的是生活,是骚动的、热烈的、多样的生活。激情是他们生命的种子,激情也是他们绽放的花朵。
——毛姆
毛姆迷恋西班牙风光,迷恋西班牙人。他一直想写一部西班牙的小说,最后写了黄金时代的西班牙。《西班牙主题变奏》毛姆以旅行者的身份,带读者走进黄金时代的西班牙,亲历那个繁华世纪的宗教、文学、戏剧、绘画、建筑、文化、城市、饮食和生活方式。
毛姆为读者讲述埃尔•格列柯、委拉斯开兹、塞万提斯、圣特雷萨的故事,还有风流情种唐璜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
2012年1月28日 想读
Life
The Tipping Point 豆瓣 Goodreads
8.0 (10 个评分) 作者: [加拿大] 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 Back Bay Book 2002 - 1
"The best way to understand the dramatic transformation of unknown books into bestsellers, or the rise of teenage smoking, or the phenomena of word of mouth or any number of the other mysterious changes that mark everyday life," writes Malcolm Gladwell, "is to think of them as epidemics. Ideas and products and messages and behaviors spread just like viruses do." Although anyone familiar with the theory of memetics will recognize this concept, Gladwell's The Tipping Point has quite a few interesting twists on the subject.
For example, Paul Revere was able to galvanize the forces of resistance so effectively in part because he was what Gladwell calls a "Connector": he knew just about everybody, particularly the revolutionary leaders in each of the towns that he rode through. But Revere "wasn't just the man with the biggest Rolodex in colonial Boston," he was also a "Maven" who gathered extensive information about the British. He knew what was going on and he knew exactly whom to tell. The phenomenon continues to this day--think of how often you've received information in an e-mail message that had been forwarded at least half a dozen times before reaching you.
Gladwell develops these and other concepts (such as the "stickiness" of ideas or the effect of population size on information dispersal) through simple, clear explanations and entertainingly illustrative anecdotes, such as comparing the pedagogical methods of Sesame Street and Blue's Clues, or explaining why it would be even easier to play Six Degrees of Kevin Bacon with the actor Rod Steiger. Although some readers may find the transitional passages between chapters hold their hands a little too tightly, and Gladwell's closing invocation of the possibilities of social engineering sketchy, even chilling, The Tipping Point is one of the most effective books on science for a general audience in ages. It seems inevitable that "tipping point," like "future shock" or "chaos theory," will soon become one of those ideas that everybody knows--or at least knows by name. --Ron Hogan, Amazon.com
2011年11月11日 想读
Life
Pardon My French 豆瓣
作者: Charles Timoney Gotham Books 2008
The French you learned in school won’t get you far! Pardon My French is an entertaining and useful guide to the words and phrases every Francophile, traveler, student, and word maven should know, with fascinating lore and tidbits that make sense of the Gallic mind-set.
2011年11月3日 想读
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