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
日本新中产阶级 豆瓣
Japan's New Middle Class
8.0 (16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傅高义
译者:
周晓虹
/
周海燕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7
- 5
哈佛大学中日研究专家傅高义在学术生涯之初被斥为“乡下人”后,意识到一个社会学家如果从未在另一种文化中生活过,何谈理解本国社会?一九五八年至一九六〇年,他来到东京市郊的M町展开田野研究,深描日本社会快速变迁之际的“新中产阶级”——工薪族和他们的家庭。基于这项研究,傅高义于1963年发表《日本新中产阶级》一书。
《日本新中产阶级》是傅高义的成名之作,其主体研究耗时2年,但傅高义夫妇此后一直坚持研究对象的跟踪随访,研究成果实则跨越30年。傅高义从工作、学校、家庭和社区出发,将新中产阶级描述成一种经济与文化的标杆,对工薪族生活方式的描述丰富而微妙。该书在当时具有高度前瞻性,而此后的不断修订则保证了其现实性,堪称文化人类学的典范。有别于当时传统的民族志,《日本新中产阶级》奠定了此后日本研究的主流方向,近几十年来关于日本的文化人类学研究几乎都建立在该书基础上,直至今日仍是诸多学者理解日本社会的试金石。
这一日本研究奠基之作,经典但不枯燥,展现了一幅穿插八卦轶事的新中产生活全息图:夫妻、婆媳、亲戚关系,职场上的苦熬与交际,年轻人恋爱和相亲的苦恼,从幼儿园入学起就面临激烈竞争的学子,全时照料家庭与孩子的母亲,养家但“缺席”养育的父亲,殷盼孩子穿过考试的“针眼”、出人头地的父母心……种种描述生动而微妙,文化相近的中国读者更能感同身受。
这是《日本新中产阶级》首次在中国大陆出版,傅高义特地为此次的中文版撰写序言,讲述他眼里中日中产阶级的异同;南京大学社会学院院长周晓虹教授作导读,回顾傅高义的学术生涯。《日本新中产阶级》译本基于英文版五十周年纪念版(二〇一三年),包含了苏珊娜•霍尔•沃格尔所撰第十五章和威廉•赖•克里所撰前言,他们对日本社会的新近观察对主体研究作了及时而到位的扩充。
《日本新中产阶级》是傅高义的成名之作,其主体研究耗时2年,但傅高义夫妇此后一直坚持研究对象的跟踪随访,研究成果实则跨越30年。傅高义从工作、学校、家庭和社区出发,将新中产阶级描述成一种经济与文化的标杆,对工薪族生活方式的描述丰富而微妙。该书在当时具有高度前瞻性,而此后的不断修订则保证了其现实性,堪称文化人类学的典范。有别于当时传统的民族志,《日本新中产阶级》奠定了此后日本研究的主流方向,近几十年来关于日本的文化人类学研究几乎都建立在该书基础上,直至今日仍是诸多学者理解日本社会的试金石。
这一日本研究奠基之作,经典但不枯燥,展现了一幅穿插八卦轶事的新中产生活全息图:夫妻、婆媳、亲戚关系,职场上的苦熬与交际,年轻人恋爱和相亲的苦恼,从幼儿园入学起就面临激烈竞争的学子,全时照料家庭与孩子的母亲,养家但“缺席”养育的父亲,殷盼孩子穿过考试的“针眼”、出人头地的父母心……种种描述生动而微妙,文化相近的中国读者更能感同身受。
这是《日本新中产阶级》首次在中国大陆出版,傅高义特地为此次的中文版撰写序言,讲述他眼里中日中产阶级的异同;南京大学社会学院院长周晓虹教授作导读,回顾傅高义的学术生涯。《日本新中产阶级》译本基于英文版五十周年纪念版(二〇一三年),包含了苏珊娜•霍尔•沃格尔所撰第十五章和威廉•赖•克里所撰前言,他们对日本社会的新近观察对主体研究作了及时而到位的扩充。
“小不列颠”札记 豆瓣
Notes from a Small Island
8.0 (23 个评分)
作者:
[美] 比尔·布莱森
译者:
黄昱宁
/
夏菁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9
- 7
1973年3月,初出茅庐的美国小伙比尔·布莱森踏上了不列颠这个梦想中的岛屿,突然间,他发现那里的一切都与他所想象的,与旅行指南上写的完全不一样。原本只想稍作停留的他竟在这块土地上娶妻生子落地生根起来。二十年后,他决心带着妻儿回到自己的故乡美国,在离开英国前,布莱森又重新背起行囊,坚持要作一番旨在告别的环岛之旅。
布莱森从当初隔着海望到它第一眼的地方起步,再次进入这个国家,他用他擅长的犀利、睿智以及细腻地语言带领读者穿越一个个形形色色的英国村镇。在布莱森眼中,不列颠是个神奇的地方,而不列颠人则疯狂到了极致,可爱到了极点。那里有奇怪得让人咋舌甚至呕吐的地名,且到处充斥着闻所未闻的字眼;那里地形多样,历史辉煌永恒,风景却如此袖珍;那里的法官头上顶着“小拖把”,怪里怪气;英国人对自己的美德和快乐指数木知木觉,对享乐的态度更是古怪。旅途中,布莱森还时常回忆起当年造访时的情景,感慨二十年来不列颠的人和物事变化。这是一次深入英国人灵魂以及其居住腹地的旅行。尽管字里行间对英国风土人情入木三分的刻画中也带有一些嘲弄,然而贯穿全书的仍是对不列颠依依不舍的眷恋之情,在环岛之旅行将结束之时,布莱森终于明白自己喜欢英国的什么了,其实,就是它的全部,它的一点一滴,不论好坏。
布莱森从当初隔着海望到它第一眼的地方起步,再次进入这个国家,他用他擅长的犀利、睿智以及细腻地语言带领读者穿越一个个形形色色的英国村镇。在布莱森眼中,不列颠是个神奇的地方,而不列颠人则疯狂到了极致,可爱到了极点。那里有奇怪得让人咋舌甚至呕吐的地名,且到处充斥着闻所未闻的字眼;那里地形多样,历史辉煌永恒,风景却如此袖珍;那里的法官头上顶着“小拖把”,怪里怪气;英国人对自己的美德和快乐指数木知木觉,对享乐的态度更是古怪。旅途中,布莱森还时常回忆起当年造访时的情景,感慨二十年来不列颠的人和物事变化。这是一次深入英国人灵魂以及其居住腹地的旅行。尽管字里行间对英国风土人情入木三分的刻画中也带有一些嘲弄,然而贯穿全书的仍是对不列颠依依不舍的眷恋之情,在环岛之旅行将结束之时,布莱森终于明白自己喜欢英国的什么了,其实,就是它的全部,它的一点一滴,不论好坏。
重返普罗旺斯 豆瓣
7.9 (14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彼得·梅尔
译者:
何江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 3
《重返普罗旺斯》记叙了作者重返普罗旺斯的经历和感受,这里有许多让人耳目一新的精彩之笔,包括在改建后的加油站举行的宴会,一次在马赛的酒店里所尝到的普罗旺斯鱼汤,以及普罗旺斯独有的鼻子学校,种植黑马铃薯的奇怪园丁等等。
逃逸都市,享受慵懒,在普罗旺斯做个时间的盗贼!
每次的度假都如同去完成公务,全身披佳各种包裹,五天之内豪迈地遍游欧洲,像一群被赶的鸭子,走马观花,行色匆匆,也许只有普罗旺斯——世界上惟一不用做任何事情,就可以玩得非常开心的地方,能让我裹足不前,在这里,时间不受到崇拜,瞬间倒有了独特的意味。
逃逸都市,享受慵懒,在普罗旺斯做个时间的盗贼!
每次的度假都如同去完成公务,全身披佳各种包裹,五天之内豪迈地遍游欧洲,像一群被赶的鸭子,走马观花,行色匆匆,也许只有普罗旺斯——世界上惟一不用做任何事情,就可以玩得非常开心的地方,能让我裹足不前,在这里,时间不受到崇拜,瞬间倒有了独特的意味。
永远的普罗旺斯 豆瓣
8.1 (25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彼得·梅尔
译者:
林佳鸣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 4
自从诞生之日起,普罗旺斯(Provence)就谨慎地保守着她的秘密,直到英国人彼得・梅尔的到来,普罗旺斯许久以来独特的生活面纱才渐渐揭开 若干年前,作为麦迪逊大道的一家广告公司的高级主管,彼得・梅尔厌倦了写字楼的繁忙与浮华,携妻及爱犬告别了雾气迷蒙、漫长灰暗的伦敦,隐居到了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那里阳光明媚、天色蔚蓝,梅尔购置了一座古宅,勤学法文,向过去的一切说再见,悠闲自得地生活,并开始了他的写作生涯。《普罗旺斯的一年》、《永远的普罗旺斯》、《重返普罗旺斯》,他的每本与普罗旺斯有关的书在《纽约时报》的畅销书排行榜上都久居不下。在彼得・梅尔笔下,普罗旺斯不仅是地域的代名词,同时也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象征。经年持久地在拥挤、繁忙、喧嚣、竞争、压力中生活的都市人,获得许多物质的享受,却不经意间失去了健康的身体和宁静的生活。有钱、有地位,头顶却少了明媚清澈的阳光,内心更少了一份随心所欲的潇洒。即使是“有钱有闲”去旅游,恐怕也是来去匆匆,无法放纵。彼得・梅尔的书就写给这样看似充实无比实际已经压力重重的都市一族。不是教他们如何应对,而是让他们学会幸福地逃避。
歡迎光臨!佛像世界 豆瓣
マンガでわかる仏像:仏像の世界がますます好きになる
作者:
三宅久雄
/
永田ゆき
译者:
陳美瑛
時報
一本讀懂日本佛像世界的圖解入門書
佛學知識︱詳細圖解︱趣味歷史︱藝術工藝︱佛像巡禮
附錄奈良京都著名佛像MAPS!
日本佛像世界,傳達深厚的佛教文化與豐富的藝術表現。本書主角佛田明日子(小佛),歷經了神奇體驗,由諸佛菩薩帶領,走進千變萬化的佛像世界。一起跟著小佛來一場別開生面的佛像巡禮吧!
如來︱菩薩︱明王︱天部
人氣經典佛像~大集合!
以輕鬆有趣的漫畫故事為敘事主軸,結合詳細圖解,清楚說明了「如來」、「菩薩」、「明王」、「天部」等四大佛像分類,並以佛像的含意、特徵、姿勢等多方面知識為基礎,從而建立了意理分明的佛像世界。跟著小佛一一巡禮人氣經典佛像吧!例如思維的彌勒、千手千眼觀音、阿修羅、孔雀明王等等,當遊覽日本古都時,更能看出莊嚴表象裡頭的文化底蘊。另外,也介紹了造像大師們的作品,從工藝角度來分析年代、風格與製作手法,是深入瞭解日本佛像文化的最佳入門書。
<各章專欄>
佛像姿勢指南︱佛像印相指南︱佛像髮型指南︱佛像台座指南
佛像光背指南︱佛師導覽︱佛像素材與製作方法
人氣佛像觀光Maps!!
<奈良篇>
奈良市中心與郊外︱佐保・佐紀路・西京︱斑鳩・飛鳥︱櫻井・室生・吉野
<京都篇>
京都市中心與東山︱京都市內與縣內
名人推薦
《表裏日本》作者 蔡亦竹 推薦!
佛學知識︱詳細圖解︱趣味歷史︱藝術工藝︱佛像巡禮
附錄奈良京都著名佛像MAPS!
日本佛像世界,傳達深厚的佛教文化與豐富的藝術表現。本書主角佛田明日子(小佛),歷經了神奇體驗,由諸佛菩薩帶領,走進千變萬化的佛像世界。一起跟著小佛來一場別開生面的佛像巡禮吧!
如來︱菩薩︱明王︱天部
人氣經典佛像~大集合!
以輕鬆有趣的漫畫故事為敘事主軸,結合詳細圖解,清楚說明了「如來」、「菩薩」、「明王」、「天部」等四大佛像分類,並以佛像的含意、特徵、姿勢等多方面知識為基礎,從而建立了意理分明的佛像世界。跟著小佛一一巡禮人氣經典佛像吧!例如思維的彌勒、千手千眼觀音、阿修羅、孔雀明王等等,當遊覽日本古都時,更能看出莊嚴表象裡頭的文化底蘊。另外,也介紹了造像大師們的作品,從工藝角度來分析年代、風格與製作手法,是深入瞭解日本佛像文化的最佳入門書。
<各章專欄>
佛像姿勢指南︱佛像印相指南︱佛像髮型指南︱佛像台座指南
佛像光背指南︱佛師導覽︱佛像素材與製作方法
人氣佛像觀光Maps!!
<奈良篇>
奈良市中心與郊外︱佐保・佐紀路・西京︱斑鳩・飛鳥︱櫻井・室生・吉野
<京都篇>
京都市中心與東山︱京都市內與縣內
名人推薦
《表裏日本》作者 蔡亦竹 推薦!
远方的鼓声 豆瓣
遠い太鼓
8.1 (65 个评分)
作者:
[日] 村上春树
译者:
林少华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
- 8
《远方的鼓声》是村上春树的游记,时间为1986-1989年,游历地区为欧洲,主要为希腊、意大利两个国家。“一天早上睁眼醒来,蓦然侧耳倾听,远处传来鼓声。鼓声从很远很远的地方、从很远很远的时间传来,微乎其微。听着听着,我无论如何都要踏上漫长的旅途”——作者听得的微乎其微的“远方的鼓声”,最终成了您手头上这部可触可观的《远方的鼓声》。村上的游记具有个人特色,他几乎不写人所熟知的名胜古迹,而是与普通居民共同生活,描写他们的日常工作、饮食起居等,以及他们的所思所想,富有深度感,对读者了解这些国家的真实状况有很大帮助,文笔也幽默有趣,可读性很强。
咖啡苦不苦 豆瓣
陈丹燕
6.0 (5 个评分)
作者:
陈丹燕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14
- 6
《行走时代·陈丹燕旅行文学》书系是国内第一套行走范围最广、时间跨度最长、旅行种类最多、旅行文体最新的旅行文学书系。《咖啡苦不苦》是该系列的第二本,介绍了作者游历过的世界各地有名的和无名的各色咖啡馆,作者以自己深厚的文化积淀,用细腻深透的笔触,向我们展现了一座座小店的渊源、一排排座椅的情调和一位位饮客的神貌,更配有一幅幅层次丰富的图片介绍和独具创意的细节装饰,使整本书弥漫着如咖啡般浓郁的文化醇香。在本书中,读者将品味到的不仅是陈丹燕的咖啡旅行,更多啜饮着的是异域的文化和风情。
《行走时代·陈丹燕旅行文学书系:咖啡苦不苦》彩色印刷,内有作者陈丹燕拍摄的98幅照片。
《行走时代·陈丹燕旅行文学书系:咖啡苦不苦》彩色印刷,内有作者陈丹燕拍摄的98幅照片。
断舍离 豆瓣 Goodreads
新・片づけ術「断捨離」
6.8 (150 个评分)
作者:
山下英子
译者:
吴倩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3
- 7
“断舍离”是由日本杂物管理咨询师山下英子提出的人生整理观念。 所谓断舍离,就是透过整理物品了解自己,整理心中的混沌,让人生舒适的行动技术。换句话说,就是利用收拾家里的杂物来整理內心的废物,让人生转而开心的方法。其中,断=断绝不需要的东西 ,舍=舍弃多余的废物 ,离=脱离对物品的执着。
断舍离非常简单,只需要以自己而不是物品为主角,去思考什么东西最适合现在的自己。只要是不符合这两个标准的东西,就立即淘汰或是送人。
通过学习和实践断舍离,人们将重新审视自己与物品的关系, 从关注物品转换为关注自我——我需不需要,一旦开始思考,并致力于将身边所有“不需要、不适合、不舒服”的东西替换为“需要、适合、舒服”的东西,就能让环境变得清爽,也会由此改善心灵环境,从外在到内在,彻底焕然一新。
断舍离非常简单,只需要以自己而不是物品为主角,去思考什么东西最适合现在的自己。只要是不符合这两个标准的东西,就立即淘汰或是送人。
通过学习和实践断舍离,人们将重新审视自己与物品的关系, 从关注物品转换为关注自我——我需不需要,一旦开始思考,并致力于将身边所有“不需要、不适合、不舒服”的东西替换为“需要、适合、舒服”的东西,就能让环境变得清爽,也会由此改善心灵环境,从外在到内在,彻底焕然一新。
我甚至希望旅途永无止境 豆瓣
7.0 (6 个评分)
作者:
胡成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16
- 11
蒙古国就在咫尺之外的北方,却又可能是我们永不会踏足的天涯。正如我们渊源如此之深,却又如此陌生。
陌生的国度,荒凉的国度,一百五十六万平方公里,三百万人口。乌兰巴托向西,孤身向西横贯西蒙古,几座城市,之间是无尽的草原与戈壁。漫长的旅行,漫长的等待,你永远不知道去往下一座城市的长途客车,会在何时出现在哪里。
晴朗、风雪与沙尘的艰辛旅途,可以安慰艰辛的,是在旅途与城市与普通的蒙古国百姓相遇——哈拉和林经营旅馆的嘎雅、借宿的阿尔拜赫雷市民甘巴特尔、午夜为伴的巴彦洪格尔餐馆服务员、阿尔泰汽车站的许多司机以及去往科布多的一车旅客——城市与人的故事,也即是国家的故事,关于蒙古国,关于外蒙古。还有曾经与我们反复纠葛的历史,还有那些重回蒙古国的中国商人,从起点的乌兰巴托,到终点的布尔干。
全书精选135帧彩色胶片摄影作品,是旅途之中的135个瞬间,用以佐证那些风景、城市与人的存在,路途、旅馆、街角与一切偶然相见。
陌生的国度,荒凉的国度,一百五十六万平方公里,三百万人口。乌兰巴托向西,孤身向西横贯西蒙古,几座城市,之间是无尽的草原与戈壁。漫长的旅行,漫长的等待,你永远不知道去往下一座城市的长途客车,会在何时出现在哪里。
晴朗、风雪与沙尘的艰辛旅途,可以安慰艰辛的,是在旅途与城市与普通的蒙古国百姓相遇——哈拉和林经营旅馆的嘎雅、借宿的阿尔拜赫雷市民甘巴特尔、午夜为伴的巴彦洪格尔餐馆服务员、阿尔泰汽车站的许多司机以及去往科布多的一车旅客——城市与人的故事,也即是国家的故事,关于蒙古国,关于外蒙古。还有曾经与我们反复纠葛的历史,还有那些重回蒙古国的中国商人,从起点的乌兰巴托,到终点的布尔干。
全书精选135帧彩色胶片摄影作品,是旅途之中的135个瞬间,用以佐证那些风景、城市与人的存在,路途、旅馆、街角与一切偶然相见。
我已与一万亿株白桦相逢 豆瓣
7.7 (31 个评分)
作者:
胡成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15
- 9
记述作者在俄罗斯的西伯利亚铁路旅行经历。9288公里横贯欧亚大陆的西伯利亚铁路,是俄罗斯的脊髓,无数历史与城市依附铁路而生。作者搭乘列车旅行全程,记述沿途的风景与城市,记述在列车与旅馆中相逢的人——哈萨克的金矿工人亚历山大、萨哈林的流落小旅馆的亚历山大老头、布里亚特蒙古 人小阿廖沙母子、安加尔斯克的亲爱的奇斯佳科娃·亚历山德罗夫娜老太太、新西伯利亚租住床位在里异乡谋生的漂亮姑娘、叶卡捷琳堡的书商米哈伊尔——人与城市的故事,也即是国家的故事,关于俄罗斯,关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关于沙皇俄国。
全书精选114帧黑白与彩色胶片摄影作品,是作者旅途之中的114个瞬间。用以佐证那些风景、城市与人的存在,同时也为更加直观地展示作者经历的俄罗斯,列车的车厢、城市的旅馆、街角与一切偶然相见。
全书精选114帧黑白与彩色胶片摄影作品,是作者旅途之中的114个瞬间。用以佐证那些风景、城市与人的存在,同时也为更加直观地展示作者经历的俄罗斯,列车的车厢、城市的旅馆、街角与一切偶然相见。