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
泉州古城踏勘 豆瓣
作者: 周焜民 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7 - 8
《泉州古城踏勘》是一本难得的图文并茂的泉州古城研究资料汇编,存储历史信息丰富,足供吾人浏览,以明变迁,知兴废,资借签也。泉州市城市规划建设专家顾问组与泉州南建筑博物馆将民国以来和几处重要古城踏勘活动报告材料,连同零星散见其它刊物的方古散文特写,以及集中反映泉州历史文脉的水系、寺院、坊桥亭井、楼园祠肆、名人故居等专文,结集为《泉州古城踏勘》,并随文选配与记述内容相吻合的历史图片。
2019年2月5日 想读
Life W
西藏一年 豆瓣
作者: 书云 2016 - 5
■同名纪录片BBC连播3遍,强势登陆CCTV,热映世界40多个国家地区
■亲身穿越深不可测的千年雪域 无限接近神秘圣地的纯净灵魂
■以罕见的深度、惊心动魄的力量,公正记录当今世界神秘圣地人们的真实生活。——英国《卫报》
■西藏一年给我留下了什么?这里既不是想象中的香格里拉,也不是等待拯救的蛮荒之地。它的独特让人心动和神往。我真实地记录了它的一年。——书云
◆“神秘”仍是西藏的标签,多数人对这片雪域圣地的认识仍停留于对香格里拉的幻想。
◆全球冒险家为什么总像被磁石吸引一般不断奔赴西藏?
◆无数人为何万里迢迢去朝圣,甚至为此付出生命也无怨无悔?
◆雪域高空兀鹫盘旋,为什么无人见过其尸体?
◆冰雹喇嘛的职责是什么,乡村法师每天又怎样度过?
◆西藏到底还有多少不为人知的故事?
作者书云是位独立制片人,满怀对高原的痴迷与眷念,她带领摄制组在西藏第三大城镇江孜,与八位普通藏族人朝夕相处一年,用不带偏见的文化人类学参与式考察方法和不带意识形态色彩的摄影镜头,跟踪并记录了他们在夏、秋、冬、春四季的生活故事,拍摄制作了五集电视纪录片《西藏一年》,热映世界40多个国家地区,将一个有温度、最真实的西藏带到世界面前,轰动一时。在执导《西藏一年》期间,作者将片中八位人物的故事记录下来,是为本书。
2018年12月27日 想读
Life
西藏的神灵和鬼怪 豆瓣
Oracles and Demons of Tibet
作者: (奥地利)勒内・德・内贝斯基・沃杰科维茨 译者: 谢继胜 西藏人民出版社 2000
《西藏的神灵和鬼怪》内容有:保护神(护法神)的形貌;护法神的分类、形貌和标志;出世间护法神;班丹拉姆女神; 太黑护法;多闻子、丑身、宝藏神;阎王及其相关的神灵;姊妹护法神;白哈尔及其伴神;金刚具力神;大梵天神;善金刚;居士白毡神;载乌玛保与“赞”系神魔;长寿五姊妹及其相关的女神;山神;地方保护神;厉神;战神;供品与圣器;垛”及其施“垛”仪式;护法神崇拜等等。
苯教与西藏神话的起源 豆瓣
Drung, Deu and Bon: Narrations, Symbolic Languages and the Bon Tradition in Ancient Tibet
作者: [意]曲杰·南喀诺布 译者: 向红茄 / 才让太 中国藏学出版社 2014 - 5
《苯教与西藏神话的起源:仲德乌和苯》是意大利著名藏学家曲杰·南喀诺布的一本经典的藏学研究著作,书中作者独辟蹊径从苯教入手,系统研究了西藏原始宗教苯教的概况以及西藏神话传说的起源关系问题。此次,中国藏学出版社将其译成中文在国内出版,《苯教与西藏神话的起源:仲德乌和苯》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2018年11月28日 想读
Life W
罗摩桥 豆瓣
8.2 (17 个评分) 作者: 郑辰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1 - 10
该书是“郑宸旅行图文小说系列”的第一部,讲述了主人公“我”和旅伴“大吉岭小姐”的印度旅行故事。“我”是一名来自北京的年轻旅行者,沉默腼腆敏感,每天都要通过电话向在国内的未婚妻阿真交流“报喜不报忧”的旅行故事; “大吉岭小姐”是在印度长大的加拿大籍华裔女孩,刚与同性恋女友分手,旅行中她对这片土地既亲近又逃避,极力找寻归属感,却又屡屡受挫……他们带着读者穿行于德里、加尔各答、瓦拉纳西、大吉岭、特努什戈迪……期间路遇贫困的木偶艺人父子、失忆的博物馆管理员、唐人街的华裔企业家、残疾的停车场“狗人”、为儿子筹集“赎金”的司机苟魄、海啸遗孤拉古、索贿的行政办事人员……围绕主人公和各色人物,作者以立场、感情近乎零度介入的客观视角,通过一连串的故事,构筑出一个让人着了魔的印度,一个你不曾听说,从未见过,散发着强烈疏离感的国度——在这个国度,爱情、死亡、家园这三个永恒的主题不可思议地融为一体……
罗摩桥(Rama's Bridge)是一座传说中连接印度与斯里兰卡的海桥。根据印度史诗《罗摩衍那》,罗摩王子为救被斯里兰卡魔王掳走的爱妻西塔,得到神猴哈纽曼帮助,由猴军花了5天时间筑成罗摩桥,终得深入斯里兰卡杀死魔王救回爱妻。千百年来罗摩桥作为神话故事世代相传于史诗之中,无人提出异议,也无人试图证明其真实与否——直到2002年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2002年拍摄的一张航天影像图中清晰地显示出印度与斯里兰卡之间的保克海峡中确实存在着一道狭长的海底沙梁。这一发现,在印度国内引发了旷日持久的争论,争论的焦点在于它究竟是人造“圣迹”还是自然地貌。
作者选取罗摩桥作为题目,不仅因为它是全书叙事的重要线索,更是想要通过它向读者暗示,这是一部介于纪实和虚构之间的旅行小说——正如罗摩桥,虚实无法考证,全靠细心的读者体味其间微妙的平衡。
2010年2月作者赴印度深度旅行,上山下海入沙漠,足迹遍布印度四方边境地区——原计划16天的旅行,最终用了2个月才完成。这2个月的旅程,为这本小说的故事提供了坚实可信的背景。在书中“我”只是一个过客——受过现代西方教育,但骨子里又有古老的东方情怀,这种“他者”的视角,使得本书对印度的观察要远远超越种种预设的描述和想象。作者以敏锐的观察力捕捉到印度浮光掠影下的丰富细节,将画面、声音、气味、氛围夹杂着“我”冷静的讽刺和准确的批评呈现在读者面前,真切而富有趣味。
作为一部小说,在对环境的描述之外,人物、情节、对话是《罗摩桥》的重要部分,它们穿插在作者的观察与描述之中,寥寥数笔,“我”的内心矛盾、“大吉岭小姐”的情事、拉古的神秘过往以及所遇到的印度各色人物的形象和个性就跃然纸上,读起来令人兴致盎然。而在书的最后,随着海啸遗孤拉古在隐藏着罗摩桥的海域神秘失踪,所有这些零散、局部的印象、故事最终复合成对作者印度的整体概括和洞察,他在虚实之间苦心布局所要表达的意义也浮出水面——在印度,爱情、死亡、家园这三个永恒的主题是如此不可思议地融为一体。
2018年11月28日 想读
Life
巴黎文学散步地图(上) 豆瓣
作者: 缪咏华 中信出版社 2017 - 3
雨果写《钟楼怪人》时的住所,海明威跟费滋杰罗相识的咖啡馆,乔治·奥威尔当洗碗工的饭店,王尔德跟新婚妻子度蜜月的旅馆,加缪、萨特、杜拉斯等人在二战时反抗德军的地下组织所在地……永远千姿百态的巴黎里,处处有故事。在巴黎,每个看似不经意的角落、不起眼的建筑,都可能曾有某位作家的身影。作者旅居法国多年,在这本书中,她将带我们探索知名文人在巴黎留下的足迹,勾勒他们在这座梦幻城市的过往:72张地图、575个地址,485张图片,让我们在巴黎的大街小巷里尽情穿梭!
纽约文学地图 豆瓣
作者: [美国] 哈罗德·布鲁姆 译者: 薛玉凤 / 康天峰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7 - 10
布鲁克林大桥、第五大道、中央公园、百老汇音乐剧……这一切构成了繁华而敏感的纽约。欧文、惠特曼、麦尔维尔、詹姆斯、克莱恩、德莱塞、华顿、菲茨杰拉德、帕索斯、米勒、埃里森、鲍德温、贝娄、梅勒、沃尔夫、多克托罗、德里罗……这些耳熟能详、如雷贯耳作家及其传世名作都与纽约这座国际化大都市有着干丝万缕的联系。纽约孕育了这些经典作家,而这些作家又挥舞生花妙笔真切地刻画出了纽约的风土人情与历史文化、庞杂恢宏与深刻精微……本书采用访谈、简述、评论等多种方式,为读者勾勒出三个半世纪以来纽约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孕育出的绚丽的文学风景线。在很大程度上,它也是美国文学的发展轨迹。
马帮旅行 豆瓣
作者: [美] 埃德加·斯诺 译者: 李希文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2 - 10
提起斯诺,人们会首先想到他的《西行漫记》,不曾想到此前他还到云南探访,写下了随时间推移而弥足珍贵的《马帮旅行》哩。
云南,历史上曾是神秘之地。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西方传教士的进入,其神秘面纱被揭开一角,各国学者、记者才接踵而至,或调查研究,或探访旅行。探访旅行者中就有青年的斯诺。1931年,他由越南,进河口,经昆明,过大理,出腾冲,到缅甸,随马帮探访旅行过程中,见所未见,闻所未闻,于是用冷峻目光审视之后,以随笔《马帮旅行》客观地将云南独特的风光、民风、民俗、民情作了历史性的“定格”。
开卷,便仿佛穿越时间隧道,漫游于70余年前的云南。自然风光是那样的优美,“四周是茂密的森林”,“森林沿山坡而下,一直延伸到河边”,“也有的时候,在道路两边,几英里长的范围之内,全都是茶花,或数不清品种的大杜鹃,开着一大片淡紫色或白色的花朵”,“还有盛开的野梅花,它们一片片地生长在小山坡上,在风中就像一条条游丝,风静时又像朵朵娇美的红云”。山间有马帮行进的羊肠小道,并不时传来马帮的铃声和马驮的嘎吱声。云南的民风是那样纯朴和不可思议,有6个女儿的女主人听得作者25岁未婚,便慷慨地要送一个女儿给他做新娘。但云南人外出,即便富裕,“也只愿付最低限度的旅费”,“谁也无法说服他们多花一分钱”。云南民众是那样的凄惨,人们常被抓兵,“有些人被抓来当兵,还不让通知妻子儿女”,有许多人因此“沦为乞丐”。“年迈的父母,由于儿子事前未得到通知就被突然抓走,失去了生活的依靠,在悲痛与饥饿中死去”。昆明是那样怪诞,它“伸出一只脚在警惕地探索着现代,而另一只脚却牢牢地植根于自忽必烈把它并入帝国版图以来就没有多大变化的环境中”,它“既是一条铁路的终点,又是若干马帮旅途的起点”,“19世纪中国的帝国主义、标新立异的民族主义、弄得稀里糊涂的本地人、不能正常工作的电话系统、不会亮的电灯、串串铜钱、纸币、野狗、皮革和古老的刺绣等等这些所有的东西,都在这个城市被荒诞而绝望地混杂在一起”。
可以说,在中外文艺作品中,对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云南描写得如此真实、传神、力透纸背,虽不是绝无仅有的,但应是罕见的。
癫狂的纽约 豆瓣
Delirious New York
8.3 (7 个评分) 作者: [荷兰] 雷姆·库哈斯 译者: 唐克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5 - 9
《癫狂的纽约》(Delirious New York)一书中,库哈斯认为“曼哈顿的建筑是一种拥塞的开拓之范型,曼哈顿已产生自己的大都会都市主义――拥塞文化”,并提出了拥塞文化的三个定理:格子(Grid)、脑前叶切开术(lobotomy)、分裂(schism)。 格子代表曼哈顿的都市规划,表现出一种不自由和自由间的辩证关系;脑前叶切开术代表摩天大楼内外关系的决裂;分裂则代表摩天大楼叠豆腐式的空间构成造成上下楼层关系分裂的状况。库哈斯认为拥塞文化“解决了形式(外)与机能(内)长久以来的冲突,使曼哈顿的的建筑物兼具建筑和高效能机械;现代的和永恒的。”
伦敦文学地图 豆瓣
作者: (美) 哈罗德·布鲁姆 译者: 张玉红 / 杨朝军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7 - 10
如果将伦敦充满文学气息的景点写成书,一定会比七部《哈利·波特》还要长。从莎士比亚的环球剧院到狄更斯最喜欢的小酒馆,从威斯敏斯特教堂的诗人角到马丁·艾米斯笔下的波尔图贝罗街,你能看到一连串的熟悉名字,塞缪尔·佩皮斯、丹尼尔·笛福、亨利·菲尔丁、奥斯卡·王尔德、亨利·詹姆斯、弗吉尼亚·伍尔夫、乔治·奥威尔、格雷厄姆·格林、伊夫林·沃……每个看似不经意的角落、不起眼的建筑,都可能曾有某位作家的身影。《伦敦文学地图》沿着厉史的隧道展示了伦敦光辉灿烂的文学遗产,让有心人足不出户亦可以走进心仪的文学大师的生活空间,尽情领略这座城市异彩纷呈的人文风光。
2018年11月13日 想读
Life W
一个巴黎女子的拉萨历险记 豆瓣
作者: 亚历山大莉娅·大卫·妮尔 译者: 耿昇 东方出版社 2002 - 1
《一个巴黎女子的拉萨历险记》内容简介:本世纪法国著名东方学家、汉学家、探险家、特别是藏学家亚历山大莉娅·大卫·妮尔(ALexandra DaVid-Neel,1868-1969年),是一位神话般的传奇人物。他在法国乃至整个西方、东方学界被誉为“女英雄”。她有关东方(特别是西藏及其毗邻地区)的探险记、日记、论著和资料极丰,被译成多种西方和日文,并多次重版。她终生对西藏充满了无限的热爱和崇拜。曾先后五次到西藏及其周边地区从事科学考察,而且还起了一个“智灯”的法号。对于这样一位传奇式的人物及其著作,我国却很少有人知晓。我国已故藏学家李安宅于1945年在《康导月刊》中曾撰文介绍大卫·妮尔及其义子--藏族喇嘛庸登。陈宗祥先生曾译过她的力作《超人岭·格萨尔王》(1944年)。西藏社会科学院于1986年内部印刷了她的《古老的西藏面对新生的中国》的汉译本。除此之外,再无更多的译介。
2018年11月12日 想读
Life
中国印度见闻录 豆瓣 Goodreads
作者: 阿拉伯人无名氏 译者: 穆根来 / 汶江 中华书局 2001 - 1
本书写于九世纪中叶到十世纪初,是阿拉伯作家关于中国的最早著作之一。阿拉伯作家关于中国的著述虽然不太少,但大都得自传闻。伊本·霍达伯、比鲁尼、马尔瓦兹等固然未曾亲履华夏之地;就是伊本·巴图塔是否真正到过中国,也是一个争议中的问题。本书却是根据曾旅居中国的阿拉伯商人的亲身见闻记录而写成的,文辞朴实无华,翔实可靠,是古代中外交通史上重要的文献之一。
2018年11月12日 想读
Life W
寻找村上春树的东京 豆瓣
作者: 番小茄 2017 - 6
◎一本寻找村上春树笔下东京的旅行书,如同时光旅行一般,带我们重回他的小说世界。
◎不仅是寻访村上春树小说场景的旅行笔记,也是另辟蹊径的实用东京旅行指南。
◎本书优美而实用,不仅探访了村上春树小说中提到的东京秘境,也拍下了非常写实的照片:从渡边与直子相遇的四谷车站,到初君偶遇岛本的涩谷,从《挪威的森林》的东京秘境,到《舞舞舞》中的青山商店……带你进入村上春树的小说中的东京,重回小说的创作源头。
◎图书装帧精美,采用四色印刷,精选上百张照片,再现村上春树的东京秘境。
本书作者把村上春树的书翻来覆去地读过多遍之后,决定亲自去看看村上春树的东京。她带着书,一边读,一边寻找,走访书中出现过的场景,写成了一篇篇寻找村上春树小说场景的东京旅行笔记。文字之外,作者还用相机捕捉了村上春树小说中的东京图景,如同时光旅行一般,带我们重回村上的小说世界。
这本书是寻访村上春树小说场景的旅行笔记,也是另辟蹊径的实用东京旅行指南:19篇细腻的文字,70多张彩色照片,以及专为村上小说迷写下了的探访指南小贴士。作者不仅打开了理解村上春树的新角度,也为读者提供了实用的寻访指南。
本书作者番小茄,根据自己旅行东京的经历,同时以深入的村上春树小说阅读为基础,带你进入村上春树小说中的东京秘境。
2018年10月29日 想读
Life W
巴黎城记 豆瓣
7.6 (9 个评分) 作者: (美) 哈维 译者: 黄煜文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巴黎一直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城市,但它却是在“第二帝国”时期才摇身成为我们今日所知的现代性样板。在1848到1871年两次失败的革命之间,巴黎经历了一场惊人的转变,俗称“巴黎大改造”。奥斯曼男爵,传奇的巴黎首长,一手打造巴黎的外观,以今日巴黎四处可见的林荫大道,取代了昔日的中世纪城市面貌,成就了今日如梦如幻的巴黎。这段时期也兴起了以高度发达的金融业为主体的新资本主义形式,以及现代的大众消费文化。城市外貌及社会景观的剧变,带来崭新的现代主义文化,同时也导致巴黎沿着阶级的界线断裂,结果是1871年巴黎公社的建立,以及随后的血腥镇压。哈维的全景式观照与戏剧式的叙述,使得阅读本书一直充满着张力。本书堪与卡尔•休斯克《世纪末的维也纳》媲美,是研究现代都市兴起的历史杰作。
推荐——
当你阅读奥斯曼的、巴尔扎克的,以及哈维的巴黎的时候,你可能会忽然意识到自己身边发生的类似情景。或许,你自己的城市,也曾经有过,或正在经受着:痛苦的“创造性破坏”的过程。
——唐晓峰,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
本雅明用意象蒙太奇重构了“巴黎,十九世纪的首都”,让我们置身于闲逛者、“波希米亚人”、拾荒者、妓女之中,行走在拱廊、林荫大道乃至街垒之间。大卫·哈维给出的是更冷峻的分析和论证:“巴黎,现代性之都”与其说是现代人间天城蓝图的实现,不如说是帝国和资本的联手杰作。从本雅明到哈维,我们看到了西方左翼的巴黎研究从文化批评到政治经济分析的深化。
──刘北成,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
哈维的巴黎是对本雅明的巴黎的补充,而不是一种对抗。本雅明的巴黎,看上去像是美学;而哈维的巴黎,是政治经济学。本雅明的拱廊计划无法效仿,而哈维的研究可以说是历史地理学的完美一课。本雅明是难以望其项背的天才,哈维则是一个能让众人学习的典范。
——汪民安,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教授
持续十七年的巴黎大改造,将贫苦的老巴黎人驱赶至郊区,换来一个光鲜的“现代性之都”,随后巴黎公社革命爆发,二者有何内在联系?当贫困在郊区被“世袭”下来,2005年巴黎北郊的穷孩子走上街头焚烧富人的汽车,2007年郊区青年再次暴动,甚至端起了猎枪——“巴黎骚乱”,这场现代巴黎的“样板戏”一次次上演的时候,我脑海里浮现的,还是那次大改造的影子。一百多年前,让老巴黎天翻地覆的铁铲,所制造的贫富分区等“遗产”,对今日之城市动荡,负有怎样的责任?我想在这本书中找到的答案。
——王军,新华社高级记者,著有《城记》《采访本上的城市》
Here is New York 豆瓣 Goodreads
Here is New York
8.9 (17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埃尔文·布鲁克斯·怀特 Little Bookroom 2000 - 1
Perceptive, funny, and nostalgic, E.B. White's stroll around Manhattan remains the quintessential love letter to the city, written by one of America's foremost literary figures. The New York Times has named Here is New York one of the ten best books ever written about the metropolis, and The New Yorker calls it "the wittiest essay, and one of the most perceptive, ever done on the city.
E.B. White's underground classic, and one of the most beautifully written, accurate portrayals of the world's most diverse and interesting city.
2018年10月11日 想读
Life
神保町书蟲 豆瓣
神保町書蟲
7.8 (23 个评分) 作者: [日] 池谷伊佐夫 译者: 桑田草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8 - 8
东京的神保町,就像伦敦的查令十字街、巴黎的塞纳河畔、北京的琉璃厂,是古旧书收藏者的圣地。作者池谷伊佐夫集三十年以上的“书虫”经验,更加上本身的漫画专业,写就这本有图、有文、有事实、有掌故的行家随笔,娓娓道出神保町不为人知的故事,以及自己逛书店、买古书的独门秘诀,更为有志投身古旧书店经营的人,提供最全面的咨询与中肯的建议。
虽然文化相异,作者所提供的操作指南并不能完全适用于我国的“书虫”们,但通过本书,走一走神保町,感受一下古书街的氛围和情调,为异域的同好莞尔、会心,也是一件乐事。同时,作者对古旧书业现状的思考,亦值得我们借鉴。
日本东京的神保町古书街历史悠久,早在明治时代就是书店群聚之处,至今近二百家书店,有世界第一古书街的美称。漫画专业的超级书虫池谷伊佐夫手绘插图,在书中图文并茂地细说自己多年来对古书搜藏的第一手观察,并分享自己逛书店、买古书的独门秘诀,更将书街历史,做了最详尽的导览与介绍。作者会告诉你,为什么凡戴帽者必不买书?定价多少才是二手书的合理价格?为什么带老婆逛书街是藏书的秘诀之一?……
2018年10月10日 想读
Life
没有神也没有佛 豆瓣
神も仏もありません
8.0 (12 个评分) 作者: [日] 佐野洋子 译者: 陈系美 中信出版集团/楚尘文化 2018 - 7
《没有神也没有佛》是日本著名绘本作家佐野洋子的散文随笔集。本书讲述了佐野洋子在北轻井泽的五年山居岁月中,与友人互赠蔬果、赏花、谈天的趣事。步入老年后,皮松肉垮,记忆衰退,周遭的友人陆续告别,找不到活着的意义,但每天都在好好活,佐野以轻快、自嘲的笔调记录下自己面对衰老与死亡的迫近时的种种感受。虽然独自一人生活,却能每天发现生活中的小确幸,感受着山中万物的美好与灵性。虽然衰老而无用,却时常深深感到幸福。老年,是神明赐予的平安。
编辑推荐:
★超级畅销书《活了100万次的猫》作者佐野洋子的老后宣言,在无用中体会人间的至味。
·我已经活够了,什么时候死都无所谓。可是,不是今天也无妨。
·人究竟要到几岁才能成为大人?长大后的混乱迷惑只比九岁的时候更复杂,更深不见底。
·有比无用之事更让人雀跃的吗?无用才是人生的醍醐味吧。
·我是丑女,所以不介意自己性情乖僻,只想靠薄弱的力量,鼓励自己好好活下去。就这样成为有皱纹、脸皮松弛、斑点大放异彩的老人,真的很轻松。
★神一样洒脱的佐野洋子。在她皮松肉垮、记忆衰退,友人也陆续告别时,依然无知,依然放声大笑,依然能每天发现生活中的小确幸,依然能活成超萌、超酷的老太。本书在日本曾获得小林秀雄奖,好评如潮。
★佐野洋子出生在北京,自称“北京人”,深具中国缘。本书也记有这个“北平的女儿”在生命的日暮时回到中国、想再看一眼故里的故事。
★佐野洋子是日本文化界超有分量的紫绶褒章获得者,小津安二郎、久石让、渡边淳一等大师也曾获得该奖。
2018年10月1日 想读
Life W
学会花钱 豆瓣
お金はサルを進化させたか よき人生のための日常経済学
6.9 (7 个评分) 作者: [日]野口真人 译者: 谷文诗 江西人民出版社·后浪出版公司 2016 - 7
让花出去的每一分钱变成你未来的财富
...................
※编辑推荐※
花钱怎样掌握分寸?投资如何把握时点?面对不确定性又该如何安排金钱?明智花钱不是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而是让花出去的每一分钱变成未来的财富。不用剁手,尽情买买买。轻松辨识有价值的资产,拒绝智商税。
★ 作者是日本人气MBA导师,先后任职于瑞惠银行、摩根大通和高盛,精通金融界的运行要义。
★ 零数学基础也能轻松掌握金融、经济学常识,理解概率和统计学的实践方法。
★ 让你透过价格的表象,看懂事物的价值,花对关键的每一笔钱,不犹豫、不吃亏。
★ 在资本的世界里竞争,要正确使用金钱。
...................
※内容简介※
金牌得主的奖金是消费?办健身卡是投资?买著名画家的画作是投机?你每天花出去的金钱,到底是消费、投资还是投机?房屋的真实价值是房租的200倍?钻石昂贵真的是物以稀为贵吗?彩票是不理性的投机,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买?高档商区的咖啡价高,是因为就算昂贵也能卖出去?
现代金融理论到底是颠覆了我们习以为常的事,还是为我们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在本书中,作者将用故事教会你日常必备的金融学、行为经济学和统计学的知识。不管是工作、创业还是日常生活,从此不用怕没准备。
2018年9月5日 已读
给朋友挑金融入门读物,这本还算深入浅出。常规的方面从价值价格,到DCF,到效用的行为经济学解释,到sharp ratio, 比较特别的是对时间和概率判断的引申。
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